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iblioteka Baidu
一、形态 1、成虫
活成虫
雄 雌 十二指肠钩虫
雄 雌 美洲钩虫
两种钩虫成虫形态区别
体 形 雄 雌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雄 雌
a、口囊
十二 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两种钩虫口囊比较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b、交合伞与交合刺: 交合伞与交合刺:
•Bursa is rounded •Tips of two spicules (交合刺)separated •Bursa is ellipsoid •spicules is not separated, tipped with a barb(小钩)
caused by hookworm larvae) larvae)
(2)呼吸系统病变(钩蚴性肺炎) 呼吸系统病变(钩蚴性肺炎)
system) (Symptoms in respiratory system)
2、成虫的致病作用(主要致病阶段) 成虫的致病作用(主要致病阶段)
钩虫以口囊吸附在肠壁上 Adult attaches to the small intestine
• 犬钩口线虫
(Ancylostoma caninum )
偶尔寄生
• 巴西钩口线虫
(Ancylostoma braziliense)
皮肤幼虫移行症
Cutaneous larva migrans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Ancylostoma duodenale
美洲板口线虫
Necator americanus
远端二、 背辐肋 远端二、三分支
基部二、 基部二、二分支
•两种钩虫的分布、致病力及对驱虫药 物的敏感性均有差异,鉴别两种钩虫 在流行病学、生态学和防治方面都有 重要意义。
虫体前端含有三种单细胞腺体 ①头腺一对: 位于虫体前端两侧,开口于口囊两侧的头感 器孔,主要分泌抗凝素及乙酰胆碱酯酶。 ②咽腺三个: 位于咽管壁内,主要分泌乙酰胆碱脂酶、 蛋白酶及胶原酶。 ③排泻腺一对: 呈囊状,游离于原体腔的亚腹侧,分泌 物主要为蛋白酶。
背辐肋
A.duodenale Dorsal ray (背辐肋)
c、背辐肋: :
背辐肋
二种钩虫成虫形态主要鉴别点
√ 体形 √ 口囊
十二指肠钩虫 “C”型 C 型 美洲钩虫 “S”形 S 形
2对钩齿 1对板齿 交合伞 撑开时略呈圆形 撑开略呈扁圆形 一刺末端呈钩状, 一刺末端呈钩状, 两刺呈长鬃状, 两刺呈长鬃状, 常包套于另一刺凹 交合刺 末端分开 槽内
桑 田
红 薯
烟 草
蔬 菜
五、流行与防治
(Prevalence,
control) treatment and control)
1、流行于旱地经济作物区。 流行于旱地经济作物区。 治疗: 2、治疗: 钩蚴性皮炎治疗: A、钩蚴性皮炎治疗: 驱虫治疗:药物阿苯达唑、 B、驱虫治疗:药物阿苯达唑、甲苯达唑
贫血严重者,在驱虫治疗前先纠正贫血。 贫血严重者,在驱虫治疗前先纠正贫血。可给硫酸 亚铁饭后口服,一次0.3 0.6克 一日3 饭后口服 0.3~ 亚铁饭后口服,一次0.3~0.6克,一日3次。
3、粪便管理: 粪便管理: 个人防护: 4、个人防护:
复习思考题
1.两种钩虫成虫的主要形态区别? 1.两种钩虫成虫的主要形态区别? 两种钩虫成虫的主要形态区别 区别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有何必要? 区别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有何必要? 2.钩虫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主要危害是什么? 钩虫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2.钩虫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主要危害是什么? 3.简述钩虫引起人体贫血的机理 简述钩虫引起人体贫血的机理。 3.简述钩虫引起人体贫血的机理。 4.简述钩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及其优缺点 简述钩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及其优缺点。 4.简述钩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及其优缺点。 5.比较似蚓蛔线虫与钩虫生活史 比较似蚓蛔线虫与钩虫生活史、 5.比较似蚓蛔线虫与钩虫生活史、致病的不同点
三、致病( Pathogenesis) 致病( Pathogenesis) 1、幼虫的致病作用 钩蚴性皮炎(粪毒、痒疙瘩、地痒疹) (1)钩蚴性皮炎(粪毒、痒疙瘩、地痒疹)
larvae) (Dermatitis caused by hookworm larvae)
三、致病( Pathogenesis) 致病( Pathogenesis) 1、幼虫的致病作用 (1)钩蚴性皮炎(地痒疹) (Dermatitis 钩蚴性皮炎(地痒疹)
钩 虫
hookworm
•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
( Ancylostoma duodenale )
• 美洲板口线虫(美洲钩虫) 美洲板口线虫(美洲钩虫)
(Necator americanus )
主要
• 锡兰钩口线虫
(Ancylostoma ceylanicum )
次→成虫)
从感染到发育成熟产卵: 从感染到发育成熟产卵:约4~ 6周 寿命: 年左右。 寿命:3年左右。 钩蚴迁延移行现象(十二指肠钩虫) 钩蚴迁延移行现象(十二指肠钩虫) 转续宿主: 转续宿主: 钩虫的其它感染途径: 钩虫的其它感染途径: 经口( 经口(主要为十二指肠钩虫) 经乳汁 经胎盘 生吃含钩蚴的转续宿主肉类
Morphology of rhabditiform larvae (杆状蚴的形态)
Morphology of filariform larvae
钩虫丝状蚴及其外披的鞘膜 丝状蚴口腔封闭 0.5-0.7mm X 0.025mm 有口矛或咽管矛
Biology of filariform •口孔封闭,不能进食: •抵抗力强:但高温、直射阳光不利其生存。 •有向温性和向湿性及活跃的穿刺运动: 生存环境需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 与人体皮肤接触时,活动力显著增加。
初期上腹不适、 (1)消化道病变及症状 :初期上腹不适、 隐痛,继而出现恶心、呕吐、腹泻、 隐痛,继而出现恶心、呕吐、腹泻、 黑便(OB阳性)、重者大出血。 黑便(OB阳性)、重者大出血。 阳性)、重者大出血 (2)异嗜症(allotriophagy): 异嗜症(allotriophagy):
(3)贫血( Anemia): 贫血( Anemia): 主要的危害 • 患者为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 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慢性失血, 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慢性失血, 铁和蛋白质消耗;营养不良, 铁和蛋白质消耗;营养不良,铁和 蛋白质供应不足— 蛋白质供应不足 导致血红蛋白合 成速度比细胞新生速度慢, 成速度比细胞新生速度慢,红细胞 着色变浅。 体积变小 、着色变浅。
四、实验诊断(Diagnosis ) 实验诊断(
取材粪便 1、直接涂片法 2、饱和盐水浮聚法(不能定种) 饱和盐水浮聚法(不能定种) 3、钩蚴培养法(鉴定虫种) 钩蚴培养法(鉴定虫种)
五、流行与防治
control) (Prevalence,treatment and control)
1、流行于旱地经济作物区。 流行于旱地经济作物区。
D、虫体活动造成组织、血管损伤流血 虫体活动造成组织、
2、成虫的致病作用(主要致病阶段) 成虫的致病作用(主要致病阶段) 消化道病变及症状: (1)消化道病变及症状: (2)异嗜症(allotriophagy): 异嗜症(allotriophagy): (3)贫血: 贫血: (4)婴幼儿钩虫病: 婴幼儿钩虫病: (5)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5)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钩虫病患者 •营养不良面 部水肿,似 有腹水 •皮肤蜡黄, 指甲苍白。
钩虫贫血引起的反甲
钩虫贫血引起的可凹性浮肿
•慢性失血原因: 慢性失血原因:
A、吸血: 吸血: 渗血: B、渗血:
由于分泌抗凝素, 由于分泌抗凝素,钩虫咬附部位粘膜渗血。
C、经常更换咬附部位: 经常更换咬附部位:
虫体更换咬附部位后,原伤口仍渗血。 虫体更换咬附部位后,原伤口仍渗血。
A.duodenale copulatory
bursa(交合伞)
N.americanus
copulatory bursa
交 合 刺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c、背辐肋: : distal end divided into 2 branches each subdivided into 3 branches
2、虫卵
卵细胞 卵壳
•Morphology of two kind of hookworm egg is essentially similar •56-76um X36-40um •卵圆形(Oval), 无色透明,壳薄, •内常为分裂卵细胞,卵壳与细胞间有明显空隙
钩虫卵
脱蛋白质膜 受精蛔虫卵
3、Morphology of rhabditiform larvae (杆状蚴)and filariform larvae(丝状蚴)
活丝状蚴(感染期) 活丝状蚴(感染期)
二、Life cycle of Ancylostoma duodenale and Necator americanus
成虫 丝状蚴 (感染期蚴) 杆状蚴(2期)
卵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虫卵
杆状蚴
寄生部位:小肠 感染期:丝状蚴 感染途径:经皮肤 (粘膜) 移行途径:皮肤 → 血管、淋巴管 →右心 →肺 →肺 泡(无蜕皮 )→ 支气管→气管 → 咽 → 小肠(蜕皮2 丝状蚴
一、形态 1、成虫
活成虫
雄 雌 十二指肠钩虫
雄 雌 美洲钩虫
两种钩虫成虫形态区别
体 形 雄 雌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雄 雌
a、口囊
十二 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两种钩虫口囊比较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b、交合伞与交合刺: 交合伞与交合刺:
•Bursa is rounded •Tips of two spicules (交合刺)separated •Bursa is ellipsoid •spicules is not separated, tipped with a barb(小钩)
caused by hookworm larvae) larvae)
(2)呼吸系统病变(钩蚴性肺炎) 呼吸系统病变(钩蚴性肺炎)
system) (Symptoms in respiratory system)
2、成虫的致病作用(主要致病阶段) 成虫的致病作用(主要致病阶段)
钩虫以口囊吸附在肠壁上 Adult attaches to the small intestine
• 犬钩口线虫
(Ancylostoma caninum )
偶尔寄生
• 巴西钩口线虫
(Ancylostoma braziliense)
皮肤幼虫移行症
Cutaneous larva migrans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Ancylostoma duodenale
美洲板口线虫
Necator americanus
远端二、 背辐肋 远端二、三分支
基部二、 基部二、二分支
•两种钩虫的分布、致病力及对驱虫药 物的敏感性均有差异,鉴别两种钩虫 在流行病学、生态学和防治方面都有 重要意义。
虫体前端含有三种单细胞腺体 ①头腺一对: 位于虫体前端两侧,开口于口囊两侧的头感 器孔,主要分泌抗凝素及乙酰胆碱酯酶。 ②咽腺三个: 位于咽管壁内,主要分泌乙酰胆碱脂酶、 蛋白酶及胶原酶。 ③排泻腺一对: 呈囊状,游离于原体腔的亚腹侧,分泌 物主要为蛋白酶。
背辐肋
A.duodenale Dorsal ray (背辐肋)
c、背辐肋: :
背辐肋
二种钩虫成虫形态主要鉴别点
√ 体形 √ 口囊
十二指肠钩虫 “C”型 C 型 美洲钩虫 “S”形 S 形
2对钩齿 1对板齿 交合伞 撑开时略呈圆形 撑开略呈扁圆形 一刺末端呈钩状, 一刺末端呈钩状, 两刺呈长鬃状, 两刺呈长鬃状, 常包套于另一刺凹 交合刺 末端分开 槽内
桑 田
红 薯
烟 草
蔬 菜
五、流行与防治
(Prevalence,
control) treatment and control)
1、流行于旱地经济作物区。 流行于旱地经济作物区。 治疗: 2、治疗: 钩蚴性皮炎治疗: A、钩蚴性皮炎治疗: 驱虫治疗:药物阿苯达唑、 B、驱虫治疗:药物阿苯达唑、甲苯达唑
贫血严重者,在驱虫治疗前先纠正贫血。 贫血严重者,在驱虫治疗前先纠正贫血。可给硫酸 亚铁饭后口服,一次0.3 0.6克 一日3 饭后口服 0.3~ 亚铁饭后口服,一次0.3~0.6克,一日3次。
3、粪便管理: 粪便管理: 个人防护: 4、个人防护:
复习思考题
1.两种钩虫成虫的主要形态区别? 1.两种钩虫成虫的主要形态区别? 两种钩虫成虫的主要形态区别 区别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有何必要? 区别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有何必要? 2.钩虫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主要危害是什么? 钩虫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2.钩虫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主要危害是什么? 3.简述钩虫引起人体贫血的机理 简述钩虫引起人体贫血的机理。 3.简述钩虫引起人体贫血的机理。 4.简述钩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及其优缺点 简述钩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及其优缺点。 4.简述钩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及其优缺点。 5.比较似蚓蛔线虫与钩虫生活史 比较似蚓蛔线虫与钩虫生活史、 5.比较似蚓蛔线虫与钩虫生活史、致病的不同点
三、致病( Pathogenesis) 致病( Pathogenesis) 1、幼虫的致病作用 钩蚴性皮炎(粪毒、痒疙瘩、地痒疹) (1)钩蚴性皮炎(粪毒、痒疙瘩、地痒疹)
larvae) (Dermatitis caused by hookworm larvae)
三、致病( Pathogenesis) 致病( Pathogenesis) 1、幼虫的致病作用 (1)钩蚴性皮炎(地痒疹) (Dermatitis 钩蚴性皮炎(地痒疹)
钩 虫
hookworm
•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
( Ancylostoma duodenale )
• 美洲板口线虫(美洲钩虫) 美洲板口线虫(美洲钩虫)
(Necator americanus )
主要
• 锡兰钩口线虫
(Ancylostoma ceylanicum )
次→成虫)
从感染到发育成熟产卵: 从感染到发育成熟产卵:约4~ 6周 寿命: 年左右。 寿命:3年左右。 钩蚴迁延移行现象(十二指肠钩虫) 钩蚴迁延移行现象(十二指肠钩虫) 转续宿主: 转续宿主: 钩虫的其它感染途径: 钩虫的其它感染途径: 经口( 经口(主要为十二指肠钩虫) 经乳汁 经胎盘 生吃含钩蚴的转续宿主肉类
Morphology of rhabditiform larvae (杆状蚴的形态)
Morphology of filariform larvae
钩虫丝状蚴及其外披的鞘膜 丝状蚴口腔封闭 0.5-0.7mm X 0.025mm 有口矛或咽管矛
Biology of filariform •口孔封闭,不能进食: •抵抗力强:但高温、直射阳光不利其生存。 •有向温性和向湿性及活跃的穿刺运动: 生存环境需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 与人体皮肤接触时,活动力显著增加。
初期上腹不适、 (1)消化道病变及症状 :初期上腹不适、 隐痛,继而出现恶心、呕吐、腹泻、 隐痛,继而出现恶心、呕吐、腹泻、 黑便(OB阳性)、重者大出血。 黑便(OB阳性)、重者大出血。 阳性)、重者大出血 (2)异嗜症(allotriophagy): 异嗜症(allotriophagy):
(3)贫血( Anemia): 贫血( Anemia): 主要的危害 • 患者为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 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慢性失血, 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慢性失血, 铁和蛋白质消耗;营养不良, 铁和蛋白质消耗;营养不良,铁和 蛋白质供应不足— 蛋白质供应不足 导致血红蛋白合 成速度比细胞新生速度慢, 成速度比细胞新生速度慢,红细胞 着色变浅。 体积变小 、着色变浅。
四、实验诊断(Diagnosis ) 实验诊断(
取材粪便 1、直接涂片法 2、饱和盐水浮聚法(不能定种) 饱和盐水浮聚法(不能定种) 3、钩蚴培养法(鉴定虫种) 钩蚴培养法(鉴定虫种)
五、流行与防治
control) (Prevalence,treatment and control)
1、流行于旱地经济作物区。 流行于旱地经济作物区。
D、虫体活动造成组织、血管损伤流血 虫体活动造成组织、
2、成虫的致病作用(主要致病阶段) 成虫的致病作用(主要致病阶段) 消化道病变及症状: (1)消化道病变及症状: (2)异嗜症(allotriophagy): 异嗜症(allotriophagy): (3)贫血: 贫血: (4)婴幼儿钩虫病: 婴幼儿钩虫病: (5)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5)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钩虫病患者 •营养不良面 部水肿,似 有腹水 •皮肤蜡黄, 指甲苍白。
钩虫贫血引起的反甲
钩虫贫血引起的可凹性浮肿
•慢性失血原因: 慢性失血原因:
A、吸血: 吸血: 渗血: B、渗血:
由于分泌抗凝素, 由于分泌抗凝素,钩虫咬附部位粘膜渗血。
C、经常更换咬附部位: 经常更换咬附部位:
虫体更换咬附部位后,原伤口仍渗血。 虫体更换咬附部位后,原伤口仍渗血。
A.duodenale copulatory
bursa(交合伞)
N.americanus
copulatory bursa
交 合 刺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c、背辐肋: : distal end divided into 2 branches each subdivided into 3 branches
2、虫卵
卵细胞 卵壳
•Morphology of two kind of hookworm egg is essentially similar •56-76um X36-40um •卵圆形(Oval), 无色透明,壳薄, •内常为分裂卵细胞,卵壳与细胞间有明显空隙
钩虫卵
脱蛋白质膜 受精蛔虫卵
3、Morphology of rhabditiform larvae (杆状蚴)and filariform larvae(丝状蚴)
活丝状蚴(感染期) 活丝状蚴(感染期)
二、Life cycle of Ancylostoma duodenale and Necator americanus
成虫 丝状蚴 (感染期蚴) 杆状蚴(2期)
卵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虫卵
杆状蚴
寄生部位:小肠 感染期:丝状蚴 感染途径:经皮肤 (粘膜) 移行途径:皮肤 → 血管、淋巴管 →右心 →肺 →肺 泡(无蜕皮 )→ 支气管→气管 → 咽 → 小肠(蜕皮2 丝状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