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探讨

合集下载

中医药临床疗效及中医疗效评价体系

中医药临床疗效及中医疗效评价体系

中医药临床疗效及中医疗效评价体系中医药大学毕业黑龙江陈薇【摘要】通过对中医药的介绍以及疗效的一系列阐述,来说明中医疗效评价体系建立的基础以及建立中医临床疗效系统评价体系,对于科学、客观、系统地开展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重要意义【关键字】中医药临床疗效中医疗效评价体系一:中药概况及分类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即中医用以防病、治病的药物的总称。

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1.中药材:药材是中药饮片的原料。

药材指符合药品标准,一般指药材原植、动、矿物除去非药用部位的商品药材。

药材未注明炮制要求的,均指生药材,应按照附录药材炮制通则的净制项进行处理。

2.中药饮片:是指在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可直接用于调配或制剂的中药材及其中药材的加工炮制品。

中医临床用来治病的药物是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而中成药的原料亦是中药饮片并非中药材。

3.中成药:中成药是用一定的配方将将中药加工或提取后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以直接用于防病治病的一类药品。

目前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

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

目前,随着对中药资源的开发和研究,许多民间药物也归入中药的范畴。

所以,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工品,不论产于中国,外国均称中药。

二:中医药临床疗效的优势中医治疗具有安全、有效、低毒等优势,其单味药及复方的药理作用具有多效性,同时存在多个有效成分或部位,而通过辨证论治原则组成的复方,其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之间产生化学反应又具有新物质及新功能,使得复方形成比单味药更优越的整体调节功能,从而更有力地纠正机体的各种不平衡状态,为有效地治疗复杂疾病奠定了基础。

中医非药物治疗使用器械或手法,发挥着整体功能综合调节和协助人体自然康复的作用,强调因人施用、辨证施用,注重医患双方的互动性和方法的实用性、有效性。

构建药效学研究与评价体系,提高研发水平,促进中医药现代化——访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973项目首

构建药效学研究与评价体系,提高研发水平,促进中医药现代化——访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973项目首

效研 究 t 价的新思路 :根据 IfI约复 的功效 与主治 ,将 lfl 临床病证 的诊 断标准、疗效评价技术与方法用于
t 药 复 办 功 效 研 究 ;制 备 符 合 【lJ医 临 床 病 证 特 征 的 动 物 模 , , 为 中 医 证 候 本 质 研 究 与 中 药 药 效 评 价 提 供 1I’可
/ … …… ~ 一\ |¨ . I 医药 学会科学技 术奖 ·等奖 与 2014年国家科技 进步奖二
药 理学研 究 : I
\0
功效
证…候研tY●究 ,u
/ /‘
等 奖 。
整 体 、离体
i 细胞 、分子

证 候表 征

2.建立中药复方功效指征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新方法 针 对 中 药 复 _疔功 效 物 质 基 础 的 关 键 科 学 问 题 ,刘 建
物 体 内 的 定 性 、 定 量 分 析 方 法 , 通 过 多 成 分 、 多指 标 的 PK/PD 相 炎
分析 方法 ,闸释 中药复方功效 的物质基础 。通过 lfI药复 方多成分体内快
速 定性 定 量 分 析 方 法 、 巾 药 复 方 指 征 成 分 与功 效 父联 的 数 学 分 析 办 法 、
构 建药效学研 究与评价体 系 ,提 高研发水平 ,促 进中 医药现 代化
— — 访 中国中医科 学院首 席研 究 员、973项 目首席科学家刘建 勋教授
刘 建 勋 , 中 国 中 医 科 学 院 首席 研 究 员 ,教 授 , 丌本 东 求 药 科 人 学 博 士 , 博 L 导
师 ,973项 H首 席 科 学 家 ,我 同 巾 药 学 及 药 理 学 专 家 , 卒 受 围 务 院 特 殊 政 府 津 贴 。 原

构建中医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中医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临床 实践 教 学体 系的原 则
实践教学体 系是 由实践教学活动各个 要素构成的有 机联系整体 , 由实践教学 的 目 标、 内容、 管理构成 的完整体 系。 中医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既要结合 中医人才的培 养 目标 , 又要结合社会对 中医人才的需求 , 才能建立科学 合理 、 有效 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实际教学 中, 我们摸索 、 建 立 了“ 一个 目标 、 二条 主线 、 三个阶段” 为特 色的中医临床 实践教学体系 , 即以“ 培养应用型 中园 临床人才” 为主要 目 标, 以“ 培养中医临证思维 、 强化临床实践能力 ” 为主线 , 以 “ 岗前培训 、 临证实践 、 综合考核” 为三阶段 , 在 中医本科生 临床实践教学 中进行探索 , 以期提高学生中医临证思维和 实践动手能力 , 更好地适应市场对 中医学生 的需求 , 保证 培养合格中医药人才的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机会 、 与患者接触机会减少 ; 就业考研冲击 , 导嘶学生实习 时间被 占用 , 没有足够 的时间进行临床技能 i } I , l 这些 问题都 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在新形势下 , 为了更有效 的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 ,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 让 中医生
有机会实践 中医 , 感悟中医 , 体会 中医 , 我们探索提 出了 “ 三段式” 中医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 在临床教学实践 中取得了 良好 的效果 。
培养 中医 I f 缶 证 思维 。 中医 药要 想 成为 社会 公 认 、 时代 所需
求的医疗手段 , 就需要拥有大量熟谙经典 , 勤修新知的高
以培养 “ 应用型中医临床人才” 为 目标 , 将培养 中医临 证思维 与强化 临床实践能力相结合 , 分三 阶段开展 , 构建 中医临床实践教学体系。三段临床实践教学的安排 , 明确 了临床实践教学的培养 目标 , 由浅入深 , 循序渐进 。 同时以 培养 中医临证思维与强化 临床实践能力为两条主线 , 贯穿 体系的始终 , 既培养了学生 的中医思维方 法 , 又提高了学

中医药临床疗效及中医疗效评价体系

中医药临床疗效及中医疗效评价体系
【 键 词】 医药 ; 关 中 临床 疗 效 ; 医疗 效评 价 体 系 中
1 中药概 况及 分 类 药 物 治疗 、 物理 治疗 、 能 锻炼 和 健 康 教 育 等 。这 给 中医 药 临 功 中药主要 起源 于中 国 , 指在 中医 药理 论 的 指导 下 , 中医 床 疗 效评 价 体 系 提 出 了很 大 的挑 战 。 中医 临 床 实 践 是 辨 证 论 是 即 用 以防病 、 治病 的药物 的总称 。包括 中药 材 、 中药饮片 、 中成 药 : 治 的个 体 治 疗 , 研 究 往 往 是 针对 复 杂 干 预 , 且 中 医 的 临 床 其 而 1 1 中药材 : . 药材 是 中药 饮 片 的原 料 。药 材 指 符 合 药 品 疗 效 评 价 又 以 人 的状 态 变 化 为 导 向 。因 此 , 果 照 搬 现 在 的 如 标准 , ~般 指 药 材原 植 、 、 物 除 去 非 药 用 部 位 的 商 品 药 材 。 体 系及 方 法 , 出现 两难 问题 , 方 法 设 计 严格 、 量 高 了 , 动 矿 会 即 质 但 药 材 未 注 明炮 制 要求 的 , 指 生药 材 , 按 照 附 录 药 材 炮 制 通 评 价 不 出治疗 效 果 ; 均 应 能看 到很 好 治 疗 效 果 的 病 例 , 无 法 以设 却 则 的净 制项 进 行处 理 。 计 严 格 、 学 的 方 法 进行 疗 效 评 价 。因 此 , 力 争 建 立 起 既 可 科 要 12 中药 饮 片 : 指 在 是 指 在 中 医 药 理 论 的 指 导 下 , . 是 可 使 辨 证 论 治个 体 化 诊 疗 充 分 发 挥 , 能 借 鉴 现 代 评 价 体 系 的 又 直 接 用于 调 配 或制 剂 的 中药 材 及其 中 药 材 的加 工 炮 制 品 。中 方 法 , 科 学数 据客 观展 示 辨 证 论 治效 果 的评 价体 系 。 用 医 临 床用 来 治 病 的药 物 是 中 药 饮 片 和 中 成 药 , 中 成 药 的原 3 中 医学 临床 疗效 评 价 体 系的 建 立 而 中 医 需 要 构 建 适 合 中 医生 存 和 发 展 的 质 量 评 价 体 系 , 以 料 亦 是 中药 饮 片并 非 中药 材 。 13 中成 药 : . 中成 药是 用 一 定 的配 方 将 将 中药 加 工 或 提 促进 中 医 自我 发 展 。要 建 立 中医 临 床 疗 效 评 价 体 系 。需 首先 因为 整 体 观 念 是 中 医 临 床 疗 效 评 价 的 指 导 思 取后 制 成 具有 一 定 规 格 , 以直 接 用 于 防 病治 病 的 一类 药 品 。 注重 整体 观 念 , 可 整 社 目 , 前 随着对 中药资 源 的 开发 和 研究 , 多 民 间药 物也 归人 想 , 体 观念 是 中医 学 关 于 机体 自身 完 整 性 及 人 与 自然 、 会 许 是 中药 的范 畴 。所 以 , 中药 是 以 中医理 论 为 基 础 , 于防 治疾 病 的 及 环 境 的 统 一 性认 识 , 我 国 古 代 哲 学 思 想 和 方 法 学 在 其 中 用 的具 体 体 现 , 就 是 说 , 也 中医 学 十 分重 视 从 病 人 整 体 及 宏 观 的 植物, 动物矿 物及其 加工 品 , 不论 产 于中 国 , 国均 称中药 。 外 角度 去 分 析疾 病 , 而 获得 疾 病 完 整 的信 息 , 从 以更 好 地 指 导 其 2 中 医药 临床 疗 效 的 优 势 中 医治 疗 具有 安 全 、 效 、 毒 等 优 势 , 单 味 药 及 复 方 临床 诊疗 , 且 中 医 学 诊 疗 的 目的 也 是 从 整 体 上 对 机 体 的 阴 有 低 其 而 进而 恢 复机 体 “ 阴平 阳秘 ” 和 谐 状 态 , 的 即从 的药 理作 用 具 有 多效 性 , 时存 在 多 个 有 效 成 分 或 部 位 , 通 阳状 态 进行 调节 , 同 而 体 所 过 辨 证 论 治原 则组 成 的 复 方 , 各 个 组 成 部 分 相 互 之 间产 生 根 本 上 改 善病 人 的症 状 、 征 甚 至 体 质 问 题 , 以 中医 学 是 整 其 系 如 天 和 七 化 学 反应 又 具 有新 物 质 及 新 功 能 , 得 复 方 形 成 比单 味药 更 体 的 、 统 的 和 社会 的 医学 体 系 , “ 人 相 应 ” “ 情 致 病 ” 使 而 优 越 的整 体 调 节功 能 , 而 更 有 力 地 纠 正 机 体 的 各 种 不 平 衡 等 都 认 为人 不 是 独 立 的 生 物 体 , 是 受 到 自然 界 和 社 会 密 切 从 在 状 态 , 有效 地 治 疗 复 杂 疾 病 奠 定 了基 础 。 中 医 非 药 物 治 疗 影 响 的大 系统 中的 一 部 分 , 治疗 疾 病 时 当 然 也 应 该 考 虑 自 为 这 生 使 用 器械 或 手法 , 发挥 着 整 体 功 能 综 合 调 节 和 协 助 人 体 自然 然 环 境和 社 会 对 病 人 的 影 响 , 与 现 代 医 学 的 单 纯 “ 物 医 模 与 康 复 的作 用 , 调 因 人 施 用 、 证 施 用 , 重 医 患 双 方 的互 动 学 ” 式 相 比 对 疾 病 发 生 的认 识 更 加 全 面 , 正 在 发 展 中 的 强 辨 注 “ 物 一心理 一社 会 ” 医 学 模 式 相 比具 有更 成 熟 的理 论 体 系 生 新 性 和方 法 的实 用 性 、 效 性 。 有 这是 中 医诊 疗 特 色 与 优 势 的体 现 , 是 目前 将 “ 体 观 但 整 通 过 临床 调 查 , 中医 内 科 的 优 势 病 种 以心 、 、 、 脑 肺 肾及 糖 指导 , 系 这 尿病 、 瘤 等 为 主 ; 药 物 疗 法 适 应 症 及 其 优 势 病 种 除外 科 、 念” 统应 用 于 中医 临 床疗 效 评 价 的 还 很 少 , 是 需 要 引 起 中 肿 非 骨 伤 科 、 拿 治疗 的形 体病 证外 , 有 同 属 于 内脏 慢 性 病 和 内 医界 高 度 重 视 的 问题 。因 为 只 有将 机 体 整 体 生 存 质 量 评 价 指 推 还 才 全 分 泌 病及 病 因复 杂 或 原 因 不 明 的 病 种 结 合 文 献 研 究 , 见 标 引 入 中 医 临床 疗 效 评 价 体 系 当 中 , 能 科 学 、 面 反 映 出 其 可 缺 系 复 中医 长 于诊 治 多 系统 、 多器 官 、 组 织 的 综 合 病 变 , 神 神 经 、 确 切 疗 效 。当前 , 乏 能 够 科 学 、 统 地 体 现 中 医 整 体 、 合 多 精 是 内分 泌 、 免疫 系统 疾 患 、 毒 性 疾 病 以及 功 能 性 、 因不 明 的 及 多 靶 点 干预 疾 病 的疗 效 评 价 体 系 , 中 医 临 床 有 效 性 无 法 病 原 病证等, 而在 形 体 和器 质 性 疾 病 、 因单 纯 而 明确 等病 变 的 诊 得 到 客观 评 价 及 广 泛 认 可 的 主要 原 因。 原 中 医 中药 在 中 国 的 大 地 上 已经 运 用 了 几 千 年 , 过 几 千 经 治 上 , 与西 医学 不可 同 E而 语 。 中医 在 治 疗 心 因性 疾 病 、 则 t 心 证 在 身疾 病 以及 男性 病 、 科 病 方 面也 有 较 大 优 势 。但 中 医 优 势 年 的 临床 实 践 , 实 了我 国 的 中 医 中药 无 论 是 在 治 病 上 、 防 妇 还是 在 养 生 上 , 是 确 凿 有 效 可 行 的 在 西 医未 传 人 中 都 病种 也 并 非一 切 均 优 , 是 有 条 件 的 。如 糖 尿 病 治 疗 , 而 中药 降 病上 , 我们 的祖 祖 辈 辈 都 用 中 医 中药 来 治 疗 疾 病 , 救 了无 挽 糖并 不 占优势 , 对 并 发 症 有 很 好 的 疗 效 ; 但 中药 治 疗 慢 性 。 肾功 国 之 前 , 数 人 的生 命 , 当前 传 统 的 治疗 理 念 正 逐 渐 为 世 界 所 接 受 , 统 传 能衰竭 , 主要 是 能 明显 延 缓 慢 性 肾 衰 的 病 理 进 程 ; 而治 疗 肿 瘤 医药 受 到 国际社 会 越 来 越 多 的关 注 , 于 西 方 医学 在 治 疗 慢 由 则 是 从 整体 提 高 人 体 的 综 合 抗 病 能 力 与 机 能 恢 复 能 力 , 少 减 性 疾 病 方 面 有着 一 定 的 局 限性 , 今 越 来 越 多 的人 开 始 选 择 如 病 痛 , 高生 活质 量 , 长 存 活 期 , 少 放 化 疗 的 副作 用 , 强 提 延 减 增 中 医来 进 行 治疗 , 因此 中 医 学 在 亚 洲 、 洲 、 欧 以及 美 洲 等 地 不 其 疗 效 。对 于 中 风 , 医 药 的 治疗 在 降 血 压 和 快 速 清 除 出 血 、 中 论 是 中医 的 医疗 机 构 还 是 中医 诊所 以及 从 业 人 员 在 数 字 上 都 急 救 等 方 面大 不 及 于西 医 学 , 对 中风 后 遗 症 的 康 复 , 灸 有 但 针 相 当可 观 , 至 在 有 些 国家 中 医药 行 业 有 着 自身 的 合 法 地 位 。 甚 着 较 好 的疗 效 , 提 高 患 者 的 独立 生活 能力 。 可 鉴 于 中医 的发 展 现 状 , 立 有 效 的 评价 体 系 是必 要 的 。 建 中 医对 生命 和疾 病 规 律 的 认 识 采 取 了完 全 不 同 的途 径 , 大 体分 为 自身实 验 、 床 观 察 、 承 印 证 、 临 传 社会 选 择 的一 系 列 参 考 文 献 过 程 临床 疗 效是 中 医药 学 生 存 和 发 展 的 基 础 , 立 中 医 临 床 D - 张锡 纯. 于 中 医的 临 床 [] 医 学衷 中参 西 录. 9 8 1 建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评价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评价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评价的思路和方法1.研究目标的确定:评价指南之前,需要明确研究目标,明确评价指南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2.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研究目标,选择适当的评价指标,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临床效果指标、安全性指标、适应症指标等。

3.收集研究数据:根据评价指南要求,收集相关研究数据,并进行数据质量的评估。

4.评价指南的外部效度:评价指南的外部效度是指评价指南在真实临床实践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可以采用回顾性研究、队列研究等方法进行评价。

5.评价指南的内部效度:评价指南的内部效度是指评价指南内部各项指标之间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可以采用内聚度、一致性等方法进行评价。

6.评价指南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评价指南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是指评价指南在实际使用中的可操作性和可控制性。

可以采用随机控制试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评价。

7.评价指南的总体质量:综合以上评价指标的结果,对评价指南的总体质量进行评价。

可以采用专家评估、Delphi法等方法进行评价。

在进行中医临床实践指南评价时1.评价方法的选取:根据评价目标和可行性,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应当科学、客观、可靠。

2.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评价指南的评价需要收集大量的研究数据,并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原则。

3.专家的参与:评价指南的评价应充分吸纳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专家的参与可以提高评价指南的质量和可信度。

4.结果的解释和表达:评价指南的评价结果要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表达,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

综上所述,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评价需要明确研究目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收集研究数据,并进行外部效度、内部效度、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的评价。

评价方法应当科学、客观、可靠,结果要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表达。

专家的参与也是评价指南的重要环节之一。

建立针灸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价体系的探讨

建立针灸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价体系的探讨
3 秋 季风 燥 多属 肺 阴虚 而 咳嗽
在临床治疗咳嗽中, 要考虑到因为时令的变迁,从而要根据不同脏腑和时令改变用
药 的 配伍 和剂 量 。 用药 方 面 , 在 在遵 循辨 证论 治 的基 本原 则 的基础 上 , 注
意咳嗽的个性特点。 肺为华盖, 脏位最高, 古代医家有“ 治上焦如羽 , 非轻 不 举 ” 论述 [ 。 以在 治疗 咳 嗽选 用药 物 的时候 , 选 用药性 相 近的 药 的 6所 】 若 物则用花叶类而不用根茎类 、 选用 辛寒类而不选用苦寒之品。 中医中药
湿 , 肺 肃 降 。 气恢 复 则 咳 嗽 自愈 。 宣 肺 43 辨 证 论 治 . 此 时 以宣 肺祛 痰 为 主要 治 则 。 取祛 痰 方 药和 宣肺 方 采
1 诊断 . 2
中不适。 舌脉表现为舌红、 苔黄、 脉浮数。 并伴有头痛、 发汗 、 渴欲饮水。 1 辨证论治 . 3
阴清肺丸( 由甘草、 、 、 玄参 生地 薄荷、 川贝母 、 麦冬、 丹皮、 白芍等组成) , 服 用方法为每 日3 每次服1 采用温开水送服。 次, 丸, 还有其他具有相似功效
对于 四季 咳嗽 的治 疗 有其 独特 和 成熟 的治疗 方 案和 方药 , 待于 进一 步 有 的 深 入研 究 。
参考 文 献
3I 治病 机理 .
风燥咳嗽: 根据 五 行学 说 燥为 秋之 主 气 , 应 的脏 腑为 对
肺。 燥咳依据时令分为凉燥和热燥 。凉者 , “ 寒之浅也” 多因风寒之邪与 , 燥邪相合, 多发于秋霉 。 】 对于温燥, 多发生在秋末冬初, 由于此时天气虽 然寒冷 , 空气干燥 , 肺喜润勿燥 , 肺司呼吸而失其清润而引发咳嗽。 3 诊断 . 2 症状与风寒咳嗽很像 , 但是特征症状是干咳或咳而少痰, 唇 干咽燥 ,舌干 ,脉浮。 对于 温燥 , 多发生在秋末冬初 , 症状多见 咳嗽痰 粘 而少 ,声 音 嘶 哑 , 喉痒 而 不适 , 赤 , 冷 饮 ,小 便 黄 、 咽 面 喜 大便 干 燥 ,

中医药临床治疗评价体系的构建

中医药临床治疗评价体系的构建

严 格设计 的 R C T对干预措 施 的效 果能够 做 出肯定
或否定 的结论 ,通过 推 广 应 用有 效 的治 疗 ,放 弃 无 效 治疗 ,达到对 医疗卫 生 资 源 的节 约 ,避 免低 水 平 的重 复研究 所形 成 的 人力 、时 间 、物 力 的浪 费 ,提高 医疗 的质量 。可见 ,将 R C T应用 于 中医药 的 临床疗 效评 价
白:个体化 的辨证 论 治 与整 体观 思 想 是 中医 药 的两 大
特点 ,这种特 色决定 了 中 医诊 断治 疗 、预 防养 生 等 防
治疾病促进 健康 干 预措 施 的多样 性 与 复杂 性 ,而经 典 的双盲 安慰 剂 R C T适 用 于 简 单 干 预 的 特 异 性 疗 效 评
二三期临床试 验需采 取 R C T的方法 。然后 我们 需要 明
是师承传授 ,通过 对古 人 经 验及 师 傅 经验 的 总结 进 行
学习 ,其 文献 材 料 也 多 以老 中医 经 验 总 结 为 有 价 值 , 可以说 中 医学 是 一 门 基 于长 期 经 验 的临 床 实 践 医 学 。 但 由于在循证 医学 的证据 分 级 当 中经 验被 列 为最 低级
具有重要 的意义 ,中国 的 《 新 药 审 批 办法 》已经 规 定
靠 临床经验 积 累 的方法 是 很难 满 足 的 。在 今后 的研究
中 ,我们可 以在专 家经 验 的基础 上 按 照循 证 医学 进行 大样 本前瞻性 的随 机对 照 试验 ,这 样 的临 床研 究 结论 才会 更 容 易 为西 医所 接 受 ,也 有 利 于 中医走 向 世 界 , 被其 他 国家 的医生 患者接受 。 众 所周知 ,中医在 其 发展 过 程 中 ,主要 传 授 方 式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临床应用评价指标体系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临床应用评价指标体系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临床应用评价指标体系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临床应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一、引言中医,作为我国独特的医学体系,其临床诊疗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深远影响。

中医疗效系统评价体系的研究

中医疗效系统评价体系的研究

1 W r c ne n eho g / oen ai ̄f Ta i nl h ̄ e Mein. 2 f ol Si c dTcnl y M dri t ro rdt a bs d ie d e a o z o i o G e c ]
【 蕊
擒誊 驯 氆
维普资讯
方 法 和结局 指标 这不 仅严 重影 响 选 择有 代表性 的重 大疾病 、疑 难疾 和循 证 医学 等有关 的方法 学 ,需 要
了 中医药新 产品 、新 技术 和新疗 法 病 及其 相关证 候 为样 板 , 系统 、 科学 建立 一整 套具 有科学 性 、权威性 的 的质 量和水 平及其 可信 度 ;另一方 地 开展 中医 临床疗 效评价 体 系 的研 中医 临 床 系 统 评 价 体 系 的操 作 规 面又无 法有 效地将 可能存 在 的临床 究 疗 效 优 势 客 观 地 显 现 出 来 。可 以 说 ,中医药 临床研 究 的质 量 和水平
维普资讯
20 0 2 第四卷
第二期
★ V l4N o o2

要 :临床 疗效是 中 医药学生存和 发展 的基 础 , 立 中医 临床 疗效 系统评 价体 系, 于科 学 、 建 对 客
观 、系统 地 开展 中医桩床 疗效 的评价 具有 重要意 义 。本 文研 究并探 讨 了建 立 中医临床 疗效 系统评价 体 系所 需达到 的 目标 和发展 思路 , 出 了建 立该 系统 的重点任 务及 关键技 术 。 提
医学被人们接受 的关键是临床疗效 照试 验 ( C ) R T 论文 40 00余篇 , 并因 的肯定 ,其 中的主要 环节又在 于研 此产生 了 30 0 余篇系统评价的论文 。 究 方法 的科 学性 和合 理性 系统 地 尽管l床研究在中医学的应用 临 从 事对各种 l 药物 、技术 和疗法 和理论发 展过 程 中一直居 于非 常重 临床

中医的临床疗效和效果评估

中医的临床疗效和效果评估

中医的临床疗效和效果评估中医学源远流长,拥有众多的临床实践经验。

中医疗效一直备受关注,成为中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但由于中医的思维方式不同于西医,临床疗效和效果评估方面的标准化还存在较大的争议和讨论。

一、中医的疗效中医的疗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1.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人体内外环境的关系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上更注重病因病机的分析和调整。

这种个体化的治疗往往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2. 统摄诸方中医治疗不只局限于治疗具体疾病部位,而是注重“统摄诸方”,调整人体的整体平衡。

这种治疗方式可以增强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使治疗效果更加稳定。

3. 辨证论治中医是根据病人的病情来进行“辨证论治”的,即根据病人的体质、气血、津液等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这种“因病施治”的治疗方法具有个体化、针对性强的特点。

二、中医的效果评估中医的效果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疗效评价疗效评价是对治疗效果进行全面评估的关键。

中医临床疗效评估方法较多,包括了问诊、望诊、切诊、闻诊等,以及中医药的汇总检验。

这些方法都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治疗效果。

2. 生命质量评估除了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还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中医在治疗过程中注重调节身心平衡,因此能够对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有效改善。

3. 安全性评估药物副作用是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药通常低剂量应用,且经过煮制等程序,使得副作用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三、中医的争议中医在临床实践方面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没有规范的评估指标中医因为言传身教,经验总结而来,缺乏明确规范的评估指标。

因此在效果评估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2. 存在不真实的疗效中医在传统上扬长避短,比如“治未病”、“防病于未然”等,使得在某些情况下中医未必能够真正起到治疗作用。

3. 难以与西医比肩中医是一种独立的医学体系,与西医存在不同,难以直接进行比较和竞争。

因此中医的疗效需要有其特定的评估方法。

中医临床个性化疗效评价内涵解析及体系构建研究

中医临床个性化疗效评价内涵解析及体系构建研究

中医临床个性化疗效评价内涵解析及体系构建研究中医临床个性化疗效评价内涵解析及体系构建研究摘要:中医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诊治思想和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中医药的疗效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尤其在个性化医疗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医临床个性化疗效评价的内涵解析,构建完善的体系,为中医药的个性化医疗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个性化医疗一、引言中医药是我国独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其重视个体差异的独特诊治思想和方法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在推动实施个性化医疗的今天,中医药的疗效评价体系还存在不足。

目前大多数中医药疗效评价借鉴了西医的方法,忽视了中医药个性化诊治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本文就中医临床个性化疗效评价内涵解析及体系构建研究进行探讨。

二、疗效评价的内涵中医药的疗效评价需要综合考虑临床效果、质量和安全性等多个方面,其中个性化医疗的特点尤为突出。

个性化医疗是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病因等个体化特征制定特定的治疗方案,以获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因此,个性化医疗要求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评估,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诊疗方案。

三、疗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包括疾病分类、治疗方案设计、临床中医体征、疾病生理机制等。

在具体实施中,需要综合运用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模式,借鉴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和手段,逐步构建科学规范的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

四、结论与展望结论:个性化疗效评价是中医药个体化医疗的核心,必须根据个体化诊疗方案进行评估,并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以推广中医药的个性化医疗。

展望: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个性化诊疗方案制定和疗效评估方面更需要个性化治疗体系的建立与推广。

通过对中医临床个性化疗效评价内涵的解析及体系构建研究,可以提高中医药疗效评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将中医药的个性化医疗做到深入实施。

五、建立基于患者需求的疗效评价指标在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中,需要考虑患者需求的因素。

构建中医脉象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探析

构建中医脉象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探析

疗 效 评 价 是 对 施 用 的 干 预 措 施 所 具 有 改 变 某 一 个 体 和 / 人 群 的 特 定 病 证 或 非 健 康 状 态 的 自然 进 或 程 、 局 或 预 后 的 判 定 。 如 何 客 观 地 评 价 干 预 措 施 结 的 有 效 性 是 临 床 疗 效 评 价 的核 心 。 中 医 药 的 有 效 性
的因素 之一 , 如何 构 建 体 现 传 统 中 医特 色 且 符 合 现
今 医 学 模 式 的 中 医 疗 效 评 价 体 系 已成 为 发 展 中 医 的
重要 任务 。
1 中 医 临 床 疗 效 评 价 体 系 现 状 分 析
中医在 临床 实践 活 动 中虽然 已经建 立起 一套 比
化研 究 成果 , 能够 有 效 弥 补 现 有 的 以医 务 人 员 主 将 观判 断 和结 合 客观辅 助 检查 为 主体 的临床 疗 效评 价 体 系 的不足 , 而 使 临 床 疗 效 的 判 断 更 为 全 面 、 从 真
实、 可靠 , 能 彰显 中 医学 的优势 和特 点 。 更
归、 分析 病情 预 后 都 具 有 十 分 重要 的 意义 。若 能将 脉象 指 标引 入 中 医疗 效 评 价 体 系 , 同时 借 用 其 客 观
种病 或 同一个 证 亦 应 施 行 个 体 化 治 疗 , 由此 造 成 了干预措 施 各 异 、 临床 评 价 标 准 多 样 、 乏 统 一 标 缺

学 术 探 讨

构 建 中 医脉 象 临床 疗 效 评 价 体 系探 析
滕 晶
( 东中 医药大 学 附属 医院 , 东 济 南 2 0 1 ) 山 山 5 0 1
关 键 词 : 象 ; 效 评 价 脉 行

关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若干思考

关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若干思考

关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若干思考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一直是中医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中医的临床疗效评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个背景下,我对中医临床疗效评价进行了一些思考。

首先,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需要综合考虑中医特点。

中医是一门独特的医学体系,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

因此,在进行疗效评价时,不能仅仅以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改善为标准,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及中医病机学说。

比如,在治疗亚健康状态时,中医的目标是调整整体体质,提高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不仅仅是治疗症状的缓解。

其次,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需要借鉴现代医学方法。

虽然中医药学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治疗原则,但在临床疗效评价上,可以借鉴现代医学的疗效评价方法。

比如,可以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等方法,以客观的数据来评估中医的疗效。

同时,还可以结合临床经验和医案资料,进行定性疗效评价,以提高疗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第三,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需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应该包括治疗效果、治疗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

其中,治疗效果可以通过临床疗效指标、症状评分和体征改善情况等客观指标来评价;治疗安全性可以通过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来评价;患者满意度可以通过疗效问卷、生活质量评分和复诊率等指标来评价。

通过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可以更全面地评价中医的临床疗效。

最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需要加强科学研究。

要推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发展,除了临床实践,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

可以通过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性研究和基础研究等,探索中医的疗效机制和评价方法。

同时,还需要加强与现代医学的交流与合作,借鉴现代医学疗效评价的经验和方法,提升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水平。

总之,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是中医药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在进行疗效评价时,需要综合考虑中医特点,借鉴现代医学方法,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加强科学研究。

只有如此,才能更准确地评价中医的临床疗效,促进中医的发展和传承。

临床分析中医药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与评价

临床分析中医药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与评价

临床分析中医药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与评价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传统医学体系,在临床应用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积累的经验。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医学的重视和接受程度的提高,中医药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应用案例、临床评价以及发展前景三个方面对中医药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一、中医药治疗的应用案例1. 中医药治疗常见病例中医药治疗广泛应用于许多常见病例,例如感冒、胃炎、高血压等。

中医药注重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病情和体质,采用针灸、中药煎剂、推拿等方法进行治疗。

通过对病人的辩证分析,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调理人体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的效果。

2. 中医药治疗特殊病例中医药治疗不仅仅适用于一般常见病例,还在一些特殊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针对久治不愈的慢性疾病,中医药治疗可以从整体调理身体,增强人体免疫力;对于癌症患者,中医药可通过调理气血、提高身体免疫力等方面,减轻患者的痛苦。

二、中医药治疗的临床评价1. 治疗效果中医药治疗有其独特的疗效和优势,临床评价主要集中在疗效方面。

一方面,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疾病带来的不适;另一方面,中医药治疗还注重维护和调理整体健康状态,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生活质量。

2. 安全性与西医药相比,中医药治疗注重调理身体,副作用较小。

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中医药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治疗仍需要经过专业医师的严密慎重的判断和监控。

三、中医药治疗的发展前景1. 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中医药治疗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和融入现代医学技术,发展出了针刺、推拿、艾灸等一系列独特的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科学性的实验和研究,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

2. 推动中医药走向国际随着国际社会对中医药兴趣的增加,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中医药走向国际。

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特点,受到了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浅谈构建中医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浅谈构建中医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存在着深刻的矛盾。我们知 道 , 科学 地移植西 医 的医 院结构 、 育 体制 、 价 用 中医 的方法抢 救病 人 。但 是 上级 大夫 近代 教 评
在确立其 主导 和统 治地 位的过程 中 , 方法 体 系、 认证 标 准 , 以西 医相应 的 诊 断标 并

走, 值班大夫就立刻拔 下病人 内关 穴的
模式 的影响 , 础教 育忽 视 了 中 医经 向“ 基 社会 一心理 一生物 医学 ” 展的方向 , 发 科学 的“ 唯一准绳” 。事实上 , 简单 地用西 想 、 医的理论 和方法 去评 价 中医理 论 和方 法 验的传 授 ; 医科 研 淡 化 了 中 医 理论 整 它 主张根据 人体 发病 及 病理 环节 多态 性 中
辨证 的思维 方式 , 是按 现代 医学 的 的特点 , 而 是否科学 , 显然 是很没 有 道理 的 。所 以, 体 、 通过对人体多环 节 、 次 、 多层 多靶 中医急需 遵循 自身发展的规律 , 构建适合 生理 、 生化 、 病理 等 实验 室量 化指 标 来研 点来 系统地 平衡人体 的 自稳状态 , 调节个 实质” 中医医院 的管理也 按西 体 的异 常功能状态 , 而达到恢 复健 康的 ; 中医生存 和发展的质量评价体 系 , 以促进 究中医药“ 从
[ 关键词 】 中医、 中医困境 、 质量评价 [ 中图分类号 ] R2 0 —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0- 6 (00 0 — 5 — 2 04 632 1 )3 15 0 4
中医药有着数千年 的历史 , 中国人 “ 是 知其然 , 而不知 其所 以然 ” 的尴尬 境地 , 疗效的突破 口 民长期同疾病做斗争 的丰 富经 验的总结 , 更谈不上把握住发展 中医的命 脉了。 是我国优秀 文化 传统 的一部 分 。但 是 随 12 有助于真正实现 “ . 中西医并重 ” 着西学 东 渐 以来 , 中医 的发 展 面 临 着 困 中医在临床诊疗 中以副作用小 、 疗效 佳、 经济实 惠著 , 其整 体 观 、 证 观、 辨 治未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中医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考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中医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考
t h e mu l t i d i me n s i o n a l , d y n a mi c e v o l u t i o n o f d i v e r s i i f e d e v a l u a t i o n i n d e x s y s t e m.
i n s u ic f i e n c y o f t h e a s s e s s me n t s y s t e m o f TCM . I n t h i s a r t i c l e , t h e a u t h o r a n a l y z e d t h e a d v a n t a g e s a n d 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h i g h l y a c t i v e
[ Ke y wo r d s ] A c q u i r e d I mmu n e D e i f c i e n c y S y n d r o me( AI DS ) ; E ic f a c y e v a l u a t i o n ; T C M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7 8 6 0 . 2 0 1 3 . 1 8 . 0 3 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A c q u i r e d I mm u n e De i f c i e n c y S y n d r o me ,AI DS )是 一 种 难 治 、 慢 性 、可 控 的 传 染 病 。 十 一 五 以来 国家 对 AI DS的 中医 临 床 及 科 研 进 行 了大 力 资 助 , 成 绩
中图分类号 :1 1 5 1 2 . 9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6 7 4 . 7 8 6 0( 2 0 1 3 )1 8 — 0 0 6 1 . 0 2 证型:AI G

有关临床疗效评价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

有关临床疗效评价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
疗 效 的 研 究是 面 对 自组 织 、 自适 应 、 自稳 态 、 自平 衡
撑体系 数 据库 、 据仓 库 与 网络 技术 , 数 不仅 能够 实现 海 量 信 息 的采 集 、 数据 存储 与加 工处 理 , 而且 有助 于不 同环节 的衔 接 , 临床 科 研 信 息 一体 化 工程 是 实 现 从 个 体到 群体 、 中西 医 到 生命 科 学 、 医疗 到 科研 、 从 从 从微 观 到宏 观 、 从定 性 定 量 到 综 合整 体 等相 关 效 应 的高度 集成 , 床科 研 信 息 一 体 化 工程 是 庞 大 的临 临 床 评价 技 术支撑 体 系 , 的建 设 已经历 经 五年 , 需 他 仍 细化 与完 善 , 为 临床疗 效评 价 的技 术平 台 成
果 的解 析 。
13 疗 效评 价体 系 .
基 金 项 目 :93 项 目(06 B06 1 ; 京 市 科 委首 都 特 色 临 床 医学 技 术 发 展 研 究 项 目( 0000 60 1) “7 ” 20C 540 ) 北 Z 757097 8
维普资讯
引玉 。 1 相关概 念 的定 义与 界定
1 1 临 床 疗 效 .
临床疗 效是 不 同 医学手段 和措 施作用 于 人体所 产 生 的生物 、 心理 、 社会 等属 性 的独 立 或综 合 效 应 , 可 以从 整体 、 系统 、 织器 官、 组 细胞 和 分 子 等 不 同水 平加 以研 究。如群 体 干预 、 个体 诊疗 和微观 调控 , 分
14 中医临床 疗 效评价 对运 用 中医望 闻问切 、 法 方 药、 理 辨证 论 治指 导 下 的方 药 、 灸 、 具 等 作 用 人体 所产 生 的效 应 、 针 器 效 能和 效力 的度 量研 究 , 括 中西 医结合 思想 指 导 下 包 的临床 效 应评价 , 括个 体 临 床 疗 效评 价 研 究和群 包 体 临床 疗 效评 价研 究。 临床疗 效 评价研 究 的现代 特征 由于 临床 疗效评 价是 对 以“ 为 中心 的临床 治 人” 疗效 应的度 量研 究 , 因此其 所具 有 的鲜 明特 征 , 先 首 是 人体 研 究 的伦 理特 点 , 次是 社会 学特 点 、 其 心理 学 特 点和 生 物学特 点 , 以及 医学 多元 化等 多重复 杂性 。 2 1 临床 疗效评 价 的伦理 特 征 . 临床 疗 效 评 价 研 究是 以人 体 为 对 象 的 医学 研 究, 应遵从 赫 尔 辛基 宣 言的道 德 原 则 。 赫 尔 辛基 宣 言 于 16 9 4年在 芬兰 赫 尔辛基 召 开 的第 l 8届 世 界 医 学协 会( A) WM 大会 上首 次通 过 , 此后 进 行 过 多次 修 改 , 经 17 并 9 5年 日本 东 京 第 2 9届 世 界 医 学 大 会 、 18 9 3年 意 大 利 威 尼 斯 第 3 5届 世 界 医 学 大会 、99 18 年香 港 第 4 1届 世 界 医学 大会 、9 6年 南 非 第 4 19 8届 世界 医学大会 、00年 苏格 兰爱 丁堡 第 5 20 2届世 界 医 学大 会通过 。其 宗 旨是在 涉及 人体 对 象 的 医学研 究 中, 优先 考虑 人体 对象 的健康 幸 福 , 应 其次考 虑 科学 和 社会 的利 益 。对用 于指 导 医生和 其 他参 与 涉及 人 体 对象 医学研 究 的人们 , 涉及 人 体 对象 的 医学研 在 究包 括 可辨 认 的人体 材 料 或 数 据 , 服 从 道 德标 准 应 以增进 对人 性 的尊 重 , 护人 的健康 和权 利 ; 保 保护 人 体 对象 的生命 、 健康 、 隐私和 尊严 。 2 2 生物一 . 心理. 社会 综合 特征 随着 现代 社会 的发 展 , 医学 科 学 有 了更 大 的进 步, 一些 由生 物 因子( 菌 、 毒 、 生 虫 ) 致 的疾 细 病 寄 所

中医疗效评估

中医疗效评估

中医疗效评估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历史悠久、疗效显著,备受人们青睐。

然而,由于中医治疗方法繁多、病症疾病差异较大,中医疗效评估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疗效评估的方法、意义和挑战。

1. 中医疗效评估的方法中医疗效评估一般包括临床观察疗效、患者主观感觉和客观指标三个方面。

在中医临床观察中,医生根据诊断病情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来评估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的主观感觉也是评估疗效的重要参考依据,患者自身是否感觉症状减轻、身体状况改善是中医疗效评估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此外,客观指标如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也可以用来评估中医治疗的疗效。

2. 中医疗效评估的意义中医疗效评估的意义在于确认中医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通过评估中医疗效,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提高中医治疗的疗效和减少不必要的治疗风险。

同时,中医疗效评估也有利于推动中医现代化发展,促进中医学科的进步和发展。

3. 中医疗效评估的挑战在中医疗效评估中存在诸多挑战,如中医治疗方法的多样性、病症的复杂性、中医治疗效果的主观性等问题。

由于中医治疗方法繁多,同一种病症可能会有多种治疗方案,如何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成为一个难题。

此外,由于中医治疗效果的主观性较强,患者对治疗效果的评价与医生的观察可能存在差异,如何准确评估中医疗效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中医疗效评估是中医临床实践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够为中医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对推动中医现代化和提高中国传统医学的国际地位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在进行中医疗效评估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充分考虑中医治疗方法的特点和病症的复杂性,不断完善评估体系,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只有如此,中医疗效评估才能更好地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 先有一 个 初 步 的 方 案 ! 然 后 投 入 临 床 试 用 !
在广泛实践 ! 不断总 结 经 验 的 基 础 上 ! 加 以 完 善 和 精炼 %
"
统一思想认识 !应当关注的几个问题
8 & 中医的疗效评价系统应该是既遵循中医理
论依据 ! 突出中医特色 ! 又符合现代医学重证据 ’ 重 标准的要求 ! 把两者 有 机 地 结 合 起 来 ! 宏 观 和 微 观 相结合 ! 整体和局部 相 结 合 ! 身 心 状 态 和 生 存 质 量 相结合 ! 更好地共同表达和反映某一干预措施对某 一患病个体特定病证 的 临 床 状 态 ! 自 然 进 程 ! 疾 病 结局或预 后 的 干 预 影 响 ! 这 是 一 项 复 杂 的 系 统 工 程!是一个多层次 !多领域 !多指标的综 合 评 价 体 系 ! 是一个动态的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过程 " 我们也 可以初步预计这个疗效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两方面 ! 一方面是中医证候疗效的评估内容 ! 另一方面是现 代医学的评估内容 ! 两者有机结合 ! 相互配合 ! 组成 一个综合的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体系 "
一步提高疗效 ! 是一项十分迫切而重要的课题 $ 其 次 ! 如何有一个端正的态度对传统医学科学客观进 行疗效评价也是一个具有争议的复杂问题 ! 这需要 我们认真对待和解决 $
!$ 世纪 ! 随着时代的要求 " 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的需
要 ! 国际上对传统医学的关注日益迫切 ! 因此 ! 振兴 中医药学事业是我们的历史任务光荣职责 # 但是 ! 要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 关键在于提高中医 药的临床疗效 ! 为人民的保健和防治疾病作出更大 贡献 $
危北海 &CF&CE’!男 !主任医师 !CFGF 年 F 月 *CF’G 年 CC 月就读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 它是中国人民 数千年 来 同 疾 病 作 斗 争 的 理 论 认 识 和 临 床 经 验 的 实践总 结 ! 为 中 华 民 族 的 繁 衍 昌 盛 作 出 了 卓 越 贡 献 ! 它是中国医药 卫 生 事 业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进 入
5667 年 86 月第 59 卷第 : 期 ;4.<5667=>’*<59 ?’<:
体调节的特色和优势 ! 难于得到重复验证和广泛认 同 ! 缺乏一整套完整的疗效评价体系和严谨的思路 方法 ! 也没有系统的 操 作 规 程 和 质 量 控 制 ! 评 价 疗 效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 所以 !需要改进和提高 !这就 是问题的关键 "
9 & 中医的疗效评价体系要正确处理病 ’ 证的关
系!在这个体系中 !究竟是以病统证!还 是 以 证 统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 0.+’
天津中ຫໍສະໝຸດ 医药1234524 6.7843/ .9 183:2*2.43/ ;<24=>= ?=:2)24=
!""
作者简介 (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军医大学医疗系本科 !获学士学位!CF’G 年
C! 月 *CF’F 年 C 月在解放军总参 C!& 单位任军医 !CF’F 年 C 月 * CF#C 年 H 月在
北京市第 C 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学习中医 !CF#C 年 F 月 *CFH! 年 C% 月历任北 京市中医医院主治医师 " 主任医师 " 副院长 !CFH! 年 C% 月 * !%%C 年任北京市中医 研究所所长 ! 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 " 副秘书长 " 副会长 ! 中国中西医 结合学会北京分会副理事长 "理事长 " 会长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 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病杂志主编 ! 加拿大国际自然医学会委 员 ! 早在 CF#! 年 ! 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病 ! 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 ! 取得 了卓著的疗效 ! 其后 !% 年来 ! 一直从事脾胃学说和消化疾病的研究工作 ! 首先建 立了国内最大的脾胃理论知识库 !多达 G%% 万字 ! 在复制模拟脾气虚证的动物模型和建立观察指标方面 ! 均 作出了重大创新工作 ! 率先发现木糖吸收实验可作为脾虚证辅助辨证的新指标 ! 提出熔中西医理论于一炉 的新观点 ! 得到了该领域内同行的公认和好评 ! 是脾胃学说和脾胃疾病研究的开创者之一 !CFF! 年承担国 家科委 + 八五 , 攻关课题 + 中医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 首先创制成功病证结合的脾肾虚证 " 萎 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结合的大鼠动物模型 ! 研制出具有显著疗效的方药 * ** 胃安素 ! 取得了重大科研成 果 !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CFDF 年至今 !共获得国家卫生部和北京市科委等科技进步成果奖 !G 项 ! 共发表学术论文 CC! 篇 ! 担任 # 部学术著作的主编 " 副主编及编委 ! 培养博士 " 硕士研究生 F 名 !CFF! 年被 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 亦为国家级老中医专家 !担任带徒继承工作 $ 摘要 ( 中医药学的生命力在于疗效 ! 而目前的疗效标准已不适应中医药学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 需建立一整套完整 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 可以借鉴循证医学的思路和方法 ! 既体现辨证施治的中医药学特点 ! 又提高了中医药诊疗标准 的普遍性 !全面 %系统 % 科学 % 客观反应中医药的临床疗效 # 关键词 ( 中医药学 ) 循证医学 ) 疗效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A%&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C#D!E$’$F &!%%#’%’E%&’&E%’
!
构建完整的中医评估体系 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的中医疗效评价体系 ! 我们
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
8 $需要对疗效评估统一思想认识 % 5& 在 统 一 认 识 的 前 提 下 集 思 广 益 ! 博 采 众 长 !
群策群力 ! 共 同 努 力 构 建 一 个 疗 效 评 价 的 技 术 平 台 ! 制定疗效评价的标准及其相关的细则 %
# #$%
疗效评价体系是否应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 循证医学是遵循证据的医学 循证医学中关
键的一点就是强调所谓证据 ! 对于证据的认识 ! 是 循证 医 学 的 核 心 所 在 % 不 同 的 医 学 观 点 和 文 化 差 异 ! 可能对证据 有 不 同 的 认 识 ! 尤 其 在 中 西 医 两 种 医学体系之间 ! 对 证 据 的 定 义 和 内 涵 的 理 解 ! 存 在 明显的距离 ! 以 解 剖 学 ’ 生 理 病 理 学 和 分 子 生 物 学 为基础获取的西医证据和以辨证论治 ’ 四诊八纲为 基础获取的中医证据是不一样的 ! 各有特点 % 如何 合理地运用这些证据 ! 以及这些证据在疗效评价中 所在的比重 !应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 循 证 医 学 是 56 世 纪 @6 年 代 发 展 起 来 的 一 门 吸取 和 总 结 了 临 床 医 学 研 究 经 验 的 理 论 及 相 关 学 科知识的新兴学 科 ! 成 为 医 学 界 公 认 的 ! 对 指 导 临 床决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的一种科学方法 % 采用循 证医 学 进 行 中 医 临 床 疗 效 评 价 是 时 代 对 中 医 发 展 的要求 ! 其实循 证 医 学 本 身 只 是 一 种 方 法 学 ! 它 并 不改变和影响中医临床研究的发展 ! 反而可以使中 医药 临 床 研 究 从 直 接 观 察 和 经 验 积 累 变 为 更 为 完 善和严谨的科学试验 % 为中医药学的发扬和创新提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 0.+’





1234524 6.7843/ .9 183:2*2.43/ ;<24=>= ?=:2)24=
!"!
专家论坛
构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探讨
危北海 ! 刘 薇 ! 苑惠清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北京
病 ! 是一个首先要解决的认识问题 ! 一般来说 ! 以病 统证和以证统病各有其特点和目的意义 ! 以病统证 适用于临床实际 ! 也是现在临床上评估中西医结合 疗效的基本方法 ! 若 要 总 结 某 一 病 种 的 疗 效 ! 就 要 以病统证 ! 若要 总 结 某 一 证 候 的 疗 效 ! 当 然 可 以 按 证统病 ! 可是目前临床上不管是在门诊还是病房 ! 医师 查 房 开 处 方 ! 出 证 明 ! 或 总 结 疗 效 均 离 不 开 (病 )! 由此可见以病统证 ! 较为切合实际 % 有人提出以病统证可能会忽略中医治疗的优 势 ! 例如某种疾 病 经 过 中 医 治 疗 ! 病 的 疗 效 指 标 可 能向愈 ! 而患者 的 证 候 仍 然 未 消 退 ! 这 就 提 醒 我 们 对于 疾 病 的 疗 效 评 价 只 重 视 疾 病 的 生 物 学 指 标 是 不够的 ! 不能充分反映中医药治疗的有效性 % 因此 对构成 ( 证 ) 的各个因素 * 包括望 ’ 闻 ’ 问 ’ 切 的 主 要 组成部分 & 进行客观化 ’ 定量化和标准化的分析 ! 然 后进行组合 ! 确 立 一 个 证 候 的 疗 效 评 价 标 准 ! 这 无 疑对中医疗效评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当然由于人 体是一个开放的非线性系统 ! 各个构成因素的子系 统的 简 单 叠 加 ! 并 不 能 反 映 整 个 系 统 的 完 整 标 准 化 ! 这需要我们另外采取一些非线性的数理统计分 析方 法 处 理 ! 但 它 毕 竟 要 在 以 病 统 证 的 模 式 下 进 行 ! 而以证统病则得不出各个疾病的疗效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