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十一课(理科)

合集下载

哲学第十一课学案

哲学第十一课学案

编制人: 高宁审核人:刘占粉编号:19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课标要求】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学习目标】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重点难点】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预习案】一、知识梳理(通读课本,在课本上作好勾画,初步掌握课本重点内容)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不管其主观色彩多么浓厚,也不管披上何种神秘的外衣,归根到底都是对________的反映。

(2)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________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1)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________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2)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________,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________。

3.社会生活的本质是________。

马克思主义的________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妙的钥匙。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而为了生活,首先就要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

因此,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________资料。

(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________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________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高中政治哲学第十一课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第十一课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第十一课知识点政治哲学第十一课讲的是寻觅社会的真谛内容,高中学生需要掌握什么相关的知识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哲学第十一课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哲学第十一课知识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可以比较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加以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理解推动社会运动、变化、发展的两对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

3、比较并理解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不同表现及解决方式阶级社会:主要通过阶级斗争解决。

社会主义社会:只能通过改革解决。

4、了解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5、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想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高中政治哲学易错知识点1.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事物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2.矛盾越少越好。

(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就事物的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3.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体。

(普遍性是从特殊性中抽象出来的)4.任何事物内部都有主要矛盾。

(简单事物内部只包含一个矛盾,矛盾双方有主次方面之分。

复杂事物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矛盾,有主次矛盾之分。

可见,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主次方面,但不一定都有主要矛盾)5.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

(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

事物包含多少矛盾,矛盾如何推动该事物的发展,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并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所决定的。

8、(师用)哲学第十一课(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8、(师用)哲学第十一课(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学案8)(2012-9-24)第十一课、寻求社会的真谛一、框架梳理:历史观核心知识点:(主观题必备)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先进的…推动…,落后的…阻碍…。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有时并不完全同步。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二、考点梳理:【考点】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风俗习惯、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式。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两者辩证关系?(略,见核心考点)(2)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3)【考点】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状况决定…性质,…发展迟早引起…变革。

(2)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适合…,推动…;当…阻碍…。

2.方法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考点】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当…适合…,推动…巩固和完善;当…阻碍…发展和变革。

(3)延伸: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考点】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 的原因,就是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 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 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
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最 主义、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 的生产方式。
(1)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 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包括政 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 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 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 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俗习惯等。 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 ) A.邓小平理论 B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 .生产关系 D .生产力 E .“三个代表”的思想 F .自然地理环境 G. 文学艺术
唯心主义历史观
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要么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 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 2)要么认为是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 其实质: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变 化发展的,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引起 事物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BCDF
请判断以下图片是社会存在还是社会意识?
在西藏高原的北部,茫茫草原富丽壮阔、牛羊肥 美、山水险峻多姿,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冬 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夏季流金溢彩,山青水 秀,节庆众多,民风独特,尤其一年一度的恰青 赛马艺术节,充满着欢腾激情,洋溢着阳刚之美。
道德
探究一: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鲁迅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 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 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的辛酸, 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 花,像阔老太爷一样-------”

哲学与人生第三版 第十一课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哲学与人生第三版 第十一课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毕加索
17岁的时候他的画作获得 了马德里奖
瓦特
十七八岁,决心投身与科学 器械制造
27岁的时候完成了蒸汽机 制作
2.2 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
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的:
理想源于现实,但高于现实; 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 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
个人理想是社会理想的基础,个人理想体现 社会理想。
1.3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之中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有一句广为流传的 名言:“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
2.3 在奋斗中把理想转化为现实
青春的颜色, 叫奋斗!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
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雷洛夫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 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
谢谢观赏
理想与现实是统一的:
现实孕育着理想,是理想的基础;
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作者 马克思 司马迁
著作 《资本论》 达尔文 《物种起源》 27年
谈迁 曹雪芹
《国榷》 《红楼梦》
20年 10年
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
误区一:以理想来否定现实 误区二:以现实来否定理想
第十一课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目录
CONTENTS
1 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2 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哲学与人生 第十一课

哲学与人生 第十一课
2、什么是社会理想 P139
社会理想:社会所追求的奋斗目标 是对未来社会发展 的总体设计,是社 会成员的共同追求
2015-5-28
社会
22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2、什么是社会理想
20世纪60年代
计划经济
吃不饱 穿不暖
吃得饱 穿得暖
市场经济
20世纪80年代至今
2015-5-28 23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2015-5-28 6
朱德

最早是从一根扁担了解到他。他的名字很响, 四川人知道,中国人知道,亚洲人知道,世 界人也知道 他,毕业于清政府遗留下来的一所军校 骁勇善战,屡建战功,在旧军队中先后担任 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甚至司令 拥护孙中山,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抗日战争中威名显赫 解放战争中更是功不可没 新中国的开国元勋 他的名字一直跟一个人名分不开,你们看图 他像谁? 注:从军早,资格老,在军队的中威信相当 高
理想: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P137) (时间要求)
(过程)
2015-5-28
10
请同学们说说这些想法分别属于什么理想(类型) 理想按内容来划分—— 生活理想:攒钱买房
职业理想:成名成家 道德理想:见贤思齐
社会理想:拯救国民
2015-5-28
11
请同学们说说这些想法分别属于什么理想? (1)我的理想是毕业两年后买一辆小轿车,天天开着车 上班。生活理想
第十一课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2015-5-28
1
2015-5-28
2
1、20世纪初沈阳一所小学,校长问同 学们:“你们为什么读书?”课堂上顿 时寂静无声。停了片刻,一个同学站起 来回答:“读书为了寻求生路。”另一 个同学说:“为了光宗耀祖。”这时, 一个学生站起来,昂首挺胸地说:“为 了中华之崛起,腾飞于世界而读书!” 当时这位少年年仅12岁。请问这位少年 是谁?

高二哲学第十一课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

高二哲学第十一课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

----胡锦涛
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 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 ----邓小 平 1.党与人民群众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
2.如何处理好这种关系?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党的群众观点 ①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 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 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保局17日回应称,在15日至17日的两天内积极排 查715家企业,并悬赏10万元征集线索。 随着近几年环境污染事件的频繁出现,人民群 众环保意识大为增强,积极参与生态文明的建设, 发挥了有力的监督作用。
结合材料,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角度谈谈 你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 答: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生态文明建 设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全民动员对 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表现在人 民群众树立环保意识和自觉增强环保理念,依法对 排污企业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网络监督,促进 了政府重视生态环境。 • ③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广大人民群 众的监督必将促进潍坊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必将 为生态文明建设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正确理解“人民群众”这一概 A念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
( 推动作用的 )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 也包括(杰出人物 )。 B、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劳动群众) 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C、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 (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 国者)

哲学第十一课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

哲学第十一课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

结论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1) 屈原的《离骚》、《九歌》直接取材于 远古时代人民群众创造的神话和传说。 (2)《水浒》、《三国演义》、《西厢记》、 《浮士德》等世界名著,都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和 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修琢提炼而成。
这些说明了什么?
①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 生的源泉。
结论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材料一: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一五‛ 期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年均增长11.2%,财政收 入从3.16万亿元增加到8.31万亿元。 材料二:恩格斯在谈到西欧三国(英、法、德)资产阶级革命时指 出:在所有资产阶级大起义中,都是农民提供了战斗部队…… 无论如何,如果没有这种自耕农和城市平民,单靠资产阶级决 不会把斗争进行到底,也决不会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 材料三:2011年春晚上网络红人旭日阳刚的《春天里》唱出了草 根特有的沧桑味道;西单女孩任月丽的一曲《想家》令远在河 北涿州老家的亲人激动落泪;深圳民工街舞团表演的街舞《咱 们工人有力量》则精彩绝伦,不仅充满动感和激情,而且技艺 高超。他们让观众耳目一新,产生共鸣,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 界。
上述材料体现我们党坚持了什么哲学道理?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方法论)
1、党的群众观点
(1)基本内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 群众学习 (2)基本要求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实现好、维护 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工作 的根本出发点
4 .中国共产党把群众路线作为自己的根本领导 方法和工作方法,其哲学依据是( ) A.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 B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 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C .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 旨 D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为理论指导

哲学第11课

哲学第11课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 独立性,农耕社会形成的传统节日文化缺乏现 代元素,不能完全适应当代生产方式下人们的 文化诉求。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 导向作用,由于价值取向的偏差,致使人们对 节日文化的价值缺乏全面认识。
2、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到城市务工, 目前,全国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达1.2亿左右。 农民工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一:据调查,2004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企业出现了“招工难” 问题,2009年以来,大范围的“民工荒”再次在这些地区出现,不仅缺 工人群由技术工人扩展到普通工人,而且缺工的时间分布由“季节性”、 “阶段性”向“常态化”、“全年性”转变,从农民工找不到工作的 “民工慌”,到目前企业招工难的“民工慌”,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 市场经历了一次大的转变。 材料二:在农村外出务工群体中,“80后”、“90后”出生的“新生代 农民工”约占60%,他们希望通过进城务工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但客观 存在的城乡差距让他们遇到许多实际生活问题,一些不平等现象也让他 们产生了较大的心里落差。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党和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将 解决“三农问题”视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面 临的新情况新问题。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问题”。 (2)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运用社会存在与社 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10分)
5、近年来,W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展了 群众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所谓 “一碑”,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主要收集本村先辈 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两谱”,即撰写时代 风范谱、尊老爱幼谱,主要收录在乡村发展、家庭邻 里关系中的先进典型;“五星”,即创评“读书、创 业、诚信、法纪、勤俭”等五项星级文明户。村民们 以极大热情参与了这一活动,讲身边事、树身边人、 自评自荐、互评互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1)上述材料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 造者?(10分)

哲学十一课笛卡尔的二元论

哲学十一课笛卡尔的二元论

哲学⼗⼀课笛卡尔的⼆元论惊得我⼆元论啦今天说笛卡尔的第⼆个论题:⼆元论01 ⼆元论的起源⼆元论核⼼:物质和精神是分离的。

思想和⾁体是分离的,这个概念古已有之。

我们甚⾄从我们的语⾔中找到,我的⼿,我的⼤脑,仿佛我和⼤脑是分开的,是两个东西。

常见的转世、轮回、穿越,借⼫还魂都体现了⼆元论。

那我们的思在笛卡尔时代,如果说⼀切都是依照⾃然规律来运动,会⾯临⼀些宗教上的问题。

那我们的思想和⾏为是不是也像⾏星运⾏轨道⼀样在⾃然规律下运动呢?如果有科学定律可以规范我们想和⾏为是不是也像⾏星运⾏轨道⼀样在⾃然规律下运动呢?的思想和⾏为,那么宇宙就不都是依照规律运动的,因为⼈的思想可不受宇宙规律的⽀配。

如我们就只是⾁乎乎的机器⼈,⾃由意果整个宇宙都有规律存在,那我们的意识是被制约的。

我们就只是⾁乎乎的机器⼈,⾃由意志是假象。

笛卡尔为了保证⼈的⾃由意志⼜保持⾃然规律,提出了⼆元论,把⼈的⾁体和灵魂进⾏切割。

⼀元论:⾁体是灵魂的载体,灵魂是⾁体的现象。

⼆元论认为⾁是会坏的机器,完全受物理定律⽀配。

但灵魂不是。

灵魂可以⾃由思考,不受物理定律⽀配。

⽽且可以做出反定律事件。

例如⼀个活⼈和⼀个刚刚死了⼀秒的⼫体,零部件上没有差别。

但是⼫体可⽤⽜顿三⼤定律来解释,你踢他⼀脚,移动多远,完全可以⽤物理知识算出来。

但你踢活⼈⼀脚试试,⾮但不会移动,有可能反过来踢你⼀脚。

物理定律⽆法解释这意识对物质有反作⽤。

个现象,这说明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

他认为物质是占领空间笛卡尔对灵魂和⾁体做了⼀个详尽的解释,但不是简单地照搬前⼈。

他认为物质是占领空间的,可以分割成⼀个个更⼩的部分,但意识不⾏。

灵魂、意识不占有空间,所以⽆法分割成更⼩的单位。

⾁体可以五马分⼫,⼤卸⼋块,但灵魂不可能分成0.5个我。

⼈是⼀个⼆元存在。

既会思考,也会占领空间,⾝体就是⼀个物质的笛卡尔的思考结果:⼈是⼀个⼆元存在。

既会思考,也会占领空间,⾝体就是⼀个物质的机器,受物理法则的统治。

哲学与人生第十一课教案

哲学与人生第十一课教案

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第一课时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主要阐释了如何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是按照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辩证关系----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的逻辑线索进行说明的。

中职生只有确立正确的个人理想,把个人梦与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成长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为社会做出奉献,从而实现个人梦想。

这是本课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点,也是本课的重点。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是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社会理想起主导作用,是个人理想的归宿和基础。

【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人生不能没有人生追求,了解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理解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明确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之中的道理。

2.情感态度观念:人生理想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增强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之中的自觉性,顺应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3.运用:自觉地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习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的视频(或展示图片),提出思考的问题:什么是“中国梦”?为什么说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它与我们每个人的梦是什么关系?学生交流各自的理想,讨论回答。

〈新课讲授〉一、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1.人生不能没有理想追求:根据同学们交流的各自的理想,共同归纳出理想的定义: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学生分析)展示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讨论理想的作用。

2.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辩证关系提出学生讨论的三个问题:(1)什么是个人理想?有哪些分类?(2)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与“中国梦”是什么关系?(3)为什么说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通过播放采访中国首位飞天女航天员刘洋的视频对话,引导学生思考谈体会。

)教师归纳总结:一方面,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导向;另一方面,社会理想以个人理想为基础,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

第11课课后答案

第11课课后答案

自我测评
1.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有何不同?他们各自的哲学观点是什么?
①不同:智者学派认为知识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进行演说的基础,因此人们需要学习知识。

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的认识。

②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强调认识自己,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2.为什么说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①自然哲学家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究自然的奥秘,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②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③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④亚里士多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把希腊哲学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所以说,古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殇。

高中政治 《哲学与生活》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2课时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哲学与生活》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2课时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课时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过程导入设计导入一〔多媒体课件播放国际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和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教师引导: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国际歌,但它表达了一个非常深刻的真理,就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这节课我们将共同学习和研究这一问题。

导入二〔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梁启超“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毛泽东教师引导:在关于“谁是历史的创作者〞这一问题上,近代著名的学者梁启超和伟大领袖毛泽东观点截然不同,梁启超认为社会历史是英雄人物创造的,而毛泽东那么认为社会历史是人民创造的,那么,两者谁的观点正确呢?理由又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共同学习和研究这一问题。

推进新课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教师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那么我们先一起来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3页“专家点评〞部分,体会“人民群众〞这一概念的内涵。

板书:1.人民群众的概念和地位板书:〔1〕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概念①含义:人民群众是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②范围: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③我国现阶段的人民群众的范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知识拓展:比较人民群众、劳动群众与体力劳动者三个概念。

〔多媒体课件展示〕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它是一个政治范畴,在我国现阶段,主要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要的稳定的部分,它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2017届一轮复习哲学第十一课

2017届一轮复习哲学第十一课

• 参考答案: • W村的祠堂文化必须加以转化,因为它有 局限性,尤其是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 是一种落后的社会意识,影响村民团结, 对社会发展起消极作用;礼堂文化既继承 祠堂文化的积极因素,又体现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助 于推动新农村建设。
考点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D
• (浙江卷40)祠堂——是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 化的重要载体。W村也曾有——文化在村民教化、乡 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 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择。新农村建设 以来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 村训,仪礼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 爱亲最美家庭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 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了乡 村治理。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省级示范村。 •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W 村要把祠堂文化转化为礼堂文化。(10分)
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分别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生产关系 D.生产力 E.航天精神 社会意识 F.自然地理环境 G.文学艺术 社会意识 H.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
2.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的内容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 反作用。
考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
社会存在 含义 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社会意识 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包括风俗习惯、社会心 包括自然地理环境、 理以及政治思想、法律 人口因素,但最主要 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 思想、道德、科学、艺 术、宗教、哲学等社会 内容 资料的生产方式 的精神生活。

哲学知识点总结理科

哲学知识点总结理科

第一单元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哲学的含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注:(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

(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可知论(有同一性)和不可知论(没有同一性))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首先是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神创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它把哲学上的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哲学与人生—第11课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

哲学与人生—第11课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
第十一课
个人理想 和社会理想
主要内容:
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 理想与人生发展
积极创造条件,实现人生理想
同学们有理想吗? 年轻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吗?
一、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符合事物发 展规律、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体 现着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
理想是人们对未 来美好目标的向往 和追求。
理想是源于现实的
具有实现的必要的
现实条件,经过奋斗 最终是可以实现的。
幻想:有一定客观基础,达不 到现实的条件。
空想:缺乏现实客观条 件根本无法实现
理想是高于现实的
庸俗与崇高
不同的内容
生活理想
攒钱买房
成名成家
职业理想
见贤思齐
道德理想
改天换地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我们不幸是文明人,入世深似一天,离自然远似一天。 离开了泥土的花草,离开了水的鱼,能快活吗?能生存吗? 从大自然,我们取得我们的生命;从大自然,我们应分取 得我们继续的滋养。
————【徐志摩】
• 社会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 • 道德理想与现实道德水平的矛盾 • 职业理想与社会需要的矛盾 • 生活理想与现实经济条件的矛盾
讨论:
要实践 从现在开始 从小事做起与社会理想
个人理想是个人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 道德情操和职业等方面的追求和向往。
社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 治结构的性质和特征以及社会面貌等的要 求和设想。
有它,无它,不一样 有它,像船儿有桨 能漂滩,能斩浪 无它,像一只花公鸡 只知为觅食奔忙 有它,即使天黑下来 也看得见光亮 无它,纵然在大白天 眼前也一片迷茫 它的名字——叫理想
耳。 没有喧闹。 眼。 没有缤纷。 嘴。 沉默不语。 她绿的沉寂,因为孕育了希望的色彩,生命的精华 。

哲学 第十一课(初定版)

哲学 第十一课(初定版)
作用 动作用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 决定社会意识
① 社会存在决定社 会意识(社会意识是 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 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 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 对独立性(不同步),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 的反作用
A、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 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B、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 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结合材料,从“社会发展的规律”角度谈谈对该村 变化的哲学思考。
解析:本题是分析说明型试题,乡风日下变贫困,精神 文明促发展,体现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弘扬善行、凝 聚乡情促建设巩固了上层建筑,促进了经济发展。
答案: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落后的 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乡 风日下变贫困,精神文明促发展,充分体现 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 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促进或阻碍)。当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 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 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 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它为落后 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2)主体部分: 劳动群众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总: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层建筑 决定 决定 生产力
意识形态 制度和设施 反作用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反作用
(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有效地保护经 济基础,就一定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吗?
1.党的群众观点基本内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
(1)重要性 :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 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2) 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 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国际歌中有这样一段歌词:“从来就没有什 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和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 福,全靠我们自己。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 们劳动群众。”这段歌词对我们青年人成长的主 要启示是( ) A.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社会的一切 B.创造人类幸福完全靠个人奋斗 C.人民群众是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 量 D.要走与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的总和)
生产力
当上层建筑为 先进 的经济基础服务时, 它就 促进 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 社会的进步; 当它为 落后 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 束缚生产力 的发展, 阻碍 社会前进。
2014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进一步深化国 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 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说明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 、下列事件反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 造者的有( ) ①曲辕犁的发明,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②黄道婆改进的纺车,提高工效好几倍 ③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广泛流传 ④孙中山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推翻了封建帝制
2、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 由( 人的实践活动 )构成的,每个人都 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唯物 物质生产发展 史观强调社会历史首先( ) 的历史,是(人民群众 )创造的历史。
——人民群众是(实践 )的主体,是 (历史)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1、正确理解“人民群众”这一概念(P93专家点 ) (评 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 推动作用的) 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 ),也包括( 杰出人物)。
劳动群众 )是 (2)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3)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 (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 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011年度流行热词 hold住、伤不起、郭美美、盐王爷、坑爹、咆哮体、 高铁体、淘宝体、穿越剧、肿么了、校车 2012年度流行热词 正能量、元芳、舌尖上 、躺着也中枪、高富帅 、中 国式 、压力山大、赞 、最美、接地气。 2013年度流行热词 中国梦、光盘、倒逼、逆袭、女汉子、土豪、点赞、 微××、大V、奇葩。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 断解决中实现的。 阶级斗争(在阶 级社会里) 社会发展 基本矛盾 改革(社会主义 国家)
2、下面对人民群众认识,正确的是( ) ①人民群众就是广大劳动群众 ②人民群众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③人 民群众在不同的国家范围不同 ④人民群众在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范围不同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对下岗失业问题,党和政府努力创造劳动岗位,帮 助下岗人员进行新的技能培训,以实现再就业,这充分 体现了党和政府 A.一切相信群众 B.一切依靠群众 C.一切为了群众 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A .①②
C.②③④
B.②③ D.①③④
2、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科学家、艺术 家、思想家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 之木,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这说明( )
A. 劳动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B.物质生产产生精神财富 C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 和发展的源泉 D.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 4、(2010年广东文综35.)温家宝指出, 2010年我们要努力工作,切实解决好民生问 题,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持续提 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使人民群众老有所 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这里体现的哲学 观点是:( ) • 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 C.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 D.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
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
(整个世界)
唯物辩证法
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
(人类社会)
社会历史观 人生观、价值观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一课时 社会发展的规律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1)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 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 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等。 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 A .邓小平理论 B C .生产关系 D E .“三个代表”的思想 G . 文学艺术 H )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 F .自然地理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①含义: 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 生产资料公有制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国家政权 D 社会意识形态 E 按劳分配制度 F 大机器生产 G 人民代表制度 H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I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1、 在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 国出生时,整个世界争论不休,“不合伦理”的 诅咒声一度铺天盖地。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试管婴儿”已经是很正 常的事。人们观念的变化说明了(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D、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总之,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地解决社会基 本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P92
(1)改革的含义:
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改革的根本目的: 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3)改革的作用: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反映 、 反作用(阻碍、促进)
3.(09江苏卷)在我国农村改革中,农民首 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选了第一个 村委会,创办了第一批乡镇企业,被称为 我国农民的三大创举。这充分说明了人民 群众是( ) • A、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 B、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 C、社会变革的引导者 • D、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在十七大报告中,我们把“科学发展观” 写入党章,以更好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主要体现了: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质
决定 决定
生产力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通过
生产关系
反作用
(生产关系 适应生产力 发展规律)
实践
不断解决
(上层建筑 适应经济基 础规律)
前进的、上升的 过程是曲折 的
决定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反作用
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
实现 途径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社会主义 —改革 社会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 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①社会意识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 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 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 积极的推动作用。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 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 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马克思
原始工具 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合适
生 产 力
不合适
生产 关系
适合----推动作用 不适合----阻碍作用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 部分,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 展。这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物质决定意识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发展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