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四:3.2.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

合集下载

3.2.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说课稿

3.2.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说课稿

2.3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说课人:李善斌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下面我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我对本节进行简要分析教材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是在学习完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之后,是三角恒等变形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材特地把本节知识从中分裂出来。

它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体会演绎推理的以及三角恒等关系的逻辑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根据数学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机构和学习现状,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2、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现在知识迁移能力差、计算能力差的特点,本节课主要是如何获取公式,不要太多的公式应用,公式的应用主要放在下节学习上.3、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①会有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推导其正切公式,并运用其解决简单的化简问题。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公式的推导,提高学生恒等变形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②通过公式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使学生体会“联想转化、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②培养学生大胆猜想、敢于探索、勇于置疑、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4、重点、难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推导及其运用。

为了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是学生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二、教法分析本节课教学时可以通过对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做一个小结,从分析公式的推导过程入手,探究问题的解决的来龙去脉,揭示三角很等变形的本质,使学生更好地利用分析的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我认为这节课的学习尽可能充分的发生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教学流程(1)回顾旧知导入揭示课题——(2)探究两角和与差的正切的过程——(3)应用举例(巩固强化公式的应用)——(4)课堂小结——(5)布置作业(详细注视)一、复习回顾:βα+Cβα-Cβα+Sβα-S设计意图:在复习、巩固原有知识的同时,也为本节课做好知识储备工作。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四3.2.3【教学设计】《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四3.2.3【教学设计】《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教材通过类比正、余弦函数的定义的推导得出正切函数的定义,锻炼学生类比推理的的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并掌握正切函数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类比正、余弦函数的定义得出正切函数的定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正切函数定义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和工作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正切函数的定义。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正切函数的定义。

电子课件调整、相应的教具带好、熟悉学生名单、电子白板要调试好。

一、探究新知。

和角与差角正切公式的应用()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和角与差角正切变形公式的应用二、 例题解析。

例题1、不查表求值1tan105()2tan 75()3tan15()1221tan ,tan(),tan(2).25ααβαβ=-=--例题、()已知求 ()44tan ,tan(),tan 2.55αβαβα+=-=-(2)已知求 ()21tan ,tan(),tan().5444ππαββα+=-=+(3)已知求 ()2αβααβ-=+-解:(1)()tan(2)tan ()αβααβ∴-=+-tan tan()1tan tan()ααβααβ+-=-⋅- 12()25121()25+-=-⋅- 112= ()()2ααβαβ=++-(2)()t a n 2t a n ()()ααβαβ∴=++- tan()tan()01tan()tan()αβαβαβαβ++-==-+⋅-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1tan105()tan(6045)=+tan 60tan 451tan 60tan 45+=-⋅=2=-2tan 75()tan(4530)2=+=3tan15()tan(4530)2=-=。

3.2.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导学案

3.2.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导学案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使用说明: 1、请同学认真阅读课本119-120页,划出重要知识,规范完成预习案内容并记熟基础知识,用红笔做好 疑难标记。

2、在课堂上联系课本知识和学过的知识,小组合作、讨论完成探究案内容;组长负责,拿出讨论结果,准备展示、点评。

3、及时整理展示、点评结果,规范完成训练案内容,改正完善并落实好学案所有内容。

4、把学案中自己的疑难问题和易忘、易出错的知识点以及解题方法规律,及时整理在典型题本上, 多复习记忆。

【学习目标】1.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并会加以应用; 2.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公式的正用、逆用、变形用;3.激情投入,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学习重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

教学难点:公式的正用、逆用、变形用公式,角的演变。

【预习案】一、相关知识前面我们学习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公式分别是在这基础上,你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的公式吗? 二、教材助读=-=+)tan()tan(βαβα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T αβ±: 注意问题:角的取值范围预习自测1、求下列各式的值:(1)tan75° = (2)tan15° = (3)tan105°= 2、已知2tan ,31tan -==βα则=-)tan(βα =+)tan(βα 。

3、︒︒+︒+︒88tan 58tan 192tan 58tan = 3tan15 _________13tan15-︒=+︒4、已知βαtan tan ,是方程0652=-+x x 的两根,求)tan(βα+的值。

【探究案】基础知识探究:应用T αβ±求值已知tan α = 12 ,tan β = 13 ,0<α<π2 , π<β<3π2 , 求α+β的值。

综合应用探究: T αβ±的逆用、变形用 求值:o o o o 50tan 10tan 3)50tan 10(tan ⋅++当堂检测:1、若tan α= 32 ,tan β= 13 ,则tan (α-β)=A .113 B .79 C .119 D .732、若tan α= 2, ,tan (β-α)=3,则tan (β-2α)=A .-1B .-15C .57D .173.已知3)tan(,2)tan(-=--=+βαβα,则==βα2tan ,2tan 。

数学必修4教学设计: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 含解析 精品

数学必修4教学设计: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 含解析 精品

教学设计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整体设计教学分析由于学生有了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的学习经历,因此,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独立地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对于公式的成立条件,可以让学生推导出公式观察、比较、分析,以便在掌握公式结构的基础上加以讨论.对于公式的结构特点的分析、归纳、总结,可以结合教科书中“思考”引导学生去发现,并结合例题的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特点,同时体会这些特点在解题中的作用.三维目标1.会由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2.能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及三角恒等式证明.3.通过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以及运用公式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从中体会化归思想的作用.4.通过对例题解题思路的探求,使学生学会用分析的方法寻求解题思路.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推导及运用.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及恒等式证明过程中解题思路的探求.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思路1.(复习导入)前面我们推出了公式C(α-β)、C(α+β)、S(α+β)、S(α-β)后自然想到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即有没有tan(α-β),tan(α+β)的公式呢?由此导入新课.思路2.(问题导入)我们现在很容易由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求出sin15°和cos15°,再由同角三角函数关系求出tan15°,那么能不能直接由tan45°和tan30°求出tan15°呢?推进新课新知探究1.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2.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及三角恒等式的证明.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并写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及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点拨学生推出tan(α-β),tan(α+β).学生很容易想到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化弦为切得到.但学生很可能想不到讨论,这时教师不要直接提醒,让学生自己悟出来.当cos(α+β)≠0时,tan(α+β)=sin (α+β)cos (α+β)=sinαcosβ+cosαsinβcosαcosβ-sinαsinβ.如果cosαcosβ≠0,即cosα≠0且cosβ≠0时,分子分母同除以cosαcosβ,得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根据角α、β的任意性,在上面的式子中,β用-β代之,则有tan(α-β)=tanα+tan (-β)1-tanαtan (-β)=tanα-tanβ1+tanαtanβ.由此推得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简记为T (α-β)、T (α+β).让学生自己联想思考,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中α、β、α±β的取值是任意的吗?学生回顾自己的公式探究过程可知,α、β、α±β都不能等于π2+kπ(k ∈Z ),并引导学生分析公式结构特征,加深公式记忆.至此,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类总结,我们把前面六个公式分类比较可得:C (α+β)、S (α+β)、T (α+β)叫和角公式;S (α-β)、C (α-β)、T (α-β)叫差角公式.并由学生综合分析以上六个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得出以下逻辑联系图.可让学生自己画出这六个框图.通过逻辑联系图,深刻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借以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些公式.同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不仅要掌握这些公式的正用,还要注意它们的逆用及变形用.如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变形式:tanα+tanβ=tan(α+β)(1-tanαtanβ),tanα-tanβ=tan(α-β)(1+tanαtanβ),在化简求值中就经常应用到,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也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对于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当tanα,tanβ或tan(α±β)的值不存在时,不能使用T (α±β)处理某些相关问题,但可改用诱导公式或其他方法,例如:化简tan(π2-β),因为tan π2的值不存在,所以改用诱导公式tan(π2-β)=sin (π2-β)cos (π2-β)=cosβsinβ来处理等.应用示例例1课本本节例1.例2课本本节例2. tan(α±β)(1例3课本本节例3.知能训练课本本节练习1、2、3、4.课堂小结由于学生有了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的学习经历,因此,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独立地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对于公式的成立条件,可以让学生推导出公式观察、比较、分析,以便在掌握公式结构的基础上加以讨论.对于公式的结构特点的分析、归纳、总结,可以结合教科书中“思考”引导学生去发现,并结合例1和例2的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特点,同时体会这些特点在解题中的作用.本小节共两课时,本节课为第1课时,主要是推导公式、讨论探究公式的成立条件,并完成课本例1、例2、例3.例3是一道具有几何背景的简单问题,在该题的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体会已知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确定角的方法.设计感想本节课从内容上来看,难度较小,但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有其成立的条件.这点教材中未做特别说明,是学生易出错的地方.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对公式的结构特征仔细观察,清楚公式变形的本质属性,解题时灵活选用.同时注意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并从中体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才是本节教学的核心问题,而不是一些特殊的变换技巧.备课资料一、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理解1.两角和的正切公式是根据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sinαcosα=tanα及正、余弦的和角公式导出的,因为公式S (α+β)与C (α+β)具有一般性,因此公式T (α+β)也具有一般性,在公式T (α+β)中以-β代β便可得到公式T (α-β).2.两公式只有当tanα,tanβ或tan(α±β)都存在,即α≠kπ+π2,β≠kπ+π2,α±β≠kπ+π2(k ∈Z )时才成立,这是由任意角的正切函数的定义域所决定的.3.当tanα,tanβ或tan(α±β)的值不都存在时,不能使用T (α±β)来处理某些相关问题,但可改用诱导公式或其他方法,如化简tan(π2+β),因为tan π2的值不存在,不能利用公式T (α+β),所以要改用诱导公式来解,则tan(π2+β)=sin (π2+β)cos (π2+β)=cosβ-sinβ=-1tanβ.二、备用习题1.如果tan(α+β)=25,co t(α+π4)=4,则tan(β-π4)为( )A.16B.1318 C.322 D.13222.已知tan(α-β2)=12,tan(β-α2)=-13,则tan α+β2的值等于________.3.已知tan(α+π4)=-940,则tanα=________,tan(α-π4)=________.4.已知tanα,tanβ是方程x 2+(4m +1)x +2m =0的两个根,且m ≠-12,求sin (α+β)cos (α-β).5.已知α、β都是锐角,cosα=45,tan(α-β)=-13,求cosβ的值.参考答案: 1.C 2.173.-940 409 解析:∵tan(α+π4)=-940,∴1+tanα1-tanα=-940.解得tanα=-4931,tan(α-π4)=tanα-11+tanα=409.4.解:由题意tanα+tanβ=-(4m +1),tanαtanβ=2m , ∴sin (α+β)cos (α-β)=sinαcosβ+cosαsinβcosαcosβ+sinαsinβ=tanα+tanβ1+tanαtanβ=-4m +12m +1.5.解:由题意tanα=34,∴tanβ=tan[α-(α-β)]=tanα-tan (α-β)1+tanαtan (α-β)=34+131+34×(-13)=139.又∵cos 2β=11+tan 2β=11+16981=81250,∴cosβ=91050. (设计者:王光玲)第2课时导入新课思路1.(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从分析公式的推导过程入手,揭示它们的逻辑关系.思路2.(习题导入)①已知α+β=45°,求(1+tanα)(1+tanβ)的值.(答案:2) ②已知sinα=-35,α是第四象限角,求tan(π4-α)的值.(答案:7)③求tan70°+tan50°-3tan50°tan70°的值.(答案:-3) 学生练习,教师讲评中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本节为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最后一节内容,对两角和与差公式进一步熟练掌握.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请同学们默写这些公式,并思考这些公式的使用条件.我们上节课初步运用这些公式解决了一些有关三角函数的求值和化简问题,利用这些公式除了能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其解决一些三角函数式的证明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应用示例例1课本本节例4.例2课本本节例5.例3求证:sin (α+β)sin (α-β)sin 2αcos 2β=1-tan 2βtan 2α.活动:证明三角恒等式,一般要遵循“由繁到简”的原则,另外“化弦为切”与“化切为弦”也是在三角式的变换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证法一:左边=(sin αcosβ+cosαsinβ)(sinαcosβ-cosαsinβ)sin 2αcos 2β=sin 2αcos 2β-cos 2αsin 2βsin 2αcos 2β=1-cos 2αsin 2βsin 2αcos 2β=1-tan 2βtan 2α=右边.∴原式成立.证法二:右边=1-cos 2αsin 2βsin 2αcos 2β=sin 2αcos 2β-cos 2αsin 2βsin 2αcos 2β=(sinαcosβ+cosαsinβ)(sinαcosβ-cosαsinβ)sin 2αcos 2β=sin (α+β)sin (α-β)sin 2αcos 2β=左边.∴原式成立.点评:此题进一步训练学生三角恒等式的变形,灵活运用三角函数公式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知能训练课本本节练习1、2、3、4.课堂小结我们在学习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时候,不仅要熟练掌握公式本身,更应该掌握公式的变形公式,尤其是在解决有关三角函数式的证明和化简问题时,更应该注意灵活运用公式的变形公式.作业课本习题3.1(3) 8、9、10.设计感想作为两角和与差公式的最后一节课,学生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包括正弦、余弦)公式及其应用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对于本节来说,教学中可以更多地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的来龙去脉,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用分析的方法寻求解题思路.特别是本节课本例4是一个优美的三角恒等式,可让学生课后继续探究它的对称美、简洁美、统一美、结构美等特征,让学生从中体会数学的美丽生动.备课资料备选习题1.若tanα=2,tan(β-α)=3,则tan(β-2α)的值为( ) A .-1 B .-12C.57D.172.tan30°+tan15°+tan15°tan30°的值等于( )A.12B.22 C. 2 D .1 3.tan55°-tan385°1-tan (-305°)tan (-25°)=________.4.已知tan110°=a ,则tan50°的值为________. 5.若tanx =1-tan20°1+tan20°,则x =________.6.已知sinα=-35,cosβ=513,且α,β的终边在同一象限,求tan(α+β)的值.7.若3sinx +3cosx =23sin(x +φ)且φ∈(0,π2),求tan(φ+π4)的值.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在以原点O 为圆心、6为半径的圆上运动,线段OP 与以O 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交于R 点,过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M ,过R 作PM 的垂线,垂足为Q ,求∠POQ 的最大值.参考答案:1.D 2.D 3.33 4.a -31+3a (或1-a 22a )5.25°+k·180°(k ∈Z ) 6.6316.7.分析:如何求φ是本题的关键. 解:∵3sinx +3cosx =23(32sinx +12cosx)=23(sinxcos π6+cosxsin π6)=23sin(x +π6), ∴23sin(x +φ)=23sin(x +π6).又∵φ∈(0,π2),∴φ=π6.∴tan(φ+π4)=1+tanφ1-tanφ=1+331-33=3+33-3=9+3+6332-3=2+ 3.8.解:本应考虑点P 在四个象限的情形,由于对称性,可不妨设点P 在第一象限, 设∠xOP =α,∠xOQ =β,则∠POQ =α-β,Q(6cosα,2sinα),tanβ=2sinα6cosα=13tanα.故tan ∠POQ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tanα-13tanα1+13tan 2α=2tanα3+tan 2α.设tan ∠POQ =y ,tanα=t ,则y =2t 3+t 2, 即yt 2-2t +3y =0.由α是锐角,可知t >0,从而y =2t3+t 2>0.又Δ=4-12y 2≥0,故0<y ≤33,且当t =3时,y =33. 故y 的最大值,即tan ∠POQ 的最大值为33.所以∠POQ 的最大值为π6.附:(设计者:王光玲)3.1.3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第1课时作者:徐金花,江苏省铜山县棠张中学教师,本教学设计获江苏省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整体设计设计思想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与掌握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本节课根据新课标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采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猜想和发现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对于例习题的处理是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形式让教学成为师生对话、沟通、合作、共建的交往活动.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在上两节正、余弦和、差角公式的基础上,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推导出正切的和差角公式,并通过三个例题及变式题的处理(主要是公式的正用、逆用和变用)巩固所学知识.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会由正、余弦的和、差角公式推导出正切的和差、角公式. 能用正切的和、差角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及恒等式的证明. 2.过程与方法:学生利用正、余弦的和、差角公式自主探究正切的和、差角公式,并从推导的过程中感悟化归思想.3.情感与态度:通过对问题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养成严谨、开放的思维习惯,感悟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整体思想、方程思想,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切公式的推导及用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的证明.教学难点:公式的灵活应用.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过程情景创设(多媒体出示)回顾3.1.1节例2中求tan15°的过程,我们先分别求出sin15°和cos15°,再由同角三角函数关系求出tan15°,这个计算方法较烦琐,由15°=45°-30°,我们猜想,能否由tan45°和tan30°直接求出tan15°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课题——两角和与差的正切.(教师板书课题)学生活动:回顾求解过程、感受计算量.自主探究:(1)如何化未知角为已知角?(2)如何化未知函数名为已知函数名?(“切”化“弦”)学生活动学生就上面的问题展开讨论,讨论将涉及下面的问题:1.同角的三角函数有哪些关系?我们选择哪个关系来研究本课题?2.问题1中涉及到的S(α+β)和C(α+β)公式,你能准确写出来吗?3.由问题1,2将tan(α±β)表示成α,β的“弦”的形式之后如何化成“切”的形式呢?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推荐两个小组代表板演推导两个公式的过程.数学建构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教师板书)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T(α+β)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T(α-β)思考:1.公式的结构特点及适用范围(符号特点;结构特点:要注意到tan(α±β)可以用tanα和tanβ的和(差)与积表示;适用范围是使公式的两边都有意义).2.公式T(α-β)能否由T(α+β)来推导呢?(利用化归思想,用-β代替β)(教师板书数学思想)3.由T(α+β)公式,你能否将公式变形得到其他公式?(教师板书变形公式)变形1 tanα+tanβ=tan(α+β)(1-tanαtanβ);变形2 tanαtanβ=1-tanα+tanβtan (α+β). (两个变形公式的适用范围也是使等式两边都有意义)学生活动:学生在书上划出公式,并观察公式的结构特点.思考:(1)求tan(π2+α)可以用T (α+β)公式展开吗?(2)T (α+β)公式成立的具体条件是什么? 自主探究:一中等生口述思路“整体代换”学生感悟化归思想.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学生记下变形公式(不作记忆要求,会变形应用)思考:两变形公式成立的具体条件是什么?数学应用(例题用多媒体出示、变式题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例1(1)已知tanα=12,求tan(α+π4); (2)已知tanα=-12,tanβ=-5,求tan(α+β). 分析:直接应用公式,注意公式及运算的准确性.变式1:(教材例1)已知tanα,tanβ是方程x 2+5x -6=0的两根,求tan(α+β)的值. 分析:思路一:可以根据方程解出tanα,tanβ,再代入公式计算即可.思路二:通过计算tanα+tanβ,ta nαtanβ的值来求tan(α+β).反思:思路二是利用整体思想方法来解题,较思路一简捷.变式题2(教材本节练习4)已知tan(α+β)=13,tanα=-2,求tanβ的值. 分析:思路一:利用“β=(α+β)-α”变换方法,代入T (α-β)公式求解即可.思路二:由13=tan(α+β)展开,将tanα=-2代入,建立关于tanβ的方程. 反思:思路一通过角的变换,化未知为已知,渗透了化归思想;思路二是建立方程,体现了方程的思想.(以上几题均是公式的正用)思考:公式及变形公式有什么作用?学生活动:一中等学生口述分析思路一,师板书.一优等生口述分析思路二并板书关键步骤.学生回顾韦达定理的内容并感悟整体思想方法.两中等生口述分析思路一、思路二.(师多媒体出示解答过程,强调规范书写,并给出评分标准)思考:两种思路体现的数学思想是什么?例2(教材例2)求证:1+tan15°1-tan15°= 3. 分析:思路一:由1=tan45°,等式左边的结构与tan(α+β)相似,考虑逆用两角和的正切公式.思路二:本题也可由3联想到tan60°,进而联想到两角和的正切公式,找到证明途径(公式正用).思路三:利用15°=45°-30°,再代入T (α-β)公式求解.(化未知角为已知角再正用公式) 自主探究:(1)如何证明等式?(2)观察等式左、右两边的结构有何特点?一优等生分析口述思路一(师板书),一中等生分析思路二(师及时表扬学生的巧妙联想),一潜能生分析思路三(师肯定学生的转化方法).变式题1.求证:cos15°+sin15°cos15°-sin15°= 3. 分析:思路一:利用15°=45°-30°,再代入S (α±β)和C (α±β)公式计算即可(此法较为烦琐). 思路二:“弦化切”处理之后即为例2,可证.思路三:逆用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化简可证.其中:cos15°-sin15°=2(22cos15°-22sin15°) =2sin(45°-15°)=22. cos15°+sin15°=2(22cos15°+22sin15°) =2sin(45°+15°)=62. 思路四:由等式左边是正值,可证其平方为3,而平方后可逆用和、差角公式,令m =cos15°+sin15°cos15°-sin15°,则m>0, 从而m 2=1+2sin15°cos15°1-2sin15°cos15°=1+sin30°1-sin30°=3212=3,可证. 思路五:构造向量,利用向量的内积定义及坐标表示来证明.令a =(1,-1),b =(cos15°,sin15°),则cos15°-sin15°=(1,-1)·(cos15°,sin15°)=2×1×cosθ,其中θ为a 与b 的夹角,且数形结合可知θ=15°+45°=60°,从而cos15°-sin15°=2cos60°=22,同理可求 cos15°+sin15°=2cos30°=62,从而可证. 反思:本题是一题多解,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中的转化思想(思路二)和整体思想(思路四)和数形结合思想(思路五).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不同解法的小组派代表展示证明方法.(前四种不同解法)(通过合作探究问题的过程,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体会公式的灵活应用、感悟化归、数形结合、整体、方程的数学思想.) (师启发思路五并多媒体出示解答过程,留时间让学生体会构造方法)变式题2.利用和(差)公式证明tan20°+tan40°+3tan20°tan40°= 3.分析:利用和(差)角公式的变形公式1可得tan20°+tan40°=tan(20°+40°)(1-tan20°tan40°)=3(1-tan20°tan40°).反思:本题是公式灵活应用的典例,更一般地,猜想:tanα+tanβ+tan(α+β)tanαtanβ=tan(α+β)成立吗?讨论交流,一优等生分析口述(师板书).思考:能否用公式T (α+β)的变形2来证明呢?(课后完成猜想)例3(教材例3)如图,三个相同的正方形相接,求证:α+β=π4. 分析:由图可知tanα=12且0<α<π2,tanβ=13且0<β<π2,欲求α+β的值,先求tan(α+β)的值为1且0<α+β<π,从而α+β=π4. 反思:这是一道具有几何背景的简单问题,从这里可以看出已知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求角的方法.思考:你能从图形中观察出α,β均小于π4,那你能从代数的角度说明α,β均小于π6吗?(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角的范围.如0<tanα=12<33,则0<α<π6)思考1:求角“α+β”的哪个函数值较好?思考2:由tan(α+β)=1能直接得到α+β=π4吗?为什么? 变式题:已知A ,B 为锐角,且A +B =45°.(1)求证:(1+tanA)(1+tanB)=2.(2)求值:(1+tan1°)(1+tan2°)…(1+tan44°).自主探究(1)课外思考(2)回顾小结1.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推导;应用公式进行求值、化简及三角恒等式的证明(正用,逆用,变用).2.数学思想:化归思想、整体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一中等生完成小结,学生笔记数学思想.作业教材习题3.1(3)必做题2,5,9;选做题7.教后记本节课根据新课标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采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猜想和发现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在公式的结构特点方面,让学生观察归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在例题的处理和变式题的训练方面,完全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交流,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开阔性,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了整体、化归、数形结合、方程等几种数学思想.不足之处:对于例2的变式题1的证法五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探究出来的,这说明学生的“向量”工具应用还不够好,学生的思维开阔性及整体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而例2的变式题2的处理,学生变用公式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例3的思考2同样反映了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数学必修四北师大版《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最新教学文档

数学必修四北师大版《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最新教学文档

高一《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是北师大版高中必修四第三章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本节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与单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它既是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知识的延伸,又是后继内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二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的知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三角恒等式的证明等有着重要的支撑。

本课时主要讲授运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以及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的运用。

【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节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这两章知识内容,这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很多的知识铺垫,学生也有了一定的数学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

本节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已经具有单位圆中的任意角的三角概念和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表示等方面的知识储备,这将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数学思想的形成。

【课程资源】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四教材;多媒体投影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用向量方法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回顾已学过的诱导公式以及其应用,通过简单运用,使学生初步理解公式的结构及其功能,为建立其它和(差)公式打好基础。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探索、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探索、研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实事求是的科学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以及正弦公式的推导及运用教学难点:向量法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及公式的灵活运用(设计依据:平面内两向量的数量积的两种形式的应用是本节课“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推导”的主要依据,在后继知识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是本节的一个重点。

又由于“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对后几节内容能否掌握具有决定意义,在三角变换、三角恒等式的证明、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也是本节的一个重点。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三章2.3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教案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三章2.3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教案

精美句子1、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

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

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

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2、幸福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

幸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幸福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恬淡。

幸福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圣洁。

幸福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壮。

幸福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

幸福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

3、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从穿石的滴水中,我们读出了坚持的可贵;从蜂蜜的浓香中,我们读出了勤劳的甜美。

4、成功与失败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

矿石,如果害怕焚烧(熔炉),那它永远不能成钢(炼成金子)。

蜡烛,如果害怕熄灭(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

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

5、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井底的蛙,当你自我欢唱时,视野便窄了。

笼中的鸟,当你安于供养时,自由便没了。

山中的石!当你背靠群峰时,意志就坚了。

水中的萍!当你随波逐流后,根基就没了。

空中的鸟!当你展翅蓝天中,宇宙就大了。

空中的雁!当你离开队伍时,危险就大了。

地下的煤!你燃烧自己后,贡献就大了6、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的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朋友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高中数学_两角和与差的正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数学_两角和与差的正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两角和与差的正弦》是高中数学新课程人教社B版《数学》必修4第三章3.1.2的内容,学生在上一节课学习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借助两角和与差的余弦以及诱导公式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了解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会应用公式进行化简求值。

重点是公式的掌握及应用。

根据课标地要求是能从两角差地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与差地正弦公式,了解它们地内在联系。

体现了对学生利用知识关系探究、应用新知识地能力培养要求和学法指导要求。

同时,课改则要求教师既要以学生为主体,更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已有地认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新知地探究活动,要求通过学生地自主与合作探究,切实经历知识地发生、发展过程,体会其所蕴含地思想方法。

本节课地内容确定为公式探究和例题 1、例题 2 、例3地教学。

“两角和与差地正弦公式”地推导,揭示了两角和与差地三角函数与这两角地三角函数之间地运算法则,公式地逆用化简意义远大于直接展开计算地意义,突出地是“恒等变换”;例题 1 是对公式地直接简单应用,主要目地是强化对数据特征地观察和对公式地结构巩固,例题 2 既是对公式地逆用,也是对两角和余弦公式地巩固应用。

例3由特殊到一般推导出辅助角公式,体现了对正弦、余弦公式关系地强化,对培养学生地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创新意识都有着十分重要地意义.二学情分析通过对必修一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向量和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本章第一节学习了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

我们这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本节课主要借助诱导公式和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差的正弦公式。

学生对“余弦公式”地推导,结构特征分析与应用等基础已经有了一定地把握也可以参考教材中对公式地证明与应用,经过独立思考或小组交流,基本上能完成相应地学习任务,但是对为什么要用余弦公式来证明、为什么如此进行对“角”地拆分与组合、每一步地意义与依据等内容地认识还是非常困难地,学生不能自主或合作顺利完成,需要教师在这些方面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进行点拨。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第三章《2.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第三章《2.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第三章《2.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知识与技能
理解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为基础,指导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方法,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的特点,理解推导过程,掌握公式的正、逆向及变形运用。

教学目标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正与逆的运用
重点与难点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运用
过程与方法
能将简单的几何问题化归为三角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转换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请大家回忆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有关公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公式)sin(α±β)与cos(α±β)是讨论复角α±β与单角α、β的正、余弦函数间的关系,且此关系对任意角α、β均成立.今天我们要讨论tan(α±β)与tanα、tanβ间的关系.大家想想,能用tan α、tanβ来表示tan(α±β)吗?
[以旧引新,创设问题的情境,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二.引导探究、获得新知
(这里提示学生如何用tanα、tanβ表示)
(启发学生将α-β看成α+(-β))
师:可以看出,以上推导是把两角和(或差)的正切转化为两角和(或差)的正、余弦;把两角差的正切转化为两角和的正切,即都采用了“转化”的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法是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在上面推导过程中,是否还有其他值得注意的地方?
(稍加停顿,启发学生回答)分子、分母同除以cosαcosβ,有没有条件限制?
生:cosα≠0,cosβ≠0
师:还有什么限制?
生:cos(α±β)≠0。

高中数学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教学设计新人教B版必修4

高中数学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教学设计新人教B版必修4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教学设计课前预习问题串:1、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如何推导?2、两角和与差的正切有何限制条件?3、公式特点是什么?如何记忆?4、公式有什么用处?有什么变形?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公式成立的条件;会利用公式求值。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类比、联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发展学生的正向、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构建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推导及应用三、教学难点:公式的逆向和变形应用四、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写出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2、公式推导3、公式深化(1)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有什么限制条件?(2)公式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记忆?4、 应用举例(1)tan75例1、求值 0000tan17tan 43(2)1tan17tan 43+-0tan15变式练习 (1)0000tan 53tan 23(2)1tan 53tan 23-+通过这几个练习,你有什么收获?1tan 751tan 75+-例2、不查表求值0000cos15sin15cos15sin15-+变式练习收获:0000tan30tan30++例3、求值 tan15tan150000-tan 20tan 20变式练习:求证 tan80收获:五、巩固训练1(1)tan 4,cot ,tan()________3αβαβ==+=则 (2)(cos ,2),(sin ,1),//,tan()______4a b a b πβββ==-=已知向量向量且则(3)(1)(1)4,+=_______αβαβαβ=若锐角、满足则cos sin (4),tan()_____cos sin αααββαβαα-+=+若角、为锐角,且tan =则 六、归纳小结(1) 知识总结:(2) 思想方法总结:七、布置作业1、课本140页课堂练习3-1A5、B12、课后思考题:(k Z),tanA,tanB,tanC tanA tanB tanC tanAtanBtanC A B C k π++=∈++当并且存在时,与有何关系?其逆命题成立吗?为什么?精美句子1、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四两角和与差的正切教案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四两角和与差的正切教案

要求学生能根据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教学重点:能根据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教学过程一、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1tan(α+β)公式的推导∵cos (α+β)≠0tan(α+β)=βαβαβα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sin cos cos sin )cos()sin(-+=++ 当cos αcos β≠0时, 分子分母同时除以cos αcos β得: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以-β代β得: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其中βαβαβα+∈∈,,,,R R 都不等于Z k k ∈+,2ππ2.注意:1︒必须在定义域范围内使用上述公式tan α,tan β,tan(α±β)只要有一个不存在就不能使用这个公式,只能用诱导公式2︒注意公式的结构,尤其是符号3.引导学生自行推导出cot(α±β)的公式—用cot α,cot β表示cot(α+β)=βαβαβα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sin cos cos )sin()cos(+-=++ 当sin αsin β≠0时,cot(α+β)=αββαcot cot 1cot cot +- 同理,得: cot(α-β)=αββαcot cot 1cot cot -+ 二、例子:例1求tan15︒,tan75︒及cot15︒的值例2已知tan α=31,tan β=-2 求cot(α-β),并求α+β的值,其中0︒<α<90︒, 90︒<β<180︒。

数学必修四北师大版 3.2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教案

数学必修四北师大版 3.2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教案

数学必修四北师大版 3.2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教案《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教案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三维目标1.会由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能运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进行简单的化简、求值及三角恒等证明.2.通过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推导及运用,让学生从中体会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观察问题,通过学生的互相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加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在公式变形美的熏陶下提高数学审美层次.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推导及应用.教学难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灵活运用,特别是逆用及变形用.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讲练结合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正弦公式。

2、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否求出tan75°的值?学生很容易转化为30°、45°的正弦、余弦来若cosαcosβ≠0,即cosα≠0且cosβ≠0时,分子分母同除以cosαcosβ,得 tan(α+β)=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 根据角α、β的任意性,在上面的式子中,β用-β代之,则有tan(α-β)=βα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tan 1)tan(tan +-=---+. 由此推得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简记为“T α-β、T α+β”. tan(α+β)=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 α+β) tan(α-β)=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 α-β) 我们把公式T α+β,T α-β分别称作两角和的正切公式与两角差的正切公式问题:通过刚才的推导你能说出α、β、α±β满足的范围吗?生: α≠2π+kπ(k ∈Z ),β≠2π+kπ(k ∈Z ),α±β≠2π+kπ(k ∈Z),这样才能保证tan(α±β)与tanα,tanβ都有意义. 教师应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回味,反思探究过程,点明推导过程的关键是:tan(α+β)→sin(α+β),cos(α+β)→sinα、sinβ、cosα、cosβ→tanα、tanβ.教师说明:一定要掌握公式成立的条件、公式的形式及公式的作用三个方面:①公式成立的条件是什么?(提示学生从公式的形式和推导过程看)tanα、tanβ、tan(α±β)都有意义,且1±tanαtanβ≠0;②注意公式的形式:公式右边分子是单角α、β正切的和与差,分母是1减(或加)单角α、β正切的积公式,右边分子的符号与公式左边的符号相同,公式右边分母的符号与分子的符号相反;③公式的作用:将复角α±β的正切化为单角α、β的正切形式,用于角的变换.(基本关系式用于三角函数的变形)可用于三角函数的计算、化简、证明.至此,我们学完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统一叫作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一般地,我们把公式Sα+β,Cα+β,Tα+β都叫作和角公式,而把公式Sα-β,Cα-β,Tα-β都叫作差角公式.要让学生明晰这六个公式的推导过程,清晰逻辑关系主线.可让学生自己画出这六个框图,通过逻辑联系图:三、应用示例例1 求tan150的值。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整体设计教学分析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是在研究了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具有“两角和差”关系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在这些公式的推导中,教科书都把对照、比较有关的三角函数式,认清其区别,寻找其联系和联系的途径作为思维的起点,如比较cos(α-β)与cos(α+β),它们都是角的余弦只是角形式不同,但不同角的形式从运算或换元的角度看都有内在联系,即α+β=α-(-β)的关系,从而由公式C(α-β)推得公式C(α+β),又如比较sin(α-β)与cos(α-β),它们包含的角相同但函数名称不同,这就要求进行函数名的互化,利用诱导公式(5)(6)即可推得公式S(α-β)、S(α+β)等.2.通过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推导,揭示了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与这两角的三角函数的运算规律,还使学生加深了数学公式的推导、证明方法的理解.因此本节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3.本节的几个公式是相互联系的,其推导过程也充分说明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深刻领会它们的这种联系,从而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本节几个例子主要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思维习惯进行引导,例如在面对问题时,要注意先认真分析条件,明确要求,再思考应该联系什么公式,使用公式时要具备什么条件等.另外,还要重视思维过程的表述,不能只看最后结果而不顾过程表述的正确性、简捷性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三角恒等变换能力所不能忽视的. 三维目标1.在学习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探索、发现并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强化题目的训练,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运用,会进行简单的求值、化简、恒等证明,使学生深刻体会联系变化的观点,自觉地利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掌握寻找数学规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及其推导.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公式进行求值、化简、证明.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思路 1.(旧知导入)教师先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推导的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并把公式默写在黑板上或打出幻灯片,注意有意识地让学生写整齐.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cos(α-β)与cos(α+β)、sin(α-β)的内在联系,进行由旧知推出新知的转化过程,从而推导出C(α+β)、S(α-β)、S(α+β).本节课我们共同研究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思路2.(问题导入)教师出示问题,先让学生计算以下几个题目,既可以复习回顾上节所学公式,又为本节新课作准备.若sinα=55,α∈(0,2π),cosβ=1010,β∈(0,2π),求cos(α-β),cos(α+β)的值.学生利用公式C (α-β)很容易求得cos (α-β),但是如果求cos (α+β)的值就得想法转化为公式C (α-β)的形式来求,此时思路受阻,从而引出新课题,并由此展开联想探究其他公式.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还记得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吗?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默写出来.②在公式C (α-β)中,角β是任意角,请学生思考角α-β中β换成角-β是否可以?此时观察角α+β与α-(-β)之间的联系,如何利用公式C (α-β)来推导cos(α+β)=?③分析观察C (α+β)的结构有何特征?④在公式C (α-β)、C (α+β)的基础上能否推导sin(α+β)=?sin(α-β)=? ,能否推导出tan(α-β)=?的结构特征如何? 教师打出课件,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既然可以是任意角,是怎样任意的?你会有些什么样的奇妙想cos(α-β)与cos(α+β)中角的内在联系,学生β,所以α-(-β)=α+β〔也有的会根据加减运β)的形式〕.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转移到公式我们称以上等式为两角和的余弦公式,记作C (α+β).对问题②,教师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公式C (α+β)的结构特征,可知“两角和的余弦,等于这两角的余弦积减去这两角的正弦积”,同时让学生对比公式C (α-β)进行记忆,并填空:cos75°=co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问题③,上面学生推得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怎样才能得到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呢?我们利用什么公式来实现正、余弦的互化呢?学生可能有的想到利用诱导公式⑸⑹来化余弦为正弦(也有的想到利用同角的平方和关系式sin 2α+cos 2α=1来互化,此法让学生课下进行),因此有sin(α+β)=cos[2π-(α+β)]=cos [(2π-α)-β] =cos(2π-α)cosβ+sin(2π-α)sinβ =sinαcosβ+cosαsinβ.在上述公式中,β用-β代之,则sin(α-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sinαcosβ-cosαsinβ.因此我们得到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分别简记为S (α+β)、S (α-β).对问题④⑤,教师恰时恰点地引导学生观察公式的结构特征并结合推导过程进行记忆,同时进一步体会本节公式的探究过程及公式变化特点,体验三角公式的这种简洁美、对称美.为强化记忆,教师可让学生填空,如sin(θ+φ)=___________,sin 75sin 72cos 75cos 72ππππ+=__________. 对问题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推出了公式C (α-β)、C (α+β)、S (α+β)、S (α-β)后,自对问题⑥,让学生自己联想思考,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中α、β、α±β的取值是任意的吗?学生回顾自己的公式探究过程可知,α、β、α±β都不能等于2π+kπ(k∈Z ),并引导学生分析公式结构特征,加深公式记忆.对问题⑦⑧,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类总结,我们把前面六个公式分类比较可得C (α+β)、S (α+β)、T (α+β)叫和角公式;S (α-β)、C (α-β)、T (α-β)叫差角公式.并由学生归纳总结以上六个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得出以下逻辑联系图.可让学生自己画出这六个框图.通过逻辑联系图,深刻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借以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些公式.同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不仅要掌握这些公式的正用,还要注意它们的逆用及变形用.如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变形式tanα+tanβ=tan(α+β)(1-tanαtanβ),tanα-tanβ=tan(α-β)(1+tanαtanβ),在化简求值中就经常应用到,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也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对于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当tanα,tanβ或tan(α±β)的值不存在时,不能使用T(α±β)处理某些有关问题,但可改用诱导公式或其他方法,例如:化简tan(2π-β),因为tan2π的值不存在,所以改用诱导公式tan(2π-β)=βββπβπsincos)2cos()2sin(=--来处理等.应用示例思路1例1 已知sinα=53-,α是第四象限角,求sin(4π-α),cos(4π+α),tan(4π-α)的值.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角的关系,在面对问题时要注意认真分析条件,明确要求.再思考应该联系什么公式,使用公式时要有什么准备,准备工作怎么进行等.例如本题中,要先求出cosα,tanα的值,才能利用公式得解,本题是直接应用公式解题,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熟悉公式的应用,教师可以完全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解:由sinα=53-,α是第四象限角,得cosα=54)53(1sin122=--=-a.∴tanα=aacossin=43-.于是有sin(π-α)=sinπcosα-cosπsinα=,1027)53(225422=-⨯-⨯cos(4π+α)=cos4πcosα-sin4πsinα=,1027)53(225422=-⨯-⨯tan(α-4π)=4tantan14tantanππaa+-=aatan11tan+-=7)43(1143-=-+--.点评:本例是运用和差角公式的基础题,安排这个例题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变式训练1.不查表求cos75°,tan105°的值.解:cos75°=cos(45°+30°)=cos45°cos30°-sin45°sin30°=42621222322-=⨯-⨯, tan105°=tan(60°+45°)= 311345tan 60tan 145tan 60tan -+=-+ =-(2+3). 2.设α∈(0,2π),若sinα=53,则2sin(α+4π)等于( ) A.57 B.51 C.27 D.4 答案:A例2 已知sinα=32,α∈(2π,π),cosβ=43-,β∈(π,23π). 求sin(α-β),cos(α+β),tan(α+β). 活动: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己探究解决,对探究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拨,指导学生认真分析题目中已知条件和所求值的内在联系.根据公式S (α-β)、C (α+β)、T (α+β)应先求出cosα、sinβ、tanα、tanβ的值,然后利用公式求值,但要注意解题中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解:由sinα=32,α∈(2π,π),得 cosα=a 2sin 1--=-2)32(1--=35-,∴tanα=552-. 又由cosβ=31-,β∈(π,23π). sinβ=β2cos 1--=47)43(12-=---, ∴tanβ=7.∴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32×(43-)-(12356)47()35(--=-⨯-.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35-)×(43-)-32×(47-) =.127253+ ∴tan(α+β)=35215755637)552(137552tan tan 1tan tan ++-=⨯--+-=-+βαβα=17727532+-.点评:本题仍是直接利用公式计算求值的基础题,其目的还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公式的应用,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变式训练引导学生看章头图,利用本节所学公式解答课本章头题,加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解:设电视发射塔高CD=x 米,∠C AB =α,则sinα=6730, 在Rt△ABD 中,tan(45°+α)=3030+x tanα. 于是x=30tan )45tan(30-+αα , 又∵sinα=6730,α∈(0,2π),∴cosα≈6760,tanα≈21.11+55又∵cosB=135且45°<B<90°,∴sinB=1312. ∴sinC=sin[180°-(A+B)]=sin(A+B)=sinAcosB+cosAsinB=53×135+54×1312=6563, cosC=cos [180°-(A+B)]=-cos(A+B)=sinAsinB-cosAcosB =53×1312-54×135=6516. 点评:本题是利用两角和差公式,来解决三角形问题的典型例子,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也使学生更加认识了公式的作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要注意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一暗含条件.变式训练在△ABC 中,已知sin(A-B)cosB+cos(A-B)sinB≥1,则△ABC 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腰非直角三角形答案:C思路2例1 若sin(43π+α)=135,cos(4π-β)=53,且0<α<4π<β<43π,求cos(α+β)的值. 活动:本题是一个典型的变角问题,也是一道经典例题,对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很有价值.尽管学生思考时有点难度,但教师仍可放手让学生探究讨论,教师不可直接给出解答.对于探究不出的学生,教师可恰当点拨引导,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寻找所求角与已知角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理清所求的角与已知角的关系,观察选择应该选用哪个公式进行求解,同时也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在求有关角的三角函数值时,要特别注意确定准角的范围,准确判断好三角函数符号,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学生完全理清思路后,教师应指导学生的规范书写,并熟练掌握它.对于程度比较好的学生可让其扩展本题,或变化条件,或变换所求的结论等.如教师可变换α,β角的范围,进行一题多变训练,提已知α,β∈(43π,π),sin(α+β)=53-,sin(β-4π)=1312, 求cos(α+4π)的值. 解:∵α,β∈(43π,π),sin(α+β)=53-,sin(β-4π)=1312, ∴23π<α+β<2π,2π<β-4π<43π. ∴cos(α+β)=54,cos(β-4π)=135-. ∴cos(α+4π)=cos [(α+β)-(β-4π)] =cos(α+β)cos(β-4π)+sin(α+β)sin(β-4π)=54×(135-)+(53-)×1312=6556-. 例2 化简.sin sin )sin(sin sin )sin(sin sin )sin(a a a a θθθβθβββ-+-+- 活动:本题是直接利用公式把两角的和、差化为两单角的三角函数的形式,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地探究,然后进行讲评.解:原式=aa a a a a sin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sin sin cos cos sin θθθθβθβθββββ-+-+- =a a a a a a a a sin sin sin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cos sin cos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cos sin cos sin βθβθβθθβθβθβθβθβαθβ-+-+-知能训练课本本节练习1—4.1.(1)426-,(2)426-,(3)426+,(4)2-3. 2.10334-. 3.263512- 4.-2.作业已知0<β<4π,4π<α<43π,cos(4π-α)=53,sin(43π+β)=135,求sin(α+β)的值. 解:∵4π<α<43π,∴2π-<4π-α<0.∴sin(4π-α)=2)53(1--=54-. 又∵0<β<4π,∴43π<43π+β<π,cos(43π+β)=2)135(1--=1312-. ∴sin(α+β)=-cos(2π+α+β)=-cos [(43π+β)-(4π-α)] =-cos(43π+β)cos(4π-α)-sin(43π+β)sin(4π-α) =-(1312-)×53135-×(54-)=6556. 课堂小结1.先由学生回顾本节课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有哪些收获与提高,在公式推导中你悟出了什么样的数学思想?对于这六个公式应如何对比记忆?其中正切公式的应用有什么条件限制?怎样用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与恒等式证明.2.教师画龙点睛:我们本节课要理解并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及其推导,明白从已知推得未知,理解数学中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并要正确熟练地运用公式解题.在解题时要注意分析三角函数名称、角的关系,一个题目能给出多种解法,从中比较最佳解决问题的途径,以达到优化解题过程,规范解题步骤,领悟变换思路,强化数学思想方法之目的.第2课时导入新课思路 1.(复习导入)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六个公式,并回忆公式的来龙去脉,然后让一个学生把公式默写在黑板上或打出幻灯.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比较各公式的结构特征,说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公式的正用、逆用及变形用,以利于对公式的深刻理解.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灵活应用.思路2.(问题导入)教师可打出幻灯,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先根据上节课所学的公式进行解答.1.化简下列各式(1)cos (α+β)cosβ+sin (α+β)sinβ; (2)cos sin 1tan cos sin cos sin sin 22---+--x x x x x x x ; (3).tan tan cos sin )sin()sin(2222αββαβαβα+-+ 2.证明下列各式 (1);tan tan 1tan tan )cos()sin(βαβαβαβα++=-+(2)tan (α+β)tan (α-β)(1-tan 2tan 2β)=tan 2α-tan 2β;(3).sin sin )cos(2sin )2sin(αββααβα=+-+ 答案:1.(1)cosα;(2)0;(3)1.2.证明略.教师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进行一一点拨,并对上节课所学的六个公式进行回顾复习,由此展开新课.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请同学们回忆这一段时间我们一起所学的和、差角公式.②请同学们回顾两角和与差公式的区别与联系,可从推导体系中思考.活动:待学生稍做回顾后,教师打出幻灯,出示和与差角公式,让学生进一步在直观上发现它们内在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公式的推导充分发挥了向量的工具作用,更要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当α、β中有一个角为90°时,公式就变成诱导公式,所以前面所学的诱导公式其实是两角和与差公式的特例.在应用公式时,还要注意角的相对性,如α=(α+β)-β,)2()2(2βαβαβα---=+等.让学生在整个的数学体系中学会数学知识,学会数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会发现问题的方法,以及善于发现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的良好习惯,提高数学素养.sin (α±β)=sinαcosβ±cosαsinβ〔S(α±β)〕;cos (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 (α±β)〕;tan (α±β)=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 (α±β)〕. 讨论结果:略.应用示例思路1例1 利用和差角公式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sin72°cos42°-cos72°sin42°;(2)cos20°cos70°-sin20°sin70°; (3)15tan 115tan 1-+ 活动:本例实际上是公式的逆用,主要用来熟悉公式,可由学生自己完成.对部分学生,教师点拨学生细心观察题中式子的形式有何特点,再对比公式右边,马上发现(1)同公式S (α-β)的右边,(2)同公式C (α+β)右边形式一致,学生自然想到公式的逆用,从而化成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并求得结果.再看(3)式与T (α+β)右边形式相近,但需要进行一定的变形.又因为tan45°=1,原式化为15tan 45tan 115tan 45tan -+,再逆用公式T (α+β)即可解得. 解:(1)由公式S (α-β)得原式=sin(72°-42°)=sin30°=21.(2)由公式C (α+β)得原式=cos(20°+70°)=cos90°=0. (3)由公式T (α+β)得原式=15tan 45tan 115tan 45tan -+=tan(45°+15°)=tan60°=3. 点评:本例体现了对公式的全面理解,要求学生能够从正、反两个角度使用公式.与正用相比,反用表现的是一种逆向思维,它不仅要求有一定的反向思维意识,对思维的灵活性要求也高,而且对公式要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变式训练 1.化简求值:(1)cos44°sin14°-sin44°cos14°; (2)sin14°cos16°+sin76°cos74°;(3)sin(54°-x)cos(36°+x)+cos(54°-x)sin(36°+x). -. 解:∵f(x)为偶函数,∴f(-x)=f(x),即sin(-x+θ)+cos(-x-θ)=sin(x+θ)+cos(x -θ), 即-sinxcosθ+cosxsinθ+cosxcosθ-sinxsinθ =sinxcosθ+cosxsinθ+cosxcosθ+sinxsinθ. ∴sinxcosθ+sinxsinθ=0.∴sinx(sinθ+cosθ)=0对任意x 都成立.∴2sin(θ+4π)=0,即sin(θ+4π)=0. ∴θ+4π=kπ(k∈Z ).∴θ=kπ-4π(k∈Z ).又θ∈[0,2π),∴θ=43π或θ=47π.点评:本例学生可能会根据偶函数的定义利用特殊值来求解.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如果将本例变为选择或填空,可利用特殊值快速解题,作为解答题利用特殊值是不严密的,以此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活动:本题虽小但其意义很大,从形式上就可看出来,左边是两个函数,而右边是一个函数,教师引导学生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此题的证明,学生首先想到的证法就是把等式右边利用公式S (α+β)展开,化简整理即可得到左边此为证法,这是很自然的,教师要给予鼓励.同时教师可以有目的的引导学生把等式左边转化为公式S (α+β)的右边的形式,然后逆用公式化简即可求得等式右边的式子,这种证明方法不仅仅是方法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把两个三角函数化为一个三角函数. 证明:方法一:右边=2(sin6πcosα+cos 6πsinα)=2(21cosα+23sinα)=cosα+3sinα=左边.方法二:左边=2(21cosα+23sinα)=2(sin 6πcosα+cos 6πsi nα)asinx+bcosx=22b a +sin(x+φ),通过引入辅助角φ,可以将asinx+bcosx 这种形式的三角函数式化为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的形式.化为这种形式可解决asinx+bcosx 的许多问题,比如值域、最值、周期、单调区间等.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这种引入辅助角的变换思想很重要,即把两个三角函数化为一个三角函数,实质上是消元思想,这样就可以根据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来研究它的性质.因此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是三角部分中高考的热点,再结合续内容的倍角公式,在解答高考物理试题时也常常被使用,应让学生领悟其实质并熟练的掌握它.例4 (1)已知α+β=45°,求(1+tanα)(1+tanβ)的值; (2)已知sin(α+β)=21,sin(α-β)=31,求.tan tan βα 活动:对于(1),教师可与学生一起观察条件,分析题意可知,α+β是特殊角,可以利用两角和的正切公式得tanα,tanβ的关系式,从而发现所求式子的解题思路.在(2)中,我们欲求.tan tan βα若利用已知条件直接求tanα,tanβ的值是有一定的困难,但细心观察公式S (α+β)、S (α-β)发现,它们都含有sinαcosβ和cosαsinβ,而.tan tan βα化切为弦正是βαβαsin cos cos sin ,由此找到解题思路.教学中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探究解决,教师不要及早地给以提示或解答. 解:(1)∵α+β=45°,∴tan(α+β)=tan45°=1. 又∵tan(α+β)=,tan tan 1tan tan βαβα-+∴5121125sin cos cos sin tan tan ===βαβαβα点评:本题都是公式的变形应用,像(1)中当出现α+β为特殊角时,就可以逆用两角和的正切公式变形tanα+tanβ=tan(α+β)(1-tanαtanβ),对于我们解题很有用处,而(2)中化切为弦的求法更是巧妙,应让学生熟练掌握其解法. 课堂小结1.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们学习了哪些重要的解题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在运用和角与差角公式时,应注意什么?如何灵活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恒等证明等问题.2.教师画龙点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熟练掌握运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解决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恒等证明等问题,灵活进行角的变换和公式的正用、逆用、变形用等.推导并理解公式asinx+bcosx=22b a +sin(x+φ),运用它来解决三角函数求值域、最值、周期、单调区间等问题.。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教案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教案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教案
教案标题:两角和与差的正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两角和与差的正切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计算两角和与差的正切的方法。

3. 能够应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的定义和性质。

2. 计算两角和与差的正切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授课PPT、教学案例、板书设计。

2. 学生准备:准备好笔记本、书写工具。

四、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教师通过举例引入两角和与差的正切的概念,引发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兴趣。

Step 2:讲解
1. 介绍两角和与差的正切的定义和性质。

2. 讲解计算两角和与差的正切的方法,包括公式和步骤。

Step 3:示范
教师通过示范计算两角和与差的正切的实例,让学生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

Step 4:练习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Step 5: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应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Step 6: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两角和与差的正切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课堂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教学资源
提供相关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巩固。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4两角和与差的正弦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4两角和与差的正弦教学设计

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理解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为基础,推导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方法,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特点的过程,理解推导过程,掌握其应用.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运用;2. 教学难点: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灵活运用.三、教学设想:(一)复习式导入:(1)大家首先回顾一下两角差的余弦公式:()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2)cos sin =α?(二)新课讲授问题:由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怎样得到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呢?探究1让学生动手完成两角和与差正弦公式.()()sin cos cos cos cos sin sin 2222ππππαβαβαβαβαβ⎡⎤⎡⎤⎛⎫⎛⎫⎛⎫+=-+=-+=-+- ⎪ ⎪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sin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探究2观察认识两角和与差正弦公式的特征,并思考两角和与差正切公式.()()()sin sin cos cos sin tan 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 探究3我们能否推倒出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呢?()()()()tan tan tan tan tan tan 1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探究4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把上式化成只含有tan α、tan β的形式呢?(分式分子、分母同时除以cos cos αβ,得到()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βα+S 、)(βα+C 、)(βα+T 称和角公式,)(βα-S 、)(βα-C 、)(βα-T 称差角公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3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
本节教材分析
(1)三维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2)能够运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进行化简、求值、证明;
(3)揭示知识背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4)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分析、探求的学习态度,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②过程与方法:
借助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各个公式之间的联系及结构特点;讲解例题,总结方法,巩固练习.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理解掌握两角和与差的三角的各种变形,提高逆用思维的能力.
(2)教学重点
公式记忆和正向逆向的应用.
(3)教学难点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灵活应用.
(4)教学建议
本节类比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函数的方法,并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并注意正切函数的适用范围;借助两角和与差的公式,推导正切公式,注意条件;类比方法学习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注意整体1的应用;通过范例理解公式应用中注意角的范围与符号的关系、条件角与单角的关系;化异为同的思路在三角问题中的应用,逆向使用公式化简与求值问题。

新课导入设计
导入一
提出问题:1.如何求
sin15
tan15
cos15
=的值。

引入两角和与差正切公式与同角三角
函数关系,使学生在解三角函数相关问题时充分利用化切为弦,化异为同,等方法综合使用三角公式。

2.在两角和与差正切公式逆向求角或化简注意角的变化及范围。

导入二
复习1、
sin
tan
cos
α
α
α
=,
1
cot
tan
α
α
=及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函数公式引导学生
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并注意推导过程中范围的限制;
2、注意公式的结构特点准确记忆,并注意条件角作为单角应用;
3、注意公式应用中角的范围与三角函数值符号确定方法;
4、注意公式逆向应用及其特点。

精美句子
1、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

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

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

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2、幸福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

幸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幸福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恬淡。

幸福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圣洁。

幸福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壮。

幸福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

幸福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

3、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从穿石的滴水中,我们读出了坚持的可贵;从蜂蜜的浓香中,我们读出了勤劳的甜美。

4、成功与失败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

矿石,如果害怕焚烧(熔炉),那它永远不能成钢(炼成金子)。

蜡烛,如果害怕熄灭(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

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

5、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井底的蛙,当你自我欢唱时,视野便窄了。

笼中的鸟,当你安于供养时,自由便没了。

山中的石!当你背靠群峰时,意志就坚了。

水中的萍!当你随波逐流后,根基就没了。

空中的鸟!当你展翅蓝天中,宇宙就大了。

空中的雁!当你离开队伍时,危险就大了。

地下的煤!你燃烧自己后,贡献就大了
6、朋友是什么?
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的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朋友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7、一粒种子,可以无声无息地在泥土里腐烂掉,也可以长成参天的大树。

一块铀块,可以平庸无奇地在石头里沉睡下去,也可以产生惊天动地的力量。

一个人,可以碌碌无为地在世上厮混日子,也可以让生命发出耀眼的光芒。

8、青春是一首歌,她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青春是一团火,她点燃了我们沸腾的热血;青春是一面旗帜,她召唤着我们勇敢前行;青春是一本教科书,她启迪着我们的智慧和心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