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导学案:17 猫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

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

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

三妹想着种种方法逗它,它都不理会。

我们都很替它忧郁。

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的躺着。

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的说道:“哥哥,小猫死了!”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要送给人家。

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

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的小猫同来。

立刻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这只*小猫吸引去了。

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

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得好几次。

每次总要寻找了一回,方才寻到。

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中饭,总看见它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

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

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17《猫》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17《猫》

再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说明段意。
一(1-2):从隔壁要来的第一只小
猫最终生病死亡的故事;
二(3-14):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失踪的故事;
三(15-34):第三只猫含冤死亡让“我”难过
自责的故事。
思考:这三只猫
各有什么特点? 文章重点写的是 第几只猫?
一、读文说猫,悟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
1、
细读课文结合P99思考探究一从课文中画出
(在家的地位:很受 家人喜爱)
更有趣 更活泼
某一日清晨,我起床来,披了衣下楼,没有看见小猫, 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 “三妹,小猫呢?” 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 看见。” 三妹很不高兴的……我也怅然的,愤然的,在咒骂着那 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17 猫
铎振郑
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 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 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 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 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 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 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 考图谱》、《中国俗 文学史》、《欧行 日记》、《海燕》、 《山中杂记》等 。
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 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 我们都很替它忧郁。 三妹很难过地说道:“哥哥,小猫死了!”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个月 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 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 你。”
猫死亡后,我的感情 → 一缕酸辛,难过
第二只猫
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黄 (外形) (来历) 色 的小猫回来。 (性情) 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 。它在园中乱跑, 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 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 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的查 问好几次。 饭后的娱乐,是看他在爬树……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17 猫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17 猫

来历
外形
第一只 花白猫
(1—2)
从隔壁 要来的

第二只 小黄猫 (3—14)
从舅舅 家要来 的
花白的毛,常如 带着泥土的白 雪球似的。
浑身黄色的
第三只 丑猫
拾来的
(15—34)
毛色花白 烧脱了好几块 毛
性情
在家中 的地位
结局
对我 的
影响
很活泼
相伴的 小侣
病死
一缕 酸辛
更有趣、 亲爱 更活泼 的同

过路人 怅然 捉去了 愤恨
郑振铎(duó)
人教版 七年级 语文 上册 应城市杨河镇巡检学校 李思平
一、整体感知,揣摩描写
1.默读全文,感知课文内容,勾画出课文 中生动描写猫的文字。
默读要求: (1)不发声读,不动嘴唇; (2)不用手指着读、不回读; (3)边读边思考; (4)边读边动笔,勾划重点词句。
2. 分享文中你最欣赏的描写猫的语句, 并说说猫的特点。
(1)“我”为什么暴怒、挥舞大棒虐待可怜猫?
(2)“我”根据什么迹象断定猫咬死了“我”的芙蓉鸟? 我的证据确凿吗?谁是咬死“我”的芙蓉鸟的真凶?
(3)当听见张妈叫到芙蓉鸟死去一只,妻子的反映如何?
(4)设想一下,如果养第二只小黄猫时家中也养了一对黄 色芙蓉鸟,鸟也被吃了,“我” 会怎么想、怎么做?
2、审视人性—恶与善
请同学们结合“芙蓉鸟事件”的内容说说人性 之恶和人性之善。
主观臆断 推卸责任 心存偏见 忽视弱小 ……
3、品悟人性的光辉
请同学们朗读品味下面的文字,用我们的声音传 达作者的心声,感受人性的光辉。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 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 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 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 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7.《猫》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7.《猫》

《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理解和朗读重点词句,了解作者是抓住猫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探究,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猫的资料。

(比如猫属于哪一类动物?有什么特点?)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出示挂图。

2.学生谈谈对猫的认识。

3.教师进行科普总结。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

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学习生字词1.自学生字词后出示生字卡读、记。

2.形近字比较。

虑——虚;稿——搞;要——耍三、学习课文(一)理清条理。

1.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2.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的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既胆小又勇猛。

第四自希段:写大花猫小时候很淘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自学第4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说一说,和大家交流分享。

学生汇报,如:学生A: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教师引导: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找出来,读一读。

引导朗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B: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

教师引导: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可爱来。

学生C: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

教师引导: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

2.归纳引导。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案
最后,我对课堂总结环节进行了反思。虽然我尽力概括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但仍有学生反馈表示对某些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为此,我决定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课堂小结的互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总结中来,以提高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情感态度的把握: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作者对猫的深厚情感,需要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分析来引导学生理解。
-写作技巧的内化:学生可能会模仿课文的写作技巧,但难点在于如何将这些技巧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
-文化背景的融入:如何将作者的文化背景和课文内容相结合,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文化价值。
举例解释:
-在解释“惩戒”一词时,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描述,说明猫并非真的在惩罚人,而是通过某种行为来表达它的不满或需求。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猫》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与宠物相互陪伴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纽带。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6.课后习题:思考作者为何喜爱猫,你从课文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尝试仿写一篇以小动物为主题的作文。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猫》这篇课文,使学生能够领悟作者对猫的细腻描绘和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生活中的事物,提升言辞魅力。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中作者对猫的描绘和情感表达。猫在这里不仅是宠物,更是作者情感的寄托。这种描绘手法是散文中常见的一种,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品的主题。

宁夏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猫pptx课件人教部编版

宁夏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猫pptx课件人教部编版
123456789
4. 概括“芙蓉鸟事件”的发展过程及“我”心理和情感 的变化。
情节
A 鸟被咬死 C “我”知真相
心理和情感 担心
B
愤愤
D
A: 猫常望鸟
B: 愤怒 ⁠
C: “我”惩戒猫
D: 难过 ⁠
【变式问·不同问法答案略有不同】选文写了“芙蓉鸟事 件”的始末,“我”对这只猫的情感变化过程是: 不喜
第五单元
17 猫
目 录
CONTENTS
01 1星题 积累运用 02 2星题 阅读鉴赏
七年级(1)班开展“人与万物”主题学习活动,邀你 参与。 【活动一:万物有灵】 1. 学完课文,小宁写下一段阅读感想,请你帮他解决遇到的
文字问题。
123456789
万物有灵且美,惹人着迷,引人深思。郑振铎笔下那 只忧郁懒惰的猫,因为主人没有判断明白便wàng下断语, 最终被认为是“畏罪潜逃”,死在邻家的屋脊.( jǐ )上, 令人怅.( chàng )然,不禁想为这只被冤枉的动物biàn 诉。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123456789
9. 小金在读书会留言板上提问:“作者为什么不能像之前说 的那样宽容偷兔贼呢?”请你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回复小 金,80字左右。(4分) 【链接材料一】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 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 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123456789
123456789
(2)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wàng( 妄 )下断语 biàn( 辩 )诉
123456789
2.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在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繁育中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带有批注,精品推荐)1 春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3.品味优美词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

(重点)4.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欣赏比喻给文章带来的美感,并运用于写作。

(难点)自主预习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1)作家作品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文体知识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嗡()酝酿()抖擞()朗rùn()wǎn()转hōng()托静mò()jiànzhuàng()应和()风筝()liáo()亮和风细雨()铮铮铁骨()liáo()草掺和()挣扎()眼花liáo()乱3.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

朗润:。

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

文中比喻。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是指。

宛转:形容声音。

4.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在你喜欢的段落中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

示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V 抚.摸.着你。

5.通读课文,完成题目。

(1)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用一个二字词语概括为盼春、 和赞春,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 之情。

(2)找出文中的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在课本中标出来,并体会一下句子好在哪里。

合作探究一、体会优美的情境12. 这些春景有哪些共同点?3.课文以写景为特色,除了写景,还有哪些特点?二、品味精彩的语言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举一例说说它的作用。

示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赏析:本句综合用运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意。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郑振铎《猫》教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郑振铎《猫》教案

第16课《猫》教案教材分析:《猫》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属于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人与动物”。

意在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他们所象征的可贵精神。

《猫》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家三次养猫的经历,着重讲述了“我”由于武断冤枉致死了最后一只“丑猫”,在无法弥补自己的过错之后,陷入自责之中。

学习本篇文章,除了学习作者郑振铎先生首尾呼应、对比鲜明、巧设伏笔的写作方法之外,更是去感受郑振铎先生对小动物及其所影射的小人物的同情与关爱之情,思索人与动物应平等的相处之道。

学情分析:707班的学生在经历了大半学期的学习之后,对理解文章大意的方法、赏析文章的方法都有所掌握。

但是在阅读本文的速度、赏析本文的准确性以及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上还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外形特征、性格特点、在家中的地位和最后的结局,即以此梳理文章的整体脉络。

2、理解为何作者着重写第三只猫?领悟作者对小动物及其所影射的小人物的同情与关爱之情。

3、掌握作者首尾呼应、鲜明对比和巧设伏笔的散文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三只猫的外形特征、性格特点、在家中的地位和最后的结局,即以此梳理文章的整体脉络难点:领悟作者对小动物及其所影射的小人物的同情与关爱之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法3、圈点勾画法4、启发讲解法教学用具: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第一二只猫的外形特征、性格特点、在家的地位和最后的结局2、初步了解巧设伏笔对文章写作的推动作用教学重难点重难点:了解第一二只猫的外形特征、性格特点、在家的地位和最后的结局教学过程:一、对话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的题目叫做《猫》(板书),我们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也学过一篇题目一模一样的文章《猫》,有哪位同学还记得?(老舍《猫》学生简单说说对这篇文章中猫的形象----老舍笔下的猫性格古怪且调皮)(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知识,结合生活实际了解猫这种动物在学生心中的形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导学案:导学案师【精品】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导学案:导学案师【精品】

3 雨的四季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懂得它的歌词,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和谐的旋律。

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心灵。

1.研读文章,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感受画面之美。

2.品味诗化的语言,感受想象和联想的魅力。

3.体会文章对四季雨的不同性格的描绘,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并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一、新课导入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雨是沟通天地的美丽使者。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潇洒俊逸、风情万种的雨的世界吧!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花苞.(bāo) 彩棱.镜(léng) 静谧.(mì)高邈.(miǎo) 莅.临(lì) 吝啬(lìn sè)..淅.(ī)淅沥.(lì)沥咄.咄逼人(duō) 池畦.(qí)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静谧:安静。

高邈:高而远。

莅临:书面用语,到、临(多指贵宾)。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

粗犷:粗豪,豪放。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的样子。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形容十分急切。

3.作者简介刘湛秋,1935生于安徽芜湖,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

其作品清新空灵,被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

代表作有《雨的四季》《随便为自己找个座位》《中国的土地》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学生大声读课文,对文章圈点勾画,理清文章的思路,感知文章的内容。

1.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通过对四季雨景的描绘,表达自己对雨深深的喜爱之情,以及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之情。

2.请划分文章的结构并概括各部分的段落大意。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我”对雨的喜欢。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具体描写各个季节雨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总结全文,抒发“我”对雨的爱恋之情。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猫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猫

7.“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 们所爱的东西的人。”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都在批 评什么人? 【答案】三妹埋怨邻居家的丫头,“我”诅骂捉走猫 的人,实际是批评了两类人:一类是事不关己、不闻
不问、麻木不仁的旁观者;另一类是损人利己、自私
自利、横刀夺爱的小人。这两类人都会给善良的人带 来伤害,而有时这种伤害是长久的。
忏悔的话,表明了作者受到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 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 弱小的影响。
郑振铎的最后一课
1941年12月8日清晨,日军侵占上海租界。身在上海的 郑振铎给学生们上最后一课,郑先生热泪盈眶地说:“大家 都知道了,今天是给你们上的中国文学史的最后一课,要永 远记住,我们是中国人!”直到日军的车队开进校园,郑先 生才宣布:“下课。”下课时,郑先生挺直了身体,作立正 的姿势,全体学生全部起立,许久默默无言,只有几个女生 在低声啜泣„„爱国的烈焰燃烧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郑先生最后一课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爱国热情、报国之志 教育了千百个后来者。
魔法记忆:偏旁辨字法,言语上咒骂,为“诅”;失
望欲落泪,为“沮”。

记一记词义
1.污涩: 肮脏且不光滑。 2.忧郁: 忧伤愁闷。 3.毫无生意: 没有一点生机和活力。 4.怂恿: 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怂恿、煽动辨析:二者都有鼓动别人做某事的意思。 “怂恿”别人做的,不一定是坏事。如:李青怂恿
小刚去上海发展。“煽动”指鼓动(别人去做坏事)。如:在 这股阴风的煽动下,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把吴吉昌当作斗争对 象。 5.提心吊胆: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例句:听到那个可怕的故事后,林林 总提心吊胆的。 6.怅然: 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7.若有若无: 好像有,也好像没有。例句:天黑下来的时候,远处的山峦 若有若无。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文本解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文本解读

《猫》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猫》创作于1925年11月7日,在这前后的时期郑振铎主要的社会经历有如下一些: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

1920年11月,郑振铎与茅盾、叶圣陶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郑振铎与叶圣陶、胡愈之等创办《公理日报》,揭露和抨击帝国主义暴行。

同年,他参加发起“中国济难会”,并与郭沫若、茅盾、胡愈之等人签名发表《人权保障宣言》。

1927年2月,郑振铎与叶圣陶、胡愈之等人发起成立“上海著作人公会”,公会积极参加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前后的革命活动。

1934年回到上海,和周扬、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中国文艺界协会”。

1937年参加文化界救亡协会,与胡愈之等人组织复社,出版《鲁迅全集》,主编《民主周刊》。

由上述可以看到,郑振铎也深受五四时期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然而在上个世纪20年代中期,跟鲁迅在1924年至1925年思想上非常“彷徨”一样,郑振铎也无法看清水深火热之中的国家出路在何方。

那么,与其说是作家主动选择家庭生活作为创作的题材,还不如说是当时反动军阀段祺瑞执政时期黑暗的政治恐怖笼罩了整个社会(鲁迅《纪念刘和珍君》1926年3月18日)的结果。

这是因为对于作家而言,他们的生活中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外在的社会生活,另一个是自己的内心世界。

比如同时代的作家张爱玲,当她很年青的时候,其实在她拥有恋爱经历之前,就已经把“两人世界”描摹得入木三分了,这是内心想象的功夫和对人世洞若观火的结果。

而创作于1925年至1927年间的《家庭的故事》,秉承着“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视角被严酷的社会现实所扼杀,由观照社会转向了“内视”,开始审视、挖掘和揭示人性的多面性。

短篇小说《猫》读起来平淡朴实,其实正是作家刻意“淡化了传统小说中的二元对立模式”(人和命运的二元对立),《猫》中出现的则是人和猫的命运之间的关系,只是将叙事内容采用散文化的写法创作而已。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五单元第17课《猫》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五单元第17课《猫》集体备课教案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好像表明自己并未确认||,然而却一口咬定||,可见的确是妄下断言)
——我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猫儿弱小||,怎堪木棒击打||,而且又是趁它不备||。两相对比||,越发凸显了我的暴虐||,小猫的可怜)
穿插:面对主人突如其来的棒打||,可怜的猫咪什么也做不了||,无法为自己辩解||。它只能悲楚地“咪呜”一声逃离||。这一声咪呜里包含着无尽的委屈不解痛苦伤心||。如果现在你可以为猫代言||,你会对“我”说什么呢||。
(二)我如此难过是因为||,当我意识到自己错了的时候||,我却什么也没有做||,直至小猫死了才后悔万分||。解读31、32、33段
三、冷眼看人:解读我的忏悔愧疚之情
1、无论可爱的还是不可爱的||,三只猫的结局都是亡失||。从文中找出面对三只猫的亡失||,“我”的心情各是如何的语句||。
明确:一缕酸辛怅然愤恨更难过(自责懊悔愧疚)
2、我喜爱前两只猫||,所以面对它们的亡失我会很难过||,但第三只对我来说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的猫亡失会比前两只更难过得多?
小结:是的||,小猫的悲剧让我看到了我自己竟然有这么多的过失||,而这一切都随着小猫的死亡||,变成了我心里永久的一根刺||,它让我良心不安||,让我永远无法面对这类生命||。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四、分析猫的命运和自身的关系
1、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前两只猫身上||,结局会一样吗?
2、第三只猫有瞎写不讨人喜欢的地方||。
用“我如此难过是因为——||。”的句式说说
(一)我如此难过是因为我妄下断语||,冤苦猫虐打了猫

第17课《猫》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7课《猫》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猫》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猫》是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历来关于《猫》的文体有两种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它是散文,另一种观点认为它是小说。

我按照这篇课文的出处以及作者的话“他们(指故事)并不是我的回忆录,其中或未免有几分是旧事,却不是旧事的纪实。

”把这篇课文按照小说来讲。

《猫》这篇课文中,作者郑振铎先生通过记叙三次养猫经历,表现了不尽相同的感受和一种细致地人生思考。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们在感悟作者的仁者情怀的同时,可以获得许多为人处世方面的启示。

二、教学设想:布置学生在课前充分阅读课文获取信息为猫设计名片,达到充分预习的目的。

教学中采用听、说、诵、写、悟结合,通过说、诵、写的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思考对文章蕴含情感的思考。

在层层推进中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思考人性的善与恶。

三、教学目标:1、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理清文章结构。

2、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在反复的诵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同时在情感上得到陶冶,能够在面对人生困境时有所启发。

)教学重难点: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方法:以“活动态”教学模式统领整个教学流程,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力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气氛中快乐地学习。

▪活动一:说猫——生与死▪活动二:猫说——冤和怨▪活动三:读情——悔与恨▪活动四:悟人性——善与恶导入激趣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我们以小组形式进行抢答,看哪组最先猜出来。

注意一共有四句,要等我全部说完后再开始抢答。

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像虎不是虎,小巧玲珑惹人怜,两边胡须往上翘,开口说话喵喵喵。

同学抢答“猫”。

提起猫,谁家养过猫?来跟大家说说。

生自由发言(三至四名同学发言)。

听到同学们的描述,姚老师特别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家的猫。

它是一只暹罗猫,名字叫喵喵,你看它的脑袋、耳朵、四肢、尾巴都是黑色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第1篇】活动目标:1.感受4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点数4以内的实物。

2.启发幼儿对数的兴趣和体验数数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学会手口一致的数4以内的实物。

活动准备:老鼠头饰、猫头饰、ppt课件、歌曲《黑猫警长》、黑猫警长、1-4的数字卡片、鱼若干、老鼠若干、教学背景图。

活动过程:一、播放影片《黑猫警长》,以猜谜的形式引入课堂1.播放影片《黑猫警长》,请小朋友细心观看。

2.提问幼儿"谁来了","黑猫警长来干什么"。

二、复习数字1-3,并学习点数41.课件出示一只猫,请小朋友数一数来了几只猫?数字1像什么?2.课件出示两只鼠,请小朋友数一数有几只鼠?数字2像什么?3.课件出示三只鼠,请小朋友数一数有几只鼠?数字3像什么?4.又来了几只猫,请小朋友数一数,在黑板上展示手口一致的点数方法,并认识数字4(重点强调手指指一个数一个,并且数到几停下,总数就是几)。

5.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手指操数字变变变。

三、幼儿操作:给猫喂鱼1.教师在黑板上展示给猫喂鱼的方法。

2.教师交代规则(小朋友边从盒子里拿出小鱼边数数,并把猫吃的鱼摆在一条线上,数完的小朋友很快坐起来),请全班小朋友给猫喂两条鱼、三条鱼。

四、游戏:"猫警士捉老鼠"1.教师充当黑猫警长给幼儿(猫警士)传授本领。

教师:小朋友想不想当猫警士?合格的猫警士需要听警长的统一指挥。

所以现在我(警长)说做什么,小朋友就跟着做什么好不好?2.教师给幼儿配发警士帽,请幼儿辨认自己拿的是数字卡片几,和老师的数字宝宝对对碰。

3.教师请幼儿捉老鼠,拿的是数字卡片几,就捉几只老鼠。

4.教师请所有幼儿警士消灭课件中的老鼠,有几只就打几枪。

5.给勇敢的猫警士奖励红花。

(猫警士打死几只老鼠,就奖励几朵小红花)【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第2篇】预习知识点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猫》创作于1925年,是作者早期的文学作品。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7课《猫》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7课《猫》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内容的基本概念。《猫》这篇文章通过对猫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动物的喜爱。这是一种情感表达,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具体事例。这些事例展示了作者如何通过观察和描绘,将猫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生字词理解和修辞手法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猫》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生字词、修辞手法及其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探讨写作手法时,教师可挑选典型句子进行分析,如“猫的眼睛如同宝石般璀璨”,让学生理解比喻的运用。
2.教学难点
-词语的深层含义理解:对于一些具有象征意义或引申意义的词语,如“忧郁”,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其深层含义。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学生可能难以识别并恰当运用课文中出现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文章主题的深入理解:学生可能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停留表面,难以领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深层内涵。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猫的特点。
4.修辞手法: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文章主题:探讨文章表达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
6.课后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灵性的动物17 猫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它们的生命也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

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是不是也该学着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重新思考人类与那些用血肉之躯供我们吃穿、赏玩、奴役的生灵们的相处方式呢?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通过品读探究,懂得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道理并努力实践。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的动物。

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

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相称.(chèn) 郁.闷(yù) 一缕.(lǚ)污涩.(sè) 怂恿(sǒng yǒng) 婢.女(bì)..蜷.伏(quán) 惩.戒(chéng) 怅.然(chàng)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蜷伏:弯曲着身体卧着。

悲楚:悲哀痛苦。

惩戒:惩罚以示警戒。

妄下断语:乱说断定的话。

逞能:争强好胜不量力而行。

恍惚:不清楚、不分明,多形容记忆、听觉、视觉。

一尘不染:形容东西的洁净和行为的清白。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秩序井然:指有条不紊,做事有序,不杂乱。

井然,有条理的样子。

3.作者链接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史家、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交流点拨】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交流点拨】第三只猫。

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它让“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

(二)深层探究1.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

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猫的遭遇是什么?【交流点拨】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2.“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交流点拨】“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3.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交流点拨】那只猫当初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4.“我”的判断是否正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交流点拨】不正确;是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的。

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5.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交流点拨】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的主观臆断,认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脊上。

“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6.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交流点拨】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地对待生命。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7.阅读这篇文章,你读到一个怎样的郑振铎呢?【交流点拨】他是一个善良、正直、热忱的人;是一个严于律己、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改正错误的人,有着像鲁迅一样的自我剖析的精神,勇于把自己的疮疤揭开给人看的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人。

(三)课堂小结两个月后,第三只猫悲苦地死去。

这真是一只“可怜猫”,它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玩游,对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去得更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

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一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四、板书设计第一只——喜欢——难过辛酸应该善待生命,关爱弱小第二只——更喜欢——愤恨诅骂第三只——不喜欢——懊悔自责不要主观臆断,妄下断语五、拓展延伸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我想说:。

”【交流】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要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作者的家里曾经养过三次猫,三次养猫的经历给他带了不尽相同的感受,有快乐,有辛酸,有愤恨,甚至还有无尽的懊悔。

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这种人生感悟的呢?这节课我们重点赏析文章的语言和写作技巧。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一)继续研讨1.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到:“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到:“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交流点拨】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

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猫的想法。

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的想法。

2.找出文中表现“我”对第三只猫的感情态度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饱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表现了作者对亡失了第三只小猫的愧疚、难过之情;“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痛苦、深深的自责和遗憾之情。

(二)语言品析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画出你最欣赏的描写猫的语句,并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用得妙,最有表现力。

【交流点拨】(1)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了小猫外貌的可爱。

)(2)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滚去。

(“滚滚去”这一动词很有表现力,形象地写出了小猫的活泼可爱。

)(3)扑过抢,又扑过去抢。

(作者运用动作描写突出小猫的活泼可爱。

)(4)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动词传神,形象地写出了小猫的轻捷、活泼。

)(三)写法探究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特点?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交流点拨】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养猫故事,每个故事都以猫的亡失为结局,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

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

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交流点拨】首尾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尾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在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

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

3.鲜明的对比。

【交流点拨】前面写第一、二只猫,这样写使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有前两只猫作对比,后者的命运被衬托得更加悲惨,这就必然会引起人们更加深切的同情,就更加突出了“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4.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

【交流点拨】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也是第三只猫的悲剧的制造者。

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三、板书设计猫猫:生命之美命运之悲情:养猫之乐失猫之悲悟:猫之命运人之得失情节曲折文:语言之妙结构之巧首尾照应鲜明对比第一人称四、拓展延伸1.假如你是第三只猫,当时你会怎样为自己辩护呢?(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语言要符合其身份和地位。

)【交流】示例:主人,您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

我真的没有偷吃鸟,我久久凝望着它们,只是出于好奇心,没有一点不轨的图谋。

您不分青红皂白打了我一通,深深地伤了我的自尊。

我真的是被冤枉的,请您相信我,好吗?2.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芙蓉鸟被害案的有关材料。

案发现场情况: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1)案发前的表现:(2)案发后的表现: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交流】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第三只猫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用木棒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