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西藏报告文学
了解藏族文化的书
了解藏族文化的书藏族是中国的五大民族之一,其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关注。
如果你想更深入地了解藏族文化,一本好的书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大家介绍几本值得一读的藏族文化书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藏族文化。
1. 《西藏的故事》这是一本由达赖喇嘛亲笔撰写的书,书中详细介绍了西藏的历史、文化和宗教。
书中包括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图画,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西藏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书中还包括了达赖喇嘛对西藏文化的独特见解和思考,对于想了解西藏文化的人来说,这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2. 《藏民的生活与文化》这本书是一本由藏族作家所撰写的书,书中详细介绍了藏民的生活习俗、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
书中还包括了许多珍贵的藏族历史照片和图画,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藏民的生活和文化。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藏民的传统手工艺和美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藏民的文化传统。
3. 《藏传佛教的历史与文化》这本书是一本由藏传佛教专家所撰写的书,书中详细介绍了藏传佛教的历史、文化和教义。
书中包括了许多珍贵的佛教经典和文献,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藏传佛教的教义和信仰。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藏传佛教的寺庙建筑和艺术品,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藏传佛教的文化艺术。
4. 《藏族传统文化艺术》这本书是一本由藏族文化艺术专家所撰写的书,书中详细介绍了藏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方面。
书中包括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和图片,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藏族的文化艺术。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藏族的传统音乐、舞蹈和戏剧等方面,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藏族的文化艺术。
5. 《西藏文化史》这本书是一本由西藏历史专家所撰写的书,书中详细介绍了西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等方面。
书中包括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献,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西藏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西藏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西藏的社会制度。
以上是我推荐的几本值得一读的藏族文化书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藏族文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藏族女作家的西藏言说
藏族女作家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其作品和言说,为西藏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西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藏族女作家的西藏言说。
一、藏族女作家的成长背景1.1 藏族女作家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1.2 藏族女作家的职业背景和文学启蒙经历1.3 藏族女作家的文学创作初期和代表作品概述二、藏族女作家作品中的西藏情感表达2.1 藏族女作家对西藏地域和风俗的描述2.2 藏族女作家对西藏历史和传统的反思2.3 藏族女作家对西藏人民精神面貌的塑造2.4 藏族女作家通过作品传达的西藏情感和情感表达形式三、藏族女作家作品中的女性视角与性别议题3.1 藏族女作家作品中对女性的关注和塑造3.2 藏族女作家对藏族传统社会中性别议题的探讨3.3 藏族女作家对当代女性命运和境遇的关怀四、藏族女作家作品中的现实关怀与社会批判4.1 藏族女作家对西藏社会现实问题的观察和揭示4.2 藏族女作家对西藏当代社会变迁的思考和表达4.3 藏族女作家对西藏文化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对话与匹配五、藏族女作家作品对西藏文学的影响和启示5.1 藏族女作家对西藏文学创作的启示和促进5.2 藏族女作家对西藏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影响与建构5.3 藏族女作家的创作特色对我国当代文学的启示与推动六、结语6.1 藏族女作家的西藏言说对西藏文学的发展意义6.2 藏族女作家的西藏言说在当代多元文化语境中的价值6.3 藏族女作家的西藏言说与西藏文学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以上对藏族女作家的西藏言说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她们在西藏文学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
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藏族女作家能够继续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影响力,为西藏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不断贡献新的力量。
七、藏族女作家的成长背景藏族女作家的成长背景对她们的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西藏地区,家庭、教育、职业等因素都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思想观念产生深刻影响。
藏族女作家们多数出生在普通农村家庭,她们的父母多数是普通农民或牧民,生活在高原上,她们的童年时光充满了自然的恩赐和严酷的环境,这种环境磨炼出她们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热爱。
关于西藏解放的书
以下是一些关于西藏解放的书籍,它们提供了关于西藏历史、政治和文化的详细介绍,以及中国中央政府对西藏实施解放和改革的背景和过程:
1.《西藏:从封闭到开放》(作者:帕金森·吉阿姆)
这本书涵盖了西藏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包括1950年代的中国解放行动以及接下来几十年里西藏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化。
2.《西藏的历史与未来》(作者:Tsering Shakya)
作者通过严谨的研究,讲述了西藏在20世纪的历史。
这本书探讨了中国中央政府与西藏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西藏进行现代化改革的背景和动机。
3.《西藏的故事》(作者:安·菲尔德海默)
这本书通过讲述个人故事和亲历经历,展示了西藏的历史、文化和政治情况。
它向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加贴近人民生活的视角,帮助理解西藏解放后的变化。
4.《西藏问题的真相》(作者:申维辰)
这本书由中国学者申维辰撰写,详细介绍了西藏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并重点讨论了中国中央政府对西藏进行解放和改革的原因和过程。
5.《西藏:共同繁荣进步的大家庭》(作者:彭清华)
这本书是中国政府官方出版物,介绍了西藏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情况。
它着重强调了中国中央政府对西藏的关注与支持,以及推动西藏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努力。
这些书籍提供了多个视角和观点,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西藏解放的历史和相关议题。
无论你是从历史、政治、文化或人民生活的角度对西藏解放感兴趣,这些书籍都能为你提供深入的了解。
90年代西藏报告文学
90年代的西藏报告文学一、报告文学的含义:报告文学是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
它以叙事纪实为主体,以报告真相为己任,即要求作品中占主体的人与事必须真实,具有新闻性;又经过艺术加工,以形象反映生活,并饱含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态度,具备文学性。
具有三个特征:纪实性、及时性、文学性。
报告文学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人物、情节,它必须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写真纪实是它的重要特征。
报告文学往往像新闻通讯一样,善于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事件及时地传达给读者。
它之所以受读者欢迎,就在于它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把群众关心的现实情况迅速地反映出来。
这在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西藏社会的文坛上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文体。
二、90年代报告文学的基本状况: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藏文坛上的一批目光如炬、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努力汲取古今中外文学之精髓,学习和模仿汉民族等其他民族的报告文学写作方法,陆续在藏文的期刊、杂志、报纸等上刊登报告文学作品,终于将这一文体搬上了藏族的文坛,开始在藏族文坛上形成了这一文体的雏形。
由此可见,藏族报告文学源于内地报告文学。
三、报告文学发展的原因:90年代的西藏,在“一个转折点,两个里程碑”的光辉历程中,逐渐实现经济从加快发展到跨越发展,社会局势从基本稳定到长治久安,这是90年代报告文学发展的一个大的历史背景,所以报告文学这一文体能够顺利传入西藏并发展跟马列主义文化观、时代新人、通讯传媒、期刊报纸以及本民族原有的各种文体等是分不开的。
(1)、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为西藏报告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根本发展动力。
为推动西藏的发展,中央政府制定了“土地归户使用,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等一系列有利于西藏经济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推进了西藏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并从1984年起由国家投资、全国九省(市)援建西藏43项工程等一批项目。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报告文学的西藏书写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报告文学的西藏书写
王泉
【期刊名称】《扬子江评论》
【年(卷),期】2012(000)005
【摘要】当我们回顾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报告文学时,总会感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激荡。
而西藏题材的报告文学作为一种以西藏为背景的写作,在体现时代主旋律的精神内核的同时,也表现出雪域文化的神秘性和浪漫风格,为当代报告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总页数】6页(P40-45)
【作者】王泉
【作者单位】湖南城市学院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55
【相关文献】
1.一部宏博丰赡的“文学西藏”史——评《中国当代文学的西藏书写》 [J], 罗执廷;龙静颖
2.西藏音乐的历史书写——评更堆培杰及其《西藏音乐史》 [J], 次仁朗杰
3.荡涤灵魂的西藏书写——党益民西藏书写片论 [J], 魏春春
4.21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的陆上丝绸之路书写 [J], 王泉;王亚玲
5.21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的陆上丝绸之路书写 [J], 王泉;王亚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世纪90年代中国小说的西藏书写
20世纪90年代中国小说的西藏书写
作者:王泉, Wang Quan
作者单位:湖南城市学院中文系,湖南益阳,413000
刊名: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KANGDING NATIONALITY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10,19(2)
1.弗洛伊德;高觉敷精神分析引论 1984
2.龙冬选聆听西藏--以小说的方式 1999
3.张学昕文学叙述中的"长度" 2001
4.许振强;马原关于《冈底斯的诱惑》 1985(05)
5.李佳俊当代藏族文学的文化走向-浅析新时期藏族作家不同群体的审美个性[期刊论文]-中国藏学 2006(01)
6.雷达思潮与文体--20世纪末小说现察 2002
7.沈苇我们的大地我们的文学 2001
8.王蒙毕淑敏作品集 1995
9.爱默生;张爱玲爱默生选集 2003
10.闫振中天葬 1998
11.央珍走进西藏 1996
12.列维·布留尔;丁由原始思维 1995
13.塞缪尔·亨廷顿;周琪;刘绯文明的冲突与世界轶序的重建 2002
14.爱琴海创造光辉的东方神话--《喜马拉雅》后记 1998
15.陈晓明无边的挑战--中国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 2004
16.颜翔林论艺术和死亡的美学联系[期刊论文]-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6)
17.拙作20世纪末中国新诗的西藏抒写[期刊论文]-民族文学研究 2005(04)
引用本文格式:王泉.Wang Quan20世纪90年代中国小说的西藏书写[期刊论文]-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0(2)。
一份杂志,一段文学——20世纪80年代的《西藏文学》与西藏新小说
糊� 只是为区别以往正统观念指导下以传统手法所 写模式化 � 再现生活 ’ 小说而言, 为区别以往数十年 间为各种运动所左右所作用的概念化说教式小说 [ 2] (P 129) 而言, 为表述方便罢了� " 西藏新小说的创作是 20 世纪西藏文学最耀眼的一次灵光闪现,令内地 文学为之侧目� 在某个阶段, 文学的繁荣有诸多的原因, 如大 的文化背景 , 时代政治, 个体作家的生成等, 西藏新 小说的情形也毫不例外� 西藏新小说的兴盛有诸多 原因, 为篇幅所限, 本文主要探讨 �西藏文学� 杂志 在西藏新小说生成与繁荣过程中的作用, 因为作为 雪域唯一的一份汉文版纯文学刊物, �西藏文学� 对 西藏新小说的发展, 繁荣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 考 察 �西藏文学� 的创刊 , 办刊宗旨和理念, 从而可以 全面窥见其对 20 世纪 80 年代西藏文学的影响�
考察西藏当代文学, 总体而言, 同内地相比, 西 小说的名称而概而论之, 直到 19 89 年色波将 80 年 藏汉语文学起点较低, 从和平解放到 20 世纪 80 年 代在西藏文坛 发生重大影响的 18 位作家发表 的 代初,西藏文学一直亦步亦趋地受内地文学的影 33 篇小说汇聚成册,以 " 西藏新小说 " 的书名在 响, 鲜有创新� "他们所作的, 不过是证明在汉民族 19 89 年出版, 并在书的封面上以 " 新现象 " , " 新观 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诸如阶级敌人破坏生产 , 落后 念" , "新题材" "新手法" , " 新作家 " , 相标榜, 由此, 人物的转变 , 先进人物的斗争精神等, 在少数民族 " 西藏新小说" 成为一个特指的定义 � 正如马丽华所 [ 1] 中也同样存在 �" 但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这 言: " 西藏新小说已成为一个定语 � 虽然它概念模 种差距迅速缩小了� 扎西达娃 , 马原, 色波等相继推 出了一系列作品, 像扎西达娃的 �西藏, 系在皮绳扣 上的魂� , �西藏,隐秘岁月� , �风马之耀� , �世纪之 邀� 等作品对民族文化进行了挖掘; 马原以先锋的 姿态在小说的叙事探索方面独占鳌头, 发表了 �拉 萨河女神� , �冈底斯的诱惑� 等作品; 色波则对西藏 本真生活进行了孤独的探索, 并形之于作品 �竹笛 , 啜泣和梦� , �幻鸣� , �从这里上船� , �圆形日子� 等� 此外, 还有其他一些作家如金志国 , 刘伟 , 通嘎 , 索 琼, 央珍等也发表了一系列作品, 西藏小说蔚为大 观, 形成一道显赫的风景, 同西藏和平解放后三十 余年间的小说创作相比, 这些作品无论是在题材的 选择 , 主题意蕴的开掘还是在表现手法等方面都产 生了质的飞跃,给人一种全新的面貌和新奇的感 觉� 在最初兴起与兴盛之际, 这些小说被冠以魔幻
读长篇报告文学《藏地心迹》
读长篇报告文学《藏地心迹》《藏地心迹》一书封面。
蜀东泊客一部部述说西藏的书,为读者架起一座座通往神秘雪域的桥梁。
周鹏程的长篇报告文学《藏地心迹》,通过描写重庆市委、市政府对口援助西藏昌都市的人物群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援藏工作的窗口。
《藏地心迹》一书400余页30多万字,拿在手中沉甸甸的,翻阅起来却又让人心暖暖的。
援藏干部抛家别子、流汗流血,甚至付出宝贵生命,在昌都市的党政机关、医院、学校等岗位上一干就是3年。
他们实行“三步走”:一是提升医院、学校、行政机关等人员的综合素质,引领藏区人民“腹有诗书气自华”;二是“授人以渔”,打造“带不走的援藏队伍”;三是“传、帮、带”,在人才培养上为藏区实现具有自身“造血功能”的良性循环机制。
《藏地心迹》虽然将党政干部作为援藏队伍中的普通劳动者来写,但群雁高飞靠头雁,援藏工作取得出色成绩与他们密不可分。
昌都市卫计委保健办杨利坦言:“重庆第八批援藏工作队为什么这么团结,这么有活力,说句实话,主要是我们有一个好领队!”而他们的正、副领队,就是昌都市委常务副书记黎勇和昌都市常务副市长蔡家林。
在采访时,黎勇却陷入了深深的自责。
任芒康县挂职副县长的璧山区安监局副局长颜广宇和北碚区交委副主任杨建伟两位援藏干部牺牲在了援藏路上。
他再也完不成领导握着手交给他的“援藏完毕,要一个不少地给我带回来”的嘱托了。
芒康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王代兵多次拒绝采访,理由是“援藏是一项国家行动,一个群体行为。
群体有很多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事迹;但聚焦到个体上,因为职业、分工甚至个性不同,大家也就是干了分内之事、履了应尽之责而已;比方自己,可以算努力尽责之人,但绝不是耀眼闪光之星”。
事实胜于雄辩。
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队在头雁的带领下,群策群力,相继促成有关企业与昌都市达成合作意向项目100个,签订投资协议83个,协议投资137亿元,实际到位投资21.8亿元,为昌都市累计增加税收1.88亿元。
茅奖作品《雪山大地》的创作契机
茅奖作品《雪山大地》的创作契机一、《雪山大地》的创作背景《雪山大地》是著名作家荷西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以西藏为背景的长篇小说。
荷西在西藏生活多年,深入了解了西藏的文化、信仰和生活方式,这些成为他创作《雪山大地》的宝贵素材。
作者通过小说展现出了西藏独特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社会风貌,以及历史变迁,将这些与主人公的成长、爱情和命运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壮丽、感人的西藏画卷。
二、《雪山大地》的主题和内涵主题:《雪山大地》的主要主题是关于生命、信仰和命运。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他与爱人的情感纠葛以及对西藏世界的观察,深刻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伟大,宗教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以及信仰在人生中的力量。
小说也通过塑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刻画了人性的丰富与复杂,使读者在阅读中得到深刻的感悟。
内涵:小说通过对西藏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西藏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小说中,作者对西藏的描述具有丰富的细节和感情投入,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雪域高原,感受到了神秘、壮丽的西藏景观,以及那里人们的艰辛生活和对信仰的虔诚。
三、《雪山大地》的创作契机和个人观点《雪山大地》的创作契机主要源于作者对西藏的深入了解和热爱。
荷西曾在西藏生活多年,他亲眼目睹了那里人民的朴实善良、顽强不屈,也感受到了西藏神秘的魅力和令人震撼的信仰力量。
这些经历和感受成为他创作《雪山大地》的原动力,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无疑受到了他在西藏生活时的影响。
对于我个人来说,阅读《雪山大地》不仅让我领略了西藏的壮美和神奇,更重要的是通过主人公的命运和成长历程,让我深刻地思考了生命的意义、信仰的力量以及命运的安排。
这部小说让我对西藏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在我看来,这正是一部具有深度和广度的优秀作品,它能够引发读者对生命、信仰和命运等重大命题的思考,使人在阅读后获得内心上的触动和启迪。
在《雪山大地》是一部深刻而震撼人心的作品,它以西藏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瑰丽的人生画卷。
评析藏族近代小说《青年达美的故事》
习 1
因
’ 云 l ;
’ 因 ’ 日
胃
^.
嗣 瑟 击 ‘ 善 ’ ‘
^ 目 ’
一 一 …
食 ’
’ ^
1
茂 。
a
’ 习 1 日 ’ 蕃 ‘ ’ 弓 i q ]
一
日 1
~
_ . . .
一
一
.
q 阖 。
一
一
]
习 1 困 。
永 1珂
日 ’ 目 。 习 1
8 5 O 0 0 O )
菅 。 q 习 1 { ‘ q
q ‘ 。 下
气 ’ 舍 习 ] 《 蜀
因 ’ 霉 1 司 1 ‘ 萄 茂 q 1 日 1 司 q
[ ’ 龟 茂 ’ 气 函 ’ 气 目 ’ 壹 ’ N  ̄ ' s l 1 ] I 2 4 7 . 8 [ 国 ’ 气 ’ 鹂 ’ 暑 ’ ] 3 A E  ̄’ 萤 ’ ・ 嗣 ・ 气 ・ 萤 叠 1 ] 1 0 0 5 — 5 7 4 6 ( 2 0 1 4 ) 0 5 — 0 2 0 — 0 6
’ ‘
》 《
’’ 习 1 1
日 1
1
’ 目 磊 日 1 。
“ 茸 日 1
日 1
一 一 … 一
1 1 a 酸 1
菌
] 1
…
‘ 毒
— 一 一
一
司 亏
司 。
蒉 习 1 ’ ‘ 7 ’ 目 1
磬
图 - ’ 1
’
’
茂 日 1 1 1 ”
茂 ’ 暑
茸
击
审 ’ 目 帮 ’
报告文学的报告——《文汇报》报告文学专版的回顾
报告文学的报告——《文汇报》报告文学专版的回顾
周嘉俊;万谨华
【期刊名称】《新闻记者》
【年(卷),期】1994(0)4
【摘要】几年前,邓小平同志对全国的报告文学创作状况曾给予很高的评价,指出报告文学是有成绩的。
【总页数】3页(P9-11)
【关键词】报告文学;《文汇报》;大读者;作品题材;报告文学创作;《新华文摘》;报告文学作家;副部长;西藏;发表日期
【作者】周嘉俊;万谨华
【作者单位】文汇报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3
【相关文献】
1.关于报告文学的回顾与思考-兼谈90年代文学的发展走向 [J], 章罗生
2.一项大型优质图书工程诞生的回顾与启示——《中国报告文学丛书》成书纪实[J], 尹均生
3.关于中国报告文学研究的历史回顾与理论思考 [J], 章罗生
4.农垦报告文学《天涯绿潮》序集——歌声的回顾 [J],
5.忠于生活超越生活——新时期军事题材报告文学创作的回顾 [J], 丁临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仁青多杰藏族历代文学作品
仁青多杰藏族历代文学作品摘要:仁青多杰是藏族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等多个文学形式。
他的作品以描绘藏族生活、表达情感为主题,展现了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介绍仁青多杰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并分析其对藏族文学的贡献。
正文:仁青多杰(1909年-1987年),是藏族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出生在西藏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展现出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
他的作品以描绘藏族生活、表达情感为主题,展现了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仁青多杰的代表作之一是他的诗歌集《雪域之歌》。
这本诗集以西藏的自然景观、人民生活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西藏的壮丽和神秘。
诗集中的《雪域之歌》一诗,以其深情的笔触和独特的意境,成为了藏族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歌以雪域高原为背景,描绘了西藏的壮丽景色和藏族人民的坚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除了诗歌,仁青多杰还创作了大量的散文作品。
他的散文作品以真实的生活为素材,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藏族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他的散文作品《家园》以家庭为主题,通过对家庭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亲情的珍视。
这篇散文作品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此外,仁青多杰还尝试过小说创作。
他的小说作品《藏地的传说》以西藏的历史和传说为背景,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展现了西藏的文化底蕴和人民的智慧。
这本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丰富的想象力,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关注。
仁青多杰的作品不仅在藏族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对整个中国文学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多样性。
他的作品不仅在西藏地区广为流传,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国际舞台上。
总之,仁青多杰是藏族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以描绘藏族生活、表达情感为主题,展现了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他的诗歌、散文、小说等多个文学形式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多样性,对藏族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90年代以来藏族女作家的西藏言说
20世纪90年代以来藏族女作家的西藏言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藏的文学界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藏族女作家,她们的作品以西藏为背景,展现了藏族女性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成为西藏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些作家以西藏言说的作品。
在西藏的独特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下,藏族女作家们用鲜活的文字和独特的视角,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西藏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以及藏族女性在其中的生活状态。
首先,我们来看看才嘎和朝巴德却吉是两位最具影响力的藏族女作家之一。
才嘎的作品以纪实文学为主,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雪山女神》,这部作品记录了她亲历的西藏民主改革过程及对藏族妇女地位的思考。
朝巴德却吉则以小说和散文为主,她的作品《雪域之花》以藏族女性为主角,展现了她们的坚韧和智慧。
此外,尼达、玛玉蓉和罗布顿珠也是西藏女作家中备受瞩目的人物。
尼达的作品以散文为主,她的作品《天堂流浪者》中以撒拉族女性为主角,讲述了她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与选择。
玛玉蓉则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她的作品以短篇小说为主,刻画了藏族女性不同阶层的生活面貌。
罗布顿珠的作品《我的密文》是一本女性成长自传体小说,通过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她向读者展现了藏族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命运抉择。
这些作家们的作品中,既有对传统西藏社会的描绘,也有对现代社会的思考。
她们站在自己独特的角度,以扎实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表达了对于自己民族历史和当代社会的独到见解。
通过她们的言说,我们可以感受到西藏的历史沧桑和文化底蕴,也能够体会到藏族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身份认同和自我价值的追求。
这些藏族女作家的作品还共同涉及到了与性别相关的议题。
她们审视了西藏传统社会中的女性地位和角色,关注了藏族女性在科技、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和挑战。
通过对女性经验和命运的描绘,她们探讨了女性权益和性别平等的话题,为西藏的女性发声,唤起了社会对于女性权益的关注。
综上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藏族女作家们用自己的文字铺就了一条西藏的文学之路,她们的作品以西藏为背景,以特有的角度和思考方式,展示了西藏女性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
《西藏当代文学教程》评论高平的部分
《西藏当代⽂学教程》评论⾼平的部分《西藏当代⽂学教程》评论⾼平的部分胡沛萍王军君主编对于西藏当代⽂学⽽⾔,此时期的⼤批作家的创作具有拓荒性意义。
他们关注现实,富有现实情怀的创作取向,创⽴了西藏当代⽂学现实主义精神品格,赋予了西藏当代⽂学博⼤、厚重的审美品质;他们充满热情和满怀希望的真挚情怀,育成了西藏当代⽂学⾼昂、飞扬、乐观的审美⽓质。
尽管由于每个作家⾃⾝个性和成长背景不同⽽在创作上显现出⼀些差异,但颂歌或赞歌,是这时期⽂学创作的整体主题取向。
擦珠·阿旺洛桑、杨星⽕、汪承栋、⾼平、周艳炀、徐官珠、徐怀中、刘克、刘汉君、李佳俊、黄宗江等这些来⾃祖国各地的创作者们,汇集在西藏这块辽阔⼴⼤的⼟地上,⽤⽂学书写和歌颂西藏社会主义⾰命与建设的伟⼤进程。
他们在1951——1976年间的创作,表达了那个时代西藏社会民众的⼼声,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刻画了那个时代的某些特征。
擦珠·阿旺洛桑的《⾦桥⽟带》,杨星⽕的《波梦达娃》,汪承栋的《雪⼭风暴》《⿊痣英雄》,⾼平的《⼤雪纷飞》,徐怀中的《我们播种爱情》,刘克的《央⾦》《仓姆决》,黄宗江的《农奴》等⼀⼤批作品,是这⼀时期西藏当代⽂学奏出的时代强⾳。
⽽他们的这些带有⼀定地域⾊彩的⽂学作品,在某些⽅⾯丰富了当时中国当代⽂学的审美意味和题材领域。
——《导⾔》西藏和平解放后,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们被分配到新的岗位,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已的诗⼈梦想,继续在诗歌领域探索耕耘。
此时,他们真正以诗⼈的⾝份出现在了西藏当代⽂坛的最前列。
这样的诗⼈主要有⾼平、杨星⽕、汪承栋、周艳炀、徐官珠、饶阶巴桑等。
——第⼀编第⼀章第⼀节⾼平(1932⼀),出⽣于北京,幼年时随⽗母⽣活于⼭东。
1949年8⽉参军,后随⼗⼋军进藏。
历任第⼀野战军政治部战⽃剧社、西藏军区⽂⼯团及⽂化部创作员。
1958年离藏。
⾼平的诗歌创作⼤致可以分为在藏时期和离藏时期两个阶段。
从1950年进藏到1958年离藏,⾼平创作出版《珠穆朗玛》《拉萨的黎明》《⼤雪纷飞》等诗集;1958年离开西藏之后,⾼平创作出版的诗集有《川藏公路之歌》《古堡》《帅星初升》《冬雷》《⼭⽔情》《⼼摇集》《百吻集》《⾼平诗选》《中国情结》《⾼平短诗选》《⾼平⾃选集——西部风景》《⾼平诗⽂精选》等;散⽂、纪实⽂学集有《从西藏到东欧》《步⾏⼈藏纪实》《修筑川藏公路亲历记》《闪念》等;出版诗歌评论集《致诗友》、⽂艺评论集《⽂海浅涉》等;创作长篇⼩说《雪域诗佛》。
20世纪90年代以来藏族女作家的西藏言说
20世纪90年代以来,藏族女作家的西藏言说一、概述藏族女作家的西藏言说是当代文学界备受瞩目的一个领域,她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向世人展现了不同于传统观念的西藏文化和生活。
本文将从藏族女作家的角度去探讨20世纪90年代以来,她们在文学创作中的表达和呈现。
二、藏族女作家的背景和社会环境藏族女作家的创作背景和社会环境对她们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女性,她们在西藏的特殊地域环境和传统文化影响下,面临着许多独特的挑战和困难。
这些困难既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压力,也来自内部自我认知和文化传统的束缚。
在这种情况下,藏族女作家如何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并且用自己的作品向世人展现真实的西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三、作品分析与解读1. 作品1:《雪域神女》《雪域神女》这部作品是一位藏族女作家的自传体小说,通过讲述作者在西藏的成长故事,以及她作为女性在传统文化下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展现了西藏女性的坚韧和勇敢。
作品中描绘的西藏风土人情和女性命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发了对西藏社会和文化的深入思考。
2. 作品2:《红墙深处的思念》《红墙深处的思念》是另一位藏族女作家的代表作,她通过小说讲述了自己在西藏青年时期的经历和感悟,以及她对家乡、亲情和信仰的思考和追求。
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西藏的风土人情,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情感的表达,触动了读者心弦。
四、结语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藏族女作家的西藏言说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她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情感,深刻描绘了西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展现了西藏女性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她们的作品不仅为文学界带来新的声音和视角,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西藏,进而促进了文学创作的繁荣和多元化。
作为写手,我个人观点认为,藏族女作家的西藏言说不仅体现了她们作为文学家的价值,更体现了她们对西藏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的思考和探索,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和肯定。
藏族女作家的西藏言说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当代文学界备受瞩目的一大亮点。
跟着徐剑走西藏——报告文学家的执著、冒险和行走
Journal of Radio&TV 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 Sciences)No.1,2021!Sum No.196)跟着徐剑走西藏——报告文学家的执著、冒险和行走一半(中国作家协会,北京100013%:摘要]从1990年至今,徐剑21次进入西藏,他的作晶都是一步步“行走”出来的。
在他的笔下,展现了神秘的雪域高原的自然风光、历史变革、民风民俗、风土人情,因而丰姿博彩,引人入胜。
他第21次进入西藏是为了采访贡觉县幸福村的脱贫变化。
他的采访没有预设,全凭当时的见闻及感受,到采访目的地要翻越海拔4500米的雪线高山,道路崎岖,时有泥石流或塌方,险象环生。
但徐剑对雪域高原的藏民一往情深,他克服了疲劳、缺氧诸多困难,不仅采访到了西藏幸福村人民的脱贫故事,还了解到许多不为人知的传奇,所以他的《金青D》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也体现了作家的执着和冒险精神,以及为报告文学献身的热情。
:关键词]徐剑;报告文学;脱贫;执着;行走:中图分类号]T20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597(2021)01-0053-06DOI:10.16161/j.issn.1008-0597.2021.01.009这几年一直在给徐剑做助手,与他合作了几部写云南的长篇文学,从《云向南》到《怒放》,有手头正行时的《》。
徐是云南人,他的口头常是“我是云南人民的儿子”。
16离开云南几十年,却乡音无改,把一句原本特重的话人不禁。
因为工作的缘故,屡次跟随徐剑在他的故乡行走。
其实徐剑有两个故乡,一个是他的出生地,云南昆明官渡区大板桥;还有一个是他的精神高原西藏。
2020年12,徐剑新书《金青棵》出版,这本书是中国“脱攻材文工程”中的一本。
我是《金青棵》的一个,徐一边写的时候,我步对。
的!中,藉由文字,我跟随徐剑去他的精神高原走了一遭。
西藏的海拔会让大多数人望而生畏、望而却步,但是徐剑的第21藏。
20世纪90年代中国小说的西藏书写
20世纪90年代中国小说的西藏书写
王泉
【期刊名称】《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19)002
【摘要】西藏神奇的土地赋予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作家一双锐眼,他们在小说中关于西藏的历史、现在与未来的书写,形成了"一源多元"的文化语境.梦与死亡成了许多作家关注的对象,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及冲突也显现出来.这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国小说的西藏书写开始走向文化诗学.
【总页数】5页(P65-69)
【作者】王泉
【作者单位】湖南城市学院中文系,湖南益阳,41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对20世纪90年代后历史小说创作的一个侧面考察--从"情欲书写变化"视角考察90年代历史小说创作的发展变化 [J], 陈娇华
2.空间拓展、思辨意识与综合性文本细读——评《乡村伦理与乡土书写——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乡土小说研究》 [J], 钟世华
3.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藏题材电视剧的文化书写 [J], 周根红
4.如何讲好西藏故事——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藏长篇小说为例 [J], 陈思广;
党文静
5.20世纪90年代新生代小说中的消费文化书写 [J], 王昌忠;左正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党益民:以写作告慰战友
党益民:以写作告慰战友关于西藏,党益民写过长篇小说《一路格桑花》《父亲的雪山,母亲的河》和长篇报告文学《用胸膛行走西藏》,还出版过散文集《西藏,灵魂的栖息地》。
其中《一路格桑花》被改编成了电视连续剧在央视一套播出,《用胸膛行走西藏》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党益民说,西藏是他生命中难以磨灭,不能忘却的记忆。
在西藏,党益民感受最深的是生的艰难与死的容易。
他经历过许多次生死劫难。
那些感动和劫难,成为他生命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和创作的源泉与动力:“在唐古拉山上,夜里零下40多摄氏度,我几乎冻死;为了给驻守阿里的新兵做榜样,我在海拔五六千米的高度上,用了13个半小时徒步58公里,绕着冈底斯山的主峰冈仁波齐走了一圈,几乎累死;在黑昌线遭遇大雪封山,每天只能吃一把黄豆,几乎饿死;在阿里无人区夜渡冰河,冰层突然坍塌,车子陷进河中,几乎被淹死;在川藏线怒八段遭遇山体崩塌,几乎砸死;一次重感冒,我边乘车行军,边手举吊瓶自己给自己输液,输到再也输不进去,后来病情恶化引起肺水肿,几乎病死;在聂拉木至樟木口岸那段崎岖的山路上,车子的一只轮台突然跑掉了,几乎翻车摔死……但每次我都大难不死,活了下來。
”即便如此,他还是眷恋和深爱着西藏。
他总是随身携带一张绸缎做的西藏公路交通图,那地图,承载着他心中化不开的西藏情结与怀想。
每当他打开地图,查看那些熟悉的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就激动不已,那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仿佛就在眼前。
评论家雷达在《人民日报》发文说:读《雪祭》,我时时被感动,为作者心中凝聚的那一份对战友、对时代、对国家的深沉情感,为喧嚣时代中那份深挚的担当而感动。
作者把全部精力和心血融入书中,浇灌出这部内在热量极大的书。
宋庄:这是一部长篇小说,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却一而再地混淆为是纪实。
这种真实感,大概缘于无比生动饱满的细节。
既有亲身经历,又有多次入藏采访的深入体会,是否《雪祭》的写作相对轻松?党益民:一点也不轻松。
我的叙述语调看似很平静、很节制,但在写作过程中,我的内心一直在翻江倒海。
2014年《报告文学》A、B、C三套试题及答案
《中国报告文学三十年观察》A一、单选题(在每小是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下列属于新时期正面性宏观作品的主要代表作之一的是()。
A《五环旗下的中国》B《中国动脉》C《中国女子监狱调查手记》D 《在这片国土上》2、李延国的那篇作品荣获第四届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是一篇全景的反映农村改革状貌的力作()。
A《中国农民大趋势》B 《命运》C《西天一柱》D《大王魂》3、下列属于“卡片式”报告文学的是()。
A《唐山大地震》B《走出神农架》C《中国大学生》D《挑战与机会》4、陈铭磻的哪篇代表作是台湾当代报导文学中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在岛内报导文学评奖中荣获优等奖。
()A《鸡鸣早看天》B《鹰架上的夕阳》 C 《卖血人》D《矿工泪》5、下列是当代报告文学中第一部反映矿产开发、管理、揭露矿难问题的作品是()。
A《守望天山》 B 《国家行动》C《落泪是金》D《共和国告急》6、下列报告文学作品中采用“板块”式结构的是()。
A《寻找中国潮》B《世界大串联》C《百万大裁军》 D 《挑战与机会》7、下列哪部作品将独生子女的问题推至读者面前。
()。
A《阴阳大裂变》B《中国小皇帝》 C 《北京失去平衡》D《中国文化凝重的撞击》8、吴海民的哪部作品第一次用长篇报告文学的形式,对中国新闻界存在的深刻“道德危机”作了详尽描述?()A《书号“魔方”》B《大陆音像圈》C 《中国新闻警示录》D《扫黄的困惑》9、下列在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的作家是()。
A 何建明B赵瑜C阮梅D吴素梅10、最早表现科学发展观重大主题的报告文学是()。
A 《根本利益》B《永远的红树林》C《天堂创造者》 D 《让总书记感动的人》11、下列哪部作品出版后,国内媒体广泛转载连载,在日本出版日文版,成为2000年中国十大畅销图书之一?()A 《中国高考报告》B《我们可以称他为伟人》C《共和国告急》D 《中年颂》12、下列哪部作品报告的是基层纪委书记梁雨润去恶扬善、为民做主的典型事迹?()A《马家军调查》B《包身工》 C 《根本利益》 D 《人妖之间》13、下列哪位作家堪称是深圳的“文学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年代的西藏报告文学一、报告文学的含义:报告文学是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
它以叙事纪实为主体,以报告真相为己任,即要求作品中占主体的人与事必须真实,具有新闻性;又经过艺术加工,以形象反映生活,并饱含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态度,具备文学性。
具有三个特征:纪实性、及时性、文学性。
报告文学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人物、情节,它必须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写真纪实是它的重要特征。
报告文学往往像新闻通讯一样,善于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事件及时地传达给读者。
它之所以受读者欢迎,就在于它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把群众关心的现实情况迅速地反映出来。
这在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西藏社会的文坛上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文体。
二、90年代报告文学的基本状况: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藏文坛上的一批目光如炬、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努力汲取古今中外文学之精髓,学习和模仿汉民族等其他民族的报告文学写作方法,陆续在藏文的期刊、杂志、报纸等上刊登报告文学作品,终于将这一文体搬上了藏族的文坛,开始在藏族文坛上形成了这一文体的雏形。
由此可见,藏族报告文学源于内地报告文学。
三、报告文学发展的原因:90年代的西藏,在“一个转折点,两个里程碑”的光辉历程中,逐渐实现经济从加快发展到跨越发展,社会局势从基本稳定到长治久安,这是90年代报告文学发展的一个大的历史背景,所以报告文学这一文体能够顺利传入西藏并发展跟马列主义文化观、时代新人、通讯传媒、期刊报纸以及本民族原有的各种文体等是分不开的。
(1)、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为西藏报告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根本发展动力。
为推动西藏的发展,中央政府制定了“土地归户使用,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等一系列有利于西藏经济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推进了西藏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并从1984年起由国家投资、全国九省(市)援建西藏43项工程等一批项目。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国家的支援,壮大和繁荣了西藏的工业、农牧业和以商贸、饮食、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提高了西藏产业整体水平和经济活动的商品化水平,使西藏经济和社会发展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促进了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为西藏报告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根本发展动力。
(2)、西藏社会主义新文学不断繁荣,为报告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90年代的西藏,随着十年“文革”的结束,“文革”影响的消除,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全新的观念,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藏区,西藏社会主义新文学不断繁荣,为报告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西藏电视台的正式成立,西藏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新闻传播事业,这也为其报告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90年代的西藏,随着“文革”的结束及其影响的消除,西藏通讯传媒、期刊报纸工作恢复正常,特别是1985年8月,在没有扎实历史功底和现代新闻传统的特殊背景下,西藏电视台的正式成立,西藏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新闻传播事业,这也为其报告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四:代表作家党益民说起90年代的西藏报告文学,就不得不说党益民。
党益民,陕西富平人,诉讼法学研究生,武警交通二总队副政委,大校警衔。
曾2次荣立二等功,11次荣立三等功。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西藏民族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徐悲鸿画院创作中心副主任。
曾出版长篇小说《喧嚣荒塬》、《一路格桑花》、《石羊里的西夏》、《父亲的雪山,母亲的河》、《阿宫》等7部,散文集《西藏,灵魂的栖息地》,长篇报告文学《用胸膛行走西藏》、《守望天山》。
长篇小说《喧嚣荒塬》获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巴金文学院优秀作品奖;长篇小说《一路格桑花》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百部优秀图书”;长篇小说《石羊里的西夏》获第二届柳青文学奖;长篇报告文学《守望天山》获第四届徐迟文学奖、首届短篇报告文学奖;长篇报告文学《用胸膛行走西藏》获第十届全军文艺新作品一等奖、第三届徐迟文学奖、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多部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
以上是他简单的介绍,他的长篇报告文学《用胸膛行走西藏》,是有关建设和维护新藏线和川藏线的战士们,是有关为保持青藏线、川藏线畅通无阻而付出巨大代价及现在仍在继续付出的英雄的武警交通部队。
作者说:“通往西藏的高原路上,每一公里都有一个筑路兵年轻而崇高的灵魂,每一个脚印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看完这本书,真的颇受感动,了解建设和维护川藏线、青藏线的艰难不易,书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名字都让我充满敬意和心疼。
《用胸膛行走西藏》让我知道,在漫漫的新藏、川藏公路上,有一群武警官兵,他们简单而纯粹,他们崇高而平凡,他们不畏惧任何困难,永远奋战在第一线。
作者20多年间,30多次进出西藏,进出西藏的每一条路都走过,通过作者的直接发现、感受和采访,记录了发生在西藏公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的故事,在阿里无人区演绎了一个真实的版本;几次惊动国务院的重大抢险战斗中,数十名武警交通部队官兵牺牲了年轻的生命,有的甚至连遗体也没有找到,生活在世界最高处的女兵们的情感世界和难以言说的苦衷;战士的未婚妻千里迢迢去西藏结婚,却因高原反应倒在进藏路上,成为了战士心中永远的新娘……作者说:“每走一次西藏,我的灵魂就会得到一次透彻的洗涤和净化”,因为在西藏,有那些平凡的武警筑路兵。
“我朝圣的是战士们伟大的灵魂”。
在新藏公路、川藏公路上那么多触目惊心的事:有战士在塌方中牺牲,整理遗体时,军医不得不用针线将他的肉体连缀在一起;经常有战士与当地群众举起火把,沿着咆哮的江水,一路寻找失踪战友;一位4岁小孩的一句“妈妈,能不能让爸爸再找一个妈妈,让那个妈妈去阿里,你留下来陪我?”大家笑过之后却一齐流下泪,因为就是这个小孩,为了追赶下楼的妈妈,从5楼窗户爬了下去,掉入雪堆幸无大碍。
党益民记录着这些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我就是要让人们知道,为了国土的完整、社会的安定、人民的安宁,还有那么多默默无闻的战士守在那里为了理想,为了职责。
我也要让战士们自豪地对人说,看,祖国没有忘记我!”党益民说。
五、90年代西藏报告文学的主要方面1、传递时代精神,展现社会风貌。
90年代后,西藏各方面建设都翻开新的一页,以新藏公路、川藏公路及青藏铁路为标志性的建设事业的发展热潮不断涌现,西藏报告文学也以此发展迅速,从党益民的长篇报告文学《用胸膛行走西藏》到康维英、陈鸿升、岳耀文《镌刻在西部奇路上的忠诚-----武警交通第二支队支援西部公路建设纪实》及杨世君的《青藏铁路文艺创作采风纪事》都是在写西藏的公路、铁路建设。
不仅有关于西藏道路建设事业的发展的报告文学,更有西藏的城市化建设事业的报告文学,次多的《春回故城——拉萨老城区危旧房屋改造纪实》,是从拉萨居民住宅新旧变迁的过程来反映西藏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一篇报告文学,作者首先简略回忆了拉萨城过去的旧貌,然后又浓墨重彩地讲述了“历史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颓时期”之后拉萨城区规划建设的各个重要阶段。
2、描绘西藏的四化建设,讴歌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西藏各方面建设的发展自然离不开各方人士的努力,这样就会涌现一系列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报告文学通常与故事和人物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优秀的报告文学都是与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令人敬佩的人物事迹和这些人物的崇高的品质联系在一起。
因此,讲述事件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报告文学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类型,90年代的西藏报告文学中这种类型的文章也占了大多数。
因此,通过记述人物事迹来颂扬人物的崇高精神,展现高原的时代精神,表现了西藏人民不畏艰辛,勇往直前和建设崭新西藏的不懈努力。
以下这些报告文学无一不是讴歌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的,如《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访92岁高龄的原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厅长罗石生同志》(作者叶玉林、廖东凡)、《卓然群芳雪莲花,一颗赤心留羌塘-----记全国优秀组工干部祁爱群》(作者敖超)、《皓月当空情洒人间——记山南地区农民企业家次仁旺庆》(作者自玛娜珍、克珠群佩)、《雅鲁藏布江在叙说——记扎囊县羊嘎村委会主任普布次仁》(作者郭阿利)、《民族教育的楷模——记特级教师次仁罗布》(作者邵星)、《高原女杰----记气象专家普布卓玛》(作者格央)等。
这些作品以人物“采访”的方式,记述了不同人物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讲述了他们鲜为人知的感人事迹:他们有的人为工作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再也没有起来;他们有的人放弃本来在内地很安逸的工作,来到西藏,再也没有离开;他们有的人从农民到企业家,一直不懈努力,从未放弃.......让人们感受到了守卫在西藏各条战线上的工作者们高贵的奉献精神和饱满高扬的战斗情绪。
每一个篇章都情感饱满、叙述有力、举例得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白玛娜珍和克珠群佩合写的《皓月当空情洒人间——记山南地区农民企业家次仁旺庆》就是一篇值得充分肯定的具有开创性的报告文学。
本篇报告文学讲述的是西藏农民企业家的创业过程和感人事迹。
文章的主人公原本是一位贫苦农民,但他却敏锐地抓住了时代赋予他的机会,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变成了一位远近闻名的农民企业家,率先走上了致富起家的道路。
先富起来的次仁旺庆没有忘记家乡父老的帮助和支持,怀着感激之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先后拿出200多万元致力于教育、救贫、文物保护、环保福利事业”。
六、90年代西藏报告文学的影响1、是中国报告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报告文学的辉煌的一章2、是西藏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了解和认识西藏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3、让世人了解建设西藏的英雄们,不忘历史,更努力发展参考文献:《用胸膛行走西藏》党益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镌刻在西部的忠诚---西藏报告文学评论选》,《西藏文学丛书》编委会编《西藏文学》中《展示社会风貌传递时代精神——浅论近几年西藏报告文学创作》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