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普查和抽样调查于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_4.1 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4.1 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

2、会根据调查的实际问题判断用普查还是抽样调查。

3、会根据实际问题判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4、养成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提高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

难点:会根据实际问题判断调查方法,会判断抽样调查中的总体、个体、样本。

教学过程:活动1:学生观看图片(4张),体会生活中有些问题需要进行不同的调查方式。

体会选择调查方式的重要性。

教师:解说每张图片的意义。

并提问为什么要这样做。

学生:回答。

活动2:学生读一则小笑话,并回答问题。

新知1:在这次调查中,全班同学是我们要考察的全体对象,我们对全体对象进行了调查,像这样为了特定目的对全部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普查。

尝一勺汤的味道,就知道一锅汤的味道。

像这样人们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取部分个体,根据对这一部分个体的调查,估计被考察对象的整体情况,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

学生:一个学生读新知1教师:结合前面的图片,讲解概念。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

学生:学生展示,互相点评。

教师:同学们展示和点评的非常好,请同学们看屏幕要求完成学案(一)(二)部分。

(一)思考:1. 普查有哪些优点和缺点?2. 抽样调查有哪些优点和缺点?(二)我能行:练习:(独立完成)要调查下面几个问题,你认为应该作普查,还是抽样调查:(1)调查市场上某种食品的色素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2).调查我市七年级的作业量情况。

()(3)调查老百姓对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部分节目的喜爱情况。

()(4)检测某城市的空气质量。

()(5)调查一个村子所有家庭的收入。

()(6)调查人们对保护环境的意识。

()(7)调查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对建立班级英语角的看法。

()(8)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

()学生:完成后的小组主动交流,交流完后一个小组展示,其他小组点评。

学生:看屏幕适时小结。

教师:同学们的点评很正确,说明对知识有了深刻的了解,我们继续努力。

《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收集与整理2023-11-07•普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抽样调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可视化展示目录•数据分析与解读•数据质量评估与控制•实际应用案例分析01普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03普查范围普查的范围一般包括本国或本地区内的所有常住人口、暂住人口以及军队等特殊群体。

普查概述01普查定义普查是指对国家或地区内的全体人口进行全面、统一的调查登记。

02普查目的普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全面、准确、详实的人口数据,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普查时间普查的时间一般选择在人口流动较少、社会稳定的时候进行,如春节期间或国庆期间。

普查方式普查的方式一般采取入户调查、社区登记、单位协助等方式进行。

普查内容普查的内容一般包括人口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等,以及家庭成员关系、住房情况等。

普查方案设计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普查工作的核心环节,一般采取入户调查、社区登记、单位协助等方式进行。

在收集过程中,需要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整理数据整理是普查工作的后续环节,包括数据的审核、汇总、分析等。

在整理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校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同时,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以便更好地呈现数据结果和发现问题。

普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02抽样调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抽样调查是一种以样本为基础的调查方法,通过对样本的调查来推断总体的特征。

定义通过对总体中的随机样本进行调查,以最小的成本获得关于总体的有价值的信息。

目的成本低、效率高、灵活性强、可重复性好。

优点存在抽样误差、对样本的依赖程度高、不适用于所有调查对象等。

缺点抽样调查概述0102确定调查目的和任务明确调查的目标和任务,确定需要收集的数据类型和调查的时间范围。

确定调查对象和范围确定调查的对象和范围,包括总体、样本大小、抽样方法等。

设计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目的和任务,设计合适的调查问卷,确定问题的内容、提问方式、答案选项等。

普查和抽样调查培训

普查和抽样调查培训

PART 04
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流程
REPORTING
普查的流程
确定普查目的
明确普查的目标和意义,为后续的数据收集 和分析提供指导。
设计普查方案
根据普查目的制定详细的普查方案,包括普查 范围、对象、指标、方法等。
组织实施
组建普查机构,分配任务,协调资源,确保普查 工作的顺利进行。
数据采集
通过问卷调查、登记、实地勘查等方式收集数据, 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PART 06
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未来发 展
REPORTING
技术发展对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影响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物联网和移动设备
这些技术可以用于自动化数据收集和 处理,提高调查效率,减少人为错误 。
物联网设备可以实时收集数据,移动 设备则方便进行调查,提高数据收集 的效率和准确性。
大数据和云计算
大数据技术可以处理大规模数据集, 云计算则提供了存储和处理数据的灵 活性。
抽样调查的定义
抽样调查是一种统计学方法,通 过对部分样本的调查来推断总体
特征。
它通过随机或系统的方式从总体 中选取一部分样本,然后对这部 分样本进行调查,以获取关于总
体的信息。
抽样调查的目的是用较小的样本 量来近似估计总体的特征,从而
提高调查效率和降低成本。
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成本低
只需要对部分样本进行调查,相对于 普查来说成本更低。
普查的优缺点
• 数据详细:普查通常需要详细收集各项指标数据,能够提 供详尽的国情国力信息。
普查的优缺点
01
02
03
成本高昂
普查涉及的调查范围广、 调查对象多,需要投入大 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 源。

30.1.1《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学案

30.1.1《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学案

30.1.1《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及应用2.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含义3.了解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总体估计的作用4.掌握抽样调查选取样本的方法教学重点: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教学难点:抽样调查选取样本的方法学习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1.你们班级每个学生的家庭各有多少人?平均每个家庭有多少人?2.2000年,河南省平均每个家庭有多少人?3.今年,全国平均每个家庭有多少人?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本90-91页内容并回答第二个问题稍难一些,因为抽的家庭太多了,不过利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知识,我们是可以回答的。

第三个问题最难回答,为什么呢?因为全国人口普查的工作量极其大,我国今后每十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每五年进行一次全国1﹪人口的抽样调查。

即只是研究约1300万人口,然后对这部分人进行调查。

从而得出一个估计的答案。

)2、让学生回答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我们把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

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

一个样本包含的个体的数量叫做这个样本的。

由此可见,是通过调查总体的方式来收集数据的,是通过调查样本的方式来收集数据的。

三、达标测评:1.为了了解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某九年级400名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力的提高情况,进行一次测验,从中抽取了50名学生的成绩,在这个问题中:(1)采用了哪种调查方式?(2)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是多少?调查方式: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2.为了了解2000台空调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了20台做连续的运转实验,在这个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各指什么?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3.为了了解我们学校九年级200名学生的平均身高,从九年级三班抽取15名男人生和10名女生作调查,在这个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各指什么?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六、课堂小结1、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7.1普查与抽样调查(2)教案

7.1普查与抽样调查(2)教案

怀文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设计初二数学7.1普查与抽样调查(2)主备:汤明祥审校:姬文林日期:2014年2月15日教学目标:1.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解决有关问题,加深对普查和抽样调查的认识.2.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3.能运用适当的方式(文字、统计图表等)呈现整理、描述数据的结果.教学重点:感受用数据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教学难点:对数据进行描述、整理、分析,获取信息.一、自主探究(1)你打算参加哪个社团?(2)如何了解全班同学们对学生社团的喜爱情况?(3)你准备采用什么调查方式?(4)怎样通过调查获得数据?2、探究活动:(1)调查一般采用“书面问卷”的形式进行.如何设计调查问卷?(2)调查结果:E C F D A B D A C DA DB A E BC AD CG B B G C D C D C CB D F A E D DCD FB C A B C E C A D F如何统计调查结果?(3)根据上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画出如下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从上面的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二、自主合作1.下列调查中,分别采用了哪种调查方式?(1)为了了解某班同学的体重,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2)为了了解某校学生对新教材的喜好情况,对所有学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进行调查;(3)为了了解一锅汤的味道,小明盛了一小碗汤来品尝味道;(4)为了了解某次考试试卷的质量,对全班所有学生的试卷进行分析.2.下列各项调查,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如果是抽样调查,请指出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1)调查你班每位同学穿鞋的尺码;(2)从一批洗衣机中抽取5台,调查这批洗衣机的使用寿命;(3)调查一个社区所有家庭的年收入;(4)从一批袋装食品中抽取10袋,调查这批食品中含防腐剂的情况.三、自主展示1.下列调查是用普查好,还是抽样调查好?说说你的理由.(1)全班学生家庭1周内收看“新闻联播”的次数;(2)某品牌灯泡的使用寿命;(3)长江中现有鱼的种类;(4)某本书上的印刷错误.2.你认为普查和抽样调查各有什么优、缺点?四、自主拓展1.下列调查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了解我县今年夏季市场冰淇淋的质量,采用普查方式B.了解我县居民的平均用水量,采用普查方式C.为了保证飞机的安全飞行,要对重要零部件采用抽查方式检查D.为了了解我县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络随机抽查10%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2.为了解某校初三年级4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查了5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析,总体是指()A.400名学生B.被抽查的50名学生C.400名学生的体重D.被抽取的50名学生的体重3.为了了解某市初年级升学考试数学成绩的状况,从参考学生中抽查了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个体是指1000名学生中的每一名学生B.总体是指该市参加升学考试的全体学生C.样本容量是指100名学生D.样本是指这1000名学生的升学考试数学成绩五、自主评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你对自已这节课的表现有什么评价?你对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有什么评价?课堂小结:数据分析的过程如何?1、通过调查收集数据.2、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1)用表格整理数据(2)用统计图描述数据.布置作业:课本P10习题7.1第4题.教学反思:。

普查和抽样调查

普查和抽样调查

普查和抽样查询拜访
一、一、教学目标:
1、1、常识与技能:了解普查、抽样查询拜访、总体、个体、样本的概念,了解普查
和抽样查询拜访的应用,领会其在具体问题中的长处和局限性,会选择适宜的查询拜访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2、2、过程与方法:〔1〕经历普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查询拜访的必要性。

〔2〕能按照具体情境设计适当的抽样查询拜访方案。

3、3、情感与态度:通过学生参与问题的探索和解决,体验统计数据的过程,从中感
悟数学的应用价值;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现代意识。

二、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了解普查和抽样查询拜访的方法,了解总体、个体和样本的概念。

2、难点是在实际问题中选用何种查询拜访方式,了解总体和样本的联系。

三、三、教学筹办:
1、1、教师筹办:教材、一些统计的例子、多媒体课件。

2、2、学生筹办:教材、一些统计的例子、草稿纸。

四、教学过程:
五、安插作业:
1、P97习题10.1 1、
2、3题
2、探究学习:印刷厂有一叠1米高的印刷纸张,小强很快地估计出这叠纸的张数。

你说小强用的是什么方法估计出来的?并说明此顶用了什么样的查询拜访方法?
六、板书设计:
普查和抽样查询拜访
1、1、普查:准确、难度大
2、2、总体、个体、样本
3、3、抽样查询拜访:近似值、易进行。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普查与抽样调查》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普查与抽样调查》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普查与抽样调查》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数学
教学课例名
《普查与抽样调查》

普查和抽样调查是七年级的知识,在上一节课程中
学生已经知道调查可以收集到相关数据,为本节课程的 教材分析
学习做好了铺垫。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普查、抽样调查
的相关概念;难点是如何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
了解普查、抽样调查等概念,会对现实生活中的调
加入课堂学习,并且在课堂练习检测阶段得出结论:大
部分同学收获满满,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得到了进一步激
发。
得出的课堂教学信息: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育人目标的实现: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一人的独白,而是学生与学生、
课例研究综 学生与教师共同绘制的蓝图。只有有效的课堂才能真正

实现育人目标பைடு நூலகம்而有效的教学课堂需要的是学生与教师
教学目标 查作出准确判断并说明理由;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培
养学生主动联系现实生活的习惯。
1、学生很容易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相关实例; 学生学习能
2、学生借助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理解相关概念, 力分析
学习过程通俗易懂。
在教学具体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引者,而不
是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当有学生联想到相关实例 教学策略选
的完美配合,当教师带领学生在数学学科知识的海洋中
熬游探讨时,学生能主动参与,在精心设计的课题中育
人目标间接得到了实现。
时,教师及时作出鼓励与评价,教师趁机鼓动其他学生 择与设计
加入课程教学中,大力鼓励其他学生展开思维想象,不
论想法的深浅,教师从不同的方向去鼓励学生。
对于班上的数学学科后进生而言,该堂课简单易
教学过程 懂,因此,在教学过程活动中,我将大部分机会都给予

普查与抽样调查 课后感

普查与抽样调查  课后感

难忘的讲课历程茌平县杨官屯乡中学何莹自2011年7月来到杨屯中学至今已有3个年头了,3年以来我一直担任数学教学。

在成为杨屯中学一员之前,我是一名代课教师,在代课的五年期间,我热爱自己的岗位,有时刻为学生着想的责任心,认真对待每一堂讲课。

五年对于我来说,即漫长又充实。

代课期间我也常常参加学校同年级同学科组织的“课堂艺术评比”活动、“一周一听、评课”等教研活动,受到了学校领导及同事的一致好评。

但却从未参加过县里组织的各学科评选优质课的活动。

第一次参加县电教优质课的评选活动的情景,仿佛仍在昨日。

记得当时,我正准备去八年级二班上课,主任碰到我说“电教优质课评选,你去讲吧”。

当时我第一反应便是“我可以吗?”、有些担心,可仍有一种心情告诉我“试试吧,这不一直是你想要的锻炼机会吗?”、“重在参与”,我硬着头皮应下了这件事。

接下来便好奇地等待着课题的出现:第4章样本与估计第1节普查与抽样调查。

一、学习目标的确定课题一出现,我直接懵了。

这部分知识学生大部分了解,在生活中也曾经听说过“调查”这一事件,这节课太简单了吧,还需要讲吗?刚开始报名的冲动劲儿顿时泄了下了。

可当我仔细一看教材,细细“咀嚼”这节课时,才发现这节课并非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既报之,则备之吧。

我积极地调整好心态,尽快进入备战阶段。

首先,我翻阅教科书及并结合课程标准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了解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意义,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区分普查与抽样调查2、在实际情境中经历样本的抽取过程,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3、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

二、课题的导入怎样才能在课堂的一开始,便深深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我纠结的问题之一。

课题的导入是本节课的关键!课前导入的内容还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是学生所熟悉的、易接受的……“最近电视剧《家有儿女》不是在热播吗?”《家有儿女》故事的内容趣味性强,实在是老少皆宜的一部喜剧啊。

我何不以此为素材引出今天的主题?因此,我下载了《家有儿女》的主题曲作为这节课的“开场白”,歌曲节奏轻快,内容正是初中生活的真实写照,不正好符合学生的口味吗?相信学生肯定会喜欢的!爱音乐爱生活,课前我音乐一放,学生定会比较兴奋……我暗暗为自己的这一想法鼓劲儿: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加油!三、调查方式之一:普查音乐结束后,我便以此为契机,调查班内学生对《家有儿女》这部电视剧的喜爱情况。

初中数学_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6.2. 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目标:1.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会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2.在具体情境中,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3.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进而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具体的情景下掌握普查、抽样调查的区别和联系以及总体、个体、样本间关系。

难点:获取数据时,选择哪种调查方式,并能说明理由。

教法与学法指导:教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学生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生活中的“数学”微课1:妈妈让小辉去菜市场买鸡蛋,出门前叮嘱他:“这次注意点,上次你买的鸡蛋有好几个是坏的,好好挑挑,蛋黄散了不新鲜的蛋别买”。

不久,小辉提着半塑料袋打碎的蛋回来,高声对妈妈说:“保证鸡蛋新鲜,每个我都打开了”。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那么小辉该怎么做才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普查和抽样调查”。

处理方式:听完故事,让学生展开交流讨论,教师适时进行提示,让学生初步树立“普查和抽样调查不同”的意识。

(师板书课题:普查和抽样调查)设计意图:借助幽默而有趣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认识,也让学生带着目标来学习,使课堂学习的任务更明确。

二、自主交流, 合作探究:探究一:普查、总体、个体1.探究活动1:统计本班学生每学期读课外书的数量处理方式:课件展示调查表,请同学完成本次统计,让学生在具体问题中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师生提炼普查、总体和个体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填表、动脑思考、解决问题、得出概念,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为自主学习打下基础,也为学生提供了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帮助同学们复习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普查与抽样调查教学反思

普查与抽样调查教学反思

《普查与抽样调查》教学反思一、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探究教学法,洋思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实践、探究、展示、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在实践中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特别从身边生活中的例子入手,激发起每一个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本节课的另一特色是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利用课件设计,不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增大了课堂容量,练习设计较全面。

三、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在整个过程中时刻注意发挥评价的作用,不论是自主学习,还是探究活动都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

【专家点评】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彻底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主体”这个中心。

一、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准确,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贯穿本章,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关于对图形性质的研究,《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对探索过程的体验,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过程性目标。

本本节课让学生经历探索图形性质并进行证明的过程,体会从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过程。

教学中不仅强调验证结果的正确性性,而且鼓励学生寻找根据。

学生也认识到证明的必要性和证明的意义。

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等进行探索,这有利于使学生亲近数学,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发展他们的自主意识。

从而突破了重难点,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应用新技术、新手段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在本节课教学中充分利用了数字一体机的部分功能:如图片的旋转、翻转、平移、批注、扩大与缩放、各种画笔等功能。

数字一体机完全替代了传统黑板的功能,具有批注、演示、书写等功能,真正的达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的交互功能。

任务四 普查和抽样调查

任务四  普查和抽样调查

并做成号签,将签搅拌均匀,从中抽选,被 抽到的号码所代表的单位就作为样本成员, 直到抽足预先规定的样本数为止。 随机数表法,是指先将总体中的全部个体分 别标上1至n个号的数字,然后利用随机数表 随机抽出所需的样本。
2016/9/4 中山火炬职院 13
随机抽样技术
7 4
抽签法
1
简单随机抽样
例:54名学生中抽取3 名作为代表,如何抽 取?
群体,再从这些群体中随机抽取某一群或者 某些群作为调查样本的抽样方法。
2016/9/4
中山火炬职院
23
整群抽样
母群体共分成n个集群
集群一 集群六 集群七 集群八
共抽取m个集群
集群一 集群三
母 群 体 总 数
集群二 集群三 集群四 集群五

集群m
24
集群n
中山火炬职院

2016/9/4
普查和抽样调查
2016/9/4 中山火炬职院 8
普查和抽样调查
二、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按照一定的程序,从调查总体中抽选出一 部分单位作为样本,对样本进行分析或者观察,并根 据样本估计总体情况的一种调查活动。 非全面调查,目前被公认为是最重要的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具有如下一些优点:

费用低 速度快 应用范围广
2016/9/4
中山火炬职院
4
盖洛普的成功
在 1936年美国总统选举的预测中,盖洛普获得成功。 他所领导的三家民意测验机构,只调查了比《文学文 摘》少得多的选民,预测候选人罗斯福的投票率为 54%。其抽样方法是采用派员亲自访问 调查,事先将 各个地区不同类型与不同人数的对象 定额分配给每一 个调查员,然后分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他为了取得 良好的测定效果,按照以接近数字的准确程度算出来 的比例,从特定的各种类别的人中,选出三千个样本 代表全国各个阶层人口的特征。

普查与抽样调查教学反思

普查与抽样调查教学反思

普查与抽样调查教学反思1.在引课过程中,由于区域差异,不是所有地区的学生都能对人口普查有所了解,此时就可以换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来进行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概念讲解;也可以从身边的事例处入手,如可先调查学生所在班级带眼镜的人数,再统计本年级带眼镜的学生人数,进而到全校,全地区,全国,递进式的的展开问题的引入,得出我们想要的结论.相信学生并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课前小组合作社会调查、课堂展示讲解,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并且在此过程中更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思维的误区,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课堂上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3.在小组讨论之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反思二:普查与抽样调查教学反思优点是:1.课堂教学与现实中的人口普查相结合,可以激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参与讨论学习交流的积极性。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社会工作引入课堂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爱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可用的,体现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有关人口普查的数据,事先让学生进行调查、了解、搜集相关数据。

能够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之中,体现了教与学的相互结合。

不足是:1.课堂教学的引入我认为可以这样来进行:教师事先设计好学生家庭调查表4张,让4名组长担当班级普查员对全班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然后将调查结果汇总公布。

引出普查为一特定目的(七九班每个家庭平均数有多少人)而对所有考察对象(七九班每个学生)作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进而引出抽样调查为一特定目的(全校学生每个家庭平均数有多少人)而对部分考察对象(七九班每个学生)作的全面调查叫做抽样普查;最后再引出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

《普查和抽样调查(2)》参考教案

《普查和抽样调查(2)》参考教案

8.2 普查和抽样调查(2)●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会采取合理的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加工、整理.2.进一步了解、掌握抽样调查与普查各自的优、缺点.(二)能力训练要求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通过调查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统计作为处理现实世界数据的一个重要数学分支,必然要求素材本身的真实性,以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2.通过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大家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难点如何根据调查范围与对象,合理收集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与广泛性,确定普查还是抽样调查.●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Ⅰ.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统计初步知识,如何收集数据.如何使收集的数据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如何使所收集到的数据更真实、可靠地反映总体情况.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为了解某些情况而采取的两种调查方式:普查与抽样调查,并要求掌握总体、个体、样本这些基本概念.Ⅱ.讲授新课1.例题讲解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下面分别是小明、小颖、小华三位同学的调查结果:(投影片1)小明:在公园里调查了100名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下表表(一)小颖:在医院调查了100名老年病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下表所示:(投影片2)表(一)表(二)[师]比较一下小明与小颖所得数据的差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小华:调查了10名老年邻居,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下表所示:(投影片3) 表(一)表(二)生病次数人数1---2次43---6次57次及7次以上11234561-2次3-6次7次及7次以上[师]你同意他们三个人的做法吗?说明你的理由.[生1]小明调查的对象选自公园里的老年人.常去公园里活动的老年人,平时一定注意身体的保健,一定注意修身、养性、加强体育锻炼,所以身体较健康.另一方面,公园建在城市里,相对于农村中的老年人去公园的较少.这100人中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城市和乡村等等不同层次的老人是否都有所选取.选取人数的比例是否合理,是否具有代表性与广泛性都是我们在收集数据中应该考虑的.所以,我认为小明收集的数据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生2]小颖收集的数据来自医院看病的100名老年人.这部分人相对体质较弱.我认为用这些数据得到的调查结果不准确.因为收集的数据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生3]小华仅仅调查了10位老年人.因为样本太小了,所以不能据此推断某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师]抽样调查应注意什么?[生]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师]代表性、广泛性分别指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生]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所要考察的总体中包含的个体数很多,有时总体中个数较多且总体有明显差异的几个部分组成时,我们应注意抽出的样本就必须有较强的代表性.每个部分都应抽取到,而且应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广泛性是指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均有被选的可能.2.议一议为了了解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应当怎样收集数据?与同伴交流.(略)分析:(1)调查目的:了解某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一年中生病的次数.(2)总体:该地区所有老年人一年中生病的次数.(3)个体:该地区符合条件的每一位老年人一年中生病的次数.(4)样本:抽取100名老年人一年中生病的次数是总体中抽取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是100.[师]你认为年龄多大算老年人?[生]65岁以上(70岁以上……).[师]由于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人的寿命也越来越长.我们以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男60岁,女55岁为标准.确定调查对象,某地区55岁以上的所有人员一年中生病的次数作为总体.[生]可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该地区10%的老年人一年生病次数.求其平均生病次数.[师](1)你认为他的调查方式如何?(2)你认为城市与乡村中的老年人,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健康状态是否有明显差异,不同年龄段60岁~70岁老年人,70岁~80岁老年人的差异.抽取样本时,是否考虑其所占的比例?与同伴交流.3.想一想抽样调查时应注意什么?[生]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与广泛性.4.小结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中的一部分个体,因此它的优点是调查的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与广泛性.Ⅲ.课堂练习1.设计一个方案,了解你所在地区所有八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学科.分析:(1)确定调查目的(2)分清总体、个体(3)抽取样本(4)设计调查表收集数据(5)由样本特征数估计总体.调查表(略)2.大样本一定能保证调查结论准确吗?读一读:课本96页内容.1936年,美国《文学文摘》杂志根据1000万户电话用户和从该杂志订户所收回的意见,断言兰登将以370∶161的优势在总统选举中击败罗斯福.但结果是,罗斯福当选了,《文学文摘》大丢面子,原因何在呢?原来,1936年能装电话或订阅《文学文摘》杂志的人,在经济上都相对富裕,而收入不太高的大多数选民选择了罗斯福.《文学文摘》的教训表明,抽样调查时,既要关注样本的大小,又要关注样本的代表性.Ⅳ.课时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当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时,为了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可采用抽样调查.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还要注意关注样本的大小.Ⅴ.课后作业习题8.31.为了完成下列任务,你认为采用什么调查方式更合适?(1)了解你们班同学周末时间是如何安排的.(2)了解一批圆珠笔芯的使用寿命.(3)了解我国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解:普查:(1)抽样调查:(2)(3)2.电视台需要在本市调查某节目的收视率,每个看电视的人都要被问到吗?对一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你认为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作的调查结果一样吗?解:(简答)不需要问到每个人.对一所中学学生的调查不能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因为他只代表了中学生这个群体的收视率,没有广泛性.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作的调查结果一定不一样.所以在调查中要注意3点:(1)样本的广泛性.(2)代表性.(3)样本的大小.Ⅵ.活动与探究1.随机调查,就是按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调查,亦即总体中每个个体被调查的概率都相同.2.抽样方法简介(1)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分层抽样.。

初中数学抽样和普查教案

初中数学抽样和普查教案

初中数学抽样和普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普查和抽样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 难点:如何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运用普查和抽样调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常见的调查活动,如人口普查、商品质量检测等,让学生初步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定义、特点及应用场景。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定义、特点及应用场景,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在实际问题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

5.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普查和抽样调查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

2. 调查身边的朋友或家人,了解他们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尝试运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统计。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普查和抽样调查

普查和抽样调查

测量身高、体重
调查某城市七年级学生的身高和体重, 既可全面调查,也可抽取一部分进行调查.
你建议如何进行下列各项调查?与同学交流.
人口普查 普查
灯泡的寿命 抽样调查
收视调查 抽样调查
测量身高、体重 普查或抽样调查
为了解一批灯泡的寿命,从 中抽取了30只灯泡进行检查. 总体 所有考察对象: 这批灯泡的使用时间的 全体. 样本 部分考察对象: 30个灯泡的使用时间. 样本容量 个体 一个考察对象: 每个灯泡的使用时间. 注意:考察对象指事物某一特征的数据!
(2)为了调查盐城市小学生的视力状况, 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调查. 缺乏代表性.
练习: 1.你认为下列调查用普查还是抽样调 查较合适?并简单说明理由. 抽查 (1)检验某厂生产的乒乓球的合格率;
抽查 (2)试验某种绿豆的发芽率; 抽查 (3)了解青少年对《新闻联播》的收视率; 普查 (4)检查某批飞机零件的合格率;
练习: 1.为了了解我市七年级学生的体重, 对全市七年级全体学生的体重进行的调查 普查 是____,而对部分学生 (例如1000名) 抽样调查 的体重进行的调查是____.全市七年 总体 级学生体重的全体是___,每个七年级 个体 学生的体重是___,从中抽测的 1000名 学生的体重是总体的一个___, 样本 样本的 1000 . 容量是___ 样本容量无单位.
你建议如何进行下列各项调查?与同学交流.
人口普查
灯泡的寿命
收视调查
测量身高、体重
你建议如何进行下列各项调查?与同学交流.
人口普查
为了全面了解人口情况,如人口总数、 人口分布、家庭人口、人口增长、年龄构 成、文化程度等等,世界各国一般要定期 进行国家人口普查.人口普查属于全面调 查,调查对象包括全国人口.

《普查与抽样调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普查与抽样调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普查与抽样调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摘要作者对《普查与抽样调查》第一课时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以便和同行交流与切磋。

【关键词】教学设计;反思1 目标确定的依据1.1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经历数据的收集过程、整理、描述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分析的过程;(2)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数据;(3)了解普查与抽样调查,通过丰富的实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4)通过实例,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5)在收集、整理、描述数据,做出判断和预测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统计观念.1.2 教材分析《7.1普查与抽样调查(1)》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第七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为《标准》中“统计与概率”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知道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的概念,能够区别普查和抽样调查,并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恰当的调查方式.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属于收集数据范畴,学习了本节课,知道如何收集数据,也是为后续如何整理、描述数据做准备.本节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紧密,充分体现的数学的应用价值1.3 学情分析小学阶段已经经历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实验、测量)收集数据.这些知识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八年级学生活动好动,好奇心强,应设计生活中有趣的情境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满足他们探索世界的欲望,从而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2 教学目标2.1 知识技能(1)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感受抽样的必要性。

2.2 数学思考(1)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知道统计调查有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方式;(2)通过讨论交流能够准确区分普查和抽样调查,在选择恰当的调查方式解决问题时,感受统计思想。

2.3 问题解决(1)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指出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2)能够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解决有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的几点反思
大冯家学校:孙志艳
“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及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组初中第四次会议期间,课题组安排了四节观摩课,其中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张韬老师所做的“抽样调查”一节课带给我许多启迪与思考.本文结合这节课的几个片段和笔者自己关于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谈一点自己的想法和体会,不当之处,敬请同行指正.
反思1 :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可见,学生良好的认知基础将是教师最可利用的宝贵资源,是高效率学习活动的关键.
首先我们看这节课的引入过程.上课伊始,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的问题情境:
一天,爸爸叫儿子去买一盒火柴.临出门前,爸爸嘱咐儿子要买能划燃的火柴.儿子拿着钱出门了,过了好一会儿,儿子才回到家.
“火柴能划燃吗?”爸爸问.
“都能划燃.”
“你这么肯定?”
儿子递过一盒划过的火柴,兴奋地说:“我每根都试过啦.”
然后,教师提出了下面三个问题:
问题1:儿子采用了什么调查方式?
问题2:你认为儿子采用的方法合适吗?为什么?
问题3: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
学生对上述三个问题作出如下回答:
问题1:采用了全面调查的方式.
问题2:不合适,因为所有的火柴都划光了,这个调查没有意义了.
问题3:可以选择一些火柴划一下.
虽然上述问题情境有夸张的成分,但通过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学生很容易明白,在某些调查中,全面调查方法并不可行,从而体会抽样调查方法的必要性.从课堂上学生的实际反应情况来看,学生对抽样调查的必要性的认同没有认知上的困难,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地思考并参与问题解答的过程,而其能够很顺利地回答以上问题.由此可见,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数学的角度审视这些经验,使之升华为新的数学知识,而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笔者曾经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简单抽样调查的经验.93%的学生凭现有的生活经验足以举出不适合用全面调查的例子,包括总体很大或抽样具有破坏性的;56.4%的学生具备了简单抽样调查的经验,并能说出1至2种抽样的方式,比如,在有些问题中,样本的选择要考虑到性别、年龄、成绩等方面的差异.
上述调查结果再一次说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能够激活大多数学生的已有经验,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已有的认知经验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反思2:让学生亲自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抽样调查方法是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的产物,学生能否真正理解抽样的必要性和样本的代表性、统计结果的不确定性,将影响其对统计思想的理解.而要学生真正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的科学性,就必须让学生亲自经历搜集数据、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全过程.
在本节课上,教师试图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比如,教师通过大屏幕出示这样的问题:
例1.北京市第166中学共有2093名学生,要想了解全校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你准备用什么调查方法解决?
问题2:在这个调查过程中我们应做哪些事?
问题3:在调查流程中确定样本容量很重要,请大家讨论一下,调查多少名同学比较合适?你考虑了哪些因素?
问题4: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选取这些同学比较好?
问题5:我们能否设计一个抽样调查的流程?
问题6:你能概括出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吗?
【分析与建议】教师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循序渐进式的问题,让学生利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再次体会利用调查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流程,同时体会、领悟抽样调查中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随机的思想等.但从现场的反应看,学生对问题1-4的回答很顺利,问题5、6学生回答时遇到的困难较大,没有学生能够归纳出较为完整的流程、归纳出较为严谨的定义,最后教师用大屏幕展示了抽样调查的基本流程:
为什么学生能顺利地操作抽样调查的具体步骤,但对于提炼流程、概括定义却举步维艰?除了抽象、归纳、概括、总结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和水平外,这节课学生没有得到亲自实践的机会是否也有关系?归根结底,统计不应该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如果学生没有亲自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他对于统计的核心思想──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的理解就难以深入,甚至是怀疑的.对于抽样的必要性和样本的代表性的理解,样本代表性的随机原则和适量原则的体会,都不免流于表面.
为了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针对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的问题,笔者曾经尝试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课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抽样调查.在课上,让每组选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本组抽样的方法、抽取的样本的数量、搜集到的数据,以及根据数据做出的判断.紧接着,教师展示全面调查的结果(由于我校人数较少,因此在课前针对该问题做了全面调查).各组对比数据、判断原因.某一次试讲时有两组未完成作业,在课堂上现场做抽样调查,由于抽样的方式不同(一组按学号随机抽取样本,另一组抽取的样本中女生比例远远大于男生),前者得到数据后估计的总体情况与全面调查的结果基本吻合,而后者的调查结果与全面调查的结果出入较大.我及时地抓住了这一时机,利用这个资源,组织学生分析其原因.学生针对前者到底是不是简单随机抽样,这样抽取的样本与全面调查的结果吻合到底是巧合还是必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经历了这一过程后,学生对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样本的代表性有了较为深刻的体会.此外,由于学生亲自经历了搜集数据、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全过程,因此,让学生归纳抽样调查的操作流程和定义就水到渠成了.
反思3:选取学生熟悉的实例
在课堂上,教师给出了这样一个资料:在1936年美国总统选举前,一份颇有名气的杂志的工作人员做了一次民意测验,调查Alf London 和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中谁将当选下一届总统.为了了解公众意向,调查者通过电话簿和车辆登记簿上的名单给一大批人发了调查表,通过分析收回的调查表,显示Alf London非常受欢迎.于是此杂志预测Alf London将在选举中获胜.
实际选举结果正好相反,最后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在选举中获胜.其数据如下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文中在调查时进行的抽样是简单随机抽样吗?
教师试图通过这个材料说明样本的选取因素考虑不周会得到与总体相差甚远的估计,进而让学生再一次体会样本代表性的重要性.但从现场的反应来看,由于有一部分学生不了解,或者说没有意识到,在30年代的美国,只有部分中产阶级才有能力拥有电话与汽车,因此,背景知识成为干扰了这部分学生做出正确判断.笔者建议教师不妨选取学生熟悉的身边实例,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因素,例如,对例1进一步展开讨论,为什么选取初一年级学生或选取女生作为样本不合适.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新课程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倡导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根据这一教学理念,我们作为教师的必须要重视发现学生的学习起点,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并在这个起点上来设计教学过程,使每位学生主动投入到适合自己最近发展区的学习中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时的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