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2课时课时作业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1必修3

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1必修3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教学内容及分析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

关于兴奋的传导,包括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两部分内容。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一部分,教材结合插图讲述了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电位变化、电位差和局部电流的形成,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

在细胞间的传递这一部分,介绍了突触的结构,然后讲述了兴奋怎样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最后讲述了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有关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所以教师可以给出少量时间由学生进行回忆,并通过提问及时深化。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上的传递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接触过,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而这些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特别是兴奋传导时膜电位的变化和突触释放递质的过程。

教师在这方面要多做指导、启发。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节的内容对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生物学科思维方法的形成,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通过认识生命本质,渗透协调美和思想美。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五、教学过程引言:请同学们欣赏一场精彩的NBA比赛。

篮球飞人们飞翔的画面让我们体会到运动的张力和协调的美感,那么篮球队员们要经过哪些方式的调节才能完成如此健美而协调的动作呢?学生(全体):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生物必修3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上学期

生物必修3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上学期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知识结构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二、教学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⑵人脑的高级功能。

[解决方法]⑴引导学生分析神经纤维表面电位差的实验,从实验现象得出相关结论,利用多媒体手段,演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的动态过程。

⑵先让学生弄清楚突触的结构,设置相关问题讲解。

⑶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人脑的高级功能。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决方法]利用多媒体演示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的动态过程。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解法、谈话法。

六、教具准备图片、课件。

七、学生活动1、学生讨论、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需了解的知识点。

八、教学程序(一)明确目标(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第1课时导入:利用教材P16[问题探讨]导入新课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教师设置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⑴人和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那么神经调节的方式是什么呢?⑵什么是反射?你能举出几个反射活动的实例吗?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这属于反射吗?如果有人用针刺了你一下,你感到了疼痛,这属于反射吗?用针刺激离体蛙的腓肠肌,肌肉会收缩,这属于反射吗?⑶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反射弧包括哪些基本环节?初中我们学习过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你能回顾一下这两个反射的反射弧吗?(示图或投影让学生分析)⑷如果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了损伤,那么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人还会有感觉吗?会产生缩手反射吗?如果损伤的是由传出神经或者是脊髓相应的中枢呢?⑸如果有一只脊蛙,从脊髓的一侧剥离出了一根神经,你如何通过实验来判断它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⑹反射弧各部分的结构分别是由什么组成的?神经元的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神经间有什么样的关系?⑺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多少个神经元?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怎样联结的?教师归纳和总结之。

高中生物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

高中生物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下图显示一个传出神经元。

该神经元在X位置受到刺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冲动会达到效应器B.冲动会达到脑部C.冲动会达到Y处的感受器D.在Z处会有神经递质释放【解析】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以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了效应器。

神经元在X位置受到刺激,兴奋能够传到Y处的效应器,也能传到Z,但不能传到上一个神经元,不能传到脑部。

Z处为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

【答案】A2.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递兴奋过程中,发生了机械刺激(或其他刺激)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和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等变化,上述这些转变依次发生在()A.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B.刺激部位、突触前膜、突触后膜C.刺激部位、突触小体、突触后膜D.刺激部位、突触间隙、突触后膜【解析】神经元受刺激后,由于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实现了机械刺激(或其他刺激)向电信号的转变,然后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到突触前膜时,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在突触后膜由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高中生物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时1 反射及兴奋在神经纤

高中生物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时1 反射及兴奋在神经纤
3377
解析:选 B 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后,立即刺激 a 端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但该收缩不是反射活动,而刺激 b 端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脊蛙左后肢发生反射活动的条件除 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外,还必须有适宜的刺激。
3388
5.(2018·云南曲靖模拟)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
1.生命观念——通过分析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 坏对功能的影响,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 点 2.科学思维——归纳概括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 导过程,培养科学思维的习惯 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膜电位的测量”提升 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
44
自主预习
读教材、抓双基
55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元的结构及分类 (1)结构:一个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和 1 __轴__突__。
2299
探究点二|反射弧的判断和结构完整性分析 |核心探究|
1.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3300
①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c)的是传入神经(b)。 ②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③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 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 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66
(2)树突和轴突
名称
数量
树突

轴突

长度 2 _短__ 3 _长__
分支数 多 少
功能 接受兴奋 传导兴奋
77
2.反射与兴奋的概念 (1)反射:在 4 _中__枢__神__经__系 __统 ___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 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 后,由 5 __相__对__静__止__状__态__变为 6 __显__著__活__跃__状__态__的过程。

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必修三第2章 人体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的调节

必修三第2章 人体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的调节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程标准】1、理解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重难点】 阐明兴奋的产生和传导。

【知识梳理】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2、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请在A 图标出各部分名称)3、兴奋是指动物体和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 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 后,由 状态变为 状态的过程。

4、神经元的基本功能: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6、反射弧通常由(感觉神经末梢)、 、 、 、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 或 等)五部分组成。

(请在B 图中标出各部分名称)7、反射分为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常见的例子有 、 、 、 等。

8、一个完整的反射至少需要 个神经元完成。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试一试】1、自己做一个膝跳反射并写出其反射弧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脑 脊髓 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 脊神经大脑 小脑 脑干脑B 反射弧结构模式图2、下图是膝跳反射的一部分,若在箭头处施予强刺激, 探究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过程:【实验】1、神经元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2、神经元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变化:〖〗3、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模式图:【小结】1、传导过程:()()()()2、传导形式: 信号(神经冲动)3、传导方向: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标出右图突触中各部分的名称:B DCA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的或的膜,上有与递质特异性结合的突触突触前膜:的膜突触间隙:充满组织液,属于内环境。

【小结】(右下图为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图解)1、传导过程:() ( ) ( ) ( ) ( )( ) ( ) ( ) ( )2、传导形式: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方向: 向,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 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 或 ,或者是从只能从突触_______传递到突触_______。

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生物1

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生物1

第十四页,共三十五页。
A.图①中的微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与图示方向相反的偏转后,再恢复图 示状态
B.图②中的微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 C.图③中的微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 D.图①与图③中的微电流计指针两次偏转的方向不同
答案 B
12/10/2021
第十五页,共三十五页。
答案
解析 图①中随着动作电位向刺激点两侧移动、当到达两电极处时,膜 内为正、膜外为负,微电流计发生一次与图示相反的偏转,随着动作电位的 继续移动,两连接处均恢复静息电位,此时,微电流计指针再发生一次偏转, 恢复到图示状态,A 正确;图②中,两极均连在膜内,无论是静息电位时, 还是刺激后,动作电位移动到两电极所在的位置时,由于两电极所处位置的 电位相等,故电流计指针均不发生偏转,B 错误;给予③中的刺激点适宜刺 激后,随着动作电位的传导,当左侧电极为动作电位时,右侧电极尚处于静 息电位状态,因而指针会向左偏转,当动作电位传到右侧电极时,左侧电极 处已恢复为静息电位,因而,指针会向右偏转一次,C 正确;图①中的两次 偏转为先右后左,图③中的为先左后右,D 正确。
12/10/2021
第十七页,共三十五页。
答案
解析 细胞外液中的 K+浓度会影响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大小,细胞外液 中 Na+浓度决定动作电位的高低,因此,静息电位的高低是低 K+海水>正常 海水>高 K+海水,动作电位的高低是高 Na+海水>正常海水>低 Na+海水。静 息电位主要与 K+浓度有关,A 错误;在高 Na+海水中的动作电位大于正常海 水中动作电位,B 正确;在低 K+海水中的静息电位应该大于正常海水中静息 电位,C 错误;动作电位主要与 Na+浓度有关,D 错误。
12/10/2021

【小初高学习]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

【小初高学习]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学习目标] 1.概述突触的结构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特点。

2.举例说明神经中枢的分级调节。

3.以言语区为例,了解人脑的高级功能。

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的类型和结构(1)从图1看出,相邻神经元相接触的突触类型主要有两种,甲为轴突—细胞体型,乙为轴突—树突型。

(2)图2中属于突触亚显微结构的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突触小泡内的物质是神经递质,与其形成有关的细胞器为高尔基体、线粒体。

2.兴奋的传递过程(1)从图3看出,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为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组织液。

识别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分布于突触后膜外侧,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糖蛋白)。

(2)结合两图,可以看出兴奋的传递过程为: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

(3)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兴奋能否由突触后膜传到突触前膜?答案 神经递质仅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而不能由突触后膜向突触前膜传递。

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1)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2)小脑:维持身体平衡。

(3)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血糖平衡的中枢、控制生物节律。

(4)脑干: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等。

(5)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6)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与相关生理功能有关的结构依次是大脑、小脑、脑干。

2.分级调节(1)结合教材“资料分析”和下面排尿反射的示意图,然后分析:①婴儿会尿床,也就是膀胱内尿满了就会排出,没有控制的意识,请写出婴儿的排尿反射的过程a→b→c→d→e(用字母表示)。

②成人能“憋尿”,但在医院尿检时,也能主动排尿,用字母和箭头表示主动排尿的过程g→h→c→d→e。

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1通过神经

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1通过神经
2.神经冲动的传递
(1)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多巴胺、肾上腺素和氨基酸 类等。
(2)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传递特点:单向性。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 突触后膜。
(3)过程:神经纤维膜电位内负外正(未受刺激) 受刺激部位膜
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电位差 电荷移动 局部电流 兴奋 不断向前传导。
一二三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结构:突触。 (2)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3)过程:兴奋 轴突
神经递质 突触间隙 抑制。
突触小体(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
刺激离体蛙腓肠肌连接的神经,蛙腓肠肌收缩,是否发生了反射? 提示:不是,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
一二三
二、兴奋的传导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 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方式: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 号也叫神经冲动。 (2)特点: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可有感觉 但无效应
肌肉或腺 应

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只有 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反射活动才有可能发生
一二三四五
二、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内的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 入神经,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宽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2017_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017_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效应器,⑤表示感受器。
刺激②时,④效应器会产生具体效应,效应器包括传 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当切断③时,由于 反射弧不完整,刺激②时,④效应器不会发生效应。
答案:C
思路点拨: 识图 → 判断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 联系 → 反射弧各部分的功能及兴奋的传导与电位变化
↓ 解答 → 逐项分析,得出答案
3.传导过程。
(1)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是由 K+外流形成的, 如上图中的 a、c 处。
(2)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是由 Na+内流形成的, 如上图中的 b 处。
(3)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形成了 局部电流。
(4)局部电流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 变化,兴奋向前传导,原兴奋部位又恢复为静息电位。
解析: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 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只有 D 项符合该 概念。
2.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除了对外部世界的_感__知___以及控制机体的反 射活动外,还具有_语__言___、学习、记忆和_思__维___等方面的 高级功能。 (2)长期记忆可能与_新__突__触__的建立有关。
预习反馈
1.判断正误: (1)感受器通常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指运动神 经末梢。( ) (2)只要反射弧完整就能完成反射。( ) (3)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会有反应,但这不属 于反射。( )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的结构。
2.突触间隙内的液体为_组__织__液___ (填内环境成分)。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的原因:神经递质只 存在于_突__触__前__膜__的__突__触__小__泡__中,只能由_突__触__前__膜__释放, 然后作用于_突__触__后__膜__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2课时)一、选择题1.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途径是( )A.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B.轴突→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细胞体解析膝跳反射的传入神经末梢为树突末梢,树突末梢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将兴奋传到细胞体,然后再通过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答案 C2.如图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的通透性减小B.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③一定是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C.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D.当兴奋沿着b神经元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解析选项A中兴奋部位的膜对Na+的通透性应该是增大的;选项B中③可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选项D中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的方向是相同的。

答案 C3.(2014·黄山检测)如下图所示,甘氨酸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可使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

有关甘氨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使下一个神经元抑制B.甘氨酸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C.使兴奋的传递减慢D.甘氨酸不属于神经递质的一种解析根据题意,Cl-内流,可使突触后膜的膜外电位更高,说明静息电位加强,下一个神经元更难以产生兴奋,即使下一个神经元受到抑制。

甘氨酸属于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是胞吐。

答案 A4.(2014·海南)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

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解析由图中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知,b为传入神经,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A项正确;传入神经的胞体在灰质以外,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B项正确;从a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完整的反射弧,C项错误;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神经兴奋的传递,所以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D项正确。

答案 C5.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

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

这是由于该药物(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解析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某种药物能使兴奋传递过程被阻断,但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不变,说明该药物不影响突触前膜的功能,影响的是突触后膜的功能。

答案 B6.某人因意外受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

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A.脑干和脊髓B.小脑和脊髓C.小脑和脑干D.只有脊髓解析“植物人”的呼吸和心跳正常且能完成基本(低级)的反射,呼吸、心跳中枢位于脑干,脊髓中的神经中枢控制人体的基本(低级)反射活动。

答案 A7.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解析膝跳反射是一种低级反射,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不参与。

答案 C8.γ-氨基丁酸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神经元的特异性GABA受体结合后,引起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进入突触后神经元细胞内(如下图)。

γ-氨基丁酸对突触后神经元的效应是( )A.使Na+通道开放B.抑制细胞兴奋C.维持膜两侧电位差不变D.形成局部电流解析某一神经递质使氯离子(Cl-)进入细胞内,导致膜内负电荷增多,膜两侧电位差增大,动作电位不能形成,抑制细胞兴奋。

答案 B9.下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B.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⑤C.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D.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①②③④⑤解析根据题意,该图表示反射弧的模式图,可以判定①表示神经中枢,②表示传入神经,③表示传出神经,④表示效应器,⑤表示感受器。

刺激②时,④效应器会产生具体效应,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有③、④,即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答案 C10.(2015·安徽名校联考)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兴奋部位与两侧未兴奋部位都存在电位差,所以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D项正确;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

答案 C11.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

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刺激图中的肌肉,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2次B.刺激M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D.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解析该反射弧中,肌肉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刺激肌肉,电流表发生两次偏转,故A 项正确。

刺激M点引起肌肉收缩的过程中,只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发挥了作用,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没有参与,因此该过程不属于反射,故B项正确。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故C项错误。

刺激N点,兴奋只能传到电流表的右侧电极,指针只能发生1次偏转,故D项正确。

答案 C12.上海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沉默之谜。

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

请你推测上海科学家对此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可能是 ( )①突触小泡内没有细胞核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④突触小泡不能释放相应的递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沉默突触”是指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的突触,意味着突触小泡不能释放相应的递质或突触后膜上缺乏识别信息的受体蛋白。

答案 D13.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的反应可称之为反射D.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解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刺激同一反射弧的不同部位,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感受器是动物体表、体腔或组织内能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并将之转换成神经冲动的结构,二者一般不属于同一组织或器官;反射要满足反射弧完整和刺激达到一定的值两个条件;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和脊髓。

答案 A二、非选择题14.如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的过程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2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结构②的名称是________。

(2)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叫________。

针刺A时,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____。

若针刺A只能感到疼痛,F却不能收缩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将麻醉药物分别放在B处和E处,然后用针刺A,产生的效果是放在B处:________,放在E处:________。

(4)如果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②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________的变化。

解析 (1)图2表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结构②为突触后膜。

(2)针刺A时,神经冲动沿着反射弧到达F,可引起F的收缩,这种现象称为反射。

完成反射的基础是反射弧完整,任何一个环节阻断,反射将不能完成。

针刺A能产生痛觉说明兴奋可以传到神经中枢,沿着上行传导束到达大脑皮层痛觉中枢(躯体感觉中枢),但F不收缩可能是E断开或F本身受损伤。

(3)B为传入神经,E为传出神经,麻醉B,既无痛觉,也无反应;麻醉E,会产生痛觉,但F没有反应。

(4)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答案 (1)突触突触后膜(2)反射大脑皮层 E处受损或F处受损(3)无痛觉,F处无反应(或肌肉不收缩) 有痛觉,F处无反应(或肌肉不收缩)(4)兴奋电位15.(2014·重庆)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产生的感觉,研究了不同刺激与机体感觉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________,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________。

(2)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原因是________不同;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________,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

(3)当给某部位受损的人热刺激时,可在整个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但未产生感觉,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________。

解析 (1)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由于细胞膜内外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受到刺激时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刺激感受器后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神经中枢随之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不同类型的刺激能引起机体不同类型的感受器产生兴奋,而后产生不同的感觉。

由图中比较,同种刺激类型的不同刺激强度引起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的差异,在相同时长神经冲动数量不同(电信号的频率不同),从而引起感觉强度不同。

(3)此患者整个传入神经功能正常,但不能形成感觉,应该是神经中枢(热觉形成的中枢在大脑皮层)受损。

答案 (1)外正内负神经冲动 (2)感受器频率 (3)大脑皮层(神经中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