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总复习 二轮专题系列专题五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高一地理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共75页
谢谢!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高一地理 岩石圈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表形态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高考总复习二轮专题系列专题五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专题五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1.钓鱼岛全称“钓鱼台群岛”,位于台湾岛东北部(北纬26°、东经124°附近海域),它由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和濑岛等岛屿组成,总面积约7平方千米,是澎湖列岛的一部分,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的领土。
据此完成第1~2题。
1钓鱼岛的成因是()A.位于板块的张裂处,由火山喷发形成B.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C.由河流泥沙大量沉积形成D.由珊瑚虫死亡后沉积形成2钓鱼岛附近海洋资源丰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多,水资源丰富B.位于热带地区,热带雨林资源丰富C.岛上及其附近海域各种矿产资源丰富D.岛附近大陆架宽广、有寒暖流交汇,因而渔业资源丰富解析:第1题,钓鱼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第2题,钓鱼岛由于面积较小,虽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多,但水资源不丰富;钓鱼岛不属于热带地区;岛上各种矿产资源不丰富;岛屿附近大陆架宽广、有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
答案:1.B2.D3.下图为“我国某河流域及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该河流域()A.①河段以侧蚀作用为主B.②河谷是岩层张裂,流水侵蚀发育而成C.③地位于山区,有利于修建水库D.④处河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侵蚀岸4图中岩石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是()A.岩浆岩Ⅰ—沉积岩Ⅱ—沉积岩ⅢB.沉积岩Ⅲ—沉积岩Ⅱ—岩浆岩ⅠC.沉积岩Ⅱ—沉积岩Ⅲ—岩浆岩ⅠD.岩浆岩Ⅰ—沉积岩Ⅲ—沉积岩Ⅱ解析:第3题,该河流域①河段位于上游以下蚀作用为主;②河谷是背斜谷受岩层张裂,流水侵蚀发育而成;③地为断层构造,不适合修建水库;④处河岸弯曲明显,形成堆积岸。
第4题,沉积岩Ⅱ、Ⅲ老的在下,Ⅱ先沉积,岩浆岩Ⅰ切断沉积岩Ⅱ、Ⅲ,形成时间晚于沉积岩。
答案:3.B4.C5.(2013·安徽名校联盟联考一,32~33)结合“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图1),完成第5~6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选择题强化训练(5)---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位于福建沿海东山岛上的风动巨石状似仙桃,屹立于磐石上,狂风吹来时轻轻摇晃不定,但又不会倒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
这巨石坚硬致密,晶体颗粒较粗,主要由石英、长石、黑云母组成。
右图为岩浆、沉积物及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完成1~2题。
1.东山风动巨石最可能属于右图中的()A.甲类B.乙类C.丁类D.戊类2.该景观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外力作用有()①风力侵蚀②风化作用③冰川搬运④海浪侵蚀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地层形成年代正确的是()A.②晚于⑥B.③晚于①C.⑤晚于④D.②晚于⑤4.有关a、b、c、d地地貌特征及形成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地为背斜山,受外力作用常常会形成谷地B.图中b地为火山,地表由坚硬的花岗岩组成C.图中c地为河谷,河流水量大,可建坝发电D.图中d地山高谷深,地表河网密布河流阶地是沿河分布在洪水位以上的阶梯状地形。
地壳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形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
地壳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读图完成5~6题5.图中()A.T1阶地T0阶地形成早B.河谷不断变宽变深C.阶地适于建设大型港口D.河床海拔逐渐升高6.任一级河流阶地沉积物堆积过程中()A.地壳相对稳定B.地壳持续上升C.河流不断下切D.河流间断上升构造等高线是指在地质图上某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可以直观地反映岩层的形态。
下图为某区域同一岩层构造等高线和地形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
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地质构造是A.向斜形成的山脊B.背斜形成的山谷C.向斜形成的山谷D.背斜形成的山脊8.图中甲处该岩层的埋藏深度可能是A.480米B.360米C.420米D.280米下图1为北京某地质公园山体景观。
该山体为18亿年前的泥砂物质和碳酸盐类物质沉积后被侵蚀形成的。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复习
科目:地理编号:15007 使用时间:2015- 年级高一小组班级:姓名:组内评价:老师评价:第 1 页共 4页第 2页共4页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编制:李新凤审核:分管领导:【学习目标】1. 了解岩石圈的组成。
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举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3激情投入,高效学习,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
【重点难点】重点三大类岩石的转化。
难点内、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今日赠言】自爱,使你端庄;自尊,使你高雅;自立,使你自由;自强,使你奋发;自信,使你坚定……预习案【知识准备】复习回顾前面所讲的内容【预习导学】12.请填写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比较表:【思考】地壳和岩石圈有什么区别?【预习自测】1、下列地形区,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有 ( )A.东非大裂谷 B.冲积扇 C.秦岭 D.阿尔卑斯山2、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地质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3、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其外力作用主要有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搬运 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4、长城西段遭受严重破坏的自然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 C.风化和风蚀 D.水的溶蚀5、埃及大金字塔高度从建成时期的146.5米降至136.5米,其高度变化的原因是()A.遭受尼罗河洪水的冲刷作用 B.遭受风沙的侵蚀作用C.遭受人为的破坏作用 D.遭受强烈的地震作用6、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 )A.内力作用B.外力作用C.地质作用D.变质作用【我的疑惑】探究案【合作探究】探究一.读下面某地区地质构造图,完成下列各题(1)从地形判断a与c为______,b与d为____ _。
从地质构造判断a为____ ___,c为_________,d为_________。
高三地理总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总结
岩石圈教案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主要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结果: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水平运动→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2)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主要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结果:使地表趋向平坦。
不同地区主导的外力①干旱地区:风力作用(侵蚀→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地貌;搬运→移动沙丘)②湿润地区:流水作用③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山下堆积→冰碛湖)④海岸地区:海浪作用(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洞)(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浆→岩浆岩: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后,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地幔深处)重熔再生成为新的岩浆。
2.山地的形成(1)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褶皱山(褶皱: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
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内力作用。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
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向斜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背斜是良好的储油(石油)场所向斜是良好的储水场所·断块山(断层:岩层断裂后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压力、张力作用。
)上升岩体形成地垒,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
下降岩体形成地堑,如我国的渭河谷地、吐鲁番盆地。
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原因断层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作用。
·火山岩浆沿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形成火山。
(2)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修建成本高,工程难度大。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地貌
背
山岭(新)
斜
向上拱起 或谷地
向
向下弯曲
谷地(新)
斜
或山岭
(2)断层
①概念 (flash)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 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就会 发生断裂 ,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 动、位移。
②形成的地貌 (图)
断层形态 上升岩块 下降岩块 断裂带
构造 地貌
块状山地 谷地
裂谷
或高地
大理岩 板岩 石英岩 片麻岩
侵入岩:结晶度好, 晶体颗粒较大
喷出岩:具有气孔
具有层理构造, 常含有化石
具有片理结构或 重结晶明显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浆岩
外 力 作
重 融 再 生
冷 却 凝 固
变 质 作 用
用
岩浆
重融再生
重融再生
沉积岩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变质岩
组成
集合
元素
矿物
岩石
back
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①板块张裂: 形成
裂谷 东非大裂谷
(图)
大洋 大西洋 中脊
②板块相撞挤压: 形成 山脉
A、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 形成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图)
B、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 形成 巨大山脉 喜马拉雅山(图)
内力作用的“足迹”
褶皱 断层
(1)褶皱(flash)(背斜、向斜)
岩层形态(一般形态)
back
back
back
背斜穹隆结构的储油、储气图
向斜储水的自流盆地
back
(1)地球圈层
内部圈层 (由地心向地表)
地核 地幔 地壳
外部圈层
水圈 大气圈 生物圈
高考地理综合题专项训练: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1
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综合题1)1、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某地区地形图及丹娘乡附近河道景观图。
材料二林芝地区气候统计资料。
材料三该地区为西藏重要的粮食作物——青稞的主要产地。
近几年来,在此谷地大面积种植冬小麦。
因物产丰富被称为“雪域江南”。
(1)简析图中丹娘乡附近河谷中沙洲与沙丘的形成过程。
(2)简述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3)分析“雪域江南”的区位优势条件。
(4)简述图中318国道总体走向特点及T区域国道异常曲折的原因。
【答案】(1)上游地区,河水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河流含沙量较高;该河段地势高差小,水流速度较慢,产生流水沉积作用,形成沙洲。
冬季降水少,河流水位降低,河床河沙露出水面;多大风天气,风力搬运能力强;河谷拐弯地段风力降低,风力堆积,逐渐形成沙丘。
(2)沿河流(河谷)分布。
地势较低,气候温暖;水源较丰富;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物产丰富。
(3)地势较低,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光照较充足;昼夜温差大;灌溉水源充足;地势较平坦,土壤深厚肥沃。
(4)走向特点:多沿等高线和河谷分布。
原因:图中T区域经过峡谷地区,地形复杂;坡度较陡,公路曲折可以降低路面坡度,便于行驶。
2、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圈层结构中,甲以上是______,该范围内存在个地球内部的分界面叫______(界)面,地震波从上层传播到该界面速度会突然______。
(2)乙处地质构造是______,我国渭河谷地按成因划分属于______(写出地质构造名称)。
(3)丁表示的地质作用是______。
岩石裸露地表后受外力作用,形成______(填字母)类岩石,其具有的突出特征是______和______。
(4)大量火山喷发物可能会导致______(填数码)增加,从而使全球气温升高;也可能会导致______(填数码)增加,从而使全球气温降低。
【答案】(1)岩石圈莫霍面变快(2)背斜地堑(3)冷却凝固 b 有化石有层理构造(4)①③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高一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点
高一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点高一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点汇总1、岩石圈的结构: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都是由岩石组成。
2、沉积岩的特征:层理构造、化石(仅沉积岩中有);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1)突破口----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故只有一个箭头指向岩浆岩。
(2)环节名称: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外力作用---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作用---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重熔再生---岩浆4、地质作用: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地点和时期往往某一种作用占主导。
5、板块构造学说: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板块相撞,大陆--大陆:山脉大陆--大洋:大陆上形成山脉或岛屿,大洋处形成海沟。
板块张裂,裂谷、大洋中脊(海岭)。
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中脊重要例子: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地中海逐渐缩小) 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东亚岛弧链、马里亚纳海沟: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落基山: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安第斯山: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6、概念辨析:地质构造:背斜、向斜、断层地貌、地表形态:山岭、谷地7、流水作用:流水侵蚀:峡谷、瀑布、河流上游V形河道。
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沟谷发育流水沉积:冲积扇(山前);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入海口)8、风力作用:风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洼地、新疆魔鬼城风积地貌: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的成因练习题1.下列岩石中能见到气孔的`是 ( )A.玄武岩B.花岗岩C.大理岩D.石灰岩2.记录地理历史的"书页"和"文字"是指 ( )A.各种化学元素B.地层和化石C生物 D.组成地壳的地层【高一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点汇总】。
二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沉积岩
重
熔
再 生
变质作用 岩浆岩
作
用
岩浆
技能 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3.熟悉地壳物质循环的各种变式图
技能
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图表应用
右图为黄山“猴子观海”景观,“猴子” 是由花岗岩组成,独居峰顶,静观山下云 海。请回答(1)~(2)题。
板块张裂 移动
(生长边界)
方向板块相撞 (消亡边界)Fra bibliotek大洋板块与
板块 大陆板块与大陆
大陆板块相撞
板块相撞
大洋板块与 形成 裂谷、海洋、 大洋 海沟 (B)、 海岸山脉
地貌
中脊 (海岭)(A) (C)、海沟岛弧
巨大山脉
东非大裂谷、 红海、 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 喜马拉雅 山脉、
举例
大西洋中脊
部岛弧、海沟
(2)褶皱受到侵蚀 后,背斜顶部受到 张力,岩层变得破 碎,易受侵蚀而成 为谷地,向斜槽部 受到挤压力,岩层 变得紧实不易受侵 蚀而成为山地《这 就是背斜成谷,向 斜成山,叫做地形 倒置)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注意: 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 的受的外力差异都是侵蚀
断层
1 断层形成过程(受挤压力或是张力过大)、 断层的两个要素(岩层要断裂,同时岩层要 沿断裂面有错位)
变质岩
注 意
形成变质岩的已有岩石是三种岩石(岩浆 岩、沉积岩、变质岩)中的任意一种或是
综合多前种两种岩石的形成,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
固形成,而沉积岩和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
3、2 变质岩(很多玉石)的类 型
原有岩 变质后
石
高中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优秀课件
“飞天遁地〞
航天事业——开展迅速
地球内部探索?
“蓝鲸1号〞长117米,宽米,重达万吨, 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最大钻井深度万
米,是目前全球作业水深最深、钻井深 度最深的半潜式钻井平台
一、地震波
•
横波〔S波〕 慢 仅在固体介质传播 纵波〔P波〕 快 在固体、液体、气体介质均可传播
编制变质作用
3.变质岩——片麻岩
片麻岩
花岗岩
编制变质作用
四、岩石圈
“如花
“似玉〞
〞花岗岩〔侵入型岩浆岩〕 大理岩〔变质岩〕
四、岩石圈
• 直接由岩浆形成:岩浆岩 • 由已成岩石形成:沉积岩,变质岩
五、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
二、地球内部圈层
地核
软流圈
三、自然地理环境
〔属于内部圈层〕
四、岩石圈
1.岩浆岩
•
1.岩浆岩
a.侵入型岩浆 花岗岩
b.喷出型岩浆岩
流纹岩 玄 武 岩
2.沉积岩
2.沉积岩
砾岩
砂岩
页岩
石灰岩
3.变质岩
大理岩
板岩
片岩
片麻岩
3.变质岩——大理岩
•
大理岩
石灰岩
编制变质作用
3.变质岩——板岩
板岩 页岩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
专题二 第三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专题二 第三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备考策略
本专题从考查形式上看,多数是以选择题为主,综合题 多是描述地貌特征和分析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着重 考查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复习时应多结合一 些现实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提高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
专题二 第三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专题二 第三讲
2走01向4高年考高·二考轮文专题综复真习 ·题新(课标北版京·地卷理)
答案:7 D
7、本次洪水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解析】7、水位上升的中期,沉积物较少,表明河流搬运作用较强,水位下 降时,沉积物较多,表明泥沙沉积,河流含沙量减少;流量增大时,河流侵 蚀作用强;而河流对河底和两岸的侵蚀,使得河床加宽加深。故选D。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 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③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 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 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专题二 第三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2.外力地貌的应用 (1)风向的判定
专题二 第三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与演变
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
喜马拉雅山脉是地球上最高的山脉之一,其形成与演变与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密 切相关。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的巨大高度。该 案例将探讨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如何影响山脉的形成与演变。
案例二: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与形成原因
地表形态的演变可以改变岩石圈 的结构和组成,例如河流侵蚀和 搬运作用可以改变岩层的原始结
构。
地表形态对岩石圈的热状态和热 传导具有重要影响,可以影响地
球内部能量的传递和分布。
地表形态的形成和演变可以影响 地壳的运动方式和速度,从而影 响地球的板块运动和地震活动。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的相互作用
岩石圈和地表形态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影响地球表面的环境和生态 系统。
详细描述
地质勘查涉及到对地球表面和内部的地质现象进行观 察、分析和解释,目的是为了发现和评估矿产资源、 石油和天然气等地下资源的分布和价值。在地质勘查 过程中,需要对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进行深入研究,了 解不同岩石的成分、结构和形成过程,以及它们在地 表和地下的分布规律。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资源开发 、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岩石圈与地表形 态课件
目录
• 岩石圈的组成与结构 • 地表形态的形成与演变 •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的实际应用 • 案例分析
01
岩石圈的组成与结构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石 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特点
岩石圈是地球系统中重要的组成 部分,对地球的物理性质、化学 性质和生物活动等方面都有重要 影响。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学生用书P44](2016·上海质检)在我国内陆荒漠里,有一种由一列列断断续续延伸的长条形土墩与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景观,主要是由坚硬的泥岩层和疏松的沙土层经外力作用形成的。
读图,回答1~2题。
1.在图中字母表示的地质作用中,有可能表示该景观组成岩石形成过程的是( )A.a B.dC.e D.f2.若b过程中原有的矿物成分及结构发生了变化,则表示该景观的主要岩石类型是( ) 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推知其岩石类型为沉积岩。
在示意图中,丁为岩浆,丙为岩浆岩,可排除a、d、f。
第2题,若b过程中原有的矿物成分及结构发生了变化,则甲为变质岩,可知乙为沉积岩,所以表示该景观的主要岩石类型是乙。
答案:1.C 2.B(2016·江苏盐城模拟)读某区域背斜谷地层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岩层新老关系正确的是( )4.图中存在断层构造,其位置最有可能是( )A.L1 B.L2C.L3 D.L4解析:本题组考查地质构造,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
第3题,该地为背斜谷地,中间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A正确。
第4题,断层构造处,岩层明显发生错位移动,L4最明显,D项正确。
答案:3.A 4.D丹霞地貌是水平或平缓的层状红色砾岩或砂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宝塔状、柱状、峰林状的地形。
湿润地区丹霞地貌(见图1)很多只露出“腰身”,干旱地区丹霞地貌(见图2)几乎是“全裸”的,甚至变得“圆头圆脑”。
据此完成5~6题。
5.湿润地区丹霞地貌露出“腰身”的主要原因是( )A.“腰身”被雨水冲刷严重,植物易遭破坏B.河流下切作用强烈,“腰身”陡峻挺拔C.“腰身”地势陡峻、土壤浅薄,植物难以生长D.岩石硬度不同,风化作用差异显著,“腰身”耸立6.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圆头圆脑”的形成条件是( )A.物理风化和风沙侵蚀作用强烈B.光照强烈,对岩石破坏作用大C.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球状风化显著D.冰雪融水冲刷地表岩石解析:第5题,在湿润地区,外力作用主要以流水作用为主,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再加上山腰处地势陡峻,土壤流失较为严重,土层浅薄,植物难以生长。
岩石圈与地表形
分 类
横波 纵波
特
传播速度
较 慢 较 快
点
共同点
固 体
所经物质状态
都随所通过 物质的性质 固体、液体、气体 而改变
有人用“半熟的鸡蛋”形象比喻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那么其组成的各部分对应地球的 那一部分?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的结构
1、划分依据:地震波 速度(千米/秒) 17 地壳 莫霍界面
冷却、凝固
岩浆岩
常见岩浆岩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
岩浆岩
玄武岩
花岗岩
侵蚀
搬运
堆积
喷出型 岩浆岩
侵入型 岩浆岩 沉积岩
岩浆
沉积岩及特点
裸露岩石
风、流水、冰川、海浪等 沉积岩 风化、外力侵蚀、搬运、堆积、固结
一层一层的沉积(层理结构) 特点
常含有化石
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变质岩
大理岩、 板岩等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探究活动:
科学家经过各种方法推断出地 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了,但是地 球上可以找到的最古老的岩石却只 有2亿年!这是为什么?
27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火山
侵入型 岩浆岩
喷出型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岩
岩浆
地
幔
直击高考考点
2.岩石圈的 物质循环过程
岩浆岩
D大理石能调节室内气温,使室内冬暖夏凉
6.某地地下30km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会感觉到 ( A),附近的飞鸟和池塘里的游鱼会感觉到:( C)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P波,上下颠簸 D.S波,左右摇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1.钓鱼岛全称“钓鱼台群岛”,位于台湾岛东北部(北纬26°、东经124°附近海域),它由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和濑岛等岛屿组成,总面积约7平方千米,是澎湖列岛的一部分,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的领土。
据此完成第1~2题。
1钓鱼岛的成因是()A.位于板块的张裂处,由火山喷发形成B.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C.由河流泥沙大量沉积形成D.由珊瑚虫死亡后沉积形成2钓鱼岛附近海洋资源丰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多,水资源丰富B.位于热带地区,热带雨林资源丰富C.岛上及其附近海域各种矿产资源丰富D.岛附近大陆架宽广、有寒暖流交汇,因而渔业资源丰富解析:第1题,钓鱼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第2题,钓鱼岛由于面积较小,虽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多,但水资源不丰富;钓鱼岛不属于热带地区;岛上各种矿产资源不丰富;岛屿附近大陆架宽广、有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
答案:1.B 2.D3.下图为“我国某河流域及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该河流域()A.①河段以侧蚀作用为主B.②河谷是岩层张裂,流水侵蚀发育而成C.③地位于山区,有利于修建水库D.④处河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侵蚀岸4图中岩石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是()A.岩浆岩Ⅰ—沉积岩Ⅱ—沉积岩ⅢB.沉积岩Ⅲ—沉积岩Ⅱ—岩浆岩ⅠC.沉积岩Ⅱ—沉积岩Ⅲ—岩浆岩ⅠD.岩浆岩Ⅰ—沉积岩Ⅲ—沉积岩Ⅱ解析:第3题,该河流域①河段位于上游以下蚀作用为主;②河谷是背斜谷受岩层张裂,流水侵蚀发育而成;③地为断层构造,不适合修建水库;④处河岸弯曲明显,形成堆积岸。
第4题,沉积岩Ⅱ、Ⅲ老的在下,Ⅱ先沉积,岩浆岩Ⅰ切断沉积岩Ⅱ、Ⅲ,形成时间晚于沉积岩。
答案:3.B 4.C5.(2013·安徽名校联盟联考一,32~33)结合“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图1),完成第5~6题。
图1图25图中A处的地形为()A.背斜山B.背斜谷C.向斜山D.向斜谷6若图中B地发现有溶洞景观,该处的岩石类型最有可能为图2中的()A.aB.bC.cD.d解析:第5题,图中河流的支流发源于A地,说明其地势高,为山地;结合图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可以判断出A地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
第6题,B地发现有溶洞景观,说明该处的岩石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三个箭头指向d,而d只有一个箭头指出,由此可以判断出d为岩浆,c为岩浆岩;因为b经过外力作用形成a,因此a为沉积岩,b为变质岩。
答案:5.C 6.A7.(2013·福建文综,9~10)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第7~8题。
7该沙丘位于()A.冲积扇B.洪积平原C.三角洲D.河漫滩8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7题,由题干知,该沙丘位于河流中游地区,不是河流的出山口位置;因冲积扇、洪积平原多位于山前,三角洲位于河流的入海口,故在中游地区最可能是河漫滩,D项正确。
第8题,沙丘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沙丘的缓坡一侧是外力来自的主要方向。
C项正确。
答案:7.D8.C9.下图为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
据此完成第9~12题。
9若该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的地貌是()A.冲积平原B.山麓冲积扇C.沙洲D.三角洲10如果河中有沙金,淘金点产量最高的可能是()A.a处B.b处C.c处D.d处11该河的丰水期一般在()A.夏秋两季B.春夏两季C.秋冬两季D.冬春两季12在b处向下钻探,发现由黏土、淤泥等物质组成的岩层,并含有大量芦苇的化石,该地层中的岩石是()A.石灰岩B.花岗岩C.页岩D.变质岩解析: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河流位于中国的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在夏秋两季,所以丰水期也主要为夏秋季节,河流流出山口形成山麓冲积扇。
河水在北半球右偏,且该河段为曲流,因此,b处堆积作用强,便于淘金,而对岸侵蚀作用强。
沉积岩中的页岩组成颗粒较细,往往在河边形成,且常含有古生物化石。
答案:9.B10.B11.A12.C13.下图为“某地沉积岩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第13~14题。
13下列描述该地岩层形成的过程,最合理的是()A.褶皱→断裂→侵蚀→沉积B.褶皱→断裂→抬升→沉积→下沉→侵蚀C.沉积→褶皱→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D.沉积→断裂→褶皱→抬升→侵蚀→下沉→沉积14关于图示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仅受内力作用B.②处不可能出现变质岩C.石油一般储存于①类地质构造中D.③岩块为地垒地貌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的动态变化过程。
由图可以看出:(1)沉积作用形成下部沉积岩;(2)沉积岩发生褶皱→岩层弯曲;(3)岩层弯曲发生断裂;(4)地壳抬升,断裂岩层被侵蚀为平地;(5)地壳下沉,形成新的沉积岩。
图中①类地质构造为背斜,是很好的储油构造。
答案:13.C14.C15.读下图,完成第15~18题。
15九州—帕劳海岭()A.位于亚欧板块上B.位于印度洋板块上C.位于太平洋板块上D.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界线16因板块挤压引发的地震多位于图中的()A.①②之间B.②③之间C.③④之间D.④附近17马荣火山所在的国家是()A.文莱B.越南C.菲律宾D.日本18马荣火山与九州—帕劳海岭的距离约为()A.1 400千米B.1 200千米C.1 000千米D.800千米解析:第15题,要确定空间位置,就要从图中提取信息,图中的空间信息主要是经纬度。
根据经纬度位置,可以确定该处位于菲律宾及其以东海域。
根据图中②处信息得知,该处属于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大洋板块俯冲形成的海沟。
根据六大板块的分布规律得知,该海沟以东海域为太平洋板块,九州—帕劳海岭应该属于太平洋板块。
第16题,④附近是海岭,海岭是年轻的海底山脉,其岩浆活动频繁,会造成地震,但这属于板块张裂运动的结果;③—④、②—③之间为较为广阔的洋盆,并不位于板块交界地区;①—②之间是坡度较大的地形区,而且马荣火山就位于该区域附近,②处更表现出海沟的特征,属于典型的板块运动的消亡边界。
第17题,太平洋的西岸,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区,经纬度都能帮助作出马荣火山属于菲律宾的正确判断。
第18题,该图没有明确的比例尺,因此马荣火山和九州—帕劳海岭的距离可以根据经度差来计算,即111千米×12×cos13°,大约等于1 200千米。
答案:15.C16.A17.C18.B19.河流阶地是常见的河流地貌之一,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沿河分布的阶梯状地形。
河流阶地主要由阶地面和阶地斜坡(坡坎)两个形态要素组成(如图)。
构造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造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
构造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面。
如果这一过程多次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
读图,完成第19~20题。
19关于构造运动形成阶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构造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B.构造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C.构造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D.构造运动的上升期河流首先在上游快速下切形成阶地20气候变化影响河流的水量和含沙量,从而导致河水对河床产生的作用力不一样,这种因气候变化而形成的阶地称为气候阶地。
在气候十分寒冷或干旱时期,流域内植被稀疏,风化强烈,碎屑物质丰富;在气候转为温暖湿润时期,流域内植被茂密。
则()A.在气候十分寒冷或干旱时期,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B.在气候十分寒冷或干旱时期,河流易形成坡坎C.在气候转为温暖湿润时期,河床以下切侵蚀为主D.在气候转为温暖湿润时期,河流不易形成阶地解析:第19题,由题干可知,构造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为主,这时河流流速减缓,泥沙不断堆积;阶地是因河流构造运动上升和稳定期反复出现而形成。
第20题,温暖湿润时期,植被茂盛,河流泥沙含量减少,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河床下切侵蚀;在气候十分寒冷或干旱时期,河流流量减少,发育宽阔的阶地面;气候阶地也是因湿润和干旱或寒冷反复出现而形成。
答案:19.B20.C二、综合题(共50分)21.(16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地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分别是:地形:甲是,乙是;地质构造:甲是,丙是。
(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
(3)简要说明判定乙地质构造的依据。
(4)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甲、乙、丙三处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不能选择乙和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
解析:图中甲地地质构造为背斜,由于受到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形为谷地,即“背斜成谷”;乙地地质构造为向斜,因受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为山地,即“向斜成山”。
图中乙地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逐渐变老,因此为向斜构造。
图中乙地为向斜,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可变成水道;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
答案:(1)谷地(或鞍部)山地背斜断层(2)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为谷地。
(3)岩层年龄: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岩层弯曲形态:岩层向下弯曲。
(4)乙地为向斜,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可变成水道;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
22.(18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解析:第(1)题,地形类型的判断,要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状况及水系特征来判断。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河流水系呈向心状分布,说明该地区四周高中心低,再由500米等高线的分布,即能确定出该河流(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为盆地。
(其实,若学生对世界地形图掌握熟练,很容易就能知道该地区为刚果盆地,从而判断出地形类型为盆地。
)第(2)题,由图中可知该地区为非洲赤道西部地区,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再加上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因此,G河水量丰富。
(G河——刚果河的水量仅次于亚马孙河)第(3)题,三角洲形成的前提条件是水流缓慢,河流的含沙量大,因此,在分析时,要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G河在入海口附近等高线稠密,河流流经峡谷地区,因此水流急,泥沙不易沉积。
然后再分析河流含沙量小的原因:影响含沙量大小的因素有地形和植被等,由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流经的盆地地势平坦,因此,泥沙多沉积于盆地中;又由于该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植被覆盖率高,因此,水土流失轻,河流含沙量小。
答案:(1)盆地(刚果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