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背景下的我国公共服务改革思路

合集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公共管理转型的若干思索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公共管理转型的若干思索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公共管理转型的若干思索随着互联网和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公共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革。

互联网背景下的公共管理转型,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深入思考,以探寻适合中国实际的变革路径。

首先,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公共管理的本质和目的。

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的透明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社会公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也得到了提升。

这意味着,公共管理转型的重点需要放在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加强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和沟通、建立更加开放、透明、民主、法治的政府管理体系上。

只有通过改革和创新,才能切实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和满足公众需求。

其次,互联网背景下的公共管理转型需要加快数字技术和信息化应用。

数字技术的发展给公共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

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更准确地把握社会公众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政务信息的安全和透明等等。

必须要加强数字技术和信息化应用,促进公共管理体系的创新和升级。

第三,互联网背景下的公共管理转型需要倡导政务开放和共享。

政务数据是公共资源,应当按照公共资源的属性管理和利用,建立政务数据共享机制,推进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共享,充分发挥政务数据的利益最大化。

同时,还要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并倡导政务参与和社会监督,构建从政府权力到社会信任的过渡平台,让公众监督成为公共管理的有效补充。

第四,互联网背景下的公共管理转型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创新管理。

公共管理事业的发展需要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政府管理人才队伍。

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选拔和激励机制的建设,提高公共管理人员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水平,为公共管理转型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的公共管理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全局性、全方位、全过程出发,设立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实现从传统公共管理向新公共管理的转型,进一步推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从公共管理发展的视角探究我国公共管理现状

从公共管理发展的视角探究我国公共管理现状

从公共管理发展的视角探究我国公共管理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共管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促进社会进步、保障国家利益、提高政府效能等重要职责。

在新时代,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着严峻挑战和深刻变革,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其现状,并寻找促进公共管理发展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从公共管理发展的视角出发,探究我国公共管理现状,并提出可行的建议。

一、我国公共管理现状分析1. 公共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我国公共管理体制存在着体制职能不清晰、管理权限划分不明确等问题。

在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不同部门之间,存在着相互交集、纷争不断的问题。

这种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使得公共服务效率低下、矛盾不断,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众的满意度。

2. 公共管理效能亟待提高公共管理效能是评判一个国家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我国,由于公共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导致了公共管理效能不高的问题。

在公共服务领域,往往出现了服务不到位、效率低下等问题。

在行政管理领域,往往出现了冗员臃肿、效率低下等问题。

公共管理效能的不高,直接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国家的治理水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管理的理念也亟待更新。

我国的公共管理仍然存在着传统的行政管理理念,缺乏市场化、社会化、信息化的理念。

在现代社会,公共管理需要更多地注重市场需求、社会参与、信息共享等方面。

公共管理理念的更新,是我国公共管理现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促进我国公共管理发展的对策建议为了提高公共管理效能,我国需要完善现有的公共管理体制。

在中央和地方之间,需要明确各自的管理权限和职能;在政府各部门之间,需要明确各自的工作范围和管理权限。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公共管理的高效化和整体化。

为了提高公共服务效能,我国需要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和改革。

在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需要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和改革力度,提高服务效能和服务质量。

只有如此,才能满足人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提高政府的满意度和公众的满意度。

3. 更新公共管理理念。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作者:曾红来源:《今日湖北·下旬刊》2013年第03期摘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名为新公共管理的政府改革运动。

这场运动,至今方兴未艾,对西方整个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乃至公共管理体制改革不无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改革一、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内容1、以市场为取向,重塑政府与公众的关系。

这是新公共管理理论最重要的核心理念。

市场遵循价值规律。

以市场看待政府运作,则公众如顾客,政府为厂商。

政府行政,应奉行顾客至上准则。

政府不再是发号施令的权威官僚机构,而是以人为本的服务提供者,政府公共行政不再是“管治行政”而是“服务行政”。

2、政府服务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

新公共管理从公共选择理论中获得依据,认为政府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从而改变了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下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政府职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重新进行了定位。

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的社会职责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向顾客提供服务。

“市场不仅在私营部门存在,也在公共部门内部存在。

当市场在公共部门出现时,我们通常称之为系统,如教育系统、职业训练系统、心理卫生系统。

但它们都是市场,就同金融系统、银行和保健系统一样都是市场。

如果我们把市场导向的思想应用到我们的公用系统上去,我们就能取得伟大的成就。

”于是在新公共管理中,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封闭的官僚机构,而是负有责任的“企业家”,公民则是其“顾客”或“客户”。

“企业家”在新公共管理思想中有其特殊的含义:并不是会做生意的人就是企业家。

企业家把经济资源从生产率和产出较低的地方转移到较高的地方,企业家运用新的形式创造最大限度的生产率和效率。

3、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新公共管理主张在政府管理中广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更多的私营部门、非营利组织参与提供公共服务,以节约成本,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的转型——试论完善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的改革方向

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的转型——试论完善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的改革方向
潮, 成为 各 国公 共行 政 改革 的一种有 力武 器 。 概 括 起来 ,新 公共 管 理 的 主要 内容 有 以下 几
点:
然而 , 践 证 明 , 公 共 管 理 自身 有 着难 以克 实 新
服 的局 限 。 故此 , 自问世 以来 , 遭到 了广泛 的批判 。
( ) 经济人 ” 设 一 “ 假

设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公共部门的制度设计 , 这是 新公共管理与民主社会核心价值冲突的核心。 很显
然, 一个 受利 益动机 驱 动 的组 织 显然 无法 太多关 注 公 共 利益 。 既然 个 人利 益 是 其 核心 理 念 , 么任 何 那
3 ・ 8
关于“ 公共利益 ” 的概念都变得毫无意义 , 这最终必 将 引发公 共利 益 与公共伦 理 的危机 。
1 色定 位 。 公共 管理 倾 向于一 种把 决 策制 . 角 新
新公共管理承袭了现代经济学理论的人性假
定和决策执行分离 的体制 ,主张通过 民营化等形 式 ,把公共服务提供交 由市场和社会力量来承担 ; 而政 府 主要集 中于 掌舵性 的职能 , 引导 它们 为 实现
公共 利益 的 目标服 务 。
第 3 卷 第 5期 O
20 0 9年 5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u a oC i n nvri Se e) o r lf h eg i sy(o. i n f U e t S
Vo. 0No5 13 .
Ma 0 v2 09
从“ 新公共管理 ’ 新公共服务 ’ ’ 到“ ’ 的转型
服务 ” 念 成 立 的理 论基 础 , 理 以及 “ 公 共 服务 ” 新 不 同 于新 公 共管 理 的主要 特 征 , 图通 过对 “ 公 共 试 新

新公共服务理论

新公共服务理论

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服务是政府为了满足人民基本需求而提供的服务,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领域。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指在传统公共服务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和需求,对公共服务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创新和完善。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公平和效率,强调社会参与和创新,是一种符合当代社会需求的公共服务理论。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内涵。

1. 以人为本。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民的需求和利益,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在公共服务的提供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人民的意愿和选择,提供符合人民需求的服务。

在公共服务的管理和实施中,要充分考虑人民的权利和利益,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福祉。

2. 公平和效率。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既要保障人民的公平权利,又要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在公共服务的提供过程中,要保障人民的平等权利,消除各种不公平现象,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公共服务的权利。

同时,要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提高服务的满意度和实用性。

3. 社会参与。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社会参与,提倡政府、市民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公共服务的管理和实施。

在公共服务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中,要充分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政府和市民的互动和合作,形成共治共享的公共服务模式。

同时,要鼓励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监督,促进公共服务的多元化和创新。

4. 创新。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创新,提倡在公共服务的理论和实践中进行创新和改革。

在公共服务的提供过程中,要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和方法,提高公共服务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在公共服务的管理和实施中,要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手段,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要鼓励公共服务机构和人员不断学习和创新,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实践。

1. 教育。

在教育领域,新公共服务理论要求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良好的教育。

同时,要推动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的改革,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服务型政府模式的构建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服务型政府模式的构建


传 统 的政 府 管 制 中 政 府 通
, 、
物 品 的 功 能 ;政 府 也 可 以 帮 助 市 场 克 服 自身 的 缺 陷 ( 逻 辑
的推 理 和 现 实 的 经 验 都 证 明 了
, ,

过 其 法 定 的权 力 制 定
。 ,
定 的 法 律 法 规 和 政 策 等权 威 性 的政 府 和 缺 陷

场 全 球范 围的公 共 管 理

方 面 主 张 在公 共部 门 中引 入 市场 机 制 以 发挥 其 效

改 革 中 新 公 共管 理 的提 出 成 为 了 适 应 时 代 发 展 的 理 论 基
石 而政 府重 塑 也 在 这 块 理 论 基 石 上 寻 求适 宜 时 代 发 展 的

率优 势 强 调 政府 也 应 重 视 成 本 收益 的分 析 ;另

管制

管 制 型 政 府 过 多 的 管 制 使 得 市 场 不 能 进 行 有效 的 自
, 。
门进 行 全 方 位 的 改 革 和 再 造 以 提 升 公 共 管 理 的 质 量 水 平

我 调 节 阻碍 了 市 场 正 常 的发 展 (二 )政 府 本 位 模 式

新 公共 管 理 的 许 多 措 施 无 不 建 立 在 市 场 机 制 的基 础 上 民 主 化 合 同外 包 内部 市 场 以 及 竞争 招 标 等 市 场 化 改革
、 、

(

意味着 在追 且 高效 率 的 同时更 加 注重 了 责任 和 结果

充分 利 用 市场 机 制 是 新公 共 管 理 的本 质特 点 之 公 共 管 理 运 用 了 市 场 与权 威 相 同 的 样 都 是 有效 的 控 制方 法 定

新公共管理下的创新与发展

新公共管理下的创新与发展

01
02
03
数字化转型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高 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市场化改革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优化 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 的供给效率。
绩效管理
建立绩效评估体系,以结 果为导向,提高公共服务 的质量和效果。
创新案例分享
数字化转型案例
新西兰政府推出的国民保健信息 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收集、分 析、利用数据,提高了医疗服务
案三
某地区通过推动多元参 与,实现了公共决策的 科学化和民主化,增强 了公众的参与感和获得 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该理论认为政府与公众之间存在委托代理 关系,政府作为代理方,应承担公众对公 共服务的期望和需求。
交易成本理论
制度经济学
该理论认为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可以提高 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例如通过简化程 序、减少官僚主义等手段。
该理论认为制度是影响公共服务效率的重 要因素,通过改革制度可以提高公共服务 的效率和质量。
公共部门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目标
新公共管理的发展目标是提高公 共部门的绩效,以满足社会和公 众的需求,同时实现政府治理的
现代化和科学化。
实践
新公共管理的发展实践包括政府 再造、公共服务市场化、公共政
策制定和执行的科学化等。
新公共管理下的发展方向
01 02
数字化转型
新公共管理下的发展方向之一是数字化转型。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和数字 化手段,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政府治理的现代化和科 学化。
未来挑战
新公共管理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如适应全球化、应对数字 化转型的风险和机遇、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等。
未来展望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借鉴意义与启示(阅)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借鉴意义与启示(阅)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借鉴意义与启示殷晓彦潘鹏飞从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就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20多年来,我国行政改革已经在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下放权力、转变政府职能、调整行政区划、建立新的行政运行机制的过程中,开始了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

然而,虽然我国行政改革步伐不断加快,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因此,我们要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的进行探索,以推进我国行政改革的不断向前发展。

新公共管理运动首先在西方国家兴起,以英、美为主要代表,在世界各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英国政府自1979年撤切尔夫人上台后,开始了以注重商业管理技术,引入竞争机制,进行顾客导向为特征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推行了西欧最为激进的政府改革计划。

美国政府以奥斯本和盖布勒的《改革政府》为理论指导,于1993年克林顿时期,开始了大规模的政府改革——“重塑政府运动”,1994年,美国政府在此基础上颁布了《顾客至上:服务美国民众标准》,主张建立顾客至上的政府。

随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日本等国都把顾客导向作为政府改革的重要环节,掀起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浪潮。

归纳而言,当代西方国家政府再造的基本内容可分为三方面:第一,社会、市场管理与政府职能的优化;第二,社会力量的利用和公共服务社会化;第三,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

总的来说,新公共管理的主要思想包括:政府的管理职能是掌舵而非划桨,政府不应做执行政府,而应做一个“治理”政府;政府服务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政府须从高高在上的官僚机构转变为面对顾客与市场,满足他们的需要的政府;政府应广泛采取授权或分权方式进行管理,使社会参与管理;政府应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经验,同时引入竞争机制。

新公共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克服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它试图改革传统的官僚制管理结构,代之以市场竞争驱动型的合同管理。

新公共管理—我国行政管理改革新思路

新公共管理—我国行政管理改革新思路

新公共管理—我国行政管理改革新思路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为了推动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新公共管理逐渐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和探索的新思路。

本文将介绍新公共管理的概念和特点,探讨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新思路,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新公共管理的概念和特点1.1 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新公共管理是一种以市场经济和市场化管理手段为基础的公共管理模式。

它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提倡效率和效益,强调公共部门的创新和灵活性,推动政府与社会各方的合作,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1.2 新公共管理的特点•强调市场化管理:新公共管理倡导对公共部门的市场化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和资源利用效率。

•注重绩效评估: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对公共部门的绩效进行量化和评价,以促使公共部门更加注重效果和成果。

•倡导公众参与和社区治理: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与社会各方的合作,鼓励公众参与决策过程,实现民主治理和社区自治。

•强调灵活性和创新:新公共管理要求公共部门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公共服务。

2. 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新思路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改革,我们需要借鉴和应用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探索新的思路和途径。

2.1 建立市场机制导向的行政管理体制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导向和作用,引入竞争机制和奖惩机制,促使行政部门逐步转变为服务型政府。

通过建立市场机制导向的行政管理体制,我们可以提高行政效率和效能,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2.2 完善绩效评估体系绩效评估是推动行政管理改革的重要手段,我国需要建立科学、全面和公正的绩效评估体系。

这样可以对行政部门的绩效进行量化和评估,对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和激励,促使行政部门更加注重效果和成果。

2.3 加强公众参与和社区治理公众参与和社区治理是新公共管理的核心特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需要更加注重公众的参与和社会的协同。

新公共管理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借鉴分析

新公共管理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借鉴分析

1引言新公共管理思想是将现代经济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的模式,通过绩效模式来提升管理水平,来带动工作人员积极性的管理模式。

而我国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下工作效率相对较低,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态度有待改进。

而将新公共管理运用到我国行政管理中,可以通过先进的管理思路来带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制度的改革来完善管理流程,让工作效率更高。

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新公共管理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借鉴作用。

2新公共管理概述2.1内涵新公共管理主要强调在政府的行政管理中不能使用监督、集中化等行为,而是将企业的管理方法应用于政府的管理中。

新公共管理的内容更加偏向于人民,它改变了传统的行政管理形式。

从宏观的角度看,新公共管理只是一种管理思维方式,而不是一种成熟的理论。

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局部的调整。

2.2作用新公共管理思想是从公共管理理论中加以提炼的,在原始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思想。

通过此转变,我国的行政管理模式已经从原来的规则制定制度和执行制度发展到了目前的简单制定制度。

在新的公共管理思想下,政府存在的意义仅仅是实现协调的作用。

而改革后的政府可以更加贴近人民,更深入人心,可以最大程度地为人民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3在我国行政管理改革中借鉴新公共管理的有效途径在我国行政管理改革中借鉴新公共管理的有效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依据新公共管理,有效转变政府职能,以此加快政府管理的改革速度;依据新公共管理,提升政府人员在实际服务中的顾客意识;依据新公共管理,有效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并严格执行;依据新公共管理,更加重视政治对行政事业人员的具体影响;依据新公共管理,加快创新公共行政制度管理模式;依据新公共管理,调整政府组织,有效构建适应性政府组织。

3.1依据新公共管理,有效转变政府职能,以此加快政府管理的改革速度在过去的政府机构改革中,政府在职能转变过程中取得新公共管理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借鉴分析The Reference Analysis of New Public Management to China's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Reform刘丹(黑龙江大学,哈尔滨150086)LIU Dan(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150086,China)【摘要】新公共管理是将现代经济管理与企业管理相融合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将其运用到中国行政管理中,可以有效地提升中国行政部门的管理水平,提高行政部门的工作效率,不断地提升管理质量。

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借鉴意义

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借鉴意义

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借鉴意义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公共管理实践的日益复杂化,新公共管理理论应运而生,成为了公共行政领域的一股重要力量。

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引入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改善公共服务的提供和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观点、实践应用及其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借鉴意义。

文章将首先对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概述,明确其基本概念和核心要素。

随后,文章将分析新公共管理理论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案例,探讨其在实际运作中的成效与问题。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总结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并探讨其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借鉴意义。

通过本文的论述,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新公共管理理论框架,为其在公共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启示。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新公共管理理论(New Public Management, NPM)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兴起的公共行政理论和实践模式。

它强调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公共部门管理中的应用,追求公共部门管理的高效率、高质量和高效果。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管理主义: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将私人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引入公共部门管理之中,强调管理的专业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它认为,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施绩效管理、重视结果导向等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公共部门的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

顾客导向: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公共部门应以顾客(公民或纳税人)的需求为导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这意味着公共部门需要更加关注公民的需求和满意度,积极回应公民的需求,并通过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提升公民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市场化: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公共部门的垄断地位,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这包括通过公私合作、外包、竞争招标等方式,引入私人部门的竞争力量,推动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

分权与授权: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分权与授权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减少政府层级、下放权力、授权给基层管理人员等方式,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公共部门的响应速度和决策效率。

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

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福利国家”制度带来的困境,都实行了政府改造运动。

虽然这一改革浪潮在各国的名称不同,但实质上都是将私营企业管理的一整套原理和技术运用于政府部门的公共管理。

它对以往的传统公共行政模式采取了否定和批判的态度,要求建立与以往不同的公共行政模式和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公共管理组织。

虽然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具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条件,但是其独特的管理和服务理念对世界任何国家都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本文试图在对西方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基础和特征进行阐释的基础上,挖掘可供当前我国的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借鉴的经验。

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内涵及实质“新公共管理”是一种国际性的思潮和运动,它起源于美国、英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并迅速扩展到其他西方国家。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意味着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研究领域范式的转变。

有如休斯(O Hughes)在《公共行政与管理》一书中所说:“自从8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的公共部门管理已发生了转变,曾经在本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居于支配地位的传统公共行政管理的那种刻板(僵化)、层级官僚体制形式逐步转变为一种灵活的、以市场为基础的(新)公共管理形式。

后者并不是一种改革事务或管理方式的微小变化,而是政府作用以及政府与公民社会关系的一种深刻变化。

传统的公共行政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已受到怀疑。

新公共管理的采纳意味着公共部门管理领域中新范式的出现。

”总体而言,新公共管理具有与传统的公共行政不同的理论基础和特征。

(一)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如果说传统的公共行政以威尔逊、古德诺的政治和行政二分论和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为其理论支点的话,那么新公共管理则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首先,新公共管理从现代经济学中获得诸多理论依据,如从“理性人”(人的行动都是为追求自身的利益,都希望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利益)的假设中获得政府绩效管理的依据;从公共选择和交易成本理论中获得政府应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提高服务效益的依据;从成本―效益对比分析中获得对政府绩效目标进行界定、测量和评估的依据等。

新公共管理思想对中国政府行政改革的影响与启示

新公共管理思想对中国政府行政改革的影响与启示

新公共管理思想对中国政府行政改革的影响与启示姓名:何玲玲摘要:“新公共管理”的实践模式,即采用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质量。

作为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替代物,“新公共管理”实践模式的出现是公共部门管理特别是政府管理的一次重大突破。

这种实践模式尽管远非完善,但在西方公共管理中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因而对于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中国行政改革影响启示一:新公共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第一,新公共管理改变了传统公共模式下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重新对政府职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定位。

第二,在私营管理的理论基础上,新公共管理强调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第三,新公共管理倡导企业型的领导者,认为公共管理人员与市场中的理性经济人一样,具有自我利益最大化、逃避责任、自我服务、欺诈及导致道德风险的内在倾向,因此私营管理人员与公共管理人员在管理绩效上的优劣之分不在于自利的人性,而在于管理环境的不同。

第四,政府应采取广泛的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

第五,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则,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即确定组织、个人的具体目标,并根据绩效目标对完成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估。

第六,,政府公务员不必保持中立,这点新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存在明显的分歧。

二:新公共管理思想对中国政府行政改革的影响(一)、强化政治理念,优化公共管理的执行力。

新公共管理重视政治对行政、对公务员的影响。

这一点给我们的启发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需要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其他方面结合起来进行。

(二)、强化目标理念,优化公共管理的适应力,新公共管理把一些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引入公共行政领域,对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有促进作用的。

(三)、强化经营理念,优化公共管理的创新力。

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的企业化管理,强调管理的高效率。

(四)、强化竞争理念,优化公共管理的集合力。

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其对我国公共服务改革的启示

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其对我国公共服务改革的启示

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其对我国公共服务改革的启示作者:魏衍胜来源:《商》2016年第18期摘要:新公共管理理论出现以及实践之后,各国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各种不同的理论争相出现,犹如雨后春笋一般。

本文主要介绍其中的新公共服务理论。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由以罗伯特·登哈特为代表的行政学者提出的,旨在强调公民在公共行政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公共行政中的政府角色、价值追求和效率观等方面形成了整体性的观点。

[1]新公共服务理论所蕴含的的人本主义、政府的责任和作用、服务意识以及以公民为本的思想理念对正处于转型关键期的中国政府来说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新公共服务;公民;服务型政府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理论基础(一)民主公民权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非常重视民主公民权理论,将民主公民权理论作为自身的重要理论基础,但它实际上是对公民参与权和公共责任的再度复兴。

卢梭认为公民是这样一种人,即非常看重社区利益。

因此,公民通常把民主公民权理论看作是对其所作的许诺,保证其对公共事务的参与。

公民会把公共利益至于最崇高的地位。

[2]民主公民权理论的重要观点,极大的丰富了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内涵。

(二)社区与公民社会理论现代社会,社区逐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1、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类文明带来进步的同时也使得道德出现问题,人们试图通过社区来找回失去的社会美德。

[3]2、市场化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因此人们就把希望寄托在社区之上,期望通过社区让人们能够有所变化,过去失去的责任感能够通过社区再度回归。

[4]社区具有多面性,所以人们对其关注的点也不尽相同,但是尽管这样,人们仍然拥有一个大体相同的看法,即社区的建立是以个人和集体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协作为基础的,它通过个人和集体之间及时有效的沟通,在集体和个人之间起着调节的作用,并且保持个人和集体的一致性。

从新公共管理理论走向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公共服务改革和发展的启示

从新公共管理理论走向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公共服务改革和发展的启示


反思和批判 ,登哈特夫妇建构出其系统的新公共服务理 论 。主要 内容有 : 服务人民而非顾客 ; 公共利益是 目 , 标 而 非 副产 品; 公民价值胜过企业精神价值 ; 略性思考 , 策 民主 性行动 ; 重视人性而非生产力。与传统行政管理理论将政
府置于 中心位置 而致力于改革完善政府本身不 同, 新公共 服务理论将公 民置于整个治理体系 的中心 , 强调政府治理 角色的转变即由掌舵 到服务 。 新公共服务理论推崇公共服 务精神 , 旨在提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公 共服务理论 的尊严与价值 , 视公 重 民社会 与公 民身 份 , 重视 政府与社 区、 民之间 的沟 通与 公 合作共治。 值得注意的是 ,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新公共 管理理论的 批 判继 承 , 对新公共 管理 理论并不 是简单 的否定 , 它 而更 多的是 一种理性 的反思和建设性 的批判 。 新公共服务理论 承认新公共管理理论在世界范 围内的广泛影响 , 公共 对新 管理理论 为改进政府 绩效所作 的巨大努力也 给予积极 的 评 价。然而新公共服务理论不能说是一种新公共管理 理论 的替代模式 。正如新公共管理理论 , 尤其是对科层 制的批 判 拿不出取代科层制的结 构形式一样 , 新公共服务理论 也 没 有提供一 种替代性 的东 西 , 了提醒人们要注意 民主等 除 社 会公共 价值 的诉求 外 , 还没有形成完善 的操作可行 的具 体方案 。 新公共服务理论模式提出并强调公共管理归根到 底是服务 的性质 , 出帮助公 民明确表述并实现他们 的公 提 共利益是政府或公务员 的首要作用 , 而不是试图去控制或 驾驭社会 , 服务而非掌舵 ” 即“ 。 三、 新公共管理的借鉴意义

二、 新公共服务理论 的兴起 既然受 到较广泛 的批判 , 就会有超越 的努力 。由罗伯 特 ・ .登 哈 特 (o e BD n ad 、珍 妮 特 ・ .登 啥特 B R br .e hrt t ) V ( nti atehr ) J e n n na t夫妇 提出的新公共 服务理论代表 了 a Vz D d 公共行政理论一 种新 的发展趋势 。从 2 0 0 0年至 2 0 0 3年 , 通过对 当今世 界各 国开展 的“ 公共管理 ” 新 运动 的理 性 的

新公共管理的背景与内容

新公共管理的背景与内容

新公共管理的背景与内容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 NPM)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

它是西方国家规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

其产生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化对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国政府部门必须具有追踪、理解和处理国际问题的能力。

政府必须更加灵活、高效地运作,以增强政府的权变管理能力,提高政府对公民的回应能力。

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下,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较为僵化,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新公共管理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来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效率。

3. 政府间竞争的加剧: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政府间竞争越来越激烈。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政府需要更加注重效率和创新,通过改革管理模式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4. 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政府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政府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管理和服务,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新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力资源管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来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效率。

2. 绩效管理:通过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对政府部门和员工进行评估,以提高政府部门和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3. 公共服务市场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公共服务领域交由私人部门或非营利组织来运营,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品质。

4. 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建立透明度和公信力。

5. 跨部门协同:打破部门间壁垒,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和整合,以提高政府整体运作的效率和协同能力。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公共管理转型的若干思索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公共管理转型的若干思索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公共管理转型的若干思索作为互联网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互联网给公共管理带来的深刻变革,此前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变得更加简单高效。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公共管理也在不断向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型,这使得公共管理的效率和服务水平更加高效和便利,但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新的管理挑战。

本文将就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公共管理转型的若干思索进行探讨。

一、互联网给公共管理带来的变革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深刻影响了公共管理的方式和内容。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让公共管理更加高效和便捷,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公共服务。

以“互联网+政务”为代表的政务服务模式已经在我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通过建设政府网站、移动办公、电子商务等方式,政府可以更好地向市民提供政务服务,让市民能够更方便、高效地享受到政府的服务。

互联网也让公共管理更加透明和公开。

政府通过建设“阳光政务”平台和公共数据开放,可以使公共管理更加透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增强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互动与信任。

互联网技术也让政府更加容易地获取市民的需求和意见,可以更有效地听取民意,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意性。

互联网的发展为我国的公共管理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为政府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虽然互联网给公共管理带来了许多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公共管理更加复杂。

政府需要更加注重信息安全和风险控制,才能更好地保障市民的权益和隐私。

互联网让政府更加容易受到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的影响,需要政府加强对信息的监管和筛查,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互联网背景下,政府需要更加注重网络治理和网络安全,提高政府在网络空间的治理能力和技术水平。

政府也需要更加注重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管理,能够更好地应对网络上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和不良信息。

四、促进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公共管理转型的对策社会也需要更多地参与到公共管理的转型中来。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新公共管理强调在引入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采用商业管理的方法对政府部门进行全面的改革,从而促进政府部门管理制度的完善。

“新公共管理”�ν平�我国行政管理改革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启示。

本文通过对新公共管理的概论、问题以及改革的启示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我国政府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我国行政管理;改革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015-00-01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大多数西方国家出现了财政危机、政府管理危机以及信任危机,同时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世界也进入了西方各国公共管理部门和政府管理的改革时代。

在西方改革的冲击下,“新公共管理”的管理模式成为了西方政府管理改革的方向,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后,针对政府改革和治理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系统,在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重大的影响。

一、新公共管理的概论“新公共管理”就是在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在英国以及其他国家相继出现的政府改革的运动。

新公共管理是政府管理领域新的理论以及新的实践模式,它不仅是一种代替传统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而且也是一种新的公共行政模式和改革运动。

在西方各国新公共管理改革实践中,结合多个公共管理学家的观点,我们得出新公共管理的内涵,有以下几点:1.在政府部门中实行职业化的管理制度。

2.实施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估,明确标准化。

3.更加注重对于结果的把控。

4.政府内部将权力进行分散管理。

5.将市场竞争的机制融入到政府部门中。

6.政府部门在管理方面借鉴成功的私营企业的管理模式。

7.政府部门在财政方面要严格遵守纪律和成本的概念。

虽然各个学者对于新公共管理的理解不同,但是理论上都是由形同或者类似的诉求,在公共部门把市场机制融入其中,运用商业管理的方法和技术,通过对其进行绩效管理、市场化、民营化、分权化等等措施下,进行全方面的改革,从而使公共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很大幅度的提高。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完整版)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完整版)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论文联盟*编辑。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摘要: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各国纷纷进行新公共管理运动,它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的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

改革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我国现行政府管理体制问题重重,我国以新公共管理运动为指导,借鉴西方经验并结合我国当前国情,给了我们诸如加强教育、树立人本理念,建设积极政府;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建设责任政府等几点启示,对我国政府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运动政府政府改革新公共管理是70年代末以来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也是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

它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的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

一、新公共管理的主要理念有:以市场为取向,重塑政府与公众的关系。

这是新公共管理理论最重要的核心理念。

市场遵循价值规律。

以市场看待政府运作,则公众如顾客,政府为厂商。

政府行政,应奉行顾客至上准则。

政府不再是发号施令的权威官僚机构,而是以人为本的服务提供者,政府公共行政不再是管治行政而是服务行政。

政府应广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要采取授权或分权的方式来调动基层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像法国、美国还注意下放过分集中的中央权力,扩大地方政府的自主权。

这些都反映了西方行政管理的分权化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公共管理背景下的我国公共服务改革思路作者:王树梅来源:《商场现代化》2010年第08期[摘要] 自20 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公共服务方面掀起了新公共管理的改革浪潮。

我国在研究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同时也开始了实践, 新公共管理理论必将对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提出新的挑战。

本文从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实践内容出发,探讨了新公共管理理论下我国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提出了应对之策。

[关键词] 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服务改革一、引言所谓公共服务,通常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全体公民不论其种族、收入和地位差异如何,都应、普遍享有的服务。

从范围看,公共服务不仅包含通说的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也包括那些市场供应不足的产品和服务。

公共服务的上述范围和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完全由市场自发提供,它被视为政府的重要责任,应由政府部门提供或主导提供已形成一种基本共识。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都有所提高,但与公众日益增长的社会公共需求相比,与国际上公共服务水平较高的国家相比,我国公共服务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的成功经验,创新我国的公共服务方式,提高我国公共服务水平。

二、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实践内容1.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新公共管理它是相对于建立在韦伯官僚制和威尔逊政治行政两分法两大理论基础之上的传统行政而言的。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各国在全球化、信息化、政府财政赤字的背景下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政府改革浪潮,并迅速波及全世界。

尽管西方各国政府改革的起因、议程,改革的范围、规模、力度有所不同,但是都具有一个相同或相似的基本取向:那就是采用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引进市场竞争机制,追求“3E”(经济、效益、效率)目标,以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

新公共管理是以此为取向的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

它是一种新型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更加关心公共服务效率、效果和质量的结果;高度集权、等级制的组织机构为分权的管理环境所取代,在分权的环境中,资源配置和服务提供的决策更加接近第一线,并且为顾客和其他利益集团反馈提供更多的余地;灵活地选择成本效益比更好的办法,替代政府直接提供和管制;更加关心公共部门直接提供服务的效率,包括生产力目标的设定、在公共部门组织之间建立竞争性的环境;强化国家核心的战略能力,实现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能,引导国家变得能够自动、灵活、低成本地对外界的变化以及不同的利益要求做出反映。

新公共管理理论特别强调企业和市场导向,注意从私人部门管理中借鉴理论和技术,强调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经营技巧和市场导向的行为激励机制。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在公共选择理论、管理主义、现代产权理论、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博弈论等理论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尽管人们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我国的推行提出各种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产出和结果,这对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2.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实践内容(1)把公众视为“顾客”,公共服务坚持“顾客导向”以顾客为导向,奉行顾客至上的全新价值理念。

新公共管理完全改变了传统模式下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政府不再是发号施令的权威官僚机构,而是以人为本的服务提供者;政府公共行政不再是“管治行政”,而是“服务行政”。

公民是享受公共服务的“顾客”,政府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尊崇顾客主权,坚持服务取向。

新公共管理关注政府项目实施的有效性,表现出一种目标导向的趋势,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从属和服务于“顾客”的满意度这一中心。

政府以提供全面优质的公共产品、公平公正的公共服务为其第一要务。

在新公共管理看来,政府是负责任的“企业家”,而公民是其尊贵的“顾客”。

这是公共管理理念向市场法则的现实复归。

作为“企业家”的政府并非以赢利为目的,而是要把经济资源从生产效率较低的地方转移到效率较高的地方,由“顾客”驱动的政府是能够提供多样化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的。

对公共服务的评价,应以“顾客”的参与为主体,注重换位思考,通过“顾客”介入,保证公共服务的提供机制符合顾客的偏好,并能产出高效的公共服务。

(2)决策(掌舵)与执行(划桨)职能分开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的职能是掌舵而不是划桨。

传统的官僚制组织模式为:部--若干司(局)--若干处,或厅(局)--若干处--若干科。

它的基本特征是职能部门化,决策与执行职能划分不清。

新公共管理推行的决策与执行职能分开即是在行政机构内部设立专门的政策制定部门负责政策的制定与监督执行;设立相对独立的政策执行机构负责政策的执行与服务的提供。

执行机构依法设立,业务相对独立,不属于政府职能部门序列但归口政府部门管理。

执行机构负责人在人员任用、工资、财务等方面拥有极大的自主权,并对工作结果负责。

最为典型的就是英国的以《伊布斯报告》为主要改革内容“下一步”行动方案,这一改革被学者称为中央政府全面转换管理责任机制的重大成效。

(3)打破公共服务供给的政府垄断,引入竞争机制传统的观念认为,私营企业主要存在于微观经济领域,而公共部门则限定在公共服务领域。

在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中,政府用垄断的方式进行管理活动。

管理主义与公共选择理论、交易成本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相联姻,构成了新管理主义其标准范本就是新公共管理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要把市场制度中的人类行为与政治制度中的政府行为纳入同一分析的轨道,即经济人模式,从而修正传统经济学把政治制度置于经济分析之外的理论缺陷。

“如同经济学一样,公共选择的基本行为假定是关心个人利益的,是理性的,并且是效用最大化的追逐者”每个人都是理性经济人。

公共选择理论家基于这个出发点,首先分析了政府组织的行为,他们认为政府组织与官僚并不像人们以前所认为的那样是充满公益心的。

相反他们和常人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

追逐自己的私利;他们没有控制政府成本的激励,因此他们拼命的去扩大自己的预算:他们首先追求个人利益和机构利益,然后才会照顾公众的利益。

这正是产生政府失灵的根源。

公共选择理论主张打破政府的垄断地位,主张在政府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取消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垄断性,在私部门与公共部门之间、公共部门相互之间展开竞争,从而缩小政府规模,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4)采用私部门的管理方法和技术管理主义与公共选择理论、交易成本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相联姻,构成了新管理主义其标准范本就是新公共管理理论。

管理主义者认为私部门和公共部门管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并且公共部门的良好的管理可通过引进私营部门中好的商业实践实现。

管理主义者主张引入私部门管理的经验、原则、方法和技术,用私部门管理的模式重塑公共部门管理。

基于这一认识,西方各国在新公共管理中广泛采用私部门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如战略管理、目标管理、绩效评估、顾客至上、结果控制合同雇用制、成本—效益分析等。

例如英国梅杰政府时期对企业行业发布的《竞争求质量》白皮书,使私人部门和工商企业间的竞争机制的确立等竞争措施都对公共服务管理的提升起到了巨大作用。

三、我国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国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我国政府直接参与竞争产品的经营,广泛参与私人产品的提供,造成公私角色的错位;而政府本应提供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却长期短缺,如政府社会保障水平不足、科技教育投入不足、市场秩序维护不足等。

1.公共服务职能定位不明,供给结构不合理从公共支出的领域来划分来看,政府公共服务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维持性公共服务,指维持国家安全、行政管理正常运转的公共服务,国防、外交和公共行政服务等;二是经济建设服务,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而直接进行各种经济投资的服,如投资经营国有企业与公共事业、投资公共基础设建设如,道路、供水、电力、通讯基础设施等;三是社会公共服务,指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和财政支持对教育、社会保、公共医疗卫生、科技补贴和环境保护等社会发展项所提供的公共服务。

从公共服务职能的供给范围来看,社会服务提供的主要是纯共产品即基本公共产品;经济建设服务提供的主要是混合公共产品。

保罗•萨缪尔森认为:公共物品可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纯公共物品由于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产品,且对于纯公共物品的提供具投入大、非营利性的特点,决定了只能由政府加以生产和提供。

而从我国的公共支出结构来看,带有很浓厚的“建设财政”的特点。

用于诸如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农村公共服务等纯公共物品的供给,政府一方面采用“卸载”的方式推向市场,从而导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另一方面在本该由市场、社会发挥主要力量的混合公共产品的供给,政府却过多地介入,甚至不惜采取政府垄断、行业垄断的办法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

2.公共服务供给决策难以有效反映公民需求公共决策是社会公共组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或解决面临的公共问题,制定行动方案并加以优化选择的过程,是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

作为一切公共行为的先导,公共决策的正确与否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公共活动的效力,有效利用公共资源,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公共利益本是公共决策的最高境界。

现在,许多公共服务并不是根据公民的真正需求提供的,而是根据各级政府部门的意愿和利益来决定,由公民外部的各种因素来决定公共服务的需求,公民对公共服务的需要不能反映在公共服务的供给来决策中。

加之,我们的决策偏重经验决策,缺少现代决策的手段和方法。

所导致的结果便是对公共服务需求判断不准,公共服务供给方案不合理,不能有效满足公民的需求,出现过度供给与供给不足的局面,致使公共服务资源浪费程度加剧。

3.公共服务供给失衡,分配有失公正我国公共服务供给失衡主要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失衡。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国家,不仅城乡经济收入差距大,而且农民所能享受到得公共服务水平大大低于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甚至一些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严重短缺。

农民难以获得公共医疗、义务教育、最低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并由此导致了因教育返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其基本的生存权与发展权得不到保障。

以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为例。

1993年,我国政府提出“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经过十几年的试点和恢复重建,至2003年,合作医疗计划的覆盖面仍只有10%多点,农民受到的医疗保障还比较薄弱,绝大多数农民被排斥在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之外。

据有些学者的估算,占全国70%以上的农村人口仅拥有全国大约30%的卫生资源,而占全国30%的城市人口却拥有全国70%以上的卫生资源。

少数人过度的医疗保健消费,而相当部分农民甚至还难以享受基本的医疗保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