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公共政策

合集下载

公共政策学第四章

公共政策学第四章

• 4.政策评估系统:政策评估系统是政策系统 政策评估系统: 政策评估系统 的一个基础子系统,由政策评估主体、 的一个基础子系统,由政策评估主体、评 估对象、评估目的、 估对象、评估目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 五大要素构成。 五大要素构成。政策评估系统的任务是为 政策的去向以及政策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 事实依据和价值依据。 事实依据和价值依据。 • 其基本功能是:①提供政策的持续、修正、 其基本功能是: 提供政策的持续、修正、 调整或终止的依据; 调整或终止的依据; • ②有效地配置政策资源。 有效地配置政策资源。
(一)政策主体系统:
• 1.政策制定系统:它居于整个政策系统的核 政策制定系统: 政策制定系统 心地位,因此又被称为“决策中枢系统” 心地位,因此又被称为“决策中枢系统”。 它由拥有法定决策权的高层组织或个人组成, 它由拥有法定决策权的高层组织或个人组成, 一般包括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 一般包括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 机关以及某些政治领袖人物。 机关以及某些政治领袖人物。 • 基本功能是:①确认政策问题; 基本功能是: 确认政策问题; • ②确定政策目标; 确定政策目标; • ③组织政策方案; 组织政策方案; • ④政策方案的最终决定。 政策方案的最终决定。
• 2.政策咨询系统:政策咨询系统也称“思想 政策咨询系统:政策咨询系统也称“ 政策咨询系统 智囊团” 外脑系统” 库”、“智囊团”或“外脑系统”,通常由 各种政策研究机构、 各种政策研究机构、政府与这些机构的关系 以及具体的咨询活动构成。 以及具体的咨询活动构成。 • 其基本功能:①政策问题的发现与诊断; 其基本功能: 政策问题的发现与诊断; • ②政策预测研究; 政策预测研究; • ③政策方案的设计与评估。 政策方案的设计与评估。 • 3.政策监控系统:它是政策系统的一个特殊 政策监控系统: 政策监控系统 子系统, 子系统,由政策主体系统内外从事政策监督 和控制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构成。其基本功 和控制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构成。 能是: 确立政策监控标准; 能是:①确立政策监控标准; • ②衡量政策绩效; 衡量政策绩效; • ③纠正和消除政策执行偏差。 纠正和消除政策执行偏差。

【学习】第四章公共政策问题

【学习】第四章公共政策问题
整理课件
3、社会问题的主观认定经常存
在分歧
如对贫困这个社会现象的认定:
一些人认为根本不是社会问题。
如果没有穷人,谁去买那些便宜的食品?谁去 雇用那些收费低廉的医生和律师?社会救济和 福利工作人员到哪儿去找工作?一些以穷人为 主体的政治团体和党派何以在社会中存在?在 他们看来,社会是一个等级的社会,必然存在 贫富之间的差别,贫困是有利于社会均衡发展 的一种自然安排,它起到的是一种积极的作用, 破坏这样一种均衡可能会带来更多、更严重的 社会问题。
整理课件
2.主观性和人为性
社会问题基于人们的主观价值判断、切 身感受以及分析研究和其他主动行为才 得以上升到政策问题的高度,因而必然 更具有主观性和人为性
同一状况,不同的人群因不同的标准、 价值、利益和规范,就有不同的认识
整理课件
不同国家对问题的认识不同
在讨论核能政策问题时,美国政治家商讨价格 控制、市场机制以及核电厂的所有权问题;而 法国政治家则关心私人收益、工人的健康以及 国家能力的执行;瑞典的政治领袖则讨论应该 建设12个还是13个反应堆的问题。瑞典人很少 提出所有权和国家能力的问题,美国人几乎不 考虑国家能力或反应堆的精确数量问题,法国 人从不置疑市场中的政府干涉问题。
整理课件
若对这些新闻的性质加以解释,可以说在1930 年之前,报道的主旨更多的是猎奇和娱乐而不 是提出警告。而评论专栏和“读者来信”这两 部分对这方面的情况则极少或根本没有提及。 1930年之后,这三家报纸对这一问题的评论文 章日渐增多,而读者来信中反映这方面情况的 也变得相当普遍。无论是新闻的连续报道,还 是评论版的评论文章,都反映出对拖车营地问 题的忧心忡忡,而且从多种角度对公众提出了 某种警告。
整理课件

课后题解-公共政策学(第二版)-第四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

课后题解-公共政策学(第二版)-第四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

第四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1、对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等词语的含义进行辨析。

公共政策学文献从哪些不同的侧重点来定义公共政策?本书的“公共政策”定义及其内涵是什么?决定:作为一个动态过程的“作决定”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而作为其结果的“决定”则是在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定一种。

决策:决策就是从多个可能实现同一目标的方案中进行选择,优化出最佳方案。

对策:其基本含义就是应对的策略或办法。

政策:人们为实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方案。

一般意义上的决定、决策、对策、政策,具有共同或共通的含义;而特殊意义上的决定、决策、对策、政策,即当主体被限定为国家、政府、公共权力机关时,指的都是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学文献在定义公共政策时的侧重点有:侧重于政策主体、侧重于政策方案、侧重于政策结果、侧重于综合。

本书认为,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公共政策的内涵有如下几点:第一,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般特征。

第二,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权力意志的表现。

第三,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主导这一过程的基轴是公共权力机关与公民的关系。

第四,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

第五,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

第六,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2、公共政策的形成有哪些必须的初始条件?公共政策在内容和形式上转变成现代公共政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公共政策的产生必须有三个初始条件:①公共问题的形成。

②公共权力机关的产生。

③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总而言之,公共政策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作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与社会、实现其阶级意志的工具而产生的。

公共政策在内容和形式上转变成现代公共政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在公共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公民参与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04第四章 公共政策

04第四章 公共政策
标而采取的具体方式和方法。
(二) 政策工具类型
1. 强制性政策工具
强制性政策工具也称为指导性政策工具,它是借助国家或 政府的权威及强制力,迫使目标群体及个人采取或不采取 某种行为。
(1) 规制。
规制指的是一种活动过程,在这种过程中政府对个人和机 构提出要求或 规定某些活动,并经历一种连续的行政管 理过程。
8)国家行政学院张金马 公共政策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
个人行为的准则或指南。其表达的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 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 声明、指示,以及行动计 划与策略等。
9)我国学者陈振明
公共政策是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 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 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 、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三) 公共政策的稳定性是公共管理的重要途径
追求稳定是任何一个政治系统的基本目标。公共政策作为政 治系统运行的中心、公共部门履行职能的手段和进行公共管 理的途径,必须保持稳定。
第二节 公共政策系统
一、公共政策主体
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公共政策主体的划分是美国学者詹姆 斯·E. 安德森在《公共 政策》一书提出的。他从政策主体 的身份出发,将其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参与者。
就美国而言,总统在立法方面的权威显然已经被确定, 委员会导致了国会领导的分散,加之缺少强有力的政党 权威,使国会越来越依赖于总统提出的立法建议。而且 ,国会还常常将一些非常重大的决策权授予总统,特别 是在需要高度集中的外交和军事领域,总统所拥有的合 法权力和行动自由比其在内政方面所拥有的 权力和自由 要大得多。
(四) 权威性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是以其合法性为基础的,政策只有合法 化,才能具有对公众的约束力。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题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题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题篇一:第四章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案例第四章公共政策案例一、教学目标与用途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政策的直观化和具体化的客观描述,是解释和说明公共政策的可操作的实际形态。

通过本章案例学习,学生重点掌握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公共政策系统、公共政策过程等基础知识,能够运用多元分析工具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诊断,作出客观评价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涉及知识点(一)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二)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三)公共政策过程(四)公共政策分析方法三、案例教学重点1.事实分析:是什么?在什么时间、地点?程度如何?事实的产生可能会改变问题所要达到的价值。

2.价值分析:原因是什么?为了谁?应优先考虑什么?价值问题是能否解决的主要检验标准。

3.规范分析:应该是什么?应该怎样做?政策执行的结果是要达到所谋求的价值与利益。

4.可行性分析:能否行得通?公众是否允许这样做?需要确定客观现实中得能力与可能。

5.利益分析:利益如何分配?利益究竟分配给谁?这是政策分析的归宿。

案例1 我国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政策及其反思引言随着中国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破冰启程,2012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8天的高速公路免费大餐史无前例。

众多私家车车主高涨的出行兴致令内地交通直面“秋运”大考。

从“新政”实施情况看,可谓喜忧参半。

喜的是,“买路成本”大为降低;忧的是,“时间成本”急剧增加。

全国各地相当多的高速公路成为“停车场”,做操、遛狗、踢毽子??网友戏称之为被迫上演全民健身运动。

高速变“龟速”,已开始引发公众对高速公路免费大餐的新一轮讨论。

案例为促进国土资源开发,优化地区经济产业布局,保障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我国近年来加快了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同时,为了拓宽投融资渠道支持公路建设,在新建高速公路及部分普通公路上实施了收费公路政策,这种政策对于加快公路建设发挥了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

然而,收费公路也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出现了一些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

第四章 公共政策的本质、构成与功能

第四章  公共政策的本质、构成与功能

第一节 什么是公共政策
一、公共政策的定义 2.我国学者关于“政策”的定义 《公共政策》(林水波、张世贤):公共政策是 指“政府选择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这类 似于戴伊的政策定义)。 《公共政策》(伍启元):“公共政策是政 府所采取对公私行动的指引”。
第一节 什么是公共政策
一、公共政策的定义 2.我国学者关于“政策”的定义 我们认为: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 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 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 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 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第一节 什么是公共政策
一、公共政策的定义 正确把握“政策” 3.正确把握“政策”的内涵 第一,政策主体。 第一,政策主体。 第二,目标取向。 第三,活动过程。 第四,行为规范。
第四章 公共政策的本质、构成与功能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本质和特征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本质和特征
一、政策的本质 政策是阶级意志、 1.政策是阶级意志、利益的集中体现和表 达。 2.政策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 . 3.政策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政策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第一节 什么是公共政策
一、公共政策的定义 2.我国学者关于“政策”的定义 《政策科学》(孙光著):“政策是国家和政党为 了实现一定的总目标而确定的行动准则,它表现为 对人们的利益进行分配和调节的政治措施和复杂过 程”。 《政策学研究》(王福生著):政策可以解释为 “人们为实现某一目标而确定的行为准则和谋略”, “简言之,政策就是治党治国的规则和方略”。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类型与功能
二、政策的基本功能 3.调控功能 . 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手段 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与控 制。

【公共政策分析】_公共政策分析的主要特点

【公共政策分析】_公共政策分析的主要特点
n 因此,政策分析与其说是一门科学,倒不如说是一门艺术。
4-1-3 政策分析涉及的是从问题的发现到问题解决的整个政策过程
n 人们往往片面地强调政策分析是解决政策问题的方法论,而忽视它在 问题构建、问题发现的方法论的一面。当然,解决问题是政策分析的 关键因素之一,它是政策分析的归宿。然而真正解决问题,必须首先 正确提出或界定问题。
4-1-2 政策分析既是方法论,又是艺术
n 政策分析主要是方法论的研究和应用。在这里,方法论是指创造、评 估和交流政策相关知识的标准、规则和程序的体系。经过近半个世纪 的发展,政策分析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在政策分析者当中去的认可的方 法,如成本—效益分析法、计算机模拟,博弈论等。
n 然而,并不存在固定不变、普遍使用的方法论。政策分析中不同的政 策问题需要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既要有定量的方法,也要有定性的 方法;既要有理性的方法,也必须有超理性的方法,特别是必须依赖 直觉、灵感和判断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n 事实和价值的分离或追求价值中立性曾一度被当作经验科学的目标, 这实际上是实证主义不切实际的科学理想。政策分析是以价值为取向 的学科。
n 政策分析不仅关心事实,而且关心价值。
¨ 说它是描述的,是因为它同要追求对事实的说明和解释,即追求 有关公共政策的性质、原因和结果的知识;
¨ 说它是规范的,是因为它重视价值评价或分析,它的一个重要目 标是创造和批评有关公共政策价值的知识主张或推荐行动的过程。
n 政策分析既是解决问题的艺术,又是提出问题的艺术。问题发现本质 上是一种概念和理论的活动,它所关心的主要是问题的性质,而不是 解决问题的行动;
n 问题的解决主要关心的是行动过程的选择及这种行动过程是否被恰当 地执行,而不涉及问题的性质。在某种意义上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 题的。

第四章 公共政策执行3

第四章 公共政策执行3


3、执行:作为一个被管理的过程 执行管理涉及到组织、动员、战略与战术选择等。 执行管理有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战略与战术。 对行动的有效控制是执行的重要内容。政策执行被视 为对某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在诸多活动中, 以解释、组织和实施三者最为重要。解释活动是把政 策内容转化为民众能理解且接受的东西;组织活动是 要建立执行政策的组织机构;实施活动是由执行机构 提供一定资源和服务。(琼斯 )
2、郭锦等人的府际关系模型

1990年,郭锦(Malcolm L.Goggin)等人提 出了府际关系模型,该模型认为:第一、中央 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具有冲突或合作关系;第 二、州政府具有自主裁量权,可以解释联邦计 划的内容也能够了解地方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不同时间或不同管辖权下具有不同的执 行模式。
2、缺点


第一,过分的强调基层官员的自由裁量权。 第二,自下而上的主张者一开始关心的并非 是政策执行问题(即政策执行了没有),而是 关注在一个特殊的政策领域,实际的行动者之 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对自上而下的研究途径的批评有失公 正,过分夸大了许多因素;有些政策确实具有 明确的目标,因此,弄清楚这些目标是否实现 是相当重要的。
埃莉诺博文的修正


第一,应该允许继续坚持。仅由于某一特殊参与者或 在某一特殊节点上拒绝达成一致,并不必然意味着该 是议案就此结束。执行机构可以反复出发出请求。 可以将项目的各要素整合成一揽子方案,而不是分别 作出决定。 一个提议仅仅由于似乎将会获得批准,就会获得更多 的支持。 尽管官僚机构分解成大量的独立行动者,但是他们对 政府却采取整体论的立场,即为了完成执行一项政策, 该政策的所有要素都必须得到批准。

第四章公共政策

第四章公共政策

三、产权拍卖
作为一种混合工具,产权拍卖基于这样的假定:
市场通常是最有效的配置工具,政府通过产权拍卖, 在没有市场的公共物品和服务领域建立起市场。
市场通过确定一定数量的对消费者指定的资源和
可转移的产权而建立起市场,这创造人为的稀缺,并 让价格机制起作用。
四、税收和使用者付费
税收是一种法律上规定的由个人和公司对政府
第二节 强制性工具
强制性工具(Compulsory Instruments)也称 指导性工具,它借助国家或政府的权威及强制 力,迫使目标团体及个人采取或不采取某种行 为。 政府为实现其政策目标,可以通过选择管 制、公共企业或官僚机构直接供给等手段或方 式来履行其功能。
一、管制
管制指的是一种活动过程,在这种过程中,政
一、家庭和社区
家庭和社区是一种常见的非强制性工具。在任
何社会中,亲戚、朋友和邻居都为个人提供无数的 物品和服务,政府也往往有意识来扩展它们在达成
政策目标上的作用。
政府间接地通过削减服务职能而鼓励家庭和社 区提供服务,或者政府直接将服务职能转交给社会 及家庭。在转轨时期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加强 社区建设的实践中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点。
本章要点:
什么是政策工具
政策工具的分类方法:强制性工具(管制、公共 企业和直接提供)、非强制性工具(家庭、社区、
志愿者组织和市场)、混合工具(信息、规劝、
补贴、产权拍卖和税收等)。
第一节 政策工具的内涵与分类
一、什么是政策工具
关于工具概念的最常见的定义是:“一个行动者
能够使用或潜在地加以使用,以便达成一个或更多目
这类工具主要包括信息传播、规劝、补贴、产权拍买、
征税和使用者付费等。

公共政策学-第四章公共政策的本质

公共政策学-第四章公共政策的本质

公共政策学-第四章公共政策的本质第四章公共政策的本质、构成与功能
思考与练习题
1、对决定、决策、对策、政策、公共政策等概念进行辨析。

本书的“公共政策”定义及其内涵。

2、公共政策的形成有哪些必须的初始条件,公共政策在内容和形式上转变成现代公共政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试述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和认识论本质。

4、公共政策有哪些基本特征,
5、试比较中国和美国公共政策的横向形式与纵向形式构成。

6、什么是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什么是战略、策略、战术,依社会内容的不同公共政策可以划分成哪些基本类型,公共政策内容构成的其它分类方法有哪些,
7、试述政策结构的类型和研究政策结果的必要性。

什么是合理的政策结构,
(以上思考题均可参考教科书的相关内容)
8、分析案例并回答问题:薪水多高才能养住廉洁,
(1)从案例来看,这场“高薪养廉”的争论主要涉及到公共政策的管制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和分配功能。

(2)反对政治腐败应当注意应用和发挥公共政策的引导功能。

因为此项功能表明公共政策不仅要告诉人们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而且还要使人们认识到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那样做,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事实证明,制定正确的政策,切实保障公务员合法权益,强化他们的公仆意识,引导他们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努力奋斗,是从源头上防止和治理腐败的一条重要途径。

公共政策第四章 公共政策执行.

公共政策第四章 公共政策执行.

政策 绩效
经济、社会 和政治条件
公共政策分析 24
政策执行的系统模式的影响因素
(1)政策目标与标准 (2)政策资源 (3)组织间的沟通与强制行为 规范、激励、惩罚 (4)执行机构的特性 (5)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 (6)执行者偏好
公共政策分析 25
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式
6、州际政策执行沟通模式
麦尔科姆· L· 高金在《政策执行理论与实 务:迈向第三代政策执行模型》中提出的。 分析的重点:政府间关系对政策执行的影 响。
公共政策分析
8
麦克拉福林的调适理论模式
相互调适部分
环境因素 调适策略
政策
政策执行者
受影响者
(1) 相互作出让步和妥协 (2) 政策执行者的目标与手段应富有弹性 (3) 与政策接受者形成一个双向交流过程 (4) 政策接受者的利益、价值和观点的反作用
公共政策分析 9
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式
3、博弈理论模式
5、政策执行的系统模式
范· 米特与范· 霍恩在《政策执行过程:一 个概念性的架构》提出的。 中心思想是:在政策决定与政策效果的转 变之间存在许多的影响因素,有政策系统本身 的影响,也有政策环境的影响。
公共政策分析
23
政策执行的系统模式
机构间沟通 和执行活动
标准 与 目标


资源
实施机构 的特点
实施者的意向
公共政策分析
26
政府间政策实施概念模型
联邦一级的 激励和限制
州的能力
州的实施
马尔科姆· 戈金 (Malcolm Goggin)的政府间 政策实施概念模型
州的决策结果
州和地方的 激励与限制
公共政策分析

第四章 公共政策的执行

第四章 公共政策的执行

第四章公共政策的执行内容提要:公共政策的执行就是把决策内容付诸实施的过程。

公共政策的执行从一定程度上,比政策的制定更复杂、更困难。

政策的执行直接决定着公共政策内容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的依据;政策执行是修正、补充和改进政策的重要途径;政策执行的效果与影响又是形成新的政策的基础。

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式主要有:过程理论、调适理论、博弈理论以及综合理论模式。

公共政策能否成功的执行受到客观环境、执行人员、执行对象、执行资源以及政策本身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是由执行的准备阶段(包括制定计划活动以及一般的准备活动,如思想动员、组织落实、物质准备等内容),实施阶段(包括指挥、沟通、监督与控制)以及总结阶段来组成。

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手段有: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宣传与引导手段等。

第一节公共政策执行概述一、公共政策执行的概念公共政策的执行就是把决策内容付诸实施的过程。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既相互联系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独立性。

传统的公共行政认为公共政策的执行是政府官僚组织的职责。

这种观点认为政策的执行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过程。

其特点为:①政策执行是政府组织的单方面事务。

②政策执行是一种闭合结构,是政府组织自身的权力分配与关系的调节。

③政策执行者与执行对象之间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④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督是由政府组织自身由上自下的控制。

以上观点具有一定的缺陷和偏颇。

实际上公共政策执行既是政府组织的重要职责与任务,同时它又是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互动的结果。

其特点为:①公共政策的执行是一种由上至下、由下至上的结合与互动过程。

②公共政策的执行是一个开放链。

不仅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有民众与社会的参与,同时在执行过程中更需要民众与社会组织的参与。

③政策的执行者对执行对象既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同时又有相互之间的协调、共识、与妥协。

政策执行的概念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①政策执行为科层制的控制过程;②政策执行是上下阶层的互动过程;③政策执行是政策与行动相互演进的过程。

公共政策学第四章 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学第四章 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决策者有限理性和满意决策命题的学者是A.安德森B.戴伊C.拉斯韦尔D.西蒙【解析】D2.政策过程的渐进主义的构建者是A.西蒙B.林德布洛姆C.德洛尔D.埃齐奥尼【解析】B3.规范最适模型的提出者是A.德洛尔B.林德布洛姆C.西蒙D.埃齐奥尼【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规范最适模型的提出者。

德洛尔提出了规范最适模型。

林德布洛姆提出的是渐进主义模型;西蒙提出的是有限理性命题;埃齐奥尼提出的是混合扫描模型。

4.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的学者是A.西蒙B.伊斯顿C.德洛尔D.埃齐奥尼【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政治系统模型。

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提出、阐释和完善了政治系统分析。

这一分析框架被应用于公共政策学时就被称为决策的政治系统模型。

政活系统模型把决策主体假定为政治系统,它由一个社会中那些可以识别同时又是相互关联的机构和活动组成。

政治系统模型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

5.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使我们能够窥视在多元政治体制中如何在集团竞争中使相互对立的利益得以聚合、整合和综合为统一的公共利益,并据以制定公共政策的理论模型是A.集团模型B.混合扫描模型C.精英模型D.政治系统模型【解析】A6.在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中、揭示现代民主国家的根本理念“主权属于人民”与实际的政治过程和政策过程中总是由直接掌管政权的少数人来主导这难以克服的悖论的模型是A.机构—制度模型B.精英模型C.集团模型D.政治系统模型【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精英模型。

精英模型揭示了现代民主国家的根本理念”主权属于人民”与实际的政治过程和政策过程中总是由直接掌管政权的少数人来主导这一难以克服的悖论。

从这一视角所做的政策分析可以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公共政策在本质上总是统治阶级的政策。

7.公共政策分析中最具有解释力和普适性的个模型是A.混合扫描模型B.现实主义模型C.规范最适模型D.政治系统模型【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政治系统模型的特点。

公共政策课件第四章政策执行

公共政策课件第四章政策执行

第二节 政策执行过程与手段
(四)组织准备 组织准备工作是政策具体贯彻落实的 保障机制,组织功能的发挥情况,直接决 定着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首先,确定政 策执行机构。这是组织准备中首要的任务。 其次,选人用人。最后,制定必要的管理 法规制度。这些法规制度主要有:(1)目标 责任制。(2)检查监督制度。(3)奖励惩罚制 度。
第二节 政策执行过程与手段
(二)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法规、 司法、仲裁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 司法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各种关系 的方法。 法律手段除了与行政手段一样具有权威性 和强制性外,它还具有稳定性和规范性的 特点。稳定性是指法律法规一经颁布,就 将在一定时期内生效,不会经常变动。规 范性是指它对其效力范围内的所有组织和 个人普遍适用。
第四章 政策执行
学习难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 剖析 重点掌握: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 掌 握: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与手段、公 共政策执行模型 一般了解:公共政策执行问题的重要性
第一节 政策执行概述
一、政策执行的涵义 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 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 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政策 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 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第四节 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
(四)循环模式 当代美国公共政策学者马丁·雷恩(M.Rein) 和弗朗希·F·拉宾挪维茨(F.F.Rabinovitz) 于1978年提出了执行循环的理论。他们把 政策执行过程分为三个不同阶段:(1)刚领 发展阶段;(2)资源分配阶段;(3)监督阶段。 他们认为这三个阶段是相互循环的,而非 直线单向的过程;同时,循环过程亦必受 到环境条件的冲击与影响。

公共政策学第四章知识点

公共政策学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第一节政策过程与理论模型构建一、什么是理论模型模型就是对原型的抽象与模拟。

有实物模型(如地球仪)和理论模式两种。

所谓理论模型或者概念模型,指的是一组概念或命题按照其相互间的本质联系被组织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组逻辑结构严整的网络框架。

二、模型的认识论意义1、通过解释模型而认识原型的某种本质规定性,对所构模型事物的运行结果和发展趋势做出有效预测。

2、模型是进行科学抽象的重要工具。

3、模型是研究过程中资料搜集和经验观察的指南。

三、公共政策学模型必备的条件1、必须明确把握社会发展方向。

2、必须与宏观政策密切相关。

3、必须建立在注重人文特点的行为科学与注重科学程序和方法的管理科学二者相互交融的基础上。

4、必须对宗教、意识形态等大量非理性因素持客观态度。

5、必须对时间非常敏感,并且具有历史色彩,即具有历史观察的功能。

四、进行公共政策分析时需要借助于模型的原因1、从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对象与研究过程来看,要求在政策分析之前预先制定出推理程序和前提条件,选择好变量,为此分析者必须设想一个特定的模型。

2、决策程序是根据模型的特征,人为地编制出的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步骤顺序。

模型通过把决策理论、方法与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可实施的决策流程图,以此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第二节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一、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一)理性主义模型,又称完全理性模型决策者依据完整而综合的信息做出理性的决策,即他遵循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的原则,选择最优方案,使用最佳、最适当的手段,达到最大值的政策结果。

理性主义模型的具体运用:①这种模式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②理性人的理性主义决策过程。

1、理性主义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而理性人被赋予以下特征:①当面对多种选择时,他会做出一个决定。

②他会依据其价值偏好,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排列出优先次序。

③他的价值偏好会随着时空变化而转移。

④他通常从所有的方案中,择定偏好等级最高者。

第四章 公共政策

第四章  公共政策

(8) 后现代主义者斯通和福克斯等都对“理性客 观分析主义政策分析”持批评态度,斯通认为政 策话语内在地就是政治的,它只能发生在不同于 商品市场而是与希腊城邦相似的政治社会中; 福克斯等认为“公共政策不是纯粹理性发现客观 真理、然后由政府从真理中推导出相应的、正确 的解决方案的结果”,主张“最好把公共政策的 形成、实施和管理理解成能量场,它是形成围绕 着‘下一步我们该做什么’这一问题而松散地组 织在一起的人类意向性的交叉点。”
(2)国家行政学院张德信教授认为,“所谓公共 政策是指一个国家的公共权威机关为了解决特定 的公共问题而表明的行动意图或如何行动的计 划。” (3)国家行政学院张金马教授给公共政策下的定 义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 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或指南。其表达形式有法律 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 指示以及行动计划与策略等等。
(4)安德森将政策与公共政策做了正确的区 分,把公共政策界定为“由政府机关和政 府 官员所制定的政策”。他说,公共政策的 特点,就在于它是由戴维· 伊斯顿称之为政 治 系统中的“权威人士”制定的,而政治系 统 中的绝大部分成员认为自己对他们处理着 的政治系统中的日常事务负有责任,并承 认这些活动对自己的约束力。
二、本书对公共政策概念的界定
1.本教材对公共政策给出如下定义:公共政策是公 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 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 案。 2.这个定义所揭示的公共政策的内涵有如下几点: (1)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 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 般特征。 (2)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 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 。
1.公共政策是一种国家和政府行为,它随着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 演进、社会形态和国家形态的变迁而不断发展。 2.在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社会生产力虽有进 步,但是社会经济在总体上则是自然经济;国家 形态虽日趋发达,但是基本的政治体制是君主制, 统治者的理念是“家天下”、“朕即国家”,国 家和政府的政策不以公共利益而完全以统治阶级 乃至某一统治集团的利益为根本诉求。

公共政策学 第四章 公共政策模型及理论

公共政策学 第四章 公共政策模型及理论
6
传统理性模型所要求的条件:
◆ 1、把决策行为视为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 ◆ 2、决策者具有绝对理性。
◆ 3、决策目标单一、明确和绝对。
◆ 4、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好。
◆ 5、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的消耗。
最优选择的具体步骤
1、确定决策目标。 2、提出备选方案。 3、对这些方案及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Herbert Alexander Simon 1916- 2001)
10
有限理性模型的基本问题
◆ 有限目标:目标多重或不清晰 ◆ 期望水平:因人而异 ◆ 搜索方法:满意即可
① 试探方法:在没有现成满意方案时,提出探索方案,进行试点,然
后总结推广。 ② 随机方法:决策环境不明朗。 ③ 排除法:方案较多时,一一排除。
◆ 2.认定重要层面:抓住主要矛盾,剔除不相干因素
◆ 3.符合社会现实: 模型根据现实归纳提取的
◆ 4.提供有意义的沟通 :剔除概念,对现实进行抽象
◆ 5.指导调查与研究:模型在现实生活中可验证
◆ 6. 提出一定的解释: 描述现实+解释现实。
第二节 政策分析模型及理论
1. 传统理性模型
2. 有限理性模型 8. 团体理论 9. 系统理论 10. 公共选择理论 11. 小组意识模型 12. 过程模型 13. 批判性理论 14. 实验性理论 15. 取舍理论
决策也就越有意义。
16
五、精英理论
◆ 在政策过程中,公众完全是被动的,他们的要求及其行动 对公共政策不会产生决定作用。与之相反,占统治地位的 政治精英们把握政策制定的主动权,公共政策完全由他们 来决定,然后由行政官员及其机构加以执行。
英雄史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现代社会的发展。 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表现的复杂多变且相互牵连识别起来有相 当的难度 2、政策分析者面临着一个“元问题”(既 由不同参与者所持有的问题表述的范围大 到难以处理和难以界定的问题)
3、许多政策问题往往不是很明显,人 们有时忽视了隐含的政策问题。 4、政府的精力往往更多的投入那些眼 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条件去 注意那些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
(一)从私人问题到社会问题
(二)从社会问题到公共社会问题 (三)从公共社会问题到公共政策问题
二、政策问题的链条
(一)从私人问题到社会问题
二、政策问题的链条
(二)从社会问题到公共社会问题
其标志是出现公意性诉求
二、政策问题的链条
(三)从公共社会问题 到公共政策问题
只有当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部分有影响的人物 认为某些社会状况是政策问题时,它才能成 为政策问题,其中权力因素起着非常关键的 作用
四、政策问题的种类
(三)结构不良的问题
1、过失性政策问题
四、政策问题的种类
(三)结构不良的问题
2、结构性政策问题p98
第二节 政策问题的界定过程
一、问题察觉
二、政策问题的认定 三、问题描述
第二节 政策问题的界定过程
一、问题察觉
是指某一问题在社会公共生活
中突现出来,被社会公众、政 策研究者、 党政部门所察觉、 关注的过程
第一节 政策问题的产生
一、政策问题的界定 二、政策问题的链条
三、政策问题的特征
四、政策问题的种类
第一节 政策问题的产生
一、政策问题的界定

是一种由相当数量的社会成员感觉到的与人 的利益,价值和要求相联系的,并由团体活 动所界定的以及为政府所认可,认为必须加 于解决的社会问题
二、政策问题的链条
三峡工程的利弊

中国科学院指出:工程最具破坏的方面是大规模的移 民和大片土地被淹没。移民安置向来是中国修建大坝 过程中较为头痛的问题,特别是三门峡、新安江和丹 江口水库,每次移民的人数都超过30万。然而,三峡 工程造成的移民规模之大是史无前例的。大坝工程将 淹没19个县的部分地区,其中包括有着1000多年历 史文化的涪陵和万县的部分地区以及重庆的部分地区。 移民人口总数超过100万并可能将近190万。在这次 移民的人口中,城镇居民占据相当大的比例,致使三 峡工程的移民工作比以往的难度更大,费用更高。又 因缺少合适的地点安顿如此多的移民人口,移民工作 变得更加艰
(二)社会敏感集团及
社会上某些有识之士的 呼唤
二、政策问题的认定
(三)社会舆论及大众传媒的宣 扬和推动
二、政策问题的认定
(四)公众普遍的认识和接受
二、政策问题的认定(五)社会权力集团来自 认为与支持三、问题描述

问题描述指可操作性语言 (数字、文字、符号、图表 等表达方式)对问题进行明 确表达的过程

发电,三峡年均总发电量将达1050亿度。若每 度电价0.1 元,则年度创现值105亿元;若每 度电创产值5元则每年可为国家增创产值5250 亿元;若人均年创产值1万元,则可安置525万 人就业。因此,三峡水电站,将是我国未来的 电力调度中心。

航运 ,三峡工程修建对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比 较落后的库区应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三峡建坝后,将淹没所有滩险、单航段和牵引 段,航道扩宽很多,万吨级船队将通江达海, 航运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年单向航运能力将超 5000万吨。横贯中华东、西大地黄金水道的形 成,对发展和繁荣长江两岸至沿海地区经济, 是非常有利的。
政策问题划分为三类
(一)结构良好的问题 (二)结构适中的问题 (三)结构不良的问题
四、政策问题的种类
(一)、结构良好的问题
四、政策问题的种类
(二)、结构适中的问题
四、政策问题的种类
(三)、结构不良的问题
是指涉及的决策者较多,提
出的备选方案也较多,政策 决策者之间存在价值取向上 的冲突
农民工讨薪问题
农民工讨薪问题
三、政策问题的特征
(一)、相互依赖性 (二)、主观性 (三)、人工性 (四)、动态性
三、政策问题的特征
(一)、相互依赖性
三、政策问题的特征
(二)、主观性
三、政策问题的特征
(三)、人工性:
三、政策问题的特征
(四)、动态性
四、政策问题的种类
二、政策问题的认定
(一)利益受损集团的强烈不满和呼吁 (二)社会敏感集团及社会上 某些有识之士的呼唤 (三)社会舆论及大众传媒的宣扬和推动 (四)公众普遍的认识和接受 (五)社会权力集团的认为与支持
二、政策问题的认定
(一)利益受损集团的强烈
不满和呼吁
伦敦戴口罩抗议英媒体“掩盖中国声音
二、政策问题的认定
三、问题描述P108
第一,问题描述应做到详尽
真实,切忌人为扩大或缩小
盲流如洪水、负担如泰山
、债台
如珠峰、 干部如蝗虫、责任制如枷锁、政策 如谎言、 假话如真理
三、问题描述P108
第二,尽量缩短报告链条,
减少报告层次
国家安监局
: “杭州地铁事故出现究竟 该向谁问责?”
政府不能及时发现和认定重大政 策问题的原因
三峡工程的利弊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适宜的土地已被开垦和占 用,大部分的人口将会被安置到近年来人口业 已过剩的水库上游贫瘠的高地上。安置100多 万人的生产生活,无疑是等于重建一个社会, 必将打乱原有的经济结构,生产秩序、工作秩 序和社会秩序会在相当长的时期造成生产力水 平下降,致使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再者,由于 历史和交通的原因,境内工业集中布局于长江 沿岸的城市和集镇。所以三峡工程淹没的工厂 多,损失也大。
三、多视觉分析
(一)技术视觉 以科学技术世界观为基础,强调
因果论,客观分析、预测、最优 化和有限的不确定性
美国对日本在二战期间的军事战略
A轰炸与封锁、 B入侵、 C未加警告的原子弹攻击 D事先警告的原子弹攻击 E在没有人烟的海岛上投放原子弹 目标:以盟军的最小牺牲及对日本的破 坏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三、多视觉分析
(二)组织视觉
将问题看作从一种组织状态到另一
种状态有序进展的一部分标准化的 操作程序。规则、惯例是组织视觉 的主要特征
三、多视觉分析
(三)个人视角
根据个人的感知、需要和价 值来看待问题极其解决办法
四、问题文件法
根据计划-规划-预算系统而形成 的一种界定问题的综合方法
四、问题文件法
三峡工程的利弊

三峡工程可以防洪,非常有效控制洪水。中国 是非常典型的东南季风气候,降雨分布非常不 均匀,防洪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非常必要的措 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工农业精华地区。 但地面普遍低于洪水6-17米,全靠总长33,000 多公里的堤防保护。而长江洪灾频繁到约10年 一次,洪水威力强劲。三峡建坝后,能控制百 年一遇洪水,确保中下游安全。遇千年一遇洪 水,配合分 洪区分洪,可避免发生毁坝的危 害
第四章 政 策 制 定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
使学生了解到政策制定中的政策 问题确认、政策问题的特征以及 政策问题的类型,在学习中正确区 别社会问题、政策问题等 教学难点;政策问题的确认 教学重点:政策问题的特征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政策制定
政策问题的产生 政策问题界定的过程 问题界定的方法

总之 益处是防洪、发电和改善航运,改善环 境、南水北调、养殖 弊处是破坏文物古迹,影响生态环境,移民安 置问题
四、问题文件法
(五)、相关的项目和活动
(六)、标准和有效性 (七)、目标和目的 (八)、分析的框架 (九)、备选方案
主要内容: (一)、问题的来源与背景 (二)、注意的理由 (三)、纠正活动所指向的团体与机 构 (四)、得益者和受害者
三峡工程的利弊

三峡工程将有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因为不是 火力发电,所以不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 想获得巨大的收益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大坝造成 的破坏也是相当严重的:100多万人必须迁移,肥沃 的河岸土地将被淹没;珍稀濒危与中可能面临灭绝的 威胁;某些重要的历史名胜古迹将被淹没,其中的部 分古迹甚至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 其他的影响还包括:对于数千公里河流水文特性无法 逆转的改变,对渔业、养殖业的破坏,带来复杂的下 游洪泛区的改变,以及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某种 洪灾的可能等等。

第三节 问题界定的方法
一、边界分析 二、层次分析 三、多视觉分析 四、问题文件法
一、边界分析
由三个方面构成
(一)饱和抽样 (二)问题陈诉的启发
(三)边界估计
二、层次分析
是一种查明问题情境的可能原因
的技术。层次分析帮助分析者分 清三种原因 1、可能的原因 2、拟真的原因 3、行动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