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国纺织产业集群现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业分类】纺织

【地区分类】中国

【时间分类】20021223

【文献出处】纺织信息周刊

【标题】透视中国纺织产业集群现象(2002年文献)(4085字)

【副标题】纺织信息周刊记者戴红梅

【正文】

也许谁也未想到,当年被称为起点低、浪费资源的乡镇纺织企业,在不到20年时间里,以不可阻挡之势,滚雪球般发展起来。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福建、河北、辽宁等地,一个个以纺织产品加工为特色的小城镇不知不觉中冒了出来,并不断成长壮大,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这是中国纺织产业发展史上的奇迹,它的出现不仅填补了中国纺织工业在告别计划经济”国有”模式时所出现的断层,更奠定了我国面向全球化市场时代纺织业发展的基础。

数字,显示集群实力

要了解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势头,一组组数字不能不令人惊喜。

在江苏,一个江阴市就集中了“阳光”、“海澜”、“华西村”等中国毛纺产业的几条巨龙,毛纺面料年成交额超过140亿元,是全国最大的精毛纺面料生产基地;一个吴江市今年1--11月纺织产业用于技术改造投入的资金达72亿元,在中国纺织行业无梭化率平均不到20%的情况下,该市拥有的无梭织机达4万台之多,无梭化率达80%,素有“绸都”之称的盛泽镇,一张订单就与日本丰田签下了3000台喷气织机,相当于丰田一年的产量。

在浙江,温州的服装、绍兴的面料、嵊州的领带、平湖的衬衫、大唐的袜子、织里的童装等等已家喻户晓,随便到浙江的哪一个县市,你都会惊诧于这样的事实:家家户户农民都在做祖祖辈辈没有做过的工作,他们为生产经营一种或“大”或“小”的商品而忙碌。一个绍兴县年产印染布近60亿米,嵊州领带年产2.8亿条,大唐镇年产销袜子60亿双。温州现有的2500多家服装企业中,年产500万元以上的800多家,销售超亿元的16家,2001年服装行业实现销售额265亿元。有人这样介绍浙江海宁的三大特色产业:如果有3个中国人穿皮衣,那其中就有一件是海宁产的;如果全国有3家新居要装修,其中就有一家用的是海宁装饰布;如果全国各地的商场中挂着3件经编针织衫,那就有一件是海宁马桥的经编产品。

据统计,仅一个浙江省,从1987年到2001年,规模以上纺织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就从4.18%上升到22.28%,2001年利润总额达到89.99亿元,占全国同口径企业利润总额的1/3。纺织工业出口创汇及贸易顺差分别占全省的37.6%和59.2%;全省纺织企业25.3万户,从业人数达225.3万人,约占全省工业企业从业人数的26%;根据浙江省统计局测算,全省纺织工业每增加一个单位投入,对全省各行业的拉动系数是4.61。

在辽宁,就业问题一直困绕着当地政府。而海城一个西柳服装市场就解决了20万人的就业,到这里工作的很多是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如今都成了西柳市场和企业的技术、管理、

营销骨干。

市场,催生集群优势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杜钰洲会长认为,产业集群是我国传统纺织业走集约化、专业化的重要形式,它是市场配置资源,合理运用产业要素的客观要求。根据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产业集群将有可能使后起的国家超过原先在该产业上有优势的国家。

纺织产业集群在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的兴起,尽管有着各自不同的故事,但市场经济的雨露却是它们共同发展的源泉。在私营经济处于萌芽状态的改革开放之初,由于纺织产业进入的门坎低,投资少见效快,又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市场缝隙中抓住历史机遇的农民,很自然地想到生产纺织产品。从几台缝纫机或几台破织机起家,诞生了从家庭工业和小商贩起步的块状纺织经济。

纺织集群的兴起也有其历史渊源。翻开宁波的服装史,就是一部中国近代服装发展的缩影。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近代服装流派一“红帮裁缝”。传统的影响又催生了宁波一个个知名服装品牌。绍兴在古代就有“时闻机杼声,日出万丈绸”的称喻。在毗邻港台的广东、福建,纺织产业集群的出现与外商投资不无关系。往往一家外商在内地建立一家工厂,即会带动一个村庄、甚至一个镇从事同一种产品的加工。

纺织产业的集群与一个个地方产业大市场的拉动是分不开的。当化纤布料给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财富,整个绍兴县“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成千上万会织布、懂印染的能工巧匠竞相仿效,全县很快冒出了上千家化纤纺织和印染小厂。但生产的产品销往哪里去?于是古镇柯桥的一条老街变成了热热闹闹的“布街”,曾经摇着乌篷船的农民,当起了外来客商和生产企业的“信息员”和“中介商”,这就是中国轻纺城产生的雏型。在轻纺城的带动下,短短几年时间,绍兴县以化纤为主的纺织业已成气候。到了2001年全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04.3亿元,而纺织业在全县工业总产值、销售额和利润的比重均达70%左右,2001年市场成交额达到207亿元。

在辽宁海城,由于西柳市场的拉动,周边广阔的原野上现已建起了星罗棋布的民营纺织企业群,从纺织、针织、毛纺、无纺布、印染到服装生产,一应俱全。发展纺织业挣了钱之后,又带动了箱包业、黄金制造业、餐饮服务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行业的发展,还拉动周边西柳镇、感王镇、中小镇乃至整个鞍山地区新建了一批轻纺工业园区。

除此以外,广东西樵轻纺城、江功吴江盛泽东方丝绸城等一批以纺织为主的交易市场,随着周边纺织加工业的发展应运而生。这种前店后厂式的经营模式,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在短缺经济的市场环境下不断壮大。

产业围绕市场而兴,市场不仅吸纳了大量的产品还为产业提供原材料和所需配套设施与服务,同时也促成了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和纺织产业链的形成。宁波、温州的服装产业发展起来了,拉动了当地永嘉桥头镇成为我国钮扣行业的主要产销基地。原来当地服装企业80%的钮扣要从外地进来,现在不仅实现了自给,还远销国内外,被喻为“东方钮扣城”。

温州拉链产业也是这样兴起的。这里有拉链生产企业200多家,年产拉链20亿米,产值8亿多元,占全国总产值的20%。

当西服热兴起来的时候,嵊州人纷纷在家乡办起了一家又一家领带企业。有这样一组数字来证明这个小小县级市“领带王国”称号的当之无愧:领带企业1000多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年产领带2.8亿条,产值80亿元,占全国总产量80%,占全世界总产量三分之一。

发展,要靠政府引导

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引导与支持。在个私经济刚刚萌芽的80年代初期,象这种产业经济在许多地方都有出现,但一些地方发展起来,另外一些地方却夭折了。浙江人在改革开放后许多领域都是“第一个吃螃蟹”者,早在80年代它们就提出“建一个市场、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而广东也与这种发展思路不约而同。他们提出的发展思路是“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