汉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20分)
1.欧洲汉学确立的标志(1814年,地点,人物)雷慕沙在法兰西学院1815年1月16日开设“汉学讲座”。
2.美国的中国学之父费正清,代表作品《美国与中国》
3.《中国从报》由稗治文创办。
4.瑞典和北欧汉学开创者:高本汉
第一位由现代科学方法从事中国研究的瑞典人:斯文·赫定
5.德国现代文学奠基人(3个):硕特、克拉普罗特和普拉特
6.20世纪初,德国中国研究的四大汉学中心:汉堡、柏林、莱比锡、法兰克福
7.欧洲汉学”三大名著”:《通信集》、《中华帝国全志》、《中国丛刊》
8.英国翟理斯关于中国文学史的著作:《中国文学史》
9.世界洞悉中国人性格的三个范本:《东洋史说苑》、《中国人气质》、《中国人精神》10.汉籍外译的两个条件:①要有书籍;②要有通晓汉语的翻译人才
二、连线题(作者连作品、国籍、最…的人、称谓,研究机构连刊物)20根线
1.魁奈:法国,“欧洲的孔夫子”,《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重农学派创始人
2.卫三畏:美国汉学最有成就者之一,《中国总论》,其主持耶鲁大学首先开设中文课程,建
立第一个汉语教研室和东方图书馆。
3.宋君荣:18世纪最伟大的汉学家、“耶酥会士最博学者” ,《成吉思汗及蒙古史》
4.福兰阁:德国汉学史上第一位专职汉学教授,而且也是众多汉学家中第—位名符其实的历
史学家,《中国通史》,《儒家史和中国国教史研究》
5.德庇士:《中国概览》原名《中国人、中华帝国及其居民综述》,是一部资料丰富的鼎力之
作,被公认为是19世纪对中国的最全面的报道。
6.巴赞:19世纪法国,《水浒》最早翻译的片段是巴赞的《(水济传)摘译》
《官话语法》,被称为“欧洲第一个”把文言和白话区分开来的汉学家。
7.戴闻达: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院长,翻译《商君书》,《道德经》,并著有《中国对
非洲的发现》。
8.李约瑟:英国,《中国科学技术史》
9.汉堡亚洲研究所:《中国动态》,是迄今为止德国唯一一份关于当代中国研究的杂志
10.法国远东学院:《法国汉学》、《法国远东学院学报》、《亚洲丛刊》、《远东亚洲丛刊》等。
11.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太平洋事务》
12.莱顿大学:施古德《通报》,“欧洲汉学重镇”。
三、选择题(10个)
1、19世纪与20世纪初法国对于汉文佛典的翻译和研究(2个人):雷慕沙和儒莲
2、七次远征中国的地理学家,提出“丝绸之路”:李希霍芬
3、《琴道》的作家:高罗佩
4、德国的汉学家,从事儒家翻译工作,使得中国文化在德国广泛传播,中国学社:卫礼贤
5、美国的历史上最悠久的学术组织:美国东方学会
6、伦敦的东方语言学校的创建者:马礼逊
7、推动英国的中国汉学向应用方向转变的报告:帕克报告
8、关于两个国家的汉学特点:
德国---语言学派为主导地位,以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
法国---对宗教的强烈兴趣
9、《red star over China》是哪部作品的英文翻译:《西行漫记》
10、高本汉的音韵方面的著作:《中国音韵学研究》
四、简答题
1、简述法国汉学研究的四大历史阶段,并举出2个代表性的人物。
从17世纪末至21世纪初,法国的汉学研究经历了4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17-18世纪,是法国汉学形成的初期阶段,由于这一阶段的汉学家以耶稣会传教士为主,因而也可以称为耶稣会士汉学阶段。李明、宋君荣
第二阶段是19世纪,是汉学在法国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获得初步发展的时期。儒莲、雷慕沙
第三阶段是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是法国汉学的繁荣昌盛时期。马伯乐、考狄
第四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是法国传统汉学恢复、发展以及现代中国研究兴起的时期。戴密微、谢和耐
2、介绍和评述福兰阁的《中国通史》。
此书以儒家史和儒家国家观为红线,在原始史料的基础上对长达几千年的中国政治、思想史进行了连贯的阐述。它把中国历史分为三期:古代(汉以前:前儒家时期);中古(汉代到19世纪:儒家时期);近代(当代:后儒家时期)。
全书共5卷:第一卷(1930年)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到汉代结束;第二卷(1931年)从三国至唐朝;第三卷是对第一、第二卷的补充和纠正及大量的索引和目录;第四卷从五代到明王朝建立;第五卷是对第四卷的注解和史料考辨。由于当时条件限制,作者无法按计划完成全书,最后一卷是在他去世后由其子女整理出版的。
这部著作长期以来成为德国汉学界公认的中国史、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必读书,是一部既有对中国史料进行分析,又具有可读性强的中国通史。
3、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归纳的中国文学的七大特色,两大意义。
(1)文学传统的悠久和持续性;(2)文学地位的崇高性;(3)文学内容的日常性;(4 )文学描写的精确性;(5)文学高度的修辞性;(6)文学强烈的政治性;(7)文学典型的重要性。(1)西方文学属于幻想之学,中国文学属于写实之学。但由于受西方影响,当前的中国文学、东方文学,虽亦倾向于虚构,然而现实主义仍是中国文学的主要方面。文学如果都朝虚构发展是不够的。因此,要向中国的写实主义文学学习。
(2)中国文学强调修辞,从而使文学呈现丰富多彩的气象,的确有利于他种文学的借鉴和表现。
(3)他国文学,多属为文学而文学,唯美主义倾向较重;中国文学强调美善一致。向中国文学学习,有助于他国文学表现一种伦理道德,即生活的美感和人类的理想。
(4)世界文学中,没有一个能象中国那般强调榜样的,这一点也很值得他国学习。
(5)中国文学发展缓慢,因此便有许多东西挖得较深,尤其是对日常生活的开掘和表现,都有益于他国文学的开拓和发展。
(6)中国文学历来都是世界性的文学,尽管今天还不是。中国人很早以前就认为自己的文学具有世界意义,从而表现了一种广阔高尚,容纳万象的伟大胸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就已经具备了世界文学的意义。
五、论述题(30分)
1、国学、汉学、中国学几个概念的界定,包括彼此的异同点。
国学:中国人自己的研究。
汉学:外国人对中国的研究。Sinology
汉学与国学:中国人研究中国文化是研究“自我”,是在民族国家学术范围之内的运作;而外国人研究中国的文化,则是研究“他者”,是在跨越民族、语言和文化的比较研究学科范围,它们在学术性质上有本质的不同。好比“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这正好形象地表达了汉学与国学的关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