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材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例尺》教材分析
教师:张洪文
一、教材
《比例尺》是九年义务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一章的最后一个内容。比例尺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广泛。这课内容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正反比例和图形的放缩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知识,正比例和乘除法意义的综合应用。本课要求学生要充分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根据乘除法的意义来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二、学习目标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必要性,感受数学的力量,激发学习数学兴趣。为此,我制定以下学习目标:1、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2、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重难点
学习重点:重点是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比例尺。学习难点:是从不同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四、学法
说学法本节课主要采取讨论、交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形式。为学生创设“笑笑家平面图”这一情境,通过教师点拨、引导,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必要性,从而掌握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在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基础上,教师点拨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自主学习,常识解答。总结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整节充分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定标
(一)激趣导入1、我先来考考大家,我们每天上学家到学校要10分钟,可是一只小蚂蚁只用了5秒钟,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大家真聪明,那小蚂蚁爬的路程和我行的路程有什么区别呢?(引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2、画线段(1)请同学们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再画一条长10米的线段。(遇到什么问题了,纸不够大吧,有什么好的办法吗?)(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你是用几厘米代表实际10米的长度的。)3、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尺
(二)学习目标: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2、认识线段比例尺。3、了解放大的比例尺。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一)活动理解比例尺的意义1、课本第48页图形上面的内容。2、你认为什么叫比例尺呢?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3、深入理解比例尺实际上比例尺就是一个比,(不能理解为一把尺子)像刚才的1:500、1:200、1:100就是不同的比例尺。交流、讨论(1)谁能说说1:100表示什么意思(2)我发现这些比例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比的前项都是1,为什么不写成2呢?(为了方便,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这种比例尺叫数值比例尺。所以在求比例尺的时候通常把比的前项写成1的形式。)-(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成对比例尺的初步印象,在此引导学生大胆说出对比例尺含义的理解,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表达方式理解比例尺。教师再集体总结比例尺的含义。)
(二)活动认识线段比例尺1、课本第48页的两幅地图。2、说说这两幅地图的比例尺有仕么区别。观察图,讨论线段比例尺表示的意思。3、把线段比例尺改为数值比例尺。(强调先统一单位,比例尺不带单位)4、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关系。(表示的意义
相同,只是形式不同)
(三)活动了解放大的比例尺1、课本第49页的例题图。交流、讨论、2、说说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3、理解2 :1表示的意义。4、小结不管是缩小的比例尺还是放大的比例尺,我们都要用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放大的比例尺与缩小比例尺不同的是通常后项为1。(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讨论、交流等活动。找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条件后,教师点拨学生结合比例尺,大胆尝试、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思路。加深对比例尺的认识。提示:单位不统一。)
三、测评训练1、判断下列几句话,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1)图上宽与图上长的比是1∶2 ()(2)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1/400是()(3)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 ∶160000()(4)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400 ∶1 ()(5)图上长与实际宽的比是1 ∶200 ()2、求比例尺。课本第49页做一做。(有针对性练习,加深学生求比例尺的印象,进一步掌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