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人民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739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739人民版

1)中国电影的发展阶段
无声
黑白
进口片
有声 彩色
国产片
中国第一次放映电 影的时间、地点:
1896年,上海 徐园“又一村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1905年,北京丰 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 第一部电影:京剧《 定军山》,演员为中 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 家谭鑫培。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难夫难妻》——第一部故事片
10万多个,解决了近7 000万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
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的表现是现场直播一些重大事件和体育比赛; 三是播映许多优秀的电视连续剧; 四是出现了许多受欢迎的综艺类节目。
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 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将是宽 带网络时代。
⒈广播 ⒉电影 ⒊电视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1、广播 文字
广播
声音
产生:20世纪20年代初
第一个广播台 第一个中国自办广播台 第一个私营广播台 第一个全国性广播台
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上海新新公司开办的电台 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
2、电影
文字+声音+图像=影 视
1895年, 由卢米埃尔兄 弟制作的电影 《火车到站》 、《工厂大门 》在巴黎公映 ,标志着世界 电影的诞生。
——(美)米歇尔·科兹曼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⒈广播 ⒉电影 ⒊电视 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互联网的发展
• 1946年世界第一台 计算机诞生
• 50年代计算机技术 传入中国
• 60年代中国制造出 自己的计算机.
• 1993年中国开通第 一条互联网专线.
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程标准: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原因(1)内因:19世纪,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2)外因:在华传教士办报热潮的推动。

2.外国人办报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办报热潮。

3.国人办报(1)开始: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2)高潮: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3)发展: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并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1.广播事业(1)产生:20世纪20年代初。

①1923年1月23日,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上海正式开播。

②1926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③1928年,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2)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

(3)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事业有了新发展,日益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2.电影事业(1)趋势: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

(2)历程:①开始: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

②诞生:1905年,任景丰拍摄了京剧《定军山》片断,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③发展并走向成熟(民国时期):国产电影获得了快速发展,产生了许多知名的导演与明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电影作品。

(3)走向辉煌(新中国):①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但过分强调政治宣传作用,题材单一。

②改革开放后:《小花》《牧马人》《红高粱》《霸王别姬》《英雄》《我的长征》等相继问世,激活了中国电影市场。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人民版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人民版

课时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知识点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原因(1)内因:19世纪,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2)外因:西方人办报热潮的推动。

2.外国人办报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________兴起办报热潮。

3.国人办报(1)开始: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2)高潮:维新运动期间,影响较大的有《________》《强学报》《时务报》等。

(3)发展:民国成立后,__________报刊更加活跃,并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

知识点二广播影视的普及1.广播事业(1)产业:20世纪20年代初。

(2)外国人开办:1923年,英美报商在__________创办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

(3)国人自办①1926年,中国人自办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②1927年,上海出现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

③1928年,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在________开播。

④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

2.电影事业(1)趋势: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

(2)产生:1896年8月,上海________“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

(3)发展:民国时期,国产电影发展迅速。

(4)新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事业进入一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后,我国共有近五百部影片在国际国内电影节上获奖。

3.电视事业(1)起步: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2)发展①1978年,北京电视台更名为____________。

此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电视台纷纷成立。

②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天上卫星转发,地上有线网络传输”的广电覆盖新格局逐渐形③2008年6月9日,“中星9号”通信卫星发射成功,解决了边远地区和农村看电视难的问④目前已建成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学案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学案例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信息传播的途径非常有限,口语和书籍是知识和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于是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报刊应运而生,这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类社会的传媒手段日新月异,相继出现了电影、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

教材选取了报刊、影视和网路这三大媒介,以点代面从其自身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各种媒体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报刊发展的历史较长,内容较为丰富是本节课的重点。

电视和网络媒介的历史短暂,但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较大,对中学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以讨论、探究等形式积极引导。

在信息时代多元化的传媒手段中各种媒介都有着自身无可比拟的优势以其各自的方式影响着社会思潮,使得社会思潮呈现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局面,但是也容易让人无所适从。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课内容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高一学生很容易直观感受,具有较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往往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大量的使用图片,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教学的效果。

三、课程标准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识记:近现代报刊产生、发展及繁荣;中国电影的产生和发展的概况;电视的普及;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

2. 通过对近代传媒的发展变迁,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以及它们在各个时期所起的宣传作用、电视迅速普及互联网所具有的优势;(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和展示图片材料,生成问题,让学生运用归纳、对比、概括、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即感知新知识一一思考问题一一合作、探究问题一一体会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精品教学案例_19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精品教学案例_19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分析《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政治文明专题四第三节内容,核心内容讲述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报刊、广播、影视、互联网在中国的出现与发展状况,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影响。

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本课分为三个子目:大众报业的发展、广播影视的普及、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二)教学目标确定【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推动报刊业发展的因素。

(2)了解中国影视业的发展概况,横向联系科技革命,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

(3)了解互联网的诞生及普及,认识到互联网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包括实物报刊、电子图片等资料,通过学生参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堂问题探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相关史料认识到大众传媒在近代中国历史对于唤醒民众、思想解放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

(2)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双刃剑”的作用,要正确认识和使用互联网,通过科技进步推动自身发展。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业的发展2.教学难点: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于历史学系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历史学习方法,对于宏观把握知识的能力已经有了很大提升,结合本节内容贴近现实生活的特点,学生掌握相对较为容易,但是从微观上来看,学生对于细节知识处理以及知识之间的横向、纵向联系却一定深入思考,不能很好透过现象看本质。

三、教学方法选择情境导入法、史料教学法、问题引领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法四、教学过程【导入】你知道吗?材料美国当地时间22日,白宫宣布,将采取措施限制中国投资,并对价值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2019最新】高中历史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人民版必修2(2)

【2019最新】高中历史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人民版必修2(2)

【2019最新】高中历史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人民版必修2(2)[学习目标]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原因(1)内因:19世纪,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2)外因:西方人办报热潮的推动。

2.概况(1)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办报热潮,拉开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2)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3)维新运动期间形成高潮,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4)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并按戏曲、电影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

1.广播事业(1)1923年1月23日,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正式开播。

(2)1926年6月1日,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3)1927年3月,新新公司开办了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

(4)1928年8月,近代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5)新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2.电影事业(1)历程:电影事业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

(2)概况①清朝末期:1896年8月,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

1905年,人自己摄制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②民国时期:国产电影快速发展,产生了许多知名的导演、明星和电影作品。

③新成立后:电影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但过分强调政治宣传作用而使题材单一。

④改革开放后:许多影片在国际国内电影节上获奖,增强了电影在世界电影中的影响力。

3.电视事业(1)起步:1958年5月1 日,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第一家电视台。

(2)发展①1978年5月1日,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此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电视台纷纷成立。

②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天上卫星转发,地上有线网络传输”的广电覆盖新格局逐渐形成。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人民版必修2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2010年12月17日,纪念中国人民广播事业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建7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并举行了一系列隆重的庆祝活动。

作为该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广播界代表等一行,搭乘幸福航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号”专机,从陕西西安机场起飞,抵达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诞生之地——圣地延安,进行了新一代广播人的“寻根之旅”,追忆了人民广播事业与中国革命同步、与党和人民同行的光辉历程。

纪念中国人民广播事业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建70周年大会会场想一想:中国人自办广播电台的标志是什么?近现代广播事业的发展具有哪些意义?提示:(1)标志:1926年6月1日,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2)意义:日益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接受教育、文化娱乐等。

课标要求: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西人在华办报热潮19世纪40~90年代,__________兴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

2.中国人自办近代报刊(1)____年,在汉口出版的《________》,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2)________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影响较大的有《________》《强学报》《时务报》等。

(3)民国成立后,__________更加活跃,并根据知识性与______相结合的原则,按类别实现了________。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1.广播事业(1)________年1月23日,由英美报商创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上海正式开播。

(2)________年6月1日,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__________________正式开播。

(3)________年3月,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了中国第一座____________。

(4)________年8月,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____________在南京开播。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案人民版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案人民版
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些媒介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二、新授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板书)
1、历史渊源:(板书)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第二组展示并简介所搜索的中国近代报刊的图片
《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它创办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初期(约公元前二世纪左右)。现存《邸报》作为一种官方报纸,唐时就已出现。/view/857352.htm
教法
学法
1.教法:情境创设、任务驱动法等
2.学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情景体验等
教学资源
合作探究单、PPT、视频、图片等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放映一段十二届人大的视频,讨论:同学们可以通过哪些传播媒介了解关于人大会议的有关信息?根据学生概括指出: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由此导入新课。上述这些都是传递信息的手段、方式或载体,也就是所谓的传播媒介。
学情分析
学生缺乏扎实的历史基础,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以往的历史教材是按通史体系编排,而新教材则按专题体系,把历史归纳成若干专题,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地运用网络搜索相关资料,教师在此基础上能够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4.1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课标依据
教材分析
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大众传媒是近现代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事业之一,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报刊、影视、互联网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体的依次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是历史和时代发展的必然性,学会站在发展的角度、用历史的眼光思考问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741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741人民版

1926年,美国华纳兄 弟影片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尝 试拍摄有声电影。同年8月, 有声电影正式在美国上映。 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 红牡丹》。
文革时期的电影如报刊一样题材狭 隘,表现手法单一,中国的电影事业走 入低谷。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 辉煌。
八十年代有《阿Q正传》、《红高粱》 等影片。九十年代有《大红灯笼高高挂》、 《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一个都 不能少》等影片在国际上多次获奖。20世纪 更是好片迭出。
当今时事,上而学士大夫及农工商贾皆 能通晓者,则莫如新闻之纸之善矣。…...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 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足以新人听闻 者,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 不为浮夸之辞,不述荒唐之语。
——《申报》(1872年)
报刊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内因:• 进入19世纪,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越来越不能 满足时代的需要,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要的大众 报纸的产生。 • 语言通俗易懂 • 取材世俗,运笔浅显
③、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文革” 时期不少报纸停办。
3、报刊业的繁荣阶段
(1)表现: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 荣景象。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186家,发展 到2000年的2 007家,日报的读者超过10%。 刊物的种类也急剧增加,由1978年的930种增 加到2000年的8 725种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 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 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导入新课
“知讯者生存!” ——广告 语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传
播的重要性、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 未有。请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用 哪些方式获得信息?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0827349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0827349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0827349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程标准: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原因(1)内因:19世纪,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2)外因:在华传教士办报热潮的推动。

2.外国人办报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办报热潮。

3.国人办报(1)开始: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2)高潮: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3)发展: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并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1.广播事业(1)产生:20世纪20年代初。

①1923年1月23日,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上海正式开播。

②1926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③1928年,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2)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

(3)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事业有了新发展,日益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2.电影事业(1)趋势: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

(2)历程:①开始: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

②诞生:1905年,任景丰拍摄了京剧《定军山》片断,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③发展并走向成熟(民国时期):国产电影获得了快速发展,产生了许多知名的导演与明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电影作品。

(3)走向辉煌(新中国):①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但过分强调政治宣传作用,题材单一。

②改革开放后:《小花》《牧马人》《红高粱》《霸王别姬》《英雄》《我的长征》等相继问世,激活了中国电影市场。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节《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参考学案1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节《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参考学案1 人民版必修2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一.学习目标:1.内容标准: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2.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

(2)了解互联网的发展概况,尝试通过短短的十几年的迅速发展来了解今天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

【过程与方法】(1)搜集图片、文字资料、编写自己所了解的报刊、影视或互联网发展史。

(2)观看不同时期的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加深对社会变迁的了解。

(3)组织不同小组制作相关教学题材的网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报刊发展的状况,认识到中国社会的舆论环境逐渐改善,推动了中国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今天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消极的影响。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正确的面对网络的诱惑。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报刊、影视发展的状况。

难点:中国社会飞速发展对互联网的影响。

二.知识结构:原因大众报业的发展过程:广播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大众传媒的更新电视历程: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三.知识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大众报业的发展历史渊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1.大众报业出现的原因(1)进入,单一的与落后的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社会呼唤着适合需要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2)办报潮流的推动。

2.近代中国大众报业的兴起与发展(1)年,,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2)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

影响较大的有、、等3.通俗性报刊的发展特点:(1)采用的语言,取材,运笔,满足了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

(2)成立后,根据的与相结合的原则,按戏曲、电影、体育、生活、文艺、娱乐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读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购买相应的报纸。

探究1:阅读材料材料一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 人民版必修2
的普及
历史叙述
1.广播:近代广播事业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 1923年,英美报商在上海创 办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 在南京开 播,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 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无线电广播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 内容。
答案
重点精讲
互联网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1)促使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导致传统产业不断得到更新改造。知识经 济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部门,而且创造的社会财富占据了国民生产总
值相当大的部分。
(2)引发了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破了空间限制,
而且提高了效率,增加了乐趣;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
思考 根据材料,归纳19世纪末中国办报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 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日益成为中国报刊的主体;报刊种类繁多,
多以宣传维新变法为主要内容;内容丰富,贴近民众生活。
答案
探究点2 近代中国报刊业发展的作用 材料 故记者既据最高之地位,代表国民,国民而亦即承认为其代表者。 ——《国民日日报》发刊词(1903) 思考 据材料,归纳概括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有哪些? 答案 表达民意、启蒙民众,挽救民族危机,对当时中国政治和思想近 一纸之出,可以收全国之视听;一议之发,可以挽全国之倾势。
答案
重点精讲
电影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介方式有何特点及作用?
(1)电影的时效性不强,但它制作比较精良、画面清晰,能让观众在短时间
内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2)电影有着较强的教化功能,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影视中往往夹杂着商业广告,起到了引导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节《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参考学案2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节《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参考学案2 人民版必修2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程标准】掌握近现代中国的报刊业和广播影视业的主要成就,了解互联网的发展概况,探究近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变化对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影响。

【重点】报刊、影视、互联网发展的状况。

【难点】中国社会飞速发展对互联网的影响。

【自主学习】知识点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背景(1)内因,19世纪,社会呼唤着适合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2)外因,西方人办报热潮的推动。

2.概况(1)西人办报: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兴起办报热潮,拉开中国近代的序幕。

(2)国人办报①开始: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的先例。

②高潮:维新运动期间形成,影响较大的有《》、《强学报》、《》等。

③发展:民国成立后,报刊更加活跃,并按戏曲、电影等类别实现了。

【思考探究】阅读教材P72“资料卡片”和下列材料:夫报馆之设其益甚多,约而举之,厥有数事,各省水旱灾区远隔,不免置之,漠视无动于衷。

自报纸风传,而灾民流离困苦情形宛然心目,于是施衣捐服,源源挹注,得保子遗,此有功于救荒也;作奸犯科者明正典刑,报纸中历历详述,“见之者胆落气沮,不敢恣意横行”,而反倒渐平,闾阎安枕,此有功于除暴也;士君子读书立品,尤贵通达时务,卓为有用之才,自有日报,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一旦假我斧柯,不致毫无把握,此有功于学业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

日报》探究分析:(1)上述材料怎样肯定发展报业的益处?(2)据你的理解,大众报业对民众生活有哪些积极作用?知识点二广播影视的普及1.广播事业(1)产生:20世纪20年代初。

(2)西人开办:1923年1月,由在上海创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

(3)国人自办①第一座广播电台:1926年6月,正式开播。

②第一座广播电台:1927年3月,新新公司开办。

③第一座广播电台:1928年8月,中央广播电台在开播。

(4)发展①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到的各级广播电台。

②改革开放以来,广播节目极大增多,部分节目实现,人口综合覆盖率高,节目内容丰富多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考点一 (选考)报刊、影视业的发展(b)1.报刊(1)原因⎩⎪⎨⎪⎧①内因:19世纪,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②外因:西方人办报热潮的推动。

2.电影事业(1)历程:中国电影事业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

(1)起步: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要点报刊业的发展史料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

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

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

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史料二思考(1)据史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导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2)据史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份报刊或杂志所宣传的主要思想。

(3)综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提示(1)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或内忧外患,危机加重)。

主要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

(2)分别宣传维新变法(或资产阶级改良、君主立宪也可),民主革命(或三民主义、民主共和也可),民主与科学(或反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也可)。

(3)宣传进步思想文化,批判落后封建制度,唤醒民众觉悟,支持配合政治革命。

1.(2012·浙江选考)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一份报纸,开创了国人自己创办近代报刊的先例。

这份报纸是( )A.《昭文新报》B.《中外纪闻》C.《强学报》D.《时务报》解析开创了国人自己创办近代报刊的先例的是《昭文新报》。

答案 A2.(2010·浙江选考)下图所示是1896年创办于上海的一份著名报刊,下列有关此报刊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创了近代国人办报的先例B.近代第一份通俗性报刊C.有利于推进变法、开启民智D.拉开了近代报刊业的序幕解析 《时务报》和维新变法运动有关。

答案 C考点二 (选考)互联网的逐渐普及(b)1.历程(1)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2)截至2008年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2.应用(1)政治生活: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化,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

(2)经济生活: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

网上购物成为其兴起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商品交易形式。

(3)其他: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博客、论坛、电子报刊等,都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性质:是一种互动媒体、信息渠道和生活平台。

4.评价(1)积极⎩⎪⎨⎪⎧①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

②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2)消极:存在信息真实性难以判断等问题。

要点 互联网史料一 为展示近代以来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变迁情况,某班同学组织了一次图片展览活动。

以下是活动中展出的部分图片。

史料二 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1985~2000年)思考(1)根据史料一,写出上述图片反映的传媒形式的名称,并为本次展览拟定一个标题。

(2)根据史料二分析,表中四种传媒发展速度,哪种最快?说明了什么问题? (3)为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大众传媒的变迁情况,你会通过哪些方式获取相关资料? 提示 (1)图一报刊、图二电影、图三电视、图四互联网。

标题: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变迁(精神的来源——大众传媒的变迁)等。

(2)互联网发展的速度最快。

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讯事业的快速发展。

(3)到图书馆查询、互联网查询、书面问卷调查、民间访谈等。

1.(选考)用QQ 聊天、用E­mail 发邮件、用Blog(博客)写日记,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这表明( ) A.邮电通信事业获得了新发展 B.广播影视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 C.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 D.新技术、新观念深入人心解析 网络聊天、网络日志等都体现了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A 、B 、D 三项与材料无直接关系,都不符合要求。

答案 C2.(选考)下图反映的网络媒体的特性与影响,你认为( )A.网络作为信息载体能无限拓展青少年的知识B.使人们了解无限宽阔的世界发展和未来变化C.给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带来危害,弊大于利D.青少年可以上网获取知识,但要警惕网上的不良信息解析应该辩证地看待互联网带给人们的影响,一方面要利用其获取知识,同时也要注意警惕一些不良信息。

答案 D教材问题解答【学习思考】电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教材第74页)提示电视造成了个人和团体的社会身份(或角色)与电视提供的物理场合的组合,弱化了社会身份和电视提供的物理场合之间的距离,打破了社会身份与物理空间的传统关系,创造了新的场景。

电视更趋向于将不同印刷媒介阅读圈子的人放进同一个公共领域。

它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共享的存在,提供了最大范围的同时获取信息的渠道。

电视使得原来属于各个社会层面内部的场景推到了前台,从而整合了信息系统。

电视通过展示而使许多地点或方面失去神秘感,从考古到科学的发现,也进一步促进了人们对新观念和新知识的接受。

【自我测评】(教材第75页)1.联系报业、影视业、互联网的历史与现状,比较传统媒介与现代媒介的异同。

提示从传统媒介出现之时开始,人们就可以从报纸、影视作品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包括生活上的、工作上的、学习上的,现代媒体也不例外。

而现代媒介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信息的互动性、广泛性和及时性。

通过现代媒介,可以及时迅速地掌握第一手的资讯,可以就某一问题在现代媒体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仅仅是一个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2.互联网技术在方便民众生活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网民对网络生活的过分沉迷。

请谈谈你对这方面的感想。

提示互联网确实方便了生活,通过网络,可以及时了解想要知道的资讯,查找所需要的资料,方便了与朋友之间的交流。

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也的确造成了对网络的过分依赖,不愿意走出家门,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将网络世界当做现实生活,脱离时代,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出现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

【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第76页)报纸除了有娱乐民众的功能之外,在政治方面经常成为讥讽时政的阵地或政党的喉舌。

以上材料是民国初年天津《大公报》针对报业所发表的评论。

阅读后请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政治背景与舆论环境?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提示上述材料反映出整个社会处于复杂混乱的政党政治的政治环境,舆论环境确实相当自由开放,但是实际上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相当混乱。

新闻舆论是对政府行为有效监督的一个手段,也是保持社会正义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只要言论不依仗政府或其他公共权力强制推行,确保多元的自由争辩,不但不会威胁和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反而会推动公民在自由思考中逐步成熟,有效地推动社会的进步。

但这不意味着社会舆论可以完全没有约束,它必须有着正确的价值取向来引导民众,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课时演练一、选择题1.(2017·浙江湖州模拟)《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

”材料表明近代报纸( )A.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C.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D.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解析题干中体现了“秀才不出门”也能知道世界大事,说明近代报纸推动了社会新闻的传播。

答案 C2.(2018·浙江嘉兴高一检测)“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

报刊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包括( )①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②开阔了民众的视野③大大丰富了下层民众的精神和物质生活④进步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④答案 D3.(2018·浙江金华测试)下图是2005年中国邮政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华诞而发行的纪念邮票。

该邮票纪念的影片是( )A.《渔光曲》B.《定军山》C.《风云儿女》D.《杨门女将》解析1905年,《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答案 B4.(2018·浙江丽水模拟)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这里所说的使人们“开眼界”的应该是( )A.电视B.广播C.电话D.电影解析由材料中的“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可知是电影。

答案 D5.据1972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

这一现象说明( )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解析上海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20世纪30年代已经成为一座世界大都会,受西方影响最为明显。

西餐馆林立,中国有声电影也已经产生,报刊业已经十分发达。

答案 D6.(2017·浙江金华十校模拟)近代以来,中国在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交通工具、邮电通信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第一条电报线在台湾架设②第一条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建成③合身适体的旗袍开始出现④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开始实施A.②④③①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④①③解析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我国第一条有线电报;1906年,天津创办有轨电车交通系统;20世纪20年代,合身适体的旗袍开始出现;1912年民国建立之后,国际通用的公历开始取代传统历法,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④③,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7.清代已出现的传媒有( )A.报刊、电视B.电影、报刊C.电视、电影D.互联网、电影解析电视、互联网是新中国成立后传入中国的传媒。

电影、报刊清代晚期已在中国出现。

答案 B8.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下列情况在当时不可能出现的是( )A.一些代表穿着中山装参加会议B.代表们坐火车到北京参加会议C.通过互联网转播会议实况D.在报纸上及时报道大会信息解析1993年我国才正式接入互联网。

故在当时不可能出现C项情况。

答案 C9.“点赞”“女汉子”“且行且珍惜”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这表明( )A.网络已主导了大众文化消费B.大众文化的日益庸俗化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D.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解析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文化存在,对人们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并没有体现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只能说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答案 D10.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 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 000万,你就是电视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