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小结 构建知识体系》教案_19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小结 构建知识体系》教案_1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小结  构建知识体系》教案_1

教学目标1.会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2.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的统计意义,能根据问题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和波动程度;3.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波动程度,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课前准备多媒体:PPT 课件、电子白板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这是两种杨梅,我们关注杨梅甜度(糖度),如果我们在杨梅市场,怎样判断并做出选择?专业的杨梅质检员有检测杨梅糖度的仪器.质检员抽样调查各10 颗甲、乙两种杨梅的糖度,得到的结果分别如下(糖度越高,杨梅越甜):甲:10 11 11 12 12 13 13 13 14 15乙:10 10 11 11 11 12 12 13 14 16你对这两种杨梅的品质作何评价?二、想一想:(1)本章我们学习了哪些统计量?这些统计量各有什么特点?怎样用它们做2220432=.=.s s 甲乙,数据分析?(2)在数据分析时,我们是怎样运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的?(3)统计一般分哪些步骤进行?三、理一理:请你说说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并用合适的框图表示.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四、练一练:练习 1 数学期末总评成绩由作业分数、课堂表现分数、期末考分数三部分组成,并按3︰3︰4的比例确定.已知小明的作业分数90 分,课堂表现分数85 分,期末考分数80 分,则他的总评成绩为 84.5.练习2 数据2,0,-2,2,4,2,-1 的平均数是__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_,众数是_________,方差是________.练习3 某米店经营某种品牌的大米,该店记录了一周中不同包装(10 kg,20 kg,50 kg)的大米的销售量(单位:袋)如下:10 kg装100袋;20 kg装220袋;50 kg装80袋。

如果每500 g大米的进价和销价都相同,则他最应该关注的是这些销售数据(袋数)中的(C).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最大值练习4 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靶10次,经过计算:甲、乙的平均数均是7,甲的方差是1.2,乙的方差是5.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乙射中的总环数相同B.甲的成绩稳定C.乙的成绩波动较大D.甲、乙的众数相同练习5 一组数据中的一个数大小发生了变化,一定会影响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中的().A.1个 B.2个C.3个D.0个五、用一用:例1 某商店统计甲商品试销20天中每天的利润(单位:千元)如下:5 10 8 9 5 116 10 9 1550 6 10 9 1 9 9 7 6 5(1)请完成下表:(2)计算这20天中每天的平均利润;(3)计算出的每天的平均利润能否较好地反映出每天利润的一般水平?(4)用哪些统计的量反映每天利润的一般水平比较合理?(5)去掉利润1 千元和50 千元后,再计算每天的平均利润;(6)利润为多少元的天数较多?(7)你觉得问题(3)和问题(5)中哪个利润更能反映每天利润的一般水平?从中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变式:该商店在统计甲商品试销20天中每天利润的同时,对同类的乙商品的每天销售利润也进行了统计,得到每天的利润(单位:千元)如下:7 10 9 9 6 16 6 10 10 1525 6 10 10 7 9 10 11 6 8现要在同类的甲商品和乙商品中选择一种作为今后商店的正式销售商品,假如你是该商店的老板,你会选择哪一种?通过计算说明.例2 我市射击队甲、乙两位优秀队员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靶10次,每次射靶的成绩情况如右图所示:、(1)请填写下表:(2)请从下列四个不同的角度对这次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简要说明理由.①从平均数和方差结合看,谁的成绩好些,为什么?②从平均数和中位数结合看,分析谁的成绩好些,为什么?③从平均数和命中9环以上的次数结合看,分析谁的成绩好些,为什么?④如果省射击队到市射击队选拔苗子进行培养,你认为应该选谁,为什么?六、课堂小结:(1)请你谈一谈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2)对“如何选择适当的统计量对数据进行分析?”你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3)请结合实例谈谈统计调查的基本步骤和注意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小结(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小结(教案)
-众数:讲解众数在一组数据中的出现次数最多,可能有一个或多个众数的特点。
-方差、标准差的计算与应用:这两个指标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关键,要使学生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方差:重点讲解方差计算公式,强调每个数据值与平均数差的平方在方差计算中的重要性。
-标准差:介绍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使学生理解标准差在数据标准化描述中的作用。
1.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据处理和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2.提高学生运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能力,理解并运用方差、标准差描述数据离散程度。
3.培养学生制作频数分布表、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提升几何直观和数据分析素养。
4.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规律,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希望以此激发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兴趣。在讲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基本概念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指标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时的作用。同时,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数据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方差、标准差等概念时存在一定难度。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采用了举例和比较的方法,帮助他们理解这些指标在描述数据离散程度方面的意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分组讨论并进行了实验操作,这有助于巩固他们对数据分析方法的理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对于难点部分,如方差的计算,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数据分析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指标来描述班级同学的体育成绩”。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数学活动》教案_1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数学活动》教案_1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数学活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统计量的意义,会用适当的统计量进行数据分析.2、过程与方法:经历提出问题,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等统计过程,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发展数据分析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统计的实际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1、重点:结合身边素材提出统计问题,开展统计活动.2、难点:提出统计问题、制定统计计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等统计活动,统计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大量的统计问题,让我们共同来做一做身边的统计.问题1:你身边有哪些统计问题,请大家分组讨论,每一小组提出一个统计问题.师生活动:在课前将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小组,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提出一个统计调查的主题.分别为,八年级二班学生的“体重”“视力”“每天使用的手机时长”“每分钟脉搏次数”四个问题。

二、分析问题,制定计划问题2:分别给三个小组分配一个统计任务,在课下完成整个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

在上课时分别请每个小组的代表上台讲解整个过程,描述统计得到的数据。

并讲解自己的感受。

学生:第一小组上台发言:八年级二班体重调查情况。

在课下我们将小组分工做好,两名同学用全面调查的方法收集了全班同学的体重数据。

整理的表格如下所示;再由另外两名同学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

我们主要从两个大方面平均数和中位数去分析。

我们计算了整体的平均数和男女各自的平均数,分别为在上表当中得到的数据。

现在由我来为大家描述一下所得数据,经过我们与正常15岁青少年体重情况经过对比,整体的平均水平超重,全班超过一半的同学体重高于标准值。

教师: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得到的数据分析联系到实际生活,提问是什么造成了体重超标的原因?学生:吃垃圾食品,油炸食品。

教师:该如何改善?学生:合理规划饮食,加强体育锻炼。

第二组学生发言:八年级二班学生视力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0章《数据的分析》复习小结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0章《数据的分析》复习小结教学设计

小结与复习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首先回顾本章的主要概念,在深刻认识各概念的特点基础上,形成本章的知识网络,通过例题进一步体会它们在不同情境中应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描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差别,初步感受它们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概述刻画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极差,方差。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团队精神。

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建立本章知识网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媒体:幻灯片课件教学过程回顾本章的主要内容:1.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与算术平均数区别和联系,举例说明加权平均数的“权”的意义。

2.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及求法。

3.极差,方差的概念及求法。

4.使用计算器求数据的相关量。

这些内容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一般的,对于n 个数12,,,,n x x x 把121()n x x x n +++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

若n 个数中,x 1出现f 1次,x 2出现f 2次,…,x k 出现f k 次,(这里f 1+f 2+...+f k =n ),那么1122k kx f x f ...x f x n +++=这个公式叫加权平均数公式,其中f 1,f 2,…,f k 叫做权,这个“权”含有所占分量较重之意,f i 越大,表示x i 个数越多,“权”就越重。

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加权平均数包括算术平均数,当加权平均数中的权相等时,就是算术平均数。

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中位数是一个位置代表值,利用中位数分析数据可以获得一些信息。

如果已知一组数据的中位数,那么可以知道,小于或大于这个中位数的数据各占一半。

众数也常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数学活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共5篇)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数学活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共5篇)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数学活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共5篇)第一篇: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数学活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统计量的意义,会用适当的统计量进行数据分析;过程与方法经历提出问题,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等统计过程,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统计的实际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身边素材提出统计问题,开展统计活动.难点:结合身边素材提出统计问题,开展统计活动.【导学过程】【情景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等统计活动,统计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大量的统计问题.请大家分组讨论,每一小组提出一个可以在课内调查的统计问题.【新知探究】活动1、请同学们合作完成下面的活动:1.全班同学一起讨论,提出5个问题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例如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全班同学的平均体重是多少?等等;2.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过程和结果在全班展示;3.将各组的结果汇总到一起,得到全班同学的一个“平均情况”,找出一个最能代表全班“平均情况”的同学.活动2、请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活动:1.每个小组分别测量本组同学的每分脉搏次数,得到几组数据;2.求出本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3.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估计一颗“正常”心脏的每分跳动次数;4.查找资料,看看一颗“正常”心脏的每分跳动次数,与你们的调查结果进行对照,谈谈你们对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感受.以“每分脉搏次数问题” 为例,进行现场调查分析.统计调查的基本步骤是哪些?(1)你的小组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是全面调查方式还是抽样调查方式?(2)你的小组准备怎样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3)你的小组准备怎样分析数据?请各组介绍和展示统计分析过程及得到的结论:(1)介绍你所在小组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过程;(2)你得出了哪些结论?依据分别是什么?【知识梳理】1.本次统计活动中,你经历了哪些环节?2.各个统计环节你是怎样做的?3.经历这次调查活动,你有什么体会?第二篇:新人教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归纳新人教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归纳二次根式知识回顾1.二次根式:式子(ge;0)叫做二次根式。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教学设计
3.合作探究,解决难点
针对教学难点,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难点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
4.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进行概率实验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4.理解概率的意义,能够运用概率知识对随机事件进行简单的预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电子表格、统计软件等,辅助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思考并举例说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意义。
3.利用概率知识,分析一个随机事件,预测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简要说明预测的依据。
4.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谈谈自己对数据分析的认识和感受,以及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的应用。
2.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的计算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绘制及分析。
4.概率知识在随机事件预测中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
1.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2.统计量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3.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解读与分析。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学习有着较高的兴趣,但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困难:首先,对数据的分析方法和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训练;其次,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需要加强实践操作的环节;最后,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沟通与协作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探索,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并在合作学习中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数学-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全章设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数学-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全章设计教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个数的平均数,
这样求得的平均数叫做加权平均数,其中f1,为15,那么由此求出的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是______。

解:由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定义知
实际平均数: x=(x1+x2+……+x29+105)
求出的平均数:x错=(x1+x2+……+x29+15)
错-==-3
例3:设两组数a1,a2,a3……a n和b1,b2,b3……b n的平均数为和,那么新的一组数a1+b1,a2+b2,a3+b3……a n+b n的平均数是[]
A.(+)
B. +
C.(+)
D.以上都不对
20.1.1平均数(二)
教学过程
20.1 数据的代表
20.1.2 中位数和众数(一)
教学过程
据求平均数公式可列出该数据组的平均数为
平均数:=
,其中位数为若=9
=
其中位数为
若=10,
20.1.2 中位数和众数(二)
教学过程
20.2数据的波动
20.2.1极差
教学过程
20.2.2 方差
教学过程
复习与交流
教学过程
名学生的比赛数据(单位:个)经统计发现两班总分相等,此时有学生建议,可通过考查数据中的其他信息作为参
次,每次射靶的成绩情况如图所示:
进行分析:①从平均数和方差结合看;(分析谁的成绩好些);。

人教版数学八下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全章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下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全章教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数据的代表平均数(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突破的方法:1、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2、难点:对“权”的理解1、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2、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会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的值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课题数据的代表课时:六课时第一课时平均数【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重点难点】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难点:对“权”的理解【导学指导】学习教材P124-P127相关内容,思考、讨论、合作交流后完成下列问题:1.你认为P124“思考”中小明的做法有道理吗?为什么?2.正确的解法应是怎样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3.什么是加权平均数?4.P125“例1”中,所求的结果已不再是各人听说读写成绩的简单平均,而是听说读写成绩的加权平均数,它们的权分别是多少?5.P126“例2”中,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都是两个95分与一个85分,为什么他们的最后得分不同呢?谈谈你对权的作用的体会。

【课堂练习】1.教材P127练习第1,2题。

2、在一个样本中,2出现了x1次,3出现了x2次,4出现了x3次,5出现了x4次,则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3、某人打靶,有a次打中x环,b次打中y环,则这个人平均每次中靶环。

4、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部门经理,现对甲、乙两名应聘者从笔试、面试、实习成绩三个方面表现进行评分,笔试占总成绩20%、面试占30%、实习成绩占50%,各项成绩如表所示:试判断谁会被公司录取,为什么?5、在一次英语口试中,已知50分1人、60分2人、70分5人、90分5人、100分1人,其余为84分。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数据的分析 小结 构建知识体系》优质课教学设计_0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数据的分析 小结 构建知识体系》优质课教学设计_0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梳理归纳本章所学过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能熟练应用本章知识实行相关的说理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思考与回忆、合作与教学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数据分析的常用方法,借助例题、练习达到巩固新知、培养水平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体会数据分析问题的严谨性,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水平,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灵活选用所学的本章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数据的集中趋势2、数据的波动水准3、用样本估计总体1.统计的基本思想:用样本的特征(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特征.2.统计的决策依据:利用数据做决策时,要全面、多角度地去分析已有数据,从数据的变化中发现它们的规律和变化趋势,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二)巩固练习考点一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例1 某市在展开节约用水活动中,对某小区200户居民家庭用水情况实行统计分析,其中3月份比2月份节约用水情况如下表所示:请问:(1) 抽取的200户家庭节水量的平均数是______,中位数是______,众数是_______.(2) 根据以上数据,估计某市100万户居民家庭3月份比2月份的节水量是_________.针对训练1.某米店经营某种品牌的大米,该店记录了一周中不同包装(10 kg,20 kg,50 kg)的大米的销售量(单位:袋)如下:10 kg装100袋;20 kg装220袋;50 kg装80袋.如果每500 g大米的进价和售价都相同,则他最应该注重的是这些销售数据(袋数)中的()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最大值2.一组数据中的一个数大小发生了变化,一定会影响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中的()A.1个 B.2个 C.3个 D.0个3.某地发生地震灾害后,某中学八(1)班学生积极捐款献爱心,如图所示是该班50名学生的捐款情况统计,则他们捐款金额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20,10 B.10,20 C.16,15 D.15,164. 小刚在“中国梦·我的梦”演讲比赛中,演讲内容、语言表达、演讲技能、形象礼仪四项得分依次为9.8,9.4,9.2,9.3. 若其综合得分按演讲内容50%、语言表达20%、演讲技能20%、形象礼仪10%的比例计算,则他的综合得分是_________.考点二方差的计算及应用例 2 小明和小亮在课外活动中,报名参加了短跑训练小组.在近几次百米训练中,所测成绩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所示解答以下问题:(1) 根据图中信息,补全下面的表格.(2)分别计算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填入表格. 若你是老师,将小明与小亮的成绩比较析后, 将分别给予他们怎样的建议?解:从平均数看,两人的平均水平相同;从方差看,小明的成绩较稳定,小亮的成绩波动较大.给小明的建议是:增强锻炼,提升爆发力,提升短跑成绩;给小亮的建议是:总结经验,找出成绩忽高忽低的原因,在稳定中提升.5.小张和小李去练习射击,第一轮10发子弹打完后,两人的成绩如图.根据图中的信息,小张小李两人中成绩较稳定的是.考点三分析数据做决策例3 我市某中学七、八年级各选派10名选手参加学校举办的“爱我祖国”知识竞赛,计分采用10分制,选手得分均为整数,成绩达到6分或6分以上为合格,达到9分或10分为优秀.这次竞赛后,七、八年级两支代表队选手成绩分布的条形统计图和成绩统计分析表如下所示,其中七年级代表队得6分、10分的选手人数分别为a,b.(1)请依据图表中的数据,求a,b的值;(2)直接写出表中m,n的值;(3)有人说七年级的合格率、优秀率均高于八年级,所以七年级队成绩比八年级队好,但也有人说八年级队成绩比七年级队好.请你给出两条支持八年级队成绩好的理由.(1)解:依题意,得解得(3×1+6a+7×1+8×1+9×1+10b)÷10=6.71+a+1+1+1+b=10(2)m=6,n=20%.(3)①八年级队平均分高于七年级队;②八年级队的成绩比七年级队稳定;③八年级队的成绩集中在中上游,所以支持八年级队成绩好(注:任说两条即可).6.经市场调查,某种优质西瓜质量为(5±0.25)kg的最为畅销.为了控制西瓜的质量,农科所采用A,B两种种植技术实行试验.现从这两种技术种植的西瓜中各随机抽取20个,记录它们的质量如下(单位:kg):A:4.1 4.8 5.4 4.9 4.7 5.0 4.9 4.8 5.8 5.25.0 4.8 5.2 4.9 5.2 5.0 4.8 5.2 5.1 5.0B:4.5 4.9 4.8 4.5 5.2 5.1 5.0 4.5 4.7 4.95.4 5.5 4.6 5.3 4.8 5.0 5.2 5.3 5.0 5.3(1)若质量为(5±0.25)kg的为优等品,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表:(三)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复习整理本章知识要点;2.教材128页1-4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复习课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1了解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有关概念,掌握平均数、方差的计算公式,会找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极差,能进行计算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逐步具有观察、猜想、推理、归纳和合作学习能力.
3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意识;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平均数、方差的计算公式,会找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极差,能进行计算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难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构建知识体系
活动二:真题演练
1.(2017泰州)对于一组数据-1,-1,4,2,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平均数是1
B. 众数是-1
C. 中位数是0.5
D. 方差是3.5
2.(2016内江)某校有25名同学参加某比赛,预赛成绩各不相同,取前13名参加决赛,其中一名同学已经知道自己的成绩,能否进入决赛,只需要再知道这25名同学成绩的( )
A. 最高分
B. 中位数
C. 方差
D. 平均数
3.(2016深圳)已知一组数据x1,x2,x3,x4的平均数是5,则数据x1+3,x2+3,x3+3,x4+3的平均数是_______.
4.(2017潍坊)超市决定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某应聘者三项素质测试的成绩如表:
将创新能力、综合知识和语言表达三项测试成绩按5∶3∶2的比例计入总成绩,则该应聘者的总成绩是________分.
活动三练习回顾,例题精讲
例题1.某市在开展节约用水活动中,对某小区200户居民家庭用水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中3月份比2月份节约用水情况如下表所示:
请问:(1) 抽取的200户家庭节水量的平均数是______,中位数是______,众数是_______.
(2) 根据以上数据,估计某市100万户居民家庭3月份比2月份的节水量是_________.
例题2.小明和小亮在课外活动中,报名参加了短跑训练小组.在近几次百米训练中,所测成绩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所示解答以下问题:
(1) 根据图中信息,补全下面的左表格.
(2)分别计算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填入右表格. 若你是老师,将小明与小亮的成绩比较分析后, 将分别给予他们怎样的建议?
答:从平均数看,两人的平均水平相同;从方差看,小明的成绩较稳定,小亮的成绩波动较大.
给小明的建议是:加强锻炼,提高爆发力,提升短跑成绩;
给小亮的建议是:总结经验,找出成绩忽高忽低的原因,在稳定中提高.
活动四:课堂练习,直面中考
1.小刚在“中国梦·我的梦”演讲比赛中,演讲内容、语言表达、演讲技能、形象礼仪四项得分依次为9.8,9.4,9.2,9.3. 若其综合得分按演讲内容50%、语言表达20%、演讲技能20%、形象礼仪10%的比例计算,则他的综合得分是_________.
2.(2013•江西)下列数据是2013年3月7日6点公布的中国六大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情况: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164和163
B.105和163
C.105和164
D.163和164
活动五:课堂练习,拓展提高
思考题.跳远运动员李刚对训练效果进行测试,6次跳远的成绩如下:7.6,7.8,7.7,7.8,8.0,7.9(单位:m).这六次成绩的平均数为7.8,方差为,如果李刚再跳两次,成绩分别为7.7,7.9.则李刚这8次跳远成绩的方差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三:反思小结,完善认知
四:作业布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