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促织1
高二语文促织共25页文档
②批判科举制度类。如《叶生》
《司文郎》《颜氏》等
《
颜
氏
》
故事描绘了一个聪明
《司文郎》
美丽而又善良的女子颜氏, 一瞎和尚用鼻子嗅试
见丈夫屡考不中,便女扮 卷,以定文章的好坏,
男妆替夫考取功名,官御 让官吏把文章烧了给他
史达十年之久,后退而侍 闻,竟至:“向壁大呕,
奉 夫 君 , 空 使 须 眉 汗 下气如雷。”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蒲 松龄
题材可分为:①婚姻爱情类,如 《婴宁》《连城》《小翠》
《 连 城 》
《婴宁》
故事生动地塑造了一 个活泼可爱的少女形 象——婴宁,并着意刻 划了她与王子服相爱过 程中天真而近乎狡黠的 内心世界。
连城,大户之女。有才名,
工刺绣。以诗择婿。应者颇 众,有乔生献诗,甚可,父 贫之,连城病,几死,生割 肤肉活之,父又悔婚。后又 死,生悲绝,会于冥府,得 友人助而双双复生和 好。
颜。
③揭露和嘲讽黑暗现实的。如: 《席方平》《胭脂》《促织》等
《席方平》
席父被冤至死,方平 赴泉下为父伸冤。然泉 下官吏也徇私枉法,乌 烟瘴气,方平不畏权势 酷刑,不睬金诺寿,终 于战胜邪恶,伸张正 义。
《胭脂》
牛医爱女胭脂,聪明美 貌,爱慕秀才鄂秋隼。岂料 竟引出一桩人命案来,几经 反复,累及多人。山东学使 施愚山,力翻冤狱,严惩凶 手毛大,使胭脂与鄂秀才结 成伉俪。
可见一只小小的蟋蟀竟然搅动 (或牵动)着主人公的心,主宰(或 把持着)主人公的命运。这细致入微、 曲折变化 的心理描写与动作描写熔于 一炉,有力地揭示了皇帝荒淫 ,官贪
吏虐,致使百姓家败人亡的罪恶现实。
全文特点概括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促织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促织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促织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尚:宫中尚促织之戏(崇尚,爱好。
)2、居:居为奇货(积,储存。
)3、比:宰严限追比(追征)4、啻:虽连城拱璧不啻也(比)5、造:径造庐访成(到)6、固、强:少年固强之(坚持,一定;迫。
)7、庠: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学校。
)8、过:裘马过世家焉(超过。
)9、贴:民日贴妇卖儿(抵押。
)二、通假字1、昂其直(通值,价值)2、手裁举(通才,刚刚)3、而翁归(通尔,你的)4、翼日进宰(通翌,明天)5、虫跃去尺有咫(通又)三、一词多义1、责:①因责常供(动词,责令)②每责一头(动词,索取)③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动词,责罚)④以塞官责(名词,差使)2、进:①以一头进(动词,进献)②径进以啄(动词,前进)3、益:①死何裨益(名词,好处)②益奇之(副词,更加)4、逼:①鸡健进,逐逼之(动词,逼近)②与村东大佛阁逼近(副词,极)5、故:①此物故非西产(副词,本来)②故天子一跬步(连词,所以)6、然:①然睹促织(连词,表转折,然而)②俨然类画(副词词尾,的样子)③成然之(动词,认为是对的.)7、售:①久不售(动词,考取)②亦无售者(动词,买)8、岁:①后岁余(名词,年)②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四、词类活用1、岁: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2、才:试使斗而才(名作动,有才能)3、笼: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名作状,用笼子)4、辄倾:辄倾数家之产(使动用法,使倾尽,用尽)5、然:成然之(形容词意动,认为是对的)6、笼:大喜,笼归(名作动,用笼子装)7、日:日与子弟角,无不胜(名作状,每天)8、高: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形容词使动,使高,抬高)9、力:力叮不释(名作状,用力)10、疏:细疏其能(名作动,陈述)11、奇:益奇之(形容词意动,以为奇)12、裘马:裘马扬扬(名作动,穿着皮衣,骑着马)13、劣:成以其小,劣之(形容词意动,认为不好)五、古今异义的词1、游侠儿:①古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
高二语文促织1
读下面一则《野史》,与课文作比较有什么不同?
宣宗(宣德)酷好促织之戏,遣使取 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 以郡遣觅得一头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 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 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归,伤 其妻,亦自经焉。(吕毖《明朝小史》)
情节曲折离奇,波澜迭起迭伏,运笔跌宕多姿。
表现手法
详略 安排 详写捉虫曲折过程 略写献虫层层受惠 粗笔勾勒故事开端 (饱含同情) 工笔描述发展高潮 (饱含同情) 粗笔勾勒故事结局 (辛辣讽刺) 心理描写,细腻合理 情景描写,逼近生活
表 现 手 法
文笔 变化
情节曲折 波澜起伏 跌宕多姿
虚幻 情状
岁: 1、后岁余,成子精神 (一年) 2、岁征民间 (每年) 3、成有子九岁。 (年龄) 4、不终岁,薄产累尽 (年)
“用传奇之法,而 以志怪,变幻之状, 如在目前”。(传奇, 指唐代传奇小说)它 代表了我国文言短篇 小说的最高成就。 — —鲁迅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郭沫若
翻译“异史氏曰”一段: ①篇末附“异史氏曰”,是作者自己假 托之名。这是仿效《史记》“太史公曰” 的笔法附在每篇后面的评论。 ②奉行者:“奉皇帝的命令去办的人”, 可与上文“天子”一致。 ③加以官贪吏虐:加以,两个词, “加”,加上;“以”,由于。“贪” 译“贪婪”。 ④一跬(kuǐ)步:古代以跨出一脚 的距离为跬,两跬为一步。课文中是
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成名不敢勒索百 姓,但自己又没有用来赔偿的东西。 冀有万一之得:希望有万分之一的收获
展玩不可晓:翻来复去的细看,却不明(是什么 意思)。展,展转,翻来复去;玩,玩味,细细 地体会。
思试之斗以觇之:前一“之”代“蟋蟀”,后一 “之”代“蟋蟀角斗的本领”。“以”,连词。 “觇”,“看”。 不如拼博一笑:不如让它斗一斗,换得一笑了事。
《促织》ppt课件
第四段:成名按图得促织。
第九段:异史氏评促织。
第五段:成子失手毙促织。
故事梗概
明代宣德年间,皇宫上下喜欢斗促织的游戏,年年 都要向民间征收善斗的促织。有个叫成名的人,因交不 出善斗的促织,被官吏打伤。后来好不容易得到了一只, 又被儿子弄死。儿子怕父亲责罚,投井自尽,死后变成 一只善斗的促织。成名交给官吏,官吏层层进贡,献给 皇帝,果然斗败了宫中所有促织。于是各级官吏都受到 封赏,而成名一家也从此过上了裘马扬扬的生活。
内 容 《明朝小史》
《促织》
人 物 பைடு நூலகம்长夫妻
成名一家,里胥、令尹、抚军、皇帝、游侠儿
环 境 宣宗好促织之戏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
矛盾冲突 一次波澜
多次波澜,跌宕起伏
结局
悲剧
大团圆结局
作业
预习《促织》导学案情节·主题·人物探究部分
商丘市基础教育发展中心三级备课
《促织》(第二课时)
年年 级级::高高X一年年级级 主讲人:XXXX
思考4:“大团圆”结局有什么价值意义?
①满足人们“善恶终有报”的善良心愿。 ②给与了苦难的人民以渺茫的希望。 ③寄希望于外力或未来,放弃现实中的抗争,灵魂的自我麻痹。
阅读分享:在《促织》众多人物中,你最喜欢/同情/厌恶.....角 色?
作业
蒲松龄用浪漫主义的笔法将成名的命运改写,如果不借助神异世界, 我们能否帮助成名寻找出路?请从成名“转侧床头,惟思自尽”处,开始续 写。
商丘市基础教育发展中心三级备课
《促织》(第一课时)
年年 级级::高高X一年年级级 主讲人:XXXX
学学 科科::语XX文((X人X教版版本)) 学 校:XX学校
学习目标
文言文
《促织》原文及翻译赏析
《促织》原文及翻译赏析《促织》原文及翻译赏析《促织》是蒲松龄受到吕毖的《明朝小史》记载以及冯梦龙《济颠罗汉净慈寺显圣记》中济公火化促织的故事的影响,经过艺术加工而作。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促织》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促织》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促织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
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
古诗简介《促织》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是诗人听闻蟋蟀而感秋。
首联写蟋蟀哀音的不同寻常,中间两联写蟋蟀鸣声不断对人们心绪的影响,尾联以蟋蟀叫声不受礼俗影响作结。
全诗运用衬托、互文等手法,抒发了诗人的羁旅愁怀之感。
翻译/译文蟋蟀的鸣叫声十分微细,那哀婉的声音多么动人!它在寒冷的野外草丛间叫得不畅,移到床下来鸣叫似与我心相亲。
唉,久客他乡的我怎能不闻声而泪下?结伴多年的妻子也难以稳睡到天明。
想那哀切的丝乐和激昂的管乐,也不如这天真的声音如此感人。
注释⑴促织:即蟋蟀,今甘肃天水一带俗称“黑羊”。
⑵哀音:哀婉的声音。
⑶“草根”句:蟋蟀在野外草根间鸣叫,因霜露寒冷,故鸣声不畅。
⑷亲:近。
⑸得:能够。
⑹放妻:指妻子。
一说指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
⑺悲丝:哀婉的丝乐。
急管:激昂的管乐。
⑻感激:感动,激发。
天真:这里指促织没有受礼俗影响自然真切的鸣声。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秋天所作。
当时杜甫还在秦州,远离家乡,夜间听闻蟋蟀哀婉的叫声从而感秋,至而牵动了思乡之情,作此诗抒发远离家乡的羁旅愁怀。
赏析/鉴赏整体赏析人们常常把呜叫声当作动物的语言,所以听到反复不断的声音,就自然想象到那是在不断地诉说着什么,或要求着什么,把它想象成无休止的倾诉。
杜甫在秦州的几个月,正是促织活动的时候。
傍晚,清晨,特别是不眠之夜,大约都是在促织的鸣叫声中度过的。
诗人久客在外,心情本来就很凄凉,被促织声一激,往往不禁泪下。
这首诗,就是诗人当时忧伤感情的真实写照。
促织1高中语文
4 0 ~ 1 7 1 5 ) , 字 留 仙 ,
间9作举和 7舌宾所却、 学又
传1奠制长 1耕数迫屡道 家字
说篇定度期 5笔年他应三 ,剑
和约了的艰 版多至《
曲《 6聊出本家1聊
以聊 0斋版有竞7斋
及斋 多》。青相6志
有志 出故全柯翻6异
关异 农》 业外 、, 医蒲 药松 方龄 面还 的有 著大 述量
, 情 节 幻 异
学 的 优 秀 传
了 我 国 文 学
好 理 想 。 作
达 了 作 者 的
物 人 格 化 、
花 妖 狐 魅 和
入写居”此《高代练曲统中品爱社幽
骨妖题;书中的文,折和志继憎会冥
三高联郭是国作言叙,表怪承感化世
,
,
聊斋志异
蒲松龄 1640~1715
野 史 轶
4 0 余 万 字 。 内 容 丰 富 多 彩 ,
基 础 。 毕 一 生 精 力 完 成 《 聊 斋
腐 朽 以 及 社 会 弊 端 的 认 识 和 了
辛 的 生 活 使 他 加 深 了 对 当 时 政
他 一 生 怀 才 不 遇 , 穷 困 潦 倒 。
故志解治然
事异,的坎
戏 视种家,世行
剧 剧,有著。,
、 达以译名后直
分人赞沫“小品短次跌现传和情充界闻
”一蒲若专说集篇井宕手奇发和分的,
。等氏先集史。小然多法文展美表事将
, 刺 贪 刺 虐
著 作 “ 写 鬼
生 为 蒲 氏 故
之 最 有 名 者
略 》 中 说
鲁 迅 先 生 在
说 中 成 就 最
, 是 我 国 古
变 , 文 笔 简
( 部 ) 。
事 为 内 容 编 写 的 戏 剧 、 电
《促织》文言文整理
《促织》文言文整理《促织》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这篇小说以斗促织为线索,通过成名一家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和对人民的残酷压迫,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一、重点字词1、尚:崇尚,喜好。
2、岁:每年。
3、征:征收。
4、此物故非西产:故,本来。
5、有华阴令欲媚上官:媚,讨好。
6、里胥猾黠:猾黠,狡猾奸诈。
7、假此科敛丁口:科敛,摊派、征收。
8、操童子业:操,从事。
9、久不售:售,考取。
10、薄产累尽:累,积累。
11、会征促织:会,恰逢。
12、冀有万一之得:冀,希望。
13、靡计不施:靡,无。
14、迄无济:迄,最终。
15、成妻具资诣问:具,准备。
诣,到……去。
16、巫从旁望空代祝:祝,祷告。
17、唇吻翕辟:翕辟,开合。
18、各各竦立以听:竦立,恭敬地站着。
19、无毫发爽:爽,差错。
20、青麻头伏焉: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二、词类活用1、岁征民间(岁:名词作状语,每年)2、试使斗而才(才:名词作动词,有才能)3、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笼:名词作状语,用笼子)4、辄倾数家之产(倾:使动用法,使……倾尽)5、成然之(然:意动用法,认为……对)6、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高:形容词作动词,抬高)7、细疏其能(疏:名词作动词,陈述)8、益奇之(奇:意动用法,以……为奇)三、特殊句式1、此物故非西产(判断句)2、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被动句)3、问者爇香于鼎(状语后置句)4、既而得其尸于井(状语后置句)5、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定语后置句)四、古今异义1、游侠儿:古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
今义,行侠仗义的人。
2、童子:古义,童生,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
今义,儿童。
3、久不售:古义,考取。
今义,卖。
五、内容理解小说开篇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由于皇帝喜好斗促织,地方官员纷纷进献,百姓因此遭受沉重的负担。
成名是一个老实巴交的读书人,因未能按时交纳促织而备受折磨。
在求神问卜之后,成名终于捉到了一只不错的促织,但儿子好奇,不小心弄死了促织。
《促织》原文、译文及赏析
《促织》原文、译文及赏析《促织》是蒲氏的代表作之一。
从内容看,显然是受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的影晌而写成的,其着眼点全在于揭露和讽刺上。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促织》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促织清代:蒲松龄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令以责之里正。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
不终岁,薄产累尽。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成然之。
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
成妻具资诣问。
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
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
问者爇香于鼎,再拜。
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
各各竦立以听。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
食顷,帘动,片纸抛落。
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跃舞。
展玩不可晓。
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折藏之,归以示成。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
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
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
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
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
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
遽扑之,入石穴中。
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逐而得之。
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高二语文 促织 人教版
宫中尚促织之戏 成名因无促织受苦 成家求卜得虫 成子魂化促织 成名因祸得福 作者评促织
细读课文,点击心理
阅读课文第6、7小节,找出体现成名心理活动 变化的单音词,依次填入空格处。
成名听说儿子误毙蟋蟀则( 怒),得子尸于 井 则 转 而 为 ( 悲) , 见 儿 子 气 息 然 则 转 为 ( 喜),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 愁),忽 而闻门外虫鸣则既( )惊且( )喜,忽见蟋蟀 短小则认为它( )劣;视之,意似良,则又转 为( )喜。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 心中又( )。 恐
chì
zuò
chuò hé
zhǐ
不啻
yìn
抢呼欲绝chān 咫尺
惙然 bǐ xiáng
思考下列问题:
1、文章始终围绕的一条主线是什么? 2、围绕这条主线,情节具体有几次波折? 3、这样安排有何妙处?
1、岁征促织,成名破产受刑,无计可施,
走投无路,“山重水复疑无路”。
情 节
2、神巫指拨,成名得虫,“柳暗花明又一村”。
蒲 松龄
波 3、节外生枝,成子弄死促织,投井自杀,
折
成家陷入绝境。
4、成子起死回生,魂化促织,成家因祸得福。
情节安排的妙处:
“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样曲曲 折折、跌宕起伏的描写,避免了一览 无余,确实引人入胜、吸引读者。
情节结构提纲:
故事起因 第1段 故事开端 第2段 故事发展 第3、4段 故事高潮 第5~7段 故事结局 第8段 故事尾声 第9段
蒲松龄的书房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 右基本完成,后不断增删,至死方止,萃一生心血而 成。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是他的代表作,共十六卷, 四百三十一篇。《聊斋》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 多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 托孤愤。因借叙说奇闻异事,赞美花妖狐魅来鞭挞世 间的丑恶,故称作“志异”。
《促织》 (教学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300多年前,在山东省淄川县,有这么一个“怪人 ”——此人家里穷得叮当响,他典当破旧衣物,置办 茶水摆在路边,供过往行人歇脚、解渴;他不收钱,只要 求每个歇脚的人给他讲个新奇的故事。原来此人是在 搜集写作素材。他白天听,晚上伏案写作。这个“怪 人”就是清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
从跌入深渊到飞上青天 —— 一只蟋蟀引发的悲喜剧
察看
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
挖掘 没有
最终 成功
合乎
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
于规样款格式。,宰县严令限追比,十旬天余,杖至百,两大股腿间脓血流离,
用强迫的 方式追逼
名词作动词,用杖打
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做,从事
【译文】·第二段
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为人拘谨,不善 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他想尽方法还是摆 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正好又 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要 寻死。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己去寻找,希望有万分之一的 的收获。”成名认为这些话对。就从早上出去晚上回家,提着竹筒丝笼,在 毁坏的墙脚、荒草丛生的地方,挖石头,掏大洞,各种办法都用尽了, 终究 没有找到。即使捕捉到二、三只,也是又弱又小不符合规格。县官严定期限, 严厉追逼,成名在十几天中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腿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 能去捉了。在床上翻来覆去只想自杀。
诣,到,前往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见
充满 门口
悬挂
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
翕,合
几案 点燃,状语后置 拜两次
基础模块上册《促织》逐字翻译
被动句,“为”表 被动
老百姓
抵偿
累,积累,逐渐; 尽,形作动,赔尽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希望 万分之一
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益处
可能
意动,认为是对的
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
挖开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合乎
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
塾师生活。蒲松龄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
蒲松龄
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尤其是对科举制度 的不合理深有体会。
代表作: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 百二秦 关终归楚
苦心人天不负 卧薪尝胆 三千越 甲可吞吴
——蒲松龄《自勉联》
《聊斋志异》
“聊斋”是蒲松龄书房名。
“志”:即“记” “异”:即“异闻”
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
通“值”,价值。
凭借、利用
使…高,抬高
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
储存 就 使…倾尽/竭尽(破产)
狡猾
摊派、征收
动词,索取
辄倾数家之产。
从事
迂拙而又不善言辞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
谋求
不到一年
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
鬼狐有性格, 笑骂成文章。
——老舍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郭沫若
《聊斋志异》主要内容(故事分类):
一、 揭露当时官场的腐败黑暗,贪官污 吏残害人民
②暴露科举制度弊端及试官的昏庸无能。 ③描写爱情,多为人与鬼狐的恋爱故事, 数量多,成就最高,都写得委婉动人。
《促织》知识点
《促织》知识点《促织》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这篇小说以跌宕起伏的情节、细腻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社会批判而闻名。
以下是关于《促织》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作者及作品背景蒲松龄(1640 年 6 月 5 日-1715 年 2 月 25 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
他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19 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
以后屡试不第,直至 71 岁时才成岁贡生。
《促织》出自《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将近五百篇,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二、故事梗概明朝宣德年间,皇室爱好斗蟋蟀,每年都向民间征收。
有个叫成名的读书人,被狡猾的小吏报上名字,充当里正,负责征收蟋蟀。
成名想尽办法也捉不到蟋蟀,被打得两股间脓血淋漓。
成名妻子去求神问卜,得到一张画,上面画着蟋蟀。
成名按图苦寻,终于捉到一只俊健的蟋蟀。
但他儿子不小心把蟋蟀弄死了,儿子害怕被父亲责罚,投井自尽。
后来成名又得到一只蟋蟀,斗遍所有对手,甚至战胜了鸡。
成名因这只蟋蟀得到了丰厚的赏赐,还被提拔。
儿子的魂魄也借着蟋蟀的身体回来了。
三、主题思想1、批判封建统治者的荒淫无道小说通过描写皇帝喜好斗蟋蟀,每年向民间征收,导致百姓家破人亡,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无道和对百姓的残酷剥削。
2、揭示社会的黑暗与腐败成名因为无法完成征收蟋蟀的任务而遭受毒打,小吏借机敲诈勒索,这些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3、对百姓悲惨命运的同情成名一家在征收蟋蟀的重压下,经历了种种苦难,最终儿子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表达了作者对百姓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四、人物形象1、成名他是一个老实、善良、怯懦的读书人。
被官府逼迫征收蟋蟀,遭受了很多磨难,但始终没有放弃。
《促织》高二语文教案
《促织》高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促织》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掌握蒲松龄的写作风格及其在小说中的运用。
3.领悟小说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深刻寓意。
二、教学重点1.分析《促织》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理解小说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深刻寓意。
三、教学难点1.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讽刺手法。
2.领悟小说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蒲松龄及其创作背景。
2.简要介绍《促织》的故事情节。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教师辅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如成名、妻子、县令等。
三、课堂讨论1.分析成名一家的悲惨命运,引导学生思考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
2.讨论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如成名的无奈、县令的贪婪等。
第二课时一、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促织、梦中的神人等。
2.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二、课堂讨论1.讨论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如何体现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2.分析成名一家的命运变化,探讨小说所揭示的社会问题。
三、课后作业2.搜集其他关于蒲松龄的文学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
第三课时一、课堂交流2.教师点评学生作文,提出修改意见。
二、拓展阅读1.向学生推荐其他关于蒲松龄的文学作品,如《聊斋志异》中的其他故事。
2.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和象征手法。
三、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社会现象,学会用文学的眼光看待世界。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2.学生分享自己在拓展阅读中的收获。
二、课堂讨论1.讨论蒲松龄的写作风格,如何运用讽刺手法和象征手法揭示社会现实。
2.分析《促织》中的道德观念,如成名一家的善良、县令的贪婪等。
三、课后作业2.深入研究蒲松龄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特点。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社会现象,学会用文学的眼光看待世界。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深入分析《促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讽刺手法和象征手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小说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深刻寓意。
《促织》教学课件全文完整版
《促织》教学课件全文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促织》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促织》的阅读理解,对文章主旨、结构、修辞手法及生僻词汇的解析,以及对作者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促织》一文的主题思想及其文化内涵。
2. 分析并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文言文阅读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如作者借助促织表达的对人性的剖析。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以及对文言词汇的准确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学具:学生用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促织图片,引发学生对促织的好奇心,进而引入课文学习。
展示促织图片,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后,简要介绍促织的文化意义,导入课文。
2. 课文阅读: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对文章进行逐段解读,分析文言词汇和句式。
3. 内容理解:讨论文章的主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促织所表达的思想。
分析文章结构,讲解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出示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技巧。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
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共同探讨。
六、板书设计1. 课文《促织》2. 作者及背景3. 课文结构4. 重点词汇及句式5. 修辞手法6. 文章主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文中的一段文言文。
运用本文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述促织的短文。
2. 答案:描述短文:教师课后批改,给予评价和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布置学生对促织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文言文_促织_翻译
昔者,吾闻之,齐人有善织者,其妻亦善织。
一日,妻患疾,卧床不起。
丈夫忧心如焚,日夜侍奉,不得安寝。
于是,丈夫心生一计,欲以织造之技,换取一物,以慰其妻。
丈夫问于市中之人,曰:“吾妻病重,求一物以疗之。
有知者,请赐教。
”市中之人闻言,皆摇头叹息,无人能答。
丈夫失望而归,闷闷不乐。
俄而,有老翁过其门,见丈夫憔悴之状,问之曰:“君何忧?”丈夫以实告之。
老翁沉思良久,曰:“吾有一法,或许能疗君妻之疾。
”丈夫大喜,问之何法。
老翁曰:“此法非同小可,须得一种神物,名为‘促织’。
”丈夫闻言,惊异不已,曰:“何为促织?吾闻所未闻。
”老翁曰:“促织者,虫也,生于山中,状如蚕而小,其鸣声如织机之声,故曰促织。
此虫能疗百病,凡遇疾者,以之吹之,病自愈矣。
”丈夫闻言,急切求之。
老翁曰:“此虫生于深山,非同易得。
君若欲求,须亲往山中,历经艰辛,方能得之。
”丈夫遂决定前往山中,寻得促织。
丈夫携妻子之病,跋山涉水,历经数月,方至山中。
山中树木葱茏,鸟语花香,景色宜人。
然而,山中之路途险峻,丈夫摔得头破血流,妻子也疲惫不堪。
然丈夫不顾一切,寻得促织之心,未曾稍减。
一日,丈夫行至一山谷,忽见一老者,背一篮,篮中盛满促织。
丈夫惊喜交集,趋前询问。
老者曰:“此虫生于山中,非同凡物,君若欲得,须先过我试炼。
”丈夫欣然答应。
老者令丈夫攀爬一峭壁,曰:“能攀至山顶者,得此促织。
”丈夫奋力攀爬,终于到达山顶。
老者曰:“君能攀至山顶,已属不易,此促织赠予君,以疗君妻之疾。
”丈夫喜出望外,谢过老者,携促织而归。
丈夫以促织吹其妻,妻子病果愈。
自此,夫妻恩爱,相敬如宾。
丈夫感激涕零,曰:“吾得促织,全赖老翁之助,此恩此德,终身难忘。
”其后,丈夫寻得良方,以织造之技,制成一织机,状如促织,其声如织,曰:“此机仿自促织,名之‘促织机’。
”自此,丈夫以织造为业,名扬四海,世人皆称其为“织圣”。
然丈夫不忘旧事,每至重阳节,必携妻子登高望远,以纪念当年寻得促织之艰辛。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14.1《促织》(共42张ppt)
于是,就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
从事
卖出 愚拙又不善于言辞
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
牵累 恰逢,正赶上
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
好处
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
希望
认为...对
残破的墙垣
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
无
最终 成功
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
符合 规格
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做,从事
只
译文: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没有考中秀 才。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 担任里正的差事,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 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正好又碰上征收蟋 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 想要寻死。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己去寻找,希 望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捉到一只。"成名认为这些话很对。就 早出晚归,提着竹筒丝笼,在破墙脚下。荒草丛里,挖石头, 掏大洞,各种办法都用尽了,最终没有成功。即使捉到二、 三只,也是又弱又小,款式上不符合。县官严定限期,催促 追逼,成名在十几天中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腿脓血淋漓, 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翻来覆去只想自杀。
《连城》
连城,大户之女。有才名, 工刺绣。以诗择婿。应者颇众, 有乔生献诗,甚可,父贫之, 连城病,几死,生割肤肉活之, 父又悔婚。后又死,生悲绝, 会于冥府,得友人助而双双复 生和好。
②批判科举制度类。如《叶生》《司文郎》 《颜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照朗读第1段、第9段。“每责一头,辄尽 数家家产。”造成这个后果的罪魁祸首是谁? 请从第1段和第9段中找出证据。 以皇帝为首的封建 统治者。由于最高 统治者的荒淫无耻, 贪官对上的阿谀奉 承,“科敛丁口”, 老百姓就只能落入 “贴妇卖儿”、倾 家荡产的悲惨命运。
为什么作者给故事安排一个喜剧的结局? ①这个结局是虚幻的,当时的现实生活中不 可能出现。成子以自身性命化小虫去让皇帝 玩赏,这正是鞭笞皇帝视人命如玩小虫。
“用传奇之法,而 以志怪,变幻之状, 如在目前”。(传奇, 指唐代传奇小说)它 代表了我国文言短篇 小说的最高成就。 — —鲁迅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沫若
翻译“异史氏曰”一段: ①篇末附“异史氏曰”,是作者自己假 托之名。这是仿效《史记》“太史公曰” 的笔法附在每篇后面的评论。 ②奉行者:“奉皇帝的命令去办的人”, 可与上文“天子”一致。 ③加以官贪吏虐:加以,两个词, “加”,加上;“以”,由于。“贪” 译“贪婪”。 ④一跬(kuǐ)步:古代以跨出一脚 的距离为跬,两跬为一步。课文中是
令 (命令) 1、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2、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 (时令) (美好的) 3、便言多令才 4、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命令)
旧时县的别称 A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 古代与都城对称的县镇 B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败退) A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无,没有) B靡计不施,迄无济 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倒下)
顾: 1、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但) (回头) 2、相如顾召赵御史书 3、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顾念) 4、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顾念、顾惜) 亦曷故哉
报: 1、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 (报告) 2、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报复) 3、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报答) 4、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报仇)
表现手法
详略 安排 详写捉虫曲折过程 略写献虫层层受惠 粗笔勾勒故事开端 (饱含同情) 工笔描述发展高潮 (饱含同情) 粗笔勾勒故事结局 (辛辣讽刺) 心理描写,细腻合理 情景描写,逼近生活
表 现 手 法
文笔 变化
情节曲折 波澜起伏 跌宕多姿
虚幻 情状
岁: 1、后岁余,成子精神 (一年) 2、岁征民间 (每年) 3、成有子九岁。 (年龄) 4、不终岁,薄产累尽 (年)
(放进) A因出己虫,纳比笼中 B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 (交纳) (采纳) C谘诹善道,察纳雅言
A俨然类画 (--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B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然而,但是)
;
/ 百叶玻璃隔断墙
qsz84nts
地喝完了,这客人还是安详地坐在那里。耿直又给他换了一壶热茶,说:“您不忙,就喝着茶,多歇息一会儿吧!”然后,耿直迅速转到后边 的厨房,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哥哥和姐姐。他俩也感到这事儿实在是有些奇怪呢。耿英有些不安地说:“莫不是来找麻烦的吧!”耿正说:“你 先别着急,继续做饭炒菜,我去和他攀谈几句,咱们见机行事也就是了!”又对弟弟说:“你去招待其他客人,这个人交给我吧!”说着,他 放下手里的活计,解了围裙擦把手出来,看到这个中年汉子还坐在柜台一侧的饭桌前安详地喝茶呢。不过,看他的面目和表情,却也并不像是 一个不良的人。再将店内店外观察一番,发现饭店门外的泡桐树上拴了一挂骡车。此时已经过午,来吃饭的人大多已经吃罢走了,剩下的几个 都是本镇上经常来光顾的老顾客了,并没有一个外地人。因此耿正估计,这挂骡车应该就是此人赶来的了。想到这里,他大大方方地来到这个 饭桌前,对这个汉子点点头,然后也坐了下来,轻轻地问他:“客官贵姓?何方发财?请问门外的那挂骡拉板车是您的吗?”这个中年汉子笑 了,说:“看来,您就是这个饭店的掌柜的了吧?我免贵姓李,名山人,从杭州来。此趟来景德镇,是给东大街上的‘正大百货铺’送丝绸的。 今儿个上午刚刚交完货,门外的那挂骡拉板车是我的。说实话,我是奔您饭店招牌上的‘南北’二字进来的!听您和那位小哥的口音,你们不 是本地人,倒很像是我的老乡呢!”耿正忍不住一阵惊喜,心想,来景德镇已经三年多了,还一直没有遇到一个老乡,听不到乡音,更没有办 法给娘稍书信回去。眼前这位面带善容,且真带有一些乡音,也自称老乡的人,莫非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成!惊喜之余,耿正也笑了,说:“我 们这个小饭店是兄妹三人开的,我们姓耿,我是哥哥。您说得对,我们不是本地人。我听您这口音也挺顺耳的呢!请问您的老家在哪里啊?” 经过攀谈以后得知,这姓李的中年汉子的老家在山西稷山,十几岁上随母亲来到杭州,与在那里做小本生意的父亲团聚。父亲所以给他起‘山 人’这个名字,就要他记住,自己是山西稷山人氏。当年,父亲在杭州一直都是做一些小本生意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但到了他这一辈上,看到 做那些个小本生意不但很繁琐,而且也赚不得大钱,就开始改做丝绸远途货运生意了。他之前也经常来景德镇送货的,但每一次都是从镇东的 大道进来,送了货之后就原路返回了。今日送完货后看看天色尚早,加上春光明媚气温宜人,感觉心情特别好,就想着在这景德镇上到处走走 看看,却是惊喜地发现了“南北小饭庄”。也正是这个招牌上的“南北”二字勾起了他无限的思乡之情。耿正听了很高兴,起身给这个李老乡 再倒上一杯热茶,说:“我们兄妹三个开这
“聊斋”作者的书斋名
“志异”记述花妖狐鬼及荒诞不经的奇闻异 事。
讽刺现实,寄托孤愤。
疑难字句解析
1、---得佳者笼养之 名词作状语 (认为---对) 2、成然之 3、靡计不施,迄无济 (没有)(帮助) 4、成妻具资诣问 (准备) 5、既而得其尸于井 (不久) 6、成以其小,劣之 (认为不好) 7、掇置笼中 (捉) 8、无出右者 (以右为尊) 9、抚军亦厚赉成 (赏赐)
又试之鸡:(接着)又(拿它)跟鸡试斗一次。
速读课文,理清情节。
故事情节
1、序幕:朝廷 征 促织
交代背景 山穷水尽
2、开端:被摊派交纳促织 3、发展:卜促织 索促织
柳暗花明
4、高潮:毙促织 化促织 斗促织 大起大落
5、结局:献促织
因祸得福
6、尾声:评促织 痛斥官吏警戒天子
1、作业:归纳总结通假字、词类活用 现象,要写出例句。
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成名不敢勒索百 姓,但自己又没有用来赔偿的东西。 冀有万一之得:希望有万分之一的收获
展玩不可晓:翻来复去的细看,却不明(是什么 意思)。展,展转,翻来复去;玩,玩味,细细 地体会。
思试之斗以觇之:前一“之”代“蟋蟀”,后一 “之”代“蟋蟀角斗的本领”。“以”,连词。 “觇”,“看”。 不如拼博一笑:不如让它斗一斗,换得一笑了事。
读下面一则《野史》,与课文作比较有什么不同?
宣宗(宣德)酷好促织之戏,遣使取 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 以郡遣觅得一头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 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 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归,伤 其妻,亦自经焉。(吕毖《明朝小史》)
情节曲折离奇,波澜迭起迭伏,运笔跌宕多姿。
②成名“因祸得福”即使是真,也是偶然的。 百姓的生死祸福,竟系于区区小虫,封建统 治的腐败已到何种程度! ③“喜剧”的结局,实际上是嘲讽了一出丑 剧,“成名裘马扬扬”,连“抚臣、令尹, 并受促织恩泽”,这岂不荒唐可笑!
小说前有起因,后有议论,情节曲折, 近乎离奇。通过大起大落的情节,把一只 小小的蟋蟀同人物的命运紧紧结合起来, 曲尽了成名一家的不幸,由悲到喜又由喜 到悲,悲悲喜喜中写尽了成名在经济上、 肉体上,特别在精神上所受到的摧残,唤 起读者对成名一家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 穷奢极欲、荒淫无度的强烈愤慨,揭露封 建社会的黑暗,从而深化主题,实现了创 作意图。
促 织
蒲松龄
蒲松龄
山东淄州(今淄博市) 蒲家庄人,字留仙,一 字剑臣,别号柳泉。
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落第自勉联
一世无缘附骥尾, 三生有幸落孙山。
从小热衷功名, 19岁参加科举考试, 连中县、府、道的第 一,但此后却屡试不 第,挤不进官场。他 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 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 活,因而和人民接触 的机会较多,对统治 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 不满。
2、思考:小说批评的矛头是统治阶级, 为什么作者给故事安排一个喜剧的结局?
比较阅读:《聊斋志异》有几种版本,文字各 有出入,试对照阅读下列例子,比比优劣。 1、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课本)
2、寻之多时,绝无踪响。(另版本) 写出捉蟋蟀时的极度紧张,揭示“岁征民间”之 苦。 3、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 (课本) 4、则气断声吞,亦不敢复究儿。 (另版本) 失虫之忧甚于失子,揭示成名精神上所受的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