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原子规则排列(1)

合集下载

2019人教版选修二1.2.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2019人教版选修二1.2.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思考:为什么s区、d区、ds区的元素都是金 属(除H外)?
s区、d区、ds区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2 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失去,所以都是金属。
3. 为什么副族元素又称为过渡元素?
4.为什么在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元素主要集中在 右上角三角区内(如图)?处于非金属三角区 边缘的元素常被称为半金属或类金属。为什么?
族 (纵行)
第VIII
族:三个纵行(第8、9、10),位于Ⅶ ⅠB中间
B

零族: 稀有气体元素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最高正价数
元素周期表从左到右族顺序依次为:
ⅠA,ⅡA,ⅢB,ⅣB,ⅤB,ⅥB,ⅦB,第VIII族; ⅠB,ⅡB,ⅢA,ⅣA,ⅤA,ⅥA,ⅦA,零族
二、原子结构和性质周期性变化
有 气 体
(2)形成原因 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思考
根据原子结构与各周期中元素总数的关系分析元素 周期系周期发展规律?
周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元素数目 2 8 8 18 18 32 3?2 金属元素 0 2 3 14 15 30 3?0
数目
(4)特点:
①各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 ns2np6 (除第一周 期)的周期性变化。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一课时
知识回顾: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由周期与族构成)
短周期
周期 (横行)
长周期
第1周期(H--He):2 种元素 第2周期(Li--Ne):8 种元素 第3周期(Na--Ar):8 种元素
第4周期(K--Kr):18 种元素 第5周期(Rb--Xe):18 种元素 第6周期(Cs--Rn):32 种元素 第7周期(Fr--Og) :32种元素

工程材料中的原子排列

工程材料中的原子排列

© 2003 Brooks/Cole Publishing / Thomson Learning™
1.1.1.5 氢键
它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它是由氢原子同时与
1.1.2 材料的分类

1.1.2.1 材料按化学组成(或基本组成)分类 1.1.2.2 根据材料的性能分类 1.1.2.3 材料按服役的领域来分类
高聚物的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其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 按高分子材料来源分为天高聚物分为橡胶、纤维、塑料和胶
粘剂等。
4. 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性质或组织结构不同的 材料组合而成。复合材料是多相材料,主要包括基本相和增 强相。基体相是一种连续相材料,它把改善性能的增强相材 料固结成一体,并起传递应力的作用;增强相起承受应力 (结构复合材料)和显示功能(功能复合材料)的作用。复



1.1.2.4 材料按结晶状态分类

按物理性质可分为:导电材料、绝缘材料、半
导体材料、磁性材料、透光材料、高强度材料、
高温材料、超硬材料等。

按物理效应分为:压电材料、热电材料、铁电
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磁光材料、电光材料、 声光材料、激光材料等。

按用途分为:电子材料、电工材料、光学材料、
晶向指数的意义:
立方晶格中几个重要的晶向
2. 晶面指数
晶面指数标定步骤如下: (1)在点阵中设定参考坐标系(原点不在待定晶面上),设 置方法与确定晶向指数时相同; (2)求得待定晶面在三个晶轴上的截距,若该晶面与某轴 平行,则在此轴上截距为无穷大;若该晶面与某轴负方向相截, 则在此轴上截距为一负值; (3)取各截距的倒数; (4)将三倒数化为互质的整数比,并加上圆括号,即表示该 晶面的指数,记为(hkl)。 晶面族:在晶体内晶面间距和晶面上原子的分布完全相同, 只是空间位向不同的所有晶面,以{hkl}表示,它代表由对称性 相联系的若干组等效晶面的总和。 遇到负指数,“-”号放在该指数的上方。

高二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精品课件2:1.2.1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高二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精品课件2:1.2.1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第2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一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则
1.能量最低原则 (1)核外电子的排布轨按道能量由低 到 高 ,由 里 到 外 依次排列,使整个原子处于 最低 的能量状态。 (2)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列顺序为 1s,2s,2p,3s, 3p,4s, 3d,4p,5s,4d,5p,6s ,适用于大多数基态原子 的核外电子排布。
(2)根据轨道能量高低顺序可知E4s<E3d,对于21Sc来说, 最后3个电子应先排满4s,再排3d,应为 1s22s22p63s23p63d14s2,违反了能量最低原则。
(3)对于22Ti来说,3p共有3个轨道,最多可以排6个电 子,如果排10个电子,则违反了泡利不相容原理。
[答案] (1)洪特规则 (2)能量最低原则 (3)泡利不相 容原理
(2)洪特通过分析光谱实验的结果进一步指出,能量相同 的原子轨道在 全充满 (d10)、半充满 (d5)和 全空 (d0)状态时,
体系能量低,原子较稳定。
归纳总结
(1)泡利原理可叙述成:在同一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 电子处于完全相同的状态,或者说,一个原子中不会存在四 个量子数(n、l、m、ms)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泡利不相容原理 (1)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容纳 两个 电子,且一个原子轨 道上的电子自旋方向必须 相反 。
(2)在原子中,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每个
能级最多能容纳2(2l+1)个电子。
3.洪特规则 (1)对于基态原子,电子在 能量相同 的轨道上排布时, 应尽可能分占 不同 的轨道并且自旋方向 相同 。
[答案] D
二 基态原子电子排布的表达方式
[例3] 已知锰的核电荷数为25,以下是一些同学绘制的

1-2 晶体学基础

1-2 晶体学基础

晶向指数的确定步骤:
4 i
1)以晶胞的某一阵点O为原点,过原点的 晶轴为坐标轴,以晶胞点阵矢量的长度 . 作为坐标轴的长度单位.
2)过原点O作一直线OP,使其平行于待定的晶向。 3)在直线OP上任取一点P,求出P在三个坐标轴 上的坐标值。 4) 将这3个坐标值化为最小整数u,v,w,加上方 括号,[uvw]即为待定晶向的晶向指数。
为便于描述空间点阵的图形,可用许多平行 的直线将所有阵点连接起来,于是就构成一个 三维几何格架,称为空间格子,也叫晶格。
导出空间格子的方法:
首先在晶体结构中找出相当点,再将相当点按照 一定的规律连接起来就形成了空间格子。
相当点(两个条件:1、性质相同,2、周围环境相同。)
5.628Ǻ
2.8148Ǻ
1 11 1 1 1
111 1 1 1
晶向族:由晶体学上的等价晶向构成
晶面指数
4 i
三、晶面指数 晶体内部构造中由物质质点所组成的平面 称为晶面, 用来表征晶面的一组数字称为晶面指数。
n i
晶面指数的确定步骤 1) 建立坐标系,方法同晶向指数,但坐标原点 不能在待确定指数的晶面上。 2) 求待定晶面在三个坐标上的截距。 若晶面与某轴平行,则在此轴上截距为∞; 若晶面与某轴负方向相截,则在此轴上 截距为一负值 3) 取截距的倒数,并化成互质的整数比, 加上圆括号,记为(hkl),即为晶面指数。
● ●
结点:空间格子中的等同点。
行列:结点在直线上的排列。
行列中相邻结点间的距离称结点间距。同行列方向上结
点间距相等;不同方向的行列,结点间距一般不等。

面网:结点在平面上的分布。
单位面积内结点的数目称面网密度;相邻面网间的垂直 距离称面网间距。 相互平行的面网间面网密度和面网间距相等;否则一般 不等且面网密度大的其面网间距亦大。

原创1:1.2.2 元素周期律

原创1:1.2.2 元素周期律

加热时,Al与热水无明显现象
单质还原性:Na>Mg>Al
元素周期律
第5 页
1.第三周期金属还原性强弱变化规律
1.2镁、铝和盐酸的反应
镁有气泡放出,镁反应剧烈
Mg + 2HCl = MgCl2+H2 ↑ 铝也有气泡放出,反应较缓和 2Al + 6HCl = 2AlCl3+3H2 ↑ 单质还原性:Na>Mg>Al
Cl元素位于33As、35Br的上一周期,电子层数少,原子半径小。 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与元素的非金属性有关。
微粒的还原性与半径有关,半径越大,还原性越强。
高价氧化物的酸性与元素的非金属性有关。
元素周期律
第 14 页
3、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 D )
√A.原子半径:钠>硫>氯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SO4>H3PO4 √C.最高正化合价:氯>硫>磷 ×D.热稳定性:碘化氢>溴化氢>氯化氢
17 Cl
光照或点燃 爆炸化合
HCl稳定
最高价氧化物对 H4SiO4 应水化物的酸性 极弱酸
H3PO4 中强酸
H2SO4 强酸
HClO4 最强酸
元素周期律
元素金属性减弱 元素金属性减弱 元素金属性减弱
第8 页
元素非金属性增强 元素非金属性增强 元素非金属性增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同一周期从左往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Cl>Br>I, 故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氯化氢>溴化氢>碘化氢
元素周期律
第 15 页
4、X、Y为同周期元素,如果X的原子半径大于Y,则下列判断不正

1.2.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一课时 教案

1.2.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一课时 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增排列的序列称为元素周期系。

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呈现元素周期系的表格。

元素周期系只有一个,元素周期表多种多样。

注意:1 .元素周期系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_呈现元素周期系. X,尸元素周期表!决定I只有一种绘制‘右干种.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原子序数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二、构造原理与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根据构造原理得出的核外电子排布,可以解释元素周期系的基本结构。

(1)周期(七横七周期,三短四长)(2)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的划分i根据构造原理,将能量相近的能级分为一组,按能量由低到高可分为7个能级组,同一能级组内,各能级能量相差较小,各能级组之间能量相差较大。

ii每一个能级组对应一个周期,且该能级组中最高的能级对通过观察元素周期表和表格数据特点,归纳总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应的能层数等于元素的周期序数。

生周期性的重复。

的关系同军褥丽西丸制作的。

元素形成周期系的根本原因是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发(3)根据构造原理得出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中元素种类数 元素周期系中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第一周期从IS 】开始,以"2结束,只有两种元素。

中间按照构造原理依次排满各能级。

其余各周期总是从〃 S 能级开始,以〃 p 结束,递增的核电荷数(或电子数)就等于每个周期里的元素数。

具体数据如下:周期ns —*np 电子数 元素数目—• Is 1-2 2 2 二 2sL2 2P 「6 8 8 三 3s 1 23p, 68 8 四 4s l-23d l-104p |-6 18 18 五 5s i-24d l-105p |-618 18 六 6sl 2 4f l i4 5dl l0 6P 「6 32 32 七7sL2 5fll4 6d 「l 。

7P 「63232小V f - 546讣77f5£ Kd 访]规律:递增的核电荷数二元素个数六32七32五18周期一元素数三 四18若以一个方格代表一种元素,每个周期排成一个横排,并按S 、p 、d 、f 分段,左侧对齐,可得到如下元素周期表:【思考与讨论】1950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 )推荐了一张元素周期表,书末的元素周期表就是参照其新版 请问:怎样将图1-17变成书末的元素周期表?思考交流理解核外 电子排布 与元素周 期表中周 期与族之 间的关系。

2020-2021鲁科版化学第二册课时1.2.1元素周期律含解析

2020-2021鲁科版化学第二册课时1.2.1元素周期律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鲁科版化学必修第二册课时分层作业:1.2.1元素周期律含解析课时分层作业(三)(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总是从1到8重复出现B.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C.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从+1到+7,最低化合价从-7到-1重复出现D.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及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B[K层为最外层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只能从1到2,而不是从1到8,A项错误;最低化合价一般是从-4到-1,而不是从-7到-1,C项错误;D错误。

]2.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A.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B.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C.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D正确.] 3.(素养题)钠钾合金在常温下呈液态,常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钠钾合金也可以作为许多反应的催化剂.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和钾具有相同的化合价B.原子半径:Na<KC.离子半径:Na+>K+D.错误!〈1C[Na、K最外层均只有1个电子,化合价相同,A正确;K原子电子层数比Na原子多1个,故Na原子半径小于K原子半径,B正确;Na+有2个电子层,K+有3个电子层,K+的半径大于Na +的半径,C错误,D正确。

]4.某元素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 n RO2n,则元-2素R在其气态氢化物中的化合价是()A.3n-10B.12-3nC.3n-4 D.3n-12D[元素R在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显正价,而在其氢化物中显负价。

设R的最高化合价为+x,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列式:(+1)·n+x+(-2)·(2n-2)=0,解得x =3n-4。

第一章材料的内部结构

第一章材料的内部结构

3.固溶体的结构
固溶体的最大特点是保持溶剂的晶格类型不变,但 与纯溶剂组元相比,结构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⑴ 晶格畸变
⑵ 溶质原子偏聚与短程有序
⑶ 溶质原子长程有序
某些具有短程有序的 固溶体,当其成分接近一 定原子比(如1:1)时, 可在低于某一临界温度时 转变为长程有序结构。这 样的固溶体称为有序固溶 体。对CuAu有序固溶体, 铜原子和金原子按层排列 于(001)晶面上。由于 铜原子比金原子小,故使 原来的面心立方晶格畸变 为正方晶格。
⑵ 间隙化合物 当非金属原子半径与金属原子半径的比值大于 0.59时,将形成另一种化合物,其中非金属原子也 位于晶格的间隙处,故称之为间隙化合物。 特点是晶体结构复杂,例如铁碳合金中的渗碳体 Fe3C,具有复杂的正交晶格,其晶胞中含有12个 铁原子和4个碳原子。间隙化合物也具有很高的 熔点和硬度,脆性较大,也是钢中重要的强化相 之一。但与间隙相相比,间隙化合物的熔点和硬 度以及化学稳定性都要低一些。 间隙相、间隙化合物和间隙固溶体的区别?
3.配位数 指晶格中任一原子最邻近、等距离的原子数。 晶体中原子配位数愈大,晶体中的原子排列愈紧密。 体心立方晶体结构的原子配位数为8。面心立方和 密排六方晶体结构原子配位数均为12。
4.致密度K 指晶胞中所含全部原子的体积总和与该晶胞体积 之比: K = nv / V
式中, n --晶胞中的原子数;v ——单个原子的体 积;V ——晶胞体积。
1.4.2中间相
如果溶质含量超过它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时,便 可能形成新相,称为中间相。中间相可以是化合 物,也可以是以化合物为基的固溶体。主要特点 是它的晶体结构不同于其任一组元,结合键中通 常包括金属键。因此中间相具有一定的金属特性, 又称为金属间化合物。性能是有较高的熔点、高 的硬度和脆性,通常作为合金的强化相。此外还 发现有些金属间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 可用作新一代的功能材料或者耐热材料。金属间 化合物种类很多,主要介绍三种。

【化学】1,1.2《原子结构模型》课件_(鲁科版选修3)第二课时

【化学】1,1.2《原子结构模型》课件_(鲁科版选修3)第二课时

(3)量子数和原子轨道的关系
n l m 原子轨道
符号
ms
取值
±1/2 ±1/2 ±1/2 ±1/2 ±1/2
取值 符号 取值 符号 取值 1 2 K L 0 0 1 0 1 3 M 2 d s s p s p 0 0 0, ±1 0 0, ±1 0, ±1 ±2
1s
2s 2px 2py 2pz 3s 3px 3py 3pz
练习:找出下列条件下能级的数目,并写出其 能级的符号 A. n=1 1 1s C. n=3 3 3s 3p 3d B. n=2 2 2s 2p D. n=4 4 4s 4p 4d 4f
规律: 每层的能级数值=电子层数
原子轨道与四个量子数 (1)原子光谱带来的疑问? ①钠原子光谱在n=3到n=4之间会产生两(多)条谱线.
P能级的原子轨道
z
z
z
y x
x
y
x
y
P能级的原子轨道是纺锤形的,每个P能级有3个原 子轨道,它们相互垂直,分别以P x,Py,PZ表示。P电子 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随n增大而增大。在同一能层 中 P x,Py,PZ的能量相同。
P能级的3个原子轨道P x,Py,PZ合在 一起的情形.
P 能 级 的 原 子 轨 道
第1电子层:只有 s 能级。 第2电子层:有 s、p 两种能级。 第3电子层:有 s、p、d 三种能级。
原子轨道 s p d
轨道个数 1 3 5
f
7
第1电子层:只有 s 轨道,有 1 个原子轨道 第2电子层:有 s、p 两种轨道,有 4 个原子轨道 第3电子层:有 s、p、d 三种轨道,有 9 个原子轨道
薛定谔方程 与四个量子数
1987-1961 E.Schrodinger , 奥地利物理学家

晶体的结构

晶体的结构

富勒
克罗托受建筑学家理查德· 巴克明斯特· 富勒设计的美国万国博 览馆球形圆顶薄壳建筑的启发,认为C60可能具有类似球体的结构, 因此将其命名为buckminster fullerene(巴克明斯特· 富勒烯,简称 富勒烯)。
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
富勒烯是一系列纯碳组成的原子簇的总称。它们是由非 平面的五元环、六元环等构成的封闭式空心球形或椭球形 结构的共轭烯。
准晶体:
准晶体是一种介于晶体和非晶体之间的固体。准晶体具有 完全有序的结构,然而又不具有晶体所应有的平移对称性,因 而可以具有晶体所不允许的宏观对称性。 1984年Shechtman(谢切 曼)等人用快速冷却方法 制备了Al4Mn准晶体—— 其电子衍射斑具有明显的 五次对称性(五重旋转对 称)但并无平移周期性的 合金相,称为准晶体。 晶体中不存在五重旋 转对称轴。
第二章 (二)晶体中原子靠什么力结合在一起? 晶体的结合 (三)绝对温度(0K)下原子是不动的,加热后, 原子在平衡态下振动。 第三章
晶格振动和晶体热力 学性质 Nhomakorabea(四)缺陷对晶体性质的影响。
第四章
晶体的缺陷
(五)晶体中电子的行为——能带理论。 第五、六章
§1.1 晶体的共性
(一) 晶体结构
固体
晶体 单晶体
配位数: 12
(四) 立方密排(面心立方堆积) 原子球排列之二 ABCABC…—— 面心立方晶格
B层原子球排列
C层原子球排列
原子球排列 —— ABC ABC ABC …… 面心立方晶格结构晶体
Cu、Ag、Au、Al
晶胞中原子数目: 4。 在体心立方晶胞中,每 个角上的原子在晶格中同 时属于8个相邻的晶胞, 每个角上的原子属于一个 晶胞1/8。面上一个原子属 于两个晶胞,每个面上的 原子属于一个晶胞1/2 。 致密度: 0.74 配位数: 12

1.2.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元素周期律( 72张)

1.2.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元素周期律( 72张)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电子的能量 ①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不同。 ②电子能量与运动的区域。 电子能量较低→运动区域离核较近。 电子电子的原子里,电子运动的能量不同的区 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称作电子层。 ②不同电子层的表示及能量关系
(3)电子分层排布 电子总是尽可能地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 层,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时,先排 K 层,充满后再填充 L 层,依 次填充。
2.元素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原子 电子 最外层 原子半径 最高或最低 序数 层数 电子数 的变化 化合价的变化 1 1~2 1→2 +1→0 2 3~10 1→8 逐渐减小 +1→+5,-4→-1→0 3 11~18 1→8 逐渐减小 +1→+7,-4→-1→0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呈现由 1 个 增加到 8 个,原子半径呈现逐渐减小,元素的化合价呈现最高价由 +1→+7,最低价由-4→-1 的变化
3.已知 X、Y 是核电荷数为 1~20 中的两种元素,X、Y 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 m 和(n-1), 次外层电子数分别为(m+2)和 n, 根据上述条件可推知 X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Y 元素的元 素符号为________ Li 或 Cl 。
解析: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X 原子的最外层、次外层电子 数为 m、(m+2),则次外层电子数必为 8,m+2 =8,m=6,是 16 号元素硫。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n-1),次外层电子数为 n, 若 n=2,则是 3 号元素 Li;若 n=8,则为 17 号元素 Cl。
4.按照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 2n2(n 为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18 个,预测核电荷数为 118 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是( ) A.2,8,18,32,50,8 B.2,8,18,32,32,18,8 C.2,8,18,32,18,8 D.2,8,18,32,50,18,8

课时作业2:1.2.1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元素周期律

课时作业2:1.2.1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目标导航] 1.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能量高低与分层排布的关系。

2.了解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

3.了解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4.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在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

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其关系如下:电子层(n)符号1234567 K L M N O P Q离核远近由近远能量高低由低高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3.(1)原子(离子)结构的表示方法,如下所示:(2)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离子结构示意图中,二者则不相等。

如:Na+Cl-阳离子:核外电子数小于核电荷数。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大于核电荷数。

点拨①电子层实质上是一个“区域”,或者说是一个“空间范围”,它与宏观上层的含义完全不同。

②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

如钙原子由于受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的限制。

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而不应该是。

【议一议】1.判断正误(1)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某原子M层电子数为L层电子数的4倍。

()(3)某离子M层和L层电子数均为K层的4倍。

()(4)离子的核电荷数一定等于其核外电子数。

()答案(1)×(2)×(3)√(4)×二、元素周期律1.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1)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由1到8的周期性变化(第一周期除外)。

(2)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

2.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1)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现+1→+7,最低负化合价呈现-4→-1的周期性变化。

氢原子轨道能量高低顺序

氢原子轨道能量高低顺序

氢原子轨道能量高低顺序1.引言1.1 概述氢原子是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组成的最简单的原子。

在氢原子中,电子围绕着质子旋转,并处于不同的能级或轨道中。

这些能级或轨道具有不同的能量,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氢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顺序是指这些能级或轨道的能量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

在氢原子中,能量低的轨道接近于质子,而能量高的轨道离质子较远。

电子在不同的能级之间转移时,会吸收或释放能量。

这种能量转移是由于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跃迁引起的。

氢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顺序对于理解原子的电子结构和化学反应等具有重要意义。

氢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顺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电子的主量子数。

主量子数越大,电子所处的能级就越高,能量也越高。

此外,其他量子数如角量子数和磁量子数也对轨道能量的顺序产生影响。

不同的轨道具有不同的量子数组合,因此它们的能量也不同。

了解氢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顺序对于理解原子结构和性质至关重要。

它不仅可以解释元素的化学行为,还可以用于预测反应的可能性和速率。

对于化学、物理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来说,理解氢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顺序是深入研究和探索更复杂原子体系的基础。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1.2)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文章结构:本文将依次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氢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顺序。

首先,我们将简要概述氢原子轨道能量的背景和相关概念,为读者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影响氢原子轨道能量高低顺序的各种因素,包括原子核电荷数、量子数和轨道半径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我们将揭示出能量顺序的形成机制。

然后,我们将总结氢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顺序,并对其进行简要归纳。

最后,我们将探讨这一能量顺序在相关领域的意义和应用,以展示其重要性和研究的价值。

通过这样的文章结构,我们将系统地介绍氢原子轨道能量高低顺序的相关内容,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同时,对于相关领域的意义和应用的讨论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能量顺序的重要性,进一步拓展其研究的视野。

原子基团次序规则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原子基团次序规则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原子基团次序规则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在有机化学中,原子基团次序规则是指描述有机分子中原子基团排列顺序的规则。

它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和反应机理的重要工具,并且对于了解有机合成的规律和设计新的有机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对原子基团次序规则进行详细解释说明,包括其定义、重要性以及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接着,我们将概述原子基团次序规则,介绍其背景和历史发展,并总结和比较常见的原子基团次序规则。

最后,我们将讨论它在实际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通过这样的组织结构,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原子基团次序规则的相关知识。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一份简明扼要但又详尽准确地阐述关于原子基团次序规则的内容。

通过深入探讨和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并认识到它在有机化学中研究与应用中的重要性。

此外,本文也将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以促进该领域的深入发展和创新。

2. 原子基团次序规则的解释说明2.1 定义原子基团次序规则原子基团次序规则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种描述原子基团连接方式、相对位置和顺序的规则。

它提供了一种系统性和标准化的方法,用于描述有机分子中不同基团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它们在分子结构中的安排顺序。

2.2 讨论原子基团次序规则的重要性原子基团次序规则具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性。

首先,它为有机化学家们提供了一套共同的语言和术语,使得他们能够在思考、交流和报道有机分子结构时更加准确和清晰。

其次,原子基团次序规则为判断分子结构以及预测化学反应提供了指导,并帮助化学家们理解各种有机反应过程中发生的步骤和机制。

此外,它还为设计合成路线和合成新颖药物等有机化合物提供了指导。

2.3 解释原子基团次序规则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原子基团次序规则对于预测和解释化学反应具有重要作用。

在许多有机反应中,原子基团次序的变化会导致不同的反应结果和产物形成。

通过准确描述原子基团之间的顺序关系,我们能够判断哪些基团更容易参与反应以及它们在反应路径中起到的作用。

初中化学了解元素的周期表排列规律

初中化学了解元素的周期表排列规律

初中化学了解元素的周期表排列规律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性质、组成和变化的科学。

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元素,而元素的周期表排列规律是我们了解元素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初中化学中,了解元素的周期表排列规律的相关知识。

一、元素和周期表的基本概念元素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构成,拥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元素通过周期表进行分类和排列。

周期表是一种将元素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列的表格,可以清晰展示各个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周期表是门捷列夫周期表。

二、元素的周期表排列规律1. 原子序数的增加规律原子序数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序依据,也称为元素的序数或序数。

原子序数的增加规律是最基本的周期表排列规律,即原子序数随着元素从左到右的排列而递增。

这一规律是由于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逐渐增加所致。

2. 元素周期性性质的出现规律周期表不仅以原子序数的增加作为元素排列的依据,还有一种更重要的规律,即元素周期性性质的出现规律。

元素周期性性质指的是元素在周期表上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的一些性质,如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等。

这种周期性性质的出现规律是由于元素的外层电子结构相似而产生的。

3. 元素周期表的分区为了更好地表示和利用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和规律,周期表通常分为若干个区域。

典型的周期表分区包括主族元素区、过渡元素区和稀有气体元素区。

主族元素区指的是周期表中IA、IIA、IIIA等主族元素所在的区域;过渡元素区指的是周期表中IB到VIIIIB的过渡元素所在的区域;稀有气体元素区指的是周期表中0族元素(也称为惰性气体)所在的区域。

三、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和意义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元素的性质、规律和变化。

通过周期表,我们可以得知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化学符号等基本信息,同时还能了解元素的周期性性质及其趋势规律,为我们进行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和化学反应提供指导。

周期表还有助于我们了解元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转化。

1.2.2元素周期律

1.2.2元素周期律

电离能
1.概念
元素的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
气态电中性
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
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
2.符号:I
单位:KJ/mol
保证“能量最低”
M(g) M+(g)
M+(g) + e- 第一电离能 M2+(g) + e- 第二电离能
……
……
电离能
电离能越小 气态原子(离子)越易失电子 电离能越大 气态原子(离子)越难失电子
属素 学 合
性类 键 价
/
非 金

类 型


电负性 小结
电负性相差越大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电负性大的原子趋势越大,键的极性越大。
利用电负性解释元素的“对角线”规则
Li、Mg的电负性分别为1.0、1.2;
Be、Al的电负性分别为1.5、1.5; B、Si的电负性分别为2.0、1.8。
体现对角线规则的相关元素
(2)主族元素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取决于原子中价电子的多少。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结构与性质递变规律
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性 非金属性
同周期(从左→右) 从1递增到7(第一周期除外)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同主族(从上→下) 相同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主要化合价
最高正价从+1→+7(O、F除外) 最高正价=族序数(O、F除外
结论:同一能层的电子的电离能相差较小; 不同能层的电子电离能相差较大。
电离能
分析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1)N、Al、Si、Ge四种元素中,有一种元素的电离能数据如下:
电离能
I1
I2
I3
I4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 • •
原胞
1 原子数= 8 8 + 6 1 = 4 , 体积= a 2
3
• •

晶胞 晶胞
3

• • •

• • • • •


• •

1 原子数= 8 8 =1, 体积= a / 4
• •


• •


• •
简单点阵(P) 简单原胞
•• • • • • • • • • • • • •
23
二、点阵类型


• •


• •
简单点阵(P) 面心点阵(F) 原胞(Primitive Cel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体心点阵(I) 底心点阵(A、B、C)
每个晶系上述有4种点阵类型 , 那么晶体中总共有28种点阵类型? 1848年,布拉维(Bravais lattices)用数学分析方法证明: 晶体中的空间点阵有且只有14种,故称布拉菲点阵.
o
三个 4 次轴
tetral
七种晶系小结
晶系 三斜 单斜 a≠b≠c,α≠β≠γ a≠b≠c,α=γ=90 °≠β 特征
正交 六方 正方
菱方 立方
a≠b≠c,α=β= γ= 90 ° a=b≠c,α=β= 90 °,γ=120 ° a=b≠c,α=β= γ= 90 °
a=b=c,α=β= γ≠90 ° a=b=c, α=β= γ= 90 °
面心点阵(F)
• •
• •



• •
•• • • • • • • • •
底心点阵(A、B、C)
体心点阵(I)
复合晶胞
3)晶胞的形状和大小的描述
平行六面体的大小和形状不同,每个结点周围原子的种类、数
量和分布不同, 导致晶体结构各不相同。
z 如何描述平行六面体的大小和形状?
c
• 点阵常数(晶格常数):
(1 0 4 )
50
(1 0 7 )
举例1: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
布拉格公式:2 d sin
2 /d e g
(1 0 8 ) (1 0 9 ) (1 1 0 ) (0 0 1 2 )
为什么学习晶面和晶向指数?
60 70 80
(0 0 1 2 ) (0 0 1 4 ) (2 0 5 c;c/a 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很多性质都与之相关
6、四方(正方)晶系 (Tetragonal):
a b c , 90
o
一个 4 次轴 两个 2 次轴
tetral , dial
7、立方晶系 (Cubic):
a b c , 90
(3)晶体结构 vs 空间点阵
空间点阵 +
结构单元 =
晶体结构
FCC
(Face-centered cubic)
* 对于一些简单的金属和合金,二者是一致的。如:
Cu、Ag、Au、Ni、Pb、γ-Fe、不锈钢--FCC结构
BCC
(Body-centered cubic)
碱金属、V、Nb、Ta、Cr、Mo、W、α-Fe、C钢--BCC结构
a a
a
5)六方晶系有1中点阵: 简单六方
6)四方(正方)晶系有点阵2种点阵:
简单正方、体心正方
为什么没有底心四方(正方)点阵? 为什么没有面心四方(正方)点阵?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底心正方
简单正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长方 •
• •
• •


2、空间点阵(space lattice)
(1)概念: 空间点阵是为了分析计算晶体结构而抽象出来的概念,它 是将晶体中原子、离子或原子集团看作几何点,这些几何 点做理想的周期性的规则排列所形成的阵列。或这些几何 点的集合。 以二维为例: 正方(square) • • 长方(rectangle) • 原子
( 1 -1
1 2

)


41
习 像 统 卷 题 学 件 案 伍 纲 述
例5:
绘出 (326)晶面
取倒数
解:
(326)
(1/3 ½
1/6)
化简
(2/3 1
1/3)
讨论:
• 坐标系可以平移,但不可以旋转。 • 原点可以选在任何结点上,但一定不能选在待标定的晶面上。 • 如果晶面平行于哪个轴,则相应的那个指数为0。 • 晶面指数(hkl)不是指一个晶面,而是代表者一组相互平行的晶面. • 平行晶面的晶面指数相同,或数字相同而正负号相反,如(111) 与(ī ī ī).
三个棱边(晶轴)的长度:a, b, c, 三个棱边的夹角α, β, γ
β
α b γ
y
a
x
晶胞和点阵常数
§1.2.1.3 晶系和点阵类型
一、晶系(crystal system)
根据晶体的对称性和晶格常数,可以将晶体分为7大晶系: 1、三斜晶系 (Triclinic):
a
b c,
§1.2.1.1 晶体
一、晶体和非晶体
• 晶体(crystals) :原子、离子或原子集团在 三维空间内作周期性的规则排列(长程有序)
特征:外形规则;确定熔点;各向异性
• 非晶体(non-crystals或amorphous materials):短
程有序
特征:外形不规则;无确定熔点;各向同性
§1.2.1.2 描述晶体的两种方式— —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阵
§1.2 原子的规则排列
1.2.1 晶体学基础
Fundamentals of Crystallography
Introduction
本章学习的意义、目的:
• 材料科学的基础 • 其它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主要内容:
• 空间点阵 • 晶系和点阵类型 • 晶面和晶向指数 • 典型的晶体结构 • 晶体的堆垛方式 • 补充内容
3. 晶胞(unit cell)
(1)定义:构成晶格的最基本单元称为晶胞。 或空间结构中最小的几何单元。
在三维方向上,晶格可以看成是由
平行六面体(parallelepiped)经过
无限平移堆垛而成。 晶胞的选择并不是唯一的, 存在多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平行六面体。
晶胞是如何选择的呢?
(2)晶胞选取原则:
空间点阵中各阵点列的方向叫做晶向,表征晶向方
位的标记称为晶向指数。
IN T E N S IT Y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200 400 600 800
0 20 30
(0 0 6 ) (1 0 1 ) (1 0 2 ) (1 0 3 )
40
(0 0 8 ) (1 0 5 )
2. 3.
求出晶面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截距 ( x , y , z )
求三个截距的倒数 按比例化整并加圆括号
(1a , (1a ,
3 2
2 3
b,
1 2
c)
b, 2c)
( 2 a , 3b , 4 c )
(234)
该晶面的指数 ( h , k , l )
用三指数表示的晶面指数又叫米勒指数(Miller indices)
结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维空间点阵:由几何点做周期性的规则排列所形成的三维阵列. 晶格:将空间点阵的每一个结点用一系列相互平行的直线连接
起来形成的空间格架。 阵点:空间点阵中的点。它是纯粹的几何点,各点周围环境相同
n 1
c β a α b γ
2、单斜晶系 (Monoclinic):
a b c , 90
o
(1st setting )
n2
Dial
c βα a γ
b
o
a b c , 90
c βα a γ b
( 2 st setting )
如果手册中不指明,一般都是指第二种设置 如:(3.185, 2.020, 6.781,105°) a b c β
* 但是,对于陶瓷和一些复杂的金属和合金,二者是不同的。
Zn的结构图:
结构单元
简单六方点阵 密排六方结构
思考题:在密排六方结构中,c/a等于多少时,所有最近邻原子都
相切?假设该结构是由同一种原子构成的。
结构单元
1/4,1/4,3/4
3/4,3/4,3/4
1/4,3/4,1/4 3/4,1/4,1/4 金刚石: 面心立方点阵 金刚石结构
y,z),并以晶胞棱边的长度作为坐标轴的单位长度(a, b,c)。
• •

面心正方
体心正方

7)立方晶系有3种点阵: 简单立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
为什么没有底心立方点阵?
•• • • • •• • • •
§1.2.1.4 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