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西藏报告文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年代的西藏报告文学

一、报告文学的含义:

报告文学是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它以叙事纪实为主体,以报告真相为己任,即要求作品中占主体的人与事必须真实,具有新闻性;又经过艺术加工,以形象反映生活,并饱含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态度,具备文学性。

具有三个特征:纪实性、及时性、文学性。报告文学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人物、情节,它必须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写真纪实是它的重要特征。报告文学往往像新闻通讯一样,善于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事件及时地传达给读者。它之所以受读者欢迎,就在于它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把群众关心的现实情况迅速地反映出来。这在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西藏社会的文坛上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文体。

二、90年代报告文学的基本状况:

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藏文坛上的一批目光如炬、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努力汲取古今中外文学之精髓,学习和模仿汉民族等其他民族的报告文学写作方法,陆续在藏文的期刊、杂志、报纸等上刊登报告文学作品,终于将这一文体搬上了藏族的文坛,开始在藏族文坛上形成了这一文体的雏形。由此可见,藏族报告文学源于内地报告文学。

三、报告文学发展的原因:

90年代的西藏,在“一个转折点,两个里程碑”的光辉历程中,逐渐实现经济从加快发展到跨越发展,社会局势从基本稳定到长治久安,这是90年代报告文学发展的一个大的历史背景,所以报告文学这一文体能够顺利传入西藏并发展跟马列主义文化观、时代新人、通讯传媒、期刊报纸以及本民族原有的各种文体等是分不开的。

(1)、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为西藏报告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根本发展动力。

为推动西藏的发展,中央政府制定了“土地归户使用,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等一系列有利于西藏经济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推进了西藏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并从1984年起由国家投资、全国九省(市)援建西藏43项工程等一批项目。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国家的支援,壮大和繁荣了西藏的工业、农牧业和以商贸、饮食、旅游为

主的第三产业,提高了西藏产业整体水平和经济活动的商品化水平,使西藏经济和社会发展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促进了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为西藏报告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根本发展动力。

(2)、西藏社会主义新文学不断繁荣,为报告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90年代的西藏,随着十年“文革”的结束,“文革”影响的消除,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全新的观念,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藏区,西藏社会主义新文学不断繁荣,为报告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西藏电视台的正式成立,西藏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新闻传播事业,这也为其报告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90年代的西藏,随着“文革”的结束及其影响的消除,西藏通讯传媒、期刊报纸工作恢复正常,特别是1985年8月,在没有扎实历史功底和现代新闻传统的特殊背景下,西藏电视台的正式成立,西藏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新闻传播事业,这也为其报告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四:代表作家党益民

说起90年代的西藏报告文学,就不得不说党益民。

党益民,陕西富平人,诉讼法学研究生,武警交通二总队副政委,大校警衔。曾2次荣立二等功,11次荣立三等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西藏民族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徐悲鸿画院创作中心副主任。曾出版长篇小说《喧嚣荒塬》、《一路格桑花》、《石羊里的西夏》、《父亲的雪山,母亲的河》、《阿宫》等7部,散文集《西藏,灵魂的栖息地》,长篇报告文学《用胸膛行走西藏》、《守望天山》。长篇小说《喧嚣荒塬》获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巴金文学院优秀作品奖;长篇小说《一路格桑花》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百部优秀图书”;长篇小说《石羊里的西夏》获第二届柳青文学奖;长篇报告文学《守望天山》获第四届徐迟文学奖、首届短篇报告文学奖;长篇报告文学《用胸膛行走西藏》获第十届全军文艺新作品一等奖、第三届徐迟文学奖、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多部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

以上是他简单的介绍,他的长篇报告文学《用胸膛行走西藏》,是有关建设和维护新藏线和川藏线的战士们,是有关为保持青藏线、川藏线畅通无阻而付出巨大代价及现在仍在继续付出的英雄的武警交通部队。作者说:“通往西藏的高原路上,每一公里都有一个筑路兵年轻而崇高的灵魂,每一个脚印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看完这本书,真的颇受感动,了解建设和维护川藏线、青藏线的艰难不易,书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名字都让我充满敬意和心疼。《用胸膛行走西藏》让我知道,在漫漫的新藏、川藏公路上,有一群武警官兵,他们简单而纯粹,他们崇高而平凡,他们不畏惧任何困难,永远奋战在第一线。

作者20多年间,30多次进出西藏,进出西藏的每一条路都走过,通过作者的直接发现、感受和采访,记录了发生在西藏公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的故事,在阿里无人区演绎了一个真实的版本;几次惊动国务院的重大抢险战斗中,数十名武警交通部队官兵牺牲了年轻的生命,有的甚至连遗体也没有找到,生活在世界最高处的女兵们的情感世界和难以言说的苦衷;战士的未婚妻千里迢迢去西藏结婚,却因高原反应倒在进藏路上,成为了战士心中永远的新娘……

作者说:“每走一次西藏,我的灵魂就会得到一次透彻的洗涤和净化”,因为在西藏,有那些平凡的武警筑路兵。“我朝圣的是战士们伟大的灵魂”。

在新藏公路、川藏公路上那么多触目惊心的事:有战士在塌方中牺牲,整理遗体时,军医不得不用针线将他的肉体连缀在一起;经常有战士与当地群众举起火把,沿着咆哮的江水,一路寻找失踪战友;一位4岁小孩的一句“妈妈,能不能让爸爸再找一个妈妈,让那个妈妈去阿里,你留下来陪我?”大家笑过之后却一齐流下泪,因为就是这个小孩,为了追赶下楼的妈妈,从5楼窗户爬了下去,掉入雪堆幸无大碍。党益民记录着这些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我就是要让人们知道,为了国土的完整、社会的安定、人民的安宁,还有那么多默默无闻的战士守在那里为了理想,为了职责。我也要让战士们自豪地对人说,看,祖国没有忘记我!”党益民说。

五、90年代西藏报告文学的主要方面

1、传递时代精神,展现社会风貌。

90年代后,西藏各方面建设都翻开新的一页,以新藏公路、川藏公路及青藏铁路为标志性的建设事业的发展热潮不断涌现,西藏报告文学也以此发展迅速,从党益民的长篇报告文学《用胸膛行走西藏》到康维英、陈鸿升、岳耀文《镌刻在西部奇路上的忠诚-----武警交通第二支队支援西部公路建设纪实》及杨世君的《青藏铁路文艺创作采风纪事》都是在写西藏的公路、铁路建设。

不仅有关于西藏道路建设事业的发展的报告文学,更有西藏的城市化建设事业的报告文学,次多的《春回故城——拉萨老城区危旧房屋改造纪实》,是从拉萨居民住宅新旧变迁的过程来反映西藏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一篇报告文学,作者首先简略回忆了拉萨城过去的旧貌,然后又浓墨重彩地讲述了“历史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颓时期”之后拉萨城区规划建设的各个重要阶段。

2、描绘西藏的四化建设,讴歌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

西藏各方面建设的发展自然离不开各方人士的努力,这样就会涌现一系列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报告文学通常与故事和人物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优秀的报告文学都是与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令人敬佩的人物事迹和这些人物的崇高的品质联系在一起。因此,讲述事件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报告文学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类型,90年代的西藏报告文学中这种类型的文章也占了大多数。因此,通过记述人物事迹来颂扬人物的崇高精神,展现高原的时代精神,表现了西藏人民不畏艰辛,勇往直前和建设崭新西藏的不懈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