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史与原始社会
史前史是指人类历史时期的最早阶段,史前史是人类历史时期的最早阶段,它主要包括旧
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从史前史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在这个时期
的生产生活、社会制度和文化特征等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
在旧石器时代,人类还处于采集狩猎的阶段,他们使用简单的石器和木制工具,居住在山
洞或者树枝搭建的简单房屋里。人类在这个时期主要以采集食物、狩猎和渔猎为生,还没
开始耕种作物。
新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从旧石器时代向农业时代过渡的一个时期,人类在这个时期开始学
会种植粮食。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国的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人们学会了种植粮食,开
始了定居生活。
青铜时代是农业社会向农业城市社会转变的时期,青铜器的制造与使用标志着社会的进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相当的发展。中国的夏代文明、商代文明和西周文明就是在这
个时期得到发展的。
第二单元:古代史的基本概念
古代史是指古代人类所经历的发展史。通过学习古代史,可以了解人类在古代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
在中国,古代史大体上可以分为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
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宋辽金西夏时期、元明清时期。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特
点和发展状况。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中的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发展,标志着中国人民
从原始社会向农业社会过渡的时期。夏朝是中国的第一个封建国家,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
古代社会的第一个高潮。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中的一个比较混乱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国家分裂成了多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四课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四课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 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实行世袭制,建立了初步的国家机构。
- 商朝:继续沿用世袭制,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官僚体系,强化了中央集权。
- 西周:实行分封制,通过封建诸侯来巩固中央统治,同时确立了宗法制。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 各国争霸,频繁发生战争,推动了军事、政治、经济的变革。 - 各国实行变法,如秦国的商鞅变法,推动了法制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
3. 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
- 秦朝:统一六国后,确立了皇帝制度,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汉朝:继承和发展了秦朝的制度,设立郡县,同时实行推恩令,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
- 政权更迭频繁,出现了多民族融合的局面。
- 士族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对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5.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创新
- 隋朝:推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的方式更加公平。
- 唐朝:完善科举制度,设立东厂等特务机构,加强对势力的监控。
6. 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
-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设立枢密院等机构,分权制衡。
-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对广大疆域的统治。
- 明清: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东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加
强对社会的控制。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
1. 农业经济的发展
- 古代中国以农业经济为主,重视农业生产。
- 发展了灌溉技术,如都江堰、灵渠等,提高了农业产量。
2. 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 手工业逐渐专业化,出现了丝绸、瓷器等特色产品。
- 商业活动日益频繁,形成了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
山东省宁阳县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10课 鸦片战争(共41张PPT)
材料三:咸丰六年九月,中国水师在一艘停泊在广州的“亚 海盗。这一艘中国人的鸦片走私船,曾非法在香港领过登记 失效。中国水师上船逮捕海盗纯属内政,可英国人却说此船 水师上船捕人是“非法”的,并诬称中国水师侮辱了英国国 口挑起侵略中国的战争。法国利用这年正月法国神父马赖擅 县为非作歹被当地政府处死一事为借口,与英国结成侵略中
解析:选D 从材料中“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国在官方交往上是平等的,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中 的规定,没有体现出清政府完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故B项 约》是在中国战败的情况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故C项错 “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可知,中国对待英国不 国”鄙视外邦的华夷观念,故D项正确。
仿真训练
1.(2018·河南八市测评)1845年,上海道台宫慕久害怕中 处滋事,自愿把上海县黄浦江河滩上的—块不毛之地划给 和英国人签订了开辟上海租界的条约《上海租地章程》。
A.清朝官员卖国求荣 B.地方官员妥善处理华洋矛 C.清政府对洋人分而治之 D.清朝官员对国际知识的无
解析:选D 卖国求荣是指出卖国家利益谋取个人荣华富 海道台是出于害怕中国人和英国人杂处滋事而割土地给英国 于卖国求荣,故A项错误;上海道台以出卖领土的方式处理 正确妥善的做法,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清政府对 故C项错误;材料中上海道台用划地给英国的方式防止杂处 没有认识到这一行为的危害,是对国家主权的破坏,故D项
人教版2019高一上学期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综合
第四单元综合检测
1. 明太祖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明太祖这样辛苦主要是因为他()
A. 废除了丞相制度
B. 设置了军机处
C. 确立了内阁制度
D. 推行了行省制
2. “以一个公司作比喻的话,皇帝是董事长,宰相就是总经理,内阁是秘书部,而内阁首辅只是董事长的私人秘书。”这说明内阁的主要职责是()
A. 皇帝的侍从顾问
B. 主持朝政大事
C. 替皇帝批答奏章
D. 管理六部官员
3. 明朝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客人是谁,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照实回答。朱元璋很满意地说你没有骗我。这一故事说明()
A. 宋濂对朱元璋很忠诚
B. 明朝高官也受特务监视
C. 明朝君臣关系很和睦
D. 宋濂仅仅是皇帝的奴仆
4. 明朝实行海禁,滨海人民“生路”被断。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这表明()
A. 严厉禁止海外贸易导致海盗猖獗
B. 滨海地区农业生产破坏,人民失业
C. 新航路开辟促进东南沿海贸易发展
D. 俺答汗扩大互市,恢复边境的和平
5. 1624年,一群殖民者手捧白银对当地居民乞求说:“船漏了,请租给我们一张牛皮大的土地歇歇脚,船一修好,我们就走。”后来,这群殖民者不但没有走,反而占领了这里。“这里”是指()
A. 澳门
B. 盛京
C. 台湾
D. 应天府
6.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这一现象说明()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期末总复习必背重点知识
高一历史必修1期末总复习必背重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考点及重点
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及影响:
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3、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4、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A 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主
体是)。②受封者的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的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
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楚王问鼎表明分封制的衰落)
B 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王位世袭制、等级林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四单元13-15课共3课时教案(表格式)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案
过渡:现在我们把视角从内政转到对外交往上,看看明朝的对外关系上遇到了什么问题?
二、海上交通和沿海形势
1、郑和下西洋
出示文字材料、图片材料
时间:
目的:
①②③区域的主要民族。并说明明政府是如何经略这些地区的。
2、明清易代
出示时间轴,归纳明清易代大事记
小结:带学生一起回顾总结本课知识框架及重点问题
课堂检测:相应练习题
课后作业:整理笔记、完成本课练习题
第14课清朝的鼎盛与危机教案
导入:从“康乾盛世”的认识说起,引入第一个问题“疆域的奠定”
【教师活动】提供材料,引导学生辨证地认识“康乾盛世”。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形成对康乾盛世相对理性的认识,同时认识到“康乾盛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版图的扩大和巩固,由此引入第一问题“疆域的奠定”。
一、疆域的奠定
1.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主权的斗争
【教师活动】教师借助地图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的知识,列举相关事件并简要解释,帮助学生认识康雍乾三朝所面临的问题,以便更好的理解相关事实。
【学生活动】学生老师的引导下读图,回顾和学习相关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认识。
事件意义
康熙帝收复台湾(1683)设台湾府,加强了对台湾及其
附属岛屿的管辖
康雍乾平定准噶尔叛乱加强了对新疆、青海、西藏、
1.军机处的设置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清朝初年中枢机构的演变,提供材料,并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军机处有何特点?
材料:
军机处官员掌管军国机要,起草诏令,但非正式衙门,亦无正式衙署,其办公处所设于内廷隆宗门内,称为值房。军机大臣亦非实官,仅是内廷差使,平时在朝中值日,随时准备皇帝召见,听命于皇帝,完全是皇帝私人办事机构,但又是国家最高决策施政中心。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归纳复习资料大全重难点汇总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
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
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4、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积极1、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2、有利于扩张领土3、周的文化形式得以覆盖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消极: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3)宗法制
特点与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对封建社会的影响: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的皇权主义,亲贵合一,裙带作风。
4)宗法制与分封制的联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与纽带。
5)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相同点:1、都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2、分封者
在分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3、都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浓厚部族色彩4、都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选择题型链接:某人从某地回乡谒祖,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政治制度是宗法制;文化制度是礼乐制度。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
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郡
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知识点归纳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一、重点难点
1.两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上的巩固措施。
2.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二、结论
1.汉初基本沿袭秦制,但施政方针有了重大调整,将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作为首要任务,并取得显著效果。
2.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制,史称“汉承秦制”,但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
3.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
4.公元前136年,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5.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6.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
7.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8.《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三、基本问题
1.西汉、新朝、东汉的兴亡时间。
(1)西汉:公元前202——8,定都长安。
(2)新朝:9——23
(3)东汉:25——220
2.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措施和影响。
(1)原因:①西汉初立,社会残破,经济凋敝。②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③尊奉黄老无为的思想。
(2)措施: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3)影响: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
3.汉承秦制的主要表现。
“汉承秦制”主要说明汉朝的规章制度基本上都是继承并维护了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但施政方针有了重大调整,将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作为首要任务,并取得显著效果。主要表现为
2019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全册知识点总结
一、2019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全册知识点总结
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称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
礼乐制的影响
维护了等级制度,又使社会得到团结,维护了西周的统治,也对儒家影响深远;加剧等级分化。
宗法制影响
①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保证王权的稳定。
②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建立封建等级结构
宗法制特点
(1)它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2)它是家族制度和国家组织的紧密结合;
(3)它实质上是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
分封制: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
一、不同之处:
1、实行条件:前者与宗法制联系;后者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
2、建立基础:前者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后者按地域划分。
3、官爵制度:前者,有很强的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后者,官吏由皇帝任免,只是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及其官长。
4、历史作用:前者很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后者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二、相同之处:
1、巩固阶级的统治。
2.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3、维护了国家统一方面。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区别与联系
一、区别
①目的不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统治辽阔的疆域;宗法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权力继承的规范有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②内容不同:分封制下,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重要的诸侯国有燕、鲁、宋等。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为大宗,庶子进行分封,为小宗。
【新教材】2019版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全册知识点(填空默写+答案)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以及共和国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
知识储备:
答案要点:
2
3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知识储备
(1)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2)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4
(3)中古时期的封建制度
(4)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5
答案要点:
(1)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2)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6
(3)中古时期的封建制度
(4)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7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知识储备:
8
答案要点:
9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10
知识储备:
11
答案要点:
12
13
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
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检查制度,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及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知识储备
一、官员选官制度
14
15
西周至 春秋
无
春秋战国 秦统一后
汉武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①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②扩大了用人范围,扩大(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③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稳定;④将选官用人权集中到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两宋时期 元时期 明清时期
时 官员考核 官员监察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旨在总结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并提供简洁的概述。以下是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远古时代的人类和社会
1. 远古时代的人类和社会的概述
2. 旧石器时代的特征和社会生活
3. 新石器时代的特征和社会生活
第二单元:商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
1. 商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阶层
2. 商代的经济特征和农业生产
3. 商代的文化特征和祭祀活动
第三单元:战国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
1. 战国时代的政治格局和列国争霸
2. 战国时代的经济发展和手工业
3. 战国时代的文化繁荣和思想流派
第四单元: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
1. 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
2. 秦汉时期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发展
3. 秦汉时期的文化特征和科技进步
第五单元:欧洲的中世纪
1. 中世纪的特征和封建制度
2. 中世纪的农业经济和城市工商业
3. 中世纪的文化特征和宗教影响
第六单元: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
1.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阶层
2. 明清时期的农业经济和海外贸易
3. 明清时期的文化特征和科技进步
以上为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请注意,文档提供的是简洁的概述,详细内容需要参考教材。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在历史必修一的第四单元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秦代的中央集权制以及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等知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指以封
建地主阶级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
直占据主导地位。在封建制度下,各个封建君主对自己的领地实行世
袭制,并封给亲信的官员作为封地。当时的社会等级分明,尊卑有序。而封建制度的瓦解,则直接导致了新中国的建立。
然后,我们来了解一下秦代的中央集权制。秦朝时期,秦始皇通
过改革与战争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对中国历
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均田制和郡县制。均田
制是指根据土地的肥瘠程度,平均分配土地给农民,使得土地归属更
加公平,增强了国家对土地的控制力。郡县制则是将地方行政区划划
分为郡和县,由中央政府派官员负责管理,以确保中央政权的稳定。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西汉时期是我国
封建制度的全盛时期,它继承了秦代的中央集权制,但也有一些独特
的特点。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由皇帝统治、丞相、太尉、大将军
等官员组成。其中,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丞相
是皇帝最亲近的重要官员,负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太尉则是负责军
事事务的重要官员,大将军则是统帅军队的主要人物。西汉时期的政
治制度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后,让我们回顾一下本单元的知识点。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
封建制度,秦代的中央集权制以及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这些知识点
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轨迹和特点。同时,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1. 商朝(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凿记载的朝代,也是最早的封
建国家。
- 商朝的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玉器和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高度
发达。
- 商朝的统治者实行制,社会分为贵族、农民和奴隶。
- 商朝的最后阶段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导致其灭亡。
2. 周朝(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
-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封建王朝。
-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时期周天子的权力较大,东周时
期天子的权力逐渐减弱。
- 周朝的社会经济依然以农业为主,农民分为自耕农和受苦农。
- 周朝实行分封制,封建诸侯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 周朝的最后阶段发生了封建制度崩溃和诸侯争霸的时期,称
为春秋战国时代。
3.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22年-公元前221年)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各国争霸的时代。
- 春秋时期是距今最早的一部中国历史年代体系记载。
- 战国时期是春秋时期的延续,国家更加分裂,形成了七个较
大的国家。
- 战国时期的农业生产有所发展,手工业也有较大进展。
- 战国时期的主要外交政策是争霸,各国争相扩张和征伐。
4.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一个政权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
-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度量衡等制度,修建了万里长城。
- 秦朝实行了严密的中央集权制度,称为法家政治。
- 秦朝和商朝一样,也因为社会不公和暴政导致了短暂的统治。
以上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章的知识点整理,希望对您有帮助。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知识点复习提纲(全面,必备!)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知识点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1.夏朝:王位世袭制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王朝国家夏。禹死后,其子启继位,打破了原始民主制下的禅让政治传统,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商朝:内外服制
商朝建立后,实行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商朝已经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3.西周:贵族等级分封制
(1)内容
①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镐京和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
①其他地方则分封给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在国内又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
①按照宗法制,周天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2)特征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是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
(3)评价
分封制是较内外服制更进一步的政治制度,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也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
4.商周政体的特点
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然有一定影响。
5.演变
(1)贵族等级分封制解体
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2)封建政治制度产生
战国时期,各国在政治上进行重大改革,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知识点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1.秦朝政治制度建立的背景
2019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2016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新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将原有的九个单元整合为八个单元,八个单元又分成中外历史相互对照编排的四大模块,内容涵盖了古今中外的相关史实,便于师生探究历史规律和学生对某一领域的知识进行全面了解。为了帮助大家学习,以下是本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2019高一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欢迎
参考阅读!
2019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如下: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学习本单元,一要把握一条基本线索:我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随着夏朝——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开始出现;商周时期,经过了从内外服联盟到天下共主的转变;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也长期延续,但整体趋势是专制皇权日益加强。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商代的内服外服制度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二是秦的“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三是汉朝七国之乱和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唐朝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四是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宋元时期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清朝达到了顶峰。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知识结构:
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分封制定义: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
主体:同姓亲族
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
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核心:嫡长子继
承制
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
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工具:礼乐制度
人教2019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共14张PPT)
王
守
(2)思想主张:
仁
陆
①提出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
九 渊
②良知就是天理
(3)评价: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 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二)社会批判思想兴起
材料二 ……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问题:根据材料概括李贽的思想核心?
——《藏书》
主张: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思
陆王心学 致良知;强调主观能动性。
想
变 化
李贽
提倡个性自由,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黄顾王
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反对重农抑商, 主张工商皆本;顾炎武、王夫之批判高度 集权的政治体制。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 有责
(三)文学艺术之变
小说兴起的原因: 商品经济的繁荣,社会生活丰富, 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印刷术发展
温故知新:
1、会写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2、记住军机处的时间、职权特点、实质? 3、清朝中期统治危机的表现(内、外)?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程标准: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 重要变化;了解这一时期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 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一、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一)经济发展:
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1.了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
2.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其影响
(1)《南京条约》:①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赔款2100
万银元,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门户;协定关税,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国商定。
②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的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马关条约》》①内容:中国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反映帝国主义时代资本输出的侵略特点)。
②影响: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新的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外国在华投资办厂(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马关条约》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3)《辛丑条约》:①内容: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赔款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②影响:巨额赔款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外国控制。“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清朝腹地京津到山海关广大地域,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清政府接受《辛丑条约》完全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金田起义、定都天京
(1)背景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2)1851年金田起义,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3)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与清廷对峙。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与清王朝对峙。
4.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内容:①平均分配土地。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方法: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②分配产品。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评价:①革命性: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②空想性: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只是空想;③落后性:追求小农经济,落后于世界潮流。
(2)《资政新篇》 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①内容:政治:以法治国,官吏公开选举。经济:发展工商业。技术:奖励科技发明。教育:开设新式学堂。②评价: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世界潮流。但迫于形势,并未实行。
5、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日本蓄谋已久(大陆政策)。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6、了解黄海海战 1894年的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一场战役,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但主力尚存。李鸿章
命其退入威海卫港,日军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中致远号管带邓世昌殉国。
7、了解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
《马关条约》签订后,驻台清军将领刘永福表示“万死不辞”,“愿合众志成城”,反对日本割占台湾。台湾新竹秀才姜绍祖自散家财,招募义军,组织抗日。台湾苗栗秀才徐骧率义军与敌人浴血奋战,中弹跌倒时,仍然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8、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2)日本的胜利大大刺激了西方列强,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3)甲午战败后,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进行了军事改革。(4)面对民族和生存危机,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始而震惊,继而奋起,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9、了解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由民间组织义和团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到1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顽强阻击,被迫退回天津。天津的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也英勇打击侵略者。
补充:义和团运动:(1)口号:扶清灭洋(评价:“扶清”有利于争取军官,但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具有反帝精神,但笼统排外。“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当时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2)评价:性质: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他们英勇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但它对清政府认识不清,盲目排外也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0、认识传统的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作用:太平天国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政治基础;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前者主要反封建,后者主要反帝国主义。他们在一定的程度上承担了反封建和反侵略的任务。打击了封建势力和侵略势力。局限性:农民阶级与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相联系,在思想上受皇权思想、等级思想影响,在组织上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政治上走不出封建制度的窠臼。他们是以封建手段反封建制度。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