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球和地球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3)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1.1第一课时地球和地球仪
5、地球的模型是 地球仪 ,地球的自转轴叫 地轴 ,
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 两极 ,对着北极星方向 的点叫 北极 ,是地球上的 最北点,另一点叫 南极, 是地球上的 最南 点。
地球是球形的证据?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四个阶段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阶段1:天圆地方
:麦哲伦环球航行
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天圆地方 推测:“地球” 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 片,确证: 地球是球体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 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形状:
球 体
地球是一个两 极稍扁,赤道略鼓 的不规则的球体。
3、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 6371千米
赤 道
地球的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最大周长: 约4万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
活动题:
1、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你感 悟到了什么? 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 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 至以生命为代价。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概念: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 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 它缩小,制作的地球的 模型——地球仪。 2、作用: 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 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 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
3、地球仪的构成:
北极 地轴 经线 纬线 赤道 地轴、南 北极和经 纬网并非 地球本身 所有,而 是人们为 更好地研 究地球假 想的。
提供现象1 ------海边看船
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 再看到船身。为什么? 因为地表不是平的,而是球形的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3课时)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是人类之家。
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
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及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知道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方法,记住东西两半球和南北两半球的划分方法。
2、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了解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3、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经线和纬线的特征3、纬度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经度的划分。
4、南、北半球的划分与东西半球的划分。
5、经纬网定位。
难点突破:充分利用经纬网地球仪使学生将课本的平面图形成一个立方体的概念,从而理解经纬度的确定。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讲述法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准备:地球仪、经纬网地球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讲述)由于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计算)根据地球平均半径算出赤道周长:2πR=2×3.14×6371千米=40030千米≈4万千米第二课时(展示地球仪)说明纬线的概念教师自编题目:亚洲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南极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赤第三课时(读图分析)读课本图1.13完成2.将下列各项的代码填写在图1-3中相应的横线上。
A.地轴B.经线C.北极D.赤道E.南极F.北回归线G.南回归线H.北极圈I.南图1-3图1-43.根据图1-4中两幅经纬网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
1.1地球和地球仪(教师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
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 课程标准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会用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外表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1〕掌握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2〕能在地图上利用经纬网判定任意地点的经纬度、所在半球等 知识点0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即①天圆地方——②推测是一个球体〔太阳和月亮〕——③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是一个球体——④地球卫星照片确证是一个球体〕【微点拨】地球是球体的证据:①在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轮船,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②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③月食现象。
④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⑤最科学的证明——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2.地球的大小【微点拨】地球并非正圆球体,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略长,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即学即练1】4.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以下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
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 〕【答案】C【解析】解析在海边看到远处驶来的轮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反映地球是个球体。
【即学即练2】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 ( )A.①→③→②B.③→②→①C.③→①→②D.②→③→①【答案】C【解析】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首先通过直觉认为地球是天圆地方,后来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现今通过科学研究得出,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那么球体。
知识精讲目标导航【即学即练3】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反映赤道周长约为( 〕A.5亿千米 B.4 万千米 C.4千米 D.8 000千米【答案】B【解析】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知识点0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微点拨一】地球仪与真实地球的区别:(1)地球仪是一个正圆的球体(2)地轴是虚拟轴,实际上并不存在(3)经纬线和经纬网在地球上并不存在【微点拨二】北极点是地球的最北端,其他任何地点都在它的正南方向;南极点在地球最南端,其他任何地点都在它的正北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第3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第3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是本册教材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地球仪的基本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学习了地理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地球形状和地球仪使用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掌握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基本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地球形状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仪的形状和构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仪的构造及作用。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分享学习心得。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重点讲解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和地球形状的理解。
5.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的地理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7.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3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地球和地球仪》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知道地球仪的构造和制作过程,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样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地球仪的制作过程和地球形状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球的形状,掌握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过程。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制作过程,地球的形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直观教学法:利用地球仪、图片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制作。
3.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球仪、图片、PPT等。
2.学具: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地球仪的概念,呈现地球仪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仪的样式。
接着,教师介绍地球仪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材、绘制、剪裁、组装等步骤。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地球仪。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地球仪,其他学生观察、评价,教师点评并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1.1地球和地球仪 (共17张PPT)
逻辑推理
16世纪,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麦哲 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非洲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探索实践
④地球卫星照片 20世纪,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宇航 员在太空中看到地球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 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科学确证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给我们的启示
直觉猜想
逻辑推理
地球是浩瀚宇宙中一颗渺小的蓝色星球, 是人类的栖息地,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 它长什么样?有多大?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P2)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课时)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远古时代: “盖天说”——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
↓ ①天圆地方
直觉猜想
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 也是个球体,便有了“地球”的概念。
(假想的)(倾斜的)
地轴
北极
纬线
经线
南极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 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 字来表示陆地、海洋、 山脉、河湖、国家和城 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 形状及名称。(P4)
1.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 交的半圆
北极
南极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仪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个工具
球面 地轴
固定架 底座
1.地球仪的概念
地球仪是人们依据地球的形状,并且按 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 模型.
地球仪上主要的点、线(P5图1.4)
(假想的)(倾斜的)上主要的点、线(P5图1.4)
科学确证
持之以恒
探索实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3课时》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3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结构以及地球仪的构成和作用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是基础性的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地球,理解地球仪的作用,为以后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学习了地球的基本知识,但对地球仪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他们对新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通过图片、模型等教学手段,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结构,理解地球仪的构成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基本形状、结构。
2.地球仪的构成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操作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地球仪模型。
2.地球图片。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地球的结构是怎样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地球仪的构成和作用。
让学生了解地球仪上的各种符号、标记代表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提供一个地球仪模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地球仪上的各种符号、标记,加深对地球仪的理解。
4.巩固(5分钟)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地球仪的认识。
问题可以包括:地球仪上的赤道、纬线、经线代表什么?地球仪是如何表示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的?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地球仪,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表示地球的形状和结构?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仪的作用和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思考题:请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地球仪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第3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第3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是学生在初中学段接触地理学科的第一节课程,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以及经纬网的构成。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地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可能对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经纬网的知识较为抽象,需要教师耐心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地球的形状,理解地球仪的概念,掌握经纬网的构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2.地球仪的概念3.经纬网的构成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和理解地理知识。
2.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球仪模型、地球图片等教具。
2.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和问题。
3.准备PPT课件,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成、经纬网的介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地球仪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地球仪的概念,解释地球仪的作用。
同时,展示经纬网的构成,让学生初步了解经纬网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触摸地球仪,观察经纬网的分布。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解析(1例题解析【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⑤流星现象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
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2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经纬线的唯一性,因为任何地点都只有一条纬线和一条经线通过,这样可以和其他地点加 以区别,从而确定该点的位 置。
谈重点:确定某点位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在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时, 要标注其经度和纬度,此时特别注意经度要标注东、 西经(0 和180°除外),纬度要标注南、北纬(0°除外)。
解析:本题是一道联系现实生产、生活的问题,可运用所学的 经纬网知识来解答。
从经线的分布规律可知,①②两地点都位于 20°W 经线上;③④两地点都位于 20°E 经线上;②④两地点都位于 20°S 纬线上;①③两地点都位于20°N 纬线上。
由此可知,②点符 合题目要求。
答案:B【例6- 1】有关经纬线长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纬线都等长B. 赤道的长度与经线等长C. 赤道的长度是经线长度的 2倍D. 赤道的长度比经线的 2倍稍长 答案:D【例6- 2】关于经纬线的正确说法是( )。
A.纬线总共180条B .经线总共360条C.经纬线有无数条 D .经纬线是斜交的基本方法一、经线和纬线的比较纬线经线定义 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特 占 八、、 形状 特 除两极点外,都是一个圆 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圆圈 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 都相等方向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数量无数条无数条答案:C【例7- 1】某地以南为高纬度,以北为中纬度,以东为西半球,以 西为东半球,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
1.1地球和地球仪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1519年9月,麦哲伦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渡过大西洋,绕过南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1521年到达菲律宾群岛,后又渡过印度洋,再绕过好望角,最终回到大西洋,于1522年回到西班牙。
【设问】
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可以推测地球是球体的吗?
【学生预设回答】
联系生活中看到的现象,讨论生活中可以推测地球是个球体的例子。
【设问】
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环绕地球航行,依次经过哪些大洋?
1519年9月,麦哲伦的船队从__________(国家)出发,渡过________洋,绕过______洲南端的_________海峡进入______洋。1521年到达__________群岛,后又渡过_______洋,再绕过______角,最终回到_______洋,于1522年回到__________(国家)。
区分
南纬(S)
北纬(N)
东经(E)
西经(W)
半球划分
赤道划分南北半球
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
第三课时经纬网定位
【承转】
同学们在观看《流浪地球》时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剧照),明明漫天大雪,车却可以正常行驶,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小结】
我们可以用“地球大小歌”来巧记这三个数据:禄山起义是半径,五点一亿表面积。
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
6.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承转】
由于地球太大,为了研究方便,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设问】
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地球仪,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预设回答】
生1:五颜六色的;
【教师小结】
同学们可以发现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最新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3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考试必备)
地球和地球仪【学习目标】
1.熟练运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2.经纬网定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重点难点】
熟练运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地理位置。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讲授并总结经纬度定方法:首先找出该地纬度所在纬线,然后再找出该地经度所在的经线,它们的交点就是该地所在的
A
B
B
小亮随父母去原始森林探险,突遇大雾,不慎将随身携带的指南针遗失而迷路。
机灵的小亮用手机拨通了求助电话,求助站通过全球定位系统。
最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1第1节 地球和地球仪》精品课件 (3)
最新初中地理精品课件设计
南北半球的划分
最新初中地理精品课件设计
高
中 低
最新初中地理精品课件设计
自学思考
学生自学教材P7-P8思考: 什么是经线?经线具有什么特点(形状、指示方向、长度、关系)? 什么是经度?经度是如何划分的? 经线是如何划分半球的?
最新初中地理精品课件设计
2.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垂直于纬线的线(子午线)
【1】经线的特征:
(1)经线的形状: 半圆形
最新初中地理精品课件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地球仪、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2. 学生借助地球仪,观察分析纬线的基本形状、长 度和分布情况,体会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 找出地球仪上纬度的数字标识,熟悉地球仪上纬 度划分的基本特点。
最新初中地理精品课件设计
自学思考:学生自学教材P4-P6思考:
1. 什么是地球仪、地球仪具有什么特点、 地球仪对我们学习地理有何用处?
向 北 度 数 增 大 向 南 度 数 增 最新初中地理精品课件设计 大
北纬 (N)
赤道
南纬 (S)
赤道
地球赤道经过11个国家和地区。1740年,南美洲厄瓜多尔 在首都基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赤道纪念碑。此外,非洲的乌 干达、肯尼亚、刚果,亚洲的印度尼西亚也建有赤道标志。
最新初中地理精品课件设计
世界上最雄伟的赤道纪念碑
最新初中地理精品课件设计
地球仪上主要的点、线
地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描绘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3、通过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准备】
1、每两人一个小地球仪、一个大地球仪。
2、收集地球形状的证据。
3、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材料(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神州五号”升空的视频,观看后提问:通过观看你有什么感想?地球的形状怎样?(学生回答)地球是一个球体,在我们看来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在古代科技极端落后的年代,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面让我们追寻古人的足迹经历以下古人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学习新课
板书:一、认识地球的形状
活动一:分角色扮演:
活动准备:1、学生自己挑选角色,角色一:天圆地方;角色二:天如斗笠,地如覆盘;角色三:麦哲伦;角色四:杨利伟。
(学生准备5分钟,要充分发挥想象)2、学生自由组合一组,通过表演,演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教师总结: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之所以现在比较容易得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是因为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请一名同学进一步阅读《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发言)。
活动二:让我来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地球是球体的图片或资料,并在班级交流。
(教师演示帆船、月食动画)
过度:我们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你能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吗?
板书二、地球的大小
学生看图1.2表述
教师总结: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71千米。
对比地球的几个半径,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教师总结:地球并非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过度:古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在地球上很难看清楚地球的全貌。
为了研究地球的方便,我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板书三、地球仪
活动三:自已动手制作地球仪
学生按照P4活动用10分钟的时间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
请部分学生拿自己制作的地球仪进行展示并讲解地球仪的结构。
提问:地球仪为什么做成正圆呢?(学生回答)
教师演示讲解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球、地轴组成的;地球仪上有各种符号、文字、颜色用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
还有经线、纬线、南北极;地球仪是绕地轴转动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是一个假想的轴,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总结: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对本节课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巩固练习A
一、填空题
1.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并非是,而是一个
的球体。
2.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是,长约千米。
地球表面积为平方千米。
平均半径为千米。
巩固练习B
一、填空题
1.地球旋转时假想轴叫。
它与地球表面交于两点,其中北端与地球表面的叫。
2.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
,连接南北两极并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