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件 中特生态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 目录 CONTENT 引言:绿色GDP 与共享经济
天人合一:中国古代生态智慧 02
04 03
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代世界生态问题解读
生态文明:理论、挑战与方案
Part 1 引言:绿色、共享
引言:绿色经济
引言:绿色经济
引言:绿色经济案例:循环共享
案例:循环共享
互联网电商业的发展,给人们购物带来了便捷,也让经济发展不断提速。
但同时,快递包装过度、“大材小用”、循环利用率低等现象普遍存在,不仅浪费资源,也给环境带来沉重负担。
尽管这些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但实际上,包装标准滞后、回收循环较难、环保意识不足,仍是阻碍电商绿色包装与绿色物流发展的三大瓶颈。
同时,推广使用绿色包装不只是一个行业问题,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广泛支持,形成强大合力。
绿色包装推广前期必然会增加一些成本,这就需要商家、快递公司和电商平台多方分摊成本,以推动商家率先使用降解快递袋;同样,绿色包装也离不开消费者的支持和社会环保理念的提升。
信息产业基础设施的完备;过剩产能的巨大价值;人人参与,社会共治,唤起环保大众意识
案例:共享经济
1、背景:云计算、大数据、宽带网络、智能终端,催生共享经济
2、意义:富足经济 VS 稀缺世界;分享过剩资源、产能的重要性和意义
3、影响:资源革命、产权制度革命、行业转型、工作方式、经济世界新逻辑
分配方式:新型的协作性消费关系反复分配
4、目标: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全球气候问题
Part 2
天
人
合
一
:中
国
古
代
生
态
智
慧
天人合一
生态观念:
整体、辨证的自然观
楚简: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
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
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
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
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
周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
周易是整个宇宙的反映,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规律。
天人合一
儒家:天地人合一的伦理思想,自周朝至明清,历经3000余年,成为中国哲学的总基调。
孔子: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是不受人类意志影响的自然界,有其独立的运行规律。
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纣亡。
制天命,应天时
董仲舒:天地人万物之本也。
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
事物各顺于名,各个顺于天。
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宋明理学:张载、程颐、朱熹
明朝:王阳明
天人合一
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物无贵贱,万物平等
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庄子:天人一体: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
仁民爱物
生态制度:
生态法令
中国最早的保护自然资源的法规:禹之禁
春三日山林不登斧斤,以城草木之长,入夏三日,川泽不施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弭不卵,以成鸟兽之长。
殷商:刑弃灰于街营;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
——韩非子
周朝:凡庶民不树者不椁(guo),凡窃木者有刑罚。
《野禁》、《四时之禁》
仁民爱物
生态制度:
秦朝:田律,最完整的古代环境保护文献。
西汉:淮南子,黄河决口
唐代:城市近郊划归生态保护范畴。
宋元明清基本沿袭了前朝的法令,
清朝时期,人口规模空前扩大,在弛禁的动荡中,草原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
仁民爱物
生态制度:
虞衡体制:我国古代掌管山林川泽的机构及其官员的总称。
帝舜时期:伯益,著名的“百虫将军”
周朝:司徒,司土,负责管理国家的土地资源和农业活动。
司徒之下,设山虞、泽虞、川衡、林衡、迹人、渔人、卯人等 虞衡机构一直沿袭下来,直到清朝才逐渐松懈。
顺天应时
生态产业:
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诗经:是飨是宜,降福既多。
管子: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草泽,不可以立为天下王。
按照质地、颜色、肥力、光照、酸碱度、含水量等将田地分成十八类。
吕氏春秋:地可使肥,又可使棘。
徐光启:农政全书:治田治水,可以尽地力,可以救旱防旱
林业管理、生态农业等
治水历史
大禹治水:
鲧[gǔn] ,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人物。
有崇氏部族,帝颛顼之子,大禹之父。
鲧禹治水是中国最著名的洪水神话。
鲧是大禹的父亲,有崇部落的首领,曾经治理洪水长
达九年,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劳苦功高。
因鲧与尧之子丹朱、舜争部落联盟共主之位失败
而被尧流放至羽山,死因不明,一种说法是“尧令祝融杀鲧于羽山”,总之,鲧葬身于羽山,是不争的事实。
鲧,是一个悲剧色彩浓厚的治水英雄。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
《山海经·海内经》:“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于羽郊”,“息壤者,言土自长,故可堙水也”。
治水历史
大禹治水:
天下分九州、山水一体的治理观念
改堵为疏,因地制宜,因势而循
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龙门山开渠,鲤鱼跳龙门的典故 在治水过程中团结了全体部落人民,受到拥戴,成为天下共主 治理模式:无坝引水模式
治水历史
孙叔敖:楚国人,当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水利家。
公元前605年,主持兴建了我国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期思雩娄灌区。
公元前598-前591他领导修建了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以称安丰塘,其周长120许里,灌田万顷,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着灌溉效益。
治水历史
西门豹,河北人,战国时期魏国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水利家。
魏文侯时曾任邺令,主持修筑引漳十二渠灌溉工程,在漳河上建无坝取水枢纽和12座低溢流堰,引出12条灌渠,既减少了河水泛滥之祸,又肥沃了土壤。
引漳十二渠经人们的不断整治,灌溉效益一直延续到唐代至德年间(756-758年)。
西门豹死后,邺地百姓在他治水的地方兴建了西门豹大夫庙,宋、明、清三朝还为他树立了碑碣。
直到现在,河北临漳地区还有一条渠道叫西门子渠。
治水历史
李冰,秦昭王灭周后(公元前256-前251),任蜀守,领导兴修了一批水利工程,其中最主要的是都江堰工程。
都江堰工程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灌溉效益。
为纪念李冰,早在唐代就兴建了李冰祠。
治水历史
王景(约公元20-90年)琅琊不其(今山东即墨县西南)人,东汉水利家。
自幼"广窥众书",学识渊博,掌握多种技艺,尤其热心于水利工程建设。
永平十二年(69年)主持有几十万人参加的黄河、汴河治理工程。
使桀骜不驯的黄河安流800年,后人对王景"河、汴分流"给予很高的评价。
历史上对王景充满了赞扬之词:"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治水历史
范仲淹(989-1052),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范仲淹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两岁丧父。
他从小有志,发愤读书。
26岁中进士,开始做官。
文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武官至枢密副使(宋朝军事机关枢密院的副长官),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倡言。
他在水利方面也作出了不朽业绩。
曾在江苏东部海滨修筑"范公堤",恩泽后代。
在治理太湖时期,结合自已的治水实践,提出了"浚河、修圩、置闸"三者并重的治水方针,较妥善地解决了蓄与泄、挡与排、水与田之间的矛盾,至今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治水历史
王安石(1021-1086)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所主持的变法,在历史上有较大影响。
变法期间,他制订了发展农业的各种新法,其中《农田水利约束》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农田水利法。
《农田水利约束》的颁布和实施,大大调动了全国人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
形成了"
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堰陂塘,悉务兴复"的喜人景象。
许多地方在新法的彭励下,自动组织起来,大兴农田水利,形成了一次水利建设高潮。
治水历史
郭守敬(1231-1316)河北邢台人,元代杰出的科学家,对天文、历法、水利三方面贡献很大。
中统三年(1262年)提出修治燕京附近运道、开发邢台、磁州农田水利及豫北沁河、丹河水利等六项建议,这些建议得到元始祖忽必烈的称赞,并被任命为"提举诸路河渠",受命负责河流与渠道的整修、管理事务。
至元三十一年任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
郭守敬是与张衡、祖冲之等人齐名的我国古代八大科学家之一,是十三世纪末登上世界科学高峰的杰出人物。
治水历史
潘季驯(1521-1595),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明工治河专家。
30岁中进士,嘉靖末至万历中,4次任总理河道大臣,主持治理黄河、运河等,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有重要贡献。
提出著名的"束水攻沙"理论,对后世治河有着很大影响。
其代表作《河防一览》,共14卷。
Part 3 生态文明:
理论、挑战与方案
生态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制度:一是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
二是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文明的理论。
三是关于推进绿色化的理论。
四是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
五是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
六是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
七是关于走文明发展道路的理论。
“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
的世界,林的
海洋,珍禽异
兽的天堂”,
属国家一级旅
游资源。
英国小哥游览
塞罕坝
塞罕坝
国家森林公园
旧日塞罕坝
历史上,塞罕坝曾
是一片绿州,是皇
家猎苑。
后来,开
垦伐木,逐渐变成
了一望无际的荒漠,
看不到尽头。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承德市围场县北部,北邻内蒙古自
治区克什克腾镇,距承德市区
240公里,距北京460公里。
是
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
部分,总面积141万亩,海拔高
度在1100米-1940米之间。
属寒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气候凉爽,最高气温一般不超过25°C。
这
里动植物种类繁多,既可观赏,又可开展狩猎。
塞罕坝
国家森林公园
1962年,由原林业部建立塞罕坝机械林场。
建场初期,
气候恶劣、沙化严重、人烟
稀少。
几代塞罕坝人接力传
承,植绿荒原,历经55年艰
苦创业,塞罕坝造就了百万
亩林海,建成了世界上面积
最大的人工林。
把莽莽荒漠
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林海,成
为首都和华北地区的水源卫
士、风沙屏障、生态屏障。
塞罕坝
国家森林公园
这里位于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的交汇地带,地形结构和植被复杂。
山地高原交相呼应;丘陵曼甸连绵起伏;河流湖泊星罗棋布;森林草原交错相连。
尤其是浩瀚的林海与大面积天然草原浑然一体,优美壮观。
满、蒙、汉三民族人民聚居在一起,文化相互交融,民族风情浓厚。
可以品尝满蒙风味的饮食,参与满蒙民族的民俗活动,开展民族风情旅游。
塞罕坝
国家森林公园
塞罕坝用实践
铸就了“忠于
使命、艰苦创
业、科学求实、
绿色发展”的
塞罕坝精神,
成为了传承艰
苦奋斗精神的
一面旗帜。
塞罕坝
国家森林公园
2017年6月
30日,河北
省委、省政
府决定,命
名塞罕坝机
械林场为
“生态文明
建设范例”。
塞罕坝
国家森林公园
塞罕坝用实践
铸就了“忠于
使命、艰苦创
业、科学求实、
绿色发展”的
塞罕坝精神,
成为了传承艰
苦奋斗精神的
一面旗帜。
照片:机械化犁地
塞罕坝
国家森林公园
1962年,由原林业部建立塞罕坝机械林场。
建场初期,
气候恶劣、沙化严重、人烟
稀少。
几代塞罕坝人接力传
承,植绿荒原,历经55年艰
苦创业,塞罕坝造就了百万
亩林海,建成了世界上面积
最大的人工林。
把莽莽荒漠
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林海,成
为首都和华北地区的水源卫
士、风沙屏障、生态屏障。
塞罕坝
国家森林公园
塞罕坝
国家森林公园
塞罕坝如今也发展起了森林旅游,游
客每年达50万人次。
塞罕坝
国家森林公园
十九大报告语录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等等
河西走廊,连接中原与西域、东西方文明的伟大通道,数千年来从未中断。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如果没有祁连山,丝绸之路难逃埋没黄沙的宿命。
青海祁连县:牛心山下,黑河河畔
祁连山生态问题
2100多年前,
匈奴人曾留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
祁连山是一个对中国举足轻重的山。
祁连山生态问题
祁连山的生态环境有多重要?
——河西走廊“生命线”和“母亲山”
在中央的通报中,祁连山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被这样表述:“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生态文明:问题与挑战
祁连山
生态问题
地处甘肃、青海交界的祁连山是黑河、石羊河
和疏勒河三大水系56条内
陆河的主要水源涵养地和
集水区,它在维护中国西
部生态安全方面有着举足
轻重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
全屏障,被誉为河西走廊
“生命线”和“母亲山”。
祁连山生态问题
祁连山
生态问题
鸣沙山月牙泉
祁连山
生态问题
察哈尔盐湖。
祁连山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
水库截留
无序开矿
过度放牧
垃圾填埋
污水偷排
央视新闻调查
祁连山生态问题
祁连山生态问题
祁连山生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