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题组教学的设计与运用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共有12个单元,内容涉及数的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方程与问题解决等方面。
本册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层次性,有利于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运算规则和数学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运算速度慢、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等问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册教材中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运用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以及对于一些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故事情境等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游戏教学法:运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激励评价法: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教材、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小学数学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标分析要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数学爱数学,必须进行改革用新课标的标准来指导我们的教学思路。
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1、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
2、创设情境要为教学服务教学情景的创设,不仅要有激趣的作用,还要求情境与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知识背景,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
这节课的导入我设计了听儿歌,学生很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
3、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教学中,我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探究正比例的意义,教学正比例的图象时又以自主探索为主。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是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时期。
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这样列式是合理的。
但基于数学上的规定,提示这样的算式不用加小括号,并完整地呈现了含与不含小括号的两个算式的对比,可以使学生体会运算顺序的规定用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唯一性及追求简洁的数学表达的目的。
他们很在乎别人对他评价,能在别人对他的评价中发现自己的价值,特别是当受到表扬、奖励、鼓励的时候,产生兴奋感,自豪感自信心会大增。
反之,如果某些方面表现不好,成绩欠佳,别人的评价很低,就会产生自卑情绪,对自己丧失信心。
第5单元混合运算——两步式题填一填,你能把它写成脱式计算的形式吗?(1)==(2)==答案提示:(1)28+8-12=36-12=24(2)12÷4×7=3×7=21教材分析混合运算例2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五步法”-文档资料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五步法”应用题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决定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如何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实现应用题的多元性目标,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探讨的课题。
下面就应用题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激趣为首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诱导学习动机,这是应用题教学的首要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自觉能动性的发挥,是学习应用题的内因,是决定性因素。
因此,怎样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关键在于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认知内驱力产生的先导。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见,兴趣的重要性。
二、精选材应用题本身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为实际生活服务。
所以教学素材的选择要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要回到生活中去。
真正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所以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应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让学生在具体事例中寻找数学问题,把数学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感到数学也有趣味,通俗易懂。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具体操作中,从例题到习题的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作为素材。
例如选择班上男女人数情况、穿校服统计情况、学生出勤情况、考试成绩统计情况、参加兴趣班人数统计情况、学生的年龄、身高统计情况、家庭住址统计情况、受表扬学生人数统计情况等等作为教学题材。
三、抓审题应用题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往往是由应用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所决定。
同时题目中的叙述是书面语言,对低年级学生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
读题必须认真,仔细。
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掌握题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经过怎样?结果如何?通过读题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实践证明学生不会做,往往缘于不理解题意。
一旦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理解了题意就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题组练习价值及设计策略
㊀㊀㊀㊀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3 07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题组练习价值及设计策略双减 背景下小学数学题组练习价值及设计策略Һ王秀全㊀(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合黎镇中心小学,甘肃㊀张掖㊀734300)㊀㊀ʌ摘要ɔ为落实 双减 政策,充分发挥题组训练的作用与价值,驱动学生思维能力及核心素养发展,文章以教学发展为视角,指出题组训练的价值及设计要点,提出小学数学教师应在 双减 导向下,立足教学重难点知识的辨析㊁规律的总结设计数学题组,在深化运用题组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高质量发展.ʌ关键词ɔ 双减 ;小学数学;题组练习;设计策略引㊀言双减 背景下,数学题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内容对于此阶段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极易出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㊁教学实效性低的问题.因此,分析小学数学题组练习设计要点及应用策略有着重要作用.一㊁小学数学题组练习的价值题组是由几道相关联的问题组合而成的题目链,题组练习有利于学生比较知识的异同㊁归纳总结知识规律㊁突破学习难点㊁完善知识结构体系.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视角来看,小学数学题组练习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题组训练内容具有层次性和难度递进性,能够引导学生逐渐深入地探索数学知识,促使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延伸思维,进而突破教学重难点.第二,有利于区分数学知识的异同.在数学题组训练中,学生可以对数学题组内容进行比较,有利于学生归纳知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第三,有利于归纳总结数学规律.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学规律.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应用数学题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找出数学规律,进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同时,在题组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形成新认知,并加强对已学知识的记忆和完善,为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㊁提升及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打好基础.二㊁ 双减 背景下小学数学题组设计要点双减 政策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强调数学教学活动设计应遵循 以生为本 的原则,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学习需求的满足.因此,在 双减 背景下,小学数学题组设计应把握题组主题鲜明性㊁题组内容的多元素性㊁题组解答深刻性的要点.题组主题鲜明性要求教师立足学生的认知发展,在设计数学题组过程中,突出主题,丰富某一主题下的数学知识内容,保证题目内容覆盖学科内外的多元知识与技能,以发挥数学题组的应用价值.题组内容的多元素性要求教师基于教学环节特征分析,设计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创新的题组内容,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引导学生逐步延伸自身思维,从而实现知识能力㊁思维能力的发展.题组解答深刻性要求教师在运用数学题组展开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学生的学科能力及素养发展为核心,设计具有逻辑性㊁层次性的题组内容,在引领学生知识思考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以完成知识的再创造,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高质量发展.三㊁ 双减 背景下小学数学题组的应用策略(一)立足教学重难点设计数学题组为有效运用数学题组,引领学生知识思考,夯实学生知识基础,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而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在 双减 导向下,以学生知识能力发展为目标,结合教学情境,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题组内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应遵循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原则和数学知识的多样性原则,基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析,立足教学重难点,设计数学题组,引导学生深度参与㊁深度探究,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基础上,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驱动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例如,在 倍数与因数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教学重难点: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够正确找出某数的倍数.基于此,为深化数学题组的应用,激发学生题组分析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学情境:(应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12个正方形)一起看大屏幕,数一数,有几个正方形?这几个正方形可以摆成一个长方形吗?能不能用一道非常简单的乘法算式表示你摆的图形?在教师的情境引导下,学生进行思考,给出答案:1ˑ12=12,2ˑ6=12,3ˑ4=12.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题组内容:问题1:56是8的(㊀㊀).A.因数㊀㊀㊀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3 07B.倍数问题2:5和7都是35的(㊀㊀).A.奇数B.倍数C.因数问题3:a,b和c是三个非零自然数,在a=bˑc中,能够成立的说法是(㊀㊀)A.b和c是互质数B.b和c都是a的质因数C.b和c都是a的约数D.b一定是c的倍数在题组分析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进行充分思考和讨论.一方面,通过知识讨论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视角;另一方面,在思考讨论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提升题组解答实效.针对问题1,学生想到56ː8=7,所以56是8的倍数,所以选择B.针对问题2,学生想到5ˑ7=35,所以5和7是35的因数,也可以说35是5和7的倍数,所以选择C.针对问题3,学生根据算式a=bˑc以及互质数㊁质因数㊁约数㊁倍数的意义,以举例的方式进行计算,最后得出答案为C.教师通过数学题组的设计和应用,使教学重点难点更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快速㊁精准地掌握学习的重点与难点,有效夯实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切实践行 双减 理念,为学生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推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及核心素养发展奠定基础.(二)立足知识的辨析设计数学题组数学题组内容设计质量直接影响题组运用的效果.为充分发挥数学题组的作用,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㊁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立足数学知识的辨析设计数学题组.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应在 双减 导向下,以知识传授㊁思维延伸为教学主线,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设计与运用多样化题组内容,如单选题㊁填空题㊁应用题.一方面,多样化题组内容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辨析全面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辨析能力;另一方面,多样化题组内容可以将生活性数学知识与数学问题有效融合,能够开拓学生知识视野,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㊁提升学生的知识思考与辨析能力,确保学生在数学题组训练过程中获取新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小学数学教师应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和教学全体性原则,不断完善数学题组内容,使每名学生都能够在数学题组分析中获得知识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师可以应用数学题组引导学生对生活性的数学问题进行深度思考,最终实现学生知识能力㊁思维能力及核心素养的提升.例如,在 圆柱与圆锥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多类型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掌握多样化的问题解答方法,在提升题目解答效率的同时驱动学生知识能力发展.题组内容具体如下:问题1:(单选题)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圆柱与削去部分的体积比是(㊀㊀).A.3ʒ1B.2ʒ1C.3ʒ2D.2ʒ3问题2:(填空题)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和是30立方分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问题3:(应用题)一个圆锥形小麦堆,底面半径是3米,高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800千克,这堆小麦约重多少千克?在数学题组思考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思考情况,适当给予指导.为确保知识辨析及问题解答的有效性,切实发挥数学题组作用,教师可以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以引导学生正向思考,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有效方法.针对单选题,学生思考:圆柱的体积与削去部分的体积之间的比为1ʒ1-13()=1ʒ23=3ʒ2,选择D.针对填空题,学生思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体积的3倍,把圆锥的体积看作1份,则圆柱的体积就是3份,又体积和为(3+1)份㊁30立方分米,所以圆锥的体积是30ː(3+1)=30ː4=7.5(立方分米).针对应用题,学生思考: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V=13Sh,可以求出小麦的体积,并由此计算小麦的质量,小麦约重9043.2千克.多样化的数学题组设计与应用,降低了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提升了学生的知识辨析深入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辨析范围,有效发展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切实做到 双减 要求的基础上,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提供了动力.(三)立足规律的总结设计数学题组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内化,需要注重总结.在数学知识总结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数学题组训练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总结和归纳,使学生能够主动掌握知识规律,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提供保障.在 双减 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公正㊁严谨的分析,并保证题组内容设计具有理性与开放性特征,促使学生在全面探究数学题组问题㊁总结知识规律过程中,生成批判性等思维.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前,以知识规律总结这㊀㊀㊀㊀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3 07一教学环节为切入点,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总结知识规律㊁延伸思维㊁完善知识结构体系的数学题组,以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真正落实 双减 政策的基础上,实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及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例如,在 负数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总结环节,设计包括多类型题目的数学题组,并对学生的题组问题解答情况及知识规律总结㊁掌握情况进行评价.题组内容如下:问题1:(单选题)罐头瓶外壁上标有 500ʃ5克 ,下列质量的罐头,(㊀㊀)不合格.A.498克B.501克C.506克问题2:(单选题)以大树为原点,向南走20米,记作+20米,小明从大树出发,先向北走50米,再向南走40米,此时小明的位置用(㊀㊀)米表示.A.+10B.-10C.90问题3:(填空题)如果电梯上升12层记作+12层,那么它下降3层记作层.问题4:(综合题)用正负数记录小军家的收支情况,填在下表空格中:小军家的总收入是元,总支出是元,结余元.4月15日爸爸工资收入6500元元4月15日办工用品支出45元元4月18日电费支出108元元4月20日电话费支出120元元4月22日妈妈工资收入3800元元4月24日生活费支出2800元元针对问题1,学生思考:500+5=505(克),500-5=495(克),495 505克这个范围内为合格,所以选择C.针对问题2,学生思考:题目中向南记作正,那么向北记作负,小明先向北走50米,再向南走40米,实际向北走了10米,所以此时小明的位置用-10米表示,所以选择B.针对问题3,学生思考:电梯上升12层记作+12层,那么它下降3层就记作-3层,所以填-3.针对问题4,学生思考:收入6500元可以记为+6500元,支出45元可以记为-45元,支出108元可以记为-108元,支出120元可以记为-120元,收入3800元可以记为+3800元,支出2800元可以记为-2800元,小军家的总收入是6500+3800=10300(元),总支出是45+108+120+2800=3073(元),结余10300-3073=7227(元).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题组内容涉及的知识进行规律总结.通过题组内容分析,学生指出,题组内容考查的是正数㊁负数的意义与应用,即正数表示得到㊁增加,负数表示失去㊁减少.上述教学方式一方面简化了数学教学过程,提升了知识的直观性,有效落实了 双减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为学生数学知识能力㊁思维能力及核心素养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结㊀语综上所述,数学题组训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思维能力及核心素养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为在 双减 背景下充分发挥数学题组的作用,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设计数学题组,在教学全过程中深化应用数学题组,最终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高质效发展.ʌ参考文献ɔ[1]张颖. 题组设计 在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有效性中的应用研究 以‘倍“的复习为例[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23):62-64.[2]李雪峰.例谈 双减 背景下教材例题㊁习题的二度开发[J].数学教学通讯,2022(22):6-7,10.[3]吴丽娟.借 题 发挥㊀激活学生思维 谈小学数学课堂中题组的有效应用[J].小学生(下旬刊),2022(07):121-123.[4]苏国东.题组变式㊀起承转合 以 反比例函数与图形面积 一课的设计为例[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21(18):15-17.[5]马亮,陈锐波.一题一课探究本质 以 全等三角形手拉手模型 教学设计为例[J].上海中学数学,2021(10):5-7,15.[6]吴依妹.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渗透的教学建构探讨 以 等差数列 为例[J].高考,2022(20):154-157.[7]赵丽红.提炼㊀建构㊀辨析㊀提升 大概念下题组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究[J].教育艺术,2022(03):79-80.[8]李大双.让直角三角形旋转起来 浅谈题组教学中学生思维缜密性的培养对策[J].考试周刊,2022(02):64-67.[9]黄清钿.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数学的阶梯式题组教学初探 以高中数学新教材 2.2基本不等式 一节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11):47-49,53.[10]沈亚运.在题组中探索高效复习的对策 小学数学高年级复习题组的设计和运用分析[J].求学,2021(23):37-38.。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用6和7的加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单的数学问题。教材结合 6、7 的加减法,设计了简单
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体验,初步了解解决问题的一
般步骤。
1、通过学习,知道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会正确
口述应用题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知道简单应用题的
结构,会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目标
2、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会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学习新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用 6 和 7 的加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 总结反思
学科
小学数学
教学课例名
《用 6 和 7 的加法解决问题》
称
本节课是用情境图反映数学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
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情境图配以大括号和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号,呈现了一个简单求和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明确:
教材分析 知道两个相关的信息和一个相关的问题,就构成一个简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总结今
天所学的知识点,强化对知识的认知。
(五)布置作业
使全体学生在掌握本节知识的基础上,针对性的分层次
布置作业,使基础差的学生得到训练和进步,并使学有
余力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解决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
是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解决问题,对题目的题型、格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是在学习了 6-7 的认识和加减法基础上进行
学生学习能 本节课学习的,对于教材提供的情境学生理解起来不会
力分析 感到困难,因为教材中出现的的大括号和问号,学生还
是第一次接触,将语言描述的情境和数学符号结合起来
理解,会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把这里作为一个教学突 破口。
述
么意思?大括号加上问号表示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通
“四单”教学设计及其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运用——以“问题导引”为核心
( 1 . 浙江省桐庐县横村 中心学校 , 浙江3 1 1 5 1 2 ; 2 . 浙江省桐庐县 富春 江小 学 , 浙江 3 1 1 5 0 4 )
摘 要: 针 对 小 学数 学教 学设 计与 小组 合作 学 习不 匹配 的现状 , 建构 出“ 问题 导 引” 下的 “ 四单”
研究 展开 , 围绕 着 问题 的解决来 进行 。
( 二 ) “ 四 单 ” 教 学 设 计 的 基 本 框 架
“ 问 题导引” 下的“ 四 单” 教学设计与运用的基本框架如
圈 圈 圈 _
厂]
霾 匦 圈
I . r 百甄
匿 甄 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囤
而面 :
图1 。 l 自 主 学 习I . - I — — — ■ 一 学 生借 助“ 四 单” 这一 媒介在自 主合作 学习中, 经历问 题 工 兰 望 窒 望 l I 些 塑 堡 室 兰 堡 l
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 倡导“ 民主、 平等、 互动、 对话 ” 的课堂文化 , 以此培养学生的 自主学 习与合作交流能力 。 但反 观 目前 的小学 数学课 堂合 作学 习 现状 , 我们 发现 :
1 .缺乏有 效 的 自主学 习载体
小组合作 中的自主学习并不等同于漫无 目的的自由学习。它需要借助如预习单 、 导学案等媒介作为学
生 自主学习的“ 指南针” “ 路线图” 或“ 方 向标” 。而 目前教师所使用的预习单、 导学案只是发挥了作业练习 的作 用 , 缺乏 引导性 和操 作性 , 因此 难 以真 正实 现数 学课 堂 的变革 。
2 .缺乏恰 当的合作 流 程导 引
学生经历 了独立思考和 自主探索后 , 形成了极具个性特点的思维方式和探究成果 , 但这些思考和探索显 现出碎片化 、 片面化和主观性等特点 , 同时也伴随新的问题、 矛盾的产生 。因此 , 非常有必要让学生明确合作 流 程和方 法 , 将认 识上 升为 客观 、 完整 的学 习模 式层 面 。
小学数学练习题组的设计
小学数学练习题组的设计1. 数学练习题组的介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设计一套有针对性、全面覆盖知识点的数学练习题组对于学生的学习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套优秀的小学数学练习题组,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2. 知识点的选择小学数学练习题组应涵盖小学数学各个知识点,包括数的认识与应用、计算、数的表示、图形与空间、数据与图表等。
在选择知识点时,需要充分考虑小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保证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各项知识。
3. 题型的设置为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数学练习题组宜设置多种题型,如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同时,在题目的设计上应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难度的安排练习题组中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和不同的知识点,合理安排难度。
既要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挑战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又要保证大部分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此外,难度的设置还应注意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由易到难,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5. 上下文的联系练习题组中的题目应注意上下文的联系和承接,以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例如,在设计应用题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6. 引导策略的运用在设计练习题组时,可以适当设置引导策略,帮助学生解题。
例如,在选择题中提供选项中的一个错误答案并解释错误原因,引导学生进行正确选择;在填空题中提供提示词语,帮助学生填写出正确的答案。
这样的设置既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解题,又能够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7. 知识评价的导向数学练习题组的目的在于巩固学生的知识和训练他们的解题能力,因此在设计题目时,需要突出对学生解题过程和解题思路的评价。
可以适当设置解题步骤的要求,或要求学生解答过程中附上相应的解释和推理。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数学《问题解决(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问题解决(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会根据问题的特点,总结找等量关系的方法,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画图分析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强化数形结合的思想。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重点掌握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主要环节)一、课堂引入1、回顾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解题步骤和关键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是六年级了,学了不少知识,孩子们,能尝试解释一下“列方程解决问题”吗?请自己说一说。
对,列方程解决问题是一种解题方法。
解题时要用字母表示未知数,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然后解方程求出问题的答案。
(1)设未知数(2)找等量关系(关键)(3)列方程(4)解方程(5)检验写答语以上就是列方程解决问题有5个步骤?哪一步最关键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一下。
2、多媒体出示一.请列出每题的等量关系,不解答。
(1)将一个棱长6分米的立方体钢材熔铸成一个底面积是48平方分米的圆锥形模具,这个模具的高是多少分米?(2)一条裤子48元,是上衣的三分之二,一件上衣多少元?(3)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相距63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4.5小时相遇,快车每小时行78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师边读题边讲解,多媒体出示等量关系与算式。
3、小结方法。
通过刚刚的复习,想一想: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可以找等量关系?(1)是的我们可以:根据常用公式找,例如面积、体积、周长等公式(2)还可以从关键句中找,可以是题目中关键句的文字描述等(3)也可以按常用数量关系找.例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时间×速度=路程等.······师:同学们真是厉害!今天我们就以此为基础一起来复习列方程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解决问题例5》优秀教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例5 连续两问的数学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32页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连续两个问题的数学问题的结构,学会分析这类题型中的数量关系,解决这类问题。
2、试着运用画图的方式帮助分析解决这类数学问题,并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探索、交流的能力。
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续两问的数学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思路。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找准中间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抢答:1、你们有13元钱,李老师的钱比你们多5元,李老师有多少钱?2、你们有18元钱,李老师的钱比你们的少5元,李老师有多少钱?3、李老师有13元钱,你们有5元钱,我们一共有多少钱?指名回答,要求把算式和答案一起说出来。
【设计意图】利用抢答的形式进行复习导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信心,又可以为下一步解决连续两问的数学问题做好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
二、探究新课1、教学例5(1)从题目中找到数学信息。
(多媒体出示主题图)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学生读题,说说你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有两个数学信息:女生有14人,男生比女生少5人?)(2)利用已知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二问题。
你们发现这道题缺少什么了没有?(问题)美术兴趣小组的小朋友想考大家的就是,你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提的问题吧。
指名说说提出的数学问题?(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3)明确题目中有两个数学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李老师把这两个问题写到黑板上,你们来说,我来写。
我们已经提出了两个数学问题,现在老师把这两个问题放到我们刚才已经知道的这两个数学信息的后面,让他变成一道完整的题目。
(课件出示完整的题目),请大家把这道题完整地读一遍。
大家看,这道题有几个数学问题了?(两个)美术兴趣小组的小朋友说呀,像这样有两个问题的题目我们该怎样去解答呢?他们想请我们来帮帮忙,可以吗?(可以)请小组长组织好本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长在老师发的纸上做好记录。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实施方案首先,教师在制定数学课堂作业实施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水平。
在确定作业内容时,应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安排作业内容的难易程度,避免给学生过于繁杂或超出能力范围的作业。
作业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次,教师在制定数学课堂作业实施方案时,需要注重作业的设计。
作业设计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能够有效地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作业内容应包括基础题、拓展题和应用题,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习惯,避免过分枯燥或单一。
另外,教师在制定数学课堂作业实施方案时,需要关注作业的批改和反馈。
作业批改是巩固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当及时、准确地批改学生的作业,并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师还应当注重作业反馈,及时总结学生的作业情况,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教师在制定数学课堂作业实施方案时,需要重视家校合作。
家长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支持者,教师应当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学习进度,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综上所述,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课堂作业实施方案,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水平,注重作业的设计和批改反馈,重视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业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精选7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精选7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3—94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统计的含义。
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用具统计图、统计表、课件。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导入新课(一)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统计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热闹路二小的校园,它有宽敞、美丽的教学楼,同学们在整洁的环境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你们看,他们都在干什么?教师出示课件。
热闹路第二小学的校园生活:舞蹈组、电脑组、篮球队等在活动。
师:(出示课件:一个小花坛中有26朵四种颜色的郁金香。
)我最喜欢学校的这一处小花坛,看到这些美丽的花,我想知道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你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学生完成题卡(先数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再涂色)。
教师提示:涂完后注意标上下面的数字。
(二)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引出新知师:(出示统计图)说一说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生:(齐答)红花有8朵,黄花有7朵,蓝花有5朵,粉花有6朵。
师:(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比较题卡与刚才的画面,哪一个更能清楚地看出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生1:第一幅图混在一起,看不清楚;第二幅图分开了就很清楚。
师:(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把花的朵数数出来并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进行统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板书课题:统计)。
小学数学试题设计目标有哪些
小学数学试题设计目标有哪些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试题设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良好的试题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试题设计的目标和重要性。
目标一:巩固基础知识和技能小学数学试题设计的首要目标是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通过设计相关的试题,学生能够反复练习和应用所学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
这有助于加深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在数学计算中的敏捷性和准确性。
例如,对于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技能,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加减法运算。
通过频繁的练习和反馈,学生能够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目标二:培养问题解决和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试题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推理的学科,通过设计一些复杂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设计一道关于图形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信息来判断图形的性质或关系。
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和推理能力来解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图形的属性和相互关系。
目标三:促进实践和应用能力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试题设计应该能够促进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设计一些和实际问题相关的试题,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他们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例如,可以设计一道关于购物和找零的问题,要求学生计算购物的总金额和找零的钱数。
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
目标四: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自学能力数学试题设计还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通过设计一些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试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例如,可以设计一道关于游戏规则的问题,要求学生分析游戏的规则并计算得分。
这样的问题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问题解决》教案、教学设计
3.创新题: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设计一个与问题解决相关的小游戏或小活动,与同学们一起玩耍、学习,培养大家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撰写一篇数学日记,记录本节课所学内容、自己的感悟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3.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设计算式,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引导学生总结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反思和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面对问题积极思考、主动求解的态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性;
作业要求:
1.学生要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保持作业本的整洁,书写规范;
2.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积极参与作业过程,鼓励孩子克服困难,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1.必做题:
-完成课本第chapter页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家长签字确认;
-结合生活实际,自选一个与购物有关的问题,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和步骤解决问题,并将解题过程和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2.选做题:
-在课后与家长一起探讨,寻找生活中其他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并将问题、解题过程和答案记录下来;
2.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往往容易受到定势思维的影响,难以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需要教师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3.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步提高,但合作交流能力仍有待加强,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上P33例9教学目标:1、通过独学、小组合作,知道并能运用解决问题的三大步骤。
2、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能熟练运用列表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比不同安排车辆方案的列举,能够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等有序的选择。
教学重点:运用列表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列表格时有序、合理分配,做到不重不漏。
课前准备:小卡片几张、做一做练习纸每人一张。
课前:画好表格。
课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用列表法解决问题.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板书:为什么?怎样?)师: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看看汽车运煤的情况。
(出示例题)下面两辆车可以用来运煤。
如果每次运煤的车都装满,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8吨煤?小车载重量2吨,大车载重量3吨。
二、学习探究师:我们知道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分别是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板书)(1)阅读与理解师:首先我们来阅读与理解。
思考:知道了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符合哪些条件?(课件圈出来)理解:两辆车可以用来运煤,装满、恰好运完。
(2)分析与解答①理解了题意,接下来分析与解答。
课前请大家进行了预习,现在拿出导学单在小组里说一说。
自学书P33表格,思考并完成:1、数一数:这张表格分成几列?每列表示什么意思?2、说一说:5种派车方案分别是怎么样的?回答句式:第()种方案表示先用小车运()次,运走()吨,还剩()吨,剩下的大车运()次。
3、写一写:5种方案中的运煤吨数用算式来表示。
②汇报交流:小组汇报后师:下面我们再来说说5种方案的意思?师:方案2的算式2×3和3×1分别表示什么?③发现规律:小朋友们,这5种方案列的时候有没有顺序呢?按什么顺序列的?那大车次数有规律吗?它是随着小车次数的变化而变化。
这样有序列举有什么好处呢?(板书:有序——不重不漏)④完整填表:出示列表三步骤师:刚才小朋友们通过交流,发现了小小表格竞藏着这么多的秘密,现在就让我们根据发现的规律再来完整地填一填表格。
小学五年级数学计算习题的分层设计与应用
小学五年级数学计算习题的分层设计与应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数学计算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我们需要进行合理的习题分层设计与应用,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小学五年级数学计算习题的分层设计与应用。
一、分层设计目标与原则在进行小学五年级数学计算习题的设计时,需要设立合理的目标和遵循分层原则,才能够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1. 设计目标:a. 提高学生的计算技巧和口算能力。
b.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d.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 分层原则:a. 从简单到难,逐步提高难度。
b. 由浅入深,逐步拓展题型。
c. 注重综合运用,将基础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二、分层设计与应用实例以下为小学五年级数学计算习题的分层设计与应用实例:1. 分层一:整数的四则运算a. 例题:计算10 + (-7) = ?b. 练习题:计算以下算式的结果:-5 + (-3); 8 - (-4); 9 - (-9); -6 × (-5); 12 ÷ (-3); -24 ÷ 62. 分层二:小数的加减乘除a. 例题:计算2.5 + 1.3 = ?b. 练习题:计算以下算式的结果:4.2 - 1.7; 3.6 ÷ 1.2; 2.7 × 0.5; 6.3 + 4.9; 0.8 - 0.323. 分层三:分数的运算a. 例题:计算1/3 + 1/4 = ?b. 练习题:计算以下算式的结果:2/5 - 1/8; 3/4 × 2/3; 1/2 + 3/8; 5/6 - 1/34. 分层四:面积和周长的计算a. 例题:一个长方形的长为6cm,宽为3cm,求它的周长和面积。
b. 练习题:计算以下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圆形(半径为5cm)、正方形(边长为8cm)、三角形(底边长为12cm,高为5cm)5. 分层五:实际问题解决a. 例题:小明去菜市场买了3斤苹果,每斤5元,他付了多少钱?b. 练习题:解决以下实际问题:1)如果一个篮子可以装15个苹果,共有30个苹果,需要几个篮子?2)小华买了一本书,原价50元,打折后打9折,实际需要付多少钱?三、分层设计与应用的优势合理的分层设计与应用能够给小学五年级数学计算习题带来以下优势:1.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小学数学习题设计与指导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课件
小学数学习题设计与指导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一、研究工作进展“小学数学习题设计与指导的实践研究”于2014年9月17日,经自治区教育厅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审定批准立项,课题编号为《JXKT-XS-04-027》。
课题于2014年9月正式启动,预计2017年6月30日结题,研究对象限定在平罗县城关第六小学2-5年级学生。
课题研究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1)设计问卷,调查分析学生低效作业成因,制定计划、形成科学有效的指导策略;(2)根据调查分析,对习题进行分类,根据习题的特点分别应用预习,课堂练习及课后检测,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解决学生低效作业的问题;(3)利用习题弹性空间,以学案的形式把作业融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把评价引入作业设计中,把学、练、评、改结合在一起,增强练习的有效性。
课题经过一年多的研究,现已进入第四阶段的研究过程,相对而言,第四个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把评价引入作业设计中,把学、练、评、改结合在一起,增强练习的有效性”方面尚有待完善。
二、阶段性成果1.切实抓好课题的研究管理在课题正式立项后,立即完善了课题的研究骨干队伍,形成了课题主持人——课题研究组长——实验教师三个层面的课题研究网络。
并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明确分工与研究的内容,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落实课题研究,并保证每月至少一次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学习和课题研究情况汇报、研讨活动,及时了解并调整课题的研究。
规范的课题管理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有序开展。
2.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为做好课题研究工作,首先,我们课题组的所有成员学习了教科研基础知识;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
如:如何写文献综述、如何进行调查和完成调查报告。
除此,我们加强自主培训力度。
通过理论学习,参研教师对进城务工子女学生的厌学习心理有了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一定的课题研究方法,为课题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细化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实施情况认真研究论证组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在领悟、反思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认真地修改完善。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数学应用与解题技巧培养
小学数学是学生最早接触的学科之一,它的教学内容不仅是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的学习中,我们探讨了数学应用与解题技巧的培养,下面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
一、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数学应用能力是指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第一要义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1.生动贴切的例子在教学中,老师需要运用丰富的材料和生动有趣的例子,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并激发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例如,在介绍加减法的概念时,老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比如家庭财务收支、购物结账等,从而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2.实践中演练在进行数学教学中,要强调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实践来了解数学的应用。
例如,在教授分数时,老师可以设置制作果汁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分数和比例的应用,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解题技巧的培养小学数学的学习不仅是为了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下面我们介绍一些培养解题技巧的方法。
1.考虑多种解题方法在教授解题技巧时,老师应该多种方法的解题,并让学生了解到每个方法的优缺点,培养学生在解题时综合考虑各种方法的技能。
2.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自我发现来达到知识技能的掌握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练习自我思维能力,提高解题技能。
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发挥主动性,探索各种可能性,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能够自我发现问题,培养了问题解决技能。
数学应用和解题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需注重生动贴切的例子,实践环节的演练,多种解题方法和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和解题能力。
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得到感悟和体会,从而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小学数学练习题设计意图
小学数学练习题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是指在设计小学数学练习题时所打算达到的目标或目的。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他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下面是一些设计意图的例子。
1. 引发学生思考:设计一道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思考解题方法和策略。
2. 综合运用知识: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
识进行综合运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一些需要分析、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
的题目,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4. 发展逻辑思维:设计一些逻辑思维题,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
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5. 提高计算速度:设计一些要求快速计算的题目,帮助学生提高计
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6. 拓宽数学视野: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相关的题目,让
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拓宽他们的数学视野。
7. 增强学习兴趣: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题目,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乐于参与数学学习。
通过以上的设计意图,可以使小学数学练习题更加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
设计意图也需要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设定,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问题导学单的设计与运用
新纪实 2020年第11期 教育前沿45小学数学问题导学单的设计与运用李 栋(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实验学校 广东肇庆 526300)摘要:问题导学单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学习的重要载体,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已经明显无法满足学生在学习上的很多需求,因此,相关数学研究学者便提出了问题导学单的教学方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最大化。
本文先阐述了问题导学单的关键在于“学”、设计合适的问题,充分发挥问题导学单的作用,然后又对运用问题导学单,与课堂有效结合展开讨论,并提出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学单;设计与运用 引言问题导学单从名义上看就是导和学,这其中导指的是教师用最有效的方式指导或者引导学生不同的问题,而学则指的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将问题有效的解决过程。
在问题导学单的运用下,小学生在课堂中变得更为积极,教学的效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使他们的学习转化为形象化。
在这一过程当中,小学生可以自主的去分析问题并在各种方式中通过思维的运转、教师的指导、小组的讨论等方式将问题解决,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化发展。
1 问题导学单的关键在于“学”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是核心,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思维还没有被开发完善,而且贪玩是他们这一年龄阶段的显著特点,所以教师的教学对于他们的学习而言至关重要。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各种教学策略。
问题导学单在设计当中要明确学生需要学什么、怎么去学等等,然后再将这些分析的数据有效的结合起来,并组合成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以及解决。
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小学生既知道怎么学,又要学会。
例如:计算是数学课程当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贯彻在整个数学课程当中,教师在讲这一方面内容时,便可以使用问题导学单的方式。
教师先在一些计算题当中找到规律,明确这就是计算的目的,然后再让小学生去探索。
小学数学五年级《喝奶茶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五年级《喝奶茶问题》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课程,主题为《喝奶茶问题》。
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将学会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喝奶茶问题,并能够准确理解题目的要求。
2. 运用加减法解决喝奶茶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份关于喝奶茶问题的图片或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思考一下有关喝奶茶的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
2. 提出问题(10分钟)通过投影或写在黑板上的方式,给出以下问题:小明和小红一起喝奶茶,他们一共喝了8杯奶茶。
小红喝了3杯,那么小明喝了几杯呢?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问题,并思考如何快速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运用加减法来解决问题。
3. 讨论解决方法(10分钟)请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并让其他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倡导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和合作,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加减法。
4. 解决问题(15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这个问题,并鼓励他们写下自己的解答和解题过程。
教师可以巡视课堂,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 群体讨论和总结(10分钟)请学生将自己的解答和解题过程进行展示,并与全班一起讨论答案的正确性和解题方式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总结出解决喝奶茶问题的关键方法和技巧。
6. 巩固练(15分钟)在课堂上布置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再次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练,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7. 课堂反思(5分钟)让学生回顾整个课堂的研究过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调整。
四、教学评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解答喝奶茶问题的准确性,进行评估。
同时,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也是评估的重要指标。
五、教学资源- 喝奶茶问题的图片或故事- 投影设备或黑板- 笔和纸六、教学延伸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解决类似的问题,并尝试设计自己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题组教学的设计与运用一、题组的教学价值(一)国际教学的趋势当前世界教育都面临着知识大爆炸时代,知识总量以几何级数增加,而这与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之间产生了矛盾的困难。
学习内容过多无法全面展示认识过程,从而妨碍透彻理解,使得学生学习知识只能生吞活剥,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世界发达的国家对此都投入大量人力开展研究。
美国的纲领性教学改革纲领《普及科学——2061计划》指出,“为了确保所有学生具有科学基础知识,必须减少教学内容得绝对数,更多地注重科学、数学和技术之间地联系,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提出了教改的基本思路——“以少胜多”,强调“学校讲授得少是为了讲得更好些。
”这同那种学生表面上学得挺多而实际上吸收到缺很少的方法相比,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要深刻得多。
在这样的世界性教学改革潮流中,我们必须作出应对。
“以少胜多”是针对目前教学内容过多过滥,许多知识点如蜻蜓点水式接触一下,真正的理解、把握的却不多,造成“全面的肤浅性”,学生思维“交通阻塞”,学生不堪重负,难以跟上科学(包括数学)和技术的迅猛发展。
“以少胜多”旨在教学中少一点教师的“支离破碎”的讲解,避免那些无用的、烦琐的习题,少是为了集中力量突破具有迁移性的通用概念上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少一点”的理念为学生创造广一点的思维时空,挑选出学生最需要的,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数学范例与作业组织教学,“少”是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好些,达到“以少胜多”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作业的现状从数学教学现状来看,教学中普遍存在注重具体的知识传授,而忽视知识的系统把握,影响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把握。
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在教学上较多的是采用灌输式,讲得过多过滥,缺乏数学知识的结构性,数学知识把握的肤浅性导致学生数学知识学习迁移能力低下,更无探究性学习能力,不能适应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学科知识不断增长的条件下,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教学中忽视了数学的思维方法的培养,偏重于解题的数量,造成了对作业的厌倦,学生“做完就忘”的结果。
改变从解题出发,引导学生从数学的知识结构出发教学,发展思维能力,增强学习迁移能力,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种有价值的选择。
数学中题目“多”是接触过这门学科的人都有体会的,每册数学教科书大小几千题;从广义来看,生活实际与生产实际向数学这门学科提出的问题也是一种题目;公式、定理在没有被推导或证明前,也是题目。
教学中如何处理这些变幻无穷的题目,是每个数学教师都会碰到的问题。
教师往往采用先讲后练,即在讲好知识和方法后,才让学生动手做几道题。
由于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讲什么听什么,还以“那有什么用”的疑问逃避,呈无精打采的景象。
在自己练时,又和知识与方法挂不起钩来,常以“想不出,做不来”作托词。
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听得懂、记得牢、会得用”,就要改变那种“两段式”的教法,尤其要改变作业设计。
回顾过去设计的应用题练习,我发觉主要有两个弊病:一是过于机械:提供给学生的练习(包括课内作业和教辅练习)形式和内容比较呆板,学什么内容就练什么。
例如:教除法应用题,练习中出现的全部是除法应用题,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依样画葫芦,哪怕是应该用乘法计算的应用题,学生也会直接用除法算式求解。
二是过于割裂:应用题的练习前后缺乏联系,题材内容也各不相同,有讲工业、农业生产的,有讲行车走路的,还有很多其他情景内容的应用题。
总的来说,我以前设计的应用题缺乏系统性,显得杂乱无章。
正可谓是沙子虽多,但散沙一盘。
(三)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需要当前的学生学业负担一直是一个顽疾。
为了获得高分,让学生在试题上“见多识广”,对试题面熟,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这种做法其实就是“题海战术”。
乱选乱编一气,把他们认为好的有用的题都塞给学生做;课堂上自己又不压缩讲解时间,大量的题都让学生课外去完成,造成学生课外负担十分沉重,抄袭现象屡见不鲜;反过来,教师批发作业负担也十分繁重。
如何从这“题海战”泥潭中走出来正是我们教师在探索的。
作为一名长期担任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的任课教师来说,应用题的教学一直是我困扰的难题。
从最简单的一年级教材中的“讲讲算算、看图列式”到五年级的“行程问题、倍数问题、平均数问题”等等,题目的类型是五花八门。
如果把各种类型的题目都放在一起,学生经常会搞得没有头绪。
特别是一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比较差,因此,一看到应用题就没有了方向。
每次复习迎考,教师经常采用“题海”战术,认为多做多练就能达到教学效果,可是结果却是不尽人意,不会做的学生还是不会做。
“题海战”是“以多胜少”结果导致学生学习质量的严重低下。
在题海战中,教师在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教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过程”的把握,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不会做题,学习不会思考、"的现象。
我认为,教师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适宜而简要的练习,发展他们数学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提高教学的作业质量对于第一线教师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实在的意义。
二、题组的基本认识近几年来,我在数学教学中关注数学题组的问题,试图通过题组的研究与实践来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状态。
(一)题组的概念题组是指以一定的教学内容为规定性的,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取向的一组作业。
题组中所指称的题目是师生共同或单独完成的作业,通常是练习中题目。
所谓题组,就是将内容联系密切、题目形式相似、思维方法相近、解法基本相同或有联系的题目串联在一起构成一组题。
它具有鲜明的对比性、层次性、迁移性和实效性,对巩固所学知识、纠正思维偏差、增强解题能力、形成知识网络、发展思维能力等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题组是数学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练习形式,但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题组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仅仅将“题组”视为孤立的“一组题目”,忽视了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时只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这样的题组教学失却了其应有的教学价值。
题组教学方法是运用题组进行教学的方法。
这个方法围绕教学目的要求,精选若干例题、习题,并按教学顺序组成一组例题与练习题,而知识、方法与技能则穿插融合其中。
而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不会是单一的,一般是多元的,因此,一节课可能只使用一个题组,也可能需要若干题组。
教学设计可以运用题组方法,即以题组为骨架编写课时教案,在具体教学时,以题组中的题目开路,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借题发挥,把基础知识教懂,把基本方法教会,并使学生智力与数学学科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
题组一般由教师例题与学生的练习题组成。
题组的基本结构是题组的主题结构、题目结构构成。
题组主题结构是指某一题组所指向的教学内容聚焦的教学目标,这是题组的灵魂,也是题组存在的必要性。
题组的题目结构式指组成题组的题目群,这些题目有着数量,以及内在联系。
(二)题组的类型把握不同类型的题组,了解其特点与适用性,有利于我们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题组开展教学。
题组有着不同的类型:经典性题组、再现性题组、示范性题组,也可以分为对比型题组、探究性题组、巩固性题组等。
在本人的计算题的题组库中,收集了“对比型题组”,如:①125×8÷125×8 ①25×4 ①﹙125+25﹚×8②75+25-75+25 ②24×5 ②﹙125×25﹚×8在应用题的练习题组库中,本人收集了“对比型题组”、“扩题型题组”、“结构型题组”、“一题多解型题组”等。
如:对比型题组:①原来有5本书,现在的书是原来的5倍,现在有几本书?②原来有5本书,现在把书增加5倍,现在有几本书?③原来有5本书,现在把书增加到5倍,现在有几本书?扩题型题组:①粮仓里有大米300千克,面粉200千克,一共有多少千克?②粮仓里有大米300千克,面粉比大米少100千克,一共有多少千克?③粮仓里有大米6包,每包筐重50千克,面粉有4包,每包重25千克。
一共有多少千克?一题多解型题组:①学校购买学生校服,已知一件上衣40元,一条裤子28元,买这样的40套校服需要多少元?②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橘子各15筐,已知每筐苹果重40千克,每筐橘子重52千克。
橘子比苹果重多少千克?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与技能技巧的学习,一般地都要在接触到相应的题目,在解决题目的过程中或找到题目的解答后才能获得。
总之,题目先于知识与方法,这就让学生首先看到了教学上称之为“近景目标”的事物,从而对学习某一知识与方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看得见、摸得着,激发了其学习的浓厚兴趣,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会得到调动。
(三)题组的特点把握题组的特点是为了运用好题组。
题组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题组主题性题组是环绕着特定的主题确立的,因此主题的明确性是题组质量关键,如果一个题组没有,或者不清晰,那么这个题组的教学价值必然低下,或者显得无序,难以实用。
题组的主题要体现教学目标,符合数学教学规律。
每一组题一般也集中体现了某些解题规律,并且这些规律在各题组中医数学认知与能力出现。
由于题组主题明确,因而对特定的数学规律也表现得更全面透彻,更系统,有助于学生学习数学。
2.内在联系性题组不是题目的堆积,而是以题组的主题建立起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个关联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内在关系,体现在题目组群中题目必须以确定的数学主题组合。
二是教学的内在关系,这种联系要符合数学教学的原则,例如先易后难、先形象后抽象等,特别要注意学生数学认知的规律,例如数学学习上迁移、顺应等。
3.互为补充性题组的组合不是在听哦你故意知识点上复现,也不是在题目的同一认知水平上重复。
作为一个小的系统的题组是其间各要素——题目的互为制约、互为影响,可以表现为题目目标指向上的互为补充,而不是要求一道题目涵盖题组的所有的目标。
题组里的每个题目应该侧重于一个方面,互为补充,通过若干题目就能完成题组的总体目标。
4.题组简要性题组的简要特点是题组的要义所在,只有简要,题组才有其存在的意义。
题组的“少一点、好一点”是指教学内容不在于量,而在于质。
学得过多,不如宁愿少学一点,学得扎实一点。
因此,在“少一点”的基础上,实现“好一点”的教学。
简要不是简单的少,而是把握学生学习的核心,即普适性强的通用概念,提高知识学习的迁移能力,引导学生构建以数学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数学能力结构。
在知识结构上进行迁移,在思维能力上进行训练。
三、题组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一)题组设计的目标依据B. S.布卢姆指出“教师与课程编制者必须对课程目标作出两种类型的决定——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希望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