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短期内血小板四项参数变化趋势
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短期内血小板多项参数的变化趋势
( 分别 由 A A或 A D P诱导的) , 比较 各组间上 述指标 的差异 。按病情给予抗血 小板治疗、 P C I 治疗及其他 常规 治 疗, 治疗 1 0 d后重复检 查上述指标 . 比较 治疗前后上 述各项指标 变化及 治疗后各组 患者与正常对照组 间的差
异程度。 结果 : 入院时冠心病各组 的 P A C - 1 、 C D 6 2 p阳性率、 血 小板聚集率水平均较对照组 高( P< o . o s ) , 而A MI 组 最为显著 治疗 1 0 d后各组 C H D患者上述指标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 ( P<0 . 叭) 。 治疗后 . 除S A P组 患者 C D 6 2 p 对比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 其余各组 C D 6  ̄ p及各组 P A C 一 1 仍 高于对照组( P<0 . 0 5 ) 。结论 : P A C . 1 、 C D 6 2 p 、 血 小板 聚集率可作为早期发现 冠心病 、 观察病情变化、 实现个体化治疗的重要 方法。 关 键词 血 小板 活化 ; 糖蛋 白 ; 冠心病 ; 流式细胞 术
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可增强血小板聚集控制效果 , 并增强抗栓效果 , 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 关键词】 双联抗 血小板 ; 老年冠心病 ; 氯 吡格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阿司匹林
老年冠心病是一种常见 的心血管疾病 。本病的基本病变
是供应心肌营养物质 的血管一 冠状 动脉发生 了粥样硬化 , 故其 全称 为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性 心脏病 , 简称为 冠心病 。冠 心病 患者 的血小板 聚集 而形 成血栓 , 是导致 冠心病 患者发 生冠脉 闭塞 的重要病理现象 … 。因此 , 控制好 冠心病 患者 的血小板 的各项指标 是治疗 冠 心病 患者 的关键 步骤 J 。阿司 匹林 和 氯吡格雷是 常用 的抗血小板药 , 具有 良好 的疗 效 , 本研究分析 3 . 观察指标 : 所有患者 均于治疗 前 、 治疗后 1个 月、 治 疗 后半年 、 治疗后 1 年检测 血小板 计数 、 血小板 聚集率 、 凝血 三
项指标 。
4 . 统计学 : 对文 中所得数据采用 S P S S 1 3 . 0分 析 , 计 量资
料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型 ) ( 2 检验, 且 以P< 0 . 0 5为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
二、 结果
单用阿司匹林 与联用 阿司匹林 和氯 吡格雷对老年冠心病患者
抗血小板 聚集 的临床效 果 , 以期找 到有效安 全控制 老年冠心 病患者血小板指标 的方 法 , 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
.
经 验 交 流 .
双 联 抗 血 小 板 长 期 治 疗 老 年 冠 心 病 患 者 的疗 效 观 察
杨 小 军
【 摘要 】 目的 观察双联抗血小板长期 治疗老 年冠心病 患者 的疗 效 。方 法 选择 我院收治 的老年
冠心病患者的合理用药指导
冠心病患者的合理用药指导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
合理的用药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能够帮助他们减轻症状,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并发症风险。
本文将为冠心病患者提供合理用药指导,助其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一、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药物能够有效预防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通常情况下,冠心病患者会被建议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但对于有溃疡病史、过敏反应或出血倾向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避免自行增加剂量或停药。
二、降脂治疗冠心病患者常伴随血脂异常,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
合理降脂能够减轻冠心病的进展风险。
一般情况下,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增加体育锻炼并配合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脂水平。
常用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Simvastatin)和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等。
在使用降脂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三、控制血压冠心病患者常伴随高血压,因此控制血压是非常重要的。
适当的控制高血压可以减轻冠心病的症状,防止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一般情况下,冠心病患者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控制血压,包括饮食调整、减少钠盐摄入、增加体育锻炼等。
对于血压无法通过非药物治疗有效控制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降压药物,如利尿剂、ACE抑制剂或钙通道阻滞剂等。
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按时按量服药,定期监测血压。
四、心血管康复冠心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心血管康复,包括体育锻炼、戒烟和饮食调整等。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心血管状况,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患者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并逐渐增加运动强度。
戒烟可以减少冠心病的发作风险,患者应该坚决戒烟,并避免二手烟的接触。
饮食调整包括限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新鲜水果蔬菜的摄入。
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和药物选择
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和药物选择引言:冠心病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等一系列病症,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预防的重要手段,本文将探讨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原理、常用药物以及药物选择的相关因素。
一、抗血小板治疗的原理抗血小板治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活化,减少血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维等。
这些药物作用于不同的血小板功能靶点,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抗血小板的作用。
二、常用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机制1.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以抑制血小板产生TXA2为主要作用机制。
它通过不可逆性地抑制血小板中的环氧酶,阻断TXA2生成的关键酶,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和凝集功能,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2. 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是一种ADP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ADP与其受体P2Y12的结合,阻断ADP信号转导通路,减少血小板激活和聚集,从而达到抗血小板的效果。
3. 波立维:波立维是一种磷酸二酯酶-3抑制剂,通过抑制血小板释放的cAMP水解酶,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和凝集功能。
三、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因素1. 病情严重程度:对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是首选;而对于非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通常联合应用氯吡格雷或波立维。
2. 防止再发心肌梗死:对于冠心病患者伴随有高度或中度冠状动脉狭窄、多支血管病变、糖尿病、高血压等高风险因素的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通常会更加积极,如联合使用多种抗血小板药物,同时注重对患者进行血压和血糖的综合管理。
3. 个体化治疗:选择抗血小板药物还应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肾功能、胃肠道道病变史、药物过敏史等因素。
例如,老年患者应慎用氯吡格雷和波立维,因为他们更容易发生出血等不良反应;肾功能受损患者需要调整药物剂量以避免药物积聚。
四、抗血小板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 出血风险:抗血小板治疗可能导致出血,包括胃肠道出血、脑出血等,因此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密切观察出血情况,特别是伴有其他风险因素的患者。
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一) 、抗血小板药物种类及药理作用
1、血栓素A2抑制剂:如阿司匹林。机制:通过环氧化物酶 作用直接抑制血栓素A2合成,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口服后吸 收迅速,1小时后达血药浓度峰值。嚼服阿司匹林起效更快。 排泄:以游离水杨酸从肾脏排泄。 2、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如氯吡格雷。
机制:①ADP存在于血小板中,与止血和血栓形成有关。
19/20
2、出血并发症的预防处理
①阿司匹林所致出现部位主要是胃肠道, 建议联合应用PPI或H2受体拮抗剂,根除幽 门螺杆菌。
②有消化道出血和溃疡病史的患者,奥美
拉唑与氯吡格雷相互作用可能并不影响临床 效果,但应该尽量选择与氯吡格雷相互作用 少的PPI,不建议选择奥美拉唑。
20/20
(2)STEMI(急性ST段抬高心梗)
临床推荐: ①所有患者立即口服阿司匹林300 mg,75-100mg/d长期维 持。不能耐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可作为替代。 ②在使用阿司匹林基础之上:a.溶栓患者,尽快口服氯吡 格雷150mg(≤75岁)或75mg (≥75岁),维持量75mg/d;b.PCI 患者,口服氯吡格雷300-600mg,然后75mg/d,至少12月;c. 未接受再灌注的患者,口服氯吡格雷75mg/d,至少12个月 ③需用血小板GPIIb/IIIa受体拮抗剂的情况:a.冠状动脉 造影示有大量血栓,慢血流或无复流和新的血栓并发症;b. 高危PCI的患者。
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年3月)
抗血小板治疗的规律
抗血小板治疗力度的发展趋势:由弱到强 表现在: ①无抗血小板治疗 ②阿司匹林单独应用 ③阿司匹林与ADP受体拮抗剂双联应用 ④联合静脉应用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 抗剂 结果:“天花板效应”----治疗效果逐渐提升, 但是仍存在残存风险,部分比例病人仍会发生血栓 事件。
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
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该治疗方法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探讨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相关内容。
一、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重要性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的疾病,严重时可引发心肌梗死。
血小板在冠心病的发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当血管内壁受损时,血小板会聚集在损伤部位形成血栓,阻塞血管,使血流受限。
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减少冠心病发作的概率。
二、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目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波立维等。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其通过抑制环氧酶,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氯吡格雷是一种腺苷二磷酸受体拮抗剂,它通过阻断ADP与血小板表面受体之间的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
波立维是一种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它通过提高cAMP水平,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形成。
三、抗血小板治疗的药物选择和注意事项在选择抗血小板治疗药物时,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因素和病情严重程度。
阿司匹林是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是一线治疗药物。
氯吡格雷通常用于那些有高危因素的冠心病患者,如糖尿病、多支血管病变等。
波立维主要用于那些不能耐受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的患者。
抗血小板治疗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抗血小板药物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和处方使用,不能随意改变剂量或停药。
其次,部分患者对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存在耐药现象,需要密切监测疗效和血小板功能。
此外,抗血小板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出血、血小板减少等,患者需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四、抗血小板治疗的新进展近年来,关于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
第二代P2Y12受体拮抗剂布洛吡格雷和替格瑞洛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
这些药物相对于氯吡格雷来说具有更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和较低的转换率,因此对于一些高危患者来说更为适用。
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仇昌智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5(8)4
【摘要】目的探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将9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
2组患者在进行对照治疗前均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常规治疗,而后观察组患者则口服普拉格雷片,对照组患者口服硫酸氯吡格雷片。
经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小板聚集率(MPA)、血小板反应指数(PRI)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MPA、PRI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MRA、P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治疗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77.8%(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低于对照组的8.9%(P<0.05)。
结论应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抗血小板作用更持久,可有效提高治疗效率、降低不良用药反应,对保证冠心病患者远期生存质量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大范围推广。
【总页数】2页(P103-104)
【作者】仇昌智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相关文献】
1.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2.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3.口服抗凝药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4.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5.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ESC冠心病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指南
仅接受药物治疗且有高危出血风险(PRECISE-DAPT ≥ 25) 的 ACS 患者,建议 DAPT>1 个月(II,a)
既往有 MI 的仅接受药物治疗,处于高缺血风险、能耐受 DAPT 且无出血并发症的患者,建议在阿司匹林基础上使用 替格瑞洛(60 mg b.i.d.)>12 个月,最长 36 个月。(II,b)
有心肌梗死病史的高出血风险(PRECESE-DAPT ≥ 25)患者,CABG 术后需停用 P2Y12 拮抗剂 6 个月。 (IIa,C)
对于正在使用 P2Y12 拮抗剂的患者,若需行非急诊 心脏手术,术前需停用替格瑞洛至少 3 天,氯吡格雷 至少 5 天,普拉格雷至少 7 天。(IIa,B)
对于出血风险高于缺血风险的患者,可以考虑应用氯吡 格雷 75 mg/天和 OAC 双联抗栓代替三联抗栓一个月。 (Ⅱa,A)
出血
推荐三联抗栓治疗在 12 个月后停用抗血小板药物。 (Ⅱa,B)
对于有应用 VKA 指征且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 雷的患者,应调整 VKA 剂量使 INR 维持在目标 INR 的 低限。(Ⅱa,B)
对于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择期手术,如阿司匹林可在围 手术期维持,至少在 P2Y12 受体拮抗剂服用 1 个月后 考虑进行。(Ⅱa,B)
替格瑞洛至少在术前 3 天停用,氯吡格雷至少在术前 5 天停用,普拉格雷至少在术前 7 天停用。(Ⅱa,B)
多学科的专家团队应对择期手术前有 DAPT 指征的病人 进行术前评估。(Ⅱa,C)
首次
评分系统
指南推荐使用 PRECISE-DAPT 和 DAPT 评分系统帮助 更好的决策双联抗血小板的时间(IIb,A)。
最新: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发生出血风险时采取的降价治疗原则和共识
最新: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发生出血风险时采取的降价治疗原则和共识抗血小板药物降级旨在减少抗血小板治疗的出血并发症,此时其风险被认为大于血栓并发症的风险。
通过改用预期抗血小板效果较低的药物(通过切换来缓解λ减少剂量(通过减少剂量来缓解)或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降低出血风险。
对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APT),转换和剂量减少通常仅限于P2Y12抑制剂,尽管理论上使用阿司匹林是可能的(例如,转换为耐受性更好的阿司匹林制剂,或将剂量从325mg减少到81mgXP2Y12抑制剂单药治疗也可以进行切换和剂量减少。
停药通常也在DAPT的情况下进行,指的是医生指示的停药。
1切换降级切换降级通常是指从具有更强效血小板抑制的P2Y12拮抗剂(即普拉格雷或替卡格雷)转变为预期强效作用较少的P2Y1拮抗剂(如氯毗格雷%这最有可能发生在接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尸台疗的患者身上,最初是按照指南使用普拉格雷或替卡格雷的DAPT e因为众所周知,与氯口比格雷相比,在里程碑式临床试验中测试的剂量下,普拉格雷和替卡格雷会增加严重自发性出血的风险[1-2],在疗效(即抗血栓作用)权衡较小的情况下,转换的目的是提高安全性(即减少出血)。
有(即指导性)或无(即临床判断)评估或预测氯口比格雷反应的测试时,可能会发生通过切换的降级。
氯口比格雷反应具有广泛的个体间反应变异性。
约30%的氯毗格雷诱导的血小板抑制受损和持续高血小板反应性患者发生重大心脏不良事件(MACE)和支架血栓的风险增加(识别CYP2C19功能缺失等位基因患者,这些等位基因易导致高残留血小板反应性)⑶。
ACS患者的DAPT转换研究包括单独由临床判断指导的转换(称为〃非指导〃转换Y由血小板功能测试指导的转换和由基因分型指导的转换。
切换的最佳时间没有标准化。
然而,在无指导(即临床判断)的切换研究中,P2Y12抑制剂的变化大多发生在1个月时(即,当出血风险被认为超过血栓并发症风险时1相反,在以血小板功能和基因检测为指导的转换研究中,这种变化通常发生在更早的时间点,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Q)后立即发生。
冠心病的抗血小板治疗
冠心病的抗血小板治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病理生理过程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流量不足,进而引起心肌缺血和心绞痛。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抗血小板治疗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血小板在冠心病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冠状动脉内血管壁出现损伤时,血小板会聚集在损伤部位形成血栓,进一步堵塞血管,加重心肌缺血程度。
因此,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可以有效减少血栓形成,保护心肌,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目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等。
阿司匹林是最早被用于抗血小板治疗的药物之一。
它通过抑制血小板产生的血小板聚集素,减少血小板在血管内的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临床研究表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肌梗死和死亡的风险。
除了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另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
它能选择性地抑制ADP受体,从而干扰血小板聚集过程。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能够进一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由于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不同于阿司匹林,因此两者联合使用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在治疗时需谨慎使用。
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选择性地抑制P2Y12受体,阻止ADP信号传导,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
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的作用更为特异和强效,并且不会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因此,替格瑞洛在一些特定的患者群体中被使用,如对氯吡格雷不耐受和对其反应不佳的患者。
除了上述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还有一些其他药物正在被研究和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
例如,右旋芬诺酮、曲美他嗪和依前诺酮等,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作用于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这些药物在特定情况下可能会成为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的选择。
尽管抗血小板治疗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需要关注。
首先,不同患者对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不同,存在药物耐受性和反应性差异。
血小板聚集功能四项
血小板聚集功能四项血小板聚集功能是血液凝固的关键环节之一,它在人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四项指标是血小板聚集率、聚集曲线、聚集时间和末期聚集度。
血小板聚集率是指在特定的激活剂作用下,聚集到一起的血小板数量占总血小板数量的百分比。
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聚集率范围在20%至50%之间,该数值能反映血小板的聚集状态。
血小板聚集率高表示血小板活性较强,容易形成血栓,而血小板聚集率低则表示血小板活性较弱,易出现引发出血的问题。
聚集曲线是通过监测血小板聚集过程中的光学变化来得到的,表示了血小板在聚集过程中的动力学变化。
通过绘制聚集曲线可以得到血小板的聚集速度、聚集平台和聚集持续时间等相关参数。
聚集曲线的形态正常应呈S型,即斜率逐渐增加并逐渐稳定。
若聚集曲线呈现异常的形状,说明血小板聚集功能发生了异常变化。
聚集时间是指血小板用于聚集到一起的所需时间,也叫聚集半数时间。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聚集时间在2至5分钟之间,时间较短意味着血小板的聚集速度较快,功能正常;而时间过长则可能意味着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
聚集时间的测定常用的方法有多种,如光学法、电阻抗法和光散射法等。
末期聚集度是指在聚集曲线上血小板颗粒释放的程度。
当血小板受到刺激时,会释放出一些物质,如血小板因子4(PF4)和血小板酶等,从而促使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
末期聚集度的测定可以通过检测血小板释放的物质的浓度来反映。
末期聚集度高表示血小板释放的物质多,聚集度低则表示血小板释放的物质少。
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四项指标可以综合评估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的功能状态,从而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相关的凝血疾病。
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可以导致血栓形成或出血等多种病理过程。
因此,对于一些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来说,及时的检测与监测血小板聚集功能非常重要,以便早期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同时,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也可以用于监测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为临床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
总之,血小板聚集功能四项指标是评估血小板聚集能力的重要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24ESC冠心病DAPT指南
2024ESC冠心病DAPT指南
202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了关于冠心病患者双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指南。
在这篇指南中,专家们根据现有的临床证据和经验,对于冠心病患者DAPT的起始、持续时间和停药等问题提供了指导和建议。
首先,对于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指南建议在术后至少使用双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12个月。
这一建议基于大量的临床试验和观察性研究,证明双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然而,对于某些患者来说,DAPT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因此,指南强调了在启动DAPT之前,医生应该评估患者受益和风险的平衡。
对于一些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可以考虑缩短DAPT的持续时间,或者在适当的情况下选择单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此外,指南还强调了在DAPT期间定期评估患者的受益和风险。
如果患者在DAPT期间出现出血或其他不良反应,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2024年ESC冠心病DAPT指南为医生提供了有关冠心病患者双抗血小板治疗的指导和建议。
这些建议基于现有的临床证据和经验,旨在帮助医生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然而,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因此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凝血功能及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影响
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凝血功能及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影响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冠心病患者在出现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等症状时,通常需要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来改善心血管状况。
PCI手术后可能会引起血小板活化和凝血系统的异常,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风险。
血小板在冠心病患者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活化和聚集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和血栓形成密切相关。
替格瑞洛是一种强效P2Y12受体拮抗剂,能够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活化和聚集,是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凝血功能和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是影响手术后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对这些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替格瑞洛的作用机制和其在PCI术后的影响,可以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凝血功能及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影响。
具体来说,我们的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治疗机制,探讨其对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活性等方面的影响,为深入理解其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2. 研究替格瑞洛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包括血小板活性、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3. 探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对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影响,包括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微血管灌注状况等指标的变化,以评估其对冠心病患者微循环功能的影响及临床价值。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能够揭示替格瑞洛在冠心病患者PCI 术后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该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奠定基础。
1.3 研究意义引言随着冠心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冠心病已成为全球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因之一。
虽然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一些患者在手术后仍然存在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异常和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等并发症。
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抗血小板治疗分析
与氢氯吡格雷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P>O.05);替格瑞洛组 高于普拉 格雷组(P<0.05),高于其他 两组 患者(P<0.05);在 适应证 对 比方面 ,阿司匹林与氢氯吡格雷相 同,普拉格 雷相对特殊 ,替格瑞洛 最少,仅 为 ACS患者 ;在 禁忌证方面 ,4种 药物 的禁忌证
大部 分相 同,以替格瑞洛禁忌证 最多。结论 冠心病二级预 防的抗血小板 治疗过程 中,临床 应用药物种类较 多,以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普拉格雷、替格瑞洛治疗,按照药物 来确定组别名称 。对 4种药物的临床 疗效进 行观 察,并且分析药物的优 势、劣
势。结果 阿 司匹林组 患者血小板抑制起效 时间为 40 min,长于氢氯吡格雷组、普拉格 雷组及替格瑞洛组的 30 min(P<0.05)。 在血 小板抑制 率方 面,阿司匹林组为 5.7%,氢氯吡格 雷组为 5.8%,普拉格 雷组为 31.0%,替格瑞洛组 为 41.O%,阿司匹林组
文 献标 志 码 :A
文 章编 号 :2096—1413(2016)26—0072—02
Analysis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ZHOU Hui-long
(Puti County Health Center,Yan an 727401,China)
prasug rel group and ticagrelor group fP<0.05).The inhibitory rate of blood platelet aggregation,in the aspirin group was
5.7% ,in the clopidogrel g roup was 5.8% ,in the prasugrel group was 31.0% ,in the ticagrelor group was 41.0% .T h e
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分析
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分析
崔颖新;宋凤吉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信息》
【年(卷),期】2008(000)0Z2
【摘要】<正>临床上使用血小板计数(PLT)这一指标来监测病人的出凝血状况,已成为一种常规手段。
随着血细胞分析系统的不断推出,使得血小板分析更为多样化,为评价病人的血小板功能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现已广泛应用,它主要用于区分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如果是骨髓增生低下造成的血小板减少, MPV不变或减少;如果是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加而引起
【总页数】2页(P51-52)
【作者】崔颖新;宋凤吉
【作者单位】吉林省德惠市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
【相关文献】
1.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短期内血小板四项参数变化趋势 [J], 孟锐;靳维华
2.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短期内血小板四项参数变化趋势 [J], 孟锐;靳维华;
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四项参数分析 [J], 楼亚玲;伍华东;王伟群
4.血小板四项参数在血小板增多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J], 陈世凤;郑军
5.血小板四项参数及凝血四项指标在妊高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J], 陈国新;陈月梅;周善明;王妍;曾仪琼;李丽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进展》考试试题
2024年《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进展》考试试题1、诊断冠心病最有价值的侵入性检查是: [单选题] *A. 心腔内心音图检查B. 心腔内电生理检查C. 冠状动脉造影(正确答案)D. 心腔内心电图检查E. 心内膜心肌活组织检查2、《2019年台湾RDN专家共识》推荐接受RDN治疗的适应人群筛选标准是: [单选题] *A. 难治性高血压B. 高血压引发靶器官损伤或心血管事件C.药物依从性较差或不耐受D. 继发性高血压治疗3个月仍无法控制E.以上均是(正确答案)3、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是: [单选题] *A.心前区或胸骨后(正确答案)B.左肩C.腹部D.剑突下E.心尖部4、患者男,82岁,近3月活动后出现胸闷气喘,心率126次/分,心前区第一心音减弱,有奔马律,有心尖区收缩期吹风样杂音Ⅱ级,下肢水肿,对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是: [单选题] *A.心电图B.胸片C.血沉D.血清病毒中和抗体E.超声心动图(正确答案)5、抗血小板是治疗冠心病的关键,以下基于哪种药物的抗栓方案为预防缺血高风险冠心病患者心脏及全身缺血事件的基石,且素来是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和长期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治疗策略之一。
[单选题] *A.氯吡格雷B.阿司匹林(正确答案)C.替格瑞洛D.吲哚布芬E.双嘧达莫6、高血压危险分层的最主要依据是: [单选题] *A.病程长短B.血压增高速度C.症状轻重D.器官损伤及功能代偿(正确答案)E.以上都不是7、患者,男性,58岁,有高血压史10年、前列腺增生史,1年前发生急性前壁心梗,门诊测血压170/100mmHg,心率95次/分,该患者的降压药物第一个最佳选择: [单选题] *A.美托洛尔(正确答案)B.维拉帕米C.吲哒帕胺D.哌唑嗪E.卡托普利8、男性,61岁,1年前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下列哪项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最可靠: [单选题] *A.T波高尖B.T波低平C.异常Q波D.ST段压低(正确答案)E.低电压9、可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减少心排血量,降低血浆肾素活性的降压药物是: [单选题] *A.哌唑嗪B.美托洛尔(正确答案)C.吲哒帕胺D.贝那普利E.氨氯地平10、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中,不应有的症状或体征是: [单选题] *A.意识不清B.肢体瘫痪C.头痛D.抽搐(正确答案)E.口角歪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短期内血小板四项参数变化趋势【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变化,比较各组间血小板四项参数差异及治疗前后变化。
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10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3组。
按病情给予抗血小板治疗、pci治疗及其他常规治疗,服药治疗10天后重复检查测定血小板四项参数,比较治疗前后变化及各组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间的差异。
结果①入院时ua组和ami组血小板计数(plt)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血压、血脂均较对照组高(p0.05),ua组和ami组较对照组高(p0.05),ami组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
2.3 各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小板各项参数比较
2.3.1 入院时,ua及ami组(acs患者)plt均低于对照组(p0.05);sap组mpv、pdw、pct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ua组mpv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pdw、pct较治疗前降低(p0.05);pct仅ami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3.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冠心病患者血压、血脂均较健康体检者明显增高,与已证实的高血压、高血脂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一致。
高敏c反应蛋白在acs患者显著增高,白细胞计数ami组明显升高,进一步证实炎症反应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2]。
3.2 各组冠心病病人血小板四项参数分析表1显示acs患者plt均低于健康体检组,mpv、pdw和pct均不同程度增高,以ami
组最加明显。
证实了acs患者血管内皮受到损伤,循环血内皮细胞明显增多,内皮功能紊乱,内皮源性舒缓因子(edrf)生成减少,导致对局部内皮组织血小板粘附、聚集的阻滞作用削弱,病变周围组织血小板功能亢进,血小板大量耗竭,血液循环中plt减少,回馈性促进骨髓造血中巨核细胞代偿性广泛大量生长,无数新生血小板出现,新生血小板较原来血小板体积庞大,故测得mpv升高,且新生血小板内富含较多的致密颗粒,可释放更多血栓素、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产物,新生的血小板第3因子活性更高,活性、粘附、聚集等功能更强,反之原有老化的血小板体积皱缩,功能缩减[3]。
血小板四项参数中plt是循环血中血小板总计数的缩写-反映了血小板兴衰。
mpv是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缩写,象征了骨髓巨核细胞增殖代谢程度与血小板生成更新速度情况,与血液循环中血小板年岁大小、细微结构和内含各种生物酶活性及作用功能情况状态相关[4]。
当血小板功效增强亢进时,mpv将会明显增高,反之mpv将缩小。
正常人mpv与plt(血小板计数)呈现倒相关联系。
pdw是血小板分布密度的缩写,是象征血小板体积差别不同程度的参数,与mpv关联紧密,二者表现为正的非线性关系[5]。
突发acs后,血小板普遍大量耗竭,刺激骨髓巨核细胞增长繁殖更富有活性的体积更大血小板,与原来循环中的状态稳定体积较小的血小板混杂在一起,均衡一致性降低,pdw增高[6]。
本实验结果与以往部分研究发现不相矛盾:血小板体积大小与血小板功效强弱相联系,大体积血小板更富有活性[7,8]。
acs患者血小板功效增强亢进,出现血小
板代偿性增殖变大,ami病人反应更加明显,血小板体积的增长变大是冠心病不容忽视的危险因子和急性缺血性疾病的密切相关危
险因子[1]。
急性冠脉综合征或急性缺血发作后立即应用抗血小板药物,阻止了plt进一步继续降低,mpv、pdw、pct进一步逐渐继续增高[9]。
血小板寿命为7-10d,治疗10天后各组患者血小板参数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部分病人改善不明显,推测可能与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抵抗有关。
因此临床工作中监测血小板参数、观察其前后变化也可间接评价冠心病治疗效果、病情发展,为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zekeriya nurkalem.mean platelet volume in patients with slow coronary flow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linical presentation.arch turk soc cardiol,2008,36(6):363-367.
[2] koenig w.predicting risk and treatment benefit in atherosclerosis:the role c-reactive protein.int j cardiol,2005,98(2):199-206.
[3] 杨瑜莹,范亮,谢柏梅,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意义.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74-75.
[4] paul harrison,ian mackie,anthony mathur,et al.platelet hyperfunction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blood 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sis,2005,16:557-562.
[5] santiago e,mora l,bautista m,et al.granub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induce neutrophil to secret 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cytokine,2001,15:299-304.
[6] khandekar m m ,khurana a s,deshmukh s d,et al.platelet volume indice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n indian scenario.j clin pathol,2006,59(2):146-149.
[7] 吴庆昌,周丽.急性心肌梗死和心绞痛患者血液中血小板的变化.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6):500-501.
[8] huczek z,kochman j,filipiak k j,et al.mean platelet volume on admission predicts impaired reperfusion and
long-term mortality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with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 am coll cardiol,2005,46(2):284-290.
[9] seino y,ogawa a,yamashita t,et al.multi-biomarker approach to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ippon rinsho,2006,64(4):69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