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
钩虫
4.成虫
寄生部位 小肠上段
营养来源
血液、淋巴液、肠粘膜、脱落的上皮细胞
寄生数量
几条至数千条不等,甚至达上万条
重度流行区,一般200~300条
两种钩虫的致病作用相似 不同点:十二指肠钩蚴引起皮炎者较多
成虫导致的贫血亦较严重 是引起婴儿钩虫病的主要虫种
(一)幼虫致病
1. 钩蚴性皮炎
丝状蚴入侵皮肤所致
丝状蚴 局部即出现针刺、烧灼、奇痒感
充血斑点或丘疹
红肿、水疱
自愈
脓疱 结痂自愈
好发部位 足趾、手指间;手背、足背
机理:丝状蚴穿过皮肤时介导引起Ⅰ型超敏反应 钩蚴性皮炎
挑取粪便
搅匀
注满饱和盐水
盖上盖片
静置15分钟
迅速翻转镜检
此法对钩虫卵的检出效果最好,也可用于检查蛔虫 卵等其它线虫卵。
粪便中的虫卵
生活史的过程 包括:在土壤的 发育和在人体的 移行、发育。
只需要一个宿 主(人)
在人体内 在土壤内
(一)虫卵及幼虫在土壤的发育
条件 温暖(25oC~30oC)、 潮湿(60%~80%)、
荫蔽、氧足的疏松泥土 发育快 1 周左右
虫卵
24h 第一期 杆状蚴
48h 蜕皮
第二期 杆状蚴
5~6d 蜕皮
丝状蚴
失血原因 ①吸血 ②边吸边排 ③伤口渗血 ④更换吸血部位 ⑤ 组织血管的损伤 ①和③失血量相当,且量大
失血量
美洲 0.02~0.1ml/天/条 十二 高6~7倍
例: 0.5ml/天/条 × 100条 ×100天 = 5 000 ml
寄生虫-钩虫
感染途径 钩蚴污染尿布 沙袋代替尿布而受感染 接触污染土壤 经胎盘 经母乳 感染虫种
多为十二指肠钩虫 好发年龄
出生后5 ~12个月
症状:急性便血性腹泻,柏油样黑便,腹胀、呕吐、贫
血严重,生长发育迟缓
粪检:潜血试验(强阳性) 发病特点:
贫血严重:RBC<200万,Hb<50g/L 发育极差:严重营养不良 合并症多:30% ~40%(支气管肺炎,肠出血) 病死率高:7%(1~5岁)
寄生部位 小肠上段
营养来源
血液、淋巴液、肠粘膜、脱落的上皮细胞
寄生数量
几条至数千条不等,甚至可达上万条
重度流行区,一般200-300条
交配产卵
产卵量:与虫种、虫龄、虫数、宿主状况有 关
十二指肠钩虫 1~3万/天/条
美洲钩虫
0.5~1万/天/条
寿命 3年左右
1. 土源性线虫,只需要一个宿主:人 2. 感染期:感染期蚴(丝状蚴),主要经皮肤
原因:十二指肠钩虫 肠粘膜柔嫩
四、诊断
粪检 —查虫卵
1.直接涂片法 2.改良加藤氏法 3.饱和盐水浮聚法(首选)
—查钩蚴
饱和盐水漂浮法:
虫卵比重为1.06,饱和盐水比重为1.20
25-30℃ 5-7天
呈世界性分布,主要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国内: 主要流行于淮河及黄河以南地区(四川、广西等) 虫种:南方以美洲钩虫为主
好发部位 足趾、手指间;手背、足背
钩蚴移行至肺,穿破毛细血管,引起出血 和炎性细胞浸润。 症状: 阵发性咳嗽 血痰 哮喘
1. 消化道症状和异嗜症
虫体咬附肠粘膜所致 临床表现
上腹不适、持续性隐痛 恶心、呕吐、腹泻 食欲亢进,但体重下降
钩虫
五、实验诊断(Diagnosis)
1、病原学诊断
粪检
直接涂片法:简便,但易漏诊。 饱和盐水浮聚法:为首选方法。 钩蚴培养法:可鉴定虫种。
一般消化道症状,初期表现为上腹不适及隐痛,
继而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少数患者出现”
异嗜症”(allotriophagy)。 ”异嗜症”的发病原因
不明,似与患者体内铁耗损有关,多数通过服用铁制
剂后症状自然消失。
异 嗜 症
B、贫血(anemia)
钩虫的主要危害是引起贫血。患者长期慢性失血,
导致缺铁性贫血,血象呈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
钩虫幼虫移行到肺以及穿过肺部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时, 都可以引起局部出血和炎症病变。病人可出现咳嗽、痰多、 痰中带血、哮喘以及发烧等表现,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 升高。呼吸道症状一般经几天到十几天后自愈,个别可持续
2~3个月。
2、成虫致病
Adult
A、消化道症状(symptoms in alimentary canal)
七、防治(Treatment)
1、查治病人和带虫者,控制传染源
驱虫主要用各种咪唑类药物,如甲苯咪唑、丙
硫咪唑、左旋咪唑、噻嘧啶等。对严重贫血的病人
应注意补铁矫正贫血。
2、加强粪便管理及无害化处理: 堆肥法,三坑式沉
淀密封粪池等方法。
3、注意个人防护
尽量不要赤脚下地劳动,必要时可涂防护剂, 如含咪唑类药物的软膏或酒精溶液。
六、流行(Epidemiology)
钩虫
3、加强粪便管理及无害化处理。
4、加强个人防护及防止感染。
Your Company Slogan
钩虫概论 Hookworm
钩虫是钩口科线虫统称,至少有17属100种,其 中属人兽共患的钩虫有9种。 duodenale)和美洲 钩虫(Necator americanus) 。 锡兰钩口线虫和犬钩口线虫等偶尔寄生人体。
主要寄生人体: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
(二)成虫的致病
2、贫血(机制;慢性失血原因)
①虫体有边吸边排血的习性。 ②吸血时虫体分泌抗凝素,使伤口持续渗血。 ③虫体不断更换吸血部位。 ④肠粘膜损伤影响营养吸收加重贫血。
临床症状:
皮肤蜡黄、粘膜苍白、头晕、气短乏力 和心慌等。有的病人有面部及全身浮肿、以 下肢多见。
钩虫的致病
幼虫、成虫均致病,以成虫致病为主。 (一)幼虫的致病 1、钩蚴性皮炎(俗称“粪毒”、“地痒疹”)
局部皮肤有针刺、灼烧感,奇痒难忍,进而出现丘疹/ 水疱。感染后可形成脓疱,后结痂愈合。多见于手指、足 趾间,也见于手足背部。
2、呼吸系统疾病
幼虫移行至肺,穿破微血管引起 炎症出血。咳嗽、血痰、 哮喘。
(可定量)
4.钩蚴培养法: 5.血常规:(钩虫性贫血诊断依据)
钩虫的流行与防治
1.分布:
钩虫遍及全世界。
主要分布于淮河及黄河一线以南。
南方以美洲钩虫为主,北方多为十二指肠钩虫。
钩虫的流行与防治
2.流行环节:
※传染源:钩虫病患者及带虫者。 ※传播途径:接触被污染的土壤经皮肤感染
粪便污染土壤。也可经口感染
赤脚下田耕作易感染。 矿井中钩虫感染也较多。 ※易感人群:人群均易感 婴幼儿钩虫感染途径: 经胎盘,经母乳,坐田间土上,沙袋。
钩虫教学大纲
钩虫教学大纲钩虫教学大纲引言:钩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
它们寄生在人体的小肠中,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提高公众对钩虫的认识和防治能力,制定一份全面的钩虫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钩虫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 钩虫的生命周期和寄生方式钩虫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它们通过皮肤接触、食物摄入或经过母婴传播等方式寄生在人体内。
2. 钩虫的分类和种类钩虫主要分为两种:钩端螺旋虫和大钩虫。
它们在形态、寄生方式和病理学表现上有所差异。
二、钩虫感染的症状和危害1. 钩虫感染的早期症状钩虫感染初期,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红斑和水肿等症状。
2. 钩虫感染的晚期症状钩虫感染长期未得到治疗,患者可能出现贫血、消瘦、腹泻和腹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3. 钩虫感染的危害钩虫感染不仅会导致贫血和营养不良,还可能引发其他疾病,如过敏性疾病和免疫系统紊乱等。
三、钩虫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1. 钩虫的传播途径钩虫主要通过土壤、水源和食物等途径传播,人与土壤的直接接触是主要传播方式。
2. 钩虫的预防措施针对钩虫的预防主要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措施。
如勤洗手、避免赤脚行走、饮用安全水源和食用熟食等。
四、钩虫的诊断和治疗1. 钩虫的诊断方法钩虫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血液检查和粪便检查等方法。
2. 钩虫的治疗方法钩虫感染的治疗主要采用抗寄生虫药物,如苯咪唑类药物和苦味药物等。
同时,对于严重贫血的患者,还需补充铁剂和营养支持。
结语:钩虫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提高公众的钩虫防治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全面了解钩虫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症状和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人们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钩虫感染,保护自己和社会的健康。
钩虫教学大纲的实施需要各级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和教育机构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无钩虫的健康社会。
[寄生虫学]钩虫
支气管 咽 食管 胃 小肠 蜕皮2次
.
14
杆状蚴
丝状蚴
.
15
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期幼虫)
成虫寄生:小肠
幼虫移行:肺
钩蚴的迁延移行
十二指肠钩虫幼虫 进入小肠前暂停发 育,滞留于组织中, 经过一段时间后进 入肠腔
某些动物可作为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
.
16
内窥镜下见成虫寄生在小肠
贫血较重,并发症较多,预后差
.
25
钩蚴性皮炎
.
26
钩 蚴 性 皮 炎
.
27
.
28
.
29
.
30
诊断
1、病原诊断
直接涂片法 饱和盐水浮聚法 钩蚴培养法 痰液涂片查钩蚴
2、免疫诊断
.
31
流行
1.分布:广泛分布流行 十二:温带型,北方多见 美洲:亚热带及热带型,南方 多见 大部分地区混合流行。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Ancylostoma duodenale)
美洲板口线虫 (Necator americanus)
.
1
钩虫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
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特征。寄生 人体的钩虫主要有:十二指肠钩 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成虫寄 生于小肠中,以血液为食,造成 人体的慢性失血,引起钩虫病。
.
咯血,畏寒、发热等,重者剧烈干咳
和哮喘发作(1-2周)
.
22
成虫致病(主要)
1、贫血:钩虫对人体最主要的危害。
慢性失血的原因:
①自身吸血,边吸边排 ②分泌抗凝素,致使粘膜伤口渗血 ③常更换咬附部位,新旧伤口不断渗血 ④虫体活动造成组织、血管损伤
.
钩虫主要知识点
钩虫主要知识点钩虫是一种寄生虫,属于蛔虫科,包括人体钩虫和狗钩虫等不同种类。
这些寄生虫主要寄生在人体的消化道中,引起一系列疾病。
钩虫病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病,对公共卫生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将介绍钩虫的主要知识点,包括钩虫的生命周期、感染途径、病症以及预防措施等。
1.钩虫的生命周期钩虫的生命周期分为两个阶段:人体内和环境中。
成年钩虫寄生在人体的小肠壁上,通过产卵释放到粪便中。
在适宜的温湿条件下,钩虫卵孵化为幼虫,并通过口部钩状突起侵入人体。
2.钩虫的感染途径钩虫主要通过皮肤接触感染,尤其是裸露脚部暴露在寄生虫污染的土壤中。
幼虫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后,经血液循环到达肺部,然后被咳出并再次吞咽到达小肠。
3.钩虫病的病症钩虫感染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病症,包括消化道症状、贫血和营养不良等。
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腹胀和食欲不振。
感染严重时,可能出现贫血、疲劳、营养不良和生长迟缓等问题。
4.钩虫病的预防措施预防钩虫病的最有效方法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以下是预防钩虫感染的一些常见措施:•避免赤脚行走在寄生虫污染的土壤中,尤其是农田和厕所周围的土壤;•定期清洁和消毒住宅环境,特别是厕所和厨房等易受污染的地方;•做好个人卫生,包括勤洗手、保持指甲清洁、多洗衣物和床单等;•定期体检和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感染。
5.钩虫病的治疗方法一旦被钩虫感染,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如阿苯达唑和甲苯硫脒等。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进行补充营养和血液红细胞的补充,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总结:钩虫是一种寄生虫,常见于发展中国家,并对公共卫生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了解钩虫的生命周期、感染途径、病症以及预防措施,有助于人们认识到钩虫病的危害,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通过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定期体检,我们可以减少钩虫感染的风险,维护身体健康。
第二十七章 第五节 钩虫
2)钩虫吸血时造成受损组织的大量渗血,其渗血量与虫 体吸血量大致相当。钩虫头腺分泌的抗凝物质抑制血 凝,加上钩虫有不断更换吸血位置的习性(4~6次/d), 造成宿主肠壁的广泛损伤。此外,虫体活动、血管的 损伤,也可以引起血液的流失。
3)钩虫吸血时经常更换咬附部位,造成新的损伤。 4)钩虫咬附活动偶尔可能损伤较大血管,造成大量出血。
3.婴儿钩虫病
• 多见于1岁以内的婴儿,常见的症状为突发性急性腹泻、 血性水样便或柏油样便,病儿食欲减退、精神不振、 面色苍白、哭闹不安等。儿童长期患本病,易引起营 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性发育不全及侏儒症等。
4.嗜酸粒细胞增多症(eosinophilia) • 急性钩虫感染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常>15%,最多
(一)钩蚴所致疾病与症状
1.钩蚴性皮炎 • 病人在临床上表现有奇痒,伴有烧灼、针刺感,俗称
“粪毒”、“肥疮”或“地痒疹”。常在3~4天后消 退,若继发细菌感染,可引起局部淋巴结肿。
2.钩蚴性肺炎 • 当钩蚴穿过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时,可引起肺间质和
肺泡壁的点状出血与炎性渗出。重症病人可引起支气 管肺炎。病人表现有喉痒、咳嗽、声哑等,重者干咳 剧烈、痰中带血丝、阵发性哮喘等,并伴有畏寒、发 热等全身症状。
蚴和丝状蚴两个阶段。 2.丝状蚴具有感染能力,故
又称为感染期蚴。 3.感染期蚴具有明显的向温
性,当其与人体皮肤接触 并受到体温的刺激后,虫 体活动力显著增强,主动 钻入人体,时间约需30分 钟至1小时。
丝状蚴前端圆、尾部尖,能做波浪起伏样的蠕动
钩虫咬附于肠黏膜
十二指肠钩虫咬附于小肠黏膜组织上
多次检查可提高阳性率。 ② 饱和盐水浮聚法:利用钩虫卵的比重(1.055~1.090)
钩虫的名词解释
钩虫的名词解释钩虫,科学名称为“Ancylostoma”,它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寄生虫,属于蛔虫科。
钩虫的体形细小,长度一般在1至2厘米左右。
它的头部具有齿状突起,形状酷似一个钩子,因此得名为钩虫。
钩虫具有一些独特的生命周期特征。
它的寄生形态存在于土壤中,通过皮肤侵入人体,然后迁移到肺部。
在肺部内,钩虫通过喉咙进入消化道,最终定居在小肠内寄生。
这种生命周期使得钩虫寄生的症状也表现出一定的特点。
钩虫寄生引发的感染被称为“钩虫病”。
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与寄生虫污染的土壤直接接触,特别是裸露的脚部。
这种情况在贫困地区尤为常见。
一旦人们暴露在寄生虫污染的土地上,就可能感染钩虫。
初次感染钩虫后,人体可能出现一系列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是皮肤感染,通常表现为瘙痒和红肿。
这种症状在钩虫蠕动进入人体皮肤时出现,被称为“地泡虫疹”。
此外,感染者还可能出现消化道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等。
如果感染严重,还可能导致贫血、营养不良和发育迟缓等。
钩虫的寄生对人体健康产生的主要影响是引起贫血。
它通过吸取寄生于小肠壁的人体血液而获得养分。
在大量感染的情况下,人体失血会导致贫血,因为寄生虫会不断消耗血红蛋白。
贫血会使感染者出现疲劳、乏力、头晕和心慌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引发生长迟缓和认知障碍。
预防和治疗钩虫病的最佳途径是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
勤洗手、饮用干净的水和食用熟食等都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其次,对于潜在的寄生虫污染地区,人们应尽量避免赤脚接触土壤,特别是被认为可能有威胁的地区。
同时,开展针对感染者的药物治疗也是必要的。
在全球范围内,钩虫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寄生虫病。
除了影响个人健康外,它还对社会经济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贫困地区的人们因为缺乏清洁饮水、厕所等基本设施,更容易受到钩虫感染的威胁。
因此,除了个体预防和治疗之外,国际社会应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支持,提供干净水源和改善卫生设施,以减少钩虫病的传播。
《寄生虫钩虫》课件
要定期清洁房间内和周围的卫生间、厨房、饮用水等。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治疗方案
钩虫感染的治疗方法 钩虫病的药物治疗 钩虫病的手术治疗
使用虫药,手术切除情况严重的钩虫寄生部位, 纠正人体内的微量元素缺乏和营养失衡状态。
抗寄生虫药物可以有效杀死体内的寄生虫和卵, 通常可以通过大约一周的疗程来减轻症状。
预防和治疗寄生虫钩虫是全 社会的任务。我们应该共同 努力,为保障人类身体健康 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钩虫寄生在人体的小肠内,会 导致贫血、营养缺乏、消化不 良等身体疾病。
传播途径
1
钩虫的生命周期
钩虫在人体内的寿命只有几个月。它们的卵子通过排泄物进入土壤,再由人体经 口道摄入,再次寄生于小肠内。
2
钩虫的传播途径
人类感染钩虫病的主要途径是经过皮肤接触,尤其是裸露脚部经过污染的土地。 此外,也可以通过食用受污染的水或蔬菜果实而感染。
《寄生虫钩虫》PPT课件
钩虫病是一种由钩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疾病。在发展中国家,钩虫病是最常 见的寄生虫病之一,影响了数亿人口。
寄生虫钩虫:简介
什么是寄生虫钩虫
钩虫是一种寄生虫,主要分布 在发展中地区的热带和亚热带 地区。它们寄生在哺乳动物的 小肠中。
寄生于哪些动物
钩虫可以寄生在狗、猫、猪等 多种动物身上。它们将自己的 卵传播到宿主的排泄物中。
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医生可能需要对肠 道进行手术治疗,以切除寄生虫。
结语
寄生虫钩虫的危害
寄生虫钩虫是一种常见的疾 病,严重影响了人类的身体 健康。
如何预防和治疗寄生虫 钩虫
个人和环境的卫生是预防寄 生虫钩虫的重要因素,治疗 时可以使用抗寄生虫药物, 手术切除病情较重的部位。
钩虫资料
钩虫资料注:划线的部分是形态结构中较简洁的部分,黄色部分为有疑问的部分钩虫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的特征。
在寄生人体消化道的线虫中,钩虫的危害性最严重,由于钩虫的寄生,可使人体长期慢性失血,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及与贫血相关的症状。
钩虫呈世界性分布,尤其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广。
寄生人体的钩虫,主要有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简称十二指肠钩虫;美洲板口线虫,简称美洲钩虫。
1、分类学地位中文名称:钩虫外文名称:hookworm界:动物界门:线形动物门纲:尾感器纲目:圆线虫目2、形态结构成虫:体长约1厘米左右,半透明,肉红色,死后呈灰白色。
虫体前端较细,顶端有一发达的口囊,由坚韧的角质构成。
因虫体前端向背面仰曲,口囊的上缘为腹面、下缘为背面。
钩虫前端有三组单细胞腺体:头腺1对,位于虫体两侧,前端与头感器相连,开口于口囊两侧的头感器孔,主要合成并分泌抗凝素及乙酰胆碱酯酶,抗凝素是一种耐热的非酶性多肽,具有抗凝血酶原作用,阻止宿主肠壁伤口的血液凝固,有利于钩虫的吸血。
咽腺3个,位于咽管壁内,其分泌物主要是乙酰胆碱酯酶和亮氨酸氨肽酶等。
乙酰胆碱酯酶可破坏乙酰胆碱,影响神经介质的传递作用,降低宿主肠蠕动,有利于虫体的附着。
排泄腺l对,呈囊状,游离于原体腔的亚腹侧,长可达虫体后1/3处,与排泄系统相连,分泌物主要为蛋白酶。
雄虫末端膨大,由角皮延伸成膜质交合伞。
对细长的可收缩的交合刺,雄虫的生殖系统为单管型。
雌虫末端呈圆锥彤,有的虫柙具有尾刺,生殖系统为双管型,两个子宫末端合成一个阴道,开口于虫体腹面中部的阴门。
幼虫:又称钩蚴,分杆状蚴和丝状蚴两个阶段。
杆状蚴虫体透明,前端钝圆,后端尖细。
口细长,有口孔,能进食;咽管前段较粗,中段狭长,后段膨大呈球状。
杆状蚴有两期(第一期和第二期)。
丝状蚴具有感染能力,故又称感染蚴。
虫卵:椭圆形,壳薄,无色透明。
卵内细胞多为2~4个,卵壳与细胞间有明显的空隙。
3、生活史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上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在温暖、潮湿、荫蔽、含氧充足的疏松土壤中,卵内细胞不断分裂,24小时内第一期杆状蚴即可破壳孵出。
04钩虫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
疟疾(malaria) 疟疾 黑热病(leishmaniasis) 黑热病 血吸虫病(shistosomaiasis) 血吸虫病 丝虫病(filariasis) 丝虫病 钩虫病 (hookworm disease) )
一、形态(Morphology) 形态(Morphology)
讨论: 讨论: 1、本病例系何种寄生虫感染? 本病例系何种寄生虫感染? 2、试解释本病例的症状和体征? 试解释本病例的症状和体征? 3、如何加强本病的防治? 如何加强本病的防治?
2.3.2 消化道出血
四、实验诊断
1.粪检虫卵: 粪检虫卵: 粪检虫卵 1)直接涂片法: 检出率低。 )直接涂片法: 检出率低。 2)饱和盐水漂浮法:首选方法。 )饱和盐水漂浮法:首选方法。 2.粪便孵化幼虫 钩蚴培养法 粪便孵化幼虫— 粪便孵化幼虫 检出率同饱和盐水浮聚法,但需 天 检出率同饱和盐水浮聚法,但需5-7天。
体检及化验: 体检及化验:
体检:贫血,腹软,脐周轻度压痛,无肌紧张, 体检:贫血,腹软,脐周轻度压痛,无肌紧张, 肝脾未扪及,双肺( ),心率91次 ),心率 肝脾未扪及,双肺(-),心率 次/min,律齐 , 其它未见异常。血色素10.4g/L。红细胞计数 ,其它未见异常。血色素 。 1.3×1012 /L。出凝血时间正常。 × 。出凝血时间正常。 粪检:大便黑褐色,隐血“ 粪检:大便黑褐色,隐血“+++”,红细胞“+”, ,红细胞“ , 涂片发现有某种寄生虫卵。 涂片发现有某种寄生虫卵。 因发现寄生虫卵,采用丙硫苯咪唑驱虫治疗,共 因发现寄生虫卵,采用丙硫苯咪唑驱虫治疗, 排出数千条蠕虫,病人逐渐恢复健康出院。 排出数千条蠕虫,病人逐渐恢复健康出院。
简述钩虫的生活史
简述钩虫的生活史
钩虫属于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一类寄生虫,生活在土壤中。
钩虫的生活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卵期:钩虫的卵期通过不完全成熟期随食物链向下传递,通常在土壤中存活数天至几周不等。
2. 幼虫期:当卵孵化后,它会进入幼虫期。
幼虫通常生活在土壤中,逐渐成长为成虫。
在幼虫期中,钩虫的身材逐渐增长,头部也变得更加明显。
3. 蛹期:当幼虫成熟后,它会蜕变成蛹,并在土壤中自我孵化成成虫。
在蛹期间,钩虫会经历一系列变化,最终羽化成为成虫。
4. 成虫期:成虫开始寻找下一个宿主体内进行繁殖。
如果钩虫遇到合适的宿主,它们会在宿主体内产卵,并完成生命周期。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钩虫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细节经历可能会有所不同。
钩虫
雄虫:末端膨大,是交合伞。
内部结构: 1. 口囊。 2. 咽管及咽腺:主要分泌乙酰胆碱酯酶等酶。 3. 头腺:分泌抗凝素,有抗凝血酶原作用。 4. 排泄腺:分泌蛋白酶,抑制血液凝固。 5. 交合伞、背辐肋、交合刺。
生活史
成虫 (小肠内)
雌雄交配
钩虫卵 (小肠内)
随粪便排出,在适宜
条件的土壤中发育
经皮肤(或口) 进入人体
丝状蚴 (感染期幼虫)
(土壤中)
虫卵
椭圆形,壳薄,无色透明。大小约为60×40μ m,虫卵随粪便 排出时,卵内细胞多为2~4个,卵壳与细胞间有明显的空隙。 若患者便秘或粪便放置过久,卵内细胞可继续分裂为多细胞期。
杆状蚴与丝状蚴
杆状蚴 0.23-0.4mm
丝状蚴(感染期蚴) 0.5-0.7mm
④人体的营养状况与免疫力。
加强粪便管理
加强个人防护。穿鞋下地;涂沫防护药 物如15%噻苯咪唑软膏;1.5%左旋咪唑硼 酸洒精等。
①钩蚴性皮炎的治疗(24h内):透热疗 法:53℃水或热毛巾,20─30分钟,左 旋咪唑涂剂或5%噻苯咪唑软膏外用 。 ②驱虫治疗:常用药物有:甲苯咪唑、 丙硫咪唑(肠虫清400mg qd3d)、噻苯 咪唑等。
第一期杆状蚴
(在土壤中,以细菌
约24小时孵出幼虫
和有机物为食)
在3-4周内 第四次蜕皮
48小时内 (第一次蜕皮)
形成口囊的幼虫 (在小肠内)
第三次 蜕皮
随血流经右心至肺,
幼虫
穿破肺微血管入肺泡
幼虫
(到达小肠) 经气管、咽、食 (在人体内)
管、胃到小肠
第二期杆状蚴 (土壤中)
5-6天后口腔封 闭,停止摄食 (第二次蜕皮)
钩虫
• 幼虫可导致钩蚴性皮炎,幼虫移行至肺部、穿破微血管, 引起肺部的出血和炎症反应,局部炎细胞浸润。
• 成虫咬附能在肠黏膜上造成出血点和小的溃疡,偶可发生 涉及肠壁各层的大量出血,致消化道大出血。由于钩虫的 寄生和吸血,使人体处于贫血状态。当钩虫寄生于婴儿, 还可以导致婴儿钩虫病,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的肌性便血 性腹泻,大便黑色或柏油装。
防治
• 常用的驱虫药有: 阿苯哒唑、甲苯哒唑、双羟萘酸噻嘧啶,三苯双脒。对
有贫血症状的感染者,应积极纠正,一般口服硫酸亚铁或葡萄糖酸铁。 •
• 另外,控制传染源是预防钩虫病传播的重要环节,在流行区定期开展普查普
治工作。 • • 加强粪便管理及无害化处理,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 加强个人防护,提高广大农民的自我保健意识,改革农业施肥和耕作方法, 在钩虫感染季节不赤手赤足下地作业,或涂抹药膏,均可显著减少感染机会。
虫卵
• 椭圆形,无色透明,卵壳薄 • 平均大小为(57~76)μm× (36~40)μm • 卵内含2~8个卵细胞,卵壳与 卵细胞之间有明显空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活史
• 成虫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上端 • 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 • 经24~48小时的发育,第一期杆状蚴即可孵出(以土壤中的细菌和有 机物为食,生长发育很快)
• 48小时内蜕去体表角皮,成为第二期杆状蚴。(第二期杆状蚴仍营自 由生活)
• 约经5~6天该幼虫停止摄食,口腔封闭,咽管变长,并进行第二次蜕 皮,成为丝状蚴。(感染期幼虫具有明显的向温性和向湿性)
• 丝状蚴通过毛囊、汗腺或皮肤缺损处钻入人体,时间约为1/2~1小时。 幼虫在小肠内迅速发育,在感染后的第3~4天进行第三次蜕皮,形成 口囊
钩虫蛲虫丝虫课件
预防钩虫、蛲虫和丝虫感染的关键是注意个人卫生,如勤 洗手、不随地大小便等。此外,避免接触可能被感染的土 壤和动物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05
钩虫、蛲虫、丝虫的预防和控 制
预防措施
注意环境卫生
保持家庭和工作环境清洁,定期清理垃圾 ,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保持个人卫生
经常洗手,特别是接触公共场所后 ,以及在处理食物之前和如厕后。 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鼻眼等部
钩虫、蛲虫、丝虫课件
目 录
• 钩虫概述 • 蛲虫概述 • 丝虫概述 • 钩虫、蛲虫、丝虫的诊断与治疗 • 钩虫、蛲虫、丝虫的预防和控制 • 相关病例研究
01
钩虫概述
钩虫的形态特征
01
02
03
04
钩虫的成虫呈圆柱形, 两端尖细,通常长1cm 左右,直径约0.5mm。
钩虫的头部具有口囊, 其中含有钩齿,用于附 着在人体肠道上。
定期检查和治疗
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检查,一旦发现感染 ,及时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
对于感染钩虫、蛲虫、丝虫的患者,医生会 根据病情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06
相关病例研究
病例一:钩虫感染病例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治疗建议 预防措施
长期腹泻、贫血、营养不良
患者因长期腹泻、贫血和营养不良就诊,经检查确诊为钩虫感 染。患者粪便中检出钩虫卵,呈阳性反应。
位。
A
B
C
D
避免接触感染源
避免在可能存在钩虫、蛲虫、丝虫的环境 中活动,如未经处理的粪便、污水等。
饮食卫生
避免饮用未经消毒的水,不吃不洁或未经 煮熟的肉类和蔬菜。
控制策略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钩虫、蛲虫、丝虫的认识,了解 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钩虫
十二指肠钩虫 “C”型 2对钩齿
撑开时略呈圆形 两刺呈长鬃状,末
端分开
二三分支
美洲钩虫 “S”形
1对板齿 撑开略呈扁圆形 末端合并成一刺,呈倒
勾状
二二分支
有
无
2. 虫卵
❖ (57~76)µm×(36~40)µm ❖ 椭圆形 ❖ 壳薄,无色透明 ❖ 卵内多为2-4个卵细胞,卵壳 与细胞间有明显空隙 ❖ 二种钩虫卵不易区别
3. 幼虫
❖ 幼虫:通称钩蚴,分杆状蚴和丝状蚴两阶段。 ❖ 丝状蚴具有感染能力,故又称为感染期蚴。 ❖ 丝状蚴具有明显的向温性和向湿性,当其与人体皮肤接触并 受到体温的刺激后,虫体活动力显著增强,主动钻入人体,约 需时30min至1h。
钩虫生活史
虫卵
成虫
(小 肠)ຫໍສະໝຸດ 土壤 宿主体内肺部 移 行 (约1周)
钩虫
hookworm
1. 钩虫虫卵的形态特征; 2.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及美洲板口线虫成
虫的形态区别; 3. 钩虫引起的贫血及临床表现; 4. 钩虫病的诊断。
简介
钩虫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的特 征。
钩虫呈世界性分布,全球感染人数估计有13亿之多。 钩虫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对人危害极大。
钩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防治原则:
▪ 1. 治疗患者:a) 皮肤透热疗法治疗皮炎
b) 常用药物有:甲苯达唑、阿苯达唑
▪ 2. 加强粪便管理。 ▪ 3. 个人防护:穿鞋下地;涂沫防护药物如15%噻苯咪唑软膏;
1.5%左旋咪唑硼酸酒精等。
钩 蚴 性 皮 炎
钩蚴性皮炎
钩虫致病
2﹑成虫致病
➢ 消化道病变和症状:
1. 消化道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反酸、嗳气 2. 腹泻 3. 消化道出血:柏油样黑便、血水便 4. 概念--异嗜症 :
寄生虫—钩虫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流行因素:
Tankertanker Design
• 1.含钩虫粪便污染土壤
• 2.气候温暖潮湿,适宜钩虫生长发育
• 3.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接触疫土, 吃进未洗净含钩蚴的瓜果蔬菜
Tankertanker Design
致病性:临床分三期1.幼虫的皮肤侵袭期2. 肺部移行期3.成虫的肠道寄生期
幼虫所致病变 及症状 • 钩蚴性皮炎 • 呼吸系统疾 病
成虫所致疾病
• 消化道症状 • 贫血
• 异嗜症
• 消化道出血 • 婴幼儿钩虫病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呼吸系统病变:大量钩蚴急性期感染时幼虫移行至肺,
Tankertanker Design
由于幼虫移行至肺为一过性,故常在感染后3~5天出现症状,经数日至十余日 可自愈,长者可达1~2个月。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多处散在性出血点,小溃疡及糜烂病灶,亦可形成大块片状出血性瘀斑, Tankertanker Design 深度可达黏膜下层甚至基层,可引起消化道出血或偶尔大出血。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其他症状:
• 异嗜症:少数钩虫病患者表现为喜食一些粗硬食物,
如生米、生豆、茶叶、碎屑、煤渣、瓦片、泥土等。原因 不明,可能与缺铁有关,补充铁剂症状消失。 • 消化道出血:以黑便、柏油样便、血便和血水便为主、易 被误诊为溃疡病。有因误诊实行胃次全切的事件发生。 • 婴幼儿钩虫病:多为胎内感染,临床症状为急性便血性腹 泻,大便呈黑色或柏油样便,面色苍白,食欲减退等。与 成人钩虫病相比贫血严重,合并症多,严重影响生长发育, 预后差死亡率达3.6%~6.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辐肋
A.duodenale Dorsal ray (背辐肋)
c、背辐肋: :
背辐肋
二种钩虫成虫形态主要鉴别点
√ 体形 √ 口囊
十二指肠钩虫 “C”型 C 型 美洲钩虫 “S”形 S 形
2对钩齿 1对板齿 交合伞 撑开时略呈圆形 撑开略呈扁圆形 一刺末端呈钩状, 一刺末端呈钩状, 两刺呈长鬃状, 两刺呈长鬃状, 常包套于另一刺凹 交合刺 末端分开 槽内
三、致病( Pathogenesis) 致病( Pathogenesis) 1、幼虫的致病作用 钩蚴性皮炎(粪毒、痒疙瘩、地痒疹) (1)钩蚴性皮炎(粪毒、痒疙瘩、地痒疹)
larvae) (Dermatitis caused by hookworm larvae)
三、致病( Pathogenesis) 致病( Pathogenesis) 1、幼虫的致病作用 (1)钩蚴性皮炎(地痒疹) (Dermatitis 钩蚴性皮炎(地痒疹)
四、实验诊断(Diagnosis ) 实验诊断(
取材粪便 1、直接涂片法 2、饱和盐水浮聚法(不能定种) 饱和盐水浮聚法(不能定种) 3、钩蚴培养法(鉴定虫种) 钩蚴培养法(鉴定虫种)
五、流行与防治
control) (Prevalence,treatment and control)
1、流行于旱地经济作物区。 流行于旱地经济作物区。
活丝状蚴(感染期) 活丝状蚴(感染期)
二、Life cycle of Ancylostoma duodenale and Necator americanus
成虫 丝状蚴 (感染期蚴) 杆状蚴(2期)
卵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虫卵
杆状蚴
寄生部位:小肠 感染期:丝状蚴 感染途径:经皮肤 (粘膜) 移行途径:皮肤 → 血管、淋巴管 →右心 →肺 →肺 泡(无蜕皮 )→ 支气管→气管 → 咽 → 小肠(蜕皮2 丝状蚴
次→成虫)
从感染到发育成熟产卵: 从感染到发育成熟产卵:约4~ 6周 寿命: 年左右。 寿命:3年左右。 钩蚴迁延移行现象(十二指肠钩虫) 钩蚴迁延移行现象(十二指肠钩虫) 转续宿主: 转续宿主: 钩虫的其它感染途径: 钩虫的其它感染途径: 经口( 经口(主要为十二指肠钩虫) 经乳汁 经胎盘 生吃含钩蚴的转续宿主肉类
A.duodenale copulatory
bursa(交合伞)
N.americanus
copulatory bursa
交 合 刺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c、背辐肋: : distal end divided into 2 branches each subdivided into 3 branches
远端二、 背辐肋 远端二、三分支
基部二、 基部二、二分支
•两种钩虫的分布、致病力及对驱虫药 物的敏感性均有差异,鉴别两种钩虫 在流行病学、生态学和防治方面都有 重要意义。
虫体前端含有三种单细胞腺体 ①头腺一对: 位于虫体前端两侧,开口于口囊两侧的头感 器孔,主要分泌抗凝素及乙酰胆碱酯酶。 ②咽腺三个: 位于咽管壁内,主要分泌乙酰胆碱脂酶、 蛋白酶及胶原酶。 ③排泻腺一对: 呈囊状,游离于原体腔的亚腹侧,分泌 物主要为蛋白酶。
钩虫病患者 •营养不良面 部水肿,似 有腹水 •皮肤蜡黄, 指甲苍白。
钩虫贫血引起的反甲
钩虫贫血引起的可凹性浮肿
•慢性失血原因: 慢性失血原因:
A、吸血: 吸血: 渗血: B、渗血:
由于分泌抗凝素, 由于分泌抗凝素,钩虫咬附部位粘膜渗血。
C、经常更换咬附部位: 经常更换咬附部位:
虫体更换咬附部位后,原伤口仍渗血。 虫体更换咬附部位后,原伤口仍渗血。
• 犬钩口线虫
(Ancylostoma caninum )
偶尔寄生
• 巴西钩口线虫
(Ancylostoma braziliense)
皮肤幼虫移行症
Cutaneous larva migrans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Ancylostoma duodenale
美洲板口线虫
Necator americanus
Morphology of rhabditiform larvae (杆状蚴的形态)
Morphology of filariform larvae
钩虫丝状蚴及其外披的鞘膜 丝状蚴口腔封闭 0.5-0.7mm X 0.025mm 有口矛或咽管矛
Biology of filariform •口孔封闭,不能进食: •抵抗力强:但高温、直射阳光不利其生存。 •有向温性和向湿性及活跃的穿刺运动: 生存环境需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 与人体皮肤接触时,活动力显著增加。
桑 田
红 薯
烟 草
蔬 菜
五、流行与防治
(Prevalence,
control) treatment and control)
1、流行于旱地经济作物区。 流行于旱地经济作物区。 治疗: 2、治疗: 钩蚴性皮炎治疗: A、钩蚴性皮炎治疗: 驱虫治疗:药物阿苯达唑、 B、驱虫治疗:药物阿苯达唑、甲苯达唑
caused by hookworm larvae) larvae)
(2)呼吸系统病变(钩蚴性肺炎) 呼吸系统病变(钩蚴性肺炎)
system) (Symptoms in respiratory system)
2、成虫的致病作用(主要致病阶段) 成虫的致病作用(主要致病阶段)
钩虫以口囊吸附在肠壁上 Adult attaches to the small intestine
钩 虫
hookworm
•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
( Ancylostoma duodenale )
• 美洲板口线虫(美洲钩虫) 美洲板口线虫(美洲钩虫)
(Necator americanus )
主要
• 锡兰钩口线虫
(Ancylostoma ceylanicum )
一、形态指肠钩虫
雄 雌 美洲钩虫
两种钩虫成虫形态区别
体 形 雄 雌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雄 雌
a、口囊
十二 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两种钩虫口囊比较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b、交合伞与交合刺: 交合伞与交合刺:
•Bursa is rounded •Tips of two spicules (交合刺)separated •Bursa is ellipsoid •spicules is not separated, tipped with a barb(小钩)
初期上腹不适、 (1)消化道病变及症状 :初期上腹不适、 隐痛,继而出现恶心、呕吐、腹泻、 隐痛,继而出现恶心、呕吐、腹泻、 黑便(OB阳性)、重者大出血。 黑便(OB阳性)、重者大出血。 阳性)、重者大出血 (2)异嗜症(allotriophagy): 异嗜症(allotriophagy):
(3)贫血( Anemia): 贫血( Anemia): 主要的危害 • 患者为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 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慢性失血, 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慢性失血, 铁和蛋白质消耗;营养不良, 铁和蛋白质消耗;营养不良,铁和 蛋白质供应不足— 蛋白质供应不足 导致血红蛋白合 成速度比细胞新生速度慢, 成速度比细胞新生速度慢,红细胞 着色变浅。 体积变小 、着色变浅。
D、虫体活动造成组织、血管损伤流血 虫体活动造成组织、
2、成虫的致病作用(主要致病阶段) 成虫的致病作用(主要致病阶段) 消化道病变及症状: (1)消化道病变及症状: (2)异嗜症(allotriophagy): 异嗜症(allotriophagy): (3)贫血: 贫血: (4)婴幼儿钩虫病: 婴幼儿钩虫病: (5)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5)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贫血严重者,在驱虫治疗前先纠正贫血。 贫血严重者,在驱虫治疗前先纠正贫血。可给硫酸 亚铁饭后口服,一次0.3 0.6克 一日3 饭后口服 0.3~ 亚铁饭后口服,一次0.3~0.6克,一日3次。
3、粪便管理: 粪便管理: 个人防护: 4、个人防护:
复习思考题
1.两种钩虫成虫的主要形态区别? 1.两种钩虫成虫的主要形态区别? 两种钩虫成虫的主要形态区别 区别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有何必要? 区别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有何必要? 2.钩虫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主要危害是什么? 钩虫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2.钩虫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主要危害是什么? 3.简述钩虫引起人体贫血的机理 简述钩虫引起人体贫血的机理。 3.简述钩虫引起人体贫血的机理。 4.简述钩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及其优缺点 简述钩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及其优缺点。 4.简述钩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及其优缺点。 5.比较似蚓蛔线虫与钩虫生活史 比较似蚓蛔线虫与钩虫生活史、 5.比较似蚓蛔线虫与钩虫生活史、致病的不同点
2、虫卵
卵细胞 卵壳
•Morphology of two kind of hookworm egg is essentially similar •56-76um X36-40um •卵圆形(Oval), 无色透明,壳薄, •内常为分裂卵细胞,卵壳与细胞间有明显空隙
钩虫卵
脱蛋白质膜 受精蛔虫卵
3、Morphology of rhabditiform larvae (杆状蚴)and filariform larvae(丝状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