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郑伯克段于鄢》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318郑伯克段于鄢学案含解析粤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318郑伯克段于鄢学案含解析粤教版必修5

18 郑伯克段于鄢一、读准字音共.叔段( ) 遂恶.之( ) 亟.请( )虢.叔( ) 不义不暱.( ) 缮.甲兵( )具卒乘.( ) 泄.泄( ) 施.及( )廪.延( ) 百雉.( ) 自毙.( )繄.我独无( )[答案]gōng wùqìguónìshàn shèng yìyìlǐn zhìbìyī二、辨别通假1.佗邑唯命( )2.谓之京城大叔( )3.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4.姜氏欲之,焉辟害( )5.无庸,将自及( )6.遂寘姜氏于城颍( )7.若阙地及泉( )8.永锡尔类( )[答案] 1.“佗”通“他”,别的 2.“大”通“太” 3.“参”通“三” 4.“辟”通“避” 5.“庸”通“用” 6.“寘”通“置”,安置7.“阙”通“掘”8.“锡”通“赐”三、一词多义1.焉⎩⎪⎨⎪⎧姜氏欲之,焉辟害 ( )虢叔死焉 ( )君何患焉 ( )2.鄙⎩⎪⎨⎪⎧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 )孔子鄙其小器 ( )3.兵⎩⎪⎨⎪⎧缮甲兵,具卒乘 (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4.乘⎩⎪⎨⎪⎧缮甲兵,具卒乘 (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 )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 )[答案] 1.疑问代词,怎么 兼词,在哪里 疑问语气词,呢 2.名词,边邑 形容词,鄙陋。

指目光短浅 形容词,轻贱 动词,鄙薄,轻视 3.名词,兵器 名词,军队,士兵4.shèng,名词,战车 shèng,数词,“四”的代称 shèng,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chéng,动词,顺应,顺着 chéng,动词,冒着,顶着四、词类活用1.故名.曰寤生 ( )_________ 2.今京不度.( )_________ 3.隧.而相见 ( )_________ 4.段不弟.,故不言弟 ( )_________ 5.公入而赋.( )_________ 6.惊.姜氏 ( )_________ 7.无生.民心 ( )_________ 8.爱共叔段,欲立.之 ( )_________ [答案] 1.名词用作动词 取名 2.名词用作动词 合乎法度 3.名词用作动词 挖地道 4.名词用作动词,合乎做弟弟的道理 5.名词用作动词 赋诗 6.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受惊 7.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产生 8.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立五、古今异义1.至于..廪延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另提一件事,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粤教版必修5《郑伯克段于焉》学案

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粤教版必修5《郑伯克段于焉》学案

《郑伯克段于鄢》学案班级:姓名:成绩:学习目标:1.了解《左传》的相关文学常识;掌握本课的相关文言实词、句式,落实翻译。

2.讨论分析本课的人物性格特征。

学习重点:1、落实文言知识点。

2、分析评价人物。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1、《春秋》:是古代中国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据传是由孔子修订的,全书极其简括地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事件。

起于隐公元年,终于哀公14年(前722-481),记事特别简单,类似新闻标题。

书中用于记事的语言虽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

由于《春秋》的记事过于简略,因而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详细记录的“传”,较为有名的是“春秋三传”。

2、《左传》:“传”,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就是“传”。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

《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它与《谷梁传》、《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都是用来解释和阐明《春秋》的,都列为儒家经典十三经。

3、解题《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和《古文观止》中的首篇。

“郑伯”,指下文的郑庄公,郑庄公是郑国的第三代国君。

郑国是姬姓,与周天子同姓,属于春秋时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中的伯爵。

“克”,攻克,战胜。

“段”,指下文的共叔段,即郑庄公的弟弟。

共叔段三个字,表示了三个意思。

一、共,国名,是共叔段失败以后出奔的地方。

二、叔,是指排行。

古代的排行,不象今天一样用“一、二、三、四”来表示,而是用“伯、仲、叔、季” (或“孟、仲、叔、季”)来表示。

段,是名。

鄢,地名。

(二)疏通词句:1、注音共()叔段寤()生亟()请虢()叔佗()邑唯命即()位不义不暱( ) 请以遗()之繄()我独无具卒乘( ) 遂恶()之廪( )延2、解释加点字词,翻译重点句子。

高二语文粤教必修五讲义第四单元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Word含解析

高二语文粤教必修五讲义第四单元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Word含解析

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本课话题——和一、从课本中积累“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二、从自然中积累鲜花,因为有了绿叶的依偎,才显得清纯、鲜润;天空,因为有了白云的打扫,才显得静穆、安详;大地,因为有了万物的拥抱,才显得平和、馨香。

三、从历史中积累虞舜的和谐之道虞舜,又称舜帝、帝舜,是上古五帝之一。

虞舜一生追求和谐。

舜的父亲瞽(ɡǔ)叟瞎而愚顽,其妻死后继娶壬女。

壬女乖戾凶蛮,生子象。

象傲慢无礼。

舜因此在家中备受折磨,但不管遭受怎样的虐待,舜对父母孝敬如初,对弟象友爱不变。

瞽叟与壬女还是想杀死他,让舜到仓廪上去涂合缝隙,瞽叟从下面放火焚烧仓廪;舜利用两个斗笠护住身子,跳下来逃走了,得以不死。

舜被迫离家后,到历山结茅以居,开荒劳作,仍不忘把收获后的粮食送给父母。

舜以自己的至孝赢得了家庭的和睦。

虞舜对内孝敬父母,友悌亲人,实现“家和”;对外则以自己的高尚行为淳化风俗,感化他人,实现“人群和谐”。

舜在历山勤耕苦作收获日丰,便教他人耕耘;善捕鱼,常将自己发现的好渔场让给人家;善制陶器,并将技艺传授他人,使人们的制陶技艺大为提高。

舜的美名因此远播。

四、从名言中积累1.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2.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

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冰心3.人类进化之主动力,在于互助,不在于竞争。

——孙中山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5.上下同欲者胜。

——孙武一、作者简介“经师”“先儒”——左丘明左丘明,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

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

双目失明,曾任鲁太史,或为讲诵历史及传说的史官。

与孔子同时,或谓在其前。

在任时尽职尽责,德才兼备,为时人所崇拜。

左丘明编修的《春秋左氏传》,其历史、文学、科技、军事价值不可估量,为历代史学家和文人所推崇。

高中语文 18.《郑伯克段于鄢》学案 粤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18.《郑伯克段于鄢》学案 粤教版必修5

18.郑伯克段于鄢学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春秋”“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这种编年史周王朝和诸侯各国都有,虽然内容不同,一般都称为《春秋》。

现今流传的鲁《春秋》是经过孔子修订的,极其简括地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事件。

起于隐公元年,终于哀公14年(前722-481),记事特别简单,类似新闻标题。

孔子为了维护周王朝的奴隶制统治,主张尊王攘夷,正名定分,巩固最高奴隶主政权,使“大一统”局面恢复安定。

他的这种政治主张,通过《春秋》的谨严笔法表现出来。

(2)“左传”①“传”: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就是“传”。

②《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

记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比《春秋》多十三年。

相传作者为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③“春秋三传”包括<<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④《左传》是我国古代文学价值很高的散文名著,其特点是善于剪裁,繁简得当、外交辞令外柔内刚、人物对话有个性、语言简练,有表现力。

二、作品分析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请回答:(1)这里揭示了共叔段怎样的性格特点?揭示了共叔段贪得无厌、狂妄愚蠢的性格和他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图谋与庄公分庭抗礼乃至篡夺君位的野心。

(2)郑庄公对共叔段的扩张和公子吕的劝告置之不理的背后包藏着什么用心?庄公的用心是:明知共叔段的野心,却纵其欲,养其恶,以使他一步一步走上叛逆的道路,然后一举除之。

(3)共叔段的野心和郑庄公的用心揭示了怎样的社会政治现象?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的残酷。

(4)中心人物是谁?其他人物对刻画中心人物起到了什么作用?中心人物是郑庄公,其他人物对刻画郑庄公的性格起了对比反衬的作用。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课后训练:18 郑伯克段于鄢 含答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课后训练:18 郑伯克段于鄢 含答案

课后训练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公闻其.期②吾其.还也B.①食.舍肉②民俱有三年之食.C.①若阙.地及泉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D.①不及.黄泉②非夫人之力不及.此2.选出与“君何患焉"句式相同的一项()A.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B.徐公何能及君也C.若为佣耕,何富贵也D.夫晋,何厌之有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3~7题。

讳辩韩愈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

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

”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

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

”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①。

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律曰:不讳嫌名②.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丘与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

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

曾参之父名晳,曾子不讳昔。

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

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

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饥也.唯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言语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

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耶?注:①二名不偏讳:两个字的名字,不避讳,即单用其中一个字时,不避讳.如孔子的母亲名叫“征在”,孔子说“征”的时候不说“在”,说“在”的时候不说“征”。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3)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教案粤教版必修5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3)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教案粤教版必修5

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诗海拾贝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作者把春天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讽刺邪恶势力。

诗的前两句的意思是: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的吹拂而飘忽摇摆,气势更加猖狂。

诗刚开头即语带嘲讽、蔑视,描写“乱条”如何倚仗权势,张牙舞爪,逞性妄为,实际上是在为全诗主旨作准备,亦即古人所谓“蓄势”。

蓄足了气势,则必然有力地得出颠扑不破的结论,于是后两句水到渠成,警语立出: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

“不知天地有清霜”一句为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它对那些一时得志的小人提出了严正的警告,振聋发聩,促人警醒。

语林撷英《左传》警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

2.爱子,教之以义方。

3.修己而不责人。

4.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5.临祸忘忧,忧必及之。

6.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7.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8.松柏之下,其草不殖。

9.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1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11.欲加之罪,其无辞乎?1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3.君子有容人之量,小人存忌妒之心。

1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15.吃一堑,长一智。

16.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17.私仇不及公。

作者卡片姓名左丘明朝代春秋末期(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22年) 字号称谓鲁君子籍贯鲁国主要成就编修《左传》,为历代推崇,还撰写《国语》一书代表作品《左传》《国语》本文选自《春秋左传注》第一册,记叙了郑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

郑国邻近东周都城洛阳,郑武公与其子郑庄公都曾在周王朝中任卿士之职。

庄公希望在政治上能大有作为,梦寐以求的是扩张郑国的势力,因此首先考虑到铲除异己,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

本文所反映的是郑武公去世后,郑庄公即位,其弟共叔段欲争权夺位,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兵戎相见,骨肉相残的历史事实。

粤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郑伯克段于鄢》学案含答案

粤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郑伯克段于鄢》学案含答案

第四单元 18.郑伯克段于鄢班级:姓名:成绩:学习目的:1.积累文中主要文言实词和虚词;2.把握文章的情节构造,分析讨论文章中的人物形象;3. 鉴赏本文在戏剧性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文言词语的用法;2.把握文章的情节构造,分析讨论文章中的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1.郑庄公性格颇多争议,学生可以根据阐述自己的观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学习过程:自学交流一、文体知识:?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撰写。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三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左传?详细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活动和有关言论,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重要历史文献。

作者擅长用生动精练的语言描绘纷繁复杂的战争场面和事件,也擅长刻画人物,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课文背景: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记载了郑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

郑国邻近东周都城洛阳,郑武公与其子郑庄公都曾在周王朝中任卿士之职。

庄公希望在政治上能大有作为,梦寐以求的是扩张郑国的权力,因此首先考虑到剪除异己,稳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

本文所反映的是郑武公去世后,郑庄公即位,其弟公叔段欲争权夺位,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兵戎相见,骨肉相残的历史事实。

三、正字音寤〔〕生遂恶〔〕之亟〔〕请于巌〔〕邑虢〔〕叔佗〔〕邑祭〔〕仲百雉〔〕参国之一〔〕廪延〔〕遗〔〕之其乐泄泄〔〕施〔〕及不匮〔〕四、通假字:大叔佗邑辟害无庸寘姜氏于城颖阙地及泉第 - 1 - 页永锡尔类五、词类活用1、庄公寤生,惊.姜氏2、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3、夫人将启.之。

4、段不弟.,故不言弟5、假设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六、一词多义1虚词〔1〕焉:A姜氏欲之,焉辟害B虢叔死焉,佗邑唯命C君何患焉焉D心不在焉〔2〕为A孟尝君为相数十年B为人所讥C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3)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练习(含解析)粤教版必修5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3)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练习(含解析)粤教版必修5

郑伯克段于鄢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寤.生(wù)亟.请(qì)虢.叔(ɡuó)不义不暱.(nì)B.遗.之(wèi)祭.仲(zhài)泄.泄(xiè) 具卒乘.(chénɡ)C.恶.之(wù)百雉.(zhì)繄.(yī)共.叔段(ɡōnɡ)D.施.及(yì)城颍.(yǐnɡ)荥.阳(xínɡ)克段于鄢.(yān)解析:选B。

“泄”应读yì,“乘”应读shènɡ。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颍考叔为.颍谷封人为:给,替②今京不度.,非制也度:法度B.①请以遗.之遗:赠送②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贰:两属C.①姜氏何厌.之有厌:满足②不义不暱.,厚将崩暱:亲D.①故名曰寤生,遂恶.之恶:讨厌②公语之故.,且告之悔故:原因解析:选A。

A项,“为”是动词,解释为“做、担任”。

“度”也是动词,解释为“合乎法度”。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请”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请.京B.亟请.于武公C.为之请.制D.臣请.事之解析:选D。

D项,“请”是表敬副词,“请允许我”的意思;其他三项是动词,“请求”的意思。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今京不度.,非制也B.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C.闻之,有献.于公D.故名.曰寤生解析:选C。

A、B、D都是名词作动词,而C项是动词作名词。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何师俭,字桐叔,浙江山阴人。

以纳赀..员外郎。

奉职勤恳,常..,于康熙六十年选授兵部数月不出署。

雍正元年,迁广西右江道佥事,部请留任一年,世宗命以升衔留任,赐人参、貂皮。

师俭以执法却重贿,忤要人,因诬以避瘴故留部。

侍郎李绂昌言曰:“今部曹不名一钱,才者尤劳瘁,苟得郡,争趋之,况监司耶?”期满,复请留,加按察司副使衔。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练习粤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练习粤教版必修5

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寤.生(wù)祭.仲(zhài)共.叔段(gònɡ) 缮.甲兵(shàn)B.廪.延(lǐn) 滋蔓.(màn)城颍.(yǐnɡ) 我独无(yì)C.百雉.(zhì) 自毙.(bì)泄泄.(yì) 不义不暱.(nì)D.亟.请(jí) 虢.叔(guó)遂恶.之(wù) 具卒乘.(shènɡ)解析:A项,“共”应读ɡōnɡ;B项,“繄”应读yī;D项,“亟”应读qì。

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堪:受得了B.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缮:修整C.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施:施行D.夫人将启.之启:开(门)解析:C项,施:推广,延及。

答案:C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姜氏欲之,焉辟害B.孝子不匮,永锡尔类C.尔有母遗,我独无D.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解析:A项,“辟”通“避”;B项,“锡”通“赐”;D项,“阙”通“掘”。

答案:C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颍考叔为颍谷封人B.姜氏何厌之有C.君何患焉 D.乱天子边,欲谁归罪解析:A项为判断句,其余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A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遂寘姜氏于.城颍郑伯克段于.鄢B.及: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不及.黄泉,无相见也C.之: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D.以: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解析:A项,均为介词,在;B项,介词,等到/动词,到达;C项,助词,宾词前置的标志/代词,他,代指共叔段;D项,介词,把/连词,表承接。

答案:A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今京不度.,非制也B.段不弟.,故不言弟C.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D.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解析:C项为使动用法。

语文ⅴ粤教版(郑伯克段于鄢)学案

语文ⅴ粤教版(郑伯克段于鄢)学案

语文ⅴ粤教版(郑伯克段于鄢)学案语文必修Ⅴ粤教版《郑伯克段于鄢》学案学习目标:1、介绍相关知识并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

2、分析人物性格。

高考考纲目标: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分析郑庄公的人物性格。

学时:2课时第一课时【基础自主预习】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厌恶.〔〕寤.〔〕生亟.〔〕请虢.〔〕叔祭.〔〕仲义暱.〔〕廪.〔〕延自毙.〔〕2、找出以下句子中的通假字:〔1〕虢叔死焉,佗邑唯命〔2〕庄公寤生,惊姜氏〔3〕谓之京城大叔〔4〕大都只是参国之一〔5〕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6〕无庸,将自及〔7〕无使滋蔓,〔8〕无生民心〔9〕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10〕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11〕假设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12〕孝子不匮,用锡尔类【自读资料链接】【一】关于“春秋”“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这种编年史周王朝和诸侯各国都有,尽管内容不同,一般都称为《春秋》。

现今流传的鲁《春秋》是通过孔子修订的,极其简括地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事件。

起于隐公元年,终于哀公14年(前722-481),记事特别简单,类似新闻标题。

【二】关于“左传”1、《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司马迁、班固都说作者是左丘明,它与《谷梁传》、《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基本上用来解释和阐明《春秋》的。

《左传》重在史实表达,而后两者那么重在义理说明。

2、《左传》反映的是儒家思想,既有民本、爱国等进步思想,也包含封建伦理观念,正统等级观念等在今天看来落后的思想。

3、《左传》叙事详细完整,故事性强,善于用极少的笔墨来刻画人物的细微动作和内心活动,使人物个性化。

【三】关于《郑伯克段于鄢》课文背景: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记载了郑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

郑国邻近东周都城洛阳,郑武公与其子郑庄公都曾在周王朝中任卿士之职。

庄公盼望在政治上能大有作为,梦寐以求的是扩张郑国的势力,因此首先考虑到剪除异己,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

2021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5同步练习:第四单元18郑伯克段于鄢(含答案)

2021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5同步练习:第四单元18郑伯克段于鄢(含答案)

18郑伯克段于鄢古今中外,宫廷内部的斗争,构成了一个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也上演了一幕幕令人唏嘘不已的悲剧,当然也有皆大欢喜的完美结局。

于是我们听到了“只因生在帝王家”的无奈感叹,于是我们看到了爱江山更爱美人的经典故事。

然而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手足相残,同室操戈。

你们知道哪些皇室争权夺利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呢?“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温馨的亲情一旦介入野心、占有欲,就会变成残忍的自相残杀。

官场险恶,不仅要面对暗算、阴谋和陷阱,还要面对自我本性的异化。

权势、利益的冲突是难以用亲情化解的,今天我们就走进一个因权势导致的兄弟相残的故事。

美字体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赏美文莫让情云遮慧眼人活在世上,是在无数的感情里度过的。

有人说一个人的生命从大到一国,小至一家,都强调公平。

姜氏因为生大儿子庄公时难产而对其产生厌恶之心,私心偏爱小儿子共叔段,这种不公平为后来的祸患埋下了种子。

等到了后来,姜氏一心想要另立小儿子,不顾国家大局和大儿子的生死利益。

这种不公平激化了兄弟间的矛盾,同样还是这种不公平和对小儿子的纵容,让事情最终不可收场,小儿子逃离国外,姜氏幽居独处。

即使最后母子掘泉相见,貌似其乐融融,但母子间的真情,已经被早先的不公平消磨殆尽,只剩下各取所需的虚伪了。

(选自《公平》) [应用角度]“公平”“亲情”“偏爱”等。

(1)郑武公娶姜氏为妻,生了两个儿子。

大儿子叫寤生,小儿子叫段。

段长得一表人才很受姜氏的疼爱,姜氏希望郑武公立段为太子,但终未能如愿,姜氏一直怀恨在心。

直到武公去世后,寤生继承王位,即郑庄公。

姜氏提出很多无理的要求,郑庄公都满足她。

但姜氏还不知足,煽动段篡位。

后被庄公识破后,共叔段被伐出逃,姜氏被庄公赶到颍地,庄公发誓说:不到黄泉不相见。

姜氏的爱不是关爱而是溺爱,她的这种溺爱,不但没有帮助共叔段健康成长,事业有成,反而最终将自己最爱的小儿子送上了绝路。

看来,爱也要有度啊,溺爱只会害了自己的孩子。

粤教版-语文-高二-《郑伯克段于鄢》导学案003

粤教版-语文-高二-《郑伯克段于鄢》导学案003

《郑伯克段于鄢》导学案(课后习题)一、郑庄公母子兄弟情感变化发展过程母子反目成仇的原因:姜氏偏爱共叔段,因而怂恿共叔段谋反,而庄公并不劝诫母亲,也不教育弟弟,竟然处心积虑铲除共叔段。

后来母子感情之所以能恢复,是因为庄公还未泯灭人性,再加上颖考叔的帮助。

文章详写庄公母子兄弟之间的矛盾和争斗,略写庄公击败共叔段的战斗过程。

这样的设计是由作者的写作意图决定的。

(反映春秋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斗争的复杂性和激烈程度—孔子说过:这个阶段是礼崩乐坏!)二、(长兄为父!)1、“段不弟”(没有作为弟弟应该有的行为)的表现具体表现:罪过根源:城墙违规,公然挑衅不遵长幼之制(不义)据为己有,肆意扩张不守君臣之礼(不忠)招兵买马,意图谋反恃宠而骄,狂妄愚蠢2、文章借解释《春秋》经文,用“郑志”来概括郑庄公的思想性格。

郑庄公表面上步步退让,不动声色,其实是欲擒故纵,养共叔段之骄,纵共叔段之欲(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而不是防微杜渐,小惩而大戒之(其实暗渡陈仓,早有安排!)。

这就使共叔段一步步陷入不义不忠、篡权夺位的陷阱,终于被赶出国门。

“郑志”集中概括了他工于心计,老谋深算,心毒手辣的思想性格。

3、这段语言用议论的形式,解释“春秋笔法”,要言不烦,准确地评价人物事件。

(春秋笔法—指寓褒贬意思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委婉)(要:简要;烦:烦琐。

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三、1、使……受惊(使动用法)2、厌恶8、担心3、姑且4、两属,“贰于己”—既属庄公,又受自己管辖5、相当于“之于”,兼词。

“之”指代共叔段,“于”,在6、放在动词前,没有实义7、放弃,此处为“留下”的意思《左传》简介《公羊传》《左传》《谷梁传》《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主要记载鲁国历史)鉴赏亮点:春秋笔法。

文章行文曲折,字里行间包含着褒贬大义。

例说:①“郑伯克段”只有3个词,就对郑庄公的“失教”,对共叔段的“不弟”,对兄弟的如同陌路仇敌,批评得入木三分。

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4.18郑伯克段于鄢 Word版含解析.doc

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4.18郑伯克段于鄢 Word版含解析.doc

一、语段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

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段不弟,故不言弟.弟:弟弟 B .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遗:赠送 C .公入而赋.赋:歌赋 D .孝子不匮,永赐尔类.类:同类的人 解析:选C 。

赋:赋诗。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郑伯克.段于鄢克.勤克俭 B.⎩⎪⎨⎪⎧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C.⎩⎪⎨⎪⎧尔有母遗.,繄我独无欲厚遗.之 D.⎩⎪⎨⎪⎧遂为母子如初.初.极狭,才通人解析:选C 。

C 项,两个“遗”均为“送,赠予”。

A 项,第一个“克”是“战胜”,第二个“克”是“能,能够”。

B 项,第一个“隧”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挖地道”;第二个“隧”是名词,“地道,隧道”。

D 项,第一个“初”是“原来的样子”;第二个“初”是“开始”“最初”。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赐之.食闻之.,有献于公B.⎩⎪⎨⎪⎧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火尚足以.明也 C.⎩⎪⎨⎪⎧尔.有母遗,繄我独无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D.⎩⎪⎨⎪⎧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解析:选C 。

广东省高中语文郑伯克段于鄢导学案粤教版必修5

广东省高中语文郑伯克段于鄢导学案粤教版必修5

《郑伯克段于鄢》一、学习目标:1、通过课文的研讨,认识儒家一贯提倡的伦理道德在春秋时代贵族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斗争中的尴尬地位,认识到它的虚伪性。

2、通过研讨,鉴赏本文在戏剧性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3、通过课文研讨,鉴赏本文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的塑造方法。

4、分析作者的褒贬态度。

二、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借助相关资料进行翻译。

2、合作学习。

三、课文助读1.走近作者《左传》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史,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例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左传》的作者,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

但由于文献不足,迄今尚无定论。

2.背景资料春秋战国是个战火纷飞的时代,群雄争霸。

各诸侯国对外要防范他国的进攻,对内也要维护政权的稳定,这就导致了统治者内部出现了非常残忍的尔虞我诈、互相倾扎的矛盾冲突。

3、关于《郑伯克段于鄢》(1)、史学、文学的经典名篇,《左传》的首篇,《古文观止》的首篇。

(2)、作为一个标题,一句历史大事记,这标题交代故事的主要人物,故事本身、地点。

“郑伯在鄢地打败段”,看似平常但我们若想想,郑伯与段是嫡亲兄弟,“鄢”又不在郑国境内。

这些问题,就感到这个故事不是那么简单。

(3)、在课文的第五节后,省了这么一句话:“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

如二君故曰克。

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这段话解释文章何以用“郑伯克段于鄢”作为标题的原因。

(4)、孔子是一个保守的人,他一生主张克已复礼,要恢复以前的“礼”,要恢复那“伦理”,对当时道德论表的感慨深恶痛绝。

《左传》顺承此意,本文就写了一国君家庭内部的矛盾斗争,再现了当时统治阶级为争权夺利不顾伦理道德的情形。

4、春秋笔法:《左传》收集了大量的古代资料,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东周王朝及诸侯各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等许多方面的史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郑伯克段于鄢
一、正字音
寤()生遂恶()之亟()请于巌()邑
虢()叔佗()邑祭()仲百雉()参国之一()廪延()遗()之其乐泄泄()施()及不匮()
二、通假字:
大叔佗邑辟害无庸
寘姜氏于城颖
阙地及泉
永锡尔类
三、词类活用
1、庄公寤生,惊.姜氏
2、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3、夫人将启.之。

4、段不弟.,故不言弟
5、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四、一词多义
1虚词
(1)焉:
A姜氏欲之,焉辟害
B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C心不在焉
(2)为
A孟尝君为相数十年
B为人所讥
C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3)诸
A亮身率诸军攻祁山
B公伐诸鄢
(4)于
A娶于申
B亟请于武公
C贰于己
D段入于鄢
E克段于鄢
(5)之
A为之请制
B使居于之
C姜氏欲之
D姜氏何厌之有
E不如早为之所
- 1 -
F君之宠子G子姑待之H既而悔之实词
(1)国
A 国不堪,君将若之何
B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2)遗
A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也,未尝君之羹。

请以遗之
B 养虎遗患(3)厌
A 姜氏何厌之有
B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4)爱
A 爱共叔段,欲立之
B 不爱土地,重宝以致天下
五、判断句式
(1)姜氏何厌之有?
(2)敢问何谓也
(3)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4)君何患焉?
六、选择判断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释义错误的一项是:
A.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堪:受得了
B.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缮:修整
C. 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施:施行
D. 夫人将启之。

启:开(门)
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
B. 姜氏何厌之有
C. 君何患焉
D. 乱天子边,欲谁归罪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遂寘姜氏于城颖郑伯克段于鄢
B.及: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C.之: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
D.以: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4. 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今京不度,非制也
B. 段不弟,故不言弟
C.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
D.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5.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2 -
A. (武姜)请京,(庄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B.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共叔段)滋蔓!
C. 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至于廪延。

D. 公语之故,且告之(于)悔。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春秋时期郑国姜氏、郑庄公和共叔段母子兄弟之间的斗争,反映了郑国统治集团内部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

B.姜氏因庄公寤生而恶之,偏爱幼子共叔段,武公在位时,多次请求“立之”;庄公即位后,又帮助、支持共叔段扩大地盘和壮大反叛势力,并打算做共叔段反叛的内应。

C.郑庄公对其弟共叔段的骄纵贪婪采取观望放纵,不予批评,更不予制止的态度,共叔段因此而加紧了反叛的步伐,郑庄公最终在鄢一举彻底击败了共叔段。

D.颍考叔很孝顺自己的母亲,当他得知郑庄公对自己不及黄泉与母亲“无相见”的誓言后悔的消息后,采取了挖隧道的方式,使郑庄公母子相见,并恢复了母子关系。

七、课堂研读
1.共叔段不断扩张领土,多人劝庄公制止,但庄公还是“忍让”,这是为什么?
2.联系前文,结合庄公的言行,谈谈这是怎样的一个君王?
3.“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至此已经结束,可是文章又加了一个第八段,思考一下它的目的,并思考体现了郑庄公什么性格?从这段的内容你能看出郑庄公的性格特征的另一面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