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妙笔生花——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如何讲解作文?
如何讲解作文?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生写作指导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是学生从学习语言文字到运用语言文字的一个飞跃。如何教学生熟练地运用好祖国千百年来流传下来语言文字,来准确地表达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是作文教学所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要让学生能写出精彩的作文,作文的起步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做好小学生的写作起步教学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从阅读入手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对于才开始学习写作文的小学生来说,大量的阅读对于他们非常重要。培养阅读可以给学生搭建一个向别人学习的平台,是学生由读到写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让学生从阅读他们喜欢的故事或其他读物开始,潜移默化地让他们感受别人对于语言文字地运用。逐步了解怎样把一句话说完整,怎样把一件事情说明白。为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更大的收益,就要给他们提出阅读的要求。比如读完一个故事,要能说上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能简要地复述故事的内容等,真正做到读有所获。
二、由说到写
刚开始写作,很多孩子都有畏难情绪,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不知道从何处落笔,空有一肚子的情怀。老师可以适时降低难度,变写为说,
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学生把自己心中所想,用语言的形式向同学作以表白,然后再让学生把自己刚才所说的内容写下来。这样不仅打开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也使学生觉得写作并不是一件难事,只不过是把自己平时说的话变成了语言文字而已,克服了心中的障碍,写作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三、注意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名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练习写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对于刚开始写作文的小学生来说,需要积累的东西很多。
张秋民《妙笔生花——公文写作技巧》
妙笔生花——公文写作技巧
课程背景:
“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从古到今,写作尤其是公文写作,都是一件大事。公务文书写作,简称公文写作,指的是文件的拟稿工作,它是企事业单位制发文件工作的首要环节。公文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事业单位的工作能力。
企事业单位书面表达无处不在,通知、请示、报告、纪要、函、批复、总结、计划……
这些常用文书您会写吗?如何让公文的作用最大化?如何有效提升公文写作的效率?
公文写作通常会有哪些误区,如何有效避免?
工作中如何做到公文写作前有思路,写作中有内容,写作后有实效?
如何快速理清思路,挖掘读者的关注点、兴趣点、需求点和利益点?
如何在工作汇报时做到逻辑严密、要点清晰、观点鲜明、有趣有料、轻松淡然?
如何在写作中做到主旨明确、格式准确、行文规范、用语得体、结构清楚、材料翔实?
一份优秀的公文写作不仅可以彰显出内容权威、体式规范、效力法定、行文程序,还能让你的文采大放异彩。一篇优秀的公文不仅可以呈现你的能力,放大你的潜力,还可以获取上司的认可。同一个职位,更会写的、更会说的升职快,你信吗?一份好的公文写作,必定是有技巧、有方法。
“妙笔生花——公文写作技巧”,从实际工作出发,通过讲授、练习、PK等各种专业教学方法,提升参训学员的公文写作能力。本课程可用于管理人员、新入职员工、公共关系、文秘、后备干部的公文写作培训,也可根据培训单位的需求调整为管理人员办公技能训练课程。
课程收益:
●分清公文种类的划分,正确使用文种
●牢记公文的格式要求,正确进行排版
●避免常见的文字错误,正确遣词造句
小学作文课流程
小学作文课流程
篇一:小学作文教学流程
小学作文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讨论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3分钟)
在上课开始1-3分钟,通过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音乐、画面、声响、故事、谜语等),引出课题,为学生初步习作做好铺垫。
二、明确目标,激发情感(2分钟)
提出本课的习作要求所要达到的基础性目标,激发学生强烈的习作欲望,在开启学生思维的同时,让学生有主动习作的情感参与,并稳定于整节课的教学中,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小组讨论,拓展思路(5分钟)
1.明确习作的方向。
2.同桌或小组尝试讨论解决所要达到的目标。
3.指名汇报。
在教师的组织下,采用同桌、小组等形式,学生自己尝试着解决所要达到的习作目标。教师有目的地加入几个小组或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集体探究,评价指导(20分钟)
1.教师根据课堂需要,确定学习任务,并出示任务。(写什么?怎么写?)
2.小组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补充。
3.集体交流。
A.写作内容的指导。(写什么)
审题分析:明确习作类型,选材方向。
题目确定: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要醒目、恰当。
思路整理:明确内容重点,确定作文思想。
素材展台:精选素材。
B.写作技法的指导。(怎么写)
写作技巧推荐:根据习作类型,选择写作方法。
美文简介:指导习作所运用语言技巧。
精彩片段欣赏:以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为主,可学习模仿。情景再现:可根据习作要求再次指导。
这一过程是整个课堂教学深层次的体现。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汇报他们的收获和疑点,请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举一反三交流讨论,其目的是让学生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师生共同语文,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灵感,发表独到见解。这一过程是更为民主化,人性化的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习作的发展性。
快乐愉悦中提高
快乐愉悦中提高
——作文《滑滑板》评价和修改建议一、学生习作片段:
滑滑板
有一次,弟弟到我家来玩,让我陪他去玩滑板车。我们拿着滑板车到楼下去比赛。到了楼下,我和弟弟比赛滑滑板。我滑呀滑,很快就到了终点。到了终点,看到弟弟远远地落在我的后面。
二、教师点评
读了你的习作,老师觉得你有几点做得很好:你喜欢体育运动,爱自己的家人,还能跟弟弟做一些有趣的活动,你的生活非常的丰富多彩。此次习作,你选取的事情非常值得可写,可见你很会选材。在你的习作中,你清楚地表达出了这次比赛都有谁参加,在什么地方,进行了一次怎样的比赛,同时你也交代了事情的经过和结果,文中的语句连贯通顺,条理清楚,能够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这些你都做得很好,不仅如此,文中“看到弟弟远远地落在我的后面”一句讲得真好,让我一读就可以想到你滑滑板车多么在行,速度快、技术好。
三、修改
如果能把这件事情写得再有趣一点,内容更具体一点,过程更详细一点,那就更好了,我给你几点建议你觉得如何?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如果把题目写得有趣一点,更能吸引人读文章,文章也
会围绕一个点写生动。
2、事情的起因。是谁提出进行滑滑板车比赛的,另一个人是怎样回答的?可以把你们当时的对话写出来。
3、事情的经过。赛前,你们确定了哪些比赛规则?分别做了哪些赛前的准备?比赛开始后,你是怎样划的?是一直领先,还是后来居上呢?可以回忆一下当时比赛的情景。比如:你的动作、表情、心里在想什么?好的作文,来源于生活,你还可以回忆一下,弟弟又是怎样滑的?如果能够回忆起来,不妨也来写一写,顺便猜想一下,当时他心里会怎样想?当你看到弟弟远远地落在后面,你又是怎样做的?
舞钢市一小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鹿角和鹿腿伊索寓言简介新人教版
伊索寓言
伊索(公元前620年-—公元前560年),是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的一个寓言家,生活在小亚细亚。弗里吉亚人。
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曾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
《伊索寓言》是源自古希腊的一系列寓言。相传由伊索创作,再由后人集结成书。也有人认为并无伊索其人,只是古人假托其名将一些民间故事结集成书。《伊索寓言》脍炙人口,对欧洲的寓言文学影响很大,拉封丹著名的《寓言诗》即以《伊索寓言》为主要素材.
1世纪初有拜特路斯用拉丁文撰写《伊索寓言》五卷。2世纪又有拔勃利乌斯(Babrius)以希腊韵文写寓言共122则。罗马人亚微亚奴斯(Avianus)又以拉丁韵文写寓言42首.15世纪君士坦丁堡的修道士普拉努得斯(Maximus Planudes)收集的《伊索寓言》150则,后由巴勒斯(Bonus Accursius)印刷出版,普拉努得斯并因此被教会迫害。教会认为普拉努得斯根本没见过伊索寓言,只是以伊索的名义自己进行编造。
1546年罗伯特·史蒂芬出版《伊索寓言》,这个版本增加了巴黎皇家图书馆抄本内
容。1453年著名意大利学者洛伦佐·维勒(Lorenzo Valla)将《伊索寓言》等译成拉丁文,广泛印行。1610年瑞士学者艾萨克(Isaac Nicholas Nevelet)刊印的《伊索寓言》,题为《Mythologia Aesopica》,是目前最详尽的故事集,包括136则自梵蒂冈图书馆里发现的伊索寓言,但很多不是伊索的故事.
写作基础之语言通顺
写作基础之语言通顺
作者:杨松叶
来源:《作文周刊(初一·读写强化版)》2012年第15期
【写作目标】
冰心曾说:“没有好的表达工具,无论多么美好的思想感情,也是表达得不好或表达得不完全的。”由此可见语言表达的重要性。《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这就要求在写作时要做到“语言通顺”。语言通顺不在于辞藻的华丽,而在于文从字顺,准确地表情达意。
这一写作总目标具体表现为:1.用语规范得体,能准确地表情达意;2.过渡巧妙自然,行文严谨、连贯、流畅;3.修辞运用恰当,表达简洁生动。
【技法指津】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要做到文思泉涌,妙笔生花,需要我们在平日的学习和生活中,处处留心,做个有心人。
一、重视“背诵”,“书读百遍,其义
自现”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
吟”,历史上许多大师的童子功都是这
样练就的,可以说没有小时候在私塾里《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的背诵,就没有鲁迅“嬉笑怒骂皆文章”的游刃有余。“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当看到与自己心领神会的美文美句时,不妨熟练地背诵下来。
二、重视“积累”,“不动笔墨不读书”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方能提高读书的效果。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可以边读边把自己的看
法、疑问等用符号批注法,在书上随手标注出来。我们还可以用笔记摘抄法,将书中的精彩观点、新颖材料及名言警句等摘抄下来,以备将来选用。我们甚至还可以将自己的读书心得,以读后感的形式写出来,达到“读”与“思”的结合。
三、重视“仿写”,“课本无非是个例子”
批改作文
文章不厌百回改千锤百炼出精品拓宽形式,寻求佳径
教师批改书面批改当面批改当堂口头批改
学生批改自己批改互相批改小组批改
扮靓文题,先声夺人
下面就“父爱”为话题而拟的几个题目,比较其优劣:
《父爱》《天凉了,别冻着》《牵手》《父亲,我想对你说……》
《父爱深深,深藏在我的心底》《我的父亲》《父爱如山》
《大爱无言》《雨中的背影》《一路有你》《大爱无言》《父亲,我的精神支柱》
好题目的特点
吸引眼球富有内涵
简洁优雅拟题的常见症状
以话题为题目。《父爱》过于平白直露,没有文采。《我的父亲》标题过长,语言不简洁。《父爱深深,深藏在我的心底》
拟题方法
巧妙引用,转换意境美
《小鬼当家》《掌声响起来》《阳光总在风雨后》《都是电脑惹的祸》
妙用修辞,增加情趣美
比喻,《承诺是金》拟人《我想有个家---一个小鸟的心声》借代《人生需要掌声》双关《昂起头来真美》顶真《读书乐,乐读书》
巧卖“关子”,妙设悬念美
《我不想长大》
《感谢我的对手》
《100分,我恨你》
《美丽的谎言》
巧用符号,妙增形式美
①“诚信”话题——《7-1 =0》
②“教育”话题——《1+1 =?》
③“学习”话题——《8-1 > 8》
④“团结”话题——《1+1 > 2》
⑤“品德”话题——《忍让≠懦弱》
《好成绩≠好学生》
诗情画意,意犹未尽美
《夏日·夕阳·笑声》《那河·那船·那人》
《红舞鞋·蓝精灵》《风中飞舞的白手帕》
《那一抹绿》《深夜,那盏灯》
《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梦想,从这里起航》
《一件伤心的事》→《都是100分惹的祸》
《我狠你,一百分》
早晨,一到学校,几个女生就围了上来,一个个七嘴八舌地说:“你你英语……哼!居然考了100分!”“就是嘛,我都嫉妒死了!”“这次黄文昕都没有考到100分,你可真下劲儿学了!”“什么呀!你不见人家在偷偷‘加小菜’吗?那本本儿上,密密麻麻的,谁也不能——怕我们看呢!”我一急,说道:“什么本本儿呀,是日记。”“算了,反正是不是日记你心里最有数!”真讨厌!
春天的脚步
卷首语:春天的脚步
※初次
瑞雪飘飘,催开万千树丛间点点嫩绿。我们呼吸着清新的气息,步履轻快地踏入了新的一年。轻轻揭开2006年全新的一页,中国农民承担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正式成为历史。随着党中央、国务院“三大战略”、“九大行动”的全面启动实施以及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出台,一个新农村建设的美好春天正向我们款款走来!
春天的脚步阵阵响起,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我们广大农民将以怎样的姿态,迎接崭新的命运?我们是坐等观望,等待别人开启命运的大门,还是积极行动,主动找寻命运之门的钥匙?
可是,命运的钥匙在哪里?
杜甫说,“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为苍狗”,世事变幻莫测,总让人生发出命运无常的感慨。就像刚刚过去的一年,SARS的噩梦还没能从记忆中抹去,我们又笼罩于“禽流感”的阴霾之中,生命的路途,总有一些难以预料的障碍冷不丁横在我们面前。
一位农民说:“我的命真苦!别人有技术我却没有。这块地里只长草不长谷,看着这些荒草就来气!”他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荒草;一位生意人逢人就说:“如果有人支助我一百万,我也会富甲一方!”他把自己命运寄托在别人的施舍中;一位打工者说:“这些老板真可恨,他们总嫌我没技术,没文化,从不给我长工资。”他以为自己的命运握在老板手中;一位农妇叹气说:“如果我老公发了财,我就可以过好日子了。”她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自己的丈夫……
忽然想起一个神话故事。一位袜公子听信算命先生断言,以为三十岁时将发百万之财,于是每天数着指头过日子,将祖传家业坐吃山空,沦为乞丐,在破庙里一命呜呼。袜公子的魂魄直奔阴府,状告算
在笔上种一朵花,可以做到妙笔生花吗
在笔上种
一朵
可以做到
妙笔
生花
吗
静时光▏编辑/苗嘉琳
文/赵昱洁
我是一个没有才华,没有思路的普通考生。
我知道那些写作厉害的同学可谓是胸有成竹文思泉涌妙笔生花,而我每次写作文都是从大脑中搜刮出是否有一丝一毫可以和题目沾得上边的素材,从笔中调动出但凡能够体现得我有一丝文采的话语,但每每失败,作文又拿了班级最低分。
千万别误会我是一个不喜欢读书,不好好学习的孩子,从地理天文到国内外名著,我的阅读涉猎范围广泛,可是我就是写不好作文。
老师跟我说——哪怕照着范文背,考试时一字不落地找对应的题材默写上去,都比我绞尽脑汁写出来的作文要好得多。
拜托,我已经读了很多书了,怎么写好作文呢?
又去读书,看见《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中,李白在梦中梦见一支巨大的毛笔开着红花向他飞来,从此他写文章飘逸清远,一气呵成。
诗仙李太白的文笔我等自然望尘莫及,但如果,我是说如果,我也有一支开着花的笔,也许我写文章就会如有神助呢?或许能得李太白些许真传呢?
在笔上种什么花好呢?
要小巧,要好看,要有美好的寓意……
不如就种满天星吧,“聚似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的满天星,星星点点之光也能汇成自己的光芒,我希望我的文字也能聚合在一起,有满天星一样的美。
把笔盖简单改装,我拥有了一支长有一株小小满天星的笔。
满天星有着淡淡的香味,沁人心脾,在焦躁时使人舒缓,在伤心时使人温暖。
好不容易种上满天星的笔,我平日里写作业舍不得用,直到老师又布置了一篇作文的练
写作小纸条:
这篇文章主要是以一
个集中的典故与意象串联
起全文,妙笔生花与江郎才
尽的典故被自然地融入于
做好“四勤”工作,提高作文水平
做好“四勤”工作,提高作文水平
作者:杨宝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3年第07期
【摘要】
如何提高作文水平,根据多年教学观察,笔者认为有下列四条途径。一、勤阅读。制作文摘剪报本,购买兴趣读物,进行大量阅读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二、勤观察。热爱生活,认真观察,从生活中积累大量作文素材。三、勤练笔。经常记日记,写随感,读后感等,培养写作兴趣,训练写作技法。四、勤修改。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认真书写,认真写作的习惯。
【关键词】
“四勤”“作文水平”
对教师而言,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对学生而言,作文是考察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语文考卷中分值最高的一道题。然而,作文教学难,学生写作难,是绝大多数师生共同困惑的一个问题。作文效果不佳,学生写作兴趣不高,写作能力差,写出来的作文粗制滥造。教师批阅作文累,阅读学生作文后唉声叹气,批阅学生作文硬着头皮,这是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常见现象,要改变这种现象,我认为师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激发阅读兴趣,制作剪报文摘本,购买阅读材料,进行大量阅读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想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初中生喜欢阅读一些情节动人,一波三折的故事作品,不妨从此入手,让学生订阅、购买一些文学性强的、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读物。如《少年文艺》《文学故事》等刊报,还可以购买文艺书籍、名家散文,如冰心、泰戈尔散文选集。除此之外,要制作剪报、文摘本,即从报纸、文本中裁剪或摘抄有利于写作的优美文字或名言佳句、或蕴含哲理、幽默启智的文字。总之,要让学生有可读性强、适合学生胃口的兴趣的大量读物。
怎样写作文又多又好
怎样写作文又多又好
一、作文要学会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
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
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
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
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
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
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
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
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样,写出的文章
就有血有肉。(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
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
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
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总之,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
中学生如何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
中学生如何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作为一名中学生,谁不想妙笔生花,写出令人称赞的好作文呢?可
这作文水平的提高啊,就像是攀登一座高高的山峰,得一步一个脚印,还得找对路径。
我记得有一次,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写景的作文,题目是。当时我
就抓耳挠腮,不知道从哪儿下手。看着窗外金黄的树叶,我心里直犯
嘀咕:“这秋天的校园有啥好写的呀?”没办法,任务在身,只能硬着
头皮上。我咬着笔杆,在纸上写下了“校园的秋天很美”几个字,然后
就卡壳了。
后来,为了能完成这篇作文,我决定走出教室,好好去观察一下校园。我来到操场边的那排大树下,落叶纷纷扬扬地飘落,像一只只金
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我蹲下身子,捡起一片落叶,仔细地端详
起来。这片叶子的边缘已经有些卷曲,上面的叶脉清晰可见,就像一
条条细细的血管。我轻轻地用手指摩挲着叶片,感受着它的纹理和质感。我心想:“这要是能写进作文里,得多生动啊!”
我又来到花园里,五颜六色的菊花正争奇斗艳。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有的花瓣细长细长的,像小姑娘的卷发;有的花瓣层
层叠叠,像一个大大的绣球。我凑近一朵菊花,闻了闻,一股淡淡的
清香扑鼻而来。我闭上眼睛,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
回到教室,我感觉心里有底了。我开始动笔,把看到的、闻到的、
感受到的都写了下来。“秋天的校园,就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操场
边的大树,抖落了一身的金黄,落叶在风中飞舞,仿佛是秋天的使者。花园里的菊花,红的、粉的、白的,竞相开放,散发出阵阵清香,让
人心旷神怡。”写着写着,我发现字数越来越多,而且自己也越写越顺。
从那以后,我明白了,想要提高作文水平,首先得多观察。生活中
习作教学课堂流程
中年级习作教学课堂流程
【第二学段(3~4年级)中年级】
本学段习作教学目标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情愿与他人分享习作的欢乐。
2.观看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感觉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常积存的语言材料,专门是有新鲜感的文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文句。依照表达的需要,正确利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习作指导课教学流程
(两课时: 80分钟)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要求中年级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想象,注意表现自己感觉新奇有趣的内容,“情愿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欢乐”。作文指导的目的确实是要达到新课标中本学段习作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作前指导】
(激活习作欲望和储蓄是作前指导的关键。)
一、激趣导入,激发习作欲望。
(依照习作要求的不同,可图片导入、可歌曲导入、可视频导入、也能够自创情景导入,激发学生习作欲望。)
二、出示要求,话题交流。
(出示习作要求,师生相互交流话题:这种文章要写什么内容。)
三、创设情境,开启思路。
(针对习作要求,设计不同的活动,可自创情景,有时候需要提早布置,开启学生的写作思路。)
四、唤起储蓄,激活语言。
(这是习作指导课的关键,学生怎么写就需要教师通过各类方式方式去唤起学生的储蓄,激活学生的语言,让学生说清楚,然后才能写明白。)
五、佳作引路,友谊提示。
(佳作是教师的下水文更好,提示学生写时要注意什么。)
好的作文题目精选10篇
好的作文题目精选10篇
写事作文题目篇一
1、题目:最快乐的事情
提示:一个学期过去了,你一定经历了不少快乐的事情,请选择一件
最快乐的写下来。
要求:把事情写清楚,句子通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450字。
2、题目:我学会了……
要求:
(1)、请写自己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的,把过程写清楚,并谈谈
有什么收获。
(2)、语句通顺,结构完整,有条有理,内容具体,能用上优美词
句更好。450字左右。
3、生活中总会有可歌可泣的事,包括你生活中经历的、珍藏的爱的事。试拿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以“爱的故事”为题目,写一篇450字左
右的文章。
要求: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通顺流畅,有真情实感,书写认真。
4、心灵的窗户--眼睛(围绕眼睛写一件事)
《我爱老师的眼睛》、《妈妈的眼睛》
6、想起这件事,我就--------(横线上可以填高兴、激动、难过等)
7、那句话影响了我
(要求通过具体的一件事情来写对方的话为什么令我难忘)
8、童年趣事(校园趣事)(童年傻事)
9、我后悔了
10、记我难过的一件事
11这件事使我受到教育
12、难忘的教训
13、那一天,我真难忘
15、一件事的启示
16、我明白了……
17、温暖
18、诚实比金子还可贵
19、我最想做的一件事
20、我印象最深的事
21、记一件亲身经历的事
22、发生在我们班的一件事
23、记我做的一件好事
24、那一刻,真令人感动
25、我懂得了时间的宝贵
26、成长的道路上
27、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上学的路上……)
28、鲜花送给--------
29、公园见闻
30、我是环保小卫士(围绕“环保”这个主题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
打造亮色语言,让作文妙笔生花
打造亮色语言,让作文妙笔生花
一篇从头到尾一叙到底,语言上没有起伏变化的文章不算好文章,这类文章即使取材新颖,立意高远,也让阅卷者感到平乏无味,毫无生气。好的文章在语言上刻意求新立异,神韵动人,如山中的小菊,摇曳生姿,又如行云流水,一泻万里,让人赏心悦目,拍案叫绝,百读不厌。即使取材普通,也能翻出新意。有了这样的亮色语言,阅卷老师自然是另眼相看,印象深刻,并为之动容,大红笔一挥,一个亮丽的分数便呈现在你的眼前。那么,作文中如何打造亮色语言,使文章妙笔生花,出奇制胜呢?方法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巧用修辞
(一)用比喻、拟人等使事物生动形象,容易勾起人们无尽的遐想。
如“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句用了比喻、拟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燕矫健高傲,锐不可当的勇猛英姿,从形、色、神上塑造了海燕的形象,具体可感,充分表现了作为无产阶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海燕所具有的大无畏精神。若只是写成:“海燕在飞翔”,这在语言上缺乏力度,形象模糊,不能展现海燕的本质特征。又如:“父爱像丁香,淡远幽长。”比“父亲爱我。”更具有一番诗情画意,让人陶醉。
(二)用排比,增强语势。
如:“星,梦的开始;月,情的寄托;雨,心的宁静;雪,纯洁无污。星、月、雨、雪,与我常相伴,星、月、雨、雪,我做人的原则。”采用了排比,既增添了文采,增强语势,又加深了文章的意境,揭示出文章的主旨,效果很好。
(三)适当用夸张,有意夸大和缩小,目的是突出事物的特征。
如:“托耳斯泰的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突出了托耳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丰富性,使人对这位其貌不扬,但思想深邃的大文豪产生敬仰之情。
作文提升训练之先“放”后“收”
作文提升训练之先“放”后“收”
陈华
【摘要】叶圣陶先生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可见作文的真正意义在于把自己的所思所感表达出来。然而,仅有感情真挚是无法著成一篇令人赏心悦目的作文的,还需要让作文条理清晰,
【期刊名称】《作文教学研究》
【年(卷),期】2012(000)002
【总页数】2页(P72-73)
【关键词】作文;训练;感情真挚;叶圣陶
【作者】陈华
【作者单位】内蒙古喀喇沁旗王爷府初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4
叶圣陶先生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可见作文的真正意义在于把自己的所思所感表达出来。然而,仅有感情真挚是无法著成一篇令人赏心悦目的作文的,还需要让作文条理清晰,读起来琅琅上口,有耳目一新之感。为了让学生学会写出一篇感情真挚、条理清晰的作文,我认为,要对学生进行先“放”后“收”的作文提升训练。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一、先“放”的训练
所谓先“放”,就是在作文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写,要放笔自然,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也就是写自己的心里话。对此,我国古代大散文家欧阳修说过:“作文之体,初欲奔驰。”这与宋人谢枋得强调的“放胆文”的观点一脉相承,都是强调在引导学生初学写作时,要让他们自由地表达和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
在进行“放”的训练时,不要人为地设一些条条框框,以免束缚学生写作的手脚。不要要求学生写过长的文章,要逐渐从写句过渡到写段,再过渡到写篇。对题材和体裁不要进行过多的限制,而是要根据学生心中的积蓄,有什么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还有尽量不让学生写命题作文。实践表明,自古至今一些名篇佳作的形成,都是作者心中先有了“内容”,然后才有了“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到妙笔生花——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开宗明义,先讲两例:
一个是曾国藩修改“报告”的故事:
相当年,曾国藩率湘军与太平天国军队作战,开战之初,被太平军打得一败涂地,有几次差一点掉了脑袋,因此,师爷给清朝中央政府写战况报告时,如实汇报战争之惨烈,声称时常处在“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境地。曾国藩一看,惊出了一身冷汗,朝廷看到这个报告,必定认为自己指挥无能,湘军打仗无能,这还了得!曾国藩毕竟是文坛高手,他用笔轻轻一勾,把两个词的顺序颠倒了一下,变成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真是妙笔生花,湘军不怕牺牲,前赴后继,顽强作战的英雄气概和形象跃然纸上。果不然,朝廷看过战况报告后,并没因为他们打了几个败仗而怪罪,反而对他们“屡败屡战”的顽强精神大加赞赏。
再一个是龙云妙笔救民主人士的故事:
解放战争前夕,国民党云南省的省政府主席龙云手下关押着一批著名民主人士。特务头子沈醉奉命带了一批人去云南,准备杀掉这些民主人士。当时,龙云正在与共产党秘密联系,进行谈判,不愿杀害这批民主人士。就拍电报请示蒋介石,老蒋当时口述了八个字:“情有可原,罪无可逃。”龙云见了电报非常为难,旁边有人给他出主意,将电文改一下,他一听感到是个好办法,随即大笔一挥,将电文改成“罪无可逃,情有可原”。沈醉来到一看,老蒋这分明是不杀之意嘛!就这样,这批民主人士逃过了一劫。后来,沈醉回去跟老蒋汇报,老蒋一听当下大骂“娘希匹”,但电令已出,覆水难收,只能怀疑自己当时脑袋发晕或是秘书记错了。
从上述事例我们可以看到,说“妙笔生花,一字千金”并不为过。拿破仑有句名言:“新闻记者的一支笔,顶得上十万支毛瑟枪”。机关干部要想有作为,就要努力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做到妙笔生花。
第一,材料追求要“四有”
在撰写材料、起草文件的过程中,机关的同志或许都有这样的体会,虽然各种体裁的文字材料,如决定和决议,工作总结和会议报告,首长讲话和典型材料,乃至公函、书信、通知等,都有其各自的写作特点,但在本质上的要求都是一样的,一是要引人看,要有吸引人的力量。不仅开头引人看,还要让人家能够一口气看到底。二是使人看得懂。人家看不懂,或不完全懂,目的就达不到。三是能说服人、打动人。如果看完了、看懂了,说服不了人,还是达不到目的。能够体现这三项要求的,就是毛泽东所指出的,“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而要使写出的文字材料呈现出“三性”要求,就要注意做到以下“四个有”:
(一)要有思想作灵魂
古人讲,“文以载道”,用现在的话说,写文章就是表达思想。所以,思想是文字材料的骨干和核心,关系很重大。如果把一篇文字材料看作是一个人体的话,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有
思想的文字材料,是一个神采奕奕的活人;没有思想的文字材料,是一具直挺挺的僵尸,优劣不言自明。
所谓有思想,就是文字材料要有鲜明的立场和观点,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旗帜鲜明。机关干部写材料,无论对上、对下、对内、对外,都是为了阐明某个观点,说服他人相信,争取各方支持,推动工作落实。如果一篇材料,有的只是华丽的词藻,有的只是庞杂的材料,却并没有说明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人们看过后,根本不知道是在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需要什么,这样的文字材料就是没有灵魂的文章。真正好的材料,一定要鲜明而有力地拥护那些应当拥护的东西,同时也一定要鲜明而有力地反对那些应当反对的东西,这才是一篇生机勃勃的好文章。
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凡是那些千古不朽的作品,都赖于它能表达深刻的思想,给人以震撼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能流传至今不衰,主要还在于文中洋溢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诸葛亮的《出师表》,也就相当于请战书或决心书,之所以流传下来,也在于文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高尚情怀。
文章赖“思想”而永生,无“灵魂”而猝死。起草文字材料,一定要注意把思想提炼出来。那么,如何使写出的材料有思想?中央在一个通知中提出了一个基本要求:“起草一个文件,或者讲一篇带有指导性的讲话,总应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有思想就是善于抓问题,抓住了问题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提炼“思想”的技巧有这么几点:
1、把上边的东西实际化。起草文字材料,应以上级指示和要求为指导,但决不是上边东西的简要抄袭。有些东西在上级是“思想”,在下一级简单照搬,不一定会被人们感到是“思想”,还可能落个“传声筒”的名声。正确的做法是,紧密结合单位实际,把上面的东西细化,把普遍的要求个性化,在上情与下情结合中,提出自己的具体要求和办法,既不违背上级精神,又能突出单位特色。
2、把具体的东西政治化。公文写作最忌讳就事论事,从现象到现象,只见事不见人,或只见人不见思想。这就要求动笔写材料的人,要善于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看待具体问题,从一般的现象中看出不一般的本质。能够做到,着眼上边向下边看,看提出的观点对不对;着眼外面向里面看,看提出的观点新不新;着眼全局向局部看,看提出的观点指导性强不强。
3、把传统的东西时代化。写文字材料最怕语言陈旧,信息陈旧,事例陈旧,观念陈旧,“重复过去的故事”。要使写出的文字材料有思想、有新意,必须给传统的东西赋予时代的内容,以增强时代感和针对性。使人感到有新思想、有新语言、有新事例,这样才能使传统的思想在新形势下发扬光大,焕发活力,保持威力。
(二)要有事实作筋骨
任何一篇好的文字材料,都不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而是通篇充满着事实的力量。思想是从事实中提炼出来的,道理是用事实阐发出来的,经验是从事实中总结出来的,即使鞭鞑的各种消极现象和消极因素,背后也都有事实为左证。简言之,一切都要有事实作支撑。
最近看了一个材料,很受启发。1976年,周恩来总理逝世后,联合国决定降半旗致哀。而为一个国家政府首脑降半旗,这在联合国还是第一次。当时,有的国家代表提出异议,今后是否各国总理逝世后都要降半旗?为回答这个问题,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先生在联合国总部
大厦台阶上作了《一分钟的演讲》:哪个国家的总理像周恩来那样,终生只有一个妻子,而且始终相敬相爱?哪个国家的总理像周恩来那样,无比热爱他的亿万人民,自己却没有一个子女?哪个国家的总理像周恩来那样,虽然他的国家家大业大,而自己却在国外没有一分钱存款?如果是这样,逝世后联合国也为他降半旗。听完这《一分钟的演讲》,联合国所有官员都折服了,在半旗垂落下,怀着崇敬的心情为周恩来低头默哀。这就是事实的力量。
一般来说,事实最有说服力,也最能感动人。但只有事实还不够。在写作时,你还要考虑,怎样才能把这一事实交代清楚,写得完美,使人读起来有兴味。大文豪郭沫若在答《新观察》记者问时,有这样一段话:“要使文章生动,我想,少用形容词是一个秘诀。现在有些文章有个毛病,就是爱堆砌形容词,而且总是爱用最高级的形容词,如形容一个人的美,就说‘非常非常的美’或‘极端极端的美’。又如‘六万万人正以排山倒海、乘风破浪之势……’这样的句子,就有点不恰当”。郭老讲的这个问题,到现在仍具有针对性和普遍性。
学会用事实说话,首先要扭转观念上的一个误区,认为机关公文不能太具体、太实际,不然就会缺乏普遍指导意义。由于这个思想的指导,有的在起草过程中,总是追求原则化、理性化的东西。表面上看,这样的材料立意很高,气势很大,实际上却是很“虚弱”,里面多是缺乏实际内容的大话、空话、套话。这样的文字材料写得再多,也只是应景文章、表面文章,对工作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应走出“坐而论道,从虚到虚,原则来原则去”的误区,不断提高用事实说话的能力。
1、善于运用自己调查的资料。这就要求动笔前,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我过去搞新闻时,听到一个“七分采访,三分写作”的说法,感到很有道理。机关干部起草公文也可以借鉴这个“三、七”律,有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就不用闭门造车,绞尽脑汁空洞编造了。
2、善于运用数字资料。数字本身枯燥无味,但如果运用得当,就会极大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比如,周恩来总理是举世公认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楷模,用什么样的赞美语言歌颂都嫌不到位。有一份材料用了这样一串数字:“周恩来是1974年6月1日住进医院的,据资料统计,1至5月共139天,他每天工作12-14小时有9天;14-18小时有74天;19-23小时有38天;连续24小时有5天。只有13天工作在12小时之内。而从3月中旬到5月底,2个半月,日常工作之外,他又参加中央会议21次,外事活动54次,其它会议和谈话57次……”有这一连串数字,任何赞美的评价都可视为是多余。
3、善于运用科研成果资料。科研成果中,有自然科学的,有社会科学的,根据文字材料需要,都可以适当运用。比如,我们经常论述坚韧不拔的精神,有的文章就列举几位名人的韧性:达尔文《物种起源》用了27年,歌德的《浮士德》写了60年,司马迁的《史记》用了18年,司马光编《资治通鉴》达19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30年,章应星的《天工开物》写了18年……通过这一座座丰碑,我们仿佛看见了这些名人为实现他们的目标而毅力坚韧,百折不挠的高大身影,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
4、善于运用典故资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古今中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其中有的事例不一定真实,所阐述的思想内容却是真实的,运用得当,可使文章增辉。我看到以前李瑞环同志在会见香港各界知名人士时的讲话稿,其中就运用了一个典故:古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汉朝时,京城田氏三兄弟田真、田庆和田广,一直和睦相处,庭院中有棵紫荆树,也长得花繁叶茂,但后来他们闹别扭,要分家,紫荆一夜之间就枯萎了,兄弟三人大为震惊、大受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