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社会事业重大设施建设规划编制基本思路

合集下载

宁波市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宁波市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波 在 国 内处 于 比较 领 先 的 社会 保 障事 业 和 发 展 速
发展 , 04年体育产业增加值达 2 20 0亿元左右 ,比
上年 增加 5亿 元 。
度较 快 的高等教 育事业 与财政 支持力度 密切 相 关。同时 ,经济发展也为社会事业发展创造需求 , 并对社会事业 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宁波产 业结构的重型化要求研究职业教 育领域与产业结 构 的对接问题 以及重 业企业 的生产安全 和危机 [
势头。
了全市农村行政村 通有线广播 电视。各县 ( ) 市 区

1 .科教兴市 战略深入实施 ,科教事业稳步发 展。 一是科技水平继续提高。 令市研究与发展经费 占 G P比重从 2 0 年的 06 % ,增至 20 D 03 .1 05年的 08 。市级 以上企 、工程技术 巾心从 19 .% I 99年的 1家 , 至 20 4 增 0 5年 的 17 。 3 家 圈家级 高 新 技术 企 业 和 由级高新技术企业 累计分别为 6 6家和 24家。 9 二是人才规模不断壮大。 0 5 , 20 年 全市拥有人才资
考c

人 口覆盖率 10 0 %。高等教育发展迅猛 , 在甬高校
数达到 5所 , 1 普通高校在校学生 1. 万人 , 九 11 比“ 五 ”未 增加 了 8万 多人 ,高等 教育 毛入 学率 为
4 % , 九 五” 增 加 了 2 2 比“ 未 8个 百分 点 。
2 文化大市建设步伐加快 ,文化体育事业蓬 . 勃发展。 一是文化事 业快速发展。 十五” ” 期间宁波
事 业 积 极 推 进 。 目前 全市 已 有 各 类 体 育 场 馆 56 个 , 11 已建成 10 50多个社 区和村落健身点( , 园)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市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甬政[1999]2号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市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甬政[1999]2号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市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正文:----------------------------------------------------------------------------------------------------------------------------------------------------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市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甬政〔1999〕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宁波市市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宁波市人民政府一九九九年七月二十六日宁波市市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事业单位,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第三条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内容包括:机构名称、性质、隶属关系、职责任务、级别规格、领导职数、内部机构、编制员额、人员结构比例、经费预算管理形式等。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市级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企事业组织举办的国有事业单位。

第五条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编委)及其办事机构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编办)负责市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二章管理体制和管理原则第六条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实行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

第七条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实行市编委及市编办(以下统称市编制部门)承办,主管机构编制工作的领导审批,市编制部门一家行文的制度。

第八条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遵循如下原则:(一)统筹兼顾和调控的原则。

市编制部门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会同市有关部门制定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按计划审批机构编制。

体制改革与规划整合——对国内“三规合一”的观察与思考

体制改革与规划整合——对国内“三规合一”的观察与思考

作者简介 : 黄叶君. 宁波市城 乡规划研究 中心, 主要研究方向 : 区域规划 、 乡统 筹。 城
体 制改革与规划 整合
— —
对国内 “ 三规合 一”的观察与思考
Ob e v to a d s ra in n
Isi t n l R fr n tt i a e o m a d ln I t g a i n u o n P a n e r to

u b np a n n , h s a e n l z st emo t r v ln y wh c e r o isiui n l e r a dp a s r a ln ig t i p r ay e s p e ae t wa s p a h ih ra n t t a ra m n ln ’ t t o
发挥 规划作为城 市发展建设 的依据和
龙头作 用。 因 此 笔 者 对 于 近 年 来 国 内许 多
效执行和 实施 ”。正 如新华社 记者 王
军 所 言 ,不 同部 门 主 导 的 规 划 正 “ 三 分天下” ,规 划 编 制 呈 现 出 “ 国 演 三
城市和地 区在三规 合一方面 的探索和 实践进 行 了归纳 总结 认 为 目前最为 普遍 采用 的有 两种方式 : 是体制改 一
的核心 是转 变观 念 ,强化 基本 农 田布 局 对维 护上海 城市 多 中心开 敞格局 的
部 门进 行整 合 ,组建 完成 了新 的上 海
市规 划 与国 土资源 管理 局 并在 武汉 、 深圳等 大城市得到 了后续响应 , 规 土
锚国效 果 ,将 基本 农 田与市 域生态 系
统有机 结合 ,施行 城市 生态 安全基 本
整合 一时成为 2 0 0 9年 中国规 划管理 领域和政府 机构 改革的热点话题 。

市域重要基础设施构建

市域重要基础设施构建
坚持 共 建共享 原则 在 基础 设施建 设 中推进 共建 共享是
览馆等 市政 公共服 务设施 项 目的不 断完
善大大增强 了中心城市 的公共服 务能 力 ,
( )优化 设施功 能 : 三 有序 推进基
础 设施项 目建设
东部新 城基 础设 施 项 目的不断 推进 也将 有效增 强 中心城 市 的辐 聚能 力 。东钱湖 旅游度 假区 、 州 新城 区 、北仑城 区等 鄞
题 ,又 能调 动各 区域对 基础 设施 建设 的
注 重充 分 发挥基 础设施 的功 能效 用 .做
到功能 不浪 费 .设施 不重复 建 设 。按 照
中心 城市 的框架 ,初步 形成 了市域 核心 辐射极 。尤其是 北 仑 、镇海 等宁波 港 区 基 础设施 建设 的不 断加 强 ,使得 市域辐 射极 的 能量不 仅来 自传 统 的城市服 务功 能 ,还来 自于 强大 的港 口国际 资源配 置
重点 区域 基础设 施 项 目的建 设 ,拉 大 了
从 市域 城镇 空 间结 构 、产 业布局和 资源 优 化 配 置 等方 面 的 现 实 要求 出发 ,
注 重基础设 施建 设在 市域 内的功能划 分 ,
市 域经 济发展 的 重要理 念 .既能打 破行 政 壁垒 ,解决 各 自为政 、 复建 设的 问 重
率 达到9 ‘ O ,卫生厕所 普及 率达  ̄ 9 s ]o 以
上。

相一 致 ,相 邻县 l )之 间的规 划 要实 市
现 良好衔接 ,发 挥 重要基础 设施 的最 大
效益 。重 要基础 设施 要在 市域 内统 筹安 排 ,避免 低水平 重 复建设 。比如 一些重 大 的公共服 务 基础 设施一 定要 从市 域的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深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深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深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1.09•【字号】甬政发[2007]4号•【施行日期】2007.01.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标准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深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甬政发[2007]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精神,推进我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市政府决定深入开展全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日前,国家环保总局已同意将宁波市列为全国规划环评第二批试点城市。

为切实做好全市规划环评工作,市政府拟定了《宁波市深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施方案》,并报经国家环保总局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级政府和各部门按照该《实施方案》要求,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明确责任,建立规划环评工作管理机制,确保各项规划环评的顺利开展认真贯彻执行。

宁波市人民政府二○○七年一月九日宁波市深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推进我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市政府决定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现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一、我市深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工作基础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与此同时,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加强,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全市生态环境文明意识和法制观念得到了明显提高。

这一切为我市深化规划环评制度,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一)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为推进规划环评打好了社会基础。

“十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450亿元。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460亿元,城市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十强;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发展得到提升。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4.21•【字号】甬政发[2014]36号•【施行日期】2014.04.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的通知(甬政发〔2014〕3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宁波市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宁波市人民政府2014年4月21日宁波市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推动社会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事业单位,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本办法所称事业编制,是指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核定的事业单位的人员数额和领导职数。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管理。

第四条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应当遵循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和精简效能的原则,实行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动态调整。

第五条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

市和县(市)区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履行管理职责,市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对县(市)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组织、财政、人力社保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做好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设置的事业单位以及核定的事业编制,是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设置岗位、聘用人员、配备领导、核拨人员经费、核发工资和参加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等事项的依据。

第二章机构管理第七条事业单位机构管理包括下列内容:(一)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确定和调整;(二)事业单位的设立、合并、分设和撤销;(三)事业单位的举办单位、机构名称、职责任务、机构规格、机构类别、内设(分支)机构、经费预算形式的确定和调整;(四)需要管理的其他事项。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我市重大项目前期谋划和推进工作的实施意见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我市重大项目前期谋划和推进工作的实施意见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我市重大项目前期谋划和推进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10.18•【字号】甬政办发〔2016〕157号•【施行日期】2016.10.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固定资产投资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我市重大项目前期谋划和推进工作的实施意见甬政办发〔2016〕15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为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在稳投资、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上的作用,确保“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全面如期完成,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快重大项目前期谋划和推进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眼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开展项目前期推进机制改革,精准聚焦补短板,精准发力创优势,全力实现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新突破、民间投资新突破、报批开工新突破,更好形成抓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良好氛围,为“十三五”投资稳定较快增长,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为我市早日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作出贡献。

二、重大项目标准与分类列入市级重大项目,原则上按照以下标准执行:农林水利类项目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以上;工业项目10亿元人民币以上(其中高新技术或先进制造企业2亿元人民币或3000万美元以上);交通、城建、能源项目10亿元人民币以上;服务业项目10亿元人民币以上;社会事业项目1亿元人民币以上;总投资1亿美元以上已批外商投资项目;市委市政府认为有必要列入的其他项目。

重大项目分为谋划类和前期类。

谋划类是指各地各部门围绕“十三五”规划和专项规划确定的重点产业,根据产业主攻方向,加大研究谋划力度,提出具体产业环节和目标企业清单,每年策划一批重点招引和升级改造项目,作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超前期储备项目开展招商等工作。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7.13•【字号】甬政办发[2011]190号•【施行日期】2011.07.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甬政办发〔2011〕19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核,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一一年七月十三日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浙委办〔2011〕8号),设立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主管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物价工作和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市政府工作部门,对外继续保留宁波市物价局牌子。

一、职责调整(一)增加的职责1.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职责。

2.增加发展海洋经济的职责。

3.增加宁波舟山经济合作协调的职责。

4.增加牵头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职责。

5.增加牵头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职责。

6.增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职责。

7.增加统筹推进“六个加快”工作的职责。

(二)划出和取消的职责1.将服务业和经贸流通管理相关职责划给市服务业综合发展办公室。

2.取消已由国务院、省、市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三)加强的职责加强能源管理相关职责。

二、主要职责(一)组织编制和实施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规划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发展规划体系;负责规划、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审核、评估调整等综合管理工作;组织编制和审核、审批区域规划、重点专项规划;衔接平衡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区域规划与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综合协调城市化推进工作。

宁波十三五规划

宁波十三五规划

宁波十三五规划宁波十三五规划是指宁波市制定的“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的发展规划。

该规划旨在进一步推动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宁波市作为浙江省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禀赋。

根据宁波市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水平,制定该规划,旨在推动宁波市实现经济现代化、民主法治、文化繁荣、生态宜居的全面发展目标。

首先,宁波市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大力培育创新人才,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宁波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提升宁波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其次,宁波市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

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加快推进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的建设,提高宁波市的交通便捷度。

同时,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智慧城市等新兴产业,提升城市的环境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宁波市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构建美丽宁波。

宁波市将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水、土壤、大气等环境污染治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同时,加强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生态产业发展,提升宁波市的生态效益。

第四,宁波市将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宁波市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成本,加快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等改革步伐。

同时,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吸引外资,扩大出口贸易,推动宁波市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

最后,宁波市将加强社会事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福祉。

宁波市将加大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时,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总的来说,宁波市的十三五规划旨在全面推动宁波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品质,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通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深化改革开放等措施,宁波市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自身的优势,不断迈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

宁波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

宁波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

宁波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民政局•【公布日期】2021.03.31•【字号】甬民发〔2021〕34号•【施行日期】2021.03.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社会工作正文宁波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甬民发〔2021〕34号各区县(市)民政局,宁波杭州湾新区社会事业发展局,大榭开发区民政与社区管理局,宁波国家高新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社会事务管理局:为推进我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实体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保障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根据省民政厅《关于开展首批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的通知》《关于开展2021年度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的通知》和市民政局《宁波市首批街道(乡镇)社会工作站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等有关规定,我局制定了《宁波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管理规范(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宁波市民政局2021年3月31日宁波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管理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浙委发〔2019〕27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甬党发〔2020〕16号)精神,按照省民政厅《关于开展首批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的通知》《关于开展2021年度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的通知》和市民政局《宁波市首批街道(乡镇)社会工作站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等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宁波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运营、服务和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的社会工作站,是指在本市各乡镇(街道)设置的,配置专职社会工作者,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综合型平台。

宁波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2004年修正)

宁波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2004年修正)

宁波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2004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04.05.28•【字号】•【施行日期】1999.01.01•【效力等级】较大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宁波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1998年7月30日宁波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8年10月24日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批准根据2004年3月30日宁波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2004年5月28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的《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宁波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市政设施管理,保护和改善城市生产和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市政设施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市政设施是指城市道路、桥涵、排水设施、道路照明设施和河道设施。

其他市政设施的管理,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宁波市城市建成区、县级市城市建成区及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建成区内市政设施的建设、养护、维修和管理。

本市其他建制镇和独立工矿区可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四条宁波市城市管理部门是本市市政设施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条例的实施。

县(市)、区城市管理(建设)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市政设施的主管部门。

市和县(市)、区市政设施管理机构负责本区域市政设施的具体管理工作。

公安、交通、规划、工商行政、水利、物价、环保等管理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市政设施主管部门实施本条例。

第五条市政设施管理实行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协调发展和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原则。

第六条市政设施可以按规定逐步实行有偿使用,收取的费用应当专项用于市政设施的建设、养护和维修。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使用市政设施的权利和保护市政设施的义务,并有权阻止、检举、控告违反本条例的行为。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1.03•【字号】甬政发[2011]117号•【施行日期】2011.12.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大机关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的通知(甬政发〔2011〕11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宁波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已经市政府第11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十一月三日宁波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第一条为规范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行为,促进重大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提高决策水平,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的作出、执行、监督等活动适用本规定。

市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县(市)区人民政府的重大行政决策行为参照本规定。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负责组织实施本规定。

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法制办)负责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

市监察局负责市政府所属部门和县(市)区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的行政监察。

第四条重大行政决策坚持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公开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重大行政决策包括以下事项:(一)编制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二)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城市总体规划,重要次区域规划;(三)涉及现行财政扶持政策和办法的制定;(四)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和重大国有资产处置事项;(五)政府定价或者指导定价的重要商品(服务)价格、公用事业收费的确定和调整;(六)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科技教育、城乡建设、交通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重大政策措施;(七)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措施;(八)需由市人民政府决策的其他重大事项。

宁波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思路

宁波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思路

宁波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思路宁波市作为浙江省的重要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旺盛的经济发展动力。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宁波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急需深入研究其可行性,找到新的发展路径和方向。

因此,本文将对宁波市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和潜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宁波市的经济发展现状1.宁波市的经济总量和增长情况2.主要产业的发展情况及对宁波市经济的贡献3.宁波市的外贸情况和国际竞争力4.宁波市的投资环境和产业结构三、宁波市的社会发展现状1.宁波市的人口规模和分布情况2.宁波市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3.宁波市的教育、医疗和文化事业发展情况4.宁波市的社会安全和治安水平四、宁波市的环境发展现状1.宁波市的空气、水质和土壤污染情况2.宁波市的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状况3.宁波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保政策4.宁波市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情况五、宁波市的发展潜力和优势分析1.宁波市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2.宁波市的人才储备和科技创新能力3.宁波市的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4.宁波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保政策六、宁波市的可行性建议和展望1.宁波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2.宁波市的政府部门和企业界的合作建议3.宁波市的优势产业和国际合作机遇4.宁波市的整体发展规划和政策优化建议七、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文对宁波市的可行性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宁波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潜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只有充分发挥其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宁波市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9.23•【字号】甬政发[2004]85号•【施行日期】2004.09.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甬政发[2004]8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现将《宁波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00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宁波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一、重要意义“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进一步确立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和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重要时期。

“十一五”规划,是我市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

编制和实施好这一规划,对于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进入新世纪,宁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综观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国际政治总体格局依然趋向缓和,世界经济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大转移逐步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知识经济的发展孕育着新一轮的产业结构大调整。

放眼国内,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逐渐深入人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经济发展正处于新一轮发展周期的上升阶段。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发展势头迅猛,将率先发展成为全球加工基地和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当前的国际国内和区域环境,为宁波今后五年的快速、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特别是“十五”以来的发展,宁波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为我市“十一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宁波经济社会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

宁波项目建议书编制方案

宁波项目建议书编制方案

宁波项目建议书编制方案一、前言宁波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宁波市政府需要制定一份全面、科学的项目建议书编制方案,以便更好地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民生福祉。

本文将提出一份完整的宁波项目建议书编制方案,以期能够为宁波市政府提供参考。

二、项目背景宁波市位于浙江省东部,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宁波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也具备着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发达的产业体系。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宁波市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城市规划不合理等。

因此,编制一份科学合理的项目建议书显得尤为重要。

三、项目建议书编制方案1. 调研分析首先,需要对宁波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的调研分析。

这包括对宁波市的产业结构、城市规划、交通状况、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找准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2. 制定目标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宁波市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规划方向。

这需要充分考虑宁波市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明确发展的重点领域和目标,为未来的项目建议书编制奠定基础。

3. 拟定项目根据制定的发展目标,结合宁波市的实际情况,拟定一系列符合宁波市发展需求的具体项目。

这些项目可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方面,旨在推动宁波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4. 编制建议书在拟定项目的基础上,编制一份完整的项目建议书。

这需要包括项目的背景、目标、内容、实施方案、投资估算、风险评估等内容,全面客观地展现出每个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5. 宣传推广最后,需要对编制的项目建议书进行宣传推广,争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这可以通过举办专题研讨会、发布宣传资料、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等方式来实现,以便更好地推动项目的实施和落地。

四、结语宁波市政府需要制定一份全面科学的项目建议书编制方案,以推动宁波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宁波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宁波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宁波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民政局•【公布日期】2011.12.31•【字号】甬民发[2011]145号•【施行日期】201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宁波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甬民发〔2011〕145号)各县(市)区民政局,大榭开发区民政局、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推动我市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特制定《宁波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O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宁波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根据《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宁波市民政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的规划期为2011年至2015年。

一、“十一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十一五”时期是全市民政事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加快向现代民政转变的重要时期。

全市民政系统秉承“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的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六大联动”和“六大提升”战略的深入实施,全面推进民政事业科学发展,“十一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基本完成,社区直选、和谐社区评估、居家养老服务、融合性社会组织发展、双拥、社区减灾、绿色殡葬、地名公共服务、社会工作等许多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和提升,走在全国、全省的前列,为促进全市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奠定了“十二五”时期全市民政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基础。

五年来,全市民政事业发展的工作理念、工作职能、服务对象、工作布局、服务方式手段和工作机制逐步从传统向现代转变,民政综合实力和开放度、参与度、透明度在深化改革中进一步得到增强,民政整体事业发展平稳。

五年来,全市民政系统高度关注民生,全力做好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优抚安置、社会福利和老龄工作,建立健全民生保障的制度体系,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民政服务对象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注重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积极打造城市和农村社区两个平台,进一步深化城乡社区和基层民主建设,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规范发展机制,增强了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注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规范高效地抓好双拥、区划地名、殡葬、婚姻、收养、水库移民等专项社会事务,提升了民政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惠民水平,民政整体职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2.09•【字号】甬政办发[2010]29号•【施行日期】2010.02.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甬政办发[2010]2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宁波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一0年二月九日宁波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规划是党的十七大后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也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暴发背景下编制的重要规划。

面对国际环境新变化和国内发展形势新要求,科学编制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于我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影响,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再创改革开放新优势,努力把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全面推向新阶段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根据国家、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研究提出宁波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市“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宁波现阶段的发展实际出发,与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有机结合起来;与市委、市政府已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有机结合起来;与已有的规划做好有效衔接,以建设更高水平、更加宽裕的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更加注重经济转型升级,更加注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通过规划统筹谋划一批具有长远战略影响、事关宁波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重大产业基地、重点开发区域,力求使“十二五”规划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全球视野、富有时代特征、体现宁波特色,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再创宁波发展新优势。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民政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民政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民政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8.23•【字号】甬政办发[2011]241号•【施行日期】2011.08.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民政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甬政办发〔2011〕24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宁波市民政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核,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三日宁波市民政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浙委办〔2011〕8号),设立宁波市民政局。

市民政局是主管有关社会行政事务的市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责调整(一)增加的职责1.增加负责慈善事业发展和慈善组织监督管理的职责。

2.增加组织实施医疗救助工作的职责。

3.增加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管理的职责。

4.增加负责全市低收入家庭认定的职责。

5.增加社会组织评估工作的职责。

6.增加会同有关部门拟订社会工作人才发展规划、政策和职业规范,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相关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职责。

(二)取消的职责取消已由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扩权强县改革中省政府、市政府规定应当交由县(市)区政府主管部门具体实施的事项。

(三)加强的职责1.加强社会救助职责,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2.加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管理的职责。

3.加强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的职责。

4.加强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的职责。

二、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民政工作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起草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和规范性文件,拟订全市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指导基层民政组织建设和民政工作。

宁波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

宁波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

宁波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8.27•【字号】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167号•【施行日期】2009.11.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167号)《宁波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已经2009年8月6日市人民政府第6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

市长毛光烈二○○九年八月二十七日宁波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本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浙江省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政府投资项目,是指政府采用直接投资和资本金注入方式利用下列资金所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一)财政预算安排的建设资金;(二)政府非税收入安排的建设资金;(三)政府融资以及利用国债的资金;(四)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的贷款、赠款;(五)转让、出售、拍卖国有资产及其经营权所得的国有资产权益收入;(六)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政府性资金。

第三条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公共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

其主要类型包括:(一)农业、水利、能源、交通、城乡公用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公益性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资源节约等公益性社会服务项目;(三)科技进步、高新技术、信息化工程、现代服务业等国家、省、市重点扶持的推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项目;(四)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重要项目;(五)政府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第四条市和县(市)区发展改革部门为政府投资项目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政府投资项目规划和计划的编制、组织实施、协调监督等综合管理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政府投资项目资金财务活动的监督管理。

审计部门负责政府投资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竣工决算的审计监督。

宁波市人民政府批转市计划委员会关于宁波市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指导性意见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批转市计划委员会关于宁波市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指导性意见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批转市计划委员会关于宁波市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指导性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0.06.01•【字号】甬政发[2000]118号•【施行日期】2000.06.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批转市计划委员会关于宁波市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指导性意见的通知(甬政发〔2000〕11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市人民政府同意市计划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宁波市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指导性意见》,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宁波市人民政府二000年六月一日宁波市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指导性意见(市计划委员会二000年五月十七日)为了加快我市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结合实际,就我市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

一、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目标着眼于整体搞好国有经济和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有进有退,加强重点,注重质量,优化结构,推动国有资本向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集中,保障、带动、引导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提高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今后五年,我市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基本目标:(一)提升国有经济对宁波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使国有经济整体素质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二)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使国有资本集中到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主导产业。

(三)解决国有资本过于分散的问题,使国有经济组织形态更加合理,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

(四)改变国有经济单一形式,使国有经济融合到其他类型经济之中,提高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的融合度,从而强化国有经济的渗透力。

(五)通过改革分离,使部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向经营性资产转化,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二、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重点(一)提高国有资本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与涉及国家主权和安全领域中的集聚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市社会事业重大设施建设规划编制基本思路宁波市发改委社会发展处一、规划编制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把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即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解决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就业、社会保障等相对落后的社会发展问题,社会事业重大设施建设则是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重要切入点。

宁波市近几年经济建设成效显著,许多经济指标名列全国前茅,但社会事业发展速度相对滞后,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同时存在着社会事业设施区域布局不合理,行业发展不均衡,重复建设从而导致资源浪费和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情况。

为了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社会事业重大设施的合理布局和资源共享,编制《宁波市社会事业重大设施建设规划》,其目的就是通过对宁波市社会事业设施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宁波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需求预测,提出宁波市社会事业重大设施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确定宁波市社会事业重大设施的建设控制指标,打破按照行政区域进行重大设施布局的惯例,按照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和实现社会资源均衡分配的原则进行重大设施的布局,以指导宁波市社会事业重大设施的建设发展,从而使宁波建立起与现代化大城市相适应的社会公共事业,实现宁波市各区域的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和城乡的协调发展。

编制社会事业重大设施建设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这是加快经济社会协调,支撑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

经济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同时,社会发展对经济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发展动力。

编制社会事业重大设施建设规划是社会发展领域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并为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必要的支撑。

社会发展根本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一生需要卫生保健、文化娱乐、体育健康、社会保护等一系列社会事业与之相匹配,这就需要我们对社会发展领域要有一个好的目标,一套好的运行机制,更需要有一批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

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

只有加快社会发展,才能更好地调节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利益关系,解决好各种社会矛盾;只有加快社会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从而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社会事业重大设施的建设规划既是加快经济社会协调的需要,又是为社会事业发展起到支撑的需要。

第二,这是协调社会发展领域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

社会事业领域涉及范围广,各领域的发展存在千差万别。

作为社会事业中基础性领域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孰重孰轻,相互不甚协调。

从宁波实际看,教育方面经5年的重点投入,相对于卫生、文化、体育、民政福利存在明显的优势,而卫生资源相对不足,造成就医难、住院难的矛盾,文化方面虽然经4年的投资,高雅艺术表演设施条件改变,但大众的文化娱乐尚存在差距等等。

资源供给效率低,城乡之间存在很大差别,各领域发展不平衡,已经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成为社会事业发展的一大矛盾。

因此从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社会事业发展着手,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是协调社会发展领域各项事业的需要。

第三,这是规范政府投资行为,统筹安排政府财力资金的需要。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决定》的精神,编制《规划》是完善政府投资体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的需要。

过去,政府投资的社会事业项目,由部门提出,首长拍板,谁叫得狠,谁的项目多,且市与县级政府之间缺乏统筹协调。

因此,存在功能类同,重复建设,结果造成布局不合理,门庭罗雀,利用率低下的局面。

这次规划要根据宁波区域特点,从群众需求着手,形成市、县、区资源统筹平衡,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社会事业基础设施。

同时根据发展的需要提出一批重大设施建设规划,明确提出政府投资社会事业项目,必须是这次规划纳入的项目,另外不再审批其他项目,建立社会事业建设项目库。

然后,在某一时间段依财力精力,分批推出一些项目,进行公示,通过公示结合社会各界的投票打分确定一批拟建项目,并实施滚动计划,把有限的财力资金用在群众急需的项目,杜绝形象工程上马,又可避免财力资金“寅吃卯粮”的现象。

加快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稳定增长,建立起一套比较有效的对政府投资行为进行约束的机制,建立项目储备库,实现政府投资行为的规范化、合理化,提高政府资金投资效益,将有利于社会事业的持续和健康发展。

第四,这是深化社会事业改革,推进社会事业社会办的需要。

社会事业社会办,从广义上讲有二个层面,一是政府投资交社会组织来运行,二是由社会投资、社会组织运行。

对政府投资的项目交给社会组织来运行,是在项目竣工时或即将竣工时,通过社会招标的形式,确定运行企业,并通过合同的形式明确双方的职责,权利与义务。

而后者,则通过规划明确的项目,通过社会招商的形式,招纳投资商。

因此,编制《规划》,把政府想建的项目的规模、功能甚至地点及投资估算等要素明确下来,给投资商有一个相对明确的项目,帮助其投资决策。

从宁波有比较丰厚的民间资金的实际看,我们做好相关项目的前期工作,对引导民间资金进入社会发展领域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以致使民间资金和政府财力的“两个轮子”相互滚动,促进宁波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二、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一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坚持政府在社会事业设施建设规划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领导、协调职能,提高规划编制效率及权威性。

引入专家咨询和公众意见,提高规划的合理性和操作性。

二是突出整体性,淡化行政区域。

规划立足全市一盘棋,在突破县(市)、区区域的基础上,从区域布局上统筹规划。

避免重复建设,强化设施特色功能,实现功能互补,布局合理。

三是深入研究,科学论证。

注重规划前期研究,通过深入的调查和论证,准确把握区域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和发展目标,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按照“够用而不落后,超前而不奢侈”的原则,提出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一)确定规划区域范围为了体现社会事业重大设施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规划区域不局限在宁波市城区,而是覆盖整个宁波市域范围,包括宁波市所辖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鄞州区、镇海区、北仑区,余姚市、慈溪市、奉化市及宁海县、象山县共六区三市二县。

(二)明确规划内容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等,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完善等。

本规划根据宁波市提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六大联动”发展战略,按照宁波市“十一五”规划编制总体要求,主要编制“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宁波市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及社会就业等领域的重大设施规划内容。

其中教育事业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文化事业包括群众性文化活动场所、出版发行网点、图书馆影剧院、群艺馆文化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设施、科技馆、文物保护等。

卫生事业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公共卫生信息和卫生监督;体育事业包括群众性体育设施和竞技体育设施;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就业事业在本规划中主要涉及养老服务设施、社会救助服务、劳动力市场建设等。

(三)理清规划思路以政府提供为主的公益性社会事业设施和公共产品为主线,立足现状,以当前各领域行业标准和建设标准,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目标要求和趋势为标准,与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以方便、高效为原则,按照区域覆盖提出宁波社会事业各领域人均或区域性的公益性设施建设标准,根据社会事业各领域行业特点进行设施布局,完善宁波市社会事业功能。

(四)依据社会事业发展目标,规划建设重点项目根据社会事业各领域的服务功能,结合现有社会事业各领域设施建设现状,依据宁波市社会发展研究提出的目标,通过需求分析,提出近期(2006—2010年)和远期(2011—2020年)需要建设的重点项目。

宁波市社会发展提出的主要目标为:1、教育事业(1)实现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普及从学前到高中段教育的跨越。

到2010年,全面普及从学前到高中段的15年教育,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100%,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5%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的比例达到95%以上,争取市六区和县级市的镇超过95%,形成比较合理的普高、职高招生比例。

(2)实现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初期阶段向规模化质量化阶段的跨越。

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40%,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达到12万人,成人高校在校生超过3万人。

(3)实现从学历教育向增强服务能力的跨跃。

加大对紧缺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力度,大力发展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到2010年,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和质量能基本满足产业发展要求。

2、卫生事业到2010年,医院床位总数达到30000张(市区15600张);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达到4张(市区7张和3.5名医生);执业医师总数达到18000人(市区达到10000人);每千人口执业医师2.5人(市区3.5名医生);护士总数达到13200人(市区4500人);每千人护士2人。

3、文化事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以三江文化长廊为主线、大型文化设施为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标志性现代文化设施和一批高档次、特色性群众文化设施。

以“东海明珠工程”、村级“六个一”文化阵地和15分钟文体服务圈建设为重点,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努力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全省一流,公益性与经营性设施有机分工、优势互补的文化设施网络。

到2010年公益性文化设施县市区图书馆达到地(市)级一级馆标准(6000平方米,藏书量50万册),人均藏书量达到二册;市群艺馆达省一级标准(10000平方米以上),各县市区达地级一级馆标准(3500平方米以上);市区每五万人设一座影剧院,25-30座.千人;东海明珠普及率达100%;各社区建成社区文化中心,社区乡镇建有图书室(80平方米以上,藏书量3000册);博物馆达到80座,新建20座;市级建设1个综合性青少年活动中心(面积8000平方米以上),各县市区各建设1个青少年活动中心(面积4000平方米以上);市区新建1个大型书城,各县市区建设1个中型书店。

4、体育事业(1)普及群众体育活动,确保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总人口的50%以上,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85%以上。

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点)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0%。

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超过1.2平方米。

(2)竞技体育以申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和国际高水平赛事为目标,加快全市体育场馆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全市建成一批大型体育场馆和健身活动中心,具备承办全国城市运动会和国际单项重要体育赛事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