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教案 (1)
望岳教学设计(共4篇)
望岳教学设计〔共4篇〕第1篇:《望岳》教学设计《望岳》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目的:学习古代诗歌朗读技巧。
才能目的: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德育目的:进步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借诗歌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考虑的才能。
一、导入我国山河秀丽,风光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在众多景物之中,中国人对山是情有独钟。
而群山之首当属五岳。
古人曾说“王岳归来不看山”。
师:你知道五岳指哪五座山?〔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嵩山〕师:五岳之首呢?泰山确实,我国自汉代确立“五岳”之说以来,泰山就以它五岳之首的独有风姿卓然屹立在世人面前,留下了无数经典传说和美词佳句。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望岳》。
二、板书课题:望岳三、教学过程:1、杜甫共写过三首《望岳》,一首是咏东岳泰山,一首是咏西岳华山,还有一首是咏南岳衡山。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望岳》是咏东岳泰山的。
这是杜甫现存作品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的蓬勃朝气。
题解:什么是岳?〔高大的山〕标题是“遥望泰山”之意。
作者简介:〔屏幕〕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现实诗人。
2、介绍本诗写作背景〔屏幕〕3、指导朗读:师:要理解一首诗,朗读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怎么来读呢?大家一定还记得:“凡读书必需要做到字字响亮,不可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全诗。
指导学生朗读。
老师范读全诗。
4、整体感知诗意:指导学生参照诠释,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1〕巡视。
随机指导。
〔2〕引导学生质疑,学习释疑。
5、内容品析。
“诗联赏析法”来品析这首诗。
它需要以下几个步骤:〔屏幕〕第一步:讲解注释〔借助书下注释,无注释的补充资料。
字典等工具书〕第二步:描绘诗联〔将零散的字词解释连成一句通顺的话〕第三步:品析字句〔哪个字用的好,用的准,写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第四步:揣摩情感〔全诗表现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前两局部内容6、串讲四联意思〔借助书下注释〕7、赏析:师:杜甫被称为“诗圣”。
《望岳》参考教案
《望岳》参考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望岳》全文。
分析并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学会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向往。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解释诗文“望岳”的含义。
2.2 诗文朗读:带领学生朗读《望岳》,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解释诗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全文。
2.3 诗文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解释诗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泰山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泰山会被视为中国的象征。
3.2 朗读诗文:带领学生朗读《望岳》,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让学生模仿朗读,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
3.3 解析诗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讨论诗中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的情感和观点。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让学生背诵《望岳》,并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让学生选择一座自己向往的山峰,写一首类似的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4.2 评价:评价学生的背诵和作业完成情况。
评价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诗歌创作能力。
回顾《望岳》的诗文内容、意象和修辞手法。
强调诗中的爱国情怀和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5.2 强调学习意义:强调通过学习古典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5.3 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继续背诵其他杜甫的诗作,加深对杜甫诗歌的理解。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文学社团或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诗作:介绍杜甫的其他诗作,如《春望》、《月夜忧思》等。
《望岳》教案(通用16篇)
《望岳》教案(通用16篇)《望岳》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知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育: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二、教学过程(一)查上首诗的默写。
(二)背景和作者简介:(略)(三)齐读本诗二遍。
(四)理解此诗的意境“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
“岱宗”,即泰山。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
“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
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都,绵延不绝。
“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
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
“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都,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
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
这里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
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
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真是鬼设神施,造化所钟。
“造化”,指天地自然。
“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
“钟”,聚集的意思。
“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
”这两句是想像之辞。
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
使之豁然开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
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荡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豁。
“荡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层云叠起,冲击涤荡着心胸,胸襟为之开豁。
“决眦”,眼睛睁大,眼角欲裂,形容极力张大眼睛。
“眦”,眼框。
“入”,收入眼里,看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尾两句写有望岳而引起的决心。
《望岳》教学设计(1)
教学过程的流畅性
要点一
总结词
连贯、有序、逻辑性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是评价一堂课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 自我反思时,教师需要评估自己的教学过程是否连贯、有 序和具有逻辑性。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 和教学环节,以确保教学过程更加顺畅,并更好地引导学 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课堂节奏的把 握,避免过快或过慢的节奏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02
03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 生对杜甫和唐诗的已有知 识,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 进入新的学习内容。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 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策略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望 岳》的意境和内涵。
个性化教学
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 力,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 ,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
教学手段运用
02
教学内容分析
《望岳》的背景与作者
背景与作者介绍
《望岳》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佳作。杜甫,字子美,被誉为“诗圣”,是唐代 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此诗作于杜甫早年,当时他登临泰山,被泰山的雄 浑气势所震撼,诗中表达了他对泰山的崇敬和向往。
《望岳》的诗意与主题
诗意与主题解析
《望岳》的诗意主要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感受。通过“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等诗句 ,展现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主题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 憧憬。
评价与反馈的实施
制定评价标准
明确各项评价方式的评价标准 和具体要求,确保评价的客观
性和公正性。
实施评价
按照既定的评价方式,全面、 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提供反馈
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具 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了 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指导其改 进学习方法。
古诗《望岳》教学设计7篇
古诗《望岳》教学设计7篇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大意。
2、力量目标:背诵、默写名句,并作简要分析。
2、情感目标: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及其难点1、教学重点:情景交融,托物寓理。
2、教学难点: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或蕴含的哲理。
教学手段和方法1、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2、教学方法:讲授法为主,适当佐以朗读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12-4-52)教学内容及其过程1、学习杜甫的《望岳》(1)杜甫简介(资料卡片)杜甫(712—770),字子美,巩县(今属河南)人,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官僚家庭。
祖父是初唐闻名诗人杜审言。
开元中,年轻的杜甫曾漫游吴、越、齐、赵一带。
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李白相识,结下了深厚友情。
天宝五载(746)赴长安应试落第,困顿京城十年。
天宝十四载(755)四十四岁时,才被授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微职。
安史乱起,在流离颠沛中被叛军所俘,后从长安只身逃奔凤翔,受任左拾遗。
不久,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二年(759),弃官西行,经关陇、秦州、同谷入蜀,定居成都浣花溪草堂。
西川节度使严武荐举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社工部。
永泰元年(765),离蜀东下,滞留夔州二年。
大历三年(768),携家出峡,漂泊于江陵、公安、岳州、衡阳一带。
五年(770),病逝于湘水舟中。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表、祸乱迭起的时代。
在政局日趋腐败的形势下,他那“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彻底破灭,饱经忧患的不幸遭受使他对人民群众的苦难有了亲身的感受。
他的诗歌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宽阔的社会生活,布满着剧烈的忧国忧民感情,被誉为“诗史”。
他是我国古代最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擅长从一切优秀文学传统中吸取养分并加以发扬光大,形成了“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
他兼长各体,尤其对七律的进展作出了出色奉献。
他的很多反映民生苦难的诗歌,继承了《诗经》和汉乐府的传统,又有自己的开拓和艺术制造,是白居易提倡的新乐府运动的先声。
《望岳》教学设计(优秀5篇)
《望岳》教学设计(优秀5篇)杜甫大家都十分熟悉,是我们古代的伟大诗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古诗词作品,让我们受益无穷。
望岳就是其中一首。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5篇《望岳》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望岳的写作思路。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篇一我们伟大的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山大川数不胜数。
要说山,较有名的当然是“五岳”了。
那么,请问大家“五岳”分别指的是哪几座山?哪一座山是“五岳之首”呢?(学生回答)从古到今,为赞美、歌颂泰山,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其中,一位唐代大诗人所写的一首诗历来被人们誉为吟诵泰山的压卷之作。
那么,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呢?作者是如何描绘、赞美泰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学生自己结合课下注释解题,明白是作者近岳而望,并没有登山。
天宝三年,25岁的杜甫科举不第。
当时,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杜甫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
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呢?1、教师配乐朗诵《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本诗的诵读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
3、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4、学生齐读。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学习小组交流,有否疑难及互答)2、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3、《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试对此做具体归纳。
1、透过一联,你可以知道泰山的怎样的形象?2、第二联,哪两个词用得较好?表现了泰山怎样的形象?3、第三联表现了泰山怎样的形象?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小组研讨展示,教师总结)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此神奇秀丽,严峻挺拔,那么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南龙山下,那么大家用你们手中的笔来描绘一下你心中的南龙山吧!学生作品展示。
1、背诵默写全诗;2、预习本课其余两首诗歌。
附:板书设计望岳杜甫写景:一、二句:远望之景:夫如何、青未了(绵延深远、青翠苍郁)三、四句:近望之景:钟神秀、割昏晓(神奇秀丽、巍峨高大)五、六句:细望之景:生层云、入归鸟(云雾缭绕、飞鸟盘旋)七、八句:极望之情:凌绝顶、众山小(勇于攀登、俯视一切)抒发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望岳》教案设计模板5篇
《望岳》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望岳》。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望岳》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本篇课文是一首诗歌,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不畏惧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学习本诗,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了解杜甫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创造风格和杜甫宽广的心胸和凌云的壮志,体会杜诗的高妙。
二、说学情我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学生从小就背诵诗歌,但是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还稍显不足。
她们已经接触过杜甫的诗歌,对杜甫有了一定的了解。
大多数学生只听过,没有亲眼见过泰山,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世界还是有着一颗强烈的好奇心,因为有了一定的诗歌学习基础,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能够理解这首诗歌的内容,本课的重点是教学生如何分析诗歌。
三、说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背诵诗歌。
2.通过赏析诗歌,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解读思想感情的能力。
3.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四、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重点:同小组讨论和朗读,重点解读“望”。
难点:领略泰山雄奇的景色,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情境体验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堂好课,必然有一个漂亮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我将以“泰山”为切入点,从诗歌入手,吊起学生的胃口。
初中教资望岳教案
初中教资望岳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语文》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岳》。
2. 理解《望岳》的内容,体会作者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3. 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朗读和背诵《望岳》。
2. 理解《望岳》的内容,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1. 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古诗,如《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等,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2. 提问:你们听说过泰山吗?泰山在我国有哪些特点和传说?3. 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望岳》。
二、朗读和背诵(5分钟)1. 教师范读《望岳》,学生跟读。
2. 学生自主朗读《望岳》,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 学生背诵《望岳》,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三、内容理解(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望岳》的内容,解释一些重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望岳》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文学鉴赏和表达(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修辞、意象、情感等方面欣赏《望岳》的优美语句。
2. 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望岳》的喜爱之情,可以是一段话、一首诗或一幅画。
3. 教师选取几名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五、小结和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望岳》的重要性和美感。
2. 学生回家后,将《望岳》背诵给家长,并用自己的话向家长介绍《望岳》的内容和意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背诵、内容理解、文学鉴赏和表达等环节,让学生全面地理解和欣赏《望岳》这首古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杜甫《望岳》教案(优秀3篇)
杜甫《望岳》教案(优秀3篇)《望岳》教学设计篇一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文的学习是青少年了解民族传统,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熏陶的捷径。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的学习作了明确要求,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古今优秀诗文。
本期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我进行了一些探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教学《望岳》这堂课的教学设计。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1、体会《望岳》诗歌的意境及作品风格;2、领略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吟唱仿写古诗词;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1、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首先要多角度激发诵读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让学生在开阔的意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2、确定第二个教学目标主要源于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新的教学理念。
诗歌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了自主开掘的空间,课后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重现诗歌。
3、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诗词语言大多可以配乐吟唱,因而具有极强的音乐性,让学生在吟唱中产生特定的审美心境。
柏拉图说过:“音乐把节奏与乐调的强烈力量进入心灵的最深处。
”教古诗时应充分利用音乐盒带,通过听、唱把学生带入音乐的天地、艺术的王国,领会诗歌与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
4、吟唱古诗词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运用。
一是指在写作中恰当引用诗句,帮助表达内容,美化文章语言;二是在写作中创造性的使用、模仿、改写诗句。
二、关于教学重点的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领会《望岳》一诗的意境,并谱曲自唱,尝试古诗词的的写作,古诗的格律不作过多要求。
三、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以吟唱、仿写为主。
针对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我尝试过借鉴过很多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如诵读法、品析法、故事导读法、以画配诗法等等,效果都不错。
我现在所教班级的学生,人才济济。
他们喜欢唱流行歌曲,喜欢模仿,喜欢尝试。
所以,我采用吟唱——仿写的方法来教《望岳》。
望岳经典教案(通用21篇)
望岳经典教案(通用21篇)经典总结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可以触动我们内心最深处的共鸣。
领略经典音乐的艺术风采,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经典音乐欣赏范文。
《望岳》教案1.学习《望岳》这首诗,朗读、背诵这首诗词。
2.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重点:(l)朗读、背诵这首诗词。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说说你对杜甫的了解。
1.作家作品简介。
杜甫诗现存1400多首,这些诗真实、深刻的反映了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落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形象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
2.分组学习,学生合作探究。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有什么值得探究的问题?3.全班进行交流,学生评析诗句。
4.背诵指导。
四、意境的赏析。
分组写赏析短文,堂上交流。
五、作业。
1.默写这首诗。
2.完成掌握语文的有关练习。
《望岳》教案1、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
2、朗读并且背诵全诗。
3、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朗读并且背诵诗歌。
体会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作的“诗史”特点。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岱宗()决眦()搔更短()不胜簪()。
2、填空。
杜甫,字,是我国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
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朝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
1)情境导入。
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
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望岳》教学设计
《望岳》教学设计《望岳》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望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教学重点】1、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2、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难点】诗中哲理的理解;【基础知识】1、作者生平;2、泰山的有关知识;3、字音、字形;【教学方法】朗读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
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二、讲授新课1、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我们学过很多杜甫的诗篇,下面我首先请一位同学将杜甫介绍一下。
师板书: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2、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字形。
这首诗有一些字的注音和字形,同学们要注意一下。
如:岱宗、夫如何、决眦;同学们一齐读两遍。
3、初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文中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
阅读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问词句的含义。
然后老师将点名抽查掌握情况。
4、精读课文,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
下面同学们将课文一齐朗读一遍。
缺乏感情。
第一、二两句,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读呢?为什么?讨论一下,再试着读读。
同学们再一起将这首诗朗读一遍。
首联远望泰山,表现了作者惊叹之情;那么颔联、颈联、尾联又分别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讨论一下,然后我请同学来读。
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线索。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篇7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读通古诗,知道作者。
2.能初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3.能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录音,幻灯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营州歌》1.出示古诗,听录音2.简介作者高适3.小组学习(1)读通全诗(2)理解诗意4.大组交流(1)指名朗读(2)理解诗意:营州少年从小就习惯了茫茫的原野和丛林,旷阔的原野孕育了他们粗旷豪迈的性情。
在城外的郊野上,时时可以见到他们穿着毛茸茸的狐皮袍子,骑在骏马上奔驰猎射的矫健身影。
这种崇尚通武的精神真让人叹服。
听说,他们个个好酒量,千钟万杯也修想灌醉他们,而且,十岁的孩子,就都会骑马奔驰了。
这可真叫我们中原人感到惊奇,甚至不可思议了。
5、朗读,试背二、学习《望岳》1.听录音2.自由朗读,理解意思3.诗意:号称五岳之首的泰山究竟是什么样的?告诉你,在整个齐鲁大地,你都可以看到他清脆的山影,雄伟绵延的山势。
正是由于大自然的偏爱,才使泰山集中了神奇秀丽的景色。
日光照射下的山峰拔地参天,使山北和山南像黑夜和白天那么分明。
望着层层缭绕的云气,不禁使我胸怀激荡。
我睁大眼睛,久久地望着这迷人的景色,甚至连黄昏时归巢的鸟儿也尽入眼帘。
啊,总有一天,我要登上泰山最高的山顶,去领略那眼底的群山变得低矮、渺小师的雄伟景象。
4.对照诗意,朗读理解,尝试背诵5.积累:你还学过哪些杜甫的诗三、布置作业:背诵古诗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篇8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出示视频及图片,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二、教学新课(一)作者及背景简介(出示幻灯)(二)朗读诗歌1、配乐诗朗诵《望岳》(出示视频和音频材料)。
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古筝曲)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4、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三)了解诗的内容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篇1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古代诗歌朗读技巧。
能力目标: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德育目标: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借诗歌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导入我国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在众多景物之中,中国人对山是情有独钟。
而群山之首当属五岳。
古人曾说“王岳归来不看山”。
师:你知道五岳指哪五座山?(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嵩山)师:五岳之首呢?泰山的确,我国自汉代确立“五岳”之说以来,泰山就以它五岳之首的独有风姿卓然屹立在世人面前,留下了无数经典传说和美词佳句。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望岳》。
二、板书课题:望岳三、教学过程:1、杜甫共写过三首《望岳》,一首是咏东岳泰山,一首是咏西岳华山,还有一首是咏南岳衡山。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望岳》是咏东岳泰山的。
这是杜甫现存作品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的蓬勃朝气。
题解:什么是岳?(高大的山)标题是“遥望泰山”之意。
作者简介:(屏幕)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2、介绍本诗写作背景(屏幕)3、指导朗读:师:要理解一首诗,朗读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怎么来读呢?大家一定还记得:“凡读书必须要做到字字响亮,不可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全诗。
指导学生朗读。
教师范读全诗。
4、整体感知诗意:指导学生参照诠释,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1)巡视。
随机指导。
(2)引导学生质疑,学习释疑。
5、内容品析。
“诗联赏析法”来品析这首诗。
它需要以下几个步骤:(屏幕)第一步:解说注释(借助书下注释,无注释的补充资料。
字典等工具书)第二步:描述诗联(将零散的字词解释连成一句通顺的话)第三步:品析字句(哪个字用的好,用的准,写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第四步:揣摩情感(全诗表现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前两部分内容6、串讲四联意思(借助书下注释)7、赏析:师:杜甫被称为“诗圣”。
语文试讲望岳教案模板(共8篇)
语文试讲望岳教案模板〔共8篇〕第1篇:望岳教案《望岳》教学设计活动目的1.初步感受泰山的巍峨雄壮。
2.理解泰山成为“五岳之首”的原因。
3.熟悉本次活动的古诗原文。
理解汉字“鸟”的字故事。
活动准备1.教学DVD、教学CD、挂图和字卡"鸟"。
2.视频《盘古开天地》。
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播放教学CD十一月的古乐《高山》,请幼儿欣赏。
指导语:听这首曲子时,你想到了什么?他的曲名是《高山》,你爬过山吗?你还知道什么山?二.活动展开1.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指导语:我们刚欣赏完古乐《高山》,下面老师给大家播一个有关“天下第一山”的视频。
2.欣赏古诗《望岳》播放教学DVD,结合挂图,和幼儿一起欣赏。
指导语:小朋友,你们知道远远地望着泰山会看到什么样的风景吗?我们一起来听听《望岳》吧!3.文化拓展:“鸟”的字故事。
〔1〕播放“鸟”的字故事。
〔2〕带着幼儿跟着动画里“写大字”环节,用食指在空中画一画。
〔3〕出示字卡,复习稳固。
三.活动完毕播放教学CD十一月的古乐《高山》老师带着幼儿一起表演盘古开天的故事,演到故事结尾,泰山成为五岳之首后,一起重温古诗《望岳》。
教学反思:第2篇:《望岳》教案望岳渠县第三中学向超一、教学目的:a、领略泰山宏伟神奇的风光;b、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二、教学重点:a、泰山宏伟神奇的风光b、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三、教学难点:诗中哲理的理解四、根底知识:a、作者生平;b、泰山的有关知识;c、字音、字形;五、教学方法:朗读法六、教学时数: 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风光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
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风光!〔二〕讲授新课:1.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
语文教案-望岳
语文教案-望岳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及其作品《望岳》2.感受诗歌中的山水意境,培养审美情感3.理解诗歌中的抒情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二、教学重点•解读诗歌中的意象、语言和情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美感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四、教学方法•朗读诗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和学生一起感受诗歌中的美感五、教学内容1、《望岳》原文欣赏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诗歌解析杜甫《望岳》现译为“登高思君远,行路难归秦”。
•“岱宗”指的是正在望的泰山,“齐鲁青”则指的是泰山以及周围的山丘。
•“造化钟神秀”是杜甫借泰山的美来描绘中国山川的灵秀。
造化指的是天地自然界的惊奇变幻,钟指的是形态的对称,神指的是神祕。
•“阴阳割昏晓”,即昏暗与明亮,杜甫用景物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荡胸生曾云”,回忆往事的情感。
•“决眦入归鸟”,即离别之情,离群之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的自豪感抒发了出来,就像站在高处,俯瞰四方,一览众山小。
3、情感体验孩子们跟随教师轮流朗读这首《望岳》。
然后在诗歌里找寻自己的情感,试着用五句话总结。
学生手写出诗歌的主要思想和情感体验,与教师一起思考和分享。
六、教学后记《望岳》这首诗,以其深邃的诗意和慷慨悲壮的气氛,显示了诗人的壮志和追求。
让孩子们在诗歌中领悟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提高审美素养和阅读能力。
望岳教案6篇
望岳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军训心得、学习心得、培训心得、条据文书、读后感、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military training experiences, learning experiences, training experiences, doctrinal documents, post reading feedback,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望岳教案6篇教案的有条理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一份内容详实的教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课堂活动和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望岳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1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望岳》,详细内容为诗篇《望岳》的全文解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望岳》的诗意,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
2. 通过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望岳》的诗意和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泰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齐声朗读《望岳》,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解析:详细解析诗篇的全文,分析诗人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4. 例题讲解:选取诗中的典型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诗中的其他句子,尝试分析并说出自己的理解。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写作手法和表达主题,分享各自的见解。
六、板书设计1. 《望岳》2. 诗人:杜甫3.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4. 写作手法:意象、对仗、夸张、拟人等5. 主题:豪情壮志、热爱大自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望岳》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作,了解其诗歌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附件:作业答案1. 《望岳》中的修辞手法有:意象: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通过描绘泰山的壮美景象,表达诗人的豪情壮志。
对仗: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使诗句韵律优美,富有节奏感。
夸张: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突显诗人对泰山的敬仰之情。
拟人:如“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使自然景象充满生动感。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歌中蕴涵的)○(哲学道理。
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3、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流露出的强烈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更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让他们团结协作,锻炼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点讲可以帮助学生完善相关知识点学习。
通过拓展,让学生阅读水平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
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
全班分6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将讨论结果写在大卡上。
一。
学习《幽州台歌》①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②你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并说说你是怎么体会到的?③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1.诗句研读:诗人登上幽州台,放眼山河,思绪万千。
他心中到底是忧虑大唐社稷还是感伤文化的萧条呢?诗句中的“独”该怎么理解?2.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
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3.诗人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表达诗人什么情感?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大卡,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结果点讲以上问题,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二。
学习《望岳》(1)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那种欣喜惊叹仰慕的情形,非常传神。
《望岳》表格式教案(优秀模板17套)
《望岳》表格式教案(优秀模板17套)《望岳》表格式教案1《望岳》教案设计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出示视频及图片,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二、教学新课(一)作者及背景简介(出示幻灯)(二)朗读诗歌1、配乐诗朗诵《望岳》(出示视频和音频材料)。
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古筝曲)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4、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三)了解诗的内容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学习小组交流,有否疑难及互答)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四)再次播放配乐诗朗诵(加幻灯图片),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出示问题,小组研讨。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2、诗题叫《望岳》,看来作者并未登上泰山。
全诗未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研讨后,师生共同赏析:“岱宗”两句:“远望”(补充背景常识:此句说的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中部,从东平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200千米。
)问(1):“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调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朗,也更强烈。
)问(2):此句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写的?对你有何启发?(未有抽象地说,而是别出心裁的写出自己的体会,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的高。
“造化”两句:“近望”问:能否通过对这两句品度,各用一个字分别概括诗人眼中泰山的特点?(“神”或“秀”,“高”。
这两句诗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两句:“细望” 问:展开合理的联系和想象,用你的语言再现当时的画面。
杜甫《望岳》教案
杜甫《望岳》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望岳》的背景和杜甫的创作风格。
分析《望岳》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解读《望岳》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歌的细节和内涵。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甫对泰山的敬畏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升环保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与翻译:带领学生朗读《望岳》,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提供准确的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
2.2 文本分析:分析《望岳》中的意象,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等,探讨其象征意义。
探讨杜甫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2.3 背景知识: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望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泰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泰山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对泰山的了解和印象,引出杜甫的《望岳》。
3.2 朗读与翻译:带领学生朗读《望岳》,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提供准确的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
3.3 文本分析:分析《望岳》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歌的细节和内涵。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创意写作等。
4.2 理解与分析: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望岳》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3 创意写作:评估学生在创意写作中的表现,包括表达清晰度、语言运用和创造力等。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进一步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歌,加深对杜甫创作风格的理解。
5.2 实地考察:如果可能,组织学生参观泰山,亲身感受泰山的壮丽和杜甫的敬畏之情。
5.3 比较学习:引导学生比较《望岳》和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探讨不同诗人对自然的表达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岳》教案
一、教学目的:
1、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3、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中哲理和意境;
四、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长假你们想不想去旅游啊?说起旅行,我们国家的名胜古迹可是数不胜数。
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什么最有名气啊?正如“五岳归来不看山”。
“五岳”!五岳: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五岳之首是哪座山?——泰山
2、介绍“泰山”,
“泰山”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
泰山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数千年来,先后有十二位皇帝来泰山封禅。
3、泰山如此美丽,有位诗人写了首诗赞美它,这首诗叫做——《望岳》。
(二)讲授新课:
我们一起来看标题,看,望分两种,一种远望,一种近看;岳:在这篇里指泰山,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
:《望岳》共三首,还有两首是写西岳华山和东岳衡山。
《望岳》选自——《杜诗详注》,那么这个杜指的是——杜甫。
了解作者: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唐大诗人,世称“诗圣”,(诗仙是?)杜甫和李白合称——李杜。
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杜甫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以古体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他的作品风格。
杜甫虽然是盛唐时期的诗人,但是却经历过了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义),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
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
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亲眼见到了战乱过后山河破碎的祖国和饱尝战乱之苦的黎明百姓,自己更是经历了妻离子散的颠沛流离的生活。
我们要学习的杜甫诗三首分别写在不同的时期,《望岳》——开元盛世;《春望》和《石壕吏》写在“安史之乱”前期。
提出疑惑
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文章叫做——《望岳》,那么作者全文是不是要围绕望展开?望什么?泰山。
可是同学们看下全文有没有过一个望字啊?没有望字是不是就没有体现作者望泰山了呢?还是说望岳二字隐含在文章中呢?带着这个疑惑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课题。
(此诗虽是八句四联,中间两联还是对仗,但它不是律诗而是古体诗,它不讲究平仄,故不可使用“颔联”“颈联”等名称)
我先朗读一遍,请同学们注意听字音,做标记,注意停顿和节奏。
请同学们大声的有感情地读四遍。
字音字形:
岱宗dai 夫如何fu 未了liao 生曾云ceng 绝眦zi
1解题:诗题叫《望岳》,,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逐句诠释: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找同学翻译。
这是什么修辞手法?——设问。
开篇以设问起句,接着解释“岱宗”一词,再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
只在“如何”(怎么样)上,
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
)
接句自问自答,“齐鲁”是春秋的两个诸侯国,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
“青”,指泰山之色,请问,这表现了泰山的什么特点?
明确:青翠。
“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
这又表现了泰山的什么特点?明确:绵延不绝。
整句话是摹写泰山山脉卧于齐鲁大地,那这就应该是远望所见。
这句里面有望没有?写到望了没有?
表现诗人虽未得亲历其境,但久慕其名。
如果提问问你们《望岳》中写远望泰山之景的句子是哪句怎么回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那么远看完之后呢?作者又写道: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找名同学回答。
这两句中的“造化”,指天地自然。
“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
“钟”,聚集的意思。
(钟做重点标记,经常考到字意)
大家觉得这应该是虚写还是实写呢?明确:虚写。
表面上写造物主独钟泰山,赋予之神秀之气,而实际上抒发了诗人对泰山的赏慕有加。
“阴阳”是指山的南、北两面,这句话就是说:“山南山北,虽在同一时间,但一边明亮如清晨,一边却阴暗如黄昏。
”大家觉得这句话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呢?明确:“割”字,泰山像一把利剑一样把世界分成了明暗两个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突出南阳北阴之景色,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跃然纸上。
第四句应为实写,极尽夸张之能事,写泰山山势之高峻。
这一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这句话工整不,运用了什么手法——修辞。
那么综合起来,这句表现了什么样子的泰山呢?明确:神奇秀丽、高大。
比较首句,诗人关注的焦点已经从整个泰山山脉发展到泰山的山南、山北。
这么看来这句应是从那个角度进行“望”呢?明确:近望。
如果提问问你们《望岳》中写近望泰山之景的句子是哪句怎么回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总结:这两联可以概括为:泰山的整体形象。
4、过渡:这是我们这个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当然,学习一首诗,重点还在于理解诗中的“情”,所以我们接下来看到诗的第三句以及第四句。
5、后两句为本诗的第二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我们说
陋室铭和爱莲说的作者托物言志,那么一般诗人写大好河山都是借景抒情。
情由景生,所以后面两句主要写——诗人的感受。
3.“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
”看到峰峦层云迭起,胸中摇荡。
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归鸟。
这句话工整不,运用了什么手法——修辞。
这两句是想像之辞。
这两句诗亦景亦情,情由景生,这里的景是指?明确:层云、归鸟。
决眦入归鸟——蕴藏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
使之豁然开朗,这表达了怎样的心情?明确:心情激荡。
接着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
这说明站在泰山上,视线如何呢?明确:眼界空阔。
这一句是抓住了层云和归鸟这两个景物细节来抒情,所以这一联应为“细望所见”。
6、接着诗人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省主语,谁?——我。
我要攀登上山峰之巅,看看众山匍匐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请大家结合注释理解这一联的意思。
明确:有朝一日,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那么是站在一个什么样的角度,可以一览群山呢?明确:俯视。
接着是本课重点:结合写作背景,启发学生理解这一句的深层含义。
这联既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作者?
让学生各抒己见。
(参考答案: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
)板书:气概和胸怀。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站的高,才能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挑战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带来的自豪和喜悦。
7、总结:这两联可以概括为:诗人的感受
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中心思想:《望岳》这首诗描绘了泰山巍峨高大,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8、结合整首诗,进一步感悟诗人情感:
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败后消极颓废情绪吗?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参考答案: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
背诵默写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