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朝阳湖镇九年制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册23《愚公移山》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 23《愚公移山》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23《愚公移山》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愚公移山》教学目标(一)指导学生顺畅朗读,了解故事大意。

(二)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

(三)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的阅读。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借助工具书及书本注释自读课文,通过生生、师生的合作,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导入新课1课前可让学生欣赏歌曲《愚公移山》。

2这支振奋人心的歌曲,歌名叫《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间流传的寓言故事,相信在座的不少同学就熟知这个故事,有谁愿意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呢?(学生讲好后,教师从鼓励角度进行评价,板书课题,介绍相关知识:《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名寇,又名列御寇,战国前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俗话说,吃菜要吃原汁原味,读文学作品也是如此,要多读原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的原文,希望大家能从中品尝出独特的滋味。

(二)自读感知1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停顿正确。

(同座组成学习小组相互听读,根据要求相互评价。

)2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逐字逐句读懂课文。

(自读中,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书上打上问号,准备向同学、老师求助。

教师巡视,随时了解学生自读的进展情况。

)(三)合作解疑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应该尽量要求他们自己查工具书解决,或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教师只解答学生经过努力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

(四)检查自读(可用投影,也可课前打印)1、给加粗的字注音:万仞(rèn)惩山北之塞(chéng)(sè)荷担者(hè)箕畚(jī)(běn)始龀(chèn)无穷匮也(kuì)雍南(yōng)2、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3、辨析多义词:(1)焉且焉置土石(哪里)有子存焉(呢)(2)而而山不加增(可是,表转折)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表修饰)何苦而不平(表承接)(3)其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其妻献疑曰(他的,指愚公的)惧其不已(他,指愚公)4、翻译下列句子:(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2)甚矣,汝之不惠(3)其如土石何(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五)小组评价学习小组内,学生相互批改作业,教师巡视,解决学生争执不下的问题。

九年级语文下册 23《愚公移山》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23《愚公移山》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愚公移山》教学目标(一)指导学生顺畅朗读,了解故事大意。

(二)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

(三)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的阅读。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借助工具书及书本注释自读课文,通过生生、师生的合作,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导入新课1课前可让学生欣赏歌曲《愚公移山》。

2这支振奋人心的歌曲,歌名叫《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间流传的寓言故事,相信在座的不少同学就熟知这个故事,有谁愿意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呢?(学生讲好后,教师从鼓励角度进行评价,板书课题,介绍相关知识:《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名寇,又名列御寇,战国前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俗话说,吃菜要吃原汁原味,读文学作品也是如此,要多读原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的原文,希望大家能从中品尝出独特的滋味。

(二)自读感知1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停顿正确。

(同座组成学习小组相互听读,根据要求相互评价。

)2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逐字逐句读懂课文。

(自读中,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书上打上问号,准备向同学、老师求助。

教师巡视,随时了解学生自读的进展情况。

)(三)合作解疑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应该尽量要求他们自己查工具书解决,或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教师只解答学生经过努力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

(四)检查自读(可用投影,也可课前打印)1、给加粗的字注音:万仞(rèn)惩山北之塞(chéng)(sè)荷担者(hè)箕畚(jī)(běn)始龀(chèn)无穷匮也(kuì)雍南(yōng)2、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3、辨析多义词:(1)焉且焉置土石(哪里)有子存焉(呢)(2)而而山不加增(可是,表转折)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表修饰)何苦而不平(表承接)(3)其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其妻献疑曰(他的,指愚公的)惧其不已(他,指愚公)4、翻译下列句子:(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2)甚矣,汝之不惠(3)其如土石何(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五)小组评价学习小组内,学生相互批改作业,教师巡视,解决学生争执不下的问题。

最新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23《愚公移山》

最新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23《愚公移山》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23《愚公移山》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23《愚公移山》精品教案学习目标:1、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2、明确故事寓意3、正确理解有关实词、虚词的含义教学重点:1、明确故事寓意2、生动的人物对话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1、神话色彩结尾的作用2、“愚公移山1■的现实意义教学设想:通过朗读和思维训练来开展师生双边活动,让学生在泛读感知、品读感悟、研读迁移中,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课文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属于文学作品范畴。

愚公是作品中一个艺术形象。

这是一幅放大的书中插图,请说出图中各种景物、人物的名称。

(“太行、王屋二山”、“云层”、“夸娥氏二子”、“愚公"。

教师板书课题:“愚公移山T “愚公移山"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这篇故事的内容是什么?故事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仔细体会。

二、检查作业1、注音箕畚始St穷匮亡以应魁父• • • • •2、解释加点的词惩山北之塞指通豫南毁山之一毛寒暑易节三、师范读课文四、学生品读课文1、理解读。

对照书中的释义,默读课文。

教师检查阅读效果,根据教师提示的要求,学生读特定的句子(如教师提示:“请读出写愚公移山方法的句子,……原因的句子、……结果的句子,)2、理解说。

(每个同学根据老师提出的说的内容和要求,先个人思考,后小组交流,每一小组推派一人在全班交流)①说故事内容C2〕说故事寓意(3用现代文分角色表演。

3、理解写。

①」感悟道理:愚公不畏困难移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后代人。

愚公认识山不加增,人力能战胜自然的道理。

②设计板书:ill 智叟:知难而退不智―讽阻拦五、课堂检测1、注音:万仞()孀妻()迂()曾不能()• • •-Jf ()朔东()智叟()• • •2、解释词语惩_____ 险_______ 诸 _____ 箕畚______ 心______ 虽_______ 匮_______ 感_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1、学生提出质疑的词语,互动解疑2、小组汇报交流网上搜集到的信息3、背诵课文某一段落二、品读课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 23《愚公移山》导学案 新人教版(2)

九年级语文下册 23《愚公移山》导学案 新人教版(2)

《愚公移山》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扫清字词障碍,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能较顺利地翻译课文。

3、理解课文中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的写法以及运用神话结尾的作用。

4、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理解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一、预习导学【链接材料】——1.翻译课文的方法指导。

(1)加。

文言词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文则以双音节为主。

有些文言实词的基本意义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词上加一个字,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

如“方”即“方圆”指面积。

(2)改。

有些文言实词至今已不用了,可以改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来代替。

如“仞”可改为“丈”。

当然,“仞”的长度不等于“丈”,但这里的“万仞”是虚数,所以,可以用“万丈”来代替。

(3)补。

文言文中通常有省略主语、介词的宾语和量词等,所以翻译时,必须补出。

如“二山”即“两座山”。

(4)调。

文言文的语序有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需要调整。

如“甚矣,汝之不惠”这是谓语提前的倒装句,翻译时可作“你太不聪明了!”(5)省。

文言文中的发语句,即句首的助词,或句中语气助词,如果省略后不影响原意的可省去。

如“虽我之死”“之”字是助词,在句中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翻译时可省略不译。

1、字音仞.()箕畚..()孀.()龀.()匮.()荷()2、词语(1)重点实词:许彻惧负匮(2)通假字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甚矣,汝之不惠河曲智叟亡以应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无陇断焉(3)古今异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何苦..而不平(4)一词多义且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焉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而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其其如土石何()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5)词类活用现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吾与汝毕.力平险聚.室而谋3、重点句子翻译(1)甚矣,汝之不惠。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4)河曲智叟无以应。

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教案三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教案三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掌握愚公精神。

(二)能力目标:文言文的诵读;运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本文寓意及愚公精神。

三、教学难点: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五、教学方法:讨论法;问答法;讲解法六、教学设计与内容第一课时一、课程导入(3分钟)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过“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呢?(生:听过。

)那我请位同学为我们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生:这个故事讲得是唐朝的大诗人李白,他小时候不喜欢读书。

有一天,乘老师不在屋里,便悄悄的溜出门去玩。

他来到山下的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正在石头上磨一根很粗的铁杵。

李白就觉得很纳闷,就上前问她:“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呢。

”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可能磨成细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就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再联想到自己,感到非常惭愧,于是变转身回到书屋努力学习。

从此,他在心里牢牢的记住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图强,用功学习。

)讲得非常好。

那你们知道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生:只要我们有恒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没错,这则故事告诉的正是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得这个道理,我想大家应该也做得到。

好,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这则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认真体会一下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二、文学常识(2分钟)从文中注解①我们看到这则寓言选自《列子汤问》,《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很多的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3愚公移山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3愚公移山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

23 愚公移山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那个故事可谓众所周知,人人皆知。

故事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顽强毅力,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需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毛泽东同志曾经用那个故事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公共和咱们一齐奋斗,就必然能夺取革命的成功。

(二)学法引导查阅资料,了解《列子》及其作者。

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切磋,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口述故事,落实课文翻译;接着细研课文,通过质疑、讨论等,感悟到愚公精神的宝贵及其现实意义;然后以完成文后练习的方式,巩固文中涉及的一词多义及通假字;最后,在读懂、明白得课文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全文。

(三)审美鉴赏别具匠心的对话美这篇寓言故事,虽是以事明理,但作者在人物语言的描述上颇具匠心。

对话,不仅表现了人物各自的鲜明个性,而且推动了情节的进展。

如其妻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智叟说“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两句句式相同,但内容、语气却有专门大的不同。

再如在情节的进展上,其妻的“献疑”、智叟的“笑而止之”等处对话,都对情节的进展起了适当自然的推动作用。

二、自学阶梯评估达标训练一、《愚公移山》选自《》,文体是,本成语故事说明了的道理。

作者,名,郑国人,战国前期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2、给加点的字注音:始龀.()穷匮.()厝.()万仞.()魁父.()亡.以应()3、说明句中加点的词语:⑴始一反.焉()⑵毕力平险.()⑶杂然相许.()⑷河阳之北.()⑸渤海之尾.()⑹寒暑易.节()4、指出以下字的意义和用法有别于其他两句的一项。

①于( )A、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②而( )A、面山而居。

B、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C、室而谋曰。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23 愚公移山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23   愚公移山

23 愚公移山一、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了解有关文言常识和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2、了解全文内容,学会在阅读中感知、理解文本。

理解故事深刻的寓意。

3、审视愚公这一人物形象,并链接生活理解其现实意义。

二、学习重点1、落实基础,以“言”促“文”,理解生动的人物对话描写的作用。

2、明确故事寓意。

三、学习难点1、还原和重塑愚公这一人物形象,并链接现实生活理解其现实意义。

2、神话色彩结尾的作用。

四、知识链接1、关于《列子·汤问》《列子·汤问》的作者是列御寇。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

今本《列子》八卷,是后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

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是东晋人张湛所辑录增补的,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

2、有关知识太行——山名,就是太行山,位于山西省同河北、河南两省的交界地区。

王屋——山名,在山西省阳城县西南一带。

操蛇之神——就是山神,手里拿着蛇。

夸娥氏——就是大力神,力大无比。

五、自主学习1、教师示范朗读,正音、断句,学生初步感知文意。

(1)读准下列字音:仞()惩()塞()迂()汝()曾()遂()荷()叩()箕畚()龀()匮()亡()厝()朔()叟()孀()(2)用“/”标出下边句子中的停顿:1.惩山北之塞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5.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勾画出难词难句,相互合作解决疑难;并品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艺术特色。

(1)解释划线词方七百里()河阳之北()年且九十()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聚室而谋日()杂然相许()荷担者()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始龀()汝之不惠()无穷匮()而山不加增()亡以应()帝感其诚()(2)辨析下列各词意思其妻献疑曰()年且九十()其惧其不已()且其如土石何()且焉置土石()以君之力()之操蛇之神闻之()无陇断焉()魁父之丘()焉汝心之固()且焉置土石()(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九年级语文下册 23《愚公移山》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23《愚公移山》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愚公移山》学习目标:1、扫清字词障碍,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能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翻译课文。

3、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理解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能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翻译课文。

难点: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理解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激趣定标(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谁都遇到过困难,遇到了困难是应该勇敢地克服还是选择逃避,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中有许多人,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常常缺乏耐挫力和持久力,最终选择了对目标或理想的放弃。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言文《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却是一位面对巨大困难敢于挑战敢于战胜的勇者,学习愚公那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我相信我们每一位都会实现人生既定的目标。

(二)展示学习目标1、扫清字词障碍,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能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翻译课文。

3、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理解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三)作者作品简介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

其作品《列子》一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等,既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又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自学互动一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仞()箕畚()孀()龀()匮()荷()2、我能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指通豫南指同直(一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河曲智叟亡以应亡同无(没有)一厝朔东厝同措(放置)无陇断焉陇同垄(高地)3.齐读课文。

4.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自学互动二我能行,我最棒!1、一词多义。

(1)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2)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3)其如土石何()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2、翻译句子。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愚公移山》教案5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愚公移山》教案5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愚公移山》教案5篇Teaching plan of Yugong moving mountains lesson 2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愚公移山》教案5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愚公移山范本(最新版)2、篇章2: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愚公移山》教案3、篇章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愚公移山》教案4、篇章4:愚公移山模板(规范版)5、篇章5:愚公移山文档(通用版)篇章1:愚公移山范本(最新版)教学目标:1、通过观故事、讲故事理解“愚公移山”的意思,会写成语;继续学习收集数字成语,感受数字成语的奇妙。

2、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书写和收集整理知识的能力。

3、教育学生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只有坚持不懈努力,才会取得成功。

教学重点:理解“愚公移山”的意思,会写成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黑板。

教学过程:一、习旧引新:师:同学们,谁还记得我们校本课学习的主题?(指名说)白板出示:趣学成语弘美德。

(学生齐读一遍)师:上节课我们新学了那个成语呀?(齐说“井底之蛙”,强调“底”的写法)师: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故事的内容。

白板出示:《井底之蛙》讲的是一只青蛙,住在一口井里,只能看见井口的一小片天,却认为自己生活的地方最大最好。

通过小河狸贝瓦的介绍,青蛙才知道,井外还有那么大的天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要像“井底之蛙”一样目光短浅,要做一个放眼世界、博学多才的人。

九年级语文下册 23《愚公移山》导学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23《愚公移山》导学案新人教版

《愚公移山》【学习目标】:1、扫清字词障碍,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能较顺利地翻译课文。

3、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1、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课文。

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2、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学法提示】1、合作探究法2、展示展讲法【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1、了解作者及作品2、借助下文注释及工具书准确的給下列字注音。

仞()孀()龀()箕畚()()匮()陇()断3、学生对照注释疏通,解释加黑字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 )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 )九十,面( )山而居。

惩( )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 )也,聚室( )而谋曰:“吾与汝( )毕力平险,指( )通豫南,达于汉阴( ),可乎?”杂然( )相许( )。

其妻献疑( )曰:“以君之力,曾( )不能损( )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 )焉( )置( )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 )焉(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 ),汝之不惠( )。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无陇()断()焉。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语文9年级下】导学案1:23愚公移山

【语文9年级下】导学案1:23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教师寄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和庄子的生平与哲学思想。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拓展学生阅读视野,自学庄子作品。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愚公移山精神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愚公移山精神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

二、预习检测。

1、字音。

泾()涘()渚()殆()弗()2、词语。

(1)通假字。

泾流之大不辩牛马(2)古今异义。

东面而视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3)词类活用。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轻伯夷之义少仲尼之闻以天下之美3、句子。

(1)古汉语句式。

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2)翻译。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4、作者。

庄子名周,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

庄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

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三、研读课文。

1、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②河伯为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③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组织学生背诵课文,讨论以下问题。

①全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层次间的关系是什么?②文中用两个“于是焉”有什么作用?③河伯引“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作用是什么?④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作用是什么?⑤这篇课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⑥通过这篇课文,你认为庄子的文章有什么特点?四、总结、扩展。

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教案三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教案三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掌握愚公精神。

(二)能力目标:文言文的诵读;运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本文寓意及愚公精神。

三、教学难点: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五、教学方法:讨论法;问答法;讲解法六、教学设计与内容第一课时一、课程导入(3分钟)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过“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呢?(生:听过。

)那我请位同学为我们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生:这个故事讲得是唐朝的大诗人李白,他小时候不喜欢读书。

有一天,乘老师不在屋里,便悄悄的溜出门去玩。

他来到山下的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正在石头上磨一根很粗的铁杵。

李白就觉得很纳闷,就上前问她:“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呢。

”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可能磨成细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就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再联想到自己,感到非常惭愧,于是变转身回到书屋努力学习。

从此,他在心里牢牢的记住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图强,用功学习。

)讲得非常好。

那你们知道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生:只要我们有恒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k12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愚公移山导学案部编版

[k12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愚公移山导学案部编版

23愚公移山一、自学导航㈠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2.认识愚公形象,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3.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㈡学习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圈点勾画法二、自主学习1、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及文本,了解相关文学常识,自主解决生字词读音。

2、阅读课下注释,将重要的字词释义做勾画积累。

3、尝试译课文,在文中标注自己的疑难。

4、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圈点,认真思考“自主训练”中关于“文本理解”的练习题。

三、自主训练(一)基础达标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仞.(rèn)迂.(yū)魁.父(kuí)箕畚..(jī běn)孀.妻(shuāng)始龀.(chèn)穷匮.(kuì)厝.(cuò)2.解释下列词语。

(1)迂()谋()汝()险()指()杂然()许()献疑()焉()置()穷匮()(2)通假字:反()惠()亡()厝()陇()(3)一词多义的词语:方且曾固亡焉(4)常见的文言虚词:之其(5)古今异义词:惩、阳、阴、诸、毛、已、何苦(6)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箕畚、毕、聚3.翻译下列句子。

①甚矣,汝之不惠!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师生备注③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④且焉置土石?⑤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二)文本理解1、不同的人物对待移山有不同的态度,愚公妻子与智叟的话差不多,他们的态度一样吗?孙子和“遗男”态度又怎样?愚公妻子是“献疑”,智叟是“笑而止之”,一“疑”一“笑”,态度迥然有别。

“疑”是对愚公的关心和担心,“笑”则是出于对愚公的轻视和嘲笑。

2、愚公是移山的积极倡导者,他对移山的态度自然很坚决,那么,他和智叟的分歧在什么地方?各用什么观点来看待移山这个问题?智叟认为人力是有限的,不能改变自然,因而嘲笑和阻止愚公移山;而愚公认为人定胜天,山虽庞大但它是死的,不会随时间流逝而加增;而个人力量虽然有限,但生息繁衍则有无限潜力。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23愚公移山》教案新人教版word版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23愚公移山》教案新人教版word版

《23 愚公移山》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能力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2.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同学们耳熟能详,愚公移山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

下面请看动漫flash ——愚公移山。

学生欣赏画面,品味美妙的乐曲。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

学生循声跟读。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

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3.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始一反焉汝之不惠亡以应一厝朔东无陇断焉三、思读课文,理解寓意1.学生分两组,展开课堂辩论。

辩题:愚公、智叟到底淮愚?正方:愚公实愚反方:智叟不智辩词选摘:正方:愚公实愚两座山雄伟高大.实难移走;愚公年且九十,山未移身先死。

如何享利?全家人力量微弱,况且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帮忙;工具落后,敲石挖土,用畚箕装了土石远运山外;路途遥远。

运土石到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反方:智叟不智愚公痛感迂塞之苦,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确知移山之利,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有子孙的支持,使移山之役得以顺利开始;深明可移之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有发展变化的观点;感动天帝,将山搬走,显示愚公移山力量之大,精神感人至深;智叟知难而止,无所作为,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是真正的愚。

《愚公移山》 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愚公移山》 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愚公移山》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主备人高山使用时间学案23 愚公移山学习目标:1、熟读能译,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学习本文对比和衬托的艺术特色。

4、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

学习重难点:目标1、2、3、4学习时间:4课时课型:新授课资料链接:简介《列子》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其作品《列子》一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等,既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又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愚公移山》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好寓言学习过程:第一课时目标:1、熟读课文。

2、翻译课文并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一、读1、听范读后,自由朗读。

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突出;富有节奏,读后强调:2、对子组互读,纠错。

3、朗读展示。

4、齐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疏通文意,落实词句。

自主翻译课文,注意特殊现象归纳。

(通假字、重点虚词、特殊句式)1、通假字指通豫南指同直(一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河曲智叟亡以应亡同无(没有)一厝朔东厝同措(放置)无陇断焉陇同垄(高地)2、重点虚词的用法“之”的用法⑴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以君之力渤海之尾,隐土之北京城氏之孀妻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操蛇之神⑵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汝之不惠虽我之死汝心之固⑶指示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⑷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而”的用法连词,表修饰:面山而居笑而止之表顺承:聚室而谋何苦而不平?表转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其”的用法⑴代词,“他的”:其妻献疑曰帝感其诚“他”:惧其不已也⑵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3、特殊句式⑴被动句帝感其诚(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⑵倒装句①、主谓倒装:甚矣,(谓)汝之不惠(主)②、宾语前置:何(宾)苦而不平?③、定语后置:遂率子孙(荷担者)(定语)三夫⑶省略句①、省略主语:(愚公)聚室而谋曰(室人)杂然相许②、省略介词:帝感(于)其诚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二、对子组互译,巩固记忆并注意纠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公移山》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扫清字词障碍,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能较顺利地翻译课文。

3、理解课文中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的写法以及运用神话结尾的作用。

4、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理解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一、预习导学【链接材料】——1.翻译课文的方法指导。

(1)加。

文言词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文则以双音节为主。

有些文言实词的基本意义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词上加一个字,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

如“方”即“方圆”指面积。

(2)改。

有些文言实词至今已不用了,可以改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来代替。

如“仞”可改为“丈”。

当然,“仞”的长度不等于“丈”,但这里的“万仞”是虚数,所以,可以用“万丈”来代替。

(3)补。

文言文中通常有省略主语、介词的宾语和量词等,所以翻译时,必须补出。

如“二山”即“两座山”。

(4)调。

文言文的语序有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需要调整。

如“甚矣,汝之不惠”这是谓语提前的倒装句,翻译时可作“你太不聪明了!”(5)省。

文言文中的发语句,即句首的助词,或句中语气助词,如果省略后不影响原意的可省去。

如“虽我之死”“之”字是助词,在句中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翻译时可省略不译。

1、字音仞.()箕畚..()孀.()龀.()匮.()荷()2、词语(1)重点实词:许彻惧负匮(2)通假字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甚矣,汝之不惠河曲智叟亡以应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无陇断焉(3)古今异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何苦..而不平(4)一词多义且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焉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而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其其如土石何()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5)词类活用现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吾与汝毕.力平险聚.室而谋3、重点句子翻译(1)甚矣,汝之不惠。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4)河曲智叟无以应。

二、探究展示:1、北山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2、愚公的宏伟目标是什么?3、愚公之妻提出了两个什么问题?4、河曲智叟讥笑并且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什么?5、文中两处表现愚公移山的决定得到大家支持的句子是6、移山路途遥远,时间长的句子是7、愚公批驳智叟的话与第三段有关内容形成对比的一句是8、愚公在批驳智叟的话语中阐明自己的观点话语是9、文中和愚公相反的人物形象是(智叟),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也说明了()的道理。

10、愚公认为自己能移山是从()观点出发,看到了人力的无穷,认为(),所以驳斥有力,坚持移山;智叟认为愚公不能移山是从()观点出发,认为人在()的,所以对移山之举采取()的态度,阻止移山之举,愚公是真正的(),智叟是真正的()。

三、练习反馈:(一)、词语解释①河曲智叟亡以应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②惩山北之塞③甚矣,汝之不惠④曾不能毁山之一毛.⑤惧其不已.也⑥无陇断.焉⑦年且九十⑧寒暑易节⑨杂然相许⑩吾与汝毕力平险⑾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二)、句子翻译①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②甚矣,汝之不惠!③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④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⑤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⑦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三)、选择题1、选出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汝心之固固:顽固B.惧其不已也已:已经C.寒暑易节易:交换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2、选出下列句中的“于”与“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B.皆以美于徐公C.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惩山北之塞(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B.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运到哪里去呢)C.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D.曾不若孀妻弱子(你曾经不知寡妇孤儿)4、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是古代寓言,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大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B.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都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C.愚公是有远大的抱负,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古代劳动人民形象。

D.“杂然相许”,表明移山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5、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愚公”和“智叟”的命名,突出了愚公的大智若愚,讽刺了智叟了鼠目寸光。

B.本文采用神话结尾,主要是宣传轮回报应的迷信思想。

C.写智叟的“笑”,写除了智叟自作聪明的神态;而写愚公“长息“,则写出了愚公因移山艰难而愁苦的样子。

D本文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法,目的是突出智叟的愚蠢和京城氏之子的幼稚。

6.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杂然相许许: 赞同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扛C. 寒暑易节易: 交换D. 何苦而不平苦: 劳苦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故B.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 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D. 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B. 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 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 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9、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A、河曲智叟亡.以应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B、帝感其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C、非梧桐不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D、且.秦灭韩亡魏且.焉置土石10.文言词汇——我能选出下面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A.惩山北之塞(苦于)聚室而谋(商量)叩石垦壤(敲、凿)B.毕力平险(险要)出入之迂也(绕道)始龀(换牙)C.帝感其诚(诚心)亡以应(没有)固不可彻(彻底)D.长息曰(长时间)有遗男(遗留)杂然相许(纷纷)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于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B、而而山不加增默而识之C、以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已悲D、之虽我之死,有子有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2.下列文字常识论述不正确的一组是()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B、《左传》是编年体史书,也叫《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C、《孟子》是孟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D、《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13.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A、毕.力平险录毕.,走送之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争高直指.C、杂然相许.遂许.先帝以驱驰D、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14.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将军身被坚执锐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四)、简答题1、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2.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3.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

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

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⑴江(长江)阴____________ _;⑵洛(洛河)阳 _____________;⑶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4、文意理解:(1)、愚公的妻子和智受对愚公移山都曾提出质疑,但问话的态度和语气有什么不同?(2)、结尾说上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这个“诚”指的是什么?(3)、说说本文中愚公精神的实质是什么?5、内容理解——我能用原文填空。

①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②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③愚公自信能移山的原因是:。

6.问题探究——“智叟”这一人物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7.拓展延伸——下面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有人认为愚公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你认为如何呢?请阐述你的观点。

②毛泽东同志曾经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选第题,我的解答:8.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9.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10.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愚公移山得到支持的根据。

11.本文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