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中医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2023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

2023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

目次引言 (4)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 (5)1范围 (5)2规范性引用文件 (5)3术语和定义 (5)3.1骨质疏松症 (5)3.2骨质疏松性骨折 (5)4流行病学 (5)5诊断 (6)5.1诊断要点 (6)5.2病史、症状和体征 (6)5.3影像学检查 (6)5.4骨密度检查 (7)5.5实验室检查 (7)5.6鉴别诊断 (7)6中医辨证分型 (8)6.1气滞血瘀证 (8)6.2肾虚血瘀证 (8)6.3脾肾阳虚证 (8)6.4脾肾阳虚兼血瘀证 (8)6.5肝肾阴虚证 (8)7中医治疗 (8)7.1治疗原则 (8)7.2中药汤剂 (9)7.3中成药 (10)7.4中医外治法 (11)7.5功能锻炼 (12)7.6练功疗法 (13)8西医治疗 (13)8.1手术治疗 (13)8.2西药治疗 (13)9生活干预及预防再骨折 (14)9.1生活干预 (14)9.2预防再骨折 (14)引言我国是老年人口绝对数最大的国家,随着近年来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持续上升,所带来的医疗负担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但临床医师对其预防和治疗做出的努力仍然不够。

中医药在此病上治疗不仅前景广阔,还易于患者接受。

但中医尚未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形成一套具有特色且完善的治疗方法。

因此通过指南的制定,建立一个完善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的中医临床诊疗标准,能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制定该病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对医患双方和整个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对医生而言,该诊疗指南将使临床诊疗工作规范化,易于学习推广,促进专科人才的培育;对患者而言,该常见病诊疗方案规范化将会提高疗效,减少医药费支出,减轻痛苦和预防再骨折;在该诊疗指南的制定、宣讲工作中,搭建网络和实体交流平台,促进该病的中医诊疗交流,形成可持续发展局面。

本指南在制定过程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手册》的指南制定流程以及GRADE 系列文章的方法学,考虑中医诊疗的特色以及中国实际情况的特点,本指南推荐意见的推荐强度考虑干预措施的利弊权衡、患者的价值观与意愿、需要的临床条件与实践中的差距、地域符合情况、医保成本5个因素。

治疗骨质疏松的中药方剂(外用颈腰膝)

治疗骨质疏松的中药方剂(外用颈腰膝)

治疗骨质疏松的中药方剂(外用颈腰膝)骨质疏松是老年常见疾病,病情较轻的患者经过进行适当休息,病情可以得到缓解,看似治疗很容易,但是若没有及时诊断,并选择适当的方法,不仅不能治愈疾病,反而会加重患者的负担,危害极大。

下面介绍有关骨质疏松治疗的中药方剂:1.川芎散取川芎45克,研成细末,分装在用薄布缝成的布袋里,每布袋装药末15克。

以药袋放在鞋里,直接与患处接触,每次用药1袋,每天换药1次,3个药袋交替使用,换下的药袋晒干后仍可再用。

2.川乌散外敷取生川乌30克(此为1足跟用量),研末加白酒(以粮食酒为好)调成糊状,晚上睡觉前用温水将脚洗净,把药平摊在足跟疼痛处,外以塑料纸包好,用药期间不作剧烈活动。

每天一次,一般连续用药2—3次。

病去即止,不可久用。

3.鲜苍耳叶外敷取鲜苍耳叶适量捣烂,以小片塑料薄膜包敷患处,干后换药,不拘次数,如有小泡发生,可按烫伤处理,伤好后继续敷药。

4.仙人掌外敷取仙人掌适量,将两面的毛刺用刀刮去,然后剖成二半,用剖开的一面敷于足跟部疼痛处,外用胶布固定,敷12小时后再换另半片。

冬天可将剖开的一面放在热锅内烘3—4分钟,待烘热后敷于患处,一般于晚上贴敷。

在治疗期间穿布鞋为宜,适当活动,使气血经脉畅通。

5.灵仙狗脊汤威灵仙30克、鹿衔草30克、金毛狗脊45克,和去皮鸡胸肉250克堡汤饮用。

6.中药外敷治疗颈椎骨质疏松方药:透骨草12g,五加皮15g,五味子15g,山楂15g,当归12g,红花10g,赤芍12g,生地12g,羌活10g,独活10g,防风10g,炮附子6g,花椒30g。

功效:活血化瘀,祛风胜湿,通络止痛。

主治:颈椎退行性变所致的颈项僵痛不适、肢体麻木、活动障碍等。

用法:将上述各药粉碎成粗末装入20×20cm的布袋中,缝上袋口,放在盆中,加水煎煮15分钟后捞出待温度适宜放入颈背部湿热敷。

每次30分钟,每日2次,每剂药可连用4次,10袋为一疗程。

方源:徐军,汪玉平。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骨疾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

根据中医理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与肾虚有关,肾主骨生髓,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肾阴虚、肾阳虚和肾阴阳两虚。

一、肾阴虚型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骨折、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盗汗、手足心热等症状。

中医认为,肾阴虚是因为肾阴不足,导致骨髓失养,骨质减少,从而出现骨质疏松。

肾阴虚型的治疗应以滋养肾阴为主。

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养阴清热汤等中药进行治疗。

在日常饮食中,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D、钙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乳制品、海鱼、豆制品等,以增加骨密度。

二、肾阳虚型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骨折、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精神疲倦、尿频等症状。

中医认为,肾阳虚是因为肾阳不足,导致骨髓失养,骨质减少,从而出现骨质疏松。

肾阳虚型的治疗应以温补肾阳为主。

可选用金匮肾气丸、补肾壮骨汤等中药进行治疗。

在日常饮食中,应多摄入温热食物,如姜、葱、羊肉等,以温补肾阳。

三、肾阴阳两虚型肾阴阳两虚型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骨折、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盗汗、手足心热、畏寒肢冷、精神疲倦等症状。

中医认为,肾阴阳两虚是因为肾阴阳双亏,导致骨髓失养,骨质减少,从而出现骨质疏松。

肾阴阳两虚型的治疗应以滋养肾阴阳为主。

可选用左归丸、养阴阳消骨汤等中药进行治疗。

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均衡摄入营养,增加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肾阴虚、肾阳虚和肾阴阳两虚。

针对不同的辨证分型,中医采用滋养肾阴、温补肾阳、滋养肾阴阳的治疗方法,以达到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从而改善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和减缓疾病的发展。

同时,在日常饮食中,也应注意摄入富含维生素D、钙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以增加骨密度。

通过中医辨证分型的治疗,可以为骨质疏松症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妇科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疾病的中医诊治

妇科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疾病的中医诊治

妇科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疾病的中医诊治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是指绝经后短时间内由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导致骨吸收亢进,全身骨量减少,骨骼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的一种与绝经有关的代谢性骨病,属原发性骨质疏松,受累者多为绝经后3〜4年,可延至70岁妇女。

本节讨论的是围绝经期即55岁之前的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

据流行病学调查,约有1/3绝经后的妇女患骨质疏松症,特别是绝经后3〜4年,每年骨量丢失约为2.7%,以后为1年1.7%,8〜10年为稳定期。

所以更年期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是很重要的。

本书增加本节内容并置于绝经诸证之后,意在引起足够重视,早期预防、早期诊治。

【病因病机】中医学虽无骨质疏松症这一病名,但根据临床症状及发病机理,与“骨痹”“骨痿”“肾痹”“骨痛”证相类似。

《素问•六节藏象论》谓“肾主骨,生髓”,认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日:“肾主骨生髓,……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

”说明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肾气盛,肾精足则筋骨强健有力;肾气虚,肾精亏则骨髓失养而痿软脆弱无力。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J又云:“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今五脏皆衰,筋骨懈惰,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则无子耳。

”说明了妇女绝经后肾中精气亏虚致五脏皆衰,筋骨懈惰,形体萎缩的病理变化。

《素问•痿论》中即有骨痿的记载:“肾主身之骨髓……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J又云:“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认为其发病根源皆在于肾。

《灵枢•本神》则曰:“精伤则骨酸痿厥。

”说明肾精亏髓减是导致骨痿的主要病因。

隋代《诸病源候论》则认为骨痿的发生与体虚有关,肝肾不足是其主要病因,因肝主筋而藏血,肾主骨而藏髓,虚劳损血耗髓,故伤筋骨也。

绝经后肾精亏虚,肝血亦不足,精血不能相生,精亏血虚更甚,筋骨失于精血的充填和濡养,则痿软和脆弱无力。

骨痿中医诊疗方案

骨痿中医诊疗方案

骨痿(骨质疏松症)中医诊疗方案骨痿属痿证之一,症见腰背酸软,难于直立,下肢痿弱无力,面色暗黑,牙齿干枯等。

由大热灼伤阴液,或长期过劳,肾精亏损,肾火亢盛等,使骨枯而髓减所致。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骨病学》(ISBN 978-7-117-16005-6/R·16006)(张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7月,第一版)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制定。

主症:周身骨痛,腰背酸软疼痛,常易抽筋、多汗,下肢痿软无力,不能持重。

2、西医诊断:根据《协和内分泌代谢学》(史轶蘩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原发性骨质疏松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骨痛和/或脆性骨折史。

(2)骨密度(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髋部):降低超过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T值≤-2.5)。

(3)影像学提示有骨质疏松。

(4)应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或其他骨骼疾病。

(二)证候诊断1、肾虚血瘀型:腰背酸痛,双膝行走无力,甚则轻微运动可引起胸背剧痛,或腰弯背驼,纳少,腹胀,饭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浮肿,或消瘦,舌淡苔白,脉缓弱无力。

2、肝肾亏虚型:患部酸楚隐痛,筋骨痿弱无力;表现为早衰,发脱齿摇,健忘恍惚,舌红,脉细弱。

沉重乏力,有压痛。

表现为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舌淡,脉细弱。

(三)鉴别诊断(1)中医鉴别诊断:本病可以“腰痛”相鉴别,二者共有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

“腰痛”疼痛部位比较固定,且有时向下肢放射;本病为腰背部广泛性疼痛,临床易于鉴别。

(2)西医鉴别诊断:本病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做骨密度检查和拍X片可见“骨痿”患者骨量明显减少;而后者可见椎间隙变窄,但骨量无减少。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辨证论治
引言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密度下降,骨质变薄。

中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有其独特的辨证论治方法。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辨证分析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肾脏功能衰退、脾胃虚弱、肝肾阴虚等因素有关。

根据病情和辨证特点,中医常常会将骨质疏松分为肾虚型、脾胃虚弱型和肝肾阴虚型等不同类型。

肾虚型
肾虚型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四肢无力、头晕耳鸣等症状。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包括补肾壮骨、滋阴补肾等。

常用的药物有肉苁蓉、菟丝子、杜仲等。

脾胃虚弱型
脾胃虚弱型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气短懒
言等症状。

中医治疗该类型骨质疏松的方法包括健脾和胃、益气补
血等。

常用的药物有党参、黄芪、白术等。

肝肾阴虚型
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耳鸣目眩、心烦失
眠等症状。

中医治疗该类型骨质疏松的方法包括滋补肝肾、养阴清
热等。

常用的药物有玄参、知柏地黄丸等。

饮食调理和生活建议
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和生活建议对骨质疏松的
辅助作用。

中医建议增加钙质和维生素D的摄入,如食用绿叶蔬菜、豆制品、海产品等。

此外,适量进行有氧运动、防止过度劳累也是
重要的生活建议。

结论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辨证论治可以根据具体病情和辨证类型进行
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生活建议。

然而,需要注意
的是,中医治疗骨质疏松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在治疗前应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意见。

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治疗的研究进展中医药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医药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就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进行探讨,并介绍相关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中医药认为骨质疏松症是由于肾虚导致的骨髓虚损所引起,临床表现为骨量减少、骨质减低、骨组织疏松和易碎等症状。

中医药通过调理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以及肾脏功能的调理来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

二、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1.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选择具有益气养阴、滋补肾脏的药材,配合使用来调理肾脏功能和骨髓健康。

常用的中药有黄精、杜仲、枸杞子等,这些中药具有滋补肾脏、强筋健骨的功效。

同时,中药还可以通过减少钙质流失,促进钙吸收等机制来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

2.针灸治疗:针灸疗法也是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常用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穴位刺激,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从而改善骨质疏松症。

针灸治疗不仅可以减轻疼痛,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治疗的研究进展1.中药新制剂研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药新制剂被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例如,一种基于丹参制备的中药新制剂被证明可以通过促进骨细胞生成、减少骨吸收及增加骨密度等机制来改善骨质疏松症。

这些中药新制剂的研发为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途径。

2.中医药与西医药结合研究: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结合研究是当前骨质疏松症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将中医药与西医药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将中药新制剂与常规药物联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3.中医药的药理研究: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过程中,中医药的药理作用机制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揭示了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9版: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全文)

2019版: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全文)

2019版: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全文)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骨骼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

根据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首个中国OP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群OP患病率达32.0%,其中男性为10.7%,女性为51.6%,城市地区为25.6%,农村地区为35.3%。

OP最严重的后果是OP性骨折,它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估计,到2050年我国常见OP性骨折(椎体、髋部和腕部)的医疗支出将达1745亿元[2]。

中西医在OP的诊疗中各有优势,为明确中西医结合在OP诊疗中的作用,提高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根据近年来OP最新诊疗进展,参考国内外指南和最新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临床经验,经过多次讨论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仅为学术性意见,实施时应结合患者和医疗具体情况。

一、定义传统中医学并无"骨质疏松症"概念,而属"骨痿"、"骨枯"、"骨痹"等范畴,病变在骨,其本在肾,病因以肾虚为主,与肝、脾、瘀等密切相关,证属本虚标实[3,4]。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OP定义为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5]。

OP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OP包括绝经后OP(I型)、老年0P(n型)和特发性OP(包括青少年型),继发性OP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疾病和(或)药物及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OP。

本指南主要针对原发性OP。

二、危险因素与风险评估(一)危险因素OP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主要分为不可控因素与可控因素,后者包括生活方式、疾病、药物等(表1)[6,7]。

表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二)风险评估OP受多因素影响,对个体进行OP风险评估,筛查高危人群,可为早期防治提供有益帮助。

骨质疏松症中医诊疗方案

骨质疏松症中医诊疗方案

骨质疏松症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YYXH/T50-135—2008》由于年老肾亏,气血不足,或复因寒湿之邪侵袭,使气血凝滞,络脉不通,筋骨失养,导致“骨痹”“骨痿”的发生。

基本病机是由于本虚,病位在骨,证属本虚标实,以肝、脾、肾三脏虚弱,尤以肾虚为本,寒湿血瘀为标。

初起时以多见实证或虚证多见,发病日久则多虚实夹杂之证。

1.1.腰背酸痛初期时出现腰背痛,此后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有时可伴有四肢放射性痛和麻木感1.2.驼背身材缩短坐高与身高的比例缩小,是骨质疏松的特点之1.3.骨折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后果二证候诊断1、阳虚湿阻证: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虽静卧亦不减或反加重,遇寒冷及阴雨天疼痛加剧,舌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2.气滞血瘀证:骨节痛苦悲伤,痛有定处,把柄拒按,筋肉挛缩,骨折,多有久病或外伤史,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涩。

3、脾性健壮证:腰背酸痛,肢体疲倦无力,消瘦,少气懒言,纳少,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缓弱无力。

4.肝肾阴虚证:腰膝酸痛,膝软无力,驼背哈腰,患部痿软微热,形体消瘦,眩晕耳鸣,或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夫君遗精,女子经少经闭,舌红少津,少苔,脉沉细数。

5.肾阳虚衰证:腰背冷痛,酸软无力,甚则驼背弯腰,活动受限,畏寒喜暖,遇冷加重,尤以下肢为甚,小便频多,或大便久泻不止,或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舌淡苔白,脉沉细或弦。

6.肾精缺乏证:患部辛酸隐痛,筋骨痿软无力,动作迟缓,早衰,发脱齿摇耳鸣健忘,夫君精少,女子经闭,舌淡红,脉细弱。

7、气血两虚证:腰脊酸痛,肢体麻木软弱,患部肿胀,神疲乏力,面白无华,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三、治疗方案辩证挑选汤药或中成药1、阳虚湿阻证治法:散寒祛湿,温通经络方药:肾着汤加减干姜6甘草6茯苓12牛膝15苍术12仙灵脾15加减偏寒加附子6,偏湿加薏米12,防己9中成药:健步壮骨丸,口服,一次9克,日2次2、气滞血瘀证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疼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秦艽9羌活12香附9川芎15桃仁9没药9牛膝12地龙6甘草6中成药:仙灵骨葆胶囊3、脾气虚弱证治法:健脾益气壮骨人参10茯苓15白术10山药12陈皮10薏苡仁10莲子8砂仁3桔梗6甘草8中成药:龙牡壮骨颗粒4、肝肾阴虚证治法:滋补肝肾,养阴填精方药:左归丸加减熟地黄20山药15山茱萸12枸杞子12牛膝15茯苓12鹿角胶12(烊化龟甲胶12(烊化菟丝子12中成药:⑴知柏地黄丸⑵健步丸⑶虎潜丸5、肾阳虚衰证治法:补肾健阳,强身健骨方药;右归丸加减熟地黄20附子9(先煎肉桂6山药12山茱萸12枸杞子12杜仲12菟丝子12鹿角胶12补骨脂20中成药:金贵肾气丸6、肾精不足证治法:滋肾填精,养髓壮骨方药:河车大造丸加减紫河车粉3熟地黄15杜仲12天冬12龟甲9黄柏9炙牛膝6中成药:健肾壮腰丸6、气血两虚治法:气血双补,养髓壮骨方药:八珍汤加减人参9白术12茯苓12川芎15当归15白芍15熟地黄15炙甘草6中成药:十全大补丸3、别的治法:1、灸法取穴:肾俞、脾俞、足三里、大椎、大杼、命门、神阙、中脘、XXX痛地方属经头绪穴。

骨质疏松的针灸治疗方法

骨质疏松的针灸治疗方法

骨质疏松的针灸治疗方法
简介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密度降低和骨质的破坏,容易导致骨折。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
松的治疗中。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针灸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方法
1. 穴位选择
根据中医理论,治疗骨质疏松可以选用以下穴位进行针灸治疗:足三里、合谷、关元、阳陵泉等。

这些穴位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整体的气血循环,促进骨质的生长和修复。

2. 针灸手法
针灸治疗骨质疏松时,通常采用以下手法:
- 轻刺:使用细针轻轻刺入穴位,不需深度刺激。

- 留针:将针灸针留在穴位上一定时间,让穴位受到持续的刺激。

- 电针:在穴位上附加电流刺激,增加疗效。

3. 针灸频率与疗程
针灸治疗的频率和疗程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建议每周1-2次,连续进行3-4个月为一个疗程。

治疗的具体频率和疗程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反应进行调整。

注意事项
- 针灸治疗骨质疏松需要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进行。

患者应选择正规的中医医院或诊所接受治疗。

- 针灸治疗不适用于所有人,特别是对针刺或电刺有过敏反应的人。

在进行治疗前,患者应告知医师自己的过敏史和病情。

- 针灸治疗骨质疏松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过程,患者还需结合其他医疗手段和生活方式改变进行综合治疗。

结论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应用于骨质疏松的治疗中。

但需要注意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进行,结合其他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与施治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与施治
杜仲15 熟附子12 肉桂3 肉苁蓉10 仙茅 12 巴戟天12
3、脾肾阳虚型: ⑴主证:腰背酸痛,腰腿沉重,四肢乏力,关节酸痛,
下肢浮肿,面色少华,头晕,纳呆,大便溏,舌淡胖苔 腻,脉沉滑。 ⑵治法:健脾温阳,利湿通络。 ⑶方药:参苓白术散合济生肾气丸加减
党参30 云苓15 白术15 淮山15 山萸肉12 制附子15 肉桂3 牛七15 泽泻12 车前子10
4、寒凝脉痹型: ⑴主证:腰背疼痛,甚则腰驼背弯,四肢关节变
形,活动受限,四肢拘急麻痹,面色黯黑,舌暗淡 或暗红白腻,脉沉弦。 ⑵治则:散寒通痹 ⑶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 桂支9 细辛3 当归9 白芍15 灸甘草6 独活12 灵仙30 补骨脂15 肉苁蓉12
5、常用中成药,可据病情需要选用下述丸散。 ⑴仙灵骨葆 ⑵骨疏康冲剂 ⑶金匮肾气丸 ⑷健步虚潜丸 ⑸左、右归丸等等。
myszjpwd-myxr-xm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与施治
省中医院骨科
一、中医如何看待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较新的课题。其包括 原发性及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二大类。原发性 骨质疏松症在中医学中以虚痹证,骨痹证视之。 继发性骨疏松症主要有糖尿病,甲亢、肾脏疾 病等多种疾病引起,散见于医典中消渴、瘿病、 水肿、虚劳、痿证等内容中讨论。
骨质疏松症病因有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 养,饮食失节,久居寒湿地,起居失节等因素。 病理病机方面,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肝 主筋”,由上述原因造成肝肾亏虚,骨髓空虚, 筋骨失养,外邪相乘,日久不愈,致骨质疏松症, 从而出现腰腿疼,身高变矮,驼背,骨折等症状。
二、骨质疏松症的辨证分型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在中老年后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病。“肾虚骨衰”中医学主要从脏腑学来辨

国医大师应用中医药治骨质疏松方

国医大师应用中医药治骨质疏松方

国医大师应用中医药治骨质疏松方李某,女,55岁,退休职员。

1999年5月15日初诊。

诉腰背痛2年余。

无明显诱因,自觉晨僵现象明显,四肢沉重,乏力,腰背酸痛,时轻时重,近1个月症状加重。

50岁绝经。

服过大量钙片等,无明显效果。

诊查:轻度驼背,活动轻度受限,脊柱广泛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X线片示:脊柱(胸腰段)后凸变形,各椎体呈鱼尾状改变,骨质疏松。

脉沉弦,舌质淡,苔薄白。

诊断:(肾虚髓减,脾弱精衰,骨失充养型)骨痿(西医称为骨质疏松症)。

治法:补肾、益脾、壮骨。

处方:自拟补肾壮骨羊藿汤。

药用淫羊藿25g,肉苁蓉20g,鹿角霜15g,熟地黄15g,鹿衔草15g,骨碎补15g,全当归15g,生黄芪20g,生牡蛎50g,川杜仲15g,鸡血藤15g,广陈皮15g,制黄精15g,炒白术15g。

每天1剂,水煎服。

8月29日复诊:服上药2周,症状逐渐减轻,唯睡眠欠佳。

拟前方加夜交藤25g,生龙齿25g,嘱再服2周。

9月13日三诊:晨僵、腰酸背痛明显减轻。

步履较前轻松、有力,睡眠好转。

嘱仍按前方继续治疗月余,后服健骨宝胶囊而收功。

骨质疏松多表现为疼痛。

常见腰背和腰骶部的疼痛,以中间脊柱为主,长骨部位也是高发区。

骨质疏松非常严重的时候,大约有1/3的病人会逐渐出现畸形,如驼背,关节、肌肉出现萎缩,关节变形等等。

骨折好发的部位为腰椎、胸椎、髋关节、尺骨桡骨等。

还有的患者表现为心肺和消化系统的异常,如有些病人会表现为憋气、胸闷,甚至会有心功能不全等等。

骨质疏松多见于老年人或绝经后的妇女,是腰背痛较常见的原因之一。

国外文献报道,凡年龄大于50~60岁的男性和大于40~50岁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状。

国内郭世绂(1983)报道100例,年龄多在50~70岁之间,男女之比约为1:2。

因此,本病又有增龄性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等称谓。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虽无系统的论述,但从其临床表现及骨结构改变上看,当属“骨痿”“腰背痛”等范畴。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骨质疏松症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骨质疏松症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骨质疏松症简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骨量减少和骨质变薄相关的疾病。

在中医理论中,骨质疏松症可被归类为骨病范畴,具体可分为不同的辨证类型。

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达到疏松骨的效果。

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辨证分型是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病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将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中医辨证分型如下:1. 肝肾阴虚型:此类型患者多以面色晦黯、头晕、腰膝酸软等症状为主。

治疗方法主要是滋补肝肾,养阴润燥。

2. 脾肾阳虚型:此类型患者常伴有四肢无力、畏寒、小便频繁等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是温补脾肾,健阳固骨。

3. 肺肾阴阳虚亏型:此类型患者常表现为头晕、腰膝酸软、盗汗等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是滋肾养阴,调理肺气。

4. 肝郁血瘀型:此类型患者常出现乳房胀痛、脘腹胀满等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是舒肝解郁,活血化瘀。

5. 肝肾不足型:此类型患者常有腰膝酸软、小便频繁等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是益肾填精,强筋壮骨。

治疗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的结果,中医针对不同的患者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1. 中药治疗:中药可以通过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来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中药包括当归、枸杞子、黄精等。

2. 食疗养生:通过饮食调理,可以为骨质疏松症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

建议多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等的食物,如奶制品、海鱼等。

3. 中医推拿:推拿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的循环,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症状。

4. 锻炼养生:适量的锻炼可以增强骨骼的质量和强度,减缓骨质疏松的进展。

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仅供参考,请在接受治疗前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的辨证分型,中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改善症状,达到疏松骨的效果。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预防与治疗的中医药方案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预防与治疗的中医药方案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预防与治疗的中医药方案一、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认识在中医理论中,骨质疏松症属于“骨痿”“骨枯”“骨痹”等范畴。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肾精充足则骨骼健壮;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则气血充足,能滋养骨骼;肝主筋,肝血充足则筋脉柔韧,有助于维持骨骼的正常功能。

老年人由于肾精亏虚、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肝郁气滞等原因,导致骨骼失养,从而引发骨质疏松症。

二、中医药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方法1、饮食调理均衡饮食:老年人应保证摄入富含钙、磷、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虾、蛋类、瘦肉、蔬菜、水果等。

补肾健脾食物: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补肾健脾作用的食物,如山药、枸杞、核桃、黑芝麻、芡实等,有助于增强体质,预防骨质疏松症。

2、运动锻炼适度运动:老年人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游泳等。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有助于维持骨骼的健康。

晒太阳: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助于促进维生素 D 的合成,从而增加钙的吸收。

老年人应适当晒太阳,每天 20-30 分钟为宜。

3、情志调节保持心情舒畅:老年人应避免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可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听音乐、下棋等方式来调节心情,保持身心健康。

避免情志过激:大怒、大喜、大悲等过激的情志变化会损伤脏腑功能,影响气血运行,不利于骨骼的健康。

4、中药调理补肾壮骨类中药:如熟地、杜仲、淫羊藿、补骨脂等,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以补肾填精,壮骨强筋。

健脾益气类中药:如黄芪、白术、茯苓、党参等,有助于调理脾胃,促进气血生化,滋养骨骼。

三、中医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方法1、中药内服肾阳虚型:表现为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夜尿频多等。

治宜温补肾阳,方用右归丸加减。

肾阴虚型:表现为腰膝酸痛、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等。

治宜滋补肾阴,方用左归丸加减。

脾胃虚弱型: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肢体乏力等。

治宜健脾益气,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骨质疏松症(中医骨痿)诊疗规范

骨质疏松症(中医骨痿)诊疗规范

骨痿(骨质疏松症)诊疗常规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

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l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髂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

该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疾病或药物等原因所致的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多发于60岁以上老人中发病率约为60%,且女性远超过男性。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具有明确的病理生理、社会心理和经济后果的健康问题。

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这是由于骨强度下降,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一、病因病机目前普遍认为OP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多种内分泌紊乱(包括性激素、甲旁腺素、降钙素、前列腺素、活性维生素D以及相关的促激素等)、营养因素(钙缺乏或吸收不良)、遗传因素(VDRG、ERG、Ⅰ型胶原基因、IL-6基因、TGF-β1基因、胶原酶基因等)、废用因素以及吸烟酗酒等等不良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

1、内分泌紊乱: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性激素。

众所周知,雌激素水平下降是POPⅠ型的主要病因,一方面,导致活性维生素D的生成和活性降低,减少肠道钙吸收,同时雌激素水平下降,雌激素受体直接抑制成骨细胞活性,骨基质形成不足;另一方面,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而致降钙素水平降低,增强了破骨细胞活性,并增强了骨对甲状旁腺激素的敏感性,使骨吸收增多,综合结果,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导致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中医诊疗方案(2023)

★★★骨质疏松中医诊疗方案(2023)

★★★骨质疏松中医诊疗方案(2023)1. 简介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特征是骨质的丢失和骨密度的降低。

中医诊疗方案为骨质疏松提供了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旨在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和经络气血的畅通,促进骨骼的健康生长和修复。

2. 中医诊断中医诊断骨质疏松主要依据病人的病史、舌诊、脉诊和症状表现。

常见的病症包括骨骼疼痛、易骨折、身体乏力等。

通过综合分析症状和体征,确定病情的阴阳盛衰和气血状况,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3. 中医治疗原则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原则是调节阴阳平衡、活血化瘀、益气养血、补肾强骨。

具体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草药的调理、针灸、推拿按摩、中药熏蒸等。

针对不同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方剂的选择和疗程的安排。

4. 饮食调理中医治疗骨质疏松强调饮食调理的重要性。

建议病人摄入富含维生素D、钙、镁等有益于骨骼健康的食物,如豆类、海产品、乳制品、黑芝麻等。

避免寒凉食物和过度进食辛辣刺激食物,以保护脾胃功能和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

5. 养生保健中医强调养生保健的重要性,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更是如此。

建议患者适量进行适宜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以提高骨密度和强化骨骼。

保持良好的生活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和长期处于压力环境中。

6. 注意事项中医诊疗骨质疏松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耐心,疗效因人而异。

骨质疏松患者在中医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在中医治疗期间,避免同时接受其他医疗方式,以免干扰疗效评估和治疗效果。

7. 结语骨质疏松中医诊疗方案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注重调节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和经络气血的畅通,通过中草药调理、针灸等方法促进骨骼的健康生长和修复。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和监测病情变化。

参考文献:1. 中华中医药学会. (2019). 骨质疏松证候与中医药防治指南(2019年版).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 顾雪萍, & 邱岩. (2017).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3(6), 824-826.3. 朱琳. (2016). 骨质疏松中医外治疗法临床研究进展.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1), 193-194.。

黄宏兴--骨质疏松症诊疗方案解读与数据库建设

黄宏兴--骨质疏松症诊疗方案解读与数据库建设
23
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sites/default/files/pdfs/NOF-Clinia-Guide2008.pdf.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1)
此工具基于亚洲8个国家和地区绝经后妇女的研究,收集多 项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并进行骨密度测定,通过最能体现敏 感度和特异度的2项简易筛查指标,即年龄和体重。 OSTA指数计算方法是:(体重-年龄)×0.2 结果评定如下:
接受DXA诊断
骨质疏松症概述——定义
正常骨 骨质疏松性骨
WHO 定义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 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NIH 定义2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 疾病,骨强度反映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
11
辨证观、整体观、平衡观
三个部位
肾、脾、经络
一、诊断
中华医学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 ·骨科分册》第一版(人民卫生出 版社,2009)
参照 依据
18
中华医学会编著的2011年原发性骨 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卫生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 业标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质量 控制的征求意见稿
(一)临床表现
1.多发生在绝经后妇女或老年人,有 易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2.临床表现
盆骨7% •非椎体骨折占73% •男性占29% •非白人占14% 其它 33%
肱骨 锁骨 手/手指 髌骨 胫骨/腓骨
腕部19% 椎体27%
髋部14%
1. AACE Guidelines.
中国髋部骨折医疗费用持续增加
• 中国髋部骨折患者直接医疗费用在2007年是3603美元,并以每年6%增长 • 髋部骨折医疗直接总费用,在2006年是15亿美元,预计2050年将增长至 2647亿美元

骨质疏松症-中医诊疗指南-等级评审-中医疼痛科

骨质疏松症-中医诊疗指南-等级评审-中医疼痛科

第三节骨质疏松症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

中医药治疗此病,依据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骨痺”、“虚劳”、“骨痿”等范畴,根据其临床表现症状与“骨痿”较为相似,将骨质疏松症定性为“骨痿”比较准确。

1、定义包含以下含义:①骨量减少:②骨的显微结构退化:③骨的强度下降: 易骨折处: 腰椎压缩性骨、股骨颈骨折、手腕部骨折2、骨质疏松症的特点“无声无息”①患者往往等到骨折才知道;②女性比男性多:绝经后女性激素分泌锐减,加速骨质的流失;③随着年龄增加,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亦相继上升。

3、骨质疏松是怎么形成的①体内性激素水平降低②钙的摄入量减少③维生素D不足④身体运动量的减少⑤其它:个体的差异、生活习惯、身体状况、疾病,甚至种族、生活地域等因素4、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年龄、性别、低体重和低体重指数、家族史、运动量的减少、性激素水平降低、钙的摄入量减少、吸烟、过度饮酒、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患有某些疾病如糖尿病;长期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5、骨质疏松症有什么症状腰酸背痛、容易骨折、身长缩短、驼背6、如何判断是否有骨质疏松?骨折史、自我判断:危险因素、放射学X光片、骨密度测定。

7、中医如何看待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一个较新的课题。

其包括原发性及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二大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在中医学中以虚痹证,骨痹证视之。

继发性骨疏松症主要有糖尿甲亢、肾脏疾病等多种疾病引起,散见于医典中消渴、瘿病、水肿、虚劳、痿证等内容中讨论。

骨质疏松症病因有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饮食失节,久居寒湿地,起居失节等因素。

病理病机方面,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肝主筋”,由上述原因造成肝肾亏虚,骨髓空虚,筋骨失养,外邪相乘,日久不愈,致骨质疏松症,从而出现腰腿疼,身高变矮,驼背,骨折等症状。

中医认为,“肾主骨”、“腰为肾之府”,骨质疏松症属于“骨痿”的范畴。

老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偏方 赶紧收藏起来

老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偏方 赶紧收藏起来

老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偏方赶紧收藏起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通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

针对骨质疏松,老中医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治疗偏方,
具有一定的疗效。

下面介绍几种治疗骨质疏松的老中医偏方,供参考:
- 骨质疏松老中医偏方1:首乌茯苓汤
- 首乌30克,茯苓20克,山药20克,鸡肉250克,料酒、盐、酱油适量。

将鸡肉焯水后,加入首乌、茯苓、山药,加清水适量,
煮1小时,再加入调味料,煮沸即可食用。

每周2次,连服1个月。

- 骨质疏松老中医偏方2:玄参健骨汤
- 玄参20克,桂枝9克,白芍20克,牛膝9克,地龙、红枣、姜黄、威灵仙各20克。

将许多中药材一起煮开即可喝,每天一次。

- 骨质疏松老中医偏方3:黑芝麻粥
- 黑芝麻6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将黑芝麻烘干磨成粉,大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大火烧开后再改小火煮1个小时,糖放适量即可。

每天吃一次。

这些骨质疏松老中医偏方,虽然没有严格的科学依据,但是在
中医领域中被证明有一定疗效。

但是治疗前最好还是先咨询有关医
生的意见。

基于中医理念的骨质疏松症护理方案

基于中医理念的骨质疏松症护理方案

基于中医理念的骨质疏松症护理方案介绍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特点是骨密度降低和骨质变薄,容易发生骨折。

中医理念认为,骨质疏松症主要与肾虚、肝郁、脾虚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本文将提出一份基于中医理念的骨质疏松症护理方案,旨在通过中医调理,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防骨折的发生。

方案1. 中药调理根据中医理论,可以采用以下中药调理骨质疏松症:- 补肾壮骨方:使用补肾壮骨的中药方剂,如桂附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以滋养肾脏,增强骨骼的强度和稳定性。

- 理肝疏肺方:使用理肝疏肺的中药方剂,如柴胡桂枝汤、逍遥散等,以调节肝脏和肺脏功能,促进气血循环,改善骨质疏松症的症状。

- 健脾和胃方:使用健脾和胃的中药方剂,如四君子汤、八珍汤等,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提高骨骼的养分供给。

2.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预防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饮食调理的建议:- 补充钙质:增加钙质的摄入,可以选择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腐、鱼类等,或者适当补充钙质的保健品。

- 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可以通过阳光照射和食物摄入来补充维生素D,如鱼肝油、蛋黄等。

- 避免过酸性食物:过酸性食物会导致钙质的流失,应避免过多摄入酸性食物,如咖啡、酒精等。

- 适量摄入蛋白质:蛋白质是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适量摄入蛋白质有助于骨骼的修复和建设。

3. 运动调理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骨骼的力量和稳定性,预防骨折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运动方式:- 散步:每天进行适量的散步,有助于骨骼的负重运动,促进骨骼的健康。

- 太极拳:太极拳可以通过平稳的动作和呼吸调节来改善气血循环,增强肌肉和骨骼的功能。

- 游泳:游泳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可以减轻关节的负担,同时增加骨骼的力量和灵活性。

结论基于中医理念的骨质疏松症护理方案主要包括中药调理、饮食调理和运动调理。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预防骨折的发生,并提高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质疏松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YYXH/T50-135—2008》
由于年老肾亏,气血不足,或复因寒湿之邪侵袭,使气血凝滞,络脉不通,筋骨失养,导致“骨痹”“骨痿”的发生。

基本病机是由于本虚,病位在骨,证属本虚标实,以肝、脾、肾三脏虚弱,尤以肾虚为本,寒湿血瘀为标。

初起时以多见实证或虚证多见,发病日久则多虚实夹杂之证。

1.1.腰背酸痛初期时出现腰背痛,此后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有时可伴有四肢放射性痛和麻木感
1.2.驼背身材缩短坐高与身高的比例缩小,是骨质疏松的特点之一
.骨折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后果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
(1)脆性骨折
(2)骨密度测定
诊断 T值
正常 T值>
骨量低下>T值<
骨质疏松 T值≤
(3)实验室检查
.骨形成指标
3.1.1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是评价骨形成和骨转换的指标。

原发性骨质疏松不明显可作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的指标。

3.1.2.血清骨钙素(BCP):反映骨形成及骨转换情况。

绝经期妇女中血清骨钙素(BCP)浓度测定是骨质疏松症良好的指标
3.1.3.Ⅰ型原胶原肽(PICP):反应骨基质形成的良好指标
骨吸收指标
3.2.1尿羟脯氨酸(HOP):是胶原破坏的指标,反应骨退变、肝代谢、饮食中胶原的含量,特异性不高。

3.2.2尿吡啶交联(PYD):最敏感的骨吸收指标之一
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反应破骨细胞状况
骨代谢调节激素
3.3.1.血甲状旁腺苏(PTH):可正常或增高
D-水平正常或降低
3.3.2.维生素D:血25-(OH)
2
3.3.3.降钙素:可正常或增高
.性激素:血雌二醇降低,血睾酮下降
.X线平片检查
(二)证候诊断
1、阳虚湿阻证: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虽静卧亦不减或反加重,遇寒冷及阴雨天疼痛加剧,舌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2.气滞血瘀证:骨节疼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筋肉挛缩,骨折,多有久病或外伤史,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涩。

3、脾气虚弱证:腰背酸痛,肢体倦怠无力,消瘦,少气懒言,纳少,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缓弱无力。

4.肝肾阴虚证:腰膝酸痛,膝软无力,驼背弯腰,患部痿软微热,形体消瘦,眩晕耳鸣,或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男子遗精,女子经少经闭,舌红少津,少苔,脉沉细数。

5.肾阳虚衰证:腰背冷痛,酸软无力,甚则驼背弯腰,活动受限,畏寒喜暖,遇冷加重,尤以下肢为甚,小便频多,或大便久泻不止,或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舌淡苔白,脉沉细或弦。

6.肾精不足证:患部酸楚隐痛,筋骨痿软无力,动作迟缓,早衰,发脱齿摇耳鸣健忘,男子精少,女子经闭,舌淡红,脉细弱。

7、气血两虚证:腰脊酸痛,肢体麻木软弱,患部肿胀,神疲乏力,面白无华,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三)、治疗方案
辩证选择汤药或中成药
1、阳虚湿阻证
治法:散寒祛湿,温通经络
方药:肾着汤加减
干姜6甘草6茯苓12牛膝15苍术12仙灵脾15加减偏寒加附子6,偏湿加薏米12,防己9
中成药:健步壮骨丸,口服,一次9克,日2次
2、气滞血瘀证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疼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秦艽9羌活12香附9川芎15桃仁9没药9牛膝12地龙6甘草6
中成药:仙灵骨葆胶囊
3、脾气虚弱证
治法:健脾益气壮骨
人参10茯苓15白术10山药12陈皮10薏苡仁10莲子8砂仁3桔梗6甘草8
中成药:龙牡壮骨颗粒
4、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养阴填精
方药:左归丸加减
熟地黄20山药15山茱萸12枸杞子12牛膝15茯苓12鹿角胶12(烊化)龟甲胶12(烊化)菟丝子12
中成药:⑴知柏地黄丸⑵健步丸⑶虎潜丸
5、肾阳虚衰证
治法:补肾健阳,强身健骨
方药;右归丸加减
熟地黄20附子9(先煎)肉桂6山药12山茱萸12枸杞子12杜仲12菟丝子12鹿角胶12补骨脂20
中成药:金贵肾气丸
6、肾精不足证
治法:滋肾填精,养髓壮骨
方药:河车大造丸加减
紫河车粉3熟地黄15杜仲12天冬12龟甲9黄柏9炙牛膝6中成药:健肾壮腰丸
6、气血两虚
治法:气血双补,养髓壮骨
方药:八珍汤加减
人参9白术12茯苓12川芎15当归15白芍15熟地黄15炙甘草6
中成药:十全大补丸
三、其它治法:
1、灸法
取穴:肾俞、脾俞、足三里、大椎、大杼、命门、神阙、中脘、关元痛处所属经脉络穴。

应直接灸或隔药饼灸。

2、外敷
防风100克威灵仙100克川乌100克草乌100克续断100克狗脊100克红花60克葛根100克蛇床子100克牛膝100克白芍100克黄芪120克淫羊藿60克杜仲60克共研细末,每次用50—100克醋调外敷,装纱布袋上加热水袋覆于皮肤上,每次30分钟,每天1—2次,30天一疗程。

3.西医治疗:
3.1治疗原则:缓解骨疼、增加骨量、减少骨折。

3.1.1药物治疗根据对骨代谢的作用,可分为三类:
3.1.1.1抗吸收类药物:雌、孕激素,降钙素,二磷酸盐
3.1.1.2促骨形成药物:氟化物,合成类固醇,甲状旁腺素,vitK 3.1.1.3促骨矿化药物:钙剂,vit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