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习]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七年级地理上册2.1认识地球教案1新版湘教版

合集下载

配套K12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七年级地理上册2.1认识地球教案5

配套K12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七年级地理上册2.1认识地球教案5
(3).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的有_ _,位于南半球的有_ _。
学生练习师讲解
课后追记
本节课以学生做练习为主,学生做完后真对错误多的讲解。通过学生的练习做得很不理想,因为前校的学生基础太差,学习习惯不太好,没有自学的习惯和做作业的习惯,在做题的同时不善于用脑,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
3、某地以北是高纬度,以南是中纬度,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则该点的位置()
A、(60°S,0° )B、(60°N,160°E)
C、(60°S,20°W)D、 (60°N,180°)
4、两人同时从南极出发,分 布沿东经40°,西经20°向北行进,产生的情()
①他们在北极相遇②在赤道上他们相距最远
③他们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一致④他们可在南极再相遇
A、①②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图2”为“全球经纬网示意图”。图中四点距离本初子午线最近的是()
A.甲B.乙C.丙D.丁
6.我市小华同学准备利用暑假骑车外出旅
行,如果他从学校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骑lOO公里,那么他最后到达的地点应该是()
认识地球
课题认识地球主备来自主核使用补充使用者
初一地理组
课型
练习课
使用日期
经纬网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地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纬线指示南北方向B、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C、本初子午线是最长的经线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E,160°W
2、与116°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A、116°W B、64°W C、64°E D、144°W
A.学校B.学校的东面
C.学校的西面D.无法确定
三.1、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要求

[试卷+试卷]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2.1认识地球教案3

[试卷+试卷]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2.1认识地球教案3
经纬网:概念
作用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_
学生分组讨论读图填表
无数条
20°W和160°E
相等
东西方向
学生总结
课后追记
本节课是学习经线和经度,对于经线的学习内容较难,对于初一学生 来说这是最难的,所以先复习纬线在对经 线学习逐一讲解,特别是东经和西经的划分以及东西半球的划分,练习效果不是太好,很多同学不能掌握,下节课继续复习。
教学过程
展示地球仪
(学生活动) 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
填写下表,比较经线、纬线的特点
纬线
经线
形 状特征
指示方向
长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布
度数范围
度数的变化规律
相同度数的区分
0°的确定
划分半球的界线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球仪上的 经线”.
1.经线的定义.
2.经线的呈什么形状特点 .
认识地球
课题
认识地球
主备
主核
使用补充
使用者
初一备课组
课型
新授课
使用日期
学习和导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能力目标:
2.观察地球仪,认别经线、经度、东西半球。
教学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经度、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2)东西半球划分。
(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2.1 认识地球教学案1 (新版)湘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2.1 认识地球教学案1 (新版)湘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2.1 认识地球教学案1 (新版)湘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会用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培养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3.了解地球仪是怎样制造的以及地球仪的用途。

【课前预习】1.阅读课本16页-17页地球的形状,简要说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你对此有什么感受?2.通读课本18页,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是一个正球体吗?若不是,那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球体?(2)结合图2-6,说明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仪,地球仪对地理课的学习有什么帮助?(4)仔细观察地球仪后思考,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有什么不同?【课堂突破】地球仪的特点:①是地球缩小的模型;②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③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自我测评】1.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A.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B.麦哲伦环球航行C.人造地球卫星D.大量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2. 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A.6357千米 B.6371千米C.6378千米 D.6336千米3. 老师在自己的博客里上传了《地球的面貌》的课件,同学们浏览了课件之后纷纷留言,请你指出下列哪位同学的说法有误()A. 玲玲: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B. 芳芳: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C. 贝贝:地球的赤道周长为40000米D. 齐齐:地球仪是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有: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存在的困惑是:3.我今后在地理学习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是: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2.1 认识地球教学案2 (新版)湘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2. 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课前预习】1.观察地球仪,参照课本19页课文,在地球仪上找出(1)地轴和南北两极(2)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3)0°经线和180°经线2. 观察地球仪,同时阅读课本19页-22课文,归纳出经纬线、经纬度等概念的几何形状特征及其作用,并完成课本23页活动题3。

七年级地理上册 2_1 认识地球教案 (新版)湘教版 (2)

七年级地理上册 2_1 认识地球教案 (新版)湘教版 (2)

《认识地球》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的真实形状和大小;(2)运用地球仪,能说出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划分,掌握中低高纬度和半球的划分标准;(3)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读图活动、多媒体展示等形式,使学生初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2)通过小组合作、小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1.经度、纬度的划分;2.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3.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1.地球仪上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和特点等学习内容;2.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教学方法】读图、小组探究、列表比较、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地球卫星图片:地球,顾名思义,是“球”形的。

不过人类对“球”形的认识却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二、新课学习第一课时(一)地球的形状多媒体展示“盖天说”和“浑天说”的图片师:古代是怎样看待天地关系的?(生答)明确:“盖天说”认为“天圆地方”。

一些人想象中的地是平的,像一个大托盘,被巨大的半球形天穹罩着;而“浑天说”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提出来的,他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在一些人的想像中,地球像一个蛋黄。

多媒体展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示意图师: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绕地球航行一圈,依次经过了哪些大洋?生读图回答: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师: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展示地球卫星照片师:地球卫星照片,让人类第一次看到地球的真实面貌。

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球”体?学生回答。

图片展示: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了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使我们看到了地球的形状。

回顾: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主观猜测——环球航行——精确测量)提问: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形状的过程,你有何感悟?(学生回答。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1《认识地球》教案.doc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1《认识地球》教案.doc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2、知道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能力目标: 1、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3、熟练地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情感目标: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人类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经度、纬度;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经度与纬度的大小变化规律以及经纬度的大小与位置关系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 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 1、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基本有所了解,具体描述要注意准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组织教学:找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学生分组交流课前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引入新课 : 故事,讲述张衡、的学说、观点,及通过查阅资料收集程,组织学生进行讨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谈好的问题“人类逐步论和交流活动,目的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说的看法认识地球形状的过一是用实际例子,让程”。

学生思考、讲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学生,教育故事,讨论,谈看法。

推荐学习K12七年级地理上册 2.1 认识地球(第1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

推荐学习K12七年级地理上册 2.1 认识地球(第1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
推荐学习 K12 资料
认识地球
课题
认识地球
备课人 知识 与能 力
教 过程 学 与方 目法 标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
安秀丽
课型
新授
课时
1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 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 度的形成。
课标要求 重点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用平均半径、赤道半径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 大小。 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 表面积。
难点 教法 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1、科学精神的培养。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直观教学法
教具 学具 地球、地球仪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找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故事,讲述张衡、 的学说、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 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说的看法
推荐学习 K12 资料
地பைடு நூலகம்有多大
地球的平均半径 地球的赤道半径 地球的极半径 地球的赤道周长
出示讨论题:1、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主要经历了哪 几个阶段?2、从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 你有何感悟?3、试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4、列举能 说明地球形状的地理现象。
讨论、交流、回答
组织学生谈心得说体会
洋分别是什么? 3、 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什么?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探讨、举例说明 地球是个球体。
自主阅读,找出相应 问题的答案,并标在 课本的相应位置。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七年级地理上册 2.1认识地球教案2 (新版)湘教版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七年级地理上册 2.1认识地球教案2 (新版)湘教版
认识地球
课题
认识地球
主备
主核
使用补充
使用者
初一备课组
课型
新授课
使用日期
一、学习和导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 划分。
能力 目标
2.观察地球仪,认别经纬线、经纬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德育目标
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体现着人类认识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科学不断发展 进步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划分半球的界线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球仪上的纬线
1.纬பைடு நூலகம்的定义.
2.纬线又是什么形状特点.(分组讨论)
3.认识地轴、南极、北极。
(提问)地球真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画出多 少条纬线?
(学生活动)
4.认识赤道;区别 南纬、北纬。让学生读出赤道。
(学生活动)
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30°、60°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
(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纬的三个区域。)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片“南北半球的划分”.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
(提问)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不同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2.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纬线、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南北半球划分。
教学过程
展示地球仪
(学生活动)结合 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并填表:

七年级地理上册 2.1 认识地球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2.1 认识地球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认识地球》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的真实形状和大小;(2)运用地球仪,能说出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划分,掌握中低高纬度和半球的划分标准;(3)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读图活动、多媒体展示等形式,使学生初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2)通过小组合作、小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1.经度、纬度的划分;2.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3.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1.地球仪上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和特点等学习内容;2.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教学方法】读图、小组探究、列表比较、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地球卫星图片:地球,顾名思义,是“球”形的。

不过人类对“球”形的认识却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二、新课学习第一课时(一)地球的形状多媒体展示“盖天说”和“浑天说”的图片师:古代是怎样看待天地关系的?(生答)明确:“盖天说”认为“天圆地方”。

一些人想象中的地是平的,像一个大托盘,被巨大的半球形天穹罩着;而“浑天说”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X衡提出来的,他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在一些人的想像中,地球像一个蛋黄。

多媒体展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示意图师: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绕地球航行一圈,依次经过了哪些大洋?生读图回答: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师: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展示地球卫星照片师:地球卫星照片,让人类第一次看到地球的真实面貌。

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球”体?学生回答。

图片展示: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了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使我们看到了地球的形状。

回顾: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主观猜测——环球航行——精确测量)提问: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形状的过程,你有何感悟?(学生回答。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七年级地理上册2.1认识地球教案3新版湘教版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七年级地理上册2.1认识地球教案3新版湘教版

认识地球课题认识地球主备主核使用补充使用者初一备课组课型新授课使用日期学习和导学目标1.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能力目标:2.观察地球仪,认别经线、经度、东西半球。

教学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经度、东西半球的划分教学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教学过程展示地球仪(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填写下表,比较经线、纬线的特点纬线经线形状特征指示方向长度分布度数范围度数的变化规律相同度数的区分0°的确定划分半球的界线(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球仪上的经线”.1.经线的定义.2.经线的呈什么形状特点.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学生活动)3、.认识本初子午线;区别东经、西经。

让学生读出本初子午线的度数。

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片“东西半球的划分”(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

(提问)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

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读图填表无数条20°W和160°E相等东西方向(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2.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呢?让学生完成教材的“活动”中第二问题“小明的暑期夏令营”,问:小明能否找到夏令营地点?为什么?学生总结(总结:找不到该点,40°的纬线南北半球各有1条,116°的经线有2条。

)(学生活动)1.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东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和地跨东西半球两侧的大洲。

(通过上面的练习,强化练习了地球仪的使用.)经线:定义形状指示方向经度:分布规律:由本初子午线向东或西表示方法范围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概念作用【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七年级地理上册 2.1 认识地球导学案1(无答案)湘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地理上册 2.1 认识地球导学案1(无答案)湘教版(2021学年)

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地理上册2.1 认识地球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湘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地理上册2.1 认识地球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地理上册 2.1 认识地球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认识地球章节与课题认识地球课时2课时使用人及班级使用日期或周次一、学习地理从认识地球开始:1、我们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样?很早人们就开始探索。

(参看书本p16-17)①、早期的人们通过直观观察提出了盖天说:认为“”;②、随着人类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发现了很多现象,提出了浑天说:认为“"、、③、少数人猜测地球可能为球体,葡萄牙人环球航行,第一次证明地球是球体地球,④、确证地球是球体。

地球大小:赤道长,平均半径长,地球表面积。

(参看P18)3.地球的模型叫。

地球仪上有山脉、、等事物。

(参看P19)还有、、等地球上没有的事物。

4,认识地轴、南北极、赤道。

(参看P19)二、认识经纬线。

参看P19—25,了解经纬线定义及特点:纬线定义在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形状长短是否相同指示方向纬度度数范围0°又叫赤道,纬度最大°又叫极点。

纬度度数变化规律度数由向南、北越来越大。

度数区域划分为北纬(N) 写法:数字在前,方向在后,例: 900N为南纬(S) 例:450S用虚线表示的纬线(写纬度)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不同角度看经纬正视图俯视图,从极点看纬线。

半球的划分为北半球为南半球课后练习( )1.关于右图中,点A、B的地理坐标,叙述正确的是A、A点位于200S,00WB、B点位于200N,00C、A点位于100N,200WD、B点位于100S,300E( )2.关于右图中B、C两点所在的半球,叙述正确的是A、B点位于西半球,南半球B、C点位于东半球、北半球C、B点位于东半球,南半球D、C点位于西半球、南半球( )3、下列坐标在点(0°、0°)正西方向的是A.0°、30°E B.90°S、30°E C.10°N、0°()4、本初子午线是A、地球仪上的任意一条经线B、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C、是地球仪上的任何一条纬线D、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明了( )A、地球是球体B、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C、地球是平的D、地球围绕太阳转( )6、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 )①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配套K12】江苏省七年级地理上册 2.1 认识地球教案2 (新版)湘教版

【配套K12】江苏省七年级地理上册 2.1 认识地球教案2 (新版)湘教版

认识地球
教学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提出与地球仪有关的问题。

2.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学习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2.学生对照地球仪,总结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及表示方法。

3.重要经线、纬线的地理意义。

3.在教师指导下制作完成地球仪模
型。

4.创设情境,利用经纬网定位。

4.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互测掌握情
况。

一、纬线和纬度
教师活动
为例,说明参照坐标建立的重要性,承
引导作地球仪回答仪,在自己的乒
二、经线和经度
板书:经线和经度
经线上
引导座位右侧的同学,将两0W .观察讨论后回答:
组成的经线圈基本
三、经纬网
的地球仪上粘贴一个
板书设计(接第一课时)
3.纬线和纬度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4.经线和经度
本初子午线(00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200W、1600E 四、经纬网
1.经纬网的用途
2.经纬网的使用
说法,正确的是
200W、250N B 250E、250S C 1450W、450S D 1450E、450N 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上册 2.1认识地球教学设计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2.1认识地球教学设计 湘教版

板书设计
观察地球 仪、思考
观察地球 仪,分组交 流认识地 球仪 掌握、理 解。
让学生通过实际 观察认识、 了解地 球仪, 直观, 印象 深。
完成经线 和纬线的 表格
小组交流、 可使学生对经线 讨论,完成 和纬线有个全面 表格。 而深刻的认识。 为 以后学习地球的 运动打下基础 观察教师 的演示,并 实际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 能 直观地观察地球 仪的转动。
到黑板上 绘制
巩固知识
内容总结
小组合作 总结
培领会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等这 些基本点及线的重要性, 辨认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辨别东经和西 经的区别。
板书设计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 、地轴是假象轴 (2) 、南极 S,北极 N (3) 、纬线和经线 经线 定义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特殊线 分布规律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 半圆 半圆 一样长 南北方向 0 度经线 0 度经线以东为东经,数值越来越大,0 度经线以西为西经,数值越来越大并在 180 度东西经重合。 西经 20 度和东经 160 度是东西半球的 分界线 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 周的圆圈 圆 赤道最长,南北极最短 东西方向 赤道、南北回归线、极圈 赤道纬度是 0 度,以北为北 纬,以南为南纬,数值逐渐增 大,到南北极点为 90 度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讨论,谈看法。 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 学生,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学 习习惯. 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 , 使学生了解一部分历史,明 白正确地世界观,鼓励学生 勤于思考,大胆假设。 认识总结地球的 外貌 思考, 回答、 分析
讲授新课:
怎样证明大地不 是平面的; 目的二 是进一步说明一 个真理的发现, 需 要多方考证, 不能 简单下结论。 使学生学习科学 家的探索精神 让学生正确认识 地球, 树立科学的 世界观 把地理知识与实 际生活相联系, 拓 展学生的思维。 重在描述地球大 小能力的培养, 并 学会描述相关事 物

江苏省七年级地理上册 2.1 认识地球教案1 (新版)湘教版

江苏省七年级地理上册 2.1 认识地球教案1 (新版)湘教版

第一节生疏地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1.知道地球的外形、大小,加深对地球的生疏和理解。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能够指出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

3.把握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并能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同学已有学问,引导同学对地球外形进行更进一步的生疏。

实行合作探究、争辩、动手画示意图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开展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同学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生疏,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过程,激发同学探究性学习的爱好,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使其科学态度的形成,同时留意强调科学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

留意培育同学的动手操作、演示力量。

教学重点地球的外形和大小、经纬网的使用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教学难点地球仪和经纬网的使用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老师指导同学活动1.导入新课。

1.思考地球外形方面自己所知所疑。

2.创设情境,激发同学思考地球外形及生疏过程和方法。

2.角色扮演,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3.环球航行就能证明地球是球体吗?3.同学放飞思维,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4.引导同学初步了解地球仪的作用和基础学问。

引导同学提出相关问题。

4.同学观看地球仪,提出问题。

一、地球的外形老师活动同学活动1.小幽默导入新课。

两支军队正在激战,一名士兵突然转头就跑,长官大声质问:为什么撤退?士兵回答:报告长官,地球是球形的,我从地球的另外一面绕到敌人后面去偷袭!“问:地球真的是球形吗?如何证明地球是球形的?(1)首先让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或宣读自己的资料。

(2)老师对同学提出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必要的正面评价,并对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必要的“追问”,促使同学更进一步的思考。

板书第一节课题:第一节生疏地球1.同学在领悟这一幽默后,争辩回答老师提问。

(1)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宣读资料。

(2)小组争辩如何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七年级地理上册2.1认识地球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2.1认识地球教案(新版)湘教版

第一节认识地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

3.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4.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互助,游戏激趣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与经历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领悟合作、互助、讨论、交流的意义,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

2.教学过程:采用直观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眼、动脑、动手、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研究的结果。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学情分析学生进入中学后,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教学内容,海陆分布可以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较熟悉,关键在于通过读图直观感受,并理解其逻辑关系。

在此基础上加强读图训练,强调七大洲、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在学生学习时,主要利用课件和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体,根据学生好动、好胜的特点,本课以做课本的活动题和完成老师在课堂上设计的活动环节的形式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学生在做活动的同时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通过查找、搜寻信息,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地球”、“水球”的论证等,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通过小组合作与竞争的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七年级地理上册2.1认识地球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2.1认识地球教案新版湘教版
世界的海陆分布
课 题 第二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5)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1) 1.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能够说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 教学目标 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 .运用地图和数据叙述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重 点 地球自转与公转、海陆分布 预设流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 26~28 页,79~80 页,完成以下任务。 1.阅读课本 26 页,地球的运动方式有哪两种? 2.阅读课本 28 页,结合图 2-25,说出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所占的比 例是多少? 3.观察课本 28 页的图 2-26、图 2-27,比较: 从南北半球来看,陆地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呢? 而南、北极地区分别以什么为主? 从东西半球来看,陆地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呢? 在同一个半球上,是海洋多还是陆地多? 4.阅读课本 79~80 页,说出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的夹角是多少度?这造成了什么现象? 结合 80 页图 4-21,记住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及其日期。 难 点 地球自转与公转 个性化设计 主备人
太阳直射 位置 赤 道 北回归线 赤 道 南回归线
昼夜长短状况 全球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长夜短, 北极圈内出现 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 全球昼夜等长 北半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短夜长,北 极圈内出 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相反
②在一年内,太阳直射一次的位置是:南北归回线上; 太阳直射两次的范围是:南北归回线之间。 ③北半球中纬度四季的划分:3、4、5 月为春季,6、7、8 月为夏季,9、10、 11 月为秋季,12、 1、2 月为冬季。 (南半球相反)
■根据以上内容,读下图,完成: 图1 图2
① ④


1.在图 2 中的短线处 标画 出地球的公转方 向。 2.观察图 1 中北极圈内出现 图 2 中的 图,是 现象,太阳直射 (节气) ,日期是 。 和 。 之间, ,这一天对应 前后。这一天株洲的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七年级地理上册2.1认识地球教案1(新版)湘教版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七年级地理上册2.1认识地球教案1(新版)湘教版

认识地球课题第一节认识地球主备主核使用补充使用者初一备课组课型新授课使用日期一、学习和导学目标1.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

2.运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地球仪的根本构造。

教学重点:二、学程与导程活动、阅读教材自主学习“人类对地球现状的认识过程〞答复以下问题:〔1〕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写出2对地球现状的认识过程。

〔2〕在上述认识过程中,首次证实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

合作学习加深理解:1.以下的事例能作为地球是球形的证据吗?〔1〕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参照教材图〕〔2〕你见到过月食吗?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

请你根据教材月食的照片推测一下地球的形状。

〔3〕根据上面的两个实证,你还能举出一些其他例子吗?〔4〕结合教材第3页“阅读材料〞进展小组交流,谈谈你对环球航行的勇士们收到的地球仪上题写的“你首先拥抱了我〞这句话的认识。

〔5〕在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所有证据中,能够确证地球是球体的是▁▁▁▁▁▁▁▁▁▁▁。

2.谈谈你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感悟到了什么?现在,人们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准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读以下图完成的连线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地球的大小。

a 赤道周长 6371千米b 平均半径 4万千米“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这局部内容,答复:(1)为什么要制作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能认识哪些地理事物?(2)结合教材P4的活动要求课后制作地球仪,并认识地轴和南、北极点。

读图填空登高望远远处看船月食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学生分组做练习四、笔记与板书提纲课堂反应:1.在海边看到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是由于〔 B〕2.以下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排序正确的选项是〔B〕①盖天说②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③浑天说④卫星准确测量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 ④③②①D. ③①②④3.首次实现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 B〕A.哥伦布B.麦哲伦C.郑和4.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你生活中还能说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是〔〕5.下面不能用来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是〔D〕4万千米C.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D.地球外表七分海洋,三分陆地6.在以下证据中,能够确证地球是球体的是〔B〕C.观察日月形状推断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7.在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的步骤中,错误的选项是〔B〕“南北两极〞的小孔到赤道的距离相等“南北两极〞处用胶布将“地球〞固定在铁丝上不能转动“地轴〞与垂线成23.5的角 D.在底座上加固橡皮泥,稳定地球仪8.读图1.2〔麦哲伦航行路线图〕,分析答复以下问题:〔1〕麦哲伦船队的出发地西班牙属于以下哪个大洲〔B〕〔2〕此次探险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C〕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D.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3〕生活中有哪些自然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课后追记本节课主要是地球与地图知识,本册书占中考的70%左右十分重要,要求学生不是以记忆而是以理解为主、读图为主。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七年级地理上册 2.1认识地球教案4 (新版)湘教版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七年级地理上册 2.1认识地球教案4 (新版)湘教版

1.
生回答后)教师出示地球仪指出:地球仪上虽然没有“排”和“座”
甲:2001年3月23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安全坠入44.4 S、°W。

甲地
_
人为一组,
信,一个扮演小明收信。

看看小
学生明确每一排是哪一条纬线,每一行是哪一条经线,先让学生对照经纬网图确定自己的位置,然后再观察其他同学的位置。

°
游戏的方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说位置比赛、描位置比赛、说描结合,自说他(她)描接力赛等等多种形式的游戏练习。

还可以让说错或描错的同学表演一个节目活跃课堂气氛。

湘教版七上地理 2.1认识地球 教案设计

湘教版七上地理 2.1认识地球  教案设计
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
1 、习题选择要与时俱进;
2 、问题衔接过渡要自然;
3 、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过渡)在地球仪上,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圈和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他们就是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
(板书)
教师利用经纬网,引导学生理解经纬线的特点
设问:在地球仪上,纬线有多少条?经线有多少条?
(过渡)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和经线,人们分别将它们各自规定了一定的度数,这就是经度和纬度
展示表格,
纬度
经度
度数范围
0度经纬线划分
教学反思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立课堂教学的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符合学生的实践活动;贴近学生生活,挖掘学生身边的教学素材。这节课采取学生探究活动、小组合作及教师启发性教学,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建立经纬网的空间概念,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中培养分工协作的意识。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成为学生学习交往和合作的过程,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得到极大的提高。
结合板图讲述盖天说和“混天说”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过渡)直到1522年9月,西班牙航海家麦哲伦环球一周的航行,才从实践上证明了地球的确是一个球体
利用地球仪展示麦哲伦航行的路径,以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设问: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设问:地球是个规则的球体吗?
(过渡)地球很大,究竟有多大呢?
通过看、听、
思来学习理解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看、读、听、思之后,把问题抛给学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使“地轴”与垂线成23.5的角D.在底座上加固橡皮泥,稳定地球仪
8.读图1.2(麦哲伦航行路线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麦哲伦船队的出发地西班牙属于下列哪个大洲(B)
A.亚洲B.欧洲C.非洲D.北美洲
(2)此次探险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C)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B.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1)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写出2对地球现状的认识过程。
(2)在上述认识过程中,首次证实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
合作学习加深理解:
1.下列的事例能作为地球是球形的证据吗?
(1)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 再看到船身。(参照教材图)
( 2)你见到过月食吗?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请你根据教材月食的照片推测一下地球的形状。
3.首次实现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B)
A.哥伦布B.麦哲伦C.郑和 D.达.迦马
4.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你生活中还能说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是()
A.太阳东升西落B.日全食C.水往低处流D.登高望远
5.下面不能用来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是(D)
A.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B.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四、笔记与板书提纲
课堂反馈:
1.在海边看到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是由于 (B)
A.观察者的位置造成的B.地球的球体形状造成的
C.光 的折射作用造成的D.观察者的错觉造成的
2.下列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排序正确的是(B)
①盖天说②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③浑天说④卫星精确测量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③②①D.③①②④
现在,人们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读下图完成的连线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地球的大小。
a赤道周长 6371千米
b 平均半径4万千米
c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阅读教材P4“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这部分内容,回答:
(1)为什么要制作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能认识哪些地理事物?
(2)结合教材P4的活动要求课后制作地球仪,并认识地轴和南、北极点。
C.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D.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6.在下列证据中,能够确证地球是球体的是(B)
A.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B.地球的卫星照片
C.观察日月形状推断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在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的步骤中,错误的是(B)
A.使“南北两极”的小孔到赤道的距离相等
B.在“南北两极”处用胶布将“地球”固定在铁丝上不能转动
认识地球
课题
第一节认识地球
主备
主核
使用补充
使用者
初一备课组
课型
新授课
使用日期
一、学习和导学目标
1.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
2.运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3.了解 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学程与导程活动、
阅读教材自主学习
1.地球是一个球体,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请你结合教材1.1“人类对地球现状的认识过程”回 答下列问题:
C.大西洋、太 平洋、印度洋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3)生活中有哪些自然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
读图填空
登高望远远处ຫໍສະໝຸດ 船月食极半径:6357千米
赤道半径:6378千米
学生分组做练习
课后追记
本节课主要是地球与地图知识,本册书占中考的70%左右十分重要,要求学生不是以记忆而是以理解为主、读图为主。本节课非常简单,只是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掌握较好。
(3)根据上面的两个实证,你还能举出一些其他例子吗?
(4)结合教材第3页“阅读材料”进行小组交流,谈谈你对 环球航行的勇士们收到的地球仪上题写的“你首先 拥抱了我”这句话的认识。
(5)在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所有证据中,能够确证地球是球体的是▁▁▁▁▁▁▁▁▁▁▁。
2.谈谈你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感悟到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