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第三章、胸部(二)
局部解剖学胸部ppt课件

淋巴结、尖淋巴结 )。
胸肌间淋巴结
(RoHale Waihona Puke ter 淋巴结)中央淋巴结
胸骨旁淋巴结 尖淋巴结
① 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注入 胸肌淋巴结。
② 上部的淋巴管:注入尖淋巴结或 锁骨上淋巴结。
③ 内侧部的淋巴管:一部分注入胸
骨旁淋巴结,并与锁骨上淋巴结
肱淋巴结 (外侧淋巴结)
交通。另一部分与对侧乳房的淋
第三章 胸 部
1
一、境界
? 上界: a) 前面:以胸骨颈静脉切迹、
胸锁关节、锁骨上缘 b) 后面:肩峰至第7颈椎棘突的
连线。 ? 下界:以剑突、肋弓、第11
肋的前端、第12肋下缘至第 12胸椎棘突的连线。 ? 由于膈的穹窿部突向胸腔, 因此胸壁比胸腔长,两者分 界线不完全一致。
二、层次
? 胸壁层次:皮肤、浅筋膜、 深筋膜、胸廓外肌层、胸廓 和肋间肌以及胸内筋膜。
肋间内膜
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 神经和血管的相互位置由下而 上:肋间神经、肋间动脉、、 肋间静脉。NAV
? 胸膜腔穿刺位置:
肋间最内肌
① 选择肋角外侧至腋中线之间(
临床多用肩胛线第 8、9肋间隙)
肋间神经外侧 皮支的后支
肋间内肌 肋间外肌
,沿下位肋骨上缘进针。
② 如选择腋中线至胸骨之间穿刺
时,则应在肋间隙的中部进针 。
肋间神经外侧 皮支的前支
肋间神
经外侧 皮支
肋间后动脉
肋间后动脉
前支 外侧皮支 后支
肋间神经前皮支
胸壁前外侧部进针(肩胛线外侧)
肋间外膜
胸壁后部进针(肩胛线内侧) 11
肋间神经前皮支
第四节 胸腔及其脏器
临床《局部解剖学》题库第03章-胸部

局部解剖学第三章胸部一、单选题:1、关于支气管动脉的描述,错误的是A:起自胸主动脉B:与肺静脉伴行C:与肺动脉之间存在吻合D:分布于肺胸膜E:分布于肺淋巴结答案:B2、胸廓内动脉A:沿胸骨后面下降B:向下穿膈分为肌膈动脉和腹壁上动脉C:第3—6穿支分布于女性乳房D:胸骨旁淋巴结远离该血管E:发出支气管支答案:C3、心的血管A:前室间支分布于右心房B:左室后支分布于室间隔C:旋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D:心前静脉注入右心房E:心最小静脉注入心小静脉答案:D4、左心房隔心包毗邻A:胸主动脉B:食管C:奇静脉D:气管杈E:左主支气管答案:B5、膈神经A:经锁骨下静脉前方下降B:与胸廓内动脉伴行C:经肺根前方下降D:位于迷走神经的外侧E:沿纵隔胸膜表面下降答案:C6、肋弓A:深方有肺下缘B:两侧肋弓与剑突下端构成胸骨角C:右侧剑肋角是常用的心包穿刺部位D:是肾的触诊标志E:由第7~10肋软骨连接而成答案:E7、跨越主动脉分支前面的结构是A:右头臂静脉B:膈神经C:上腔静脉D:迷走神经E:左头臂静脉答案:E8、乳房内侧部的淋巴管注入A:膈上淋巴结B:锁骨上淋巴结C:胸骨旁淋巴结D:对侧腋淋巴结E:纵隔前淋巴结答案:C9、食管下三角内有A:左主支气管B:半奇静脉C:胸主动脉D:胸导管E:食管答案:E10、关于胸骨角的描述,错误的是A:平第4胸椎体下缘B:两侧连接第2肋骨C:平气管杈D: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而成E:是计数肋的标志答案:B11、肺下界在肩胛线与以下肋相交A:第5肋B:第7肋C:第9肋D:第10肋E:第12肋答案:D12、主动脉裂孔通过的结构A:迷走神经后干B:交感干C:肌膈动脉D:胸导管E:内脏大神经答案:D13、奇静脉A:起自右腰升静脉B:沿胸主动脉后方上行C:注入右头臂静脉D:接受胸廓内静脉E:穿经心包答案:A14、医生对乳腺脓肿病人采用放射状切口引流,理由是A:避免损伤血管B:保护神经C:避免切断乳房悬韧带D:有利于引流脓液E:避免切断输乳管答案:E15、关于胸腺的描述,错误的是A:静脉注入锁骨下静脉B:动脉来自胸廓内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C:主要位于上纵隔D:淋巴管注入纵隔前淋巴结或胸骨旁淋巴结E:神经来自颈交感干和迷走神经答案:A16、关于迷走神经的描述,错误的是A:经肺根后方下行B:在上纵隔位于食管前、后方C:食管前丛向下汇合成迷走神经前干D:其分支与交感干的分支构成心丛E:迷走神经前干经食管裂孔入腹腔答案:B17、胸膜下界在腋中线与以下肋相交A:第6肋B:第7肋C:第9肋D:第10肋E:第12肋答案:D18、心的交感神经A:使冠状动脉扩张B:使心跳减慢C:对传导系作用不明显D:来自肺丛E:只分布于心室答案:A19、关于胸导管的描述,错误的是A:起自乳糜池B:经主动脉裂孔进入胸腔C:中段自脊柱右侧向左侧斜行D:上段损伤时多引起右侧乳糜胸E:在胸主动脉和奇静脉之间上行答案:D20、关于肋间神经分布皮肤的描述,正确的是A:第2肋间神经相当颈静脉切迹平面B:第4肋间神经相当女性乳头平面C:第8肋间神经相当剑突平面D:第10肋间神经相当脐平面E:第12肋间神经相当耻骨联合平面答案:D21、某女病人左侧乳房有一肿块,局部皮肤呈现橘皮样改变.医生应首先考虑到该病人患有A:胸肌间淋巴结肿大B:急性乳腺炎C:乳腺囊性增生病D:乳腺癌E:乳房脓肿答案:D22、食管上三角内有A:胸导管B:副半奇静脉C:胸主动脉D:奇静脉E:迷走神经答案:A二、配伍题:23、迷走神经后干穿经A:食管裂孔B:膈脚C:主动脉裂孔D:腰肋三角E:腔静脉孔答案:A24、内脏小神经穿经A:食管裂孔B:膈脚C:主动脉裂孔D:腰肋三角E:腔静脉孔答案:B25、位于肺内A:气管旁淋巴结B:纵隔后淋巴结C:气管支气管淋巴结D:肺淋巴结E:支气管肺淋巴结答案:D26、位于肺门处A:气管旁淋巴结B:纵隔后淋巴结C:气管支气管淋巴结D:肺淋巴结E:支气管肺淋巴结答案:E三、多选题:27、室间隔的动脉来源于A:左缘支B:右缘支C:前室间支D:旋支E:后室间支答案:CE28、属胸固有肌的是A:胸大肌B:肋间外肌C:前锯肌D:胸横肌E:背阔肌答案:BD29、气管前方有A:奇静脉B:右肺动脉C:头臂干D:上腔静脉E:主动脉弓答案:CE30、肺根的毗邻A:上方有上腔静脉B:下方连有肺韧带C:前上方有奇静脉D:后方有迷走神经E:前方有膈神经答案:BDE31、食管的前方有A:半奇静脉B:气管杈C:胸主动脉D:心包E:胸导管答案:BD32、右主支气管前方有A:奇静脉B:右肺动脉C:升主动脉D:上腔静脉E:迷走神经答案:BCD33、食管的动脉来源A:食管动脉B:支气管动脉C:胸廓内动脉D:肋间后动脉E:腹壁上动脉答案:ABD34、上腔静脉A:穿心包前有奇静脉注入B:前方有胸膜和肺C:后方有气管和迷走神经D:左侧有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E:右侧有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答案:ABCDE35、主动脉弓的下方有A:膈神经B:肺动脉C:动脉韧带D:喉返神经E:左主支气管答案:BCDE36、胸主动脉A:下部位于食管后方B:后壁发出肋间后动脉C:上部位于左肺根的后方D:下部位于脊柱前方E:右侧有胸导管答案:ABCDE37、突入颈根部的结构A:肺尖B:副半奇静脉C:胸膜顶D:奇静脉E:主动脉弓答案:AC38、左主支气管A:后方有胸主动脉B:前方有左肺动脉C:下方有胸导管D:上方有主动脉弓E:后方有迷走神经答案:ABDE39、穿经锁胸筋膜的结构是A:头静脉B:胸内侧神经C:胸肩峰动脉D:淋巴管E:胸外侧静脉答案:ACD40、心包后方有A:气管B:食管C:交感干D:奇静脉E:胸主动脉答案:BDE41、乳房淋巴引流方向A: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淋巴结B:上部的淋巴管注入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C:内侧部的淋巴管注入胸骨旁淋巴结D:深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间淋巴结E:内侧部的浅淋巴管与对侧乳房淋巴管交通答案:ABCDE42、胸膜的神经来源于A:肺丛B:胸内侧神经C:膈神经D:胸长神经E:肋间神经答案:ACE43、食管A:在食管上三角处与纵隔胸膜相贴B:位于左心房后面C:在食管下三角处与胸主动脉相贴D:右侧后方有食管后隐窝E:左主支气管跨越处较狭窄答案:ADE44、气管A:前方有主动脉弓B:后方有食管C:下方有气管支气管淋巴结D:左侧有胸导管E:右侧有膈神经答案:ABC45、内脏大神经A:起自第6—9胸交感干神经节B:穿经主动脉裂孔C:由节前纤维构成D:终于肠系膜上神经节E:位于后纵隔答案:ACE46、奇静脉接受A:胸廓内静脉B:食管静脉C:支气管静脉D:右肋间静脉E:半奇静脉答案:BCDE四、辨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如果错误,写出正确说法)47、胸腹壁静脉起自脐周静脉网,行向外上方,汇合成胸外侧静脉。
局部解剖学课件之 胸 部

1、解剖肋间肌 2、开 胸: 横行锯断胸骨 柄中份,向外侧 切至腋中线,再 向下依次切断第 2~10肋骨和肋间 肌,向前下方翻 开胸壁。
3、解剖胸廓内动、静脉 4、观察肋间血管和神经
(二)探察胸膜腔
1、观察胸膜的分布 2、探察胸膜隐窝
(三)取肺
1、解剖肺根的结构 2、取 肺 3、观察肺的形态
二、纵 隔
(一)纵隔侧面观
1、左侧面观 2、右侧面观
(二)解剖上纵隔
1、解剖胸腺 2、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 3、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4、气和主支气管
(三)解剖中纵隔
1、解剖膈神经和血管 2、剪开心包 3、探察心包腔 4、取心
(四)解剖后纵隔
1、解剖迷走神经 2、解剖食管 3、奇静脉和半奇静脉 4、解剖交感干 5、解剖胸主动脉 6、解剖胸导管
胸 部
• 境界与分区
• 上界:以颈静脉切迹、 胸锁关节、锁骨上缘和 肩峰至第七颈椎棘突的 连线与颈部分界。 • 下界:以剑突、肋弓、 第11、12肋下缘和第12 胸椎棘突的连线与腹部 分界。 • 两侧:以三角肌前、后 缘与上肢为界。
胸前区 胸壁 胸外侧区 胸背区 中部:纵隔
分区
胸腔 左部
右部
一、胸壁、胸膜和肺
目的要求
• • • • • 1、了解肋间血管和神经的安排。 2、了解胸膜的配布和肋膈隐窝的位置。 3、熟悉肺根的组成及其结构的位置安排。 4、熟悉纵隔的范围、分部及各部的内容。 5、掌握后纵隔内结构的局部位置关系
第3章胸部2-复习测试题BCX型题

问题13~18 A.左肺 B.右肺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否 13.纵隔面中部为肺门 14.位于胸膜腔内 15.有水平裂 16.有斜裂 17.分为2叶 18.分为3叶
答案:C 答案:D
答案:B 答案:C 答案:A 答案:B
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
8.关于膈的淋巴引流的描述,哪几项是正确的? A.膈的淋巴管丰富,主要注入膈上、下淋巴结 B.膈上淋巴结位于膈的上面,分为前、中、后三 组 C.膈上淋巴结收纳膈、心包下部和肝上面的淋巴 D.膈上淋巴结的输出管注入胸骨旁淋巴结和纵隔 后淋巴结近腋前线处发出外侧皮支 E.膈下淋巴结沿膈下动、静脉排列,收纳膈下后 部的淋巴 答案:ABCDE
11.关于肺根的描述,哪几项是正确的? A.为出入肺门的各结构被胸膜包绕而构成 B.从前向后为肺动脉、肺上静脉、主支气管和肺 下静脉 C.自上而下左肺根为肺动脉、主支气管、肺上静 脉、肺下静脉 D.自上而下右肺根为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 叶支气管、肺上静脉和肺下静脉 E.自上而下右肺根为肺动脉、右主支气 管、肺 上静脉和肺下静脉 答案:ACD
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
9.关于胸膜前界的描述,哪几项是正确的? A.为肋胸膜前缘与纵隔胸膜前缘的返折线 B.右侧直达第5胸肋关节移行为下界 C.左侧达第4胸肋关节高度斜向外下 D.上、下分开,形成两个三角形无胸膜区 E.上方的无胸膜区为胸腺三角,内有胸腺 答案:ACDE
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胸部

整理ppt
12
(二)纵膈的侧面观
1. 纵膈左侧面观
• 中部:有左肺根,其前下方有 心包隆凸。
• 肺根上方: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 肺根后方:有胸主动脉、交感 干、及内脏大神经等。
(二)胸壁肌层
• 由浅入深分4层: 1. 第一层:胸大肌、腹外斜肌、腹
直肌上部
2. 第二层:锁骨下肌、胸小肌、前 锯肌
3. 第三层:由浅入深依次为肋间外 肌、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
4. 第四层:胸横肌
锁骨下肌
胸小肌 前锯肌肌齿
整理ppt
肋间内肌
肋间最内肌
胸横肌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7
(三)肋间隙
1. 肋间肌
右肺动脉 纵膈胸膜 纤维心包 右肺静脉 被纵膈胸 膜覆盖的 下腔静脉
14
3. 上纵隔
• 由前到后分3层:
① 前层:胸腺、头臂静脉和上腔静 脉
② 中层: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膈神 经和迷走神经。
③ 后层:气管、食管和胸导管。
4. 前纵隔:有胸腺下部、纵膈前淋 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
5. 中纵膈:心包、心、出入心的大 血管根部、膈神经和 心包膈血 管等。
• 主要汇入腋淋巴结(胸肌淋巴结、
外侧淋巴结、肩胛下淋巴结、中央
淋巴结、尖淋巴结)。
胸肌间淋巴结
(Rotter淋巴结)
中央淋巴结
胸骨旁淋巴结 尖淋巴结
① 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注入 胸肌淋巴结。
② 上部的淋巴管:注入尖淋巴结或 锁骨上淋巴结。
③ 内侧部的淋巴管:一部分注入胸
局部解剖学-03胸部

CHENHUA
REGIONAL ANATOMY
19
第三节 胸前壁深层结构
CHENHUA
REGIONAL ANATOMY
20
第四节 胸前壁深层结构
CHENHUA
REGIONAL ANATOMY
21
相连
CHENHUA
REGIONAL ANATOMY
9
4.锁骨下窝
锁骨中下1/3交界处下 方的凹陷
窝内锁骨下方一横指 处~肩胛骨喙突
CHENHUA
REGIONAL ANATOMY
10
5.肋/肋间隙
胸骨角~第2肋间隙
CHENHUA
REGIONAL ANATOMY
11
6.肋弓/胸骨小角
肋弓最低点~平对 L2~3椎体/第10肋
胸骨下角 剑肋角
CHENHUA
REGIONAL ANATOMY
12
7.乳头
男性乳头~锁骨中 线与第4肋间隙处
女性偏外下方
CHENHUA
REGIONAL ANATOMY
13
8.胸大肌
CHENHUA
REGIONAL ANATOMY
14
四 胸腹部标志线
CHENHUA
REGIONAL ANATOMY
REGIONAL ANATOMY
7
2.胸骨角
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 前突的角
两侧平对第2肋 相当于T4~5平面 主动脉弓起止端 气管杈 食管第2狭窄 上下纵隔分界线 胸导管由右向左行部位
CHENHUAREGIONAL ANTOMY83.剑突
剑胸结合 平对T9椎体 两侧与第7肋软骨
15
胸腹壁侧面观
局部解剖学胸部医学课件ppt

乳房悬韧带又称Cooper韧带,为连于乳房皮肤与乳腺深面 的胸筋膜之间的许多纤维组织小束,对乳房起固定作用。
乳房后隙:为浅筋膜深层与胸肌筋膜间的间隙, 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淋巴管。
3.淋巴回流Lymph drainage
(3)血管、神经和淋巴
心包的动脉来自:心包 膈动脉、肌膈动脉和食管动脉 等。
静脉与动脉伴行,注入 胸廓内动脉、奇和半奇静脉。
心包的淋巴管注入纵隔前、 后淋巴结和膈上淋巴结。
心包的神经来自膈神经、 肋间神经、左喉返神经、心丛 肺丛和食管丛等。
2.心
(1)位置和毗邻
位于中纵隔心包内 心的前方对胸骨体下半和第2-6 肋软骨 后方平第5-8胸椎 左心室位于左后方 右心室位于右前方 右心房位于左心房的右前方 前面邻升主动脉根部 室间隔与正中矢状面成45-60°
二、表面解剖
(一)体表标志
① 颈静脉切迹 ② 胸骨角 ③ 剑突 ④ 肋弓 ⑤ 胸骨下角 ⑥ 锁骨 ⑦ 肩胛骨下角 ⑧ 乳头
胸骨角
①向后平对第4 胸椎下缘;
②气管分为左、右主支气管 的水平,即气管杈水平;
③平左主支气管与 食管交叉处,即食 管的第2狭窄处;
④平主动脉弓的起、 止处;
⑤动脉韧带连与左肺动脉 与主动脉弓之处;
(一)胸腺 thymus
位于胸腔前纵隔上部, 胸骨柄后方,有时可向上突 入颈部,压迫头臂静脉、主 动脉弓和气管。
(二)上腔静脉及其属支
1.上腔静脉 位于右侧第1、2肋间隙前端的后方。 在右第1胸肋结合处,由左、右头臂静脉合成。 至右侧第3胸肋关节下缘后方注入右心房。
毗邻: ①左侧: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 ②右侧:右膈神经、右心包膈动、静脉和右纵隔胸膜; ③前方:胸膜和肺、胸腺 ④后方:气管、右迷走神经和奇静脉 、右肺根、右肺 动脉
[局部解剖学]胸部
![[局部解剖学]胸部](https://img.taocdn.com/s3/m/f31e3d4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6.png)
39
•行胸膜腔穿刺术(抽液)在何部位进行?
①在肋角内侧: 不宜穿刺;
②在肋角之前:
可在肋间隙的中部或肋上缘稍上方进针。
.
40
➢ 膈神经(C3~C5)
走行: 前斜角肌前方→ 锁骨下动、静脉之间→ 经胸廓上口→肺根前方 与心包膈血管伴行→ 分布于膈肌
.
41
➢ 走行
橄榄后沟出延髓→颈静脉孔出颅→
舌咽N
2、深层: 锁胸筋膜: ➢ 位于喙突、锁骨下肌、
胸小肌之间 ➢ 有胸肩峰A的分支、
胸外侧N、头V等穿过
.
59
(二)胸廓外肌层
第1层为胸大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上部; 第2层为锁骨下肌、胸小 肌和前锯肌。 胸肌间隙:胸大、小肌 的间隙。 第3层为肋间肌。 第4层为胸横肌。 胸后壁有背阔肌、斜方 肌等。
.
20
剑肋角
.
21
经剑肋角的心包(液)穿刺术
.
22
肩胛骨下角
The inferior angle of scapula
.
23
.
24
Clavicle
Lesser supraclavicular fossa
Greater supraclavicular fossa
Inferior fossa of clavicle
.
56
.
57
3. 淋巴回流:
➢ 外侧部、中央部→胸肌LN ➢ 上部→尖LN、锁骨上LN ➢ 内侧部→胸骨旁LN ➢ 深部→胸肌间LN ➢ 内侧部浅淋巴管→对侧淋巴管 ➢ 内下部→腹壁、膈下的淋巴管
→肝的淋巴管
.
58
二、深层结构
(一)深筋膜:分浅、深层
1、浅层:胸大肌和前锯肌表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肝门静脉高压时,可经过食管静脉丛进行 侧枝循环,导致食管静脉丛曲张,出现呕血。
迷 走 神 经
毗邻
前——左肺根、心包、食管、膈 后——脊柱、副半奇静脉、半奇静脉 右——奇静脉、胸导管、右纵隔胸膜 左——左纵隔胸膜
胸 主 动 脉
奇静脉和半奇静脉
位于椎体的右 前方和左前方
起自
右腰升静脉
左腰升静脉
胸导管
(心浅丛) (心浅丛)
5.动脉导管三角:
动脉韧带:
前纵隔
位置: 内容: 胸腺下部 胸廓内动脉的分支 纵隔前淋巴结 疏松结缔组织
中纵隔
内容: 心包: 心: 出入心的大血管: 膈神经: 心包膈血管:
心 包
心包腔的窦
心包裸区
心包腔的窦
心包腔在部分局部呈现狭窄间隙,即: * 心包横窦 * 心包斜窦 * 心包前下窦
胸腺肥大: 压迫气管—胸腺性喘鸣
上腔静脉及其属支
属支:左、右头臂静脉和奇静脉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1.位置:
2.分支:
凸侧:头臂干、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凹侧:支气管动脉
3.主动脉峡:新生儿左锁骨
下动脉起始处与动脉导管 附着处之间较细,称--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4.毗邻:
左前方: 右后方: 上方: 下方:
后纵隔
内 容
• • • • • • • 食管胸部 迷走神经 胸主动脉 奇静脉 胸导管 交感干 纵隔后淋巴结
食管胸部
食管的分部 食管胸部的毗邻 食管胸部与胸膜的关系 食管的血管
食管的分部
颈部 上段 颈静脉切迹
主动脉弓上缘
胸部 中段 左肺根下缘 下段 腹部 膈
食管胸部的毗邻
前方: 上段—气管 中段—左主支气管 下段—心包—左心房 后方: 上中段—胸导管 下 段—奇静脉、胸导管、 胸主动脉
上段 前方—左颈总静脉 后方—脊柱 右侧—食管、左喉返神经 左侧—左锁骨下动脉、左纵 隔胸膜 (左侧乳糜胸) ——————————T5为界分段 下段 前方—食管 后方—脊柱 左侧—胸主动脉 右侧—奇静脉、右纵隔胸膜 (右侧乳糜胸)
交感干
• • • • 位 组 分 走 置 成 支 行
纵隔后淋巴结
气管旁淋巴结 包括: 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支气管肺门淋巴结 肺食管旁淋巴结 分布:气管和支气管的周围 两侧肺门、食管胸部、 胸主动脉、心包和膈的后面
纵 隔 间 隙
• 胸骨后间隙—膈—腹部 • 气管前间隙—颈部 • 食管后间隙—咽后间隙—膈—腹膜后隙
纵隔的分区
四分法 三分法
三分法
前纵隔上部 前纵隔
——————以胸骨角平面
前纵隔下部
后纵隔 (以气管及其气管叉的前面和心包 的后面)
四分法
纵隔侧面观
左侧面观
右侧面观
•
食管上三角
(其内有胸导管和食 管上份)
左 肺 根
•
动脉导管三角
(内有动脉韧带)
•
食管下三角
左侧面观
※ 以左肺根为中心,识别毗邻的结构。
右 肺 根
右 侧 面 观
※ 以右肺根为中心,识别毗邻的结构。
纵隔的主要内容
上纵隔 前纵隔 中纵隔
后纵隔
上纵隔
• • • • • • • • 胸腺 上腔静脉及其属支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左、右膈神经 迷走神经 气管 食管 胸导管
胸 腺
位置:胸骨柄的后方
新生儿—颈部—气管前方 儿童——发达 成年——萎缩
食管胸部与胸膜的关系
左侧只在食 管上、下三角 处相贴; 右侧除奇静 脉弓外全部与 胸膜相贴,并 在食管和奇静 脉间突入,形 成食管后隐窝。
食 管 的 血 管
食管颈部——甲状腺下动脉 动脉 食管胸部——支气管动脉 胸主动脉的食管支 食管腹部——胃左动脉
颈部—甲状腺下静脉
静脉 胸部—奇静脉
食管壁内的静脉丰富—食管静脉 丛与胃左静脉吻合
心包裸区
心包穿刺部位:
左侧剑肋角或左 侧近胸骨端左缘第4、 5肋间隙。
心
心的位置和毗邻 心的体表投影
心的位置和毗邻
心的体表投影
左上点:左侧第2肋软骨下缘,
距胸骨侧缘约1.2厘米。 右上点:右侧第3肋软骨上缘, 距胸骨右缘1厘米。 左下点:左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 中线7~9厘米或左锁骨中 线内侧1~2厘米。 右下点: 右侧第6胸肋关节处。
肺根的毗邻
肺的血管
小循环——肺动脉、肺静脉 (参与气体交换) 大循环——支气管动脉、静脉 (营养支气丛
肺的血管和神经
每一个肺段支气管及其肺组织称为 支气管肺段(简称肺段)
肺 段
概念与境界
纵
隔
纵隔的分区
纵隔侧面观 纵隔的主要内容
纵隔间隙
纵隔的概念与境界
概念:为两侧纵隔胸膜间所有器 官、结构和组织的总称。 境界:前界——胸骨 后界——脊柱胸部 两侧界——纵隔胸膜 上界——胸廓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