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满井游记_课文分析
袁宏道《满井游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袁宏道《满井游记》原文及译文赏析袁宏道《满井游记》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选自《袁中郎全集》,作者袁宏道。
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
文章用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寓理。
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写出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和对早春的欣赏和赞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自由的向往。
满井游记袁宏道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欲出不得/得之心而寓之酒也B.未百步辄返/造饮辄尽,期在必醉C.于时冰皮始解/学而时习之D.麦田浅鬣寸许/遂许先帝以驱驰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8.第①段写城中的余寒景象,有什么作用?(3分)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通过对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的描写,以及对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等情态的描绘,勾勒出一幅满井春色图。
B.作者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万物复苏的特点,如“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春回大地时柳枝初展的神韵。
C.“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等画面合为一组镜头,写出了游人络绎不绝的盛况。
满井游记课文分析
满井游记课文分析每次教学《满井游记》时,总是觉得这篇文章内容浅显,只要所文中由总而分,人景交融的景物描写讲解清楚就可以了。
但近来读到一些与袁宏道同时代的散文家的相同题材作品,将之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教学结束之后感到这篇文章还有很多内容可供挖掘。
我所读到的作品为《帝京景物略》(刘侗、于奕正)中的“满井”一条:“出安定门外,循古壕而东五里,见古进,井面五尺,无收有干(栏杆),干石三尺。
井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时不落,百亩一润,所谓滥泉也。
泉名则劳,劳则不幽,不幽则不蠲洁。
而满井旁,藤老藓,草深烟,中藏小亭,昼不见日。
春初柳黄时,麦田以井故,鬣毵毵且秀。
游人泉而茗者,罍而歌者,村妆而蹇者,道相属,其初春首游也。
”同书还附有袁宏道游满井诗两首:“出东门子城,古道三五折。
破石蹶荒丘,云是故元碣。
烧柳发柔条,卧槎吐红节。
石沟注涓水,寒鉴写空洁。
燕女竟游骖,罗袜带香雪。
梅花堆鬋(ji ǎn,下垂的鬓发)髻,波影动文缬(xié,有花纹的丝织品)。
青山酣远客,新鸟困啼舌。
红尘来频频,可消奔竞热”。
(《游满井》)“怪我频来去,无樽亦啸歌。
店荒酤酒浊,僧近施茶多。
竹里分黄阙,波间语翠娥。
溪光最胜处,高柳荫长坡。
”此外还有明末的著名文人王思任所著的《游满井记》:“京师渴处,得水便欢。
安定门外五里有满井,初春,士女云集,予与吴友张度往观之。
一亭函井,其规五尺,四洼而中满,故名。
满之貌,泉突突起,如珠贯贯然,如眼睁睁然,又如渔沫吐吐然,藤蓊草翳资其湿。
游人自中贵外贵以下,中者帽者,担者负者,席草而坐者,引颈勾肩履相错者,语言嘈杂。
卖饮食者,邀河好烧,好酒,好大饭,好果子。
贵有贵供,贱有贱鬻,势者近,弱者远,霍家奴驱逐态甚焰。
有父子对酌,夫妇劝酬者,有高髻云鬟,觅鞋寻珥者,又有醉詈泼怒,生事祸人,而厥夭(指帮闲)陪乞者。
传闻昔年有妇即此坐蓐,各老妪解襦以惟者,万目睽睽,一握为笑。
而予所目击,则有软不压驴,厥夭抉掖而去者,又有脚子抽复堕,仰天露丑者,更有,喇吓恣横,强取人衣物,或押人妻女,又有从旁不平,斗殴血流,折伤至死者,一国惑狂。
满井游记原文及翻译注释
满井游记原文及翻译注释满井游记原文及翻译注释满井游记记叙了作者游历满井所看到的早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体现作者厌恶官场生活,亲近大自然的情怀。
以及寄情于山石草木的潇洒之情。
下面是yjbys店铺为您收集整理的满井游记原文及翻译,学习中有困难的同学们可以看看,希望对你有帮助!原文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译文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冬天余下的寒气还很厉害。
冷风时常刮起,刮起就飞沙走石。
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不可得。
每次冒风疾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
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偕同几个朋友出东直门,到满井。
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
这时河的冰面刚刚融化,波光才刚刚开始明亮,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光亮的样子,好像明镜新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
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光亮,(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髻寰一样。
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散开,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
游人虽然还不旺盛,(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八年级《满井游记》文本解读
八年级《满井游记》文本解读八年级《满井游记》文本解读此地,满目皆春,万物俱有灵性燕地寒,冻风时作,本是春寒料峭,一片肃杀景象,然而,只待出得城来,却是另一番天地:但见长堤高柳,大地回春,空旷辽远,一派生机。
作者就像对季节气候极为敏感的大雁,周身感受到了春的气息,希望在回暖的长空中一展久被禁锢的翅膀。
这是天地间的春意;层冰解冻、波光粼粼,河水开始摇神动目,流波顾盼,恢复了盎然生机;山川泛出了红润的羞色,换上浅绿色新衣,开始了姹紫嫣红的妆扮美丽功课;柳条的腰肢变得活泛,麦田像小兽的脊背,鬃毛初长,正是扬鬃试蹄欢快自由的年龄;劲风中吹来的已不是寒气,人和鱼鸟都感到了它送来的温暖:鸟在河滩上展开了翅膀,鱼儿躲在水底按捺不住露出头,呷着春天第一缕阳光;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更不会错过这场早春的约会,收起了平素的矜持和庄重,品着茗茶,喝着小酒,喊着歌,露出了可爱的原色。
在作者眼里,春天无处不在,而山、川、树、禾、鱼、鸟、人无不在春光的抚照下睁开了灵性的眼睛,绽开了喜悦的笑容。
作者笔下的景,因这生命气息的流动而鲜活起来。
此官,心归自然,潇然山水之间“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一个“犹”字从开始就表现了作者儿童般的苦盼,盼什么呢?“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原来是急着出门,每每“冒风驰行”,可见此官急不可待的憨态。
“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大概是毫不犹豫,一路狂奔而去吧。
“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如果说鸿鹄的家在蓝天,那么,作者的心肯定是只能安放在广阔的山水之间的。
因为居室之内是拘束,是囚禁,是阻隔了人与自然气脉相同的障壁。
因此,一旦回归自然,作者就敏锐的感受到了天地万物的每一丝气息和情感。
这不仅仅因为作者是一个“闲官”,更缘于他厌弃那种庸俗的封建官场习气,愿意保留自己独特的性情与个性。
也许,与自然对话,作者更能找到率真与质朴,灵秀而自然的美感。
而要寻得这种春意,不能把自己关在一室之内,要走出蜗居的城堡,亲近自然,更要走出心灵的蜗居地,热爱自然,拥抱生活,用一颗诗心去接受生活中的诗意信息。
《满井游记》赏析
《满井游记》赏析袁宏道是明代公安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山水游记。
他在写作上倡行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所以他的山水游记直抒胸臆,不择笔墨,写景慧眼独具,物我交融,语言清新流畅。
他的代表作《满井游记》写与友游满井,面对美好的春光,流露出无比喜悦之情。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表现出作者高超的技巧和深厚的功力。
首先,言之有序,层次鲜明。
《满井游记》在点明出游的时间地点之后,便开始由远及近,由点到面,有条不紊,层次分明地记游。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
”这是满井鸟瞰。
三个四字短句,寥寥十二个字,即勾勒出了满井全井的轮廓,完成了面的绘画。
随即移步换景,以充满诗情的笔墨,依次描绘满井的明媚春光。
先写山和水:“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晶晶然”“娟然如拭”,旨在突出山河的色调变化;次写柳条和麦苗:“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麦田浅鬣寸许”,着重显示柳麦的初生之态;再次写游人:“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形象地表现出人们在熬过一个漫长的冬天之后的舒展心情;最后详写鸟和鱼:“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悠然自得”的鸟的神情,显示出了春光的和煦。
作者笔下的满井,无论山水,无论麦柳,无论游人,无论鸟雨,“皆有喜气”,无处不显露出早春二月独有的特点。
二、物我一体凸现浓郁春情。
袁宏道描山绘水,善于把人的感情与自然景物融于一体。
这篇游记也采用了心境物化的手段,把无形的情思化为有形的景物。
在作者的笔下:水——“波色乍明”,翻层层鳞浪,“晶晶然”具有人的情意;山——山峦“娟然如拭,鲜妍明媚”,象人笑脸迎春;柳——“柔梢披风”,一幅人的潇洒劲儿;而那些鸟鱼——也象人一样“悠然自得”,神态恬静。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满井游记》文言文赏析
《满井游记》文言文赏析袁宏道实为明代“派”的中坚,他崇尚自然,为诗作文反对当时文坛著名的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主张“独抒性灵”。
其山水小品《满井游记》是他这种创作思想的典型代表。
这篇文章写于他应其兄袁宗道之召入朝为官的第二年春。
此前他已经辞去吴县县令,悠游于江南山水名胜间数载。
对于酷爱自然山水的袁宏道来说,此次遵兄命入朝为官,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实属不得已之选。
就好比是鸟入牢笼再不似往昔能疏放不羁。
尤其身处冬季的北方,虽“花朝节后”仍然是“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严冬如故,而此时正是江南繁花似海的赏春踏青的大好时光。
又“局促一室之内”这样逼狭的空间之中,袁宏道更是如笼中套索,愈发苦闷难耐,所以有时竟不避“冻风时作”的恶劣天气“冒风驰行”。
虽总是“未百步辄返”,然其向往挣脱束缚,投身自然怀抱的迫切愿望跃然纸上。
文章开首写不得游,实为下文写游张本。
在多次出游未果的情况下,袁宏道伺“廿二日,天稍和”的良机,即“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此时的袁宏道真可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若脱笼之鹄”生动表现出其亲近自然后无比舒畅与自由的心理感受。
当此时,万物刚刚挣脱严冬的桎梏,重新获得了生机,而袁宏道也是长时间“局促一室之内”的首次出游。
故所见之景一如袁宏道从逼狭的空间进入广阔天地间的心情一样一扫往日的阴霾灰暗,“一望空阔”,清新明媚之极。
所见局部之景从山水写起,再写到麦田,柳梢,游人,鱼鸟。
所见之景无不融入了袁宏道陶醉于自然山水之间的愉悦舒畅的心情。
“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突出了水的清亮透澈;“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写出了山的明秀。
把水比作“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极写明媚阳光照耀下水的波光荡漾之态,别有一番清新可人的意趣。
把山比作“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使得群峰在明秀之间倍增几分妩媚灵动。
而至于“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既写春天生机乍现的新鲜景象,又可充分感受到此时作者赞美喜悦的心情。
《满井游记》课文分析
29满井游记课文研讨一、整体感知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
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
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
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
”(《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文学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
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
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
本文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
袁宏道生于江南(湖北公安)。
北国的寒冷,多少阻住了他的游兴。
文章的第一段,就写了这种欲游不能的苦恼。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这对北方人来说本不足为奇,但对一个在江南长大的人来说,却是不可忍受的。
作者从理性上知道“燕地寒”,但“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则是他亲身的感受和体验了。
一个“余”字,一个“犹”字,两相映衬,把寒流不肯罢去的情状描述无遗。
那么,其具体表现是什么呢?作者用了极其简练的语言来描绘:“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不说“寒风”“冷风”而说“冻风”,意在说明寒冷的程度,也表明作者对“燕地寒”的敏感。
这样恶劣的天气,只好“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从“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来看,作者不知做过多少次尝试,都无奈而归。
第二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郊游的所见所感。
“欲出不得”的压抑并没有打消作者出游的念头,反而激发了他出游的热情。
等待“天稍和”,作者就偕同“数友”,如脱笼之鸟,飞出城门,来到郊外。
但见长堤高柳,大地回春,空旷辽远,一派生机。
作者写景,主要写了水光山色,柳条麦田,以及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
其中写水写山的部分是重点。
作者先用白描的手法刻画,“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绘出初春水光;“娟然如拭,鲜妍明媚”画出春山之态。
《满井游记》的课文难点解析
《满井游记》的课文难点解析《满井游记》的课文难点解析难点解析师:请概括第一段的主要意思。
生:写城中景象,抒发他欲出游而不得的心情。
师:这一段写出怎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有什么作用?生:这一段描写了早春城中“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局促于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郁闷心情。
烘托、反衬了满井的春意盎然和郊游时“若脱笼之鹄”的开阔胸襟。
这些内容看似信手写来,既未言及“满井”,又未见一丝游踪。
从全文结构来看,这一段是极必要的铺垫,作者欲扬先抑,欲进先退,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同时,又向读者交代了时间,作者所处的地点。
师:第二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生:写满井的早春景色,充满了春日的喜悦,是文章的重点,这一大段正面绘景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照。
师:这段文字与上文哪些地方呼应?生:这段写春景“天稍和”,与上文“余寒犹厉”呼应。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与上文“飞沙走砾”呼应。
“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与上文“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呼应。
生:这段文字怎样写景?怎样抒情?师:先概括描写郊外的景色:“天稍和”,“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然后直接抒发作者舒展的心情,“若脱笼之鹄”。
作者以展翅翱翔的鸿鹄自比,形象地写出了自己远离尘世远离官场的愉悦心情。
接着分写满井的薄冰、河水、山峦、柳枝、麦田、游人和鱼鸟等景物,有动有静,声色兼备,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景物写得明朗、清澈、柔美、可爱,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之情。
可谓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师:第二段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生:第一层(“二十二日天稍和”至“至满井”),点出出游的时间、人物、地点。
第二层(“高柳夹堤”至“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写满井的早春景色。
第三层(文章的最后一句),写作者的感受,是全文的主旨。
点出春天来到了。
师:请翻译下面的句子:“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满井游记》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满井游记》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燕①地寒,花朝节②后,余寒犹③厉④。
冻风⑤时作⑥,作则飞沙走砾⑦。
局促一室之内⑧,欲出不得⑨。
每冒风驰行⑩,未(11百)步辄(12)返。
廿(13二)日天稍和,偕(14)数友出东直(15),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16)微润,一望(17)空阔,若脱笼之鹄(18)。
(19)于时,冰皮始(20)解,波色(21)乍明,鳞浪(22)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23)而冷光乍出于匣(24)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25),娟然(26)如拭(27),鲜妍(28)明媚,如倩(29)女之靧面(30)而髻鬟(31)之始掠(32)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33)稍(34)披风(35),麦田浅鬣(36)寸许。
游人虽未盛(37),泉(38)而茗(39)者,罍(40)而歌者,红装(41)而蹇(42)者,亦(43)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44),然徒步则(45)汗出浃(46)背,凡(47)曝沙之鸟(48),呷浪之鳞(50),悠然自得,毛羽(51)鳞鬣(52)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53),而(54)城居者(55)未之知(56)也。
[注释]①燕(yān):指燕京,就是现在的北京。
②花朝(zhāo)节:旧时以阴历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认为这一天是百花生日。
③犹:还,仍旧。
④厉:猛烈。
⑤冻风:冷风。
⑥作:起。
⑦砾(lì):碎石子。
⑧局促一室之内:“局促于一室之内”的省略。
局促,被拘束。
于,在。
⑨得:能。
⑩驰行:快走,疾行。
(11)未:未及,不到。
(12)辄:就。
(13)廿(niàn):二十。
(14)偕:同。
(15)东直:东直门,北京城东最北的门。
(16)土膏:肥沃的土地。
(17一)望:满眼。
一,全,满。
(18)鹄(hú):一种水鸟,俗名天鹅。
(19)于时:在这时。
(20)始:刚。
(21)乍(zhà):刚,始。
(22)鳞浪:像鱼鳞般的波纹。
(23)开:指擦亮。
满井游记赏析
满井游记赏析《满井游记》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一篇游记散文,写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早春,作者游历北京南郊满井园时所写。
文章以清新明快的笔调,生动地描写了北京地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喜和向往之情。
首先,文章开头点题,概括介绍了作者游历满井的原因和心情。
作者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了寒冷的冬季过去后,大地开始复苏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渴望和向往。
接着,文章详细描绘了满井园的自然风光。
作者运用形象的描写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满井园的清幽之美。
早春时节,大地万物复苏,山川草木欣欣向荣。
嫩绿的柳条随风摇曳,婀娜多姿;青青的草地上点缀着各种野花,散发出阵阵清香;高大的乔木枝叶茂盛,郁郁葱葱;溪水潺潺流淌,清澈见底。
这些描写不仅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也展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在描写自然风光的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自己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和对官场黑暗的愤懑。
作者认为城市生活喧嚣嘈杂,人们追逐名利、趋炎附势,失去了生活的真谛。
而官场更是黑暗无比,官员们贪污腐败、互相倾轧,让人感到无比的厌倦和无奈。
相比之下,作者更喜欢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自由自在、清新自然的生活方式。
最后,文章以作者的感叹和总结收束全文。
作者感叹道:“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这句话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喜和向往之情,也强调了他与城市生活的决裂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
同时,这也体现了作者在文学创作中倡导“性灵说”的思想主张,即强调文学作品的真实情感和个性表现。
总之,《满井游记》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既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也展现了他对城市生活和官场黑暗的厌倦和愤懑。
文章以清新明快的笔调,生动地描写了北京地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喜和向往之情。
同时,这也体现了作者在文学创作中倡导“性灵说”的思想主张,即强调文学作品的真实情感和个性表现。
满井游记赏析
袁宏道,明代公安派的著名代表人物,在文学上深受李贽的影响,认为文学是时代生活的反映,主张作家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在创作上诗文兼长,散文以描写士大夫现实生活和自然景物为主,他的游记清新俊逸,在艺术上有显著特色。
《满井游记》是袁宏道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文章开头写到:“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这样的天气,对于一个不想“局促一室之内”的人而言,就是一种痛苦,于是,作者竟不惜“冒风驰行”,可惜,每次都“未百步辄返”。
这一段,作者从城中“余寒犹厉”的景物入手,将他的这种迫切出游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接着,天气有了变化,“廿二日天稍和”,有了前面的铺垫,出现了这样的好机会,理所当然,“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作者在这里看到了与城中截然不同的景色:“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
”与其说这是作者当时心情的写照,不如说是对满井景物的一次高度概括。
有了这次的整体描写之后,作者就详详细细地对他所看到的种种景物进行充分描写。
河水、山峦、杨柳、田野、曝沙之鸟和呷浪之鳞等六个方面的自然景物和“如脱笼之鹄”的游人就一一展现出来了。
关于河水,他从状态、颜色、形态等方面进行描写:“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这样的河水像什么?“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这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山峦也有别样的情趣,它不再是冬天里那种灰扑扑的样子,而是“为晴雪所洗”,干净吗?当然,不但干净,而且变得漂亮了,“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在这里,作者忍不住运用了形容女性的词语来形容它:“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于是,他的那种对山水的爱跃然纸上。
此时,在微风的吹拂下,柳条也有了生命,“将舒未舒,柔梢披风”;田野里是一片刚刚出芽的麦苗,“麦田浅鬣寸许”,此时虽无法目睹它旺盛而蓬勃的生命力,可是,却能感受到它无法遏止的勃勃生机。
这样的景色,让人觉得清新自然。
在这些美好的自然景物之中,作者注入了自己的愉快感受。
《满井游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满井游记》原文、译文及赏析《满井游记》是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此诗写出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和对早春的欣赏和赞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自由的向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满井游记》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满井游记明代:袁宏道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译文燕地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余寒仍然很厉害。
冷风时常刮起,一刮就沙砾飞扬。
只能拘束在室内,想出去都不可能。
每次冒风疾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
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跟几个朋友一起出东直门,到满井。
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自己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
这时河的冰面已经开始融化,波光才刚刚开始明亮,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光亮的样子,好像新打开的明镜,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
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光亮,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髻寰一样。
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散开,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
游人虽然还不是很多,但是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满井游记》原文及注释
《满井游记》原文及注释以下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满井游记》原文及注释:满井游记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注释:1、燕(yān):指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北京一带。
这一地区原为周代诸侯国燕国故地。
2、花朝(zhāo)节:旧时以阴历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节,据说这一天是百花生日。
3、冻风时作(zuò):冷风时常刮起来。
作,起。
4、砾:小石块,碎石子。
5、局促:拘束。
6、廿(niàn)二日:二十二日,承花朝节说,所以没有写月份。
7、稍和:略微暖和。
8、偕(xié):一同。
9、东直:北京东直门,在旧城东北角。
满井在东直门北三四里。
10、土膏:肥沃的土地。
膏,肥沃。
11、若脱笼之鹄(hú):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
鹄,天鹅。
12、冰皮:冰层,指水面凝结的冰层犹如皮肤。
13、乍:刚刚,开始。
14、鳞浪:像鱼鳞似的细浪纹。
15、晶晶然:光亮的样子。
16、新开:新打开。
17、匣(xiá):指镜匣。
18、山峦为晴雪所洗: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
为,被。
晴雪,晴空之下的积雪。
19、娟然:美好的样子。
20、拭(shì):擦拭。
21、鲜妍(yán):鲜艳美丽。
《游满井记》原文及鉴赏
《游满井记》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游满井记》原文及鉴赏【导语】:京师渴处,得水便欢。
满井游记原文及译文注释
满井游记原文及译文注释满井游记原文及译文注释《满井游记》写出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和对早春的欣赏和赞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自由的向往。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满井游记原文及译文注释,欢迎参考阅读!原文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译文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冬天余下的寒气还很厉害。
冷风时常刮起,刮起就飞沙走石。
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不可得。
每次冒风疾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
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偕同几个朋友出东直门,到满井。
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
这时河的冰面刚刚融化,波光才刚刚开始明亮,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光亮的样子,好像明镜新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
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光亮,(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髻寰一样。
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散开,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
游人虽然还不旺盛,(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风力虽然还很强,然而走路就汗流浃背。
八年级语文上册 24.满井游记课文全解素材 语文版
24.满井游记【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燕y n:古燕国,这里指北京地区。
局促:拘束。
土膏:肥沃的土地。
膏,肥沃。
若脱笼之鹄: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
娟然:美好的样子。
偕xi :文中意思为:共同,一块儿。
茗m ng:茶,文中是煮茶的意思。
堕事:耽误公事。
堕,坏,耽误。
恶能:怎能。
泉而茗者,罍l i而歌者,红装而蹇ji n者:用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艳装骑驴的。
蹇,原是跛足的意思,引申为驴。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
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
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
万历十六年(1588)中举人。
次年入京赴考,未中。
返乡后曾问学李贽,引以为师,自此颇受李贽思想影响。
万历二十年(1592)中进士。
不仕,与兄宗道、弟中道遍游楚中。
万历二十三年(1595),选为吴县令,饶有政绩。
不久解官去,游览江南名胜。
后又授顺天教授,补礼部仪制司主事。
两年后又辞官返里,卜居柳浪湖畔,潜学著文,并作庐山、桃源之游。
万历三十四年(1606),入京补仪曹主事,不久又辞去。
两年后再入京,擢吏部主事,转考功员外郎,奏立“岁终考察群吏法”,其后成为定制。
万历三十七年(1609),迁稽勋郎中,赴秦中典试。
事毕请假归里,定居沙市。
袁宏道在明代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与兄宗道、弟中道时号“三袁”,被称为“公安派”,宏道实为领袖。
袁宏道的散文极富特色,清新明畅,卓然成家。
今存其尺牍280余封,篇幅长的1000多字,短的只二、三十余字传记文以《徐文长传》、《醉叟传》两篇最优,刻绘人物,生动鲜明。
游记文90余篇,于写景中注入主观情感,韵味深远,文笔优美。
如《满井游记》所写京郊初春景色,纯用写实手法,刻画细腻,情致盎然。
其他如《虎丘》、《天目一》、《晚游六桥待月记》、《观第五泄记》等,真切动人,语言浅近,略无斧凿之迹,都是佳作。
袁宏道作有各体诗歌1700余首,成就不及散文。
他的诗及多数散文,仅限于抒发个人情趣,不能充分反映社会生活,现实意义有限。
统编教材《满井游记》解读
满井游记袁宏道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语篇:“花朝节”现已不存,故读者需补充相关知识:旧时农历二月十二日是花朝节,是百花生日,也是春游之日。
补充后才能生成相对完整的文本世界。
时间:农历二月十二日后;地点:燕地;事物:冻风、沙砾;角色:叙述者。
此段构成了游记的背景和语境。
在北方待过的读者能更好地构建出这个风雪的世界】【段析:本文四六句为主,仿旧时骈文,韵律优美。
此段焦点在“寒”;“犹历”与节前比较,后数句均为“厉”之表现:先写风,再写人,再写人与风。
“驰行”本作车马而行,再后句“百步”压制下凸显“顶风疾行(快步走)”。
北方之地,春日迟来,作者赏春心切,却无奈风势浩大,无法出游】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2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3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试,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4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5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6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7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语篇:此段是游记主体,以景物描写为主,随时间和气候变化“天稍和”变化,文本世界的基本元素有所变化:时间:二月二十二日;地点:满井;事物:高柳、土膏、冰皮、水波、山峦、柳条、麦田;角色:作者、数友、游人。
其中的功能推进主题有:(吾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游人)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段析1:写高柳,而缓写新生之柳枝叶,是因为焦点尚在空间的开阔,这是出城后的豁然开朗,人在此空间便如“脱笼之鹄(天鹅)”的感觉,此处将因冰雪困于城中的人隐喻为笼中之鸟】【段析2:由堤到水。
写融冰,写波浪如鳞,写水之清澈,用新磨铜镜出匣的光亮隐喻水光的冷彻。
《满井游记》疑难解析
《满井游记》疑难解析
《满井游记》疑难解析
1、这篇游记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
如“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柳枝初展的神韵。
熟读课文,试找出几处这样的景物描写,略加分析,想一想,作者在这样的描写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
文中这样的景物描写还有几处,如“土膏微润”,写冬去春来大地解冻复苏的情景,简练而传神;“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写天气转暖湖冰消融的情景,令人精神为之一振;“麦田浅鬣寸许”,写麦苗破土初芽的情景,准确而生动。
作者在这样的描写中,无不渗透了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
2、细读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麦田浅鬣寸许。
”
体会作者是如何以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描绘满井春色的。
本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因此上面这段描写满井自然景物的文字,即为全文的主体部分。
在这部分文字里,景物写得自然清新、优美动人,这和作者使用大量新鲜贴切、生动形象的比喻是分不开的。
如作者以“脱笼之鹄”为喻抒写自己自由奔放的情怀,此可谓由物生情,缘情状物。
总之,通过一连串恰当的比喻,借助于简洁、准确的文字(“微”、“始”、“乍”、“新”、“将”、“浅”等),作者突出了满井初春景物的特点,也从中巧妙地抒发了郊游的喜悦。
满井游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满井游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作品:满井游记简介本篇选自《袁中郎全集》。
作者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明代文学家,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人。
他的作品局限于自然景物以及生活琐事的描写,山水游记的成就较高。
《袁中郎全集》共四十卷,凡文集二十五卷,诗集十五卷,有明崇祯间刻本。
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本《袁宏道集笺校》五十五卷。
本篇以清新的笔调写出了北京近郊满井的早春景色,表达了作者的欢快心情。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①。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泠光之乍出于匣也②。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③。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④。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⑤,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⑥,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⑦。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⑧?己亥之二月也。
注释①鹄(hú):天鹅,一说黄鹄。
②泠(línɡ)光:清光。
③靧(huì)面:洗脸;掠(lüè):轻轻地拂过,这里指梳发。
④浅鬣(liè):短短的鬃毛,这里形容麦田中的嫩苗。
⑤茗(mínɡ):茶,这里作动词,意指煮茶;罍(léi):酒器,这里指拿着酒器,作状语;蹇(jiǎn):骑驴。
⑥曝(pù):晒;呷(xiā):喝。
⑦堕:败坏,耽误;此官:作者自指,当时担任顺天府教授的闲职。
⑧恶(wū)能:怎能。
《满井游记》鉴赏
满井游记鉴赏引言《满井游记》是中国古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篇游记文学作品。
这篇文章以精湛的笔触描述了作者在旅途中对井水的一番感慨,展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与领悟。
本文将对《满井游记》进行鉴赏,从内容、结构和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
内容分析《满井游记》主要以旅行者在旅途中发现一个满溢的井为背景,通过对井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诗意的感悟。
文章首先描绘了满溢的井水,井水溢出了井口,形成了一幅水光潋滟的景色。
接着,文章以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作为线索,展开了对井水的赞美与思考。
作者通过对水的自由流动和井水的限制对比,表达了对人生束缚和流动的思考。
文章最后以反问的方式,探讨了人生的真谛和意义。
结构分析整篇文章以作者的游记为主线,通过对满井的描写,展开了对井水的感悟和对生活的反思。
文章结构紧凑,逻辑清晰。
分为引子、主体和结论三部分。
引子部分以描写满井的壮观景象为开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主体部分通过对水的自由流动和井水的限制进行对比,引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结论部分以反问句结尾,给予读者启迪和思考。
语言风格《满井游记》语言优美,表达细腻。
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文中的景物栩栩如生,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例如,“井水夭桃深红,岸花缀绿浓”,通过对井水颜色的形容,展现出春天的美丽景色;“井蛙似人语,好向乡中问。
”中的对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井蛙的叫声,给井水增添了生动感。
另外,作者还运用了反问句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例如,“人生不过是流水去,又何必凭添执着之忧”中的反问句,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总结《满井游记》通过对井水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诗意的感悟。
文章从内容到结构和语言都展现了陆游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哲思品味。
这篇短篇游记文学作品,通过对井水的赞美和对人生的反思,引发了读者对生命的深入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井游记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感苦闷,更使他感到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
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
《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满井是北京东北郊的一口古井,“径有五尺余,飞泉突出,冬夏不竭。
好事者凿栏以束之,水常浮起,散漫四溢。
”满井因此而得名。
袁宏道向来是弃尘世、近山水;官场不得志,就愈加寄情于山水,所以,在春寒料峭的时候,他便兴冲冲急匆匆走进大自然。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作者自表的自得掩饰不了他失意的郁闷。
这次做京官,前前后后不过两年,袁宏道又称病辞职,居闲达六年之久,再次开始他的漫游。
《满井游记》是一篇典型的山水小品,文辞清丽而简洁,抒发主观感受融于叙事写景之中,结构松散自由,处处照应很像楔子把文章组接得规矩自然。
尽管通篇并无多少博大的社会内容,不过表达了一种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但公安派推崇李贽的“童心说”,主张“直写性情”的文学主张,在这里得到了印证。
作者在记叙出游满井之前,先用烘托、反衬的手法,勾画出北国的早春:“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一笔带出燕地的特征。
花朝节也称百花生日,指农历二月十五,也有人说是二月十二,还有人说是二月初二。
在这个季节里,人们应该踏青了,可是,人们出门走不了多远便被风寒阻截而归,只好闷闷不乐地瑟缩在斗室内。
这些内容看似信手写来,既未言及“满井”,又未见一丝游踪。
从全文结构来看,这一段却是极必要的铺垫,作者欲扬先抑,欲进先退,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同时,又向读者交代了出游的时间,作者所处的地点。
下文也就给人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真是出手不凡,极其经济的一笔。
“天稍和”与“余寒”相应,是写天气的变化,也是写作者心绪的解冻。
“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连用三个动词组成一个连动式句子,单刀直入,点明游玩所在,准确地表达出作者那种兴奋惬意的心情。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与上文“飞沙走砾”相呼应;“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与上文“局促一室之内,
欲出不得”相呼应。
还未写春,读者已感悟到了融融春意,至此,读者大悟作者铺陈的匠心。
作者以展翅翱翔的鸿鹄自比,形象地写出了自己远离尘世,远离官场的“心近狂矣!痴矣”!作者心情愉悦,所以,他笔下的万物都是美好的:水像乍出匣的明镜;山像刚梳洗过的美女。
这里的连续作比不仅抓住了山水的形似,而且抓住了神似,唤起了读者更广泛的联想。
后人曾这样评价过袁宏道的山水小品,“往往花有人的容貌,柳有人的感情,山有人的体态,水有人的情意。
”的确如此,融进作者感情色彩的自然景物分外动人:“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麦田浅鬣寸许。
”垄上的麦苗出土不久,随微风摆动,那麦田竟然像飞驰的骏马,多么神奇的比喻呀,反衬出作者的匆匆步履,真令人拍案叫绝。
“柔梢”“寸许”,看来是作者信笔写实,把握全文就会发现,这和前面写河水“始解”,其波光“乍明”,就像镜子“新开”,其光泽“乍出匣”;写山峦像美女刚刚洗过脸,“而髻鬟之始掠也”一样,都是通过生动的描述,来抓住初春特征的,而在“余寒”“稍和”上大做文章,为的是暗示自己的心迹。
下面,作者由物及人,写起了那寥寥可数的游客:有的掬泉水煮茶;有的边饮酒边唱歌;有的红装素裹骑驴缓缓而行,男男女女,有动有静,声色兼备,形态各异,好一幅早春郊游图!“风力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很自然地从写他人,回到写主观感受,直观地写出早春的特征:寒中蓄暖。
恰如古诗所云:“二月春风似剪刀。
”尽管扑面的春风还带着残冬的威力,但毕竟剪出了满目春色。
继而,作者又由人及物,写起了山水间的飞禽游鱼。
令人惊叹的是,作者笔下的动物也通人情,“悠悠自得”“皆有喜气”,这与其说是写客体,不如说是写主体,面对大自然的盎然生机,作者又怎能不“近狂矣!痴矣”!自然与人出神入化的和谐,作者又怎能不更加厌恶官场尔虞我诈的社会呢?
本文以议论作结,言明自然未尝没有春色,只是“局促”之人不知道春在哪里罢了。
作者好似还未尽意,又补上一句,以表明自己和庸俗之人的区别,“惟此官也”的“惟”颇有独傲自慰的味道。
最后一句,看似闲笔,作者不过交代了为什么作此文,这是游记的通常写法。
透过文章的表层,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这个“近”指的并不完全是可见的两地间的距离,还有作者心灵与自然的贴近。
作者在官场感到孤独,大自然却给他以慰藉,山水鱼鸟都成了他的知己,
于是,在记游之后,作者又借题发挥,抒发了物我交融的感受。
(郗仲平《古代散文鉴赏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