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练习:专题十二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环境问题(教师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环境问题(教师版)

“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和湿地的破坏与保护”等生态环境问题是高考重要命题点。

以区域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危害、成因与治理,是重要考查方向。

考向1 环境问题[模拟诊断]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图为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局部地形图,甲、乙两县为国家级贫困县。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为该地区的脱贫,政府规划建设一条地方性公路,最合理的选择方案为A.①B.②C.③D.④2.据图分析甲县精准脱贫不适宜采取的措施是A.合理开发煤炭资源B.根据地形特点发展立体农业C.大力发展旅游业D.整体移民搬迁3.两县在脱贫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有①过度开发导致煤炭资源枯竭②破坏植被,加剧土壤盐碱化③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④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加重命题趋势专题十二××环境问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D2.D3.C【解析】1.题意表明,政府规划建设这条地方性公路是为了该地区的脱贫,因此该地方性公路应尽可能多的连接居民点,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口脱贫。

图中①、②、③方案只是连接了两个县城,沿途几乎没有连接其它聚落,排除A、B、C。

图中④方案中途连接多个聚落,利于该地区脱贫,D符合题意。

故选D。

2.图中显示,甲县境内为煤炭资源分布,合理开发煤炭资源,让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和财政收入,有利于脱贫,排除A。

图中显示,甲县境内多山,平地较少,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当地经济,可以根据地形特点发展立体农业,有利于当地脱贫,排除B。

当地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风情独特,山区景观优美,适宜发展旅游业,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增加居民收入,利于当地脱贫,排除C。

整体移民搬迁不太现实,且成本过高,不利于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特色,选项D符合题意。

专题十二 某区域(例如湖泊)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专题十二 某区域(例如湖泊)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5年3考
2015 2014 2013
试题
全国新课标Ⅰ卷第37题 全国新课标Ⅰ卷第36题 全国新课标Ⅰ卷第37题
考向的变化
冻土与温度的关系、 冻土与交通措施
分值
24 22 24
考查的能力要求
理解、应用、评价 理解、应用、评价 读图分析、理解
湖泊风沙分析、自然 环境对交通的影响
渔业自然生存条件、 渔业可持续发展
非常脆弱,易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4 分)
第12页
栏目导航
高考总复习 二轮提优导学案 ·地理
专题十二
某区域(例如湖泊)自然环境特征 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解析:第(1)题,抓住文本的三个信息:“高盐水域”“藻类为食”“候鸟的食 物来源”, 结合图像分析得出答案。 第(2)题, 抓住“早年”时间背景, 即 20 世纪 50~ 70 年代这一阶段,从文本“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逆向推理 出答案。第(3)题,抓住“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时间背景,弄清早年自然生产与后期 养殖扩大的差别在于区位条件发生变化,从农业的 “市场需求”“环境保护”角度 分析。对产业影响要基于信息提示“规模”“产量”“就业人口”分析。第(4)题, 该问是开放性设问, 试题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三角度: “经济”“社会”“环境” 分析,赞成从前两者角度进行语言表述,反对从“环境”角度表述。
雨天气,导致湖泊面积扩大、水位上升;(2 分)湖岸冻土融化,地表塌陷;(2 分)卓乃 湖湖面高于库赛湖湖面,卓乃湖东岸与库赛河之间有 (比降较大的)古河床(或古河床 岩土疏松,易被侵蚀崩塌)。(2 分) (3) 为防止湖水通过狭窄的清水河外泄时毁坏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请提出防治
措施。(4 分) 答案:开挖加深加宽河道引流行洪;(2 分)加固跨河桥梁(和路基)。(2 分)

精修版【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5.1《自然资源与人类》练习(含答案)

精修版【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5.1《自然资源与人类》练习(含答案)

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5·南京、盐城一模)页岩油气是指以页岩层系(沉积岩)中所含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页岩油气的开发正成为搅动世界市场的力量。

完成1~2题。

1.近年来,美国对页岩油气进行大规模商业开发,开发成本不断降低,这主要得益于()A.政治因素B.市场因素C.技术因素D.环境因素2.美国的“页岩油气革命”,说明了自然资源()A.数量的有限性B.分布的规律性C.潜力的无限性D.资源的联系性解析第1题,页岩油气属于新能源,所谓新能源,就是在现阶段技术不完全成熟,尚未大规模普及的能源。

影响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为技术。

第2题,页岩油气的大规模开发,说明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增多。

故选C。

答案 1.C 2.C(2015·南京、盐城二模)图1、图2分别是1998~2010 年华北平原部分地区“冬小麦生长期平均耗水量图”和“生长期平均有效降水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地区冬小麦生长期缺水最严重的是()A.秦皇岛B.保定C.衡水D.邯郸4.图示地区冬小麦生长期缺水的原因有()①生长期内降水量少②春温回升快,蒸发旺盛③远离海洋,水汽不易到达④锋面雨带停留时间较短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3题,生长期平均耗水量与平均降水量差值最大的地区最缺水,C 正确。

秦皇岛耗水量是420,降水量是125,差值是295。

保定耗水量是460~470,降水量是105,差值是355~365。

衡水耗水量是470~480,降水量是105,差值是365~375。

邯郸耗水量是460~470,降水量是105~110,差值是350~365。

差值最大的是衡水,C正确。

第4题,图示为我国华北地区,冬季降水少,春温回升快,蒸发旺盛,A正确。

华北平原距海并不远,锋面雨带7、8月停留在华北地区,并不是小麦的生长期,③④错。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二-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二-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高频考点互动突破 程序解题思维建模
节流
农业 工业
改进灌溉技术 降低灌水定额
通过多种措施降低 在工农业中对水的
提高用水效率 浪费与污染,提高
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水的重复利用率与 实行污水资源化 使用效率
主干整合名师助学
高频考点互动突破 程序解题思维建模
3.我国土地资源特点、问题及对策 (1)特点: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耕地比重小且分布不 均,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所占比重较大,土地资源后备储 量不足,土地资源的破坏严重。
主干整合名师助学
高频考点互动突破 程序解题思维建模
第(2)题,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解决或缓解北方缺水的问题, 必须保证水源地的水质不出现问题,这样可以提高社会对长 江水质的关注,A项正确。南水北调,使得长江的径流入海 量相对减少,不会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B项错误。 南水北调使长江的入海径流减少,可能使甲地咸水入侵的概 率加大,不会降低咸水入侵问题,C项错。长江口外海洋潮 汐规律是由日、月、地球相互间的作用力产生的,不会受南 水北调工程的影响,D项错。 答案 (1)D (2)A
4.根据教材提供的案例进行归纳总结;联系实际,运用所学 知识分析新情境、新材料。
主干整合名师助学
高频考点互动突破 程序解题思维建模
考点一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真题领悟]
1.(2014·大纲文综,9)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 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 此完成下题。
主干整合名师助学
高频考点互动突破 程序解题思维建模
[命题探源]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然性
主干整合名师助学
高频考点互动突破 程序解题思维建模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专题训练(附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专题训练(附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专题训练(附答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专题训练(附答案)自然资源指在其原始状态下就有价值的货物,以下是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专题训练,请考生认真练习。

(临沂模拟)下面为我国人口总量、GDP、能源生产量、能源消费量变化及预测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描述符合~变化特征的是 ()①人均能耗不断下降②人口增长明显变快③万元GDP能耗呈下降趋势④能源消费量大于能源生产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下列措施中,能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是()①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②加快产业升级,提高重化工业比重③结合国情,增加煤炭使用量④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解析:第1题,读图,由各要素的走势判断正误。

第2题,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主要有开源(如开发新能源)和节流(如提高能源利用率)。

答案:1.C 2.B考向二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安徽淮北二模)虚拟水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

农产品是虚拟水的主要研究对象。

读我国农产品区域间虚拟水流向关系图,完成3~4题。

3.读图可知虚拟水 ()A.调出量最多的是东北B.调入量最多的是西北C.国际调入量小于调出量D.全国范围内西水东调解析:选A。

从图中数据看,东北国际调出量为69亿m3,国内调出量为258亿m3,是各区域中总体调出量最多的。

4.从全国水资源管理角度分析()A.减少华北地区虚拟水调出,会加大南水北调工程的压力B.华南地区大量调入虚拟水,是因为经济发达,水资源不足C.西北地区可以通过加大虚拟水的调入,改善生态环境D.当前我国的虚拟水跨区域调配状况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解析:选C。

减少华北地区虚拟水调出,会降低南水北调工程的压力;华南地区水资源丰富;我国水资源北少南多,当前我国的虚拟水跨区域调配状况会加剧北方水资源的短缺,不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5.(潍坊模拟)5月30日,中缅油气管道全线贯通。

201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 高效演练 专题二 1.2.4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201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 高效演练 专题二 1.2.4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高效演练(2013·大纲版文综卷)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

据此完成1、2题。

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A.重金属盐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D.泄漏的石油2.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解析】1选B,2选C。

第1题,能引起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的是营养物,不会是重金属盐、固体废弃物、石油。

第2题,水温高,浮游生物生长快;风力小的海域,营养物质扩散慢,集聚多,浮游生物多。

【方法技巧】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思路不同的环境问题应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1)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2)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加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3)资源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3.(2014·广东文综)近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出现“填海造房风”,所建“海景房”将吸引居民居住在海岸线附近。

“海景房”面临的灾害风险最小的是( ) A.台风引发风暴潮 B.寒潮造成冰冻C.海岸受侵蚀后退D.地表下沉塌陷【解析】选B。

此题重点考查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分布特点。

此地位于南方沿海,多台风,易引发风暴潮;但受寒潮影响较小,更不易结冰。

“海景房”在海岸线附近,随着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易受海浪侵蚀;人口增多,需水量增大,易出现地下水超采,且地基是海沙质,地质基础不稳定易引起地表下沉塌陷现象。

所以此题选B。

液化天然气是把气田天然气净化并超低温液化后形成的。

近几年,中日韩液化天然气进口量不断增长(目前三国进口量约占全世界进口总量的70%),导致亚洲天然气价格一路攀升。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 湘教版: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 湘教版: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42讲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课标内容要求]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知识体系导学积累必备知识——基础落实赢得良好开端一、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1.自然资源概述(1)自然资源的概念①概念:指存在于,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因素和条件。

②属性: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等。

(2)自然资源的分类①根据自然属性,分为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资源、生物资源等。

②根据,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③根据用途,分为农业资源、工业资源、资源。

(3)自然资源的分布①特点a.分布广泛,但很,存在着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b.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受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规律。

c.非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其分布受到的制约。

②应对:调配资源,其方式主要是远距离输送和再输送。

【思维点拨】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自然物成为自然资源,一是满足某一时期人类社会的需求,表现为人类在不同时期为维持生存和发展有不同的需求;二是需要人类具备相应的开发利用能力,体现在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发展而提高。

2.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重要性: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也是社会生产的原料、燃料来源以及生产布局的必要条件。

(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农业社会阶段: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

充足稳定的自然资源保障,是农业社会发展的基础。

②工业社会阶段:自然资源状况对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自然资源的、组合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对资源性产业的布局具有重大影响。

③信息社会阶段: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各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迅速上升。

【特别提醒】辩证看待技术革新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技术革新能够调节自然资源供需关系,维持供需平衡,对维持资源安全、缓解资源短缺有积极作用。

但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技术很难有大的突破,其对资源供需关系的调节作用有限;同时自然资源消耗数量超过自然环境的供给极限时,技术革新的效果就无法显现了。

【高考档案】201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一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专题

【高考档案】201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一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专题

专题十一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专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9小题36分)(2014·深圳模拟)下面右图所示小岛建有世界上著名的风能发电示范区,基本上能达到能源自给自足。

读图完成1~2题。

1.该岛风能资源非常丰富的原因是() A.季风气候显著B.东北信风强而且稳定C.盛行西风强盛D.风沙天气频繁2.与该岛所在地区相比,我国内蒙古高原地区在发展风力发电方面的不足之处为A.风能资源不够丰富B.土地面积狭小C.劳动力人口缺乏D.科技力量薄弱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岛屿位于西风带,故C选项正确。

第2题,我国内蒙古高原土地面积广阔、风能资源非常丰富,劳动人口虽然不太丰富,但风力发电不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对发展风力发电影响不大,其在发展风力发电方面的不足之处为科技力量薄弱。

答案 1.C 2.D读某假想地图图中阴影示意某种资源的分布,回答3~4题。

3.关于图示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赤道地区没有分布②分布范围不固定③主要分布在高纬和高山地区④南极地区分布最广泛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4.目前,从全世界角度来看,该资源() A.近年来分布面积越来越小B.直接开发利用率较高C.各国都非常充足D.世界上人口大国均需要进口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种资源集中分布在南极洲、格陵兰岛、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的高山地区,由此可以判断该资源为冰川蕴藏的淡水资源,其在赤道地区的极高山区也有分布。

第4题,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世界上的冰川在加速融化,该资源分布面积和蕴藏量在逐步减小。

答案 3.C 4.A(2014·江西六校联考)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5~6题。

5.图中①~⑤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A.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B.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D.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6.上述跨区域的资源调配() A.改善了调出区资源浪费状况B.增强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C.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市场需求解析第5题,根据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方向以及调出地和调入地的经纬度位置,可判定①为西气东输路线,②③为南水北调路线,④⑤分别为西电东送的中线和南线。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同步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同步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同步训练一、选择题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再生更新,从而可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的反复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图1为北京市某种可再生资源利用后经人工处理再次利用的比例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图11.该种资源是( )A.森林资源B.水资源C.耕地资源D.煤炭资源2.近些年北京该种资源再次利用比例持续升高,主要原因是 ( )A.该资源逐渐减少B.人口增长迅速C.科技水平提高D.生态建设加强[解析] 1.B 2.B 第1题,由题干“可再生资源利用后经人工处理再次利用”知,四个选项中只有水资源会经人工处理再次利用,因此B项正确。

第2题,图示时段北京水资源量比较稳定,未逐渐减少;科技水平提高只是提供了技术手段,人口增长带来的用水量大增才是主要原因。

生态建设也并非主要推动力。

B项正确。

各省级行政区能源强度和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的对应关系。

图2中,依据1995—2015年平均经济增长率和平均能源强度的关系,把省级行政区分为高经济增长+低能耗、低经济增长+低能耗、高经济增长+高能耗以及低经济增长+高能耗地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省级行政区能源利用率最低的是( )A.贵州B.内蒙古C.海南D.天津图2 1995—2015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年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和能源强度散点图(不包括港、澳、台地区)4.为了优化地区生产总值和能源强度的关系,我们应该 ( )①调整产业结构②研发勘探技术,提高能源开采能力③提高能源利用率④加大能源保护,禁止开采资源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 3.A 4.B 第3题,从材料中可知,能源利用率最低的省级行政区应当是高能源消耗、低经济增长的地区,因此A项正确。

第4题,优化地区生产总值和能源强度的关系就是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费量。

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率,都能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费量;而提高能源开采能力或禁止开采资源,无法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费量。

2015年高考地理学业水平测试 真题汇编 专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015年高考地理学业水平测试 真题汇编 专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考点1 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18.(2012年6月·单选Ⅰ)图Z1­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图Z1­3A.① B.② C.③ D.④19.(2012年6月·单选Ⅰ)图Z1­4是地质构造示意图,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图Z1­4A.向斜 B.背斜C.断层 D.褶皱20.(2014年6月·单选Ⅱ)图Z1­5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形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两题。

图Z1­5(1)甲处的地貌类型是( )A.喀斯特溶洞 B.冲积扇C.新月形沙丘 D.火山口(2)形成甲处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堆积作用B.风力堆积作用C.风化作用D.冰川堆积作用(2013年6月·单选Ⅰ)图Z1­6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1~22题。

图Z1­621.由图可知( )A.甲为变质岩 B.乙为沉积岩C.丙为岩浆岩 D.丁为岩浆22.下列描述符合地壳物质转化过程的是( )A.由乙到丁为冷却凝固作用B.由甲到丁为外力作用C.由丙到甲为重熔再生作用D.由甲到丙为变质作用23.(2013年6月·单选Ⅰ)可能含有完整古生物化石的岩石是( )A.岩浆岩 B.变质岩C.花岗岩 D.沉积岩24.(2013年6月·双选)下列地貌以风力作用为主要成因的是( )考点2 大气受热过程25.(2012年6月·单选Ⅰ)下列能源中,由太阳辐射能转化而来的是( )A.风能 B.潮汐能C.核能 D.地热能26.(2013年6月·单选Ⅰ)霜冻多出现在晚秋或冬季晴朗的夜晚,主要是因为此时( )A.地面辐射弱B.太阳辐射强C.大气反射强D.大气逆辐射弱27.(2014年6月·双选)图Z1­7中四幅从近地面到高空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曲线和直线表示等压面)描绘正确的是( )① ②③④图Z1­7A.① B.② C.③ D.④考点3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2013年6月·单选Ⅰ)图Z1­8为世界部分地区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

【全程复习方略】201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 课时冲关练(十) 专题二 1.2.4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全程复习方略】201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 课时冲关练(十) 专题二 1.2.4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课时冲关练(十)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4·潮州二模)水贫困测度,简单而言即对水贫困程度的测算。

下图为我国农村水贫困测度空间格局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 )A.总体看,西北重于东南B.由南向北逐渐加重C.由东向西逐渐减轻D.与经济水平呈负相关2.造成贵州省成为高水贫困地区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气候B.植被C.地貌D.土壤【解析】1选A,2选C。

第1题,根据图例可以判断出我国农村水贫困的状况,西北部广阔地区属于高水贫困地区,东南部基本属于中低水贫困地区。

第2题,贵州省降水较多,但由于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不易保存,容易渗漏,因而缺水严重。

能源生产结构是指某类能源的生产量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例。

能源消费结构是指某类能源的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

读下图我国煤炭和石油生产与消费结构差,回答3、4题。

3.上图说明我国( )A.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不断增加B.石油的供需缺口不断加大C.煤炭和石油的生产量同步增长D.我国富煤少油的能源状况得到改善4.目前,改善我国能源问题具有可行性的措施是( )A.限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B.以煤炭代替石油以提高能源自给率C.积极拓宽石油进口渠道D.以新能源全面替代常规能源【解析】3选B,4选C。

第3题,从图中折线可以看出煤炭生产与消费结构差由负值转为正值,且不断增加,说明我国煤炭的供应比较充足;石油生产与消费结构差由正值转为负值,且不断下降,说明石油的供需缺口不断加大。

第4题,积极拓宽石油进口渠道,有利于缓解我国石油不足的问题;A、B、D的说法都不符合实际情况。

【知识拓展】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1)进口石油采取多元化战略,建立石油储备体系;(2)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增加石油等能源产量;(3)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建设;(4)稳妥发展核电;(5)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6)加大技术革新,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洁净煤技术;(7)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8)促进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利用乙醇汽油等。

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同步训练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Word版含解析

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同步训练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Word版含解析

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阅读下列图片,完成第1~3题。

1.图片中的物质与图例丙所示物质同类的是()A.①B.②C.③D.④2.表示自然资源的图片,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①B.②C.③D.④3.图片中,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运行力量得到恢复和再生的自然资源是()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第1题,图片①~④依次表示煤炭、沙漠、梯田、汽油;图例丙所示物质表示不属于自然资源的能源,四种物质中,只有汽油符合这一条件。

第2题,矿产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汽油不是自然资源。

第3题,“被人类开发利用后”是关键信息,沙漠和梯田属于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

答案:1.D 2.A 3.B4.下列关于煤炭资源及其利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18世纪中期以前,煤炭在人类能源消费中占首位B.产业革命促进了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使用C.至20世纪初,世界能源消费进入了“煤炭时代”D.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煤炭在世界能源中的优势地位,逐渐被石油和天然气所取代,世界能源进入“石油时代”解析:18世纪中期以前,人们以木柴、水力等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能源,对煤炭的认识和开发利用程度低,木柴在能源消费中占首位,所以被称为能源的“木柴时代”。

答案:A5.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阶段,煤、铁等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靠近矿产资源富集的地区,往往形成相应的工业城市,如我国的()A.大庆、克拉玛依等石油工业城市B.鞍山、铜陵等钢铁工业城市C.东营、金昌等煤炭工业城市D.本溪、个旧等有色金属工业城市解析:大庆、克拉玛依、东营为石油工业城市,鞍山、本溪为钢铁工业城市,金昌、铜陵、个旧为有色金属工业城市。

答案:A阅读下列漫画,完成第6~8题。

6.能表示水资源危机的漫画是()A.①B.②C.③D.④7.漫画中的行为属于滥采导致耕地减少的是()A.①B.②C.③D.④8.漫画中的行为会导致矿产资源短缺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6题,水资源危机的表现就是水资源短缺,漫画③表现的就是缺水。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四自然地理规律与人类活动专题整合强化练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四自然地理规律与人类活动专题整合强化练

专题四自然地理规律与人类活动专题整合强化练1.下图为“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

此图可以说明( )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存在的③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④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 C读“长征路线图”,完成2~3题。

2.会出现“水拍云崖”景观的地区是( )A.甲B.乙C.丙D.丁3.长征途中经历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与垂直地带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与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与地方性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与垂直地带分异规律答案 2.B 3.A解析第2题,会出现“水拍云崖”景观的地区应是落差大、水流急的区域。

图中乙地位于一、二级阶梯交界处的金沙江河段,可能会出现此景观。

第3题,长征途中经历的自然景观变化,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温带落叶阔叶林,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经过高山地区,体现了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2018·浙江浦江适应考)近年来,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积雪融化、冰川消失现象非常严重,在过去的80年内冰川已经萎缩了80%以上。

有环境专家指出,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可能将在10年内彻底融化消失,届时乞力马扎罗山独有的“赤道雪山”奇观将与人类告别。

读下图,完成4~5题。

4.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渐趋缩小,反映了全球环境的某种变化。

与这种变化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A.日本本州岛樱花推迟开放B.山地针叶林带分布海拔升高C.我国沿海地区海水侵蚀作用将减弱D.舟山渔场出现渤海湾鱼种5.乞力马扎罗山( )A.冰川范围的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B.南坡雪线位置低,主要是位于背风坡C.该山地是在地垒构造的基础上形成的D.所在区域河流主要为高山冰川融雪补给答案 4.B 5.A解析第4题,结合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逐渐缩小,表明气温升高,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回扣10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回扣10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件
√大
C.2010年以来依赖度趋于稳定 D.2002~2007年铁矿石依赖度变
化最大
解析
4.影响我国原油进口依赖度变化的 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煤炭资源枯竭进入石油时代 B.国内原油品质较差
√C.经济发展迅速造成能源缺口大
D.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低
1234
解析
返回
答案
返回
热身训练
1234
(2016·9月绍兴选考评估试题)下图为地下热水形成结构及发电利用示意图。 完成1~2题。 1.下列地区中,最适合该发电厂布 局的是( ) A.塔里木盆地边缘 B.内蒙古高原西部 C.长江三角洲地区
√D.雅鲁藏布江谷地
解析 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欧亚板块 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浆侵入频繁,地热能丰富。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影响生产力布 局的主要因素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 农业社会阶段
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
地形、气候、水文等
矿产资源 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 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交通
工业社会阶段
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运输的便利程度
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 后工业化阶段
对下降
后天性资源
趋势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日益广泛,利 用深度逐步 拓展
解析
2.该发电厂利用的热能来源于( )
A.地壳 C.岩石圈
√B.软流层
D.下地幔
解析 该发电厂利用的热能来源于
软流层的岩浆,故本题选B。
1234
解析
1234
读“我国原油、铁矿石和铜矿石进口依赖度图”,完成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各种矿产进口依赖度持续增大 B.2002 年 以 铜 矿 石 的 进 口 量 为 最

1.1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同步训练)(附答案)—湘教版(2019)地理高二下学期选择性必修3

1.1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同步训练)(附答案)—湘教版(2019)地理高二下学期选择性必修3

1.1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同步训练)一、选择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规模、范围都在不断变化。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人类开发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齐全,人类甚至用现代科技研制出一些能源的替代品,但仍有许多资源短缺、枯竭。

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物质属于自然资源的是()A.铁矿、塑料B.石油、农田C.森林里的树木、地下水D.煤炭、化肥2.下列关于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的生产生活资料都来源于自然资源B.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进步不受自然资源的限制C.人类社会进步,人口急剧增加,自然资源也会急剧增加D.工业文明时期,随着经济发展,自然资源消耗量也增加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陆上的陕甘宁、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四川盆地川东地区、新疆塔里木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和南海南部等气源区。

据此完成第3~4题。

3.下列关于天然气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属于可再生资源B.属于生物资源C.属于非可再生资源D.属于气候资源4.天然气在我国的分布说明了自然资源具有()A.地域性B.有限性C.多用性D.社会性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开发累计采出量已达到可采储量70%以上的城市。

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其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

据此完成第5~6题。

5.下列关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的举措,不合理的是()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B.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D.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6.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A.应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新兴产业B.可将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C.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D.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马斯达尔位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约24°N,54°E)西侧的沙漠中,是阿联酋思考“石油之后”的问题后,计划在沙漠中打造的一个100%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动力、100%零排放、节电75%、饮用水需求量减少一半的完全环保的未来城市。

2015高考地理总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五章 第3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湘教版必修1

2015高考地理总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五章 第3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湘教版必修1

第3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最新考纲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知识体系考纲解读1.识记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类型。

2.了解不同历史阶段世界能源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3.能够结合相关材料,分析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点一自然资源及其利用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2.属性: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社会性等。

3.分类按自我再生性质按自然属性关系可再生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当对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可能转化为非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4.(1)不同时期能源结构的变化时期主要能源煤炭地位前煤炭时期(木柴时代)木柴(居首位)、水力开发利用程度很低煤炭时期(煤炭煤炭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建立了煤炭工业和以时代) 煤为主的能源体系后煤炭时期(石油时代)石油和天然气煤炭优势地位逐渐被取代(2)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传统阶段过渡阶段多样化阶段↓↓↓化石能源为主→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主→可再生能源为主1.我国的能源问题(1)成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X;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的需求;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2)解决措施①开源: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加快发展核电,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②节流:适度开发,均衡生产,提高能源开采率;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产业。

③区际协调: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设石油储备基地,保证我国能源的正常供应;将高耗能的产业转移到国外生产,降低能源使用量。

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十二含解析

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十二含解析

专题强化练(十二)一、单项选择题(2020·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期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

此次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提出3年多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旨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读图,完成1~2题.1.“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①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②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③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一带一路"的西端是世界乳畜业发达地区,其最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A.交通便利B.科技发达C.劳动力资源丰富D.市场需求量大解析:第1题,“一带一路”连接亚欧大陆东西两端,区域内部经济差异明显,互补性强。

我国处于东部,是著名的“世界工厂",产能大,需加强对外合作以输出过剩产能,①对;中亚地区是全球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其石油资源依赖国际市场,②对;欧洲经济发达,人才济济,但受老龄化严重影响,需引进国际劳工,③错;南亚地区因人口稠密,对粮食需求量大,是粮食的进口区域,④错。

据此分析,①②对,选A。

第2题,乳畜业的主导因素是饲料供应和市场远近.“一路一带”的西端是西欧,该地是乳畜业发达地区,主要原因是该地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对乳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其他社会经济因素都不是主导因素。

据此分析选D。

答案:1.A 2.D(2019·吉林延边二中高三) 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兴起于明朝,盛行于清朝,是把名家书法墨迹镌刻在木板或者石板上,然后拓印成墨本并装裱成册的技艺,整个生产过程由纯手工完成。

其工序可分为选稿、选材加工、雕版、拓印和装帧。

雕刻木材主要为平原地区生长缓慢、木质较硬、纤维较短的梨木和桃木。

很长一段时间内,衡水市从事法帖雕版拓印技艺的人员较少,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将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技艺得以重新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二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考点统计]纵观近三年高考命题可知本专题多以区域图为载体,以图表统计资料、景观图等提供信息,考查水资源、土地资源及风能等新能源的分布及利用的意义、存在问题及对策,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意义。

从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且以综合题为主,难度适中。

本专题的命题思路和形式比较开放,单纯考查理论知识日趋淡化,以新情境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大趋势。

考点一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真题领悟]1.(2014·大纲文综,9)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下题。

该国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A.土地资源B.水资源C.生物资源D.太阳能资源解析由经纬网及海陆轮廓特征判断甲地所在国家位于非洲东北部,其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故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水资源。

答案 B2.(2014·四川文综,5~6)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

下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

读图,回答(1)~(2)题。

(1)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2)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解析第(1)题,该图所示地区大部分位于我国南海区域,多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而V级风也正分布于图东北和西南方向,且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因此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东北风。

第(2)题,①③两地风功率密度等级低,可供利用的有效风能资源少,A、C项错误。

④地虽等级高,但距广东太远,建设成本太高,D项错误。

②地等级高,分布广,距发达地区近,故B项正确。

答案(1)A(2)B[命题探源]1.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及开发利用要求2.水资源紧张的问题(1)水资源紧张的原因①降水总量少,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是干旱地区和季风地区缺水的原因。

②蒸发量大,下渗多是内流河流经沙漠气候区缺水的原因。

③地形陡峭,河流短促,地表水难以储存是降水量较多的岛屿地区缺水的原因。

④下漏严重是喀斯特地貌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⑤人口众多,工农业用水量大,污染严重是人口众多的地区缺水的原因。

⑥植被破坏严重,陆地蓄水能力减弱,主要发生在生态破坏严重的地区。

(2)应对淡水资源短缺的对策(1)特点: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耕地比重小且分布不均,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所占比重较大,土地资源后备储量不足,土地资源的破坏严重。

(2)存在问题:非农业用地占用耕地;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土壤污染现象严重,导致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3)对策: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加强建设和保护。

4.主要能源资源的分布续表(1)我国的能源问题的现状①浪费严重,能源短缺;②采煤引起的地面塌陷、农业减产和地面植被破坏;③煤、石油燃烧利用率不高,造成大气污染(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产生酸雨,汽车尾气产生光化学烟雾);④农村使用植物燃料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秸秆不能还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等;⑤能源勘探开发速度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⑥受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影响大。

(2)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①建立石油储备体系;②适度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力度;③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④稳定发展核电;⑤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⑥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⑦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能耗大的工业的发展;⑧加强国际合作,拓宽能源进口渠道等。

【技巧点拨】资源问题产生原因与应对措施的分析思路1.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问题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合理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激增。

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开源”和“节流”(1)“开源”的具体举措:①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

②扩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

③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

(2)“节流”的具体举措: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预测演练]视角1新能源的开发利用1.读我国有效风能与风电场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我国风能资源的地区分布及其成因,叙述正确的是()①新疆、内蒙古地区因靠近冬季风源地,风能资源丰富②青藏高原地区因海拔高,风能资源最丰富③东部沿海地区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间风速大,风能资源丰富④四川盆地地势起伏大,风能资源贫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从生态角度分析,我国大力发展风电()①可以缓解温室效应②可以获得较大的投资回报③能够实现能源的多样化④能够减轻大气污染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第(1)题,新疆、内蒙古地区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半年盛行偏北风,风能资源丰富;青藏高原地区春夏季节热力作用大,对流旺盛,且地势开阔,因此多大风,但该地风能资源并不是最丰富的;东部沿海地区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风和夏季风影响,风能资源丰富;四川盆地因地形封闭,冬季冷空气很难入侵,夏半年台风也很难影响到这里。

选C。

第(2)题,风能作为绿色能源,可以替代部分化石燃料,减少大气污染和碳排放量。

选C。

答案(1)C(2)C视角2(再悟高考)水资源不足对策2.[2014·北京文综,36(2),8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

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

解析注意答题角度,从农作物品种、灌溉技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作答。

答案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

考点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真题领悟](2014·浙江文综,1~2,8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1)~(2)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解析第(1)题,把长江水调往北方,可能导致华北平原部分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引起次生盐碱化,不会解决盐碱化问题,①项错;南水北调东线在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丙河段水量较过去增多,有利于改善航运条件,②项正确;丙至戊段中,丙丁之间北高南低,无法自流,丁至戊段南高北低,可自流,故③项错误;把长江水调往华北平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戊地用水紧张,④项正确。

故D符合题意。

第(2)题,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解决或缓解北方缺水的问题,必须保证水源地的水质不出现问题,这样可以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A项正确。

南水北调,使得长江的径流入海量相对减少,不会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B项错误。

南水北调使长江的入海径流减少,可能使甲地咸水入侵的概率加大,不会降低咸水入侵问题,C项错。

长江口外海洋潮汐规律是由日、月、地球相互间的作用力产生的,不会受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D项错。

答案(1)D(2)A[命题探源]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然性2.解决资源紧张的途径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3.资源调配线路选择(1)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2)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

(3)安全系数高。

(4)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4.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的有利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视角1区域资源调配线路及调配工程1.(2014·宁波市模拟)环渤海地区三省二市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由北向南依次是()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C.神黄线、大秦线、焦日线D.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2)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及相应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是() A.水南水北调B.天然气西气东输C.电西电东送D.煤西煤东运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示三条铁路干线由北向南依次是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第(2)题,由图可知,该地位于华北地区,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水源,可通过南水北调来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答案(1)B(2)A视角2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选择及影响2.下图为西气东输一、二、三线工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西气东输管线支线经青海进入湖广地区的原因是什么?对青海的发展有何意义?(2)分析与第一条输气管线相比,第二条输气管线的优点。

(3)试分析规划多条西气东输路线的原因。

(4)除从国外进口天然气外,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措施还有哪些?解析第(1)题,西气东输二线经过我国四大气区中的青海(柴达木盆地),可以补充气源,增强天然气供给的稳定性;并且将该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该地经济发展,同时对其基础设施建设也会起到推动作用。

第(2)题,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的优点可从气源地、接受天然气的地区、对我国的能源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的意义方面考虑。

第(3)题,规划多条西气东输路线与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和带动西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有关。

第(4)题,解决我国能源问题应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考虑。

答案(1)原因:青海柴达木盆地为我国主要天然气分布区,并成为我国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的重要气源地。

意义:可促进该地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该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推动该地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广天然气的使用,减少对薪柴的需求,减轻环境压力。

(2)与第一条西气东输线路相比,第二条输气管线气源充足,覆盖华南能源短缺区;有利于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缓解因燃烧煤炭而造成的酸雨等大气环境问题;有利于从供给多元化方面保证中国的能源安全;将促进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进一步拉动相对较为落后的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3)①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而本区能源贫乏;②调整我国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③带动西部地区及沿线经济发展。

(4)建立能源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力度,增加石油产量;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加大技术革新,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洁净煤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发展乙醇汽油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