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系列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2新人教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主要讲述了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
本课内容包括西汉的建立背景、汉高祖刘邦的崛起、文景之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掌握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具体情况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比较感兴趣,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知道汉高祖刘邦的崛起。
2.掌握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汉的建立背景和汉高祖刘邦的崛起。
2.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文景之治时期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该时期的特点。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促进学生互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2.教案:详细记录教学过程和内容。
3.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等。
4.练习题: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秦朝为什么会被推翻?西汉的建立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2.呈现(10分钟)介绍汉高祖刘邦的崛起,讲解西汉的建立过程。
引导学生关注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
3.操练(10分钟)分析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讲述了西汉的建立以及文景时期的治理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过程以及文景之治的特点,从而加深对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具体内容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分析历史事件,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景之治的含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掌握文景之治的特点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汉的建立过程、文景之治的特点及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景之治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文献资料等,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汉建立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文景之治的特点及其意义,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解答疑问,梳理知识点。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引导学生理解文景之治背后的原因。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流程图、时间轴等方式,展示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过程、特点及其意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汉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及都城;知道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措施及影响,“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具体措施和表现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会从教材和其他资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了解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恢复社会秩序,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恭俭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教学重难点】重点:“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难点: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西汉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全面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西汉建立之初,由于秦末以来的长期战乱,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社会动荡不安。
汉高祖刘邦为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实施了休养生息政策,将他新建的王朝稳定下来。
汉高祖的儿子文帝和孙子景帝统治时期,继续实施休养生息政策,减轻人民负担,使社会经济由恢复进入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更加安定,史称“文景之治”。
从汉高祖到汉景帝之间的这段历史,是社会经济从凋敝走向恢复和发展的历史,为汉武帝实现大一统奠定了基础,为此后2000余年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讲授新课(一)西汉的建立1.介绍西汉的建立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2.多媒体展示“史料研读”,启发学生思考分析:根据这一史料,分析说明汉初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史料:“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史记·平淮书》提示: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人民生活得不到温饱;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2016)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课件 (共28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时训练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时训练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时训练题及答案基础训练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诗句中的“汉祖”是( )A.嬴政B.项羽C.刘邦D.李斯2.《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为改变这种状况,汉高祖采取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B.穷兵黩武C.增加赋税D.“以德化民”3.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繁荣盛世局面是( )A.盘庚迁殷B.秦始皇统一全国C.汉高祖恢复经济D.文景之治能力提升训练1.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将一些奴婢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A.①②C.①③D.②④2.汉初一位皇帝说:“农,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这段话代表了汉初统治者的经济政策是( )A.重农B.重商C.农商并重D.发展手工业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兴……天下既定(安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颜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
”——摘自《汉书·食货志》材料二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根本)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年怎样的社会状况?简析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汉景帝的什么思想?联系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一说汉文帝、汉景帝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模拟训练1.(2018四川德阳期中)西汉是继秦朝之后的第二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其建立者和建立时间是( )A.汉高祖、公元前202年B.汉高祖、公元202年C.汉文帝、公元前206年D.汉景帝、公元206年2.(2018山西太原期末)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
人教版(部编2016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共16张)
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西汉的建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汉得天下后,刘邦曾说:"我马上打得天下,要诗书何用!"陆贾反驳 说:"马上得到天下,岂能在马上治理!"随后陆贾援引历史,以商周和秦朝 的兴亡为例,向刘邦说明行仁义的重要性。 刘邦听后面有惭色,便命陆贾著书论述秦亡汉兴、天下得失的道理, 资借鉴。
为防止人民的反抗,刘邦吸取秦 朝因暴政而亡的教训,采取了“反秦之 弊,与民休息”的政策——
休养生息
西汉的建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措
施
①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 农业劳动力。 罢兵归田,释奴为民
② 为稳定民心,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 税,相应的减免徭役及兵役。
轻徭薄赋
作用如何? 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 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 稳定下来
休养生息政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西汉第五 位皇帝。前196年,汉高祖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 保持低调。前180年,吕后死,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是为了纪念什么事件?
西汉建立
西汉建立的三要素?
“汉并天下”瓦当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新编教材的第一单元第三课,主要介绍西汉的建立和汉初的盛世局面“文景之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1.西汉的建立:介绍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的历史事实。
2.黄帝和炎帝:讲述黄帝和炎帝的贡献,以及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3.尧舜禹的传说:介绍尧、舜、禹的传说故事,以及他们的贡献。
4.文景之治:阐述文帝和景帝的治国策略,以及出现的盛世局面。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古代历史人物的认知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让学生了解他们的贡献和影响。
同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事件,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汉的建立过程,掌握黄帝、炎帝、尧、舜、禹等古代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认识“文景之治”的出现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献资料的查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古代历史人物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汉的建立过程,黄帝、炎帝、尧、舜、禹等古代历史人物的贡献,以及“文景之治”的意义。
2.教学难点:对古代历史人物贡献的理解和“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及意义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事件,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2.案例教学:以黄帝、炎帝、尧、舜、禹等古代历史人物为例,分析他们的贡献,使学生更加生动地理解历史。
3.文献资料查阅: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培养他们的资料查找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新编教材。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设计说明本课主要讲述的是西汉初期的历史。
西汉建立之初,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社会动荡不安。
为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生产,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为西汉的逐步强盛和后来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教师应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对汉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1.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
2.分析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3.体会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恭俭的作风。
重点难点重难点:休养生息政策。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料研读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汉书》(书目)。
2.影视资源:《中国通史》(纪录片)。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在反秦浪潮中,由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在斗争中逐渐壮大。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刘邦趁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秦朝灭亡。
秦朝灭亡后,项羽与刘邦为争夺国家统治权展开争战。
最终,谁取得了胜利?新王朝的统治者又是如何治理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的?二、预习检查1.说说西汉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2.西汉初期,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三、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从“汉服”“汉字”“汉语”“汉学”引出历史上辉煌灿烂的王朝——汉朝,介绍汉朝的建立,并以记者采访的方式,引导学生模拟记者采访汉朝建立者刘邦的情境。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习任务二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1.楚汉之争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63页的内容,梳理楚汉之争的相关知识。
学生回答:(1)背景: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分封诸侯,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含反思)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程标准】知道西汉的建立,了解“文景之治”。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西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西汉都城;知道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和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的措施和“文景之治”。
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材,提取教材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文帝、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其繁荣局面为西汉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重难点】重点: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难点: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刘邦的《大风歌》学生:朗诵教师: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平民皇帝,他48岁率众揭竿而起,56岁成为西汉的开国皇帝。
刘邦建立的汉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时期。
这位平民皇帝有着怎样的治国方略?西汉统治之初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政策?继他之后,汉朝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呢?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展示:一、西汉的建立教师:楚汉之争,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
那么,刘邦是如何登上汉王朝的皇位的?生答:楚汉之争,刘邦胜利。
教师:从秦末农民起义到项羽兵败自杀,大规模的血腥战争持续了数年,而西汉建立后胜利者却无法欢欣鼓舞,因为留给开国君臣们的是一个满目疮痍、残破不堪的景象。
展示: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同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同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颜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二将相出行乘坐的牛车讨论:结西汉初年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提示:状况: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到处残破荒凉的景象。
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展示:二、休养生息政策1.原因教师:汉高祖刘邦当上皇帝后,国家很穷,到处是一片荒凉的景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西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都城;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文景之治”。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出示与本课相关的史料,学生阅读史料提炼要点。
小组合作,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多媒体播放视频短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和发展,是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休养生息政策。
教学难点:“文景之治”。
【学情分析】学生对老子的“无为而治”,庄子的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的思想主张有了初步的了解,因而,认识休养生息政策的含义就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材料研读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
【教具】导学提纲、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西汉初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治理天下,实现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联系所学,首先要吸取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
回忆: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秦的暴政)思考: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造成了怎样的后果?由此导入新课一、西汉的建立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看教材第54页的内容,从中找出描写西汉初年社会状况的句子。
学生回答: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田地荒芜。
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人民得不到温饱。
教师讲解:确实如此西汉初年,有三大社会问题非常突出:一是经济凋敝;二是边境不安;三是诸侯王割据称雄。
其中经济问题最大,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投影展示: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共15张PPT)
时间:公元前202年 都城:长安 建立者:刘邦(汉高祖)
导学一:西汉的建立
土地荒芜 西汉建立之初,民失作业,而大饥 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饥荒 具醇驷(四匹马的人毛口色减一少样),而将相或 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结合材料和课文内容,思考西汉初期 社会处于什么样的状况?
导学一:西汉的建立
西汉初期的社会状况: 人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芜,人口锐减,
社会动荡不安。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秦的暴政以及秦末的战乱。 汉初统治者的首要问题是: 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从而巩固统治。
导学一:西汉的建立
事逾烦而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 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为 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 故也。
汉文帝、汉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主要内 容有(提倡以农为)本 、(以德化民 )、(提倡节俭),在这一 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 )、国(力增强 ),史称 (“文景之治)”
会局势稳定下来。
导学一:休养生息政策
汉惠帝刘盈
吕后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汉武帝刘彻
导学一:休养生息政策
汉文帝、汉景帝时期: 内容: (1)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轻徭薄赋;(三十
税一) (2)以德化民,废除严苛刑法; (3)提倡勤俭。
西汉耧车
导学二:文景之治
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 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流民既归,户 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者自倍, 富厚如之”。
——陆贾《新语·无为》
暴政导致秦的汉高祖时期:
1.原因: (1)汉初经济凋敝,社会动荡不安。 (2)吸取秦亡教训。 2.主要内容: (1)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以增加劳动力。 (2)轻徭薄赋。(十五税一) 3.结果: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优质课件
从这则财经新闻你可 汉初经济萧条 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政治 报道 财经 报道
公元前206年楚汉 战争开始
建立
楚汉战争结束 汉朝建立 公元前202年汉朝
人相食,死者过 半......
汉初经济萧条
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荒 凉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秦的暴政、长期战乱造成的。
公元前206年楚汉 政治 战争开始
休养生息的原因 ①客观上: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西汉初期呈 现一派残破的景象,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 食奇缺。在这种情形下,恢复和发展生产成为 当务之急。 ②主观上:汉朝初年的统治者,经历了秦末农 民战争。汉初,一批有识之士研究秦朝二世而 亡的经过,吸取了秦亡的教训。
休养生息的具体措施和影响 具体措施:①卸甲归田;②劝民还乡;③释奴
A
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C
)
八年级历史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新课导入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咏汉高祖(王珪)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为民;④十五税一。
影响: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西汉农
业的发展和恢复,有利于巩固西汉初期的统治
,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目标导学三:“文景之治”
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 材: (1)“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文景之治”的内容是什么? (3)“文景之治”的含义是什么?
“秦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我之所以得天下者何?”
2016初一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共20张PPT)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库充盈, 人民生活安定。出现了“文景之治” 的盛世局面。
事例: 1、仓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 2、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串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的无法计算
想一想、议一议
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 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使人民安居乐业提高生产积极性 农业生产恢复,农民能稳定地提供赋税徭役,也 促进其他行业发展 经济得到恢复发展,汉朝统治进一步巩固
——《汉书· 食货志》
荒凉、萧条 贫困
3 西汉初年面临的问题 秦朝残暴统治和秦末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西汉初期,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土地荒芜
首要问题:恢复和发展 社会生产;巩固新王朝。
面对如此萧条的经济形势 ,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是 怎样解决的呢?
什么是休养生息?
休养:休息保养;生息:人口繁殖。 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 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课堂巩固
3、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 理后,在王朝的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C ) A.力倡节俭 B.大兴文治 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
4、下列与“文景之治”相关表述不准确的是( A ) A.指刘邦统治时期 B.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 C.前后近40余年 D.“吏安其官,民乐其业”
二、休养生息政策
汉高祖
我建立西汉后面临萧条的 经济形势,我为什么要实 行休养生息政策?你知道 我是怎么做的吗?
读一读 想一想
“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秦 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向使秦已并天下 ,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陆贾
二 休养生息政策
巩固政权、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 1、原因: 亡的教训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
材料研读: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 失作业,而大饥饿。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 者过半”。
根据材料,说一说,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 的境况?
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到处是残破荒凉 的景象。
。战
乱 造 成 的
秦 的 暴 政 、
长
期
二、休养生息政策
休养生息
措施: ①让士兵还乡务农。 ②将奴婢释放为平民。 ③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④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 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透过历史 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思考内在的因果关 系。 2、过程与方法:研读与本课相关的史料, 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扬汉初统治者政 治宽厚,生活恭俭的作风,缔造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 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 敛”。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
想一想,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一方面,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为当时社会 之根本,农业收入是国家主要财源。另一方面, 大量土地荒芜,国库亏空。为保障人民基本生存, 社会安定,必须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议一议,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 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 好处?
能与民休息,安居乐业,提高生产积极性, 使农业生产逐步恢复起来,粮价大大降低, 农民能够稳定地提供赋税徭役,也促进了其 他行业的发展。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汉朝 统治进一步巩固起来。
相关史事: 动 脑 筋
汉文帝在历史上以节俭著称。他刚即位时,有人 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诏表明不受献礼。对修建 他的陵墓,他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 器。请你评价汉文帝的做法,并谈谈对现在的国家治理 有何借鉴作用。
(水滴系列)(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4 新人教版
作用: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
三 “文景之治” 活动探究二:
汉文帝
我和景帝继汉 高祖之后,为 了发展,采取 了哪些措施?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 (zi che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 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 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
凉景象是怎样造成
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西汉初期,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土 首要问题:恢复和 社会生产;巩固新
面对如此萧条的经济形势,汉高祖和
的后继者面对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呢
?
汉高祖
活动探究一:
我建立汉朝后, 经济形势,我和 们该怎么办?
措施 1、让士兵还乡务 释放为平民,增
——《汉书·景帝人月一石(dan), ,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
——《汉书·文帝
重视“以德化民”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 、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汉书·文帝纪第四》 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 欲为省,毋烦民。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一 西汉的建立
背景: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 城:
公元前202年 刘邦 长安
二 休养生息的政策 阅读材料
西汉建立后, 一种怎样的经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
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
残破、荒
西汉初年面临的问题
汉初经济萧条,国
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措施:
• 1、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共22张PPT)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 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 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 单元第1 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共22张PPT )PPT课 件人教 版部编 版优秀 公开课 课件下 载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三、“文景之治” ——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 单元第1 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共22张PPT )PPT课 件人教 版部编 版优秀 公开课 课件下 载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 单元第1 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共22张PPT )PPT课 件人教 版部编 版优秀 公开课 课件下 载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西汉的建立 休养生息政策 “文景之治”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 单元第1 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共22张PPT )PPT课 件人教 版部编 版优秀 公开课 课件下 载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指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国家出现的政 治清明、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的统治局面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刘 邦第四子,西汉第五位 皇帝。
汉景帝刘启,汉文帝 刘恒第五子,西汉第 六位皇帝。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 单元第1 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共22张PPT )PPT课 件人教 版部编 版优秀 公开课 课件下 载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 单元第1 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共22张PPT )PPT课 件人教 版部编 版优秀 公开课 课件下 载
——《汉书·食货志》
西汉初年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史书记载“文帝在位23年,车骑服御之物都 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 平时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文 帝为自己预修的陵墓,要求不许用金、银、 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这说明汉文帝( ) A. 正直无私 B. 轻徭薄赋 C. 重农抑商 D. 注重节俭 6.“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 一直的、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 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 算。”这段描绘与下列哪一盛世局面有关(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 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教师:这首诗是刘邦所做, 刘邦在楚汉之争中获得最后的胜利, 之后他又做了哪些决策呢?
信息卡 信息卡
建立者:汉高祖刘邦 时 间:公元前202年 都 城:长安 史 称:西汉
请同学们根据教材, 巩固落实这些基本信息。
汉初社会现实
白手起家
举步维艰
汉初的三位统治者的统治政策
汉高祖
汉文帝
汉景帝
汉高祖
措施: ①吸取秦朝暴政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 息的政策; ②“兵皆罢归家”,奴婢释放为平民,增 加农业劳动力,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③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 免徭役及兵役;
些政策对于西汉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历史上把文帝和景帝统治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 剑,西灭无道秦”,这首诗描写了哪一朝 代的建立过程( ) A.西汉 B. 东汉 C. 西晋 D.东晋 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 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 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政治 报道 财经 报道
“自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 年之间,国家无事。——《史 记·平淮书》
政治清明 社会安定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汉书•食货志》
经济发展
治国 效果
文景时期,政治清平,经 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 库充盈,社会经济得到了恢 复与发展。
①增加劳动力 ②减轻负担 ③鼓励生产 ④缓和社会矛盾
文帝、景帝采取了哪些发展 经济的措施? 1、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 将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2、重视“以德化民”,废除 一些严刑苛法; 3、提倡节俭治国,以身作则。
汉文帝与汉景帝的一系列措施, 起到了什么作用?
①政治清明 ②经济发展 ③人民生活稳定 ④国力增强 ⑤为汉武帝大一统奠定基础
汉初社会状况
材料: 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食货志》 翻译:人吃人,死者过半。 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 将相有的只能乘牛车。
同学们可以根据材料思考一下, 汉朝初年社会是怎样的状况?
汉初经济非常的萧条
请回忆一下上堂课的内容:是什么原因造 成了汉初经济萧条的局面? 秦朝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
3.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 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奴婢 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的治国措施不 包括( ) A. 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 B. B. 下令士兵回乡务农 C. 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D.田租定为三十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