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小学科学_一年级上_第二单元备课纸
一上第二单元单元主题备课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3、和同学一起分工合作,进行科学探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官。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度、形状等特征
学法指导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选取学生熟悉的材料,让学生多亲身实践,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用眼看、用、鼻闻靠、耳听声音、用舌尝、用手摸具体的材料,鼓励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多感受。
(第二单元 我们怎么知道 ) 单元备课
( 二)年级( 科学 )学科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时小学生接触科学的第二单元,由《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闻一闻 尝一尝》思科组成,旨在让学生了解眼、耳、皮肤、鼻、舌等感觉器官,并利用各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本单元篇章页背景图展示了蓝天白云下小学生在田野上奔跑和玩耍的场景,旨在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从而能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官。
2、感官器官感受不同的食物或物体,了解不同感官器官的功能。
3、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度、形状等特征
过程与方法:
1、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用语言等方式初步描述物体的形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围绕观察多种多样的水果这一主题尝试多角度、多方式地认识水果。
小学科学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苏教版
小学科学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苏教版(以下是回复内容)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苏教版一、第一单元:我身边的物体在这个单元中,主要介绍了小学一年级学生身边常见的物体及其特征。
1. 小朋友的身体结构及功能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人体的一些基本部分,并了解到他们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了解它们的功能。
教学步骤:1. 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
2. 分别介绍头、颈、躯干、四肢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例如头是用来看、听、闻、说的;四肢用来跑、走、举东西等。
3. 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具,加深学生对人体各部分的认知。
4. 网球游戏:让学生模仿球,通过模拟球的滚动运动,感受到躯干和四肢的运动。
二、第二单元:小动植物之间的关系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小学一年级学生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
1. 小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需求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观察和记录小动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它们的生长需求。
教学重点: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小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并了解它们的基本需求。
教学步骤:1. 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例如发芽、茁壮生长等。
2. 引导学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让他们了解到植物需要阳光、水分和土壤等。
3. 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的生长变化,例如小鸟的羽毛、小狗的体型等。
4.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动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5. 鼓励学生栽种一些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并记录下来。
三、第三单元: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小学一年级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1. 水的变化与常见现象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观察和分类水的不同状态,并了解水的一些常见现象。
教学重点:让学生观察和分类水的不同状态,并了解水的蒸发、凝结和沉淀等现象。
教学步骤:1. 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水的不同状态,包括水的液态、固态和气态。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
一年级科学第二单元 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
教学内容
一、看一看
二、听一听
三、摸一摸
四、闻一闻,尝一尝
教学目标
◆认识眼睛,以及它们的作用,知道眼睛的重要性。
◆认识眼睛和耳朵,以及它们的作用。知道眼睛和耳朵的重要性。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冷热、软硬、粗糙、光滑等特征,发展感知能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了解自己的感官,学习用鼻子、眼睛、嘴巴来辨别各种液体。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以及它们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自己的感官,知道它们的作用。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精讲点拨
教学准备
PPT课件
课时划分
4课时
纸-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纸-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纸的来源和种类。
2.学生能够了解纸的生产过程。
3.学生能够体验和掌握纸的可塑性。
教学重点
1.纸的来源和种类。
2.纸的生产过程。
3.纸的可塑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纸的生产过程。
2.练习纸的可塑性。
教学准备
1.PPT。
2.实验材料:纸、水。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教学单。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讲师通过PPT介绍“纸”这个物品。
2.学生回答:纸用来做什么?
播放视频(5分钟)
1.讲师和学生一起观看视频,了解纸的来源和种类。
讲解(15分钟)
1.讲师通过PPT介绍纸的生产过程。
2.讲解结束后,询问学生是否有疑问。
实验环节(30分钟)
1.讲师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纸的可塑性。
2.实验步骤:将一张纸撕成小块,放入盆中加入一些水,用手搅拌后将纸渣压成一片薄纸。
3.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讨论并记录实验结果。
总结(5分钟)
1.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收获。
2.讲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纸的重要性和环保意识。
作业
1.完成教学单。
2.小组讨论并撰写一份关于“环保纸”方面的调查报告。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纸的来源、种类和生产过程。
通过实验,让学生真正体验了纸的可塑性,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进一步完善教学形式和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一年级科学(上)第二单元备课
书
后
设
感
计
想
课时教学设计
内容 2.起点和终点
施教时间
科学概念目标:
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目标:
学 习 目 标
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三、探索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
1. 比一比,给恐龙排
1.让 学 生 明 确 观 察 任 务 :比 一 比 四 只 恐 龙 模 序。 2.按老师要
型 的 大 小 ,给 它 们 排 序 。
求完成。 3.(1)
2.提出探究要求: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可 进 行 观 察 比 较 。
以 有 多 种 比 较 方 ;每 人 都 要 及 时 记 录 比 较 结 (2)把结果记录在学
教学 准备
学生准备:每人一只纸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胶水、剪刀、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
预设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一、游戏导入 请一位高个子和一位矮个子学生上台比赛 跳 远 ,其 他 学 生 观 察 。
学生活动
按照老聚 焦 1.提 问 :“ 怎 样 才 能 知 道 谁跳得更远呢?” 2.根据回答,让 学 生 重 新 比 赛 ,画 起 跳 线 和 落 脚 线 。 3.揭 示 课 题 : 起 点 和 终 点 。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
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观 察和比较物体。
人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我的身体课程目标- 的身体部位及其功能。
- 掌握简单的健康惯。
课程内容1. 课程名称:认识身体- 研究内容:- 头部、眼睛、鼻子、耳朵、嘴巴的名称及功能。
- 身体部位的简单指示动作。
- 教学方法:- 通过幻灯片展示不同身体部位的图片,让学生辨认并说出名称。
- 进行互动游戏,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指示动作。
- 资源准备:- 幻灯片、图片、学生手册。
2. 课程名称:保持清洁- 研究内容:- 认识牙齿、洗手的重要性。
- 研究正确刷牙和洗手的方法。
- 教学方法:- 演示正确的刷牙和洗手方法,并给予学生实践机会。
- 观看教育视频,介绍刷牙和洗手的重要性。
- 资源准备:- 牙刷、牙膏、肥皂、教育视频。
3. 课程名称:健康惯- 研究内容:- 认识营养均衡的重要性。
- 研究简单的健康惯,如不吃垃圾食物、多喝水等。
- 教学方法:- 通过图片和故事,让学生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
-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健康惯。
- 资源准备:- 图片、故事书、小组讨论材料。
课后作业- 完成学生手册上的练题。
- 培养良好的生活惯,如刷牙、洗手、饮食均衡等。
总结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对自己的身体有更深刻的了解,掌握简单的健康惯,并培养良好的生活惯,以保持身体健康。
这将为他们今后的研究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意::以上教案仅供参考,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教材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一年级科学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1.引导学生通过看图片、听录音等方法,认识感觉器官。
2.引导生实验、尝试描述等方式认识物品。
具体教学安排
本组安排了篇课文,
看一看1课时
听一听1课时
摸一摸1课时
闻一闻 尝一尝1课时
一年级科学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时 间:9.15地点:多媒体室中心发言人:马晓梅参加人员:全处一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中心发言
教材分析
共安排4课,依次是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闻一闻 尝一尝,让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方法,感受不同的认识物品的方法。
教学重点
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教学难点
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与同伴互相指认眼、耳、鼻、舌、皮肤的活动,说出它们都是感觉器官(感官)。
2.观赏视频或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3.在用感官观察的活动中,尝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方面的特点。
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需4课时。
青岛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单元备课
单元课时
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目标
新授课
看一看
1
1.知道眼睛可以看到物体的颜色、形状等;了解观察的方法不同,结果可能会不同。(事实性知识、方法性知识;识记、理解、应用)
2.能通过观察认识眼睛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3.能对生活中的七巧板、松树、花生等物体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摸一摸
1
1.科学知识:认识皮肤,能说出皮肤是感觉器官。(事实性知识;识记、理解)
2.科学探究:能通过摸的方法去辨别物体的薄与厚、粗糙与光滑、干与湿、冷与热等。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方法性知识;应用、分析、评价)
3.科学态度:通过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能说出“摸”在生活中的一种应用。(价值观;应用、创新)
4.意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注意卫生保健。(价值观;评价、创新)
听一听
1
1.知道耳朵使我们的听觉器官,耳朵可以辨别声音。(事实性知识;识记、理解)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通过观察认识耳朵的外部特征。(事实性知识;识记、理解)
3.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能对生活中的多种声音表现出探究兴趣。(价值观;应用、创新)
2.能通过观察认识眼睛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3.能对生活中的七巧板、松树、花生等物体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4.意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注意卫生保健。(价值观;评价、创新)
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教学重点:能通过观察认识眼睛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教学难点:能通过观察认识眼睛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知识:识别眼、耳、舌、鼻、皮肤等器官;知道物体有轻重、厚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知道眼睛可以分辨物体的颜色、形状等。知道皮肤可以感觉到物体的干与湿、冷与热、薄与厚、粗糙与光滑等。知道鼻子可以分辨多种气味。知道舌头可以尝出多种味道。了解观察方法不同,观察结果可能会不同。
科学一年上册第一、二单元集体备课材料
一年级科学上册集体备课材料一、教材分析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
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
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
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
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
通过使用数字和标准的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
相似地,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
事实上,比较和测量是学生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
在本单元中,他们将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体会比较和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
2.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植物会生长和死亡。
3.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4. 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5.观察中有比较,比较需要公平,测量使比较的结果更准确。
6.不同的工具可用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更方便测量长的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
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最新2017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生;手摸一摸
生:塑料草皮粗糙、木质地面光滑
生:脚
生:交流
三、了解动物的感觉器官
学生观看视频并交流
板块一
1.先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这里有一张图片,请同学们睁大眼睛找一找,有几种小动物隐藏在图片中。不急,给你们一点时间,仔细看。
刚才我们通过用眼睛看(板书),观察到不同的小动物的颜色、形状、还有大小都不同(板书:颜色、形状、大小...)
从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
动物依靠敏锐的感官观察外面的世界,更好的在大自然中生存。而人类也常常利用这些感官,来完成一些特殊的任务,比如缉毒、查爆等等。感官的世界很有意思,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下课!
教后反思: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学案设计
施教日期: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
5.感官总动员
共几课时
1
师:生活中,你都闻到过什么样的气味?
师:除了鼻子,还有其他感官吗?
2.师:你的意思是嘴巴里的小舌头,舌头可以帮助我们来尝味道。(板书:舌头尝味道)你品尝过什么样的味道?
3.师:看来大家的经验很丰富,接下来,我们就考验一下你们的小鼻子、小舌头灵不灵。老师这里有个神秘的盒子,每个盒子中都装有一种食物。你们可以用鼻子闻、舌头尝的方法进行观察,看看能不能辨认出盒子中的食物。
师:你想用哪里的皮肤感受?
师:感受完了?那请你再感受一下会场的木质地面与这块塑料草皮有什么不同?
师:谢谢你,谁还想用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来感受?
你想用哪里?
师:同样也和木质地面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
师:看来同学都想感受一下,这样,老师等会给每一组都发一块塑料草皮,请你用皮肤感受,塑料草皮与你的铁质课桌架。。。有什么不同。
2017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开设科学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
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
“植物”单元下设:1.我们知道的植物2.观察一课植物3.观察叶4.这是谁的叶5.植物是“活”的吗6.校园里的植物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
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比较与测量”单元下设:1.在观察中比较2.起点和终点3.用手来测量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6.做一个测量纸袋7.比较测量纸袋和尺子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
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2017部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材)
2017部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材)及它的特点和用途。
二、观察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1.出示植物和塑料花,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观和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哪一个是真的植物,哪一个是假的植物?为什么?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它们的不同之处,并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三、种植一棵植物1.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下种子的外观和特点。
2.让学生动手种植一棵植物,并记录下植物的生长过程。
3.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因素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如何才能让植物生长得更好?四、总结植物的特征和用途1.让学生回顾今天的研究内容,总结出植物的特征和用途。
2.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重要作用?五、作业设计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观察自己家里或学校里的植物,记录下它们的外观和特点,并尝试种植一个小植物。
1.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2.帮助学生区分植物和非植物,初步认识植物与动物的不同。
3.帮助学生理解塑料花不是植物的原因,并通过观察和比较,加深学生对植物的认识。
4.帮助学生研究种植植物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介绍本课的主题:观察一棵植物,初步认识植物的结构和特征。
2.教师出示一些植物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它们的名称,并简单介绍这些植物的特点。
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1.教师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其中的植物,并询问学生有多少种植物。
2.组织学生交流这些植物的共同点,如有叶子、绿色、会开花、会长大等,并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教师提问:“蝴蝶是植物吗?”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与动物的不同。
三、塑料花是植物吗?1.教师提问:“蝴蝶不是植物,那塑料花是植物吗?”2.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如不会生长、不会死亡、长期保持一种形态等。
3.教师提供植物与塑料花的实物,让学生进行对比,并在小组观察、交流。
4.学生可以说出塑料花不是“活”的,与植物不同,植物有根、茎、叶,会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同时它的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一定的温度条件的,这与塑料花不同。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学习教案
4.认识感官【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2017新课标版本的一年级教材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的起始课,主要认识感官和感官的各种功能。
课的内容由三个部分构成:(1)明确什么是感官;(2)认识各种感官的功能;(3)知道一些动物的感官特别灵敏。
【学情分析】一、前概念:一年级学生对“感官”这个概念没有清楚的认识,但是他们对眼、耳、口、鼻、皮肤这几种感官的功能都有初步的认识。
一年级的孩子对“观察”这个概念的认识,大部分停留在“用眼睛看”的层面上。
二、年龄特征: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程,而且课堂的自控能力不够强,有意注意的 时间比较短暂,抗干扰能力较差。
三、学习特点:一年级的孩子的天性是:爱观察,爱动手,爱做游戏,爱玩。
【设计说明】一、教材处理1.选取教材前两个部分的内容,把教学重点放在充分让学生感受感官的功能上,把了解动物感官的内容做为课堂的拓展作业,下节课再反馈;2.教材的顺序做了一定的调整。
在教材中,先认识感官,再认识各种感官的功能,在我的教学中,我把第一个环节“明确什么是感官”,放到认识各个感官的功能之后,这样孩子前面的活动中,对各个感官的功能已经有所体验,再观察的器官,这样孩子的印象更为深刻。
二、教法说明本节,我顺应孩子“爱观察,爱动手,爱做游戏,爱玩”的天性,精心创设的“去动物王国参加美食大会”的情境,利用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精心组织的探究材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充分唤醒了孩子的观察、认知的兴趣,引导学生分别用眼、耳、鼻、舌、皮肤进行观察,从而认识不同感官的功能,并在观察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描述物体的主要特征。
【教学目标】1.知道感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
2.在感官观察活动中,尝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教学难点】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等方面的特点。
(2017教育部审定)统编教材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案例二
第一单元、我们一起学科学1、走进科学课学习目标1、初步感知观察、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重要方法。
2、善于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观察树叶活动、小纸鱼实验中发现问题。
3、能通过观察树叶和小纸鱼实验的活动感知科学探究的乐趣,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4、通过观察、实验感知科学就在身边。
活动指导观察植物的叶活动要求:了解植物叶子的样子。
活动方法:1、找一株植物,选取其中的一片叶子进行观察。
2 看一看叶子的颜色、形状。
3、看一看、摸一摸叶子的正面和背面。
4、用手指轻轻触摸叶子的边缘部位。
5、比一比,同一株植物中不同的叶子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活动记录:将所观察的叶子画下来。
观察植物活动方法:1、按部位观察。
先从整体上看,再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植物的根、茎、枝、叶、果等部位。
2、分期观察。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常要经历发育、成长、开花、结果、衰亡等时期,这一过程中形态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要全面了解一种植物,需要按植物生长的过程进行长期观察。
3、比较观察。
自然界中的植物种类很多,千姿百态。
有些形体相似的植物。
只有通过对比观察才能辨别。
会转身的小鱼活动目的:知道装了水的杯子可以使物体成像,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活动步聚:1、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条小鱼。
将白纸在桌面上立成纸屏。
2、在透明的玻璃杯中加人大半杯水。
3、将装水的玻璃杯推到纸屏前并与纸屏中间相隔一段距离,使小鱼位于装水的玻璃杯后面。
4、透过水杯观察小鱼有什么变化。
5、将装水的破璃杯紧贴纸屏,使小鱼位于装永的玻璃杯后面。
6、透过水杯观察小鱼有什么变化。
活动现象:当玻璃杯与纸屏中间相隔一段距离时,可观察到小鱼图案发生左右翻转;当玻璃杯紧贴着纸屏时,可以观察到小鱼的图案被放大。
活动分析:装水的玻璃杯像一个凸透镜。
观察者透过装水的玻璃杯观察物体,可以看到物体成像或放大的现象。
用一个手指能否阻止坐在椅子上的学生站起来活动要求:一个学生端坐在椅子上,双脚前放,双手抱臂(防止学生借助双手的力量)。
2017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3.谈话: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感官)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用感官观察
1.比眼力:
用眼睛看,你能找到几种动物?
2.比听力: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3.比嗅觉:闻一闻,尝一尝,盒子里的是什么水果?
4.触觉:触摸不同的地面,说说你的感觉。
小结:我们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观察周围的事物。
学生交流后汇报
学生交流后汇报
学生操作后汇报
总结与拓展
1.师:你有什么收获?
2.怎样呵护感觉?
3.法制渗透:看第14页狗和鹰的图文,《治安管理处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
板书设计
认识感官
观察事物
眼看 耳听 舌尝 鼻闻 手摸
课 题
感官总动员
共课时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第15—17页
教学目标
1.知道运用多种感觉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
学习使用观察工具
认识各种观察工具
1.学生看课本第20页,认识各种观察工具。
2.法制渗透:《道路交通安全法》《残疾保护法》
看课本第20页
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借助工具观察
观察得更多
3.小结:我们就学习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
探索新知
1.大家品茶:做第15页的品茶实验。
2.小结:吃东西时,舌头和鼻子总是一起工作的。
3.安全教育:未知的东西不能随便闻和尝。
4.小组活动:观察点燃前和点燃后的蜡烛,尽可能多地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注意防止被火苗或蜡烛油烫伤)
5.提问:
你找到的特点是用什么感官发现的?怎么选西瓜?
学会使用放大镜、显微镜和听诊器。
苏教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单元 用感官观察 6 借助工具观察》优质课教学设计_6
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2单元用感官观察
6、借助工具观察
教学目标:
1、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2、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
3、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4、能与同学合作,并乐于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教学难点: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工具观察事物。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听诊器。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借助工具观察
眼睛耳朵
放大镜听诊器。
2017大象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兔子word教案
三年级科学小白兔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动物的身体结构一般分为头部、颈部、躯干、四肢和尾巴五部份。
知识与技术:(1)熟悉兔子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组成,头上长有耳朵、眼、嘴、鼻和胡须等器官,后肢比前肢强壮有力,适合逃跑。
(2)能利用先整体后局部的观察方式进行观察,知道记录、表达兔子的形态结构等生命体的大体特征。
进程与方式:通过利用先整体后局部的观察方式来观察,记录、表达兔子形态结构和生命体的大体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育学生深切细致地观察和客观表达与描述的科学态度。
(2)培育学生珍惜小动物的情感,维持对动物的好奇心和爱心,产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先整体后局部的观察方式观察,记录、表达兔子的形态结构和生命体的大体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获取兔子相关的信息,完成观察任务,了解兔子各部份与生活习性有什么关系。
4教学进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导入】观察标本,画免子(一)以谜语导入,揭露课题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名朋友,大家猜猜它是谁?(出示课件)——长长耳朵三瓣嘴,红红眼睛四条腿,一年四季穿皮袄,爱吃萝卜和青菜。
(兔子)你是怎么猜到的?(学生回答)你真伶俐!它就是兔子,今天咱们一路来观察兔子。
(板书课题:观察兔子)(设计用意: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本课教学内容。
)(二)从整体观察兔子一、我把这位朋友带过来了,出示野兔的标本。
介绍什么是动物标本。
(动物标本是把动物通过处置所成的模型,可长久保留并维持原貌。
)布置观察任务:(课件出示)(1)兔子的身体由哪些部份组成?(2)从外形观察,兔子的身上长有什么?(3)小组合作,完成整体观察活动表。
提出观察要求:珍惜标本,眼看手勿动!观察时刻为8分钟。
(设计用意:设置观察任务,引导学生先从整体去观察兔子。
标本是学生第一次听到的科学术语,有必要帮忙学生了解标本,成立正确的科普概念。
)二、学生按任务的提示观察兔子,老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老师纠正学生的前概念。
冀人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植物 6 观察蒲公英》优质课教学设计_5
2、制定计划:
讨论: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如何进行观察?观察时要注意什么?
明确:分小组进行观察,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带上工具,带上《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和笔;观察要细致,边观察边记录;注意安全,不能损害花草树木,不能破坏植物的生活环境等。
3、搜集证据:
再次到室外对蒲公英进行观察,从花、叶、种子等特征最明显的方面去观察。
4、处理信息:
把观察到的蒲公英的特点记录在《手册》第八页的表格中。并在表格的下方画一株蒲公英。
5、表达交流: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注意倾听。
6、得出结论:
蒲公英的花三黄色的;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它有绿色的叶;它一般生长在田野里、草地上……
小学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
6、观察蒲公英
课时
1
学科
年级
1
教
学
目
标
1、能简单描述蒲公英的外部主要特征。
2、能利用感官或借助工具观察蒲公英的特征。
3、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的结果、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教学重点
能简单描述蒲公英的外部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能利用感官或借助工具观察蒲公英的特征。
教学准备
放大镜、蒲公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景与问题
二、探究与发现
三、应用拓展
同学们,上课前咱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小散兵,随风飞,落土地,扎根茎。
学生:蒲公英
师:蒲公英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1、谈话交流:
苏教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单元 用感官观察 6 借助工具观察》优质课教学设计_1
6.借助工具观察教学设计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教材第18-20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课在学习了《认知感官》《感官总动员》之后学习的内容。
本课从学生亲自使用观察工具开始,拓展到了解生活中还用到哪些观察工具。
第一个活动,学生分别用肉眼、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通过比较看到不一样的情形,知道使用工具可以观察到物体更多的细节,而这些都是肉眼无法看到的。
第二个活动,除了比较眼睛观察到的不同,还可以比较用耳朵和借助听诊器听心跳声有什么不同,发现听诊器听到的更清晰,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使用工具大大延伸了人的听觉功能。
第三个活动,认识各种观察工具。
望远镜、显微镜和汽车后视镜延伸了人的视觉功能,盲杖延伸了盲人的触觉功能,助听器延伸了听力障碍者的听觉功能,学生活动手册中还列举了酒精测试仪,它延伸了人的嗅觉功能。
学情分析当学生发现用肉眼和放大工具看到了不一样的指纹,用耳朵和借助听诊器听到不一样的声音后,会引发对观察工具的浓厚兴趣。
通过了解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知道是越来越先进的工具提高了人类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2、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
3、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4、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品质和对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难点: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等观察工具。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视频、图片、单筒望远镜、显微镜等。
2、为小组准备:放大镜、听诊器。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合作探究学法指导讲授指导、示范指导及交流指导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谈话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用感官观察物体:利用眼、耳、鼻、舌、皮肤感觉并描述事物的特点。
积累了一些观察方法。
现在我们来猜一猜感觉器官的谜语儿歌,看看你们能不能猜到是什么感觉器官?(PPT出示)二、导入新课1、第一个活动,学生分别用肉眼、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通过比较看到不一样的情形,知道使用工具可以观察到物体更多的细节,而这些都是肉眼无法看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课时 上课时间:主备人:
教学内容认识感官单元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与同伴互相指认眼、耳、鼻、舌、皮肤的活动,说出它们都是感觉器官。
2.观赏视或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3.在用感官观察的活动中,尝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五、板书设计:
4、认识感官
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听
用嘴巴尝用手触摸
某某某某小学备课纸
总课时 上课时间:主备人:
教学内容感官总动员单元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茶、观察蜡烛等活动,说出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
2.在做品茶活动和与同伴观察蜡烛的活动中,尝试发现并交流事物更多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全面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能动用各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1)菊花茶、绿茶、红茶少量,玻璃水杯或塑料水杯三只,热水大杯。
(2)蜡烛一支、火柴一盒。教师材料:西瓜或挑西瓜的视频。
教 学 设 计
个性化修改
1、教学内容
学生利用眼、耳、鼻、舌、皮肤单一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积累了一些观察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同时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发现事物更多的特点。
个性化修改
1、教学内容
当人们直接用感官观察不能解决问题时,借助工具观察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本课从学生亲自使用观察工具开始,拓展到了解生活中还用到哪些观察工具。
2、观察指纹,发现不同
观察指纹的活动,激发学生使用工具观察的兴趣。组织学生用三种方法观察手指指纹时,重点观察纹路的粗细和凸凹感,能明显发现肉眼与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效果不一样。也可以让学生用三种方法观察布料,效果比指纹更明显,学生会有惊喜发现。
3、利用工具,获取信息
可以比较用耳朵听和借助听诊器听心跳声有什么不同,发现听诊器听到的更清晰,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使用工具大大延伸了人的听觉功能。
4、认识观察工具
望远镜、显微镜和汽车后视镜延伸了人的视觉功能,盲杖延伸了盲人的触觉功能,助听器延伸了听力障碍者的听觉功能,学生活动手册中还列举了酒精测试仪,它延伸了人的嗅觉功能。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各种声音的录音片段。
教 学 设 计
个性化修改
1、教学内容
先从自己熟悉的感官入手,再认识感官的功能,最后拓展到对动物感官的认识。
二、认识感官
观察图片,认识感觉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皮肤遍布全身。本环节意在整理学生对感的已有认识,明感觉器的电子设计概念,激发兴趣,引入利用感官进行的观察活动。特别强调,手不是感觉器官,手上和遍布人的全身的皮肤是一种感觉器官,是人体最大的感觉感官。
3、描述小动物的特征
观察图片找出不同小动物,描述小动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用眼睛看是学生最熟悉的观察方法,所以教学设计从用眼教睛看开始,带领学生进入观察的第一步。做“找小动物”的活动,是一个儿童及成人都特别喜欢的游戏,通过这个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用眼睛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4、描述物体的特征
用其他感官观察物体,描述物用皮肤触摸四个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知道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还包括用其他感官观察。
2.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
3.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
教学准备:(1)放大镜两个、简易显微镜两个。(2)蜡烛一支、火柴一盒。教师材料:相关视频。
教 学 设 计
3、观看挑选西瓜视屏
通过设置一个问题情境如何挑选一个好西瓜,让学生知道,人们往往动用各种感官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板书设计:
5、感官总动员
多种感官同时工作
认识事物特点
某某某某小学备课纸
总课时 上课时间:主备人:
教学内容借助工具观察单元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四、板书设计:
6、借助工具观察
观察指纹
利用和认识观察工具
二、感觉器官共同活动
通过品茶活动,使学生发现在辨别一种东西时,有时需要两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品茶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鼻和舌在共同起作用是很关键的一步。由于低年级学生常常不能控制好自己的动作,因为鼻子捏不紧而响到观察效果,所以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共同完成。
2、蜡烛点燃前后的特点
让学生调动身体各种感觉器官,亲身体验动用多种感觉器官可以认识事物更多的特点。让学生动用眼、手、鼻等感觉器官,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找出蜡烛的特点观察点燃的蜡烛时,要用手背靠近火焰感知,不能直接接触火苗和蜡油。教学时,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点火,又要强调注意安全。学生描述蜡烛点燃前和点燃后的特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表达:“我们用眼睛发现什么”“我们用鼻子发现什么”“我们用手发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