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1第3章第1课 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

合集下载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
花岗岩 橄榄岩
沉 积 岩
已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 成的岩石。
层 为 页地理 和球构 文历造 字史和的化书石,石 砂灰 岩岩 、、 页砾 岩岩、

在变质作用条件下,使得岩石原来的成分、结 大理岩、板岩、

构发生改变而形成
片麻岩、石英岩

【知识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0年提出在全球范围 内遴选500个地质公园加强保 护。这些地质公园是 以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 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 的自然区域,具有特殊的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 然属性、较高的美学价值。
3. 沉积岩
②特点:
具有层理构造。在岩层中有时能 找到已经成为化石的古生物遗体 (如贝壳、骨骼)或遗迹 (如 足迹、虫穴)
3. 沉积岩 ③常见沉积岩
石灰岩
砂岩
页岩
砾岩
4. 变质岩
石灰岩 岩浆
石灰岩 大理岩
岩浆
①形成过程
在变质(高温、高压)作用下,地壳中原 有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 改变而形成新的岩石,叫作变质岩
A.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岩层断裂→冰川侵蚀→出露地表 B.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反复升降→风化侵蚀→出露地表 C.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地壳抬升→流水侵蚀→出露地表 D.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出露地表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 在a、b、c、d中,可能有生物遗体存在的是( )
下图为南美洲智利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智利山地多玄武岩,形成玄武岩的物
质主要来源于
A.大气圈
B.岩石圈
C.地幔
D.地核
7.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图示山脉密切相

1.1课时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1课时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巩固练习: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1、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 B )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D.塔里木盆地 2、地球最薄的地方一般在( c ) A盆地 B平原 C海洋 D大陆断层 3、下列各组岩石中都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C
D

A.花岗岩 、玄武岩、板岩
花岗岩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玄武岩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大理岩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岩浆岩
喷出岩
侵入岩
岩浆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沉积岩的形成
成因: 各类岩石经风化产生的碎屑和生物遗体
等物质经沉积和固结作用渐渐形成
特点: 呈层状,可能有化石
特点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一层一层的沉积 (层理结构)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常含有化石
沉积岩岩层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岩浆岩成因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
冷却、凝固
地面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岩浆岩
冷却、凝固
岩浆
岩浆岩——花岗岩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pp课件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pp课件

岩石圈的组成
1
岩石圈的组成
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型。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1
岩石圈的组成
岩浆岩
• 岩浆在地下巨大的压力作用 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 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随着
温度、压力的变化,冷却凝 固而形成岩 • 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 玄武岩等
1
岩石圈的组成
①:冷凝作用 ②:外力作用 ③:变质作用 ④:重熔再生
2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变式图二
①冷却凝固 ②风化作用 ③侵蚀、搬运、堆积 ④固结成岩 ⑤变质作用 ⑥重熔再生
2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变式图三
答案
地质作用: ①_冷__却__凝__固__;②_风__化__、__侵__蚀__、__搬__运__、__堆__积__;③_固__结__成__岩___;④_变__质__作__用__; ⑤_重__熔__再__生__。
导思
某小组采集了如图所示的岩石标本,并进行了标注。
3.[综合思维]老师在看了该小组的岩石标本后说:“A岩石与C岩石还 有“亲戚”关系呢。”A和C各属于哪类岩石?它们有什么“亲戚” 关系? 答案 A花岗岩属于岩浆岩,C片麻岩属于变质岩。片麻岩是花岗岩 变质形成的。
课堂小结
鲁教版 选择性必修1
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
第1节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学习目标
1.利用岩石标本、示意图等,说明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基本特征以 及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综合思维) 2.阅读与绘制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综合思维) 3.结合实例,分析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意义。(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2.1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2.1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一节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课标解读】根据课标要求,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方法是“运用示意图”。

为了让学生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先要给学生介绍三大类岩石,在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转化过程中,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为了让抽象的内容直观化,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按照各类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读懂示意图,并能根据示意图正确、完整的说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二、教学目标1、能说出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点及代表性岩石。

2、能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三、教学思路本课以黄山石猴的故事作为学习情境,设置了“石猴从哪里来”、“石猴到哪里去”、“蹲坐山巅的还有可能是什么类型的石猴”三个探究问题,从石猴的前世、今生、来世的角度来探究三大类岩石的成因,进而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点及代表性岩石。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难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五、教法与学法情境教学法、图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要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导入)黄山风景区“猴子观海”景点:“猴子”独居峰顶,静观山下云海。

这只猴子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利用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探究一:石猴从哪里来?(承转)“猴子”是由花岗岩组成,高3米,宽1.5米左右。

这只石猴是人类搬上去的吗?当然不是。

石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让我们从岩浆说起。

一、岩浆岩1.岩浆岩的形成(讲解)在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2.常见的岩浆岩及特点(讲解)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后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又称火山岩。

玄武岩是最常见的火山岩,一般形成高原、台地。

第1节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

第1节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

第1节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高考目标导航】【基础知识梳理】一、山岳的形成概念: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岩层的弯曲变形,叫褶皱,岩体发生破裂,并且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叫断层3. 山岳对交通的影响【高考真题感悟】(2010·重庆文综·T8、9)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

读图,回答(1)、(2)题。

(2009·上海地理·T7~9)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

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

(1)图示的板块边界是()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2)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A.东非大裂谷B.日本列岛C.阿尔卑斯山脉D.落基山脉(3)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①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②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③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信息提取】通过图文材料可获取以下有效信息:(1)图示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

(2)图示箭头指示板块相向运动。

(3)两板块大致在同一水平线上。

【思路点拨】(1)选A,(2)选C,(3)选C。

本题着重考查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运动及其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第(1)题,由图可知:两板块相向运动→相互挤压→褶皱隆起→消亡边界;两板块大致在同一水平线上→两板块为同一性质的板块→皆为大洋板块或大陆板块。

第(2)题,东非大裂谷←板块张裂地带;日本列岛←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阿尔卑斯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落基山脉←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第(3)题,板块学说有助于解决和解释地表形态、地貌的形成原因,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矿产等资源的分布等问题。

【考点模拟演练】一、选择题(2011·济南模拟)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

岩石圈的结构,组成与物质循环PPT教学课件

岩石圈的结构,组成与物质循环PPT教学课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自然界 沧海桑田的变化
重点、难点: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一、岩石圈的结构
1、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与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陆地 海洋
2

地壳



地幔
的结构源自地核岩石圈 软流层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
高原
高山
硅铝层(密度约2.7)
地壳 硅镁层(密度约2.9)
平原
175.6
175.6
煤炭 (亿吨)
12.4
5.72
美 产量 3.863
5320.9
9.35

消费量 8.079
5924.1
4.92
我国煤的分布图
上京煤矿
宁夏优质无煤 — 太西煤露天采区
求知课堂互动 一、煤的综合利用 1、煤的组成
组成元素:主要是碳元素;(还有少 量的H、O、N、P、S、卤素等)
变质岩的形成
岩浆活动、高温高压
已成岩石
变质岩
变质作用
石灰岩 举例
页岩
大理岩 板岩
三类岩石的成因
1.岩浆岩
成因:岩浆冷却凝固而成 举例:花岗岩、玄武岩
2.沉积岩 3.变质岩
成因:沉积物固结成岩 举例: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成因:变质作用而成
举例:大理岩、板岩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火山
沉积岩
侵入型 岩浆岩
4、你知道形成富含珊瑚化石的石灰岩是的地 理环境么?有植物化石的含煤地层呢?
❖ 花岗岩石是一种常见的岩石,作为优良的建筑 材料和装饰材料被广泛使用,经常有人把其误称 为大理石。但是只要你正确的辨认组成花岗岩和 大理石的主要矿物、成因和特点,你就能正确地 认出哪种是花岗岩,哪种是大理岩。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一第三单元第1讲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一第三单元第1讲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一第三单元第1讲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最新考纲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要紧特点。

2.地壳物质循环。

3.地表形状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4.大气受热过程。

5.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阻碍。

6.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7.水循环的过程和要紧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8.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阻碍。

分析解读 1.结合景观图或区域图示,考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地质构造、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其对聚落分布的阻碍等。

2.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现实,以等值线图、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风向图为载体,考查等压线的判读、热力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阻碍。

3.结合特定条件下气象数据或气象图像资料,考查常见天气系统的判别、特点及其阻碍。

4.结合区域判读或有关资料,考查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洋流对地理环境的阻碍等。

第1讲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1.地球内部分层(1)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中虚线M:________,实线N:________。

(2)分层名称特点界面A层__ __ 连续圈层,平均厚度约____千米a______ b古登堡界面B层_ ___ 厚度约2 800千米,上部存在c____________,是岩浆要紧发源地C+D层地核分C外核、D内核2. 岩石圈(1)构成:地壳与__________以上的地幔部分。

图中字母____。

(2)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是岩浆的要紧发源地。

巧学速记地壳“厚薄”歌大地厚,海洋薄——海陆差异;山地厚,平原薄——地貌差异。

海岭厚,海沟薄——海底差异;高处厚,低处薄——海拔差异。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组成类型 形成常见岩石 A________岩侵入岩 岩浆侵入______________冷凝形成花岗岩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 _____ ____B________岩地表岩石风化产生的碎屑物质经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形成________、砂岩、页岩C________岩高温高压下原有岩石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________、板岩、片麻岩 2. 地质作用⎩⎪⎨⎪⎧a 表示b +c 表示外力作用d 表示e 表示3.循环意义(1)形成地球上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2)改变了地表的形状,塑造了千姿百态的______________; (3)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高中地理_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岩石这一部分有着充分的生活体验,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体验带领学生充分的认识身边的岩石,重难点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需要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

【设计理念与思路】创设问题情境,穿插教师讲解主要是帮助引导学生理解,然后让学生小组探究学习得出结论,最后老师小结。

【教学目标】1.了解岩石圈的岩石类型及形成过程2.掌握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3.学会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方法4.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启发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说到石头,我们随处可见,不知道大家对石头是否感兴趣?其实生活中的石头是很可爱的,比如我们流行的石头画,小小的石头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石头从哪里来,是怎么形成的,以后又将去往哪里呢?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翻开石头记,这里记录了石头的前世今生。

石头记的第一张记录了一块石头的自白,哪位同学能替这块石头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呢?一、岩浆岩一块石头的自白①我叫“小岗”,我的故乡在地下很深的地方,那里非常的“热情”,使得我的“亲戚朋友”并不像现在的我那么的坚硬,而是熔融状态。

曾经听到过地球表面旅游的前辈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非常期待这样的旅行。

直到有一天,地壳的一次运动给我们留下了一丝缝隙。

我的兄弟“小玄”非常幸运一下子就冲到了地表,而我却困在了山体的内部。

日月如梭、斗转星移,在“水兄”、“风兄”的帮助下,我终于拨云见日……活动1:阅读教材P22文字部分和图1,并结合《一块石头的自白①》回答问题:(1)“小岗”故乡的名称是什么?熔融状态的小岗和“亲戚朋友”又是什么物质?(2)你能在上图中指出“小玄”和未见天日前的“小岗”的位置吗?它们是怎样形成的?(3)请结合图1和图2谈谈“小玄”与“小岗”这对孪生兄弟在相貌上有何不同,并推测其形成原因和用途。

2.1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2.1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3.结合实际地质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地球物质循环的规律,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岩石圈的组成、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地球物质循环的规律及地质作用。
2.难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其对地表形态、地貌和自然资源分布的影响;岩石分类、识别与实际地质现象的联系。
1.增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认识到地球岩石圈的神奇与伟大,激发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索自然规律,培养严谨、客观的学术态度。
3.关注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岩石圈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利用实物、模型、图表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岩石圈的组成和物质循环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培养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设计实地考察、实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介绍三大类岩石(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分类和特征,引导学生通过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加深对岩石分类的理解。
3.讲解地球物质循环的概念,阐述岩浆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和变质作用等地质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在地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地貌及自然资源分布有哪些影响?”
3.学生互相交流解题心得,共同提高。

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教学内容

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教学内容

• 问题1、岩石圈的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哪几 类岩石?
• 问题2、每一类岩石的代表性岩石有哪些? 试举例。
• 问题3:说一下什么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 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 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 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 物的全过程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
外成力用③作分和地射岩结球能浆构外和岩部重、发太力沉生阳能积不辐岩同和程风运沉度化、岩变的、沉质侵积作改蚀、用结变、固(成温而搬积岩度形)、成时力用压变进作。力行用质) ,起岩各一主。类般导岩内作
已生成的变质岩

Hale Waihona Puke ④各类岩石重熔再生作用
岩浆
岩浆岩
岩浆
沉积岩
变质岩
(2009·江苏高考)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 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2)题。
思考:1、分别说出右多图千中米的A、①B物、质C状代态表可的能圈为层固名态;
称下。地幔2、读(古左登图堡,试说明地球②圈温层度划、分压的力依和据密。度均增大
地 外核3、读界图面注) 意软流3 4层00的位物置质,接试近说液一体说、地横壳波和不能通过
核岩石内圈核的区别。
多千米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目标导学]
1.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主要特点。 2.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明确其过程及图示。
一、地球的圈层结构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厚度
特征
地壳
平均厚度 ①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莫霍界
为 ②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
面) 上地幔 地
①物质状态为固态; ②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断 水平位移 层 垂直位移
?2.断块山
断 层 的
垂 直 位 移
相对上升的岩体 :形成山岭或高地。 如华山、泰山和庐山。
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
如渭河平原 和汾河谷地 。
泰山 华山
庐山
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华山
比较背斜、向斜
类型
判断依据
形态 岩层的新老
关系
一般岩层 中心部分岩 背斜 向上拱起 层较老,两
沉积岩 A
喷出型岩浆岩 B
C
侵入型岩浆岩
D
岩浆
变质岩
1、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在成因
上分别属于( )
A、岩浆岩和沉积岩
B、岩浆岩和变质岩
C、沉积岩和变质岩 D、变质岩和沉积岩
2、下列各种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
A、花岗岩和页岩
B、大理岩和砂岩
C、石灰岩和砾岩
D、玄武岩和板岩
1.图示a、b、c、d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 A.a B.b C.c D.d
3)与渭河平原形成原因相同的___ 处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属于背 斜的是 __。在野外考察中,有时见到背斜成谷现 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处的地形属______山。
石灰岩
花岗岩 页岩 砂岩
知识归纳
成因分类 形成过程 举例 主要特征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花岗岩 上升冷却凝固 玄武岩
常含有化
外力作用
砂岩、砾岩、 页岩、石灰岩
石的岩石
类型是

高一地理岩石圈的结构,组成与物质循环

高一地理岩石圈的结构,组成与物质循环

变质岩
石灰岩 举例 页岩
大理岩
板岩
三类岩石的成因 1.岩浆岩
岩浆冷却凝固而成 成因: 举例: 花岗岩、玄武岩 成因: 沉积物固结成岩 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举例:
2.沉积岩
成因: 变质作用而成
3.变质岩 大理岩、板岩 举例: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火山
侵入型 岩浆岩
喷出型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自然界 沧海桑田的变化
重点、难点: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一、岩石圈的结构
1、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与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陆地
海洋
2 、 岩 石 圈 的 结 构
地壳
岩石圈 软流层
地幔
地核
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
高山
高原
0
深 度 千 米
( )
平原 浅海
硅铝层(密度约2.7)
岩浆


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 环。在这个循环过程中,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 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出了千姿 百态的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 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 境。
请同学们在下图中画箭头,表示岩石圈的物质循 环,并简要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 石 圈 与 地 表形态
第一课时 岩石圈的结构,组成与物质循环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 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本课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岩石圈及地壳的结构特征 2、了解岩石圈的岩石类型及形成 原因 3、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人教版高二年级地理教辅设计PPT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人教版高二年级地理教辅设计PPT

必备知识
一、岩石圈的组成 1.岩浆岩 (1)形成
岩浆
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
(2)常见岩石:花岗岩和玄武岩。
岩浆岩
2.沉积岩 (1)形成:地表岩石风化产生的碎屑物质经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形成。 (2)常见岩石:石灰岩、砂岩、页岩。
3.变质岩 (1)形成
原有岩石
(2)常见岩石
变质岩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过程
关键能力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及特点 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三 大类岩石对比分析如下。
类型
形成
特 点 常见岩石 有用成分举例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 侵入岩 用下,侵入地壳上
部,冷却凝固而成
矿物结晶 颗粒较大
花岗岩
花岗岩是坚固、 美观的建筑材
岩浆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地下岩浆在内部压 矿物结晶
解析 第(1)题,由“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推断该岩浆岩应是花 岗岩,在地球内部形成,为侵入岩,冷却较慢,D项正确。第(2)题,生产优质砚 台的原料岩石其岩性致密,呈薄板状,最符合变质岩的特征,D项正确。 答案 (1)D (2)D
探究二 岩石圈物质循环是如何进行的?
问题探究
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第一座最大的纪念碑。它从地面到碑顶高达三十七点 九四公尺,有十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四点二四公尺。纪 念碑是用一万七千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它象征着先 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自主检测
1.判断正误并纠错 (1)花岗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 答案 √ (2)变质岩中含有化石。( ) 答案 × 沉积岩中含有化石。 (3)岩石圈物质循环中,三大类岩石之间不能直接相互转化。( ) 答案 √ (4)岩浆岩在内力作用下可直接转化成沉积岩。( ) 答案 × 岩浆岩在外力作用下转化成沉积岩。

岩石圈组成

岩石圈组成

on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岩石圈的组成(三大类岩石的成因、代表性 岩石)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教学难点: (1)三大类岩石的成因解释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02 教学程序设计
two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岩石圈的“朋友们”) 二、故事穿插,自主思考(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变 形记”,思考岩石的成因) 三、图文演示,小结内容(结合动图演示岩石的形成、图表 填写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四、总结归纳,记忆知识(图表归纳三大岩石的杜比及岩石 圈的物质循环)
② 常见变质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板 岩
02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two 岩石的物质循环
至此,其实来自岩石圈的“朋友们”的故事还未完结… 随着时间飞逝,算起来这群兄弟以及离开“母亲”很久很久了,他们决定再次回归 “母亲”的怀抱。“母亲”的热情融化了他们变化颇多的心,他们再次获得了新生,只
待有朝一日再出去看看五彩缤纷的世界……
two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读图讲解法(岩石的形成示意图、物质循环示意图) 图表归纳法(表格总结三大类岩石的对比 ) 问题探究法(师生问答) 二、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板书
two
学法指导
1、讨论法,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观察学习法:学生能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地理材 料中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学习方法。 3、阅读法,学会阅读包括课内、课外的资料辅助学习。 4、比较法,对岩石圈中不同岩石的比较和分析, 进一步加深学 生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理解和记忆。
变质岩
地壳中原 有的岩石
变质作用(温度、压力)

第一册第三单元第1讲岩石圈组成与物质循环

第一册第三单元第1讲岩石圈组成与物质循环

针对性练习
1.下列各组岩石中都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D )。
A.花岗岩 、玄武岩、板岩
B.砂岩、大理岩、石英岩
C.石英岩、砾岩、页岩
D.页岩、砂岩、石灰岩
2.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成分发生改变,由此而形成
的岩石( C )。
A.石灰岩、玄武岩
B.页岩、石灰岩
C.大理岩、板岩
D.砂岩、花岗岩
第一册第三单元第1讲岩石圈组成与物质 循环
2.图中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第石一册圈第三→单元大第循1气讲环岩圈石圈组成与物质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 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 回答1~4题。
第一册第三单元第1讲岩石圈组成与物质 循环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一册第三单元第1讲岩石圈组成与物质 循环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 外部 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地球 地壳 岩石圈
内部 地幔
圈层 地核
第一册第三单元第1讲岩石圈组成与物质 循环
自然 地理 环境
考点一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第一册第三单元第1讲岩石圈组成与物质 循环
第一册第三单元第1讲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第一册第三单元第1讲岩石圈组成与物质
云南省凤庆县第一中学
常忠循诚环
2014年8月20日
最 1.地球的圈层结 新 构及各圈层的主 考 要特点。2.地壳 纲 物质循环。
知 1.掌握地球内部 识 圈层的划分及其 体 考 特点。2.理解三 系 纲 类岩石的成因及 解 其特点。3.了解 读 岩石圈物质循环 过程,理解其地 理意义。

第一节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

第一节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

⑤ 花岗岩 、玄武岩等
第1讲 描述运第动二的单基元本概念地形变化的原因
续表
成因
岩石被外力作用破坏后产生的碎屑物质,被⑥ 风 、

⑦ 流水 等搬运后沉积、固结形成沉积岩。水中的

不溶于水的化合物经过沉淀、固结也可以形成沉

积岩
岩石举例 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在⑧ 高温、高压 作用下,地壳中原有岩石的成
2.意义 (1)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2)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 地貌景观 ; (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并促使自然环境不断演 化。
第1讲 描述运第动二的单基元本概念地形变化的原因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石灰岩可变质为板岩,页岩可变质为大理岩。 ( ✕ )
类型
形成
特点
常见岩石
说明
侵入岩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 矿物结晶颗粒较
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 大
固而成
岩浆岩
喷出岩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 矿物结晶颗粒小,
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 有流纹或气孔
表冷却凝固而成
花岗岩 玄武岩
花岗岩可以作 为建筑材料;一 般而言,岩浆在 地下冷凝形成 的岩石为花岗 岩,喷出地表形 成的岩石为玄 武岩
第1讲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 鲁教版
第1讲 描述运第动二的单基元本概念地形变化的原因
第一节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
本节主要内容有岩石圈的组成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在学习时要重点关注以 下问题:
1.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特征和常见岩石。 2.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促进其转化的地质作用及其转化的 意义。

第一讲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一讲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考纲: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地壳物质循环。 3.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4.大气受热过程。 5.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 的影响。 6.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7.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8.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能穿过地核的地震波是( ) A.W1 B.W2 C.W1和W2皆可 D.两者皆无法通过 (2)若M台站测得纵波、横波时距差为6分钟,则M台站的震 中距最接近 ( ) A.3 000 km B.3 500 km C.4 000 km D.4 500 km (3)依据M、N、 Q三地震台站测 得的震中距判断, 此次地震震中位于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分层
2.岩石圈 (1)构成:地壳与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 分。图中字母E。 (2)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是岩浆 的主要发源地。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2.地质作用
3.循环意义 (1)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2)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 地貌景观; (3)实现了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了地 表的环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课标要求: 1.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3.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4.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5.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6.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 天气系统的特点 7.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 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8.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2、(2011年济南模拟)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的等厚度线分布 图”,
1.下列剖面图中,能正 确表示a—b沿线地壳厚 度变化趋势的是
(A )
(2)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构造。 在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 和分界面的名称。
(3)最近,我国在渤海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该油田 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地震波分为纵波 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
(2)海地所在地区是地震多发地区 ,原因 是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3)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我 们要了解云南地区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 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 地震波 ,其研 究原理是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 不同而变化;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 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第三章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1.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 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4.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5.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以重大工程建设、地质事件、典型地貌景观 图为背景,分析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地 质构造、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等。
地壳薄
①固态 ②上部存 在一个软流层
铁镁的硅 酸盐类
①可能为固态 ② 温度、压力和密
度均增大
高温高压 下的铁和

呈液态或熔融状 态,横波不能通

①固态 ②温度、 压力和密度都很
岩石圈的结构及与地壳的区别
厚度 范围 联系
图示
地壳 平均 地表至 岩石圈不
17千米 莫霍界 仅包含地

壳还包含
岩石圈 70~ 地表至 上地幔顶
(2)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考点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外部 圈层
概念
组成
其他
相互 关系
大气 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 组成的包围地球 的复杂系统
气主和体要氧的成悬分浮是物氮,是重地要球组自成然部环分境的
相互
地球表层水体构 地表水、地下 水圈里的水处于不 影响
水圈 成的连续但不规 水、大气水、 间断的循环运动之 相互
则的圈层
生物水等

制约
生物 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 其生存环境的总 称
生物及其生存 环境
生物圈与大气圈、 水圈和岩石圈相互 渗透、相互影响
(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 什么变化?
地震波速度明显加快
【变式训练1】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海 地发生7.0级地震,海地政府公布死亡人数超过 20万。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地震,理论上太子港居民感觉到( B ) A.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只左右摇晃 D.
真题导航 例4、(2010年江苏卷)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
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 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1)~(2)题。
(1)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
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B )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1)界面:图中C为_莫__霍_ 界_面___,D为_古___登_ 堡界__面_。 (2)圈层:图中C、D之间为地___幔_____,C以上为_地__壳_____,D以 内为_地___核____(由E__外__核____和F_内__核_____组成)。
3.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___上__地__幔_(软顶流部层以上)
2.生物圈的特殊性
(1)生物圈是有生命在的圈层,而其他的圈层如大气、水、 岩石都是生物生存的无机环境。
(2)从范围上看,生物圈与众不同,它与其他圈层交错分 布,其界线不像其他圈层那样分明,是一个跨圈层的圈层。
100千 软流层 部(软流层

以上)
例1、读地球内部的结构图,回答(1)~(3)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
B 是 _地__壳_____ , A 和 B + C 是 _岩__石__圈___ , D 是 _软___流__层__ , C + D +E是_上__地__幔___的一部分。
(2)不连续界面F是_莫__霍__界___面。
第5讲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
波_传__播__速___度的变化。
(1)地震波的分类及 特点
类型
传播速度
A表示横波 较_慢 _
B表示纵波 较_ 快 _
能通过的介质
共性
固体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
过物质的性质而变
__三__态_______ 化
(2)地震波的速度变化
完全消失
明显加快 下降
2.以图表资料、区域对比图、热点事件等为切 入点,分析大气垂直分层、热力作用、天气系统 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及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 和分析。
3.一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水体污染事件、水 资源短缺状况为切入点,分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及其意义。
4.结合两极科考、海上航运、海洋污染等热 点问题,考查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由_气__ 体和悬__浮___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
是氮和氧。
2.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__连__续____但不规则的圈层。 3.生物圈:地球表层_生__物_____及其生___存__环__境_的总称,占有 _大__气__圈___的底部、水__圈______的全部和__岩__石__圈__的上部。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 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km) 组成物质
特征
地壳 (莫霍界面)
上 地 幔 地幔 下 (古登堡界 地 面) 幔
外 核 地核 内
平均17 1000 2900 5000 6371
岩石
①固体外壳 ②大 陆地壳厚,海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