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战争与革命》word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3)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3)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第一章:古代近代史1. 选择题1. B2. A3. D4. C5. B2. 判断题1.错误2.正确3.错误4.正确5.错误3. 填空题1.四大纪律2.洋务运动3.戊戌变法4.辛亥革命5.中华民国第二章:现代史1. 选择题1. D2. B3. C4. A5. D2. 判断题1.正确2.错误3.正确4.错误5.正确3. 填空题1.五四运动2.五卅惨案3.南京国民政府4.《北伐战争》5.中国共产党第三章:社会主义建设1. 选择题1. B2. C3. A4. D5. B2. 判断题1.错误2.正确3.错误4.正确5.正确3. 填空题1.伟大的跃进2.文化大革命3.邓小平4.四个现代化5.改革开放第四章:现代化进程1. 选择题1. A2. B3. C4. D5. A2. 判断题1.正确2.错误3.正确4.正确5.错误3. 填空题1.资本主义2.高科技产业3.城镇化4.生态文明5.共享经济第五章:世界现代化进程1. 选择题1. C2. D3. A4. B5. B2. 判断题1.错误2.正确3.错误4.正确5.正确3. 填空题1.工业化2.文化交流3.科技创新4.全球化5.可持续发展第六章:节日与传统文化1. 选择题1. B2. C3. A4. D5. B2. 判断题1.正确2.错误3.正确4.正确5.错误3. 填空题1.元宵节2.龙舟赛3.红白喜事4.词人5.鼓楼第七章:地理基础知识1. 选择题1. D2. A3. B4. C5. B2. 判断题1.正确2.错误3.正确4.错误5.正确3. 填空题1.经纬度2.自然灾害3.人口问题4.地理信息系统5.古路线第八章:人口与城市1. 选择题1. B2. C3. A4. D5. B2. 判断题1.正确2.错误3.正确4.正确5.错误3. 填空题1.人口老龄化2.城市化3.交通问题4.城市规划5.住房问题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的答案。

人教历史与社会九上《1.1.2.第一次世界大战》word教案 (1)

人教历史与社会九上《1.1.2.第一次世界大战》word教案 (1)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萨拉热窝事件起了大战导火线的作用;凡尔登战役造成了严重灾难;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历史影响。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

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提问:我们现在居住的世界,总体上是和平的,但是在局部地区还是总有战争的发生。

同学们谁能说说现在还存在哪些战争?学生举例回答:略。

教师总结:是的。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如今的一个时期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可是这种总体和平的态势却是经过一系列战争的洗礼得来的。

其中有两次,就是涉及到世界很多国家的大型战争,你们知道是那两场战争吗?学生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师讲述:从当今世界上的局部战争我们可以看到它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灾难。

那么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和这些局部战争相比,又会带来多大的灾害呢?我们就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看一看。

讲述新课: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教师讲述:我们都知道每一场战争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它的发生一定有什么方面的利益冲突。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课题《抗日战争的胜利》单元第三单元学科历史与社会年级九年级上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培养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情感,能以史为鉴,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种类的资料中获得信息,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人民战争的有关史实和苏联、美国等国在战争中的作用;知道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重点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学法通过地图、图片、材料等的分析,学习知识,提升自己。

教法通过地图、图片、故事等素材来调动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2014年2月,全国人大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谁知道这两个日子?你们知道这二个日子的来历吗?通过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谁知道这两个日子?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阅读课本,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课新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

讲授新课说说加速日本投降的因素有哪些?世界各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中国战场迅速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与美国、苏联、英国等国家逐渐结成同盟,共同抵抗法西斯的侵略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仔细阅读材料,找出关键句子,通过同伴合作交流,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阅读课本,小培养学生的获取、解读、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以广播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中、美、苏、英等国代表参加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9月3日,被定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近代台湾是什么时候被日本占领?根据哪个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_2020最新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_2020最新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_2020最新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

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是关于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你们。

初中历史教案篇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教学目标是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间对殖民地进行争夺的直接产物。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民族。

我们为了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做出过和正在做着大力的努力和巨大的民族牺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一战爆发的原因以及过程教学重点:一战后的国际局势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一)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采用图片导入。

幻灯片展示11.11光棍节,每年的11月11日,英国都要举行纪念活动,因为1914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在硝烟中放下了刺刀。

图片导入的意图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质疑,在教师适当的讲解中,学生明白战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破坏性,由此引发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

(二)活动探究、寻求真知三站旅行:第一站----萨拉热窝活动一探究萨拉热窝事件(教师投影并板书)问题设计:(1)你如何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2)普林西普是不是做了一件好事?设计意图:教师设计的目的,一是贯彻新课标让学生“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讲述将萨拉热窝事件的故事情节展示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是让学生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

教师指导学生在评论历史事件时,注意运用史实分析说明问题,坚持“论从史出”、“ 一分为二”的方法,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三是通过这种途径,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从而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以暗杀等恐怖活动为主要形式的突发事件,以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增强对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活动二探究一战爆发的原因(教师出示课件投影并板书)教师投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对比表》和“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形成”的有关材料。

沪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科技创新与工业革命》word教案

沪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科技创新与工业革命》word教案

沪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科技创新与工业革命》word教案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牛顿;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及重要发明;工业革命的阻碍。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引导学生领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对工业革命阻碍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评判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通过对科学家的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创新的精神;⑵通过对英国工业革命条件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工业是建立在对内、对外血腥掠夺的基础上的。

⑶通过对英国工业革命过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刻苦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工业革命的阻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于文艺复兴时期,这也许是文艺复兴对人类历史的一项更大的奉献。

请同学们摸索一下什么缘故会在这一时期兴起了近代的自然科学?(学生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和补充的方式)缘故之一是人文主义的阻碍。

人文主义重视现世的生活和现象,重视发挥人的制造力,重视探究和实验。

缘故之二是资本主义生产进展的需要。

生产体会的积存,技术能力的提高,为科学研究制造了条件。

那么谁开启了科技创新的先河呢?新课教学一、从哥白尼到牛顿1、哥白尼“太阳中心说”为了幸免教会的迫害,哥白尼一直没有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直到临终前,才发表了《天体运行》一书,公布了这一理论。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恩格斯说:“他用这本书……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

从此自然科学便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引发了世界史上第一次科技革命。

探究一:比较哥白尼与布鲁诺,你更观赏谁?在哥白尼敢于质疑、大胆创新精神的感召下,一批科学巨人横空出世:布鲁诺、伽利略等。

2、牛顿:力学三定律引导学生回忆力学三定律的内容,强调:牛顿力学为立即到来的工业革命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二、工业革命一)英国工业革命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1) 可能性什么缘故工业革命第一在英国发生?明确: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为迅速进展资本主义制造了重要的前提。

沪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巴黎公社》教案1

沪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巴黎公社》教案1

沪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巴黎公社》教案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巴黎公社【学习目标】(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自主学习】理论来源:以法国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诞生标志: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产生与发展意义: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第一个工人政权:1871年成立的巴黎公社实践第一个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条件:①诞生的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和使社会分裂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②阶级基础:独立工人运动兴起(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③理论基础:三大思想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④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参加工人运动。

2.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1)内容:①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②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指出阶级斗争推动历史的发展,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③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建设共产主义;④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2)意义:①《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②这一理论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③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背景:①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第三共和国成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组成。

沪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战争与革命》教案

沪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战争与革命》教案

沪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战争与革命》教案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大战的爆发,大战的性质,大战的进程,大战的结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正确判断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能力,学会抓矛盾主要方面的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性质、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现象与本质”、“辩证法”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分析战争与革命的关系,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历史地图的运用,让学生学会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的对比,造成了他们之间新的矛盾,矛盾斗争的焦点是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分割殖民地,说明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

(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争夺、重新瓜分殖民地所必然的结果,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3)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和危害,揭露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明确战争与革命的关系,进而找到制止帝国主义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

教学重点、难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为了争夺殖民地、扩大海外市场,它们之间矛盾重重,由此引发了一场世界规模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新课教学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1)矛盾的根源和实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请问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德、日发展比较快,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如英、法发展相对缓慢。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如下:
1.重点: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变化、解放战争时期的决战过程及解放战争的胜利意义。
2.难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的决战过程及其战略意义。
解决办法:
1.对于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变化,可以通过时间轴的方式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
例题4:分析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作用。
答案: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为解放军提供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如参加民兵、担任向导、提供情报等;他们还积极参与土地改革,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他们在战争中的作用,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3)小组讨论法:在讲解解放战争的胜利意义时,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探讨解放战争胜利对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等方面的影响。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和价值观。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为了促进学生参与和互动,我将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在讲解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变化时,我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国共两党领导人,从不同角度分析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在线工具:在课堂实践中,我将利用在线工具,如互动讨论区、历史地图等,方便学生随时查阅资料、交流讨论。通过在线工具,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结合以上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和教学媒体,我将努力提高本节课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

2018年秋人教版(新)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同步教案:第4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共4份打包)

2018年秋人教版(新)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同步教案:第4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共4份打包)

2018年秋人教版(新)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同步教案:第4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共4份打包)一、教材分析《2018年秋人教版(新)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

本单元主要涵盖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事件,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实现了新中国的成立。

这一系列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他们来说,理解这些事件的意义和影响仍然具有挑战性。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计划通过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革命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同时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紧密围绕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国革命的历程和意义。

同时,我也会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批判性思维和家国情怀。

通过学习中国革命的胜利,学生将能够:1. 时空观念:理解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背景和前后联系。

2. 史料实证:学会运用史料,如历史文献、图片、地图等,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解读。

3. 历史解释: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4. 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5.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中国革命的胜利,使学生深刻理解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程,培养其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 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事件及其意义。

2. 中国革命的胜利对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沪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二次世界大战》word教案

沪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二次世界大战》word教案

第十六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慕尼黑阴谋;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法的“静坐战争”德军西线的进攻;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投降;不列颠之战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及其影响的讲述、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后果。

(2)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不断扩大的讲述、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发动的;它的扩大在客观上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教学重点、难点:慕尼黑阴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战争是一个永久的话题,一战留下了帝国主义的贪婪,也埋下了罪恶的火种。

从纳粹1933年上台,到1945垮台,整整12年。

有人说:‘纳粹德国的12年,是奇迹般的12年,是“卓越”的12年,是不可琢磨的12年,也是人类必须牢记,力图永不让它出现的时期。

’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探寻这段历史。

”新课教学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引导学生回忆第十五课的内容,归纳分析二战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2、直接原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3、其他原因——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和苏联实现中立自保政策,加速了二战爆发。

二、慕尼黑阴谋——序幕1、起因:希特勒便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要求割占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2、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的慕尼黑城召开了会议。

在没有捷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等地区交给德国。

探究:英、法两国与捷克斯洛伐克本无利害冲突,况且法国还是捷的同盟国,它们为什么与意大利一起支持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呢?(学生思考、讨论)其原因:⑴英、法国内普遍存在着畏战情绪,千方百计想避免战争;⑵英、法企图将祸水东引,驱使德国进攻苏联。

沪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战争与革命》word教案

沪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战争与革命》word教案

第十四课战争与革命(第1课时)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大战的爆发,大战的性质,大战的进程,大战的结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正确判断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能力,学会抓矛盾主要方面的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性质、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现象与本质”、“辩证法”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分析战争与革命的关系,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历史地图的运用,让学生学会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的对比,造成了他们之间新的矛盾,矛盾斗争的焦点是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分割殖民地,说明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

(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争夺、重新瓜分殖民地所必然的结果,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3)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和危害,揭露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明确战争与革命的关系,进而找到制止帝国主义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

教学重点、难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为了争夺殖民地、扩大海外市场,它们之间矛盾重重,由此引发了一场世界规模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新课教学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1)矛盾的根源和实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请问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德、日发展比较快,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如英、法发展相对缓慢。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十四课《战争与革命》课件 沪教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十四课《战争与革命》课件 沪教
同盟国

萨 拉 热 窝 事 件
评价 ☆ ☆
如果没有斐迪南遇刺这 样的突发事件,第一次世界 大战会发生吗

历史回眸:铁马冰河入梦来
三条战线: 西线、东线、南线
三条战线
西线: 英法比 德
东线: 俄国 德奥
萨拉热窝
南线:奥匈帝国 塞尔维亚

日德兰海战
索姆河
巴黎
凡尔登
(转折点)

坦克
新式武器
大炮
毒气
• 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两点认识:(1)暗杀等恐怖主 义行为不是反抗民族侵略的正义和正确的行为, 在任何时候都坚决反对一切恐怖主义活动;(2) 突发事件尤其是个人暗杀等恐怖主义行为,会直 接对世界的和平造成威胁。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92022/1/192022/1/191/19/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92022/1/19January 19,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92022/1/192022/1/192022/1/19
第一次 世界大战
战争性质?
出现哪些新式武器? ☆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中国革命的胜利 第1课《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1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中国革命的胜利 第1课《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1 新人教版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知道重庆谈判,了解内战的爆发、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等史实。

通过学习有关史实,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培养依据基本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联系旧知识分析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局势,结合有关史料,探讨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用意,毛泽东冒着巨大风险亲赴重庆的原因,以及重庆谈判所取得的成果。

分析全面内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的基本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

通过学习国共双方在和平民主与内战独裁之间的较量,理解民主与和平是中国人民的心声。

3.1.2学时重点重点:中共七大、重庆谈判和全面内战的爆发3.1.3学时难点难点:国共参加重庆谈判的目的3.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播放视频《内战爆发》问:刚才看到的这段视频资料,反映的是哪一事件?追问:交战双方是谁?为什么会发生?能否避免?活动2【讲授】那一年,清凉山下,延水河畔……多媒体出示图文资料,结合教材内容:资料1:“……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我们应当用全力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讲话(节选)资料2:“……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外部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共才能完成我们的任务!”——蒋介石1945年在国民党六大上的讲话(节选)设问:面对中国的前途走向,国共两党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思考:面对这两种不同的前途主张,中国又该如何实现不同主张的统一?假设1:内战、武力、战争…………设问:蒋介石为什么没有直接发动内战?假设2:和平、谈判…………活动3【讲授】谈判桌上的较量多媒体出示一组图片,看图说话:这一组图片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历史故事?探究:蒋介石为什么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陪都进行谈判?毛泽东为什么会去参加谈判?活动:cosplay——如果你是蒋介石,说说为什么邀请毛泽东来谈判?如果你是毛泽东,说说为什么去谈判?出示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合影,说说看,他们此时此刻在想些什么?出示《双十协定》,设问:协定在哪些方面达成了共识?又在哪些方面存在分歧?这些分歧的存在,又说明了什么?能否举例说明。

【教育专用】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第1课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2新人教版

【教育专用】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第1课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2新人教版

两种命运的决战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共两党不同的建国主张;知道重庆谈判及内战爆发等史实。

2、过程与方法:尝试通过图片、史料、辩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学会用历史的辩证地眼光看待历史现象,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

2新设计3新设计4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对前面抗日战争的内容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对解放战争的这部分知识已经有了学习的基础。

同时平时通过电视电影对一些重要的人物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这部分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比较浓厚。

5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重庆谈判6教学过程6.1第一学时6.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图片导入1、图片导入出示两张图片,设问:这两张图片大家熟悉吗?它反映了那一历史事件?学生观察、回忆并回答复习旧知,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导入新课。

活动2【讲授】史料出示2、出示史料(读者来信)依据史料:抗战结束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急需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中国人民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学生观看,思考并回答。

通过文字史料,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活动3【讲授】史料出示3、出示蒋介石给毛泽东的一封电报和漫画设问:为什么蒋介石要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学生思考并回答通过材料和漫画设置情境,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

活动4【活动】辩论4、想一想,辨一辨作为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去还是不去?学生思考,辩论通过选择性的设问,引领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活动5【活动】自主学习5、结合教材,自主学习了解重庆谈判的人物,时间、谈判结果。

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并回答。

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活动6【讲授】提问6、易错点睛重庆谈判未能阻止内战的爆发,因此这场谈判毫无意义。

这种说法正确吗?学生思考并回答通过问题引领,激发并培养学生学科的思维能力。

活动7【讲授】表格出示7、出示内战爆发的地图和国共双方力量对比表格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否对内战做出初步的预测,并阐述你的理由。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第1课《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3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第1课《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3新人教版

两种命运的决战1教学目标通过史料对比,学生能描述国统区和解放区不同的社会面貌,能说出人心向背在战争中的作用。

2.研读地图,自学课文,了解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的概况。

3.通过研讨问题,明确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由弱变强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

2重点难点重点:土地改革和三大战役。

2.难点: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由弱变强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

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3.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1.本课主要问题A. 对比开战一年来国统区、解放区的不同社会面貌(政治、经济等),分析其对战争的影响。

B. “挺进大别山”的概况、作用、意义。

C. 了解战略决战时机、过程和结果,分析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活动2【活动】2.分析开战一年来国统区、解放区的不同社会面貌(政治、经济等),分析其对战争的影响。

国统区(黑暗腐败 )解放区(欣欣向荣)军事进攻受挫,损兵折将双方力量对比明显变化,解放军总兵力增加,逐渐扭转了战场上的不利局面经济企业倒闭、物价飞涨、生活恶化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政治腐败统治:趁接收日伪财产之机掠夺人民财产发动内战、孤立无援国统区人民“三反”斗争农民拥护共产党政权,踊跃参军、参战,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为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增强了解放军的实力。

影响经济崩溃统治危机结论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心向背活动3【活动】3. “千里挺进大别山”——标志: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时间:1947年6月人物:刘伯承邓小平(晋冀鲁豫解放军)作用:大别山战略地位重要,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东镇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战争局面。

活动4【活动】4. 三大战役——标志:政治:民主政权得到广大爱国人士支持经济:土改,经济状况改善,后方巩固军事:敌我力量变化逐渐有利于我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时间1948年9月—11月1948年11月—1949年1月1948年11月—1949年1月解放区域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以北的中原和华东地区歼敌人数47万多52万多55万多战役地点锦州、黑山沈阳张家口、新保安天津、北平碾庄、陈官庄、双堆集敌军起义地点长春北平(北京)意义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大片国土解放、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活动5【活动】5. 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政治:共产党加强民主建设,团结了各界爱国民众;国民党统治腐败,一党专政,失去民心。

华东师大版历史初三九年级上册第22课美国南北战争Microsoft Office Word 97-2

华东师大版历史初三九年级上册第22课美国南北战争Microsoft Office Word 97-2

第22课美国南北战争导学案一、课程、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2.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学习要点重点解析:1.林肯在美国南北战争中的活动2.《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内容。

3.美国南北战争的意义难点点拨: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二、学习过程【检查预习】1.独立后的美国,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经济制度,即北方各州的和南方各蓄奴州的。

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是存废问题。

2.1860年11月,当选美国总统,成为南北战争的导火索,南方奴隶主于年4月公开挑起内战,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3.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了《》和《》,扭转了战局,加速了北方军事胜利的进程。

4.1863年7月联邦军在东线的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5.1865年4月,战争以的胜利告终,美国的统一最终得到维护。

6.南北战争结束后不久,拥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了林肯。

林肯为维护和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课堂探究】1.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林肯当选总统成为南北战争的导火线?2.南北战争初期北方为何一再失利?你认为林肯政府应该如何扭转这一局面?3.为什么说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就职前后,危机重重【南北对话】危机一:?危机二:?危机三:?解放黑奴,转败为胜【畅所欲言】:如果你是南方奴隶主.北方资本家.黑人,那么你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持什么态度?【材料解读历史】材料一:美国南北战争粉碎了奴隶主的反动势力,从而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如果美国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美国就不可能成为20世纪世界第一强国。

——摘自《大国崛起》材料二:“1860年,美国工业生产居世界第四位,在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年中,美国很快在经济上超过了一切其他资本主义国家;1894年,美国工业生产已跃居世界第一位,生产量约为欧洲各国生产总量的一半左右。

”结合材料,谈谈美国南北战争在美国的发展中的作用?三、趁热打铁【知识梳理】南北战争根本原因:导火线:开始:转折:结束:性质:意义:【课堂练习】1.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方矛盾无法调和,主要是围绕下列哪一问题()A.奴隶制的存废问题B.工业品进出口问题C.是否开放国内市场问题D.是否提高关税问题2.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是()A.黑人奴隶起义B.南北经济制度C.林肯当选美国总统D.颁布《宅地法》3.美国南北矛盾的焦点是()A.关税问题B.奴隶制的存废问题C.向西部领土扩张的问题D.争夺劳动力力的问题4.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所起的直接作用是()A.废除奴隶制B.发动群众力量扭转战局C.维护国家统一D.扫清资本主义发展障碍5.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相同的历史影响为()A.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B.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C.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D.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6.小华尝试用历史坐标来展示美国的发展历程。

九年级历史上册(战争与民族交往)教案 华东师大版 教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战争与民族交往)教案 华东师大版 教案

第7课战争与民族交往【教学目标】说出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等基本史实。

分析理解,认识战争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重点知识】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民族的交流和各种文明的冲撞和融合,促进了人类从分散向整体发展的进程。

如何理解战争推动文明冲撞与融合的客观进步和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现实破坏性。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生读”单元导言”,思考:1、你所知道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史实;2、人类文明交流的方式有哪些?3、如何看待战争在文明交流过程中的作用?二、学习新课出示学习目标。

生自学完成表格教师点拨:一、希波战争生归纳:起因:前5世纪,波斯西扩,入侵希腊经过:前490年,马拉松战役结果: 雅典以少胜多师示图——《马拉松战役》、《马拉松比赛》、《雅典银币》、《希腊战船》影响:希腊获胜,促进发展(课本46页第一段)问:希波战争的胜利,给希腊带来了什么影响?思路:一、对希腊各城邦来说,排除了地中某某部的强敌,取得了有利的发展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由此进入全面繁荣时期。

假如波斯获胜,希腊文明可能中断,西方文明的发展道路也许就会改写。

二、对雅典城邦而言,由于在战争中发挥了主力作用,战后的雅典繁荣昌盛,成为地中海地区最大的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在各邦中地位上升。

它的繁荣具体表现在:经济战争胜利为雅典开辟了市场和财源,成为希腊各邦和地中海的商贸中心。

军事雅典军队骁勇善战,特别是海军,确立了海上霸权,甚至超越了斯巴达在希腊的军事强邦地位。

政治雄厚的经济和强大的军事地位使雅典有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雅典的某某政治得到充分发展,为希腊的经济文化繁荣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

【知识过渡】在希腊取得希波战争胜利之后。

在战争中发展壮大的各个城邦为了争夺联盟的霸主地位不断发生战争,这极大的削弱了希腊的势力,希腊逐渐衰落下去了,但是希腊文明并没有因此而衰落,反而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推广。

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要从公元前4世纪,位于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大帝说起。

最新沪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新科技革命与现代文化》教案.doc

最新沪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新科技革命与现代文化》教案.doc

第十九课新科技革命与现代文化——科学技术的新成就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的条件和主要内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联系第H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等各种因素,历史地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条件,掌握置历史事物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认识的历史学习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对世界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进行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及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的理解和认识。

(2)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培养学生正确的国际意识。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含义,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就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过程,当然,这场科技革命还在继续进行的过程中。

对于影响整个人类的这场革命,我们必须给以极大的重视。

那么,这场科技革命产生的条件有哪些呢?新课教学一、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生:(思考并回答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条件)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启发引导思路:社会实践的需要——二战和战后各国的需求;物质和科技基础;科学理论的突破)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条件主要有三方面。

1、社会条件是促使新的科技革命加速到来的重要条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为适应战争的需求都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研究开发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这使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各垄断组织都在科研方面加大投入,大力开发新产品,促使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为了与美国竞争,苏联也非常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课战争与革命(第1课时)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大战的爆发,大战的性质,大战的进程,大战的结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正确判断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能力,学会抓矛盾主要方面的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性质、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现象与本质”、“辩证法”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分析战争与革命的关系,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历史地图的运用,让学生学会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的对比,造成了他们之间新的矛盾,矛盾斗争的焦点是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分割殖民地,说明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

(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争夺、重新瓜分殖民地所必然的结果,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3)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和危害,揭露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明确战争与革命的关系,进而找到制止帝国主义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

教学重点、难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为了争夺殖民地、扩大海外市场,它们之间矛盾重重,由此引发了一场世界规模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新课教学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1)矛盾的根源和实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请问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德、日发展比较快,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如英、法发展相对缓慢。

出示《英、德、法比较表》由于经济实力的变化,反映在政治上要求改变原有的状况,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出现了。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在世界没有瓜分完毕时,他们之间的矛盾和争夺往往通过宰割和分配新的“自由”土地而暂时得到缓和,但是,当世界已被瓜分完毕时,必然要出现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矛盾和斗争。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主要在欧洲列强之间展开,矛盾虽纷繁复杂,但是基本的矛盾有三对,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

俄奥矛盾: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显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图)对殖民地的争夺促成了互相冲突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寻求相互间的支持,从而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2.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显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1)三国同盟的建立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奥匈和意大利建立了针对俄国和法国的三国同盟。

1882年德、奥、意三国在“同盟条约”签字,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三国同盟的核心是德国。

(2)三国协约的建立三国同盟形成以后法俄都感到不安,1892年两国缔结军事协定。

1904年英法缔结协约,调整了两国在瓜分非洲等殖民地上的矛盾。

1907年英俄签订协约,调整了两国在亚洲争夺殖民地的矛盾。

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的签订,意味着以英国为核心的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建立。

这样,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给国际关系带来灾难性后果,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枪声(1914年6月28日)(让学生看教材插图)讲述萨拉热窝事件探究一:如果没有斐迪南遇刺这样的突发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会发生吗?2.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国和奥匈,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等27国战火从欧洲蔓延到亚洲、非洲,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

3、大战的进程(显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图。

这部分内容可由学生自己阅读,教师可结合挂图简单讲解)主战场:欧洲三条战线:西线——英法比德;东线——俄德、奥匈;巴尔干:俄、塞德三个阶段:1)1914年马恩河等战役致使德国速决战的计划破产2)1915年-1916年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使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3)1917年-1918年美国参战加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帝国主义非正义掠夺战争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呢?(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归纳)①从战争的起因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各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②战争过程中,各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的要求,露骨地显示了这次战争的侵略性质。

③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置看。

这个问题我们留到后面再讲。

5.大战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

它产生了两方面的重要后果:⑴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摧毁了俄罗斯、德意志、奥匈、奥斯曼四大帝国,即使是战胜的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也被削弱。

⑵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造成了有利条件,并促使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的斗争。

帝国主义的矛盾和冲突导致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最终引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战争削弱了帝国主义,战争引起了革命,人类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第十四课战争与革命(第2课时)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俄国二月革命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培养学生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进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2)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重点、难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类社会在这近百年间取得的最主要成就之一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由俄国十月革命开创的。

本节课我们就学习俄国十月革命。

新课教学一、十月革命(一)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为什么社会主义革命不是发生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是由俄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1.俄国已经具有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2.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德、英、法。

对外国资本,依赖性严重。

落后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帝国主义各种矛盾在俄国表现得特别突出,如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等。

3.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1)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2)俄国无产阶级深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革命性较强。

(3)工人集中程度高,大多数工人集中在几个大城市的大企业中,便于发挥战斗力,又有助于组织性和团结性的提高。

(4)有了自己比较成熟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而且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正确的革命策略。

此外,俄国无产阶级还有革命的同盟军——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贫苦农民。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沙皇俄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接连失利,国内经济濒于崩溃,激起全国各地不断爆发革命运动,革命潮流冲击着沙皇专制统治,革命时机成熟。

从国际范围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使无产阶级有可能在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突破而取得革命的成功。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1.二月革命的爆发和革命后的复杂形势1917年俄国爆发了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骑在俄国人民头上作威作福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灭了。

二月革命后,面临怎样的复杂形势呢?(学生回答)二月革命后,在俄国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

一个是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只是一个过渡现象,不可能长期维持。

到底由谁来掌权?是让资产阶级掌权,还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是革命与反革命斗争的焦点,是关系到把革命进行到底,还是半途而废的严肃问题。

2.《四月提纲》的制定针对两个政权并存的复杂情况,1917年4月,列宁在布尔什维克会议上作了题为《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这份报告后来被称为《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3.七月流血事件临时政府于7月1日驱使士兵在前线向德、奥匈进攻,妄图以战争消灭革命,但遭到了惨败。

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临时政府镇压示威群众,公开反对革命。

七月流血事件是革命发展中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政权完全落入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完全堕落成资产阶级的帮凶。

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

4.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是怎样取得胜利的?(学生回答)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彼得格勒的工人赤卫队、革命士兵推翻了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

接着,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第一个苏维埃政府。

到1918年春,各地苏维埃政权相继建立。

(此处,教师为便于学生记忆经过,可用以下顺口溜:“二月革命掘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流血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

”)(三)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学生回答)①对俄国历史的影响: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②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它使世界进入了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它把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连为一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