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说木叶》1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五《说“木叶”》(共16张PPT)
—— 繁润 绿色 ③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④ 无边落木萧萧下, —— 静止 微黄 不尽长江滚滚来。 —— 干燥 空阔
情予下诗分不 梅 分 别 赋
人 对 自 己 笔
析 , 并 说 说
同 形 象 做 点
对 梅 的 三 种
生 长 环 境 ,
正 怒 放
缕 清 香
雪秀 世, 界高
了 凌 寒
【 宋
女枝着,,贵独王
子独一让墙 开安
,秀 当,
簇 梅
人 发
角 飘 圣 洁
的 一
石 】
:
·
— —
——
黛来 香中 傲东 卜
玉还敏飘, 清】 算
洁感万驿 高: 字
爱 怜
。
去 , 当 如
忧 伤 , 质 本 洁
里 无 人 晓 )
外 断 桥 边 上 ,
( 黄 昏 风 雨 之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亭皋木叶下, 陇首秋云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 十年征戍辽阳”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
作者 :林 庚
一、整体感知,把握思路。 1.初读课文,思考文题中所说 的“木叶”是什么? 2.文中阐述“木叶”意味的段 落是哪几段?
二、自读(4——6)段, 思考以下问题,分组讨论。
寂 寞 开 无 主 。
驿 外 断 桥 边 ,
【
陆 游 】
·
卜 算 字
咏 梅
尘
愁
,
,
解析
她待只俏犹已飞风 【 卜
在到把也有是雪雨 丛山春不花悬迎送 中花来争枝崖春春
毛 泽 东
·
算 字
咏
笑烂报春俏百到归 】 梅
。漫。,。丈。,
④ 无边落木萧萧下, —— 静止 微黄 不尽长江滚滚来。 —— 干燥 空阔
情予下诗分不 梅 分 别 赋
人 对 自 己 笔
析 , 并 说 说
同 形 象 做 点
对 梅 的 三 种
生 长 环 境 ,
正 怒 放
缕 清 香
雪秀 世, 界高
了 凌 寒
【 宋
女枝着,,贵独王
子独一让墙 开安
,秀 当,
簇 梅
人 发
角 飘 圣 洁
的 一
石 】
:
·
— —
——
黛来 香中 傲东 卜
玉还敏飘, 清】 算
洁感万驿 高: 字
爱 怜
。
去 , 当 如
忧 伤 , 质 本 洁
里 无 人 晓 )
外 断 桥 边 上 ,
( 黄 昏 风 雨 之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亭皋木叶下, 陇首秋云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 十年征戍辽阳”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
作者 :林 庚
一、整体感知,把握思路。 1.初读课文,思考文题中所说 的“木叶”是什么? 2.文中阐述“木叶”意味的段 落是哪几段?
二、自读(4——6)段, 思考以下问题,分组讨论。
寂 寞 开 无 主 。
驿 外 断 桥 边 ,
【
陆 游 】
·
卜 算 字
咏 梅
尘
愁
,
,
解析
她待只俏犹已飞风 【 卜
在到把也有是雪雨 丛山春不花悬迎送 中花来争枝崖春春
毛 泽 东
·
算 字
咏
笑烂报春俏百到归 】 梅
。漫。,。丈。,
人教版必修五高二年级第9课 《说木叶 》课件(29张ppt)
洲》
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思 念
鸿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西洲曲》 雁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
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
《声声慢》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
秋风叶落的季节
精读探究
品味诗句“寒风扫高木” 和“高树多悲风”,比较 诗中“高木”与“高树”的不同意味。并分析作者引 用以上诗句作用何在?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饱满)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空阔)
精读探究
品味诗句“寒风扫高木” 和“高树多悲风”,比较诗中“高木” 与“高树”的不同意味。并分析作者引用以上诗句作用何在?
精读探究
根据“木”的形象特征,品味探讨诗句“袅袅兮秋 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和“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 翩。” 中“木叶”与“落叶”的不同意味。
探究
填写下表,归纳比较“(落)木(叶)” 与 “落叶”的不同意蕴。
意象 场合 外形 颜色 质感
意味
联想
落叶
木叶 落木
探究
填写下表,归纳比较“(落)木(叶)” 与 “落叶”的不同意蕴。
初读文章 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段意。
第1段: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 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第2段: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古 诗中用“树叶”的十分少见。而“木叶”却发 展到了“落木”。指出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 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 诗歌如此丰富多彩。
初读文章 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段意。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说“木叶”》 课件 (共28张)语文课件PPT
文本探究
一、阅读课文第1~5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1自然段列举四个名句说明了什么观点?
答案:列举四个名句,说明木叶之美,说明“木叶”是那么突 出地成为诗人喜爱的形象,为下文的分析张本。
2.第2自然段中“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确乎并非偶然 了”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再进一步指出宁用“落木”而不用“落叶”,又非偶然现象, 悬念的设置使人急欲弄清原因。此处言简意丰。一是指出创新的途 径:“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二是指出 个例中体现的普遍性;三是含蓄地告诉我们,这样细致地揣摩是欣 赏诗的精妙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唐诗综论》。林庚先生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位学者。 他的《唐诗综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把唐诗这一课题的研究提 到了现代学术的高度,同时也把唐诗的风貌的系统化研究留给了后 人。《说“木叶”》就是这部书中的精品佳作之一。
单音字
①袅袅(niǎo) ②萧萧(xiāo) ③翩翩(piān) ④冉冉(rǎn) ⑤绵密(mián) ⑥缠绵(chán mián) ⑦吟唱(yín) ⑧王褒(bāo) ⑨皎皎(jiǎo) ⑩灼灼(zhuó) ⑪亭皋(ɡāo) ⑫柳恽(yùn) ⑬寒砧(zhēn) ⑭万应锭(dìnɡ)⑮窸窣(xī sū)
说“木叶” 林庚
作者名片
简历:林庚(1910-2006),中国作家、诗人、古 典文学研究学者。字静希,祖籍福建福州,生于北京。 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转入中文系,曾创 办刊物《文学月刊》。
1933年毕业后留校任朱自清先生助教,又参与编辑《文学季刊》。 1934年后,先后在民国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授中国文学史课程 ,继续写诗。这时期是他写自由诗的时代。1935年以后对诗的形式 有进一步的追求,从现代生活、语言的节奏与民族诗歌发展的规律中 探索新的格律体诗。抗战后,赴厦门大学任教。1947年北归任燕京 大学中文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市文联理事、《文学遗产》 编委,一直担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对于新诗的形式、中国古典诗 词有独到的研究。
人教版必修五说木叶PPT实用PPT精品课件
•
2. 中国人对蔬菜的热爱,本质上是对土地 和家乡 的热爱 。本诗 主人公 就是这 样一位 采摘野 菜的同 时,又 保卫祖 国、眷 恋家乡 的士兵 。
•
3.本题运 用说明 文限制 性词语 能否删 除四步 法。不 能。极 大的一 词表程 度,说 明绘画 的题材 范围较 过去有 了很大 的变化 ,删去 之后其 程度就 会减轻 ,不符 合实际 情况, 这体现 了说明 文语言 的准确 性和严 密性。
褒(bāo )奖 寒砧(zhēn ) 言筌(quán) 庾(yǔ )信 陆厥(jué)
2.词语理解 袅袅—— 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灼灼—— 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
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 征凄凉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
窸窣—— 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 相去无几—— 互相间存在的距离不大。
• (1)将 垂念 更改为 常念(感念) • (2)将 高足 更改为 弟子 (学生或
门生)
• (3)将 敬谢不敏 更改为 感激在心 • (4)将 斧正 更改为 指正 • (5)将 鼎力相助 更改为 大力相助(全
力以赴)
•
1. 中国人只要看到土地,就会想种点 什么。 而牛叉 的是, 这花花 草草庄 稼蔬菜 还就听 中国人 的话, 怎么种 怎么活 。
微黄 干燥 空阔 疏朗
落木——无“绵密”之意 空阔
五、课堂小结:
1、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
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 境界,意象与意境需要作者与读者共 同完成,意象与意境是中国所特有的 理解和概念。
2、作者通过说“木叶”,告诉人们诗歌
语言是富于暗示性的,提倡推敲用字用词, 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说“木叶”》课件 (46张PPT)
联想
秋脱 (落) 风 尽 木 叶叶 (叶) 落 子
枯黄
空 干阔 燥疏
朗
离人的叹息 游子的漂泊 清秋的性格
树 (叶)
春 夏 之
枝 叶 繁
交茂
绿(叶) 褐绿 (干)
饱饱 含满 水绵
分密
密密层层 浓阴满地
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 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
——中国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 第五段说明“木”为什么具有这个特征
林庚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既是诗人,又是学者。 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 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 的“盛唐气象”。本文中
他对“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 作了极为细致的辨析,应该说对 我们怎样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 之处颇有启发。
一九三三年留
思考:
1、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本段有什么作用?
中心句
作用
“木叶”成为 诗人笔下钟 爱的形象。
3、既然二者在概念上完全一致,为什 么会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 们结合作者所引用的诗句来体会。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亭中有奇 树,绿叶 发华滋
诗句,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枝繁叶茂,浓阴匝地
浓密繁华 树 叶
树叶什么形象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 翩。” 中“木叶”与“落 叶”的不同意味
木 叶
飘零 透些 微黄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 》
饱含水份,繁密
落 叶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曹植《美女篇》
• 填写下表,归纳比较“(落)木 (叶)”与“树(叶)”的不同意 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九课《说“木叶”》公开课教学课件共22张PPT(共22张PPT)
枫叶: 江枫渔火对愁眠/枫叶荻花秋瑟瑟 /停车坐爱枫林晚/晓来谁染霜林醉/明朝挂 帆席,枫叶落纷纷 柳: 无心插柳柳成荫/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然烟笼十里堤/枝上柳絮吹又少/羌笛何须 怨杨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月: 月上柳梢头/残月脸边明/杨柳岸晓 风残月/别时茫茫江浸月/山高月下/烟笼寒 水月笼沙/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月是故乡 明/举杯邀明月/床前明月光/近水楼台先得 月/明月几时有/秦时明月汉时关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销。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 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 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 饿种纤腰学不成。
阅读1~3段,思考:
作者列举了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什么现象?
“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 产生过许多精彩的诗句; “树叶”“落叶”却无人过问。
“木叶”到“落木”,其与“树叶”或“落叶” 的不同,其关键点在哪?
关 键 点
在“木”字
全文思 路
发现问题 (1—3)
雪: 飞雪连天射白鹿/独钓寒江雪/楼船 夜雪瓜洲渡 花: 花非花,雾非雾/无可奈何花落去/ 花开堪折直须折/花径不曾缘客扫/花落知多 少 日: 夕阳无限好/日出江花红胜火/东边 日出西边雨 杜鹃: 杜鹃夜半犹啼血/杜鹃枝上杜鹃啼 /望帝春心托杜鹃 风: 山雨欲来风满楼 松: 静听松风寒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说“木叶”》ppt课件PPT精品文档25页
——王安石《梅花》
表现了梅的高贵品格,我国古 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 是高贵圣洁的象征,这首诗表现的
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
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 奈、“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 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
咏柳 贺知章 碧曾玉诗妆:成乱一条树狂舞高,,柳万絮条纷垂飞下。讽绿刺丝绦。 不攀知附细权叶贵谁、裁得势出猖,狂二的月奸春佞风之臣似。剪刀。
垂柳 绊贺纷春惹诗披色春:,的风亭细美别亭叶丽有玉精和情立致大唐,。自,彦碧诗然世谦绿人的间丰借活谁茂咏力敢,柳。斗枝赞条美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三、拓展探究:
只要提到“木”大家就会想到 在瑟瑟秋风中凋零的树木,引发人 们的感伤情怀。以此类推,很多意 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相对 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 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古诗中 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 “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 妙语言。阅读下列诗句,说说它们 的特定文化意味。比如:
(总结)
二、细读,思考
1、阅读1-3段,思考:
作者谈了一个怎样的 文学现象?
1、‘‘木叶’’是历代诗人笔 下钟爱的对象。
• 2、“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 (落木)产生过许多精彩的诗句;
• 3、“树叶”“落叶”却无人过问。
2、筛选信息:
阅读4、5、6段,文中阐释了“木”在形象上有 哪些特征?
•
•
希望同学们在今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能更加热爱我
们的传统文化,读诗,学诗,爱诗,成为有激情,有修养的人。
表现了梅的高贵品格,我国古 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 是高贵圣洁的象征,这首诗表现的
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
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 奈、“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 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
咏柳 贺知章 碧曾玉诗妆:成乱一条树狂舞高,,柳万絮条纷垂飞下。讽绿刺丝绦。 不攀知附细权叶贵谁、裁得势出猖,狂二的月奸春佞风之臣似。剪刀。
垂柳 绊贺纷春惹诗披色春:,的风亭细美别亭叶丽有玉精和情立致大唐,。自,彦碧诗然世谦绿人的间丰借活谁茂咏力敢,柳。斗枝赞条美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三、拓展探究:
只要提到“木”大家就会想到 在瑟瑟秋风中凋零的树木,引发人 们的感伤情怀。以此类推,很多意 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相对 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 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古诗中 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 “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 妙语言。阅读下列诗句,说说它们 的特定文化意味。比如:
(总结)
二、细读,思考
1、阅读1-3段,思考:
作者谈了一个怎样的 文学现象?
1、‘‘木叶’’是历代诗人笔 下钟爱的对象。
• 2、“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 (落木)产生过许多精彩的诗句;
• 3、“树叶”“落叶”却无人过问。
2、筛选信息:
阅读4、5、6段,文中阐释了“木”在形象上有 哪些特征?
•
•
希望同学们在今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能更加热爱我
们的传统文化,读诗,学诗,爱诗,成为有激情,有修养的人。
人教版必修五《说木叶》课件 (21张PPT)
现象
“木叶” 为历代诗人所钟
爱。
发现问题 (1—3)
分析问题 总结全文 (4—6) (7)
“木叶” 为古代诗 人所钟爱
析“木” 的两个艺 术特征
艺术领域: 一字之差 相隔千里
• “树叶”与“木叶”不过一字之差,在艺术形象 领域的差别却一字千里,这种一字千里的差别在 中国古典诗歌中十分常见。下面就分析诗人为何 钟爱“落红”“落英”而很少用“落花”的原因。
所谓“得意忘言”、“言不尽意”, 并不是说语言不能表达意思,而是说文学 作品应该追求一种意在言外的艺术效果。 作为文学作品,就要求含蓄蕴藉,有回 味,特别是诗歌创作,就要以少总多,追 求“味外之旨”、“言外之意”。
一、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试着勾画出每 一段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词,想一想,本 文要讨论的核心话题是什么?
• “落英”“落红”也就是“落花”之意,在古诗 歌中“落英”出现的情况不少,《全唐诗》约有 16句,《全宋诗》中约有36句,而《全宋词》就 约有26句,但其中也有个别句“落英”不是做 “落花”的意思。
• 如:宋代诗人欧阳修的《暮春门有感》“春事已 烂漫,落英渐飘扬”。陆游《山居食每不肉戏作》 “秋来更有堪夸处,日傍东篱拾落英。”秦观 《如梦令》“桃李不禁风,回首落英无限”,晏几 道《浣溪沙》“凉月送归思往事,落英飘去起新 愁”等等。
• 以“落红”表落花意的也不胜枚举,《全唐诗》 中约26处,仅《全宋词》中就约有91处,如:张 先《天仙子》“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 径,苏轼《水龙吟》“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 落红难缀”,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 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
• 【提问】诗人们为何在当用“落花”时而弃之不 用,却钟情于“落英”“落红”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9课《说“木叶”》ppt课件
• 最后两句:“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
回圆。”作者的心情既然如此愁苦,当然希
望友人前来,相聚谈心,以慰思念之情。现
在得知友人有意前来,因此非常高兴;几个
月以来,一直计算着与友人相聚的日期,他
登楼望月,月亮都圆了好几回了,还不见友 人的到来。“西楼望月几回圆”生动形象地 表现了作者盼望友人到来的迫切心情。 • 这首诗通过怀念友人,表达了作者为未能为
• 5.走近作者 • 林庚,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1910年2月 22日生于北京,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 系。1933年秋天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 《夜》,1934年以后,他作为一名自由诗体 的新诗人开始尝试新的格律体,先后出版了 诗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
的近侍。后入太学,立志读书。代宗朝入仕
途,历任洛阳丞、县令、滁州刺史、江州刺
史、苏州刺史,卒于任所。在他早期所写的
一部分作品里,不乏昂扬开朗的人生意气。
罢官后,作品中慷慨为国的昂扬意气消失了,
代之以看破世情的无奈和散淡。其诗多写山
• 【主旨感悟】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感怀时事、思念友人的情 怀。开头意在说明花落花开,别来不觉又是 一年。中间四句触景生情,写一年来的感受。 世事渺茫难料,因而愁绪满怀;从自身来讲, 既多病而思归,又为没有做好父母官而自愧。 最后两句表示渴望和友人畅叙。
•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 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答此题的基本思路 是:①整体阅读,感知原文。②找到该题信 息所在的段落或区域。③对该段落或区域内 容要点进行概括与分析。④将选项中的相关 信息与这些概括与分析进行对照,从而得出 答案。
学 习 目 标
• 1.学习古诗词语言暗示的表现技巧和归纳 的方法;积累古诗名句,提高学生学习鉴赏 的能力及从相关资料中抽象出一般规律的能 力。 • 2.借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唤起学生对 古代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 3.把握“木”字的艺术特征。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说木叶》教学课件(62张PPT)
•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王维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 • 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 孤松。——陶渊明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 •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 •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刘禹锡 •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 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 • 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萧诗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 知。——张惠言
“木”比“树”更显得 单纯,仿佛本身就含 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精读课文第6段:
概括“木”在形象 上的第二个特征
——飘零透些微黄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饱含水份,繁密
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微黄但不干燥,无飘零之意
“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木”不但让我们容 易想起树干,而且 还会带来“木”所 暗示的颜色,它可 能是透着黄色,而 且在触觉上它可能 是干燥的而不是湿 润的。带来疏朗的 清秋气息。
随笔分类
议论性随笔 这类随笔又叫“随感”或 “杂感”。所谓“随”, 有随手记下而非刻意为文 之义;所谓“杂”,是指 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大 至社会问题、人生哲理小 至身边琐事,风花雪月, 鸟虫宠物,校园风情,学 习心得,书籍品评,亲人 友人,无可不写。但随笔 的重点还是个“感”字, 作者要有感而发,哪怕是 一点思考、一点感受、一 点闪光的意念都可带到文 章中去,不摆做文章的架 子,保持一种随意漫谈的 风格。 • 记叙性随笔 说明性随笔 记叙性随笔大多取材于 日常生活中的片断或 作者的偶然经历, 基 说明性随笔 不 本内容是叙事写人。 同于纯粹的说明 随笔的主旨是写情见 文,它看重的是 性,它的抒写往往融 事物中的意趣, 入作者的主观感受, 带有鉴赏的性质, 有时直截了当说出, 有时则借物抒怀, 有时是隐藏在文字背 另有寄托。模山 后;它描写的往往是 范水,往往以片 人人类似经历的平凡 断的文字,把大 小事,但经过你仔细 自然的千姿百态 体味后,会使你察觉 准确形象地描绘 世俗风情、感悟人生 出来 道理。
“木”比“树”更显得 单纯,仿佛本身就含 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精读课文第6段:
概括“木”在形象 上的第二个特征
——飘零透些微黄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饱含水份,繁密
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微黄但不干燥,无飘零之意
“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木”不但让我们容 易想起树干,而且 还会带来“木”所 暗示的颜色,它可 能是透着黄色,而 且在触觉上它可能 是干燥的而不是湿 润的。带来疏朗的 清秋气息。
随笔分类
议论性随笔 这类随笔又叫“随感”或 “杂感”。所谓“随”, 有随手记下而非刻意为文 之义;所谓“杂”,是指 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大 至社会问题、人生哲理小 至身边琐事,风花雪月, 鸟虫宠物,校园风情,学 习心得,书籍品评,亲人 友人,无可不写。但随笔 的重点还是个“感”字, 作者要有感而发,哪怕是 一点思考、一点感受、一 点闪光的意念都可带到文 章中去,不摆做文章的架 子,保持一种随意漫谈的 风格。 • 记叙性随笔 说明性随笔 记叙性随笔大多取材于 日常生活中的片断或 作者的偶然经历, 基 说明性随笔 不 本内容是叙事写人。 同于纯粹的说明 随笔的主旨是写情见 文,它看重的是 性,它的抒写往往融 事物中的意趣, 入作者的主观感受, 带有鉴赏的性质, 有时直截了当说出, 有时则借物抒怀, 有时是隐藏在文字背 另有寄托。模山 后;它描写的往往是 范水,往往以片 人人类似经历的平凡 断的文字,把大 小事,但经过你仔细 自然的千姿百态 体味后,会使你察觉 准确形象地描绘 世俗风情、感悟人生 出来 道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说“木叶”》课件(31张PPT)
概念 艺术形象
树 木
满树的叶子 浓荫 水分很充足 浓绿
木板.木料 落叶 微黄
树干 秋天 干燥
—— ——
叶 密 鸟
树 庭
中 有
萧 纲 《 折 杨 柳 》
飞 得 , 风 轻 花 落 迟
叶 无 奇
名树 氏,
绿 叶 发 华 滋
枝繁叶。茂,浓阴。匝地
木 袅
袅 兮
秋
叶 风
, 洞
——
庭
屈波
原 《 九 歌 》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在有清霜。
乱条狂舞,柳絮纷飞。讽刺攀附 权贵、得势猖狂的奸佞之臣。
《堤上柳》
戴叔伦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折杨柳》
施肩吾
伤见路旁杨柳春, 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 不送去年离别人。
课后作业
离别之情 怨恨之情 思念之情 忧愁情绪 脱俗之境 圣洁 坚贞
柳,姿态婀娜,摇曳多姿,受到历代文人 墨客的青睐,常用来作为抒情言志的对象。 唐诗中的咏柳佳作更是不可胜数。
1:亭亭玉立,碧绿丰茂,枝条分披,细叶精致。 诗人借咏柳 赞美春色的美丽和自然的活力。
2:女子纤柔轻盈,妖媚多情。
3:乱条狂舞,柳絮纷飞。讽刺攀附权贵、得势 猖狂的奸臣
潦艰 百万 不无 渚风 登
倒难 年里 尽边 清急 新苦 多悲 长落 沙天
高
停恨 病秋 江木 白高
浊繁 独常
滚萧鸟猿Βιβλιοθήκη 杜 甫酒霜 登作 滚萧 飞啸
杯鬓 台客 来下 回哀
诗中作者为何不用“落叶” 与“落花”,而用“落木” 与“落红”呢?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说“木叶”》课件 (25张PPT)
注意:
在我国诗歌中,有些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 感情色彩和文化内蕴,但同一意象在不同 的诗人或语境中所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 同学们在具体的诗歌的分析中还是要考虑 具体的语境的。有时候,同一意象在不同 的诗人笔下,会表现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 的感情。
菊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木叶”、“落叶”、 “黄叶”带给我们的感 觉是否一样?为什么?
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 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 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 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 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 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 言说。
说 “木 叶”
林庚
林庚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 授,既是诗人,又是学 者。在唐诗和楚辞的研 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 著名的“盛唐气象”。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枝繁叶茂,浓阴匝地
比较 、体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威武精神
英雄气魄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历尽风霜而后 凋的坚贞品格
黄花
朱淑真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独。立人格的 不屈追求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9课《说木叶》课件 (共36张PPT)
氛或思归的心情;乡愁乡思。 ❖鸿雁:指书信。相思之情。
❖松:象征孤直的品格。 ❖梅:象征高洁的品格。 ❖竹:象征君子的品德修养。 ❖菊:表现隐逸、不随流俗、
坚贞不屈的品格。 ❖荷花:象征纯洁、清高。
❖ 白云:见月怀人,望云思友;寓归隐。 ❖ 蝉:指餐风露宿的雅士高人。高洁象 ❖ 征。 ❖ 芳草:常喻离恨;喻离别忧愁。 ❖ 落花: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 ❖ 的惆怅 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 南浦:水边送别之所。喻离别。 ❖ 长亭:陆上送别之所。喻离别漂泊。 ❖ 西楼:相思之所。喻思念、忧愁。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柳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杨柳岸晓风残月。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喻送别。
常见意象
❖月:寄托对家乡、亲人思念;怀 古之情。
❖梧桐:悲秋,愁,凄苦之情。 ❖折柳:喻送别。 ❖杜鹃:悲苦,渲染哀怨悲凄的气
关键点
在“木”字
读第四段,请思考: “木”一般用在什么场合?
秋风叶落的季节中
品味诗句“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和“高树 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比较诗中“高木与 “高树 的不同意味。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吴均《答柳恽》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曹植《野田黄雀行》
说说作者引用以上诗句作用何在?
根据“木”的形象特征, 品味探讨诗句“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和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 翩。” 中“木叶”与“落 叶”的不同意味
——
袅
袅
兮
秋
屈 原 《 九 歌 》
❖松:象征孤直的品格。 ❖梅:象征高洁的品格。 ❖竹:象征君子的品德修养。 ❖菊:表现隐逸、不随流俗、
坚贞不屈的品格。 ❖荷花:象征纯洁、清高。
❖ 白云:见月怀人,望云思友;寓归隐。 ❖ 蝉:指餐风露宿的雅士高人。高洁象 ❖ 征。 ❖ 芳草:常喻离恨;喻离别忧愁。 ❖ 落花: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 ❖ 的惆怅 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 南浦:水边送别之所。喻离别。 ❖ 长亭:陆上送别之所。喻离别漂泊。 ❖ 西楼:相思之所。喻思念、忧愁。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柳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杨柳岸晓风残月。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喻送别。
常见意象
❖月:寄托对家乡、亲人思念;怀 古之情。
❖梧桐:悲秋,愁,凄苦之情。 ❖折柳:喻送别。 ❖杜鹃:悲苦,渲染哀怨悲凄的气
关键点
在“木”字
读第四段,请思考: “木”一般用在什么场合?
秋风叶落的季节中
品味诗句“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和“高树 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比较诗中“高木与 “高树 的不同意味。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吴均《答柳恽》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曹植《野田黄雀行》
说说作者引用以上诗句作用何在?
根据“木”的形象特征, 品味探讨诗句“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和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 翩。” 中“木叶”与“落 叶”的不同意味
——
袅
袅
兮
秋
屈 原 《 九 歌 》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葛晓音
•
识词释义
1.词语认读
袅袅 灼灼 涔阳 窸窣 (niǎo) (zhuó ) (cé n) (xī sū) 照浦 亭皋 万应锭 (pǔ) (gāo) (dì ng) (tiá o) 褒寒 砧 言筌 (bāo) (zhēn) (quá n)
迢远
2.词语理解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 凉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 亭皋——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 窸窣——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 冉冉——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
红
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辛弃疾 落红满路无人惜,踏作花泥透脚香。 ——杨万里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 熹
走近作者
林庚(1910— )字静希。我国现当
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 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出版了 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 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 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 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 等。
•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木叶”飘零 中透些微黄 。
•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 翩翩”中“落叶”则饱含水份,繁密。
• “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 头人”中的“黄叶”微黄但不干燥,无飘零之意。
• 结论:“木叶”暗示的是“落叶的微黄与
干燥”,带给我们的是“整个秋天的疏 朗的气息”。 这就是“木叶”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1、(1-3)“木叶”为诗人所钟爱。 2、(4-6)“木”被人喜欢的原因,分析木的Biblioteka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
两个艺术特征。
3、(7)总结:“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 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总结全文)
全文思 路
发现问题 (1—3)
分析问题 (4—6)
总结全文 (7)
艺术领域: 一字之差 相隔千里
总结:
树(叶)——繁茂的枝叶 密密层层 浓阴 饱满 无飘零之意 落叶—— 繁密 湿润 飘零之意
场合:
情感:
秋天叶落
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
• “木叶”暗示的究竟是怎样的“落叶”呢?让我们比较 以下诗句: •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 落叶何
翩翩”, • “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其中“木叶”、“落叶”、“黄叶”带给我们的 感觉 是否一样?
4、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5、说明为什么会有这个特征。(有暗示性) 6、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7、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 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三、问题引导下的在学习 1、 文章结构思路如何?(概括归纳 )
“木叶”为古 代诗人所钟爱
分析“木”的 两个艺术特征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细读、思考) 2、阅读1-3段,思考:
作者谈了一个怎样的文学现象?
1、‘‘木叶’’是历代诗人笔下钟爱 象。
2、“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
的对
( 落
木)产生过许多精彩的诗句; 3、“树叶”“落叶”却无人过问。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筛选词语)
教学目标
• 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 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 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3.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问题引导下的在学习 概括文章内容: 1、 文章结构思路如何?(概括归纳 )
1、说明从屈原开始,“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形象。 2、古代诗歌中很少用“树叶”,后又发展到用“落木”。 3、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 字。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
4、比较“木”和“树”各有什么特征?
高树多悲风,海水 扬其波。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 高木。
(饱满)
(空阔)
树 木
满树的叶子 水分很充足
浓阴
浓绿
木头木料、木板
树干 秋天 干燥
落叶 微黄
阅读4--6段,文中阐释了“木”在形象上有哪些特 征? 暗示性 “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 其一, “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 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其二, “木”不但容易让我们想起树干;而且 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 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静希师首先是一位诗人,是 一位追求超越的诗人,超越平庸 以达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极致。 他有博大的胸怀和兼容的气 度……他有童心,毫不世故;他 对宇宙和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所 以他总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
——袁行霈
•
凡是见过林庚先生的人,都说他 仙风道骨,从里到外透出一股清气。 他的确是远离尘嚣。他的超然似乎是 因为无须介入世俗的纷争……尽管本 世纪不乏兼备诗才和学力的通人,但 像林先生这样诗性和理性交互渗透在 创作和学问之中,并形成鲜明特色的 大家却很罕见。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请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 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在古诗词中多用于写离别的情景,表达 离愁别绪。
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 度玉门关”其原因:一是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习俗;二是“柳”与“留” 谐音。像“杨柳”这样的具有暗示性的概念,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们。感 染着人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庚先生的《说“木叶”》看看作者又是如何 来分析“木叶”的暗示意思的。
看第五段, 明“暗示性”
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 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 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 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 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 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 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
木 叶
的特征
微黄干燥
单纯、空阔、疏 朗的清秋气息。
•
识词释义
1.词语认读
袅袅 灼灼 涔阳 窸窣 (niǎo) (zhuó ) (cé n) (xī sū) 照浦 亭皋 万应锭 (pǔ) (gāo) (dì ng) (tiá o) 褒寒 砧 言筌 (bāo) (zhēn) (quá n)
迢远
2.词语理解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 凉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 亭皋——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 窸窣——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 冉冉——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
红
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辛弃疾 落红满路无人惜,踏作花泥透脚香。 ——杨万里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 熹
走近作者
林庚(1910— )字静希。我国现当
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 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出版了 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 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 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 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 等。
•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木叶”飘零 中透些微黄 。
•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 翩翩”中“落叶”则饱含水份,繁密。
• “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 头人”中的“黄叶”微黄但不干燥,无飘零之意。
• 结论:“木叶”暗示的是“落叶的微黄与
干燥”,带给我们的是“整个秋天的疏 朗的气息”。 这就是“木叶”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1、(1-3)“木叶”为诗人所钟爱。 2、(4-6)“木”被人喜欢的原因,分析木的Biblioteka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
两个艺术特征。
3、(7)总结:“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 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总结全文)
全文思 路
发现问题 (1—3)
分析问题 (4—6)
总结全文 (7)
艺术领域: 一字之差 相隔千里
总结:
树(叶)——繁茂的枝叶 密密层层 浓阴 饱满 无飘零之意 落叶—— 繁密 湿润 飘零之意
场合:
情感:
秋天叶落
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
• “木叶”暗示的究竟是怎样的“落叶”呢?让我们比较 以下诗句: •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 落叶何
翩翩”, • “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其中“木叶”、“落叶”、“黄叶”带给我们的 感觉 是否一样?
4、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5、说明为什么会有这个特征。(有暗示性) 6、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7、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 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三、问题引导下的在学习 1、 文章结构思路如何?(概括归纳 )
“木叶”为古 代诗人所钟爱
分析“木”的 两个艺术特征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细读、思考) 2、阅读1-3段,思考:
作者谈了一个怎样的文学现象?
1、‘‘木叶’’是历代诗人笔下钟爱 象。
2、“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
的对
( 落
木)产生过许多精彩的诗句; 3、“树叶”“落叶”却无人过问。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筛选词语)
教学目标
• 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 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 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3.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问题引导下的在学习 概括文章内容: 1、 文章结构思路如何?(概括归纳 )
1、说明从屈原开始,“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形象。 2、古代诗歌中很少用“树叶”,后又发展到用“落木”。 3、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 字。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
4、比较“木”和“树”各有什么特征?
高树多悲风,海水 扬其波。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 高木。
(饱满)
(空阔)
树 木
满树的叶子 水分很充足
浓阴
浓绿
木头木料、木板
树干 秋天 干燥
落叶 微黄
阅读4--6段,文中阐释了“木”在形象上有哪些特 征? 暗示性 “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 其一, “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 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其二, “木”不但容易让我们想起树干;而且 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 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静希师首先是一位诗人,是 一位追求超越的诗人,超越平庸 以达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极致。 他有博大的胸怀和兼容的气 度……他有童心,毫不世故;他 对宇宙和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所 以他总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
——袁行霈
•
凡是见过林庚先生的人,都说他 仙风道骨,从里到外透出一股清气。 他的确是远离尘嚣。他的超然似乎是 因为无须介入世俗的纷争……尽管本 世纪不乏兼备诗才和学力的通人,但 像林先生这样诗性和理性交互渗透在 创作和学问之中,并形成鲜明特色的 大家却很罕见。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请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 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在古诗词中多用于写离别的情景,表达 离愁别绪。
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 度玉门关”其原因:一是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习俗;二是“柳”与“留” 谐音。像“杨柳”这样的具有暗示性的概念,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们。感 染着人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庚先生的《说“木叶”》看看作者又是如何 来分析“木叶”的暗示意思的。
看第五段, 明“暗示性”
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 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 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 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 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 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 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
木 叶
的特征
微黄干燥
单纯、空阔、疏 朗的清秋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