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装制备Fe3O4@Au复合纳米粒子用于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
Fe3O4纳米颗粒及SiO2Fe3O4复合颗粒的制备的开题报告
Fe3O4纳米颗粒及SiO2Fe3O4复合颗粒的制备的
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
Fe3O4纳米颗粒因其在磁性材料、医学、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而
备受关注。
其具有高比表面积、磁性强、化学惰性、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靶向药物输送、恶性肿瘤治疗、磁性纳米传感器、催化剂等领域。
而SiO2Fe3O4复合颗粒由Fe3O4纳米颗粒表面包覆一层硅石墨化后形成的SiO2层。
由于SiO2膜具有优异的化学惰性和稳定性,可以进一
步增强Fe3O4颗粒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光稳定性等,进一步提高
其应用性能。
2.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究Fe3O4纳米颗粒及SiO2Fe3O4复合颗粒的制备过程,寻找优化的方法和工艺,提高其纳米材料的纯度和制备效率。
同时,通
过表征等手段对合成的样品进行形态、结构和性质方面的分析,以期进
一步探究该材料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3. 研究方法
(1) Fe3O4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溶剂热法、共沉淀法等
(2) SiO2Fe3O4复合颗粒的制备方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等
(3) 对样品的形态、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SEM、TEM、XRD、FTIR 等
4. 研究意义
(1) 探究制备Fe3O4纳米颗粒及SiO2Fe3O4复合颗粒的不同方法,为其在药物输送、磁性纳米传感器、催化剂等领域中的应用提供更好的材料基础。
(2) 通过合成的样品进行性质表征,探究其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生物相容性等性质方面,为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3) 对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进行优化,提高其制备效率和纯度,为大规模制备和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
Fe3O4-Au磁性复合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用于BSA的检测资料
Fe3O4-Au磁性复合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用于BSA的检测姓名:朱院部: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学号:指导教师:张2012 年5月18日目录摘要............................................................................................................................................... ..ⅢAbstract ................................................................................................................................ .. (Ⅲ)1 引言 (3)1.1研究背景 (2)1.2 牛血清白蛋白 (2)1.3 研究方法 (3)1.4 课题研究意义 (3)2 实验部分 (4)2.1 金包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合成 (4)2.1.1 仪器和试剂 (4)2.1.2 Fe3O4-Au 的制备实验原理图 (4)2.1.3 磁性Fe3O4纳米颗粒的制备 (4)2.1.4 APTES 修饰Fe3O4纳米粒子 (5)2.1.5 Fe3O4-Au 的制备 (5)2.2 纳米金的制备 (6)2.3 纳米金对BSA的检测及Fe3O4-Au复合纳米颗粒对BSA的检测 (6)2.3.1 纳米金对BSA的检测 (6)2.3.2 Fe3O4-Au复合纳米颗粒对BSA的检测 (6)3 结果与讨论 (7)3.1 表面修饰-NH2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的红外表征 (7)3.2 Fe3O4-Au复合纳米颗粒紫外表征 (7)3.3 Fe3O4-Au 复合纳米粒子共振光散射 (8)3.4 不同浓度BSA 的共振光散射 (8)3.5 纳米金检测不同浓度的BSA共振光散射 (9)3.6 Fe3O4-Au 复合纳米粒子检测不同浓度的BSA共振光散射 (10)4 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英文文献译文 (13)英文文献原文 (23)Fe3O4-Au磁性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和用于BSA的检测摘要采用溶剂热制备了分散性很好的Fe3O4 磁性纳米颗粒, 并以Fe3O4 磁性纳米颗粒为壳,并在其表面修饰APTES,然后加入氯金酸,接着滴加柠檬酸钠进行还原,通过超声化学法成功合成了具有磁性的铁核金壳的复合纳米颗粒。
定制合成双功能磁性纳米粒子Fe3O4@PDA-PBA-CD在胆固醇检测与消除中的应用
定制合成双功能磁性纳米粒子Fe3O4@PDA-PBA-CD在胆固醇检测与消除中的应用胆固醇是维持细胞稳态和人体健康的必需化合物。
灵敏的胆固醇检测和有效消除过量胆固醇已成为临床诊断和健康管理的基本操作。
迄今为止,胆固醇检测和消除任务同时进行仍然非常具有挑战性。
双功能磁性纳米颗粒(Fe3O4 @ PDA-PBA-CD)利用竞争性主客体相互作用和磁分离的优势,可以实现高效、可重复使用和同时检测和消除胆固醇。
检测限确定为4.3nM,与现有方法相当或甚至更低。
性能可能归因于纳米颗粒的高负载效率和磁性富集。
此外,这种有效的策略能够抗干扰物质,从而实现真实样品中灵敏的胆固醇检测。
同时,双功能磁性纳米颗粒还具有高达95%的胆固醇消除效率,这高于先前报道的方法。
双功能磁性纳米粒子通过主客体化学高效检测并消除胆固醇我们有零维/一维/二维/三维四个分类来提供几十个产品分类和几千种纳米材料,材料的材质包含金属纳米材料和非金属纳米材料以及他们的氧化物或碳化物及复合定制等等,粒径从5纳米-2000纳米均可选择。
我们还可以提供以下定制产品:Fe3O4-Ag磁性复合纳米颗粒CAG多肽修饰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二氧化硅包覆四氧化三铁核壳结构磁性纳米颗粒壳聚糖包覆的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复合颗粒氨基化的磁性Fe3O4纳米复合颗粒尼妥珠单抗包被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聚乙烯亚胺(PEI)修饰的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乙二胺修饰的酒石酸氢钠包裹的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EDASHT-MNPs)四氮杂杯[2]芳烃[2]三嗪键修饰的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羟基化合物修饰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叶酸修饰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PEI包覆的Fe3O4纳米颗粒(Fe3O4-PEI)巯基修饰四氧化三铁/二氧化硅磁性纳米颗粒单壁碳纳米管包覆的四氧化三铁( Fe3 O 4/ CNTs)磁性复合纳米粒子油酸包裹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半乳糖功能化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二氧化硅包裹的四氧化三铁Fe3O4@SiO2超顺磁颗粒Fe3O4-PEI纳米颗粒表面修饰异硫氰酸荧光素(FI)透明质酸修饰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二氧化锆四氧化三铁纳米磁性颗粒Fe3O4@SiO2@PMMA磁性复合颗粒Fe3O4@SiO2@PMAA磁性复合颗粒SiO2/KH550修饰四氧化三铁纳米磁性颗粒聚没食子酸修饰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核壳结构纳米颗粒硅烷化修饰四氧化三铁纳米磁性颗粒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标记BMSC功能基团负载磁性Fe3O4纳米粒子2,3-二巯基丁二酸(DMSA)修饰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硅烷偶联剂修饰的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脱氧葡萄糖及聚乙二醇修饰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聚苯胺@二硫化钼复合纳米线表面修饰了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3-氨基丙基三(APTS)修饰的Fe3O4纳米颗粒(APTS-Fe3O4)聚丙烯酸和聚吡咯修饰的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物PAA-Fe3O4葡聚糖修饰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水溶性聚合物配体修饰磁性Fe_3O_4纳米颗粒脱氧葡萄糖及聚乙二醇修饰磁纳米颗粒胺基硅烷功能化的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A-SMNPs)介孔二氧化硅包裹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颗粒SiO2/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修饰对磁性纳米颗粒氨基改性后的磁性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尼妥珠单抗包被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单包覆磷脂-PEG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羧基化PEG修饰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果胶修饰的磁性纳米材料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修饰的四氧化三铁(Fe 3O 4)纳米颗粒(PEI-Fe 3O 4)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修饰磁性Fe3O4纳米颗粒正硅酸乙酯(TEOS)进修饰改性磁性Fe3O4纳米颗粒四乙氧基硅烷修饰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羧基苯硼酸功能化修饰四氧化三铁磁性颗粒羧基苯硼酸修饰的磁性纳米颗粒CPBA-MNPs四乙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四氧化三铁磁性颗粒氨基硅烷化磁性颗粒 AMPs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包覆的碳纳米管复合物多巴胺修饰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锌掺杂的超顺磁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PEI包裹的双模态造影剂四氧化三铁-氢氧化钆磁性纳米颗粒固定化氨基酰化酶壳聚糖季铵盐修饰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包裹四氧化三铁的聚乙二醇修饰白藜芦醇纳米脂质体有机酸修饰的磁性纳米颗粒烷烃链修饰的疏水性磁性纳米颗粒共载ADM和As2O3的磁性纳米二巯基丁二酸修饰的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DMSA-Fe3O4 MNPs)ADM-As2O3 MNPs 富氨基聚酰胺胺树枝状高分子(PAMAM)修饰Fe3O4磁性纳米颗粒单氨基酸修饰的Fe3O4磁性纳米材料(Fe3O4@AA)氨基酸(AA)修饰Fe3O4磁性纳米颗粒(Fe3O4 MNPs)长链多聚精氨酸(PA)修饰Fe3O4磁性纳米颗粒(Fe3O4 MNPs)赖氨酸修饰的Fe304磁性纳米颗粒汉黄芩素-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Wog-MNPs-Fe3O4甜菜碱修饰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RGD多肽靶向的锌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羧甲基壳聚糖修饰的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巯基聚乙二醇修饰的光磁复合纳米材料二硫化钼/碳纤维复合吸波材料修饰四氧化三铁纳米磁性颗粒牛血清白蛋白修饰纳米四氧化三铁(Fe3O4)磁性颗粒蛋白(OPN)靶向的四氧化三铁(Fe2O4)纳米颗粒双硫腙修饰四氧化三铁(Fe2O4)纳米颗粒葡聚糖包被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双功能纳米颗粒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刀豆球蛋白A修饰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聚合物聚(N异丙基异丙烯酰)修饰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葡聚糖共修饰超顺磁纳米颗粒(SPION)铜纳米颗粒修饰在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氨基修饰磁纳米颗粒牛血红蛋白印迹聚合物磁性荧光复合纳米颗粒羧甲基壳聚修饰的Fe_3O_4-CMCH复合纳米颗粒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接枝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HPG-grafted MNPs)乳糖化修饰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L-半胱氨酸修饰Fe304磁性纳米颗粒荧光纳米金刚石(FND)修饰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MNP)磁性荧光石墨烯复合纳米离子Cy5修饰偶联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正硅酸乙酯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金纳米棒包覆四氧化三铁(Fe3O4@NRs)磁性微纳颗粒聚丙烯酰胺包覆四氧化三铁磁性颗粒(Fe3O4@PAM)Fe304磁性纳米粒子(磺化Fe3O4-S03HMNP)环糊精修饰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羧甲基-β-环糊精功能化的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复合物聚多酚包覆的磁性纳米颗粒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磁性纳米颗粒血小板衍生的囊泡与膜蛋白包裹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MNs)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负载的氧化石墨烯量子点复合材料Fe-GQDs 壳聚糖磁性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Fe3O4@SiO2/GO/CS/MPTS)聚合物包裹的上转换纳米粒子/超小颗粒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物有机氧化硅包裹四氧化三铁的纳米颗粒氧化钆包裹四氧化三铁磁性荧光纳米聚谷氨酸稳定的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PDA包裹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碳酸钙包裹聚多巴胺载药磁性纳米颗粒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修饰的酒石酸氢钠包裹的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脂质体包裹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Fe3O4)Fe3O4-Au磁性复合纳米颗粒APTES修饰Fe3O4纳米粒子聚多巴胺修饰磁性四氧化三铁微纳米颗粒一氧化氮修饰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活性氧敏感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白藜芦醇包裹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壳聚糖修饰氧化铁/三氧化二铁磁性纳米颗粒柠檬酸修饰的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多聚赖氨酸修饰的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透明质酸钠HA包裹的超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HASPION)氨基修饰的磁性纳米氧化铁apts 修饰的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马-三氧化二铁磁性纳米颗粒葡聚糖修饰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链霉亲和素修饰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羧基化三氧化二铁细胞膜包裹的磁性纳米颗粒(gCM-MNs)淀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二醇丙烯酰胺包覆Fe3O4磁性纳米粒子紫杉醇包裹Fe3O4磁性纳米颗粒树突状聚合物缀合的氧化铁纳米颗粒PEG-PAMAMs修饰谷氨酸缀合的Fe3O4纳米颗粒RGD修饰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核酸适体修饰的磁性纳米颗粒阳离子多赖氨酸修饰磁性氧化铁纳米粒颗粒PEG化磁性氧化铁造影剂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修饰的氧化铁纳米粒子zzj 2021.3.10。
《2024年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研究》范文
《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研究》篇一摘要:本文主要研究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过程。
通过对材料合成条件的探索和优化,实现了高质量的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
本文详细介绍了制备方法、表征手段以及所制备的磁性纳米颗粒的性质和应用。
一、引言随着纳米科技的不断发展,磁性纳米颗粒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生物医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作为一种重要的磁性纳米材料,其制备方法和性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1. 材料与试剂(1)主要材料: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颗粒;(2)试剂:正硅酸乙酯(TEOS)、氨水、乙醇等。
2. 制备过程(1)首先,通过共沉淀法或热分解法制备出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颗粒;(2)然后,在Fe3O4纳米颗粒表面包裹一层二氧化硅(SiO2),通过控制TEOS与氨水的反应,形成核壳结构的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3)最后,通过离心、洗涤、干燥等步骤得到纯净的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
三、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1. 影响因素: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的浓度和比例等都会影响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过程和性质。
2. 优化措施: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如调节反应温度、时间以及反应物的浓度和比例,可得到具有不同尺寸和表面性质的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
此外,还可以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调节pH值等方法进一步优化制备过程。
四、表征与性质分析1. 表征手段: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动态光散射(DLS)等手段对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进行表征。
2. 性质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磁性能和稳定性,尺寸分布均匀,表面光滑。
此外,其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为生物医学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用磁性纳米粒子固定葡萄糖氧化酶测定痕量葡萄糖的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用磁性纳米粒子固定葡萄糖氧化酶测定痕量葡萄糖的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李建平,熊志刚
申请号:CN201110391001.X
申请日:20111129
公开号:CN102495047A
公开日:
2012061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磁性纳米粒子固定葡萄糖氧化酶测定痕量葡萄糖的方法。
在碳糊电极表面,通过磁性纳米粒子而修饰固定在电极表面的葡萄糖氧化酶氧化溶液中的葡萄糖生成双氧水,双氧水与鲁米诺溶液形成电致化学发光体系。
该体系在电极电压的作用下产生非常强的电致化学发光信号和电化学信号。
光信号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溶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成正比。
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葡萄糖的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方法。
在+0.2~+1.4V(vs.SCE)电位范围内进行循环伏安扫描,葡萄糖在
1×10-5~1.0×10-2mol/L浓度范围内与电致化学发光峰强度i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过于复杂等诸多缺点,灵敏度高,对于葡萄糖的检测易于自动化。
申请人:桂林理工大学
地址:541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建干路12号桂林理工大学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Fe3O4CPAM核壳磁性纳米材料的设备制作方法与制作流程
一种Fe3O4CPAM核壳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FeCl3、乙二醇和醋酸钠的混合溶液,在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反应。
将产物清洗,烘干,得到Fe3O4纳米粒子。
2、将Fe3O4纳米粒子酸化后,去离子水清洗。
然后制成Fe3O4纳米粒子和葡萄糖的混合溶液,在聚四氟乙烯反应釜反应,将产物清洗,烘干,得到Fe3O4C磁性纳米材料。
3、制作Fe3O4C磁性纳米材料、六偏磷酸钠和丙烯酰胺的混合溶液,在聚四氟乙烯反应釜反应,将产物洗涤、烘干得到的Fe3O4CPAM核壳磁性纳米材料为规则圆球状,粒径处于纳米级别。
操作简单,颗粒均匀,分散性好,吸附能力强。
制作过程环保无污染。
技术要求1.一种Fe3O4CPAM核壳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Fe3O4纳米粒子的制备;1.1、按照质量比为FeCl3·6H2O:乙二醇:醋酸钠=1.35:83.625:3.6的比例取FeCl3·6H2O、乙二醇和醋酸钠粉末,制成FeCl3、乙二醇和醋酸钠的混合溶液;1.2、使用磁力搅拌器连续磁力搅拌,转速为200rpm,时间1小时;然后将经过磁力搅拌的FeCl3、乙二醇和醋酸钠的混合溶液超声至完全分散;1.3、将经过超声的FeCl3、乙二醇和醋酸钠的混合溶液,转至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温度200℃恒温反应8小时;1.4、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将用磁铁分离的产物用蒸馏水超声清洗,然后用乙醇超声清洗,重复以上用蒸馏水和乙醇超声清洗的交替清洗步骤,经过清洗的得到Fe3O4纳米粒子;1.5、将经过清洗的Fe3O4纳米粒子放入烘箱中,60℃条件6h烘干,得到干燥的Fe3O4纳米粒子;第二步、Fe3O4C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2.1、将第一步制成的Fe3O4纳米粒子按照质量比Fe3O4:HNO3=4:3.1505的比例为加入到浓度为0.1mol/L的硝酸溶液中进行酸化处理,然后将经过酸化处理的Fe3O4纳米粒子和硝酸超声至分散均匀,然后将经过酸化处理的Fe3O4纳米粒子用去离子水清洗至少3次;2.2、将清洗好的经过酸化处理的Fe3O4纳米粒子按照质量比为,经过酸化处理的Fe3O4:C6H12O6·H2O=4:79.268的比例放浓度为0.5mol/L的一水合葡萄糖水溶液中,在室温状态超声波清洗器超声至完全分散至混合均匀,制成经过酸化处理的Fe3O4纳米粒子和一水合葡萄糖的混合溶液;2.3、将制成的经过酸化处理的Fe3O4纳米粒子和一水合葡萄糖的混合溶液转至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180℃恒温反应5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将本步骤得到的产物用蒸馏水洗涤,然后用乙醇洗涤,重复以上用蒸馏水和乙醇的交替洗涤步骤,然后将经过洗涤的产物,在温度40℃时烘箱烘干;第三步、Fe3O4CPAM核壳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3.1、按照质量比为Fe3O4C:Na6O18P6:PAM:H2O=5:24.4708:17.77:8的比例将第二步制成的Fe3O4C磁性纳米材料分散于上述的去离子水中,然后依次加入浓度为0.1mol/L的六偏磷酸钠的水溶液和浓度为0.25mol/L丙烯酰胺水溶液,将Fe3O4C磁性纳米材料、六偏磷酸钠和丙烯酰胺的混合溶液超声使分散均匀,制成Fe3O4C磁性纳米材料、六偏磷酸钠和丙烯酰胺的混合溶液;3.2、将Fe3O4C磁性纳米材料、六偏磷酸钠和丙烯酰胺的混合溶液转至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在温度180℃恒温反应4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将本步骤得到的产物用磁铁分离,然后用蒸馏水洗涤,乙醇洗涤,重复蒸馏水洗涤和乙醇洗涤的交替洗涤过程,在温度50℃烘箱烘干。
磁性纳米粒子固定葡萄糖氧化酶修饰电极电致化学发光葡萄糖传感器
磁性纳米粒子固定葡萄糖氧化酶修饰电极电致化学发光葡萄糖传感器整理:熊志刚李建平唐丽陈志强【摘要】通过交联剂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固定在Fe3O4磁性纳米粒子上,在磁力作用下将该磁性复合粒子修饰在石蜡碳糊电极(SPCE)表面,制成易更新酶电极。
GOD催化氧化葡萄糖生成过氧化氢,并使鲁米诺产生电致化学发光(ECL),据此首次构建了易更新型电致化学发光葡萄糖传感器。
其电致发光强度与葡萄糖浓度在1×10-5~1.0×10-2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I=65.4374C+23.9017(r=0.9987);检出限为1.0 μmol/L。
此传感器响应快,稳定性高,表面易更新,已用于测定人血清中葡萄糖的含量。
【关键词】电致化学发光; 磁性纳米粒子;葡萄糖氧化酶;鲁米诺;化学修饰电极Abstract A novel Nano Fe3O4 particles biosensor for glucose based on luminol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 is presented. Glucose oxidase (GOD) was covalently cross linked to the surface of synthesized magnetic nano Fe3O4 particles. Then the composite particles Fe3O4/GOD was adhered to solid paraffin carbon paste electrode by magnetic force to fabricate a working electrode. Hydrogen peroxide was produced by enzymatic reaction of GOD and ECL could be obtained by the reaction betweenluminol and hydrogen peroxide to construct the renewable glucose biosensor. There was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ECL and glucose concentration in the ranges of 1×10-5-1.0×10-2 mol/L with a regression equation of I =65.4374C+23.9017(r=0.9987),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is 1 μmol/L. The ECL biosensor has showed short response time and high stability, and the electrode surface was renewable easily. The proposed biosensor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glucose in plasma samples.Keywords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Magnetic nanoparticles; Glucose oxidase; Luminol; Chemically modified electrode1 引言电致化学发光(ECL)是在化学发光的基础上,结合电极反应发展起来的一种化学发光法[1~3]。
《2024年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研究》范文
《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纳米科技的飞速发展,磁性纳米颗粒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生物医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中,Fe3O4磁性纳米颗粒以其超顺磁性、生物相容性及易于表面修饰等特点备受关注。
为了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将Fe3O4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包覆一层SiO2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策略。
本文旨在研究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并探讨其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和优化策略。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包括: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颗粒、正硅酸乙酯(TEOS)、氨水、乙醇、去离子水等。
2. 制备方法(1)Fe3O4磁性纳米颗粒的合成:采用共沉淀法或热分解法合成Fe3O4磁性纳米颗粒。
(2)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在Fe3O4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包覆SiO2。
具体步骤包括将Fe3O4纳米颗粒分散在乙醇中,加入TEOS和氨水,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使TEOS在Fe3O4表面水解生成SiO2。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1. 实验过程(1)Fe3O4磁性纳米颗粒的合成:在室温下,将FeSO4和FeCl3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经过共沉淀或热分解反应得到Fe3O4磁性纳米颗粒。
(2)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将合成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分散在乙醇中,加入适量的TEOS和氨水,在一定温度下搅拌反应一段时间,使TEOS在Fe3O4表面水解生成SiO2。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得到不同厚度的SiO2包覆层。
2. 结果分析(1)表征方法: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手段对制备的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进行表征。
(2)结果分析:通过TEM观察,可以看到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SiO2包覆层均匀地覆盖在Fe3O4核表面。
《2024年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研究》范文
《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纳米科技的飞速发展,磁性纳米颗粒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磁响应性和化学稳定性,在生物医学、药物传递、催化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旨在研究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二、制备方法1. 材料准备制备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需要准备的材料包括:铁盐、硅源、表面活性剂、溶剂等。
其中,铁盐可以选择FeCl3或FeSO4等,硅源可以选择正硅酸乙酯或正硅酸甲酯等。
2. 制备过程(1)制备Fe3O4磁性纳米颗粒首先,将铁盐溶解在溶剂中,加入还原剂进行还原反应,生成Fe3O4磁性纳米颗粒。
反应过程中需加入表面活性剂以控制颗粒的尺寸和形态。
(2)制备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在生成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表面,通过硅源的水解和缩合反应,形成一层二氧化硅包覆层。
此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硅源的浓度、反应时间、温度等参数来控制包覆层的厚度和均匀性。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形貌与结构分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制备的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形貌,发现颗粒呈球形,且表面光滑,尺寸分布均匀。
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确认了颗粒的晶体结构为Fe3O4和SiO2。
2. 磁性能分析通过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了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磁性能。
结果表明,颗粒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且饱和磁化强度随包覆层厚度的增加而略有降低。
3. 稳定性分析通过动态光散射(DLS)测试了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稳定性。
结果表明,颗粒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且储存一段时间后无明显聚集现象。
四、结论本文成功制备了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并通过形貌、结构和性能分析表明,颗粒具有良好的球形度、均匀性和磁响应性。
Fe3O4微-纳米磁性材料的合成、自组装及其性能研究共3篇
Fe3O4微-纳米磁性材料的合成、自组装及其性能研究共3篇Fe3O4微/纳米磁性材料的合成、自组装及其性能研究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制备微/纳米磁性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
Fe3O4是一种常见的磁性材料,其微/纳米级别的制备和自组装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介绍Fe3O4微/纳米磁性材料的制备、自组装以及其性能研究。
首先,我们来谈一谈Fe3O4微/纳米磁性材料的制备方法。
目前常见的制备方法有化学合成法、物理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和高能球磨法等。
其中,化学合成法是最为常用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具有生产工艺简便、产率高、重复性好等优点。
此外,该方法还能够控制制备出的Fe3O4微/纳米磁性材料的形貌、粒度和分散性等。
物理气相沉积法则主要应用于纳米级别的制备,其制备的Fe3O4纳米粒子具有均一的形貌和尺寸,可以用于磁珠、磁液的制备。
而溶胶-凝胶法和高能球磨法则适用于微/纳米级别的制备,能够制备出高度分散的Fe3O4微/纳米粒子。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Fe3O4微/纳米磁性材料的自组装现象。
自组装是一种通过自身物性和相互作用力而形成的层次结构的过程。
一种常见的Fe3O4微/纳米磁性材料的自组装结构是Fe3O4磁性微球。
该结构由大量的Fe3O4微粒组成,具有磁响应性、生物相容性以及化学稳定性等特点。
还有一种自组装形态,是通过氧化反应将FeSO4和FeCl2混合反应而成的Fe3O4/FeOOH微球。
该微球结构具有优异的吸附作用,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环境管理等领域。
最后,我们来介绍一下Fe3O4微/纳米磁性材料的性能研究。
首先是其磁性性质。
由于Fe3O4微/纳米粒子的粒径小于宏观尺寸,其表现出的磁性行为不同于宏观尺寸下的Fe3O4。
一些研究表明,Fe3O4微/纳米粒子具有单分子磁性特征、超顺磁性特性等。
其次,Fe3O4微/纳米磁性材料还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成像以及药物传输等应用方向。
例如,可以将Fe3O4包覆在生物相容性高的聚合物中,用于药物输送。
核壳结构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
核壳结构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摘要:本文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Fe3O4纳米颗粒可以分散在水利用柠檬酸作为表面活性剂。
然后使用Fe3O4纳米颗粒作为种子,在Triton x - 100 /己醇/环己烷/乳化系统中制备核壳结构Fe3O4 SiO2纳米粒子。
通过水解和缩合制备原硅酸四乙酯(TEOS)在碱催化下的影响不同的搅拌法Fe3O4SiO2纳米粒子的形貌研究结果表明,机械搅拌能有效控制复合纳米粒子的形态形成良好的分散和球形形态的核壳纳米颗粒.TEOS浓度增加,复合粒子的形态变得更加均匀。
关键词:Fe3O4纳米粒子;反相微乳液;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bstract: in this paper, Fe3O4 nanoparticles synthesized by chemical co precipitation method can be dispersed in water using citric acid as a surfactant. Then, the core-shell structure SiO2Fe3O4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Fe3O4nanoparticles as seeds, in the X Triton - 100 / F / cyclohexane / emulsion system. By hydrolysis and condensation of preparation effects of tetraethylorthosilicate (TEOS) under the catalysis of alkali in the different mixing methods Fe3O4 SiO2 nanoparticles morphology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chanical agitation to the morphology of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composite nanoparticles formed well dispersed and spherical morphology of core-shell nano meter particles.TEOS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the morphology of the composite particles become more uniform.Key words:Fe3O4nanoparticles; inverse microemulsion; Fe3O4SiO2composite nanoparticles引言Fe3O4磁性纳米粒子具有独特的磁学性质,如超顺磁性和高饱和磁化强度等,而且生物相容性较好,毒副作用小,在靶向药物载体、磁共振成像、细胞和生物分子分离、免疫检测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近年来备受人们的关注。
四氧化三铁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四氧化三铁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众多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氧化三铁(Fe₃O₄)纳米材料作为其中的一种,因其优良的磁学、电学和催化性能,受到了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师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四氧化三铁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探讨其应用领域,以及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四氧化三铁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包括共沉淀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以及物理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通过对比各种方法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以及所得产物的性能,可以为实验者提供选择制备方法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重点讨论四氧化三铁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磁流体、催化剂、磁性材料、电磁波吸收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例如,在生物医学领域,四氧化三铁纳米材料可作为磁共振成像的造影剂、药物载体以及热疗剂等;在磁流体领域,其可作为密封材料、润滑剂和磁记录介质等。
通过深入剖析这些应用案例,可以展示四氧化三铁纳米材料的多功能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展望四氧化三铁纳米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跨学科研究的深入,四氧化三铁纳米材料有望在更多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例如,通过与其他纳米材料的复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和应用范围;通过对其表面进行修饰,可以增强其与生物组织的相容性和靶向性等。
因此,四氧化三铁纳米材料的研究将持续成为纳米科技领域的重要课题。
二、四氧化三铁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共沉淀法、热分解法、微乳液法、溶胶-凝胶法以及水热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规模和应用需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材料制备。
共沉淀法:共沉淀法是一种通过控制溶液中的沉淀条件,使铁离子和亚铁离子在溶液中同时沉淀,进而形成四氧化三铁纳米材料的方法。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控制,但制备出的纳米颗粒尺寸分布较宽。
磁性纳米颗粒Fe3O4固定化纤维素酶的光谱学研究
磁性纳米颗粒Fe3O4固定化纤维素酶的光谱学研究本文主要进行纤维素酶的固定化研究。
使用氨水沉淀剂,磁性微粒Fe3O4采用共沉淀的方法制备,并作为载体对纤维素酶进行固定化,多次重复试验以及傅里叶红外验证了纤维素酶在该载体上的固定,采用投射电镜观测了固定化酶颗粒的粒径也外貌,还研究了酶的活性,固定化纤维素酶最佳的活性在pH值为3.94~5.50左右,制备的固定化纤维素酶具有较好的存储性、热稳定性以及PH 值的宽泛性,本文为纤维素酶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
标签:磁性纳米颗粒Fe3O4;固定化;纤维素酶;光谱学前言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纤维素,其含量约占植物干重的35%-50%,纤维素是世界上最广泛分布的天然碳水化合物,据估计每年世界纤维素的产量达4×106万吨。
我国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植物,其蕴含的纤维素资源十分丰富,仅在农作物秸秆和植物皮核中蕴含的纤维素就有4亿多吨,林业采伐与加工的剩余物中也蕴含有1000多万吨的纤维素。
有效的开发利用植物中的纤维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的缓解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节能减排及粮食短缺等问题。
而目前对纤维素的利用总量还不到世界产量的0.5%,大量的纤维素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合理和广泛的应用。
目前对纤维素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研究和开发的重点,而纤维素酶是纤维素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之一,已经成为纤维素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主要阻碍纤维素酶发展的障碍之一就是纤维素酶的酶解效率低下,纖维素是纤维素酶的底物,是不溶于水的,因此人们设计对纤维素的具有一定活性的来进行固化的酶的很困难的。
而纳米材料具有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的效应、表面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性,在许多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光吸收、催化、医药、激光、新材料、磁介质等。
伴随着的纳米技术的发展,光谱学正在成为研究纳米材料的重要手段。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利用氨水作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的方式来制备具有磁性的纳米材料,以磁性的纳米材料为载体,制备了固定化的纤维素酶,经过多次的重复性实验以及傅里叶红外的方法验证了纤维素酶在磁性的纳米材料上具有固定性,利用投射电镜的方式表征了固定化的纤维素酶形貌,纤维素酶的活性则采用DNS分光光度法测量,并且进行了纤维素酶最佳催化的PH值以及温度。
磁性复合粒子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的制备
磁性复合粒子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的制备白刚;刘艳春;李凤艳;钱红飞【摘要】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Fe3O4粒子,并将带正电荷的PDDA吸附在其表面,形成PDDA-Fe3O4磁性复合体.为提高葡萄糖氧化酶的稳定性和重复利用率,以自制的PDDA-Fe3O4磁性复合体为载体,通过静电引力来固定葡萄糖氧化酶.结果表明:PDDA-Fe3O4磁性载体表面的Zeta电位为47.6 mV,载体平均粒径为275 nm.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化最佳条件为:温度15℃,pH =6,酶与载体质量比为1:66.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pH值稳定性及重复使用性能都有很大的提高.【期刊名称】《纺织学报》【年(卷),期】2014(035)003【总页数】6页(P62-67)【关键词】磁性载体;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化;性能【作者】白刚;刘艳春;李凤艳;钱红飞【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纺织服装学院,浙江绍兴312000;浙江省清洁染整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绍兴312000;绍兴文理学院纺织服装学院,浙江绍兴312000;浙江省清洁染整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绍兴312000;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部,天津300387;绍兴文理学院纺织服装学院,浙江绍兴312000;浙江省清洁染整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绍兴3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14.1随着生化工程技术的发展及纺织品绿色加工要求的提高,纺织品生物酶前处理已被公认为是一种符合环保要求的印染加工方法[1]。
其中葡萄糖氧化酶可以催化葡萄糖生成过氧化氢用于纺织品漂白,同时生成的葡萄糖酸内酯可进一步水解生成葡萄糖酸,能螯合水中具有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作用的金属离子,使得漂白过程中不需要再另外添加稳定剂,减少了化学试剂用量和环境污染,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生物漂白技术[2-3]。
因为游离酶存在使用稳定性差,酶处理后无法回收等缺点,导致酶制剂无法再继续利用,不利于实际的开发应用[4-5]。
固定化酶具有稳定性高,易回收,可重复使用等优点,近年来在纺织领域的应用研究日益受到关注[6-7]。
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及其复合物的制备和研究的开题报告
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及其复合物的制备和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四氧化三铁(Fe3O4)作为一种重要的磁性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
和光热性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Fe3O4纳米颗粒及其复合物在生物医学
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肿瘤治疗、医学成像、药物传递等方面。
因此,对
Fe3O4纳米颗粒及其复合物的制备和特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计划采用化学方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并与其他材料进行复合制备。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合成Fe3O4纳米颗粒:采用溶剂热法、共沉淀法等方法,探究不同合成方法对
Fe3O4纳米颗粒形貌和结构的影响。
2. 对Fe3O4纳米颗粒进行表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制备的Fe3O4纳米颗粒进行形貌、尺寸、晶
体结构等方面的表征。
3. 制备Fe3O4和其他材料复合体:将Fe3O4纳米颗粒与其他材料进行复合制备,如
多壁碳纳米管、硅壳等,研究不同复合物的结构和性能。
4. 对Fe3O4及其复合物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体外实验研究Fe3O4
及其复合物在肿瘤治疗、医学成像、药物传递等方面的应用潜力,为其在生物医学领
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意义:
通过本课题对Fe3O4纳米颗粒及其复合物的制备和研究,可以深入探究Fe3O4纳米颗粒的结构、性能、应用等方面,为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同时,本研究也为利用Fe3O4及其复合物实现对疾病治疗和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核-壳型Fe_(3)O_(4)@Au定向固定葡萄糖氧化酶研究
: ; ; Key words Fe3 O4 @ Au glucose oxidase immobilization
游离生物酶提取过程非常复杂、成本高及对 用等[1,2]。传统的酶固定化可能会导致酶多个位 使用环境要求高,而酶固定化后则可以改善酶的 点和载体结合,破坏了酶的天然构象或者出现位 操作稳定性、提高对强酸强碱等极端反应环境的 阻障碍而妨碍底物进入到酶的活性位点,最终使 适应性、实现酶从反应体系的分离纯化和循环使 固定化酶活性大幅度下降[3]。酶的定向固定化,
盐酸等均为分析纯。
UV1750 型 紫 外 可 见 分 光 光 度 计;D/
型 射线衍射仪( ); Max2550VB+ / PC X
XRD LSHZ
300 型冷冻恒温水浴振荡器;JEM2100 透射电子
显微镜( ); 型 电 TEM ME104E METTLERTOLEDO
子分析天平;FV1200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化效率高、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和生物兼容性
好无等毒独性和特生的物性相质容[6],性而良F好e3,O更4 @由A于u
不仅由 它的操
于 作
它 稳
的 定
性和易于从反应系统中分离的特性,在生物医学、
生物传感器及固定化酶等很多领域引起越来越多
的关注[7,8]。
用以、F疏e本3水O文4作@合用A成u与了作链核为霉载壳亲体结和,构素纳的结米合F金e,3粒再O4利子@用通Au亲过微和静粒素电,并作生
较好,颗粒呈不规则圆球形。而固定 GOx 后(图
; 收稿日期:20201102 修回日期:20210222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16JK1827)资助;咸阳师范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010722011)资助 联系人简介:高丰琴(1978),女,副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化工研究。Email:gaofq08@ 126 com
功能化Fe3O4@SiO2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功能化Fe3O4@SiO2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个新颖的方法来制备功能化Fe3O4@SiO2纳米复合材料,并考察了该材料的磁性、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
本研究旨在为这种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提供基础研究。
关键词:Fe3O4@SiO2;纳米复合材料;磁性1. 研究背景纳米复合材料在生物医学和环境应用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中,尺寸可控的Fe3O4@SiO2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磁性和表面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药物释放、磁性分离和生物医学成像等方面。
2. 研究思路与目标本研究拟采用水相共沉淀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并通过硅烷偶联剂表面修饰得到Fe3O4@SiO2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
同时,考察该纳米复合材料的磁性和表面化学性质,并探究其在药物释放和磁性分离应用中的潜在应用。
3. 研究方法①制备Fe3O4纳米颗粒采用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具体步骤如下:1)在4 mL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加入氯化铁(FeCl3)和氯化铵(NH4Cl)、明矾(Na2SO4)等化学试剂,搅拌均匀。
2)将反应混合物移至特制的釜中,在常压下用水浴进行水热反应2小时。
3)反应后离心分离得到Fe3O4纳米颗粒,加去离子水洗涤3遍,最后在恒温箱中干燥制备。
4)对所制备的Fe3O4纳米颗粒进行表征,包括形貌、尺寸、磁性等。
②制备Fe3O4@SiO2纳米复合材料采用硅烷偶联剂表面修饰Fe3O4纳米颗粒,具体步骤如下:1)取一定量的Fe3O4纳米颗粒,分散在乙醇中。
2)将硅烷偶联剂加入至Fe3O4纳米颗粒中,充分搅拌3小时。
3)加入氨水调节pH值,继续搅拌12小时,得到Fe3O4@SiO2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
4)对所制备的Fe3O4@SiO2纳米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包括形貌、尺寸、磁性和表面化学性质。
4. 计划进度本研究的计划进度如下:第1-2周:阅读相关文献,设计实验方案第3-4周:制备Fe3O4纳米颗粒,进行表征第5-6周:制备Fe3O4@SiO2纳米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第7-8周:探究Fe3O4@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潜力第9-10周:撰写实验报告及学术论文5. 期望成果本研究旨在提供一种新型Fe3O4@SiO2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并探究其在药物释放和磁性分离等方面的应用潜力。
自组装制备Fe3O4@Au复合纳米粒子用于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
2009年第54卷第4期:430~435《中国科学》杂志社SCIENCE IN CHINA PRESS 论文自组装制备Fe3O4@Au复合纳米粒子用于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王显祥①②*, 黄硕①, 单志①, 杨婉身①*①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理学院, 雅安 625014;②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成都 610041*联系人, E-mail: wansheny@; xianxiangwang@2008-08-25收稿, 2009-01-01接受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重点项目(批准号: 2005A033)和四川农业大学引进人才基金(批准号: 007202)资助Wang X X, Huang S, Shan Z, et al. Preparation of Fe3O4@Au nano-composites by self-assembly technique for immobilization of glucose oxidas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9, 54(7): 1176—1181, doi: 10.1007/s11434-009-0113-7摘要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6~12 nm的超顺磁性Fe3O4纳米晶体, 在室温下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其表面氨基化, 然后加入Frens法合成的金溶胶, 自组装制备了磁性Fe3O4@Au复合纳米粒子.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震动样品磁场计(VSM)等方法对合成的金磁微粒的表面形貌、光学、结构、磁性质等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合成的金磁微粒粒径分布均匀, 在15~20 nm, 磁响应性好. 金磁微粒有超顺磁性和易与生物分子结合的特点, 以葡萄糖氧化酶(GOx)为模型, 详细研究了固定化酶条件及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 固定化酶的最优条件为: Fe3O4:HAuCl4摩尔比为0.5:1, pH 5.5, 温度为28℃. 固定化后葡萄糖氧化酶耐热性提高, 保存时间延长, 且能在外部磁场下分离反复使用. 关键词金磁复合纳米微粒Fe3O4@Au组装固定化酶葡萄糖氧化酶磁性纳米粒子由于具有特殊的磁导向性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 近年来在生物领域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1]. 超顺磁性纳米粒子具有高的磁响应性, 无剩磁, 在磁共振成像(MRI)、癌症和艾滋病等疾病的靶向治疗、生物分离、酶或蛋白质的固定、细胞筛选、核酸纯化以及生物传感器方面都有研究报道[2~6]. 具有好的单分散性以及特定功能性磁性材料一直是人们研究所关注的, 为此, 研究者发展了各种表面修饰的方法, 如在磁性材料表面修饰带特殊功能团的高分子, 如氨基(—NH2)[7], 能和分离的目标结合; 在磁性粒子表面修饰无机金属离子, 如银粒子[8]等, 制备出特殊功能结构的复合纳米磁性粒子. 其中, 由于金纳米粒子具有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 而且和有机分子末端的氨基和巯基有好的亲和力[9], 能结合磁性粒子和金粒子的优异特性, 在生物学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一般来说, 合成Fe3O4/Au核壳型磁性复合粒子, 主要是通过种子聚合法[10,11], 或用超声的方法[12]. 即在过量的Fe3O4的种子存在下, 还原HAuCl4, 在磁性粒子表面包覆一层金纳米粒子.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磁性粒子表面的负电荷和金粒子表面的正电荷发生静电吸附成核生长, 复合粒子之间的作用力比较弱; 另外一种方法是通过组装的方法, 用偶联剂连接两种纳米粒子, 通过化学键的相互作用, 得到的复合纳米粒子比较稳定, 不易被外界条件破坏. 磁性微球的氨基化已有报道[7], 且—NH2和胶体金有较强的结合力. 本文首先氨基化磁性粒子, 然后在室温下和胶体金偶联, 自组装制备了金磁复合纳米微粒. 纳米金容易和生物分子中的巯基结合, 选择葡萄糖氧化酶(GOx)为模型, 进行酶的固定化研究, 为构建新型430 图1 自组装制备Fe3O4@Au纳米粒子及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的葡萄糖传感器奠定实验基础. 整个过程如图1所示.1 实验(ⅰ) 试剂与仪器. FeSO4·7H2O, FeCl3·6H2O, HAuCl4, 柠檬酸三钠等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 购自成都科龙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 APTES), 葡萄糖氧化酶(酶活>10 U/mg), 辣根过氧化酶(HRP, 酶活>150 U/mg)为Sigma公司提供.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Nexus 470, 美国Nicolet 公司), 透射电子显微镜(JEM-2010, 日本电子), 振动样品磁强计(7400, 美国Lake shore公司), 电子恒速搅拌器(RW20DZM.n, 德国IKA公司), 超声波细胞破碎机(JY99-2D, 宁波新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ⅱ) 水相分散的Fe3O4及金纳米微粒的制备. Fe3O4的制备参照我们课题组单志等[13]的制备方法, 略有改动. 在四颈烧瓶中加入 4 mol/L的NaOH溶液100 mL, 在氮气保护下, 63℃恒温水浴中以150 r/min 的速度搅拌, 30 min后加入56 mL溶解有0.01 mol FeSO4和0.018 mol FeCl3的水溶液, 以300 r/min继续搅拌 1.5 h后停止加热. 然后, 用磁分离架分离并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后, 放入真空干燥箱干燥备用.金纳米微粒按照经典的Frens[14]报道的方法合成. 盛有0.1% HAuCl4 25 mL的烧瓶, 在97℃水浴中以415 r/min搅拌15 min, 加入10 mL的1%柠檬酸三纳溶液还原, 得到橙红色的浓度约为0.7 g/L的胶体金溶胶, 旋转蒸发掉部分溶液, 定容至10 mL, 得浓度为2.45 g/L的胶体金溶胶备用.(ⅲ) 氨基修饰Fe3O4纳米微粒的表面组装纳米金. 取0.2 g合成的Fe3O4纳米微粒超声分散在50 mL 含有20%乙醇水溶液中, 逐滴加入0.4 mL APTES, 室温下搅拌7 h. 反应结束后得到浅棕色带细微颗粒的悬浊液, 产物即为氨基化修饰后的Fe3O4纳米微粒. 产物用0.1 mol/L HCl乙醇溶液清洗4 h以去除游离未包覆的Fe3O4纳米微粒后, 磁分离清洗6次, 然后用乙醇定容至1 g/L.取25 mL上述制备的氨基修饰的Fe3O4纳米微粒,室温下150 r/min搅拌中迅速加入25 mL的1.8 g/L胶体金溶液, 混合溶液由棕色逐渐变淡, 低速搅拌反应12 h后, 用0.1 mol/L HCl乙醇溶液清洗以除去剩余Fe3O4, 再用水反复磁性分离清洗至中性, 即得摩尔比为M Fe3O4/Au= 0.5:1的金磁复合微粒, 保存在25 mL水溶液中备用. 用同样的方法加入0.9 g/L胶体金溶液, 得摩尔比为M Fe3O4/Au= 1:1的金磁微粒.(ⅳ) 固定化GOx及酶学性能测试. 用0.05 mol/L磷酸缓冲液(根据要求选用pH 5.0~7.0范围内不同的pH)洗涤10 mL金磁性纳米微粒溶液(1 g/L)3次, 用磁分离洗涤后, 加入10 mL 0.1 mg/mL葡萄糖氧化酶酶液, 控温震荡, 磁吸, 弃去上层清液. 然后分别用磷酸缓冲液(0.05 mol/L pH 7.0)及纯水洗涤3次后, 即得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 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参照姜梅等的方法[15]. GOx酶活力单位(U)定义为: 每分钟氧化1 μmol葡萄糖产生葡萄糖酸和H2O2所需的酶量.配溶液A: 称取3.5 mg辣根过氧化物酶和3.5 mg的4-氨基安替吡啉, 溶于20 mL 0.2 mol/L (pH 7.0)磷酸缓冲液中, 再加入1 mL 3.0%苯酚; 溶液B: 6.5%葡萄糖.取1.5 mL溶液A 和1.5 mL溶液B, 在1 cm比色皿中混合, 加入100 μL溶液酶后, 在25℃, 500 nm处测定其吸光值在15 min内的变化. 将相同的稀释酶液预先加热灭活后做同样的处理作为空白对照. 在上述条件下, 绘制标准曲线. 根据标准曲线, 用同样的方法测定游离酶和固定化酶的酶活力. 考察温度、pH和时间等对酶活力的影响.2 结果与讨论2.1 金磁微粒的表面形貌从实验结果看, 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合成的Fe3O4微粒粒径分布比较均匀,结晶度好,粒径大小在6~12 nm(图1(a)), 达到了超顺磁临界尺寸. 超声分散4312009年2月 第54卷 第4期后, 能在水相中形成黑色胶体, 在外加磁场下, 有好的磁响应性. 纳米Fe 3O 4有较高的饱和磁化强度, 常温下的磁滞回线表明(图2(a)), 饱和磁化强度为60 emu/g (1 emu/g = 1 A ·m 2/kg), 剩磁和矫顽力均为0, 具有超顺磁性. 表面组装金后, 饱和磁化强度降低, 分别为58 emu/g, 41 emu/g(图2(b), (c)), 但仍保持超顺磁性. 由于纳米颗粒表面具有非常大的比表面积, 有很大的表面位能, 裸露在表面的Fe 与O 原子容易吸附水中的OH −, H +, 形成一个富—OH 功能团的表面[16].偶联剂APTES 水解后, 形成硅醇缩合物, 以Fe 3O 4纳米颗粒为核生长, 在外表面形成一层带氨基的功能团. 从图图1典型样品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a) Fe 3O 4; (b) 氨基化Fe 3O 4; (c) 胶体金; (d) Fe 3O 4/Au图2 样品的常温磁滞回线(a) Fe 3O 4; (b) M Fe 3O 4/Au =1:1; (c) M Fe 3O 4/Au = 0.5:11(b)可以清晰看见黑色晶体变大, 粒径在10~15 nm, 说明APTES 在表面形成了有效包覆, 和文献[17]的报道一致. 根据Kumar 等人[18]的研究结论, 通过还原法制备的金纳米颗粒表面含有AuCl 4−和AuCl 2−子, 它们能与—NH 2反应生成[Au n (AuCl 4−)m ](RNH 3+)m和Au n [AuCl(RNH 2)]m 两种络合物, 并且在各种溶剂中相当稳定. 从TEM 相片(图1(d)), 可以清晰地看见合成的纳米金(图1(c))分散在表面氨基化的磁性Fe 3O 4纳米外面, 组装的金磁微粒粒径在15~20 nm. 离2.2 金磁微粒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分析 胶体金在530 nm 左右有共振吸收峰, 图3是胶体金(图3(c)), Fe 3O 4/Au(图3(b), M (Fe 3O 4:Au)=0.5:1; 图3(a) M (Fe 3O 4:Au)=1:1)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合成胶体金在520 nm 有特征吸收峰, 胶体金的吸收峰位置反映了胶体金粒径的大小[19]. 520 nm 左右有吸收峰的胶体金的粒径分布在3~20 nm. TEM 图(图1(c))证实, 制备的胶体金粒径均匀, 大小为10 nm 左右. 不同比例的氨基化磁球和胶体金反应后, 吸收峰分别为548, 552 nm, 光谱发生红移, 表明粒径增大.由于Fe 3O 4本身具有吸收光的性质, 图3(a)说明Fe 3O 4相对含量较多的金磁微粒有更高的吸光值, 表观颜色也加深.图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a) M Fe 3O 4/Au = 1:1; (b) M Fe 3O 4/Au = 0.5:1; (c) 胶体金表面氨基化Fe 3O 4微粒在3400 cm −1左右有明显的吸收峰(图4(a)), 是胺和酰胺的N —H 键伸缩振动, 1629 cm −1左右的吸收峰为N —H 的弯曲振动; 2920和2840 cm −1左右的吸收峰代表饱和C —H 键伸缩振动. 图4两种样品的红外吸收的最大差异在500 cm −1左右, 图4(a)氨基化的Fe 3O 4微粒在617和572 cm −1432图4 样品红外光谱(a) 氨基化Fe 3O 4; (b) Fe 3O 4/Au吸收强烈, 对应为Fe 3O 4微粒的特征吸收. 组装金后, 图4(b)在618和568 cm −1吸收峰依然存在, 但明显减弱, 这可能是由于表面金纳米微粒的存在, 阻碍了内部Fe 3O 4微粒的红外吸收. 同时由于Fe 3O 4微粒表面结合了—OH, 在1629 cm −1有明显吸收峰, 推测为表面氨基化不完全所致.4332.3 金磁微粒固定化酶条件优化改变胶体金的含量, 组装含金量不同的金磁微粒. 按实验方法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 然后测定酶活力. 当Fe 3O 4:Au 摩尔比为0.5:1时, pH 为6, 温度25℃时, 固定化酶活力达到最高, 为529.71 U/g(图5(a)). 当金含量增高, 虽可吸附更多酶分子, 但从图2得知, 金含量升高后磁响应性减弱, 导致固定化后固定化酶的回收效率降低; 同时可能酶分子已经全部结合在金表面, 继续提高金的含量, 固定化酶活力没有明显升高.改变磷酸缓冲液的pH 为4.5, 5.0, 5.5, 6.0, 6.5, 7.0, 在24℃恒温条件下, 用Fe 3O 4:Au 为0.5:1的比例制备的金磁微粒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图5(b)). 当pH 为5.5时, 固定化酶活力最高, 达498.18 U/g. 这是由于葡萄糖氧化酶的等电点在4.9左右, 固定化pH 高于等电点时, 静电吸附电势差最大, 吸附量最高, 固定化率最大; 但当pH 过高时, 由于葡萄糖氧化酶自身活性的降低也会使酶活降低. 另外, 金磁微粒表面有部分氨基未与金纳米粒结合, 氨基能吸引溶液中的阴离子, 导致固定化酶扩散层的H +浓度较溶液中的H +浓度更低. 因此, 只有溶液中的pH 为酸性时, 才能使得葡萄糖氧化酶表现出更高活力.在pH 为5.5, 恒温16, 20, 24, 28, 32, 36℃的环境中进行葡萄糖氧化酶的固定化. 固定化温度为28℃时, 固定化酶活力最高可达465.06 U/g(图5(c)), 温度的升高虽可提高酶的固定化效率, 但过高的温度又使酶失活.2.4 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的酶学性质按照酶活力测定的方法, 取固定化酶分别在16, 20, 24, 28, 32, 36℃下测酶活力(图6(a)). 固定化酶最适温度均为24℃. 温度上升, 酶的分子结构变化, 活力下降甚至失活[20]. 但是, 相对于游离酶, 温度变化对固定化酶酶活性的改变趋势要小. 在36℃的反应条件下, 游离酶相对活性只有11%, 但固定化酶的相对酶活力还能保持30%左右, 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化后, 酶的耐热能力明显提高.在pH 5.0, 5.5, 6.0, 6.5, 7.0, 7.5下测酶活力(图6(b)), 游离酶的最适pH 均为6.5, 而固定化酶在pH 为6.0时的活力最高, 可能还是因为组装型金磁微粒表面含有部分氨基所致. 同时, 还考察了固定化酶的2009年2月第54卷第4期图5 金含量(a)、固定化pH (b)、固定温度(c)对葡萄糖氧化酶酶活力的影响图6 温度(a)、pH(b)、时间(c)和使用次数(d)对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酶活力的影响434稳定性(图6(c))和回收次数对酶活力的影响(图6(d)). 固定化酶比游离酶保存时间显著延长, 用磁分离反复使用6次后, 酶活力只下降20%, 充分体现了金磁微粒固定化酶能反复使用的优点.3 结论本文合成了氨基化的纳米超顺磁性Fe3O4, 然后利用—NH2和Au的强相互作用, 自组装制备了功能性的金磁微粒Fe3O4@Au, 该法简易、可控. 并以GOx为模型, 考察了合成的Fe3O4@Au对GOx的固定化. 和游离酶相比, 固定化酶的稳定性、耐热性都得到明显提升, 并可在外磁场下回收反复使用. 该思路可拓展到其他酶或分子, 在酶催化、分子识别等方面将有广阔的应用.参考文献1 Laurent S, Forge D, Port M, et al. 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Synthesis, stabilization, vectorization,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s, and biological applications. Chem Rev, 2008, 108: 2064—2110[DOI]2 Wang Y, Ng Y W, Chen Y, et al. Formulation of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 by nanoparticles of biodegradable polymers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dv Funct Mater, 2008, 18: 308—318[DOI]3 Chan D C F, Kirpotin D B, Bunn P A. 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of colloidal magnetic iron-oxides for the site-specific radiofre-quency-induced hyperthermia of cancer.J Magn Magne Mater, 1993, 122: 374—378[DOI]4 Segal I, Zablotskaya A, Lukevics E, et al. Synthesis, physico-chemical and biological study of trialkylsiloxyalkyl amine coated iron ox-ide/oleic aci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Appl Organomet Chem, 2008, 22: 82—88[DOI]5 Bucak S, Jones D A, Laibinis P E, et al. Protein separations using colloidal magnetic nanoparticles. Biotechnol Prog, 2003, 19: 477—484[DOI]6 Doyle P S, Bibette J, Bancaud A, et al. Self-assembled magnetic matrices for DNA separation chips. Science, 2002, 295: 2237[DOI]7 Cao H Q, Wang G Z, Warner J H, et al. Amino-acid-assisted synthesis and size-dependent magnetic behaviors of hematite nanocubes.Appl Phy Lett, 2008, 928 Liu C H, Zhou, Z D, Yu X,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e3O4/Ag composite magnetic nanoparticles. Inorg Mater, 2008,44: 291—2959 Daniel M C, Astruc D. Gold nanoparticles: Assembly,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quantum-size-related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toward biology, catalysis, and nanotechnology. Chem Rev , 2004, 104: 293—346[DOI]10 Yu H, Chen M, Rice P M, et al. Dumbbell-like bifunctional Au-Fe3O4 nanoparticles. Nano Lett, 2005, 5: 379—382[DOI]11 崔亚丽, 惠文利, 苏婧, 等. Fe3O4/Au纳米复合粒子及其光学性质.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2005, 35: 89—9312 吴伟, 贺全国, 陈洪, 等. 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超声包金及其表征. 化学学报, 2007, 13: 1273—127913 Shan Z, Yang W S, ZhangX,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xyl-group functionalized superparamagnetic nanoparticlesand the potential for bio-applications. J Braz Chem Soc, 2007, 18: 1329—133514 Frens G. Controlled nucleation for regulation of particle-size in monodisperse gold suspensions. Nat Phys Sci, 1973, 241: 20—2215 姜梅, 王善荣, 季勤. 壳聚糖膜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的特性研究. 食品科学, 2003, 24: 38—4116 Jolivet J P, Chaneac C, Tronc E. Iron oxide chemistry: From molecular clusters to extended solid networks. Chem Commun, 2004: 481—48717 Yamaura M,Camilo R L,Sampaio L C,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coated magnetitenanoparticles. J Mang Mang Mater, 2004, 279(2-3): 210—217[DOI]18 Kumar A, Mandal S, Selvakannan P R, et 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urface-bound alkylamines and gold nanoparti-cles. Langmuir, 2003, 19: 6277—6282[DOI]19 Link S, El-Sayed M A. Size and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plasmon absorption of colloidal gold nanoparticles. J Phys Chem B,1999, 103: 4212—4217[DOI]20 Rauf S, Ihsan A, Akhtar K, et al. Stabilization of immobilized glucose oxidase against thermal inactivation by silanization for biosen-sor applications. Biosens Bioelectron, 2004, 19: 1337—1341[DOI]43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第54卷第4期:430~435《中国科学》杂志社SCIENCE IN CHINA PRESS 论文自组装制备Fe3O4@Au复合纳米粒子用于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王显祥①②*, 黄硕①, 单志①, 杨婉身①*①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理学院, 雅安 625014;②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成都 610041*联系人, E-mail: wansheny@; xianxiangwang@2008-08-25收稿, 2009-01-01接受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重点项目(批准号: 2005A033)和四川农业大学引进人才基金(批准号: 007202)资助Wang X X, Huang S, Shan Z, et al. Preparation of Fe3O4@Au nano-composites by self-assembly technique for immobilization of glucose oxidas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9, 54(7): 1176—1181, doi: 10.1007/s11434-009-0113-7摘要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6~12 nm的超顺磁性Fe3O4纳米晶体, 在室温下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其表面氨基化, 然后加入Frens法合成的金溶胶, 自组装制备了磁性Fe3O4@Au复合纳米粒子.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震动样品磁场计(VSM)等方法对合成的金磁微粒的表面形貌、光学、结构、磁性质等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合成的金磁微粒粒径分布均匀, 在15~20 nm, 磁响应性好. 金磁微粒有超顺磁性和易与生物分子结合的特点, 以葡萄糖氧化酶(GOx)为模型, 详细研究了固定化酶条件及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 固定化酶的最优条件为: Fe3O4:HAuCl4摩尔比为0.5:1, pH 5.5, 温度为28℃. 固定化后葡萄糖氧化酶耐热性提高, 保存时间延长, 且能在外部磁场下分离反复使用. 关键词金磁复合纳米微粒Fe3O4@Au组装固定化酶葡萄糖氧化酶磁性纳米粒子由于具有特殊的磁导向性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 近年来在生物领域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1]. 超顺磁性纳米粒子具有高的磁响应性, 无剩磁, 在磁共振成像(MRI)、癌症和艾滋病等疾病的靶向治疗、生物分离、酶或蛋白质的固定、细胞筛选、核酸纯化以及生物传感器方面都有研究报道[2~6]. 具有好的单分散性以及特定功能性磁性材料一直是人们研究所关注的, 为此, 研究者发展了各种表面修饰的方法, 如在磁性材料表面修饰带特殊功能团的高分子, 如氨基(—NH2)[7], 能和分离的目标结合; 在磁性粒子表面修饰无机金属离子, 如银粒子[8]等, 制备出特殊功能结构的复合纳米磁性粒子. 其中, 由于金纳米粒子具有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 而且和有机分子末端的氨基和巯基有好的亲和力[9], 能结合磁性粒子和金粒子的优异特性, 在生物学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一般来说, 合成Fe3O4/Au核壳型磁性复合粒子, 主要是通过种子聚合法[10,11], 或用超声的方法[12]. 即在过量的Fe3O4的种子存在下, 还原HAuCl4, 在磁性粒子表面包覆一层金纳米粒子.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磁性粒子表面的负电荷和金粒子表面的正电荷发生静电吸附成核生长, 复合粒子之间的作用力比较弱; 另外一种方法是通过组装的方法, 用偶联剂连接两种纳米粒子, 通过化学键的相互作用, 得到的复合纳米粒子比较稳定, 不易被外界条件破坏. 磁性微球的氨基化已有报道[7], 且—NH2和胶体金有较强的结合力. 本文首先氨基化磁性粒子, 然后在室温下和胶体金偶联, 自组装制备了金磁复合纳米微粒. 纳米金容易和生物分子中的巯基结合, 选择葡萄糖氧化酶(GOx)为模型, 进行酶的固定化研究, 为构建新型430 图1 自组装制备Fe3O4@Au纳米粒子及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的葡萄糖传感器奠定实验基础. 整个过程如图1所示.1 实验(ⅰ) 试剂与仪器. FeSO4·7H2O, FeCl3·6H2O, HAuCl4, 柠檬酸三钠等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 购自成都科龙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 APTES), 葡萄糖氧化酶(酶活>10 U/mg), 辣根过氧化酶(HRP, 酶活>150 U/mg)为Sigma公司提供.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Nexus 470, 美国Nicolet 公司), 透射电子显微镜(JEM-2010, 日本电子), 振动样品磁强计(7400, 美国Lake shore公司), 电子恒速搅拌器(RW20DZM.n, 德国IKA公司), 超声波细胞破碎机(JY99-2D, 宁波新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ⅱ) 水相分散的Fe3O4及金纳米微粒的制备. Fe3O4的制备参照我们课题组单志等[13]的制备方法, 略有改动. 在四颈烧瓶中加入 4 mol/L的NaOH溶液100 mL, 在氮气保护下, 63℃恒温水浴中以150 r/min 的速度搅拌, 30 min后加入56 mL溶解有0.01 mol FeSO4和0.018 mol FeCl3的水溶液, 以300 r/min继续搅拌 1.5 h后停止加热. 然后, 用磁分离架分离并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后, 放入真空干燥箱干燥备用.金纳米微粒按照经典的Frens[14]报道的方法合成. 盛有0.1% HAuCl4 25 mL的烧瓶, 在97℃水浴中以415 r/min搅拌15 min, 加入10 mL的1%柠檬酸三纳溶液还原, 得到橙红色的浓度约为0.7 g/L的胶体金溶胶, 旋转蒸发掉部分溶液, 定容至10 mL, 得浓度为2.45 g/L的胶体金溶胶备用.(ⅲ) 氨基修饰Fe3O4纳米微粒的表面组装纳米金. 取0.2 g合成的Fe3O4纳米微粒超声分散在50 mL 含有20%乙醇水溶液中, 逐滴加入0.4 mL APTES, 室温下搅拌7 h. 反应结束后得到浅棕色带细微颗粒的悬浊液, 产物即为氨基化修饰后的Fe3O4纳米微粒. 产物用0.1 mol/L HCl乙醇溶液清洗4 h以去除游离未包覆的Fe3O4纳米微粒后, 磁分离清洗6次, 然后用乙醇定容至1 g/L.取25 mL上述制备的氨基修饰的Fe3O4纳米微粒,室温下150 r/min搅拌中迅速加入25 mL的1.8 g/L胶体金溶液, 混合溶液由棕色逐渐变淡, 低速搅拌反应12 h后, 用0.1 mol/L HCl乙醇溶液清洗以除去剩余Fe3O4, 再用水反复磁性分离清洗至中性, 即得摩尔比为M Fe3O4/Au= 0.5:1的金磁复合微粒, 保存在25 mL水溶液中备用. 用同样的方法加入0.9 g/L胶体金溶液, 得摩尔比为M Fe3O4/Au= 1:1的金磁微粒.(ⅳ) 固定化GOx及酶学性能测试. 用0.05 mol/L磷酸缓冲液(根据要求选用pH 5.0~7.0范围内不同的pH)洗涤10 mL金磁性纳米微粒溶液(1 g/L)3次, 用磁分离洗涤后, 加入10 mL 0.1 mg/mL葡萄糖氧化酶酶液, 控温震荡, 磁吸, 弃去上层清液. 然后分别用磷酸缓冲液(0.05 mol/L pH 7.0)及纯水洗涤3次后, 即得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 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参照姜梅等的方法[15]. GOx酶活力单位(U)定义为: 每分钟氧化1 μmol葡萄糖产生葡萄糖酸和H2O2所需的酶量.配溶液A: 称取3.5 mg辣根过氧化物酶和3.5 mg的4-氨基安替吡啉, 溶于20 mL 0.2 mol/L (pH 7.0)磷酸缓冲液中, 再加入1 mL 3.0%苯酚; 溶液B: 6.5%葡萄糖.取1.5 mL溶液A 和1.5 mL溶液B, 在1 cm比色皿中混合, 加入100 μL溶液酶后, 在25℃, 500 nm处测定其吸光值在15 min内的变化. 将相同的稀释酶液预先加热灭活后做同样的处理作为空白对照. 在上述条件下, 绘制标准曲线. 根据标准曲线, 用同样的方法测定游离酶和固定化酶的酶活力. 考察温度、pH和时间等对酶活力的影响.2 结果与讨论2.1 金磁微粒的表面形貌从实验结果看, 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合成的Fe3O4微粒粒径分布比较均匀,结晶度好,粒径大小在6~12 nm(图1(a)), 达到了超顺磁临界尺寸. 超声分散4312009年2月 第54卷 第4期后, 能在水相中形成黑色胶体, 在外加磁场下, 有好的磁响应性. 纳米Fe 3O 4有较高的饱和磁化强度, 常温下的磁滞回线表明(图2(a)), 饱和磁化强度为60 emu/g (1 emu/g = 1 A ·m 2/kg), 剩磁和矫顽力均为0, 具有超顺磁性. 表面组装金后, 饱和磁化强度降低, 分别为58 emu/g, 41 emu/g(图2(b), (c)), 但仍保持超顺磁性. 由于纳米颗粒表面具有非常大的比表面积, 有很大的表面位能, 裸露在表面的Fe 与O 原子容易吸附水中的OH −, H +, 形成一个富—OH 功能团的表面[16].偶联剂APTES 水解后, 形成硅醇缩合物, 以Fe 3O 4纳米颗粒为核生长, 在外表面形成一层带氨基的功能团. 从图图1典型样品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a) Fe 3O 4; (b) 氨基化Fe 3O 4; (c) 胶体金; (d) Fe 3O 4/Au图2 样品的常温磁滞回线(a) Fe 3O 4; (b) M Fe 3O 4/Au =1:1; (c) M Fe 3O 4/Au = 0.5:11(b)可以清晰看见黑色晶体变大, 粒径在10~15 nm, 说明APTES 在表面形成了有效包覆, 和文献[17]的报道一致. 根据Kumar 等人[18]的研究结论, 通过还原法制备的金纳米颗粒表面含有AuCl 4−和AuCl 2−子, 它们能与—NH 2反应生成[Au n (AuCl 4−)m ](RNH 3+)m和Au n [AuCl(RNH 2)]m 两种络合物, 并且在各种溶剂中相当稳定. 从TEM 相片(图1(d)), 可以清晰地看见合成的纳米金(图1(c))分散在表面氨基化的磁性Fe 3O 4纳米外面, 组装的金磁微粒粒径在15~20 nm. 离2.2 金磁微粒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分析 胶体金在530 nm 左右有共振吸收峰, 图3是胶体金(图3(c)), Fe 3O 4/Au(图3(b), M (Fe 3O 4:Au)=0.5:1; 图3(a) M (Fe 3O 4:Au)=1:1)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合成胶体金在520 nm 有特征吸收峰, 胶体金的吸收峰位置反映了胶体金粒径的大小[19]. 520 nm 左右有吸收峰的胶体金的粒径分布在3~20 nm. TEM 图(图1(c))证实, 制备的胶体金粒径均匀, 大小为10 nm 左右. 不同比例的氨基化磁球和胶体金反应后, 吸收峰分别为548, 552 nm, 光谱发生红移, 表明粒径增大.由于Fe 3O 4本身具有吸收光的性质, 图3(a)说明Fe 3O 4相对含量较多的金磁微粒有更高的吸光值, 表观颜色也加深.图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a) M Fe 3O 4/Au = 1:1; (b) M Fe 3O 4/Au = 0.5:1; (c) 胶体金表面氨基化Fe 3O 4微粒在3400 cm −1左右有明显的吸收峰(图4(a)), 是胺和酰胺的N —H 键伸缩振动, 1629 cm −1左右的吸收峰为N —H 的弯曲振动; 2920和2840 cm −1左右的吸收峰代表饱和C —H 键伸缩振动. 图4两种样品的红外吸收的最大差异在500 cm −1左右, 图4(a)氨基化的Fe 3O 4微粒在617和572 cm −1432图4 样品红外光谱(a) 氨基化Fe 3O 4; (b) Fe 3O 4/Au吸收强烈, 对应为Fe 3O 4微粒的特征吸收. 组装金后, 图4(b)在618和568 cm −1吸收峰依然存在, 但明显减弱, 这可能是由于表面金纳米微粒的存在, 阻碍了内部Fe 3O 4微粒的红外吸收. 同时由于Fe 3O 4微粒表面结合了—OH, 在1629 cm −1有明显吸收峰, 推测为表面氨基化不完全所致.4332.3 金磁微粒固定化酶条件优化改变胶体金的含量, 组装含金量不同的金磁微粒. 按实验方法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 然后测定酶活力. 当Fe 3O 4:Au 摩尔比为0.5:1时, pH 为6, 温度25℃时, 固定化酶活力达到最高, 为529.71 U/g(图5(a)). 当金含量增高, 虽可吸附更多酶分子, 但从图2得知, 金含量升高后磁响应性减弱, 导致固定化后固定化酶的回收效率降低; 同时可能酶分子已经全部结合在金表面, 继续提高金的含量, 固定化酶活力没有明显升高.改变磷酸缓冲液的pH 为4.5, 5.0, 5.5, 6.0, 6.5, 7.0, 在24℃恒温条件下, 用Fe 3O 4:Au 为0.5:1的比例制备的金磁微粒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图5(b)). 当pH 为5.5时, 固定化酶活力最高, 达498.18 U/g. 这是由于葡萄糖氧化酶的等电点在4.9左右, 固定化pH 高于等电点时, 静电吸附电势差最大, 吸附量最高, 固定化率最大; 但当pH 过高时, 由于葡萄糖氧化酶自身活性的降低也会使酶活降低. 另外, 金磁微粒表面有部分氨基未与金纳米粒结合, 氨基能吸引溶液中的阴离子, 导致固定化酶扩散层的H +浓度较溶液中的H +浓度更低. 因此, 只有溶液中的pH 为酸性时, 才能使得葡萄糖氧化酶表现出更高活力.在pH 为5.5, 恒温16, 20, 24, 28, 32, 36℃的环境中进行葡萄糖氧化酶的固定化. 固定化温度为28℃时, 固定化酶活力最高可达465.06 U/g(图5(c)), 温度的升高虽可提高酶的固定化效率, 但过高的温度又使酶失活.2.4 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的酶学性质按照酶活力测定的方法, 取固定化酶分别在16, 20, 24, 28, 32, 36℃下测酶活力(图6(a)). 固定化酶最适温度均为24℃. 温度上升, 酶的分子结构变化, 活力下降甚至失活[20]. 但是, 相对于游离酶, 温度变化对固定化酶酶活性的改变趋势要小. 在36℃的反应条件下, 游离酶相对活性只有11%, 但固定化酶的相对酶活力还能保持30%左右, 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化后, 酶的耐热能力明显提高.在pH 5.0, 5.5, 6.0, 6.5, 7.0, 7.5下测酶活力(图6(b)), 游离酶的最适pH 均为6.5, 而固定化酶在pH 为6.0时的活力最高, 可能还是因为组装型金磁微粒表面含有部分氨基所致. 同时, 还考察了固定化酶的2009年2月第54卷第4期图5 金含量(a)、固定化pH (b)、固定温度(c)对葡萄糖氧化酶酶活力的影响图6 温度(a)、pH(b)、时间(c)和使用次数(d)对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酶活力的影响434稳定性(图6(c))和回收次数对酶活力的影响(图6(d)). 固定化酶比游离酶保存时间显著延长, 用磁分离反复使用6次后, 酶活力只下降20%, 充分体现了金磁微粒固定化酶能反复使用的优点.3 结论本文合成了氨基化的纳米超顺磁性Fe3O4, 然后利用—NH2和Au的强相互作用, 自组装制备了功能性的金磁微粒Fe3O4@Au, 该法简易、可控. 并以GOx为模型, 考察了合成的Fe3O4@Au对GOx的固定化. 和游离酶相比, 固定化酶的稳定性、耐热性都得到明显提升, 并可在外磁场下回收反复使用. 该思路可拓展到其他酶或分子, 在酶催化、分子识别等方面将有广阔的应用.参考文献1 Laurent S, Forge D, Port M, et al. 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Synthesis, stabilization, vectorization,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s, and biological applications. Chem Rev, 2008, 108: 2064—2110[DOI]2 Wang Y, Ng Y W, Chen Y, et al. Formulation of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 by nanoparticles of biodegradable polymers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dv Funct Mater, 2008, 18: 308—318[DOI]3 Chan D C F, Kirpotin D B, Bunn P A. 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of colloidal magnetic iron-oxides for the site-specific radiofre-quency-induced hyperthermia of cancer.J Magn Magne Mater, 1993, 122: 374—378[DOI]4 Segal I, Zablotskaya A, Lukevics E, et al. Synthesis, physico-chemical and biological study of trialkylsiloxyalkyl amine coated iron ox-ide/oleic aci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Appl Organomet Chem, 2008, 22: 82—88[DOI]5 Bucak S, Jones D A, Laibinis P E, et al. Protein separations using colloidal magnetic nanoparticles. Biotechnol Prog, 2003, 19: 477—484[DOI]6 Doyle P S, Bibette J, Bancaud A, et al. Self-assembled magnetic matrices for DNA separation chips. Science, 2002, 295: 2237[DOI]7 Cao H Q, Wang G Z, Warner J H, et al. Amino-acid-assisted synthesis and size-dependent magnetic behaviors of hematite nanocubes.Appl Phy Lett, 2008, 928 Liu C H, Zhou, Z D, Yu X,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e3O4/Ag composite magnetic nanoparticles. Inorg Mater, 2008,44: 291—2959 Daniel M C, Astruc D. Gold nanoparticles: Assembly,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quantum-size-related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toward biology, catalysis, and nanotechnology. Chem Rev , 2004, 104: 293—346[DOI]10 Yu H, Chen M, Rice P M, et al. Dumbbell-like bifunctional Au-Fe3O4 nanoparticles. Nano Lett, 2005, 5: 379—382[DOI]11 崔亚丽, 惠文利, 苏婧, 等. Fe3O4/Au纳米复合粒子及其光学性质.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2005, 35: 89—9312 吴伟, 贺全国, 陈洪, 等. 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超声包金及其表征. 化学学报, 2007, 13: 1273—127913 Shan Z, Yang W S, ZhangX,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xyl-group functionalized superparamagnetic nanoparticlesand the potential for bio-applications. J Braz Chem Soc, 2007, 18: 1329—133514 Frens G. Controlled nucleation for regulation of particle-size in monodisperse gold suspensions. Nat Phys Sci, 1973, 241: 20—2215 姜梅, 王善荣, 季勤. 壳聚糖膜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的特性研究. 食品科学, 2003, 24: 38—4116 Jolivet J P, Chaneac C, Tronc E. Iron oxide chemistry: From molecular clusters to extended solid networks. Chem Commun, 2004: 481—48717 Yamaura M,Camilo R L,Sampaio L C,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coated magnetitenanoparticles. J Mang Mang Mater, 2004, 279(2-3): 210—217[DOI]18 Kumar A, Mandal S, Selvakannan P R, et 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urface-bound alkylamines and gold nanoparti-cles. Langmuir, 2003, 19: 6277—6282[DOI]19 Link S, El-Sayed M A. Size and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plasmon absorption of colloidal gold nanoparticles. J Phys Chem B,1999, 103: 4212—4217[DOI]20 Rauf S, Ihsan A, Akhtar K, et al. Stabilization of immobilized glucose oxidase against thermal inactivation by silanization for biosen-sor applications. Biosens Bioelectron, 2004, 19: 1337—1341[DOI]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