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第二编如何做对题_情感、形象、语言、技巧,四大考点逐一精析
2019年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一)
【参考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
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身份)前四句 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的描写, 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 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 的潇洒疏放。(性格—具体分析)作者通过塑造 陆鸿渐这一形象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 追求。(意义)
2019高考
古代诗歌鉴赏的
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 给予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人物形象
诗歌形象
事物形象 景物形象
例1:阅读下面这是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寻陆鸿渐不遇 皎 然 移家虽带郭[注],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请鉴赏诗中陆鸿渐的形象。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炼字
炼句 赏析语言风格
“炼字”的答题步骤和方法
1.解释字义
2.指出手法,简述内容(结合全句) 3.分析效果
例1:[2014· 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一枝〕语出《庄子· 逍遥游》“鹪鹩巢于深 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注】 ①派:河的支流, 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 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 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 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 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 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 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 《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 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 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教案
古代诗歌阅读教案“人间随处有诗意,千年至美莫如诗。
”诗歌是高度凝炼的文字,是作者发挥想象并浓缩在心中的一幅至美图画,一字浓缩数语,一句就是一个场景。
因此,读懂诗歌,须字斟句酌,善于想象,不可操之过急,浮于表层,不求甚解地盲目去做题。
无论是平时的训练,还是在考场上,读懂是做对的前提,读是第一位的,具体到每一首诗,应坚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读诗。
一、从“四角度”入手,读懂诗歌大意抓标题以从以下方面来“读”:①“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③“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④“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⑤“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⑥“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
[应用体验]卷别标题重要信息1.2017年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①交代地点(礼部贡院);②表明了事件(阅进士就试);③暗示作者身份(主考官)2.2017年全国卷Ⅲ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交代了写作缘由(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②表明了对象(元九、李二十);③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戏赠)3.2017年北京卷晓行巴峡①点明了写作时间(晓);②表明了事件(行巴峡)4.2016年全国卷Ⅰ金陵望汉江①交代了写作地点(金陵);②表明了事件(望汉江);③明确了诗歌题材(即景抒怀诗)5.2016年天津卷登裴秀才迪小台①交代友人(裴秀才迪);②交代事件(同友登台远眺);③暗示手法(借景抒情)6.2016年山东卷水仙子·舟中①交代了地点(舟中);②暗示了题材(羁旅行役诗)7.2015年四川卷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①点明了写作时间(夏日);②交代了事件(游山家);③表明了诗歌题材(山水田园诗);④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闲适愉悦)8.2015年全国卷Ⅰ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交代了诗歌的题材(羁旅思乡诗);②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看作者要真正读懂一首诗歌,必须“知人论世”。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清单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含义及作用例句及分析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韦庄的《菩萨蛮》“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深,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体。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以夸张手法,一气贯注,写出作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组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杜甫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上句写昭君离开汉室,下句写死后身葬青冢不得归故土,对仗工整,写出了昭君一生的不幸遭遇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贺铸《青玉案》:“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以设问作结,以实写虚,一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苏轼《定风波》:“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同友人游青溪 王永彬 溪声引我入村烟,纡曲山盘古洞天。 苍石堆云撑峭壁,碧涛溅雪拥飞泉。 煎茶小憩清凉界,问柏能知魏晋年。 嘱咐同人归去早,此间住久恐成仙。 有人评价这首诗“于平凡之处翻出新语,于平凡之景中翻出新意”, 请结合颈联和尾联简要赏析。 答案:这两联将平凡的景象写出了新意。颈联充满神奇的想象, 不说柏树栽种于魏晋时期,而说它能讲述魏晋间的故事(此处化用 《桃花源记》“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原本枯燥的时间交代,笔 锋一转就写出了新意。尾联则借嘱咐同伴之趣话,侧面烘托这人间 仙境之优美迷人,写法也很新颖。
-12整体攻略 学案一 重难特训 学案二 重难特训 学案三 重难特训 学案四 重难特训
2.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 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羁旅行役诗,一般 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 如对月思亲、对月怀远,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 家庭的憧憬。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崔颢的《黄鹤楼》、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13整体攻略 学案一 重难特训 学案二 重难特训 学案三 重难特训 学案四 重难特训
[基本特征] 意象——大雁、望月、客居、佳节、羌笛、关山、鹧鸪、长亭、 古道、夜雨、孤灯、落月、黄叶、霜天、阳关等。 情感——思念、离愁、哀怨,厌恶战争,渴望团聚;歌颂友情,追怀 往昔,拳拳眷恋,殷殷劝勉。 技巧——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 风格——婉约忧伤。 [鉴赏要点] ①分析思想情感。 ②分析思乡缘由。 ③体会抒情手法。
-24整体攻略 学案一 重难特训 学案二 重难特训 学案三 重难特训 学案四 重难特训
答案: “疏影横斜”写出了梅之形,体现了梅树枝干疏朗自然、放 逸不羁、自在与洒脱的特点;“暗香浮动”写出了清淡的梅香随着 晚风四处飘溢,表现了梅之香的清幽淡雅。表达了诗人对梅的喜爱, 蕴含了诗人恬淡闲适、清高雅致的隐逸精神。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第二编如何做对题_情感形象语言技巧四大考点逐一精析第4讲
古诗歌鉴赏语言题(普通高中适用作业)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秋浦途中①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注] 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一、二两句描写水陆风光,景中蕴情,再现诗人风尘仆仆的身影和暗淡凄迷的心态。
B.三、四两句直接抒发旅途的孤寂愁闷、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悲情感慨,凄婉动人。
C.“为问寒沙新到雁”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归雁来喻思归之人,表达出有家归不得的流离之苦。
D.“来时还下杜陵无”一句,轻声一问,把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怀念,羁旅的愁思,宛转深致地表现了出来。
E.这首诗透过景物的描写,蕴藉而含蓄地抒写怀抱,富有情韵,给人以深致地回味。
解析:选BC B项,“直接抒发”错,应该是“间接抒发”;C项,“比喻”错,应该是“拟人”。
★(2)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拟声词。
(6分) 答: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结合诗句解释两个拟声词的含义,然后结合整首诗的思想情感,阐释其情感内涵。
参考答案:“萧萧”描落叶纷飞之状,暗含秋风无情、寒意萧疏;“淅淅”状秋风飒飒之态,泛起波光,掀动菖蒲,暗含行舟水上、漂泊无依之感。
表现了诗人旅途的艰辛,衬托了孤寂悲凉之情。
[诗歌鉴赏]一、二两句描写水陆风光,再现诗人风尘仆仆的身影和暗淡凄迷的心态。
山路蜿蜒,落木萧萧,秋雨纷纷;溪水伸展,秋风淅淅,波摇草动;山程水驿,风雨凄迷,字里行间流露出人行秋风中的寒凉心态和冷寂情绪。
为了下一步掀起感情的漩涡,诗人把目光转向了飞落寒汀的鸿雁,三、四两句以虚间实,故设一问,陡然地翻起波澜。
第三句转折得好,第四句就如顺水下船一样,自然凑泊,有着无限的风致。
点出“杜陵”,是因为诗人朝夕难忘的老家——樊川,就在那里。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第二编如何做对题_情感形象语言技巧四大考点逐一精析
第5讲题型研究——古诗歌表达技巧整体把握3部曲——分类要清、审题要准、答题要稳一、分类要清——熟知技巧“4类型”表达技巧指诗(词)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时所使用的各种手法。
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二、审题要准——明确审题“4要求”表达技巧题题干用语一般包括题型、范围(区间)、角度、数量等方面的要求。
审题,就是要审清这些要求。
(一)要辨析“表达技巧”这个概念“表达技巧”是个宽泛概念,与“表达特色”“艺术手法”“写作特色”“艺术表达”等都属同义语。
从实际命题和使用这一概念看,各省市还是有不同理解的。
一部分题目是具体地要求考生回答“表达技巧”中的一种,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情有什么特点”“描写上有什么特色”。
一部分题目只是笼统地要求考生回答“艺术手法”,如“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技巧是怎样的”“有什么独特的手法”。
考生答题主要纠结在这一点上。
这时不妨在“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修辞手法”上全面排查,选取最突出、最明显的“手法”答题,以免偏题或答非所问;或者按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的顺序考虑作答。
如果方向明确,则应结合某个方面的具体技巧,准确判定。
“表现手法”也是个较模糊的概念。
一般命题上将这个概念等同于“表达技巧”,这样一来,连“修辞手法”也算在“表现手法”中了。
再者,在各种表达技巧中确实有交叉、重叠的部分。
如“用典”,有人看作是修辞手法,有人认为是表现手法。
这些都可看作例外情况,学习时可特殊对待。
(二)要审清4大要求1.审题型从题干提问的形式来看,题目类型主要有两种:明考型和暗考型。
(1)明考型,就是直接要求答出表达技巧,题干中明确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信息。
(2)暗考型,就是题干中不直接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等提示,而是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用语来提问。
对于暗考型,答题时必须有表达技巧在其中。
2.审范围(区间)指鉴赏范围的大小。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第二编_情感形象语言技巧古诗歌形象鉴赏
第3讲题型研究——古诗歌形象鉴赏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
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4大角度命题:意象含义(内涵)及作用分析、景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鉴赏、人物形象鉴赏。
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即熔铸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
在诗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基本含义是固定的,熟悉这些意象的含义,有助于我们解读诗歌。
分析理解意象的含义(内涵)和作用是诗歌鉴赏中一种新的考查形式,这类题型命题方式单一,要求指出诗歌中某种意象的含义(内涵)或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等。
[常见设问]1.分析意象含义(内涵)(1)概括某几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如2013年江西卷)(2)指出诗中某种意象的含义(内涵)。
2.分析意象作用(1)全诗重点写了某一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
[解题方略]1.分析意象含义(内涵)的方法及答题2步骤理解意象的含义(内涵)时,需要联想到平时学习中积累的常见意象的含义(内涵),然后再抓住诗歌中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结合作者经历或背景,找到“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把握其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含义(内涵),往往都是象征义。
答题步骤如下:步骤一:分析表层属性。
步骤二:探求深层含义(内涵)。
2.分析意象作用的5个角度(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2)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
它通常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
(3)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是意象的最主要作用。
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作者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危的哀叹”及“一腔的爱国情”。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第二编如何做对题_情感形象语言技巧四大考点逐一精析第2讲题型研
第2讲题型研究——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但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真正要求做出评价的极少,即使是涉及这一层面,其设题点也大多集中在诗歌的内容、抒发的思想感情等方面。
高考对于本考点的考查,多以“概括并分析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的命题思路出现。
和基调,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
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
关键句是最能表现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
[常见设问]1.(2017·天津高考)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2.(2017·江苏高考)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3.(2015·全国卷Ⅰ)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4.(2015·全国卷Ⅱ)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2015·山东高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解题方略] 概括分析诗句情感题的2大步骤[应用体验]1.(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解析:尾联“勤王敢道远”的意思是为王事敢于到遥远的地方去,表现了诗人愿意为君为国去戍边的雄心豪气;“私向梦中归”的意思是在戍边之地私下里在梦中回到故乡,表现思乡的隐隐私情。
[精品]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2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案)
专题2.2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是诗歌鉴赏试题的命题热点。
诗歌的四大命题热点中,尤其要关注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命题;要注意名家的非名作和非名家的名作,尤其是宋词作品;比较鉴赏的题型将会受到追捧。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形象是主观情志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前者是诗人自己,后者是诗人所刻画和要表现的人物。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②简要分析(或概括)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③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2、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意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②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3、事物形象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含蓄,富于形象感和感染力。
鉴赏诗歌的语言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命题角度有赏字词、赏语句、赏语言风格。
1、赏字词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这类题往往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常见的提问方式是: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③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2、赏语句对诗歌语句的鉴赏,一般有如下角度:对句意的把握,对表达技巧和在结构上的地位的分析。
更多的时候是综合考查。
3、赏风格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诗人的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
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析。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第二编如何做对题第1讲题型研究_古诗歌鉴赏选择题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 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 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 为仕周时期所作。 错项示例:诗作前半篇写中夜操琴、书卷满床的情景,后半 篇写白露明月、萤火飘流的秋色,构成清新明亮的意境。
错用分析:意境特点“清新明亮”概括不当,应为“凄 清孤寂”。 判别技法:深入体味写景句本身,敏锐感知并精确表达 其特点或氛围;联系语境,着眼于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切忌孤立理解。
设误方式:7.典故分析错误 原 诗: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 信[注]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 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 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 为仕周时期所作。 错项示例:“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自己如同那个 可以齐物我、一是非、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 一样,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
命题人命制错误选项的9大设误方式
设误方式:1.错解词语意思 原 诗: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 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错项示例:第六句“空复情”的意思是满满的思念之情。 错用分析:“空”的意思是徒劳的、白白的。 判别技法:古诗中有大量词语为古今异义词,解读时要充 分调动积累,联系语境,以求精确理解。
设误方式:3.艺术手法辨析错误 原 诗: 池上早秋① 白居易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② 露饱蝉声懒,风干 柳意衰。 ③ 过潘二十岁 ,何必更愁悲。 [注] ①公元前825年(唐宝历元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 史;次年作本诗,诗人36岁因病去职,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 ②风干:柳树经秋,风吹叶落,暗指自己年迈体衰。③潘安32 岁鬓生白发,过潘二十岁,应是52岁知天命的年龄。 错项示例:颈联写了蝉、柳这两种对秋敏感的物象,使用了动 静结合的写法,以衬托秋天的寂寥。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第二编如何做对题_情感形象语言技巧四大考点逐一精析第1讲古诗歌
——“古诗歌鉴赏选择题”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作业题组一“选择题”变形扩容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吴中书事杨乘①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②自生兰叶小,响廊③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
[注] ①杨乘,唐朝诗人。
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
宣宗大中元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
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传说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
③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
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
判断正误:在括号中打“√”或打“×”。
A.首联以“十万人家”写出当年吴中的繁华,以“管弦台榭”代指当年吴国歌舞升平的景象。
(√) B.颔联“名归范蠡五湖上”指的是范蠡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被灭之后归隐一事。
(√) C.诗中运用典故,通过范蠡帮助勾践灭吴,而后名成归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分析:表达了诗人的羡慕之情以及诗人对自己的命运不能自主的悲叹。
D.颈联描写想象之景,意蕴丰富,“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空”意在渲染响廊空寂无人。
(×)分析:颈联描写的并非想象之景,而是实景,写出了吴中如今的荒凉破败。
E.尾联“谁与同”和范仲淹的“吾谁与归”的意蕴相同,表现了诗人欲辞官归隐却无人理解的无奈。
(×)分析:尾联“谁与同”与范仲淹的“吾谁与归”不同,诗人“尊前多暇”,无事可做,只能慨叹谁能陪他一起借酒消愁呢,表达了诗人不为所用,无人理解的无奈和伤感。
F.尾联写诗人神游历史之后,最终由古人联系到今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如今每日无所事事,无人能理解自己的忧愁心情。
(×)分析:“借景抒情”错误,应该是“直抒胸臆”。
G.诗中将吴中当年的繁华热闹和眼前的荒凉衰败、凄清冷落进行对比,表现出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悲伤。
(√) H.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颔、颈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六 古代诗歌阅读 第二编 如何做对题情感、形象、语言、技巧,四大考点逐一精析
古诗歌鉴赏形象题普通高中适用作业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11分)诉衷情近柳永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
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
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
脉脉朱阑静倚。
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
愁无际。
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
尽日空凝睇。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对“故人”的思念是全词的中心,所以作者将“故人”写得具体形象,联系柳永其他羁旅行役之词来看,“故人”应指他在京都相识的民间歌妓们。
B.作者很注意上下片之间和意群之间的照应和映衬。
如“伫立”与“静倚”,“望处”与“凝睇”,“残阳”与“远水生光”等,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C.“残阳”“黯然情绪”“愁无际”“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等词语,是词人悲秋所生的迟暮之感与身处异乡所生的怀人之悲的混合。
D.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秋光老尽”的迟暮之感和久望不见的怀人之悲。
以词人“凝睇”的动作描写作结,情感表达含蓄蕴藉。
E.以定格的人物形象作结,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空”字极富表现力,既有望而不见之意又写尽了内心的空落和无奈之感。
解析:选AD A项,本词中作者并未将“故人”写得具体形象,而是含糊其辞的。
D项,“凝睇”是神态描写。
★(2)词的上片中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前后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词的上片中的重要意象。
如前四句中的“雨晴”“气爽”“水生光”“山耸翠”等,给人以辽阔、清新优美之感;后三句中的“断桥”“幽径”“渔村”“孤烟”等,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之感。
由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词的上片中,前四句写雨晴气爽、江水澄明、远山苍翠,给人以平远开阔、清新优美之感。
(3分)后三句抓住断桥、幽径、渔村、孤烟等,勾勒了一幅荒江日暮秋色图,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之感。
(3分)[诗歌鉴赏]词的上片描写秋景,江南水乡的秋色在词人的感受中是平远开阔、疏淡优美的。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温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第二编如何做对题情感形象语言技能四大考点一一精
古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作业一、区分表达技巧指出下列诗(词)句所用的表达技巧。
类型诗(词)句所用技巧表达方式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议论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白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侧面描写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白描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动作描写表现手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虚实结合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反衬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视听结合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用典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比兴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对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对比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用典修辞手法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拟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拟物、夸张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拟人、借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夸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比喻、夸张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设问、借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互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借代结构手法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卒章显志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以景结情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抑扬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铺垫1.借代与借喻试指出下面诗句中画横线词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借代还是借喻。
(1)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柳永《望海潮》)借喻(2)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第二编如何做对题_情感形象语言技巧四大考点逐一精析第2讲古诗歌鉴赏思想情
古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普通高中适用作业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首诗抓住从薄暮到深夜的特征,描绘了一幅“山间初夜图”:夕阳西下、群壑蒙烟、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欲归、烟鸟栖定。
B.“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清泉而感山幽,细致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激动心情,很有韵味。
C.“孤琴候萝径”写诗人独抱古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长满藤萝的小径,痴痴期盼友人丁大的到来,期待知音之象栩栩如生。
D.诗人运用视觉、感觉、听觉等写景,笔意在若有若无间挥洒自如,点染空灵,将暮后山中景色勾勒得极具特色,并寓情于景。
E.从表面上看,前六句只是写景,只有结尾两句才写候友,其实不然,诗人一开始就在写候友,只是诗人暗藏在景物中没有露面罢了。
解析:选AB A项,“樵人欲归”分析不当,“归欲尽”的意思是差不多走尽了。
B项,“激动心情”分析不当。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表现了将要见到友人的惬意。
★(2)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心态?(6分)答:解析:诗题中的“待丁大不至”限定了诗作的感情范围,前三联的环境描写酝酿了感情基础,“孤琴候萝径”集中展现了诗人的感情所向。
参考答案:抒发了对丁大归宿的期盼之意和对丁大的挂念与信任之情。
抒情主人公不心焦,不抱怨,表现出异常平静的心态。
[诗歌鉴赏]此诗写在山间夜宿,期待友人不至。
前六句尽写夜色:夕阳西下,万壑蒙烟,凉生松月,清听风泉,樵人归尽,暮鸟栖定;后两句写期待故人来宿而未至,于是抱琴等待。
全诗不仅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令特征,而且融合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境界清新幽静,语言委婉含蓄。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六 古代诗歌阅读 第二编 如何做对题-情感、形象、
第4讲题型研究——古诗歌语言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通过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分析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品味关键词(炼字)、赏析诗眼、赏析关键句(炼句)和赏析语言风格。
其中品味关键词(炼字)和赏析关键句(炼句)是热考题型。
品味关键词(炼字)炼字,多指诗歌中那些经过推敲,用得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和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
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有时是副词或数量词、叠词。
[常见设问]1.(2017·山东高考)“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2.(2016·天津高考)“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3.(2015·山东高考)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4.(2015·湖北高考)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5.(2014·湖北高考)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6.(2014·大纲卷)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解题方略] 品味关键词(炼字)“3步骤”[注意] 赏析字(词)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把该字(词)放到具体的诗(词)句之中,并结合全诗(词)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来分析该字(词)的语法特点或表达技巧。
[分点突破](一)动词动词是表现人(物)的动作的词语,分析时可从人(物)的动作特点的角度进行,同时,要注意挖掘动词在语境中的“动态之美”。
[应用体验]1.(201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歌鉴赏选择题”配套检测重点高中适用作业练(一) 对点检测·全员必做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11分)示秬秸[注]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 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
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市楼”一句写人物活动,也是从正面表现主人公起得很早。
D.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E.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解析:选BC 卖饼儿捧着装饼的盘子,走出家门,拖着长声叫卖。
这里的“歌”并不是真的歌唱,而是拖着长声叫卖的声音,因此B项说卖饼儿的叫卖“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不准确,另外也不切合全诗主旨。
C项,应是从“侧面”表现主人公起得早。
(2)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从诗歌语言特点的角度进行分析,“平实”即平白实在,不堆砌辞藻;“有韵味”则强调内容的丰富。
参考答案: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
举例:“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
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
[多练一点·强化理解]判断正误。
①“城头月落霜如雪”中“月落”和“霜”两个意象暗写故事发生的季节(冬天),也与小序“大寒烈风”相呼应。
(√)②诗人是写给儿子看的,对孩子谆谆教诲,如果不努力读书,志存高远,将来也没有好的生活。
(×)分析:“如果不努力读书,志存高远,将来也没有好的生活”错误,诗人用意在告诫儿子要有追求,要志向坚定,不能贪求安闲。
[诗歌鉴赏]张耒,熙宁进士,得苏轼器重,但为官一再被贬。
家本清寒,一直过着不安定的生活,但因此他也接触到下层社会,所以其诗能反映民间的疾苦。
他写诗有意学习白居易,但他的诗远不及白居易的精细工丽。
这首诗的题目很长,原文是:“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这实际上是本诗写作动机的一个详细说明。
最后一句的意思就是写给他的两个儿子“秬”和“秸”看,所以我们就用这三个字作题目。
这首《示秬秸》诗,在写景叙事中语言平实如话。
写景:“城头月落”“楼头五更”直接道来,没有任何修饰;“霜如雪”的比喻也很浅近。
叙事:“捧盘出户”“市楼东西”就像散文一样明白。
诗用七言古体,没有律诗的对仗,四换韵脚,不事雕琢,平仄兼用。
这种语言,与诗歌所写的下层劳动者的生活情景高度吻合。
诗歌语言虽然平实,但平而不淡,富有独特的韵味。
开篇两句写景,一句写所见,一句写所闻,多角度勾勒出凌晨空旷寒冷的环境,对卖饼儿的形象做出有力烘托,使其动作更鲜明,呼声更清晰。
“歌一声”与“人未行”对比鲜明,对卖饼儿勤奋自强的赞许跃然纸上。
诗歌在平实的叙述中,也不乏细节特写,“北风吹衣射我饼”,换用第一人称,诗人完全走进了卖饼儿的精神世界,一个“射”字,也就更令人感同身受。
“不忧衣单忧饼冷”揣摩心态,写出了卖饼儿的艰苦和志气,为诗歌最后两句对儿子的劝诫做出了坚实的铺垫。
钱钟书先生说:在“苏门四学士”中,张耒的诗作最富有关怀人民的内容。
这首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北邻卖饼儿五更天就“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
此诗以深切的同情,晓畅如话的诗句,生动地描述了卖饼儿的情状。
如果说“不忧衣单忧饼冷”是从白居易《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化出,结句的勉励之辞“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则给全诗注入一股积极向上的清风。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11分)西塞山①下作韦庄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②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③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注] ①西塞山:三国时东吴江防边塞,历代诗人多有趣咏。
②孤峰:指湓城北的庐山。
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人行至西塞山这个东吴江防边塞,前望江水而引起丰富的联想,但诗人并没有步趋古人而借西塞山势发盛衰荣辱的感叹。
B.颔联写诗人所见,前望是庐山,后看是斜月;“渐映”写月光逐渐明亮,“斜生”巧妙地写时间的推移、位差的变化。
C.颈联化实为虚,把西塞山一带异时生长成熟的植物作艺术的归纳,使得描绘的景物更加富有艺术魅力和生活情趣。
D.尾联,表现了诗人对西塞山的爱恋,他把芦花化作宁静恬适的生活伴侣,期望有一天独棹扁舟而来,依傍芦荻结庵而居。
E.这首诗写诗人舟行至西塞山下时所见所感,前两联暗示诗人的行迹,第三联写出对此地烹紫蕨、摘黄柑的乡间生活的赞美。
解析:选BC B项,“渐映”写舟行的渐见过程,不是写“月光逐渐明亮”;C项,“化实为虚”错误,这是从前面实景转入虚景(烹紫蕨的晓烟和带露的黄柑亦与诗人黄昏舟行的时间相背),属“由实入虚”的手法,与前面身临奇妙环境的感受作呼应,为末尾所发归焉之志作铺垫。
(2)首联“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写景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6分)答:解析:首联“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写景的妙处可以从诗句所写的景物形象及采用的表达技巧上分析。
“西塞山前水似蓝”写出西塞山前的水呈现蔚蓝色彩,“乱云如絮满澄潭”写出云层如轻飘的花絮,弥漫江上,缠绕山间,呈现出一种神奇的景象。
而且用了比喻、对比的手法,把云比喻成飞絮,山势和江面对比,画面感极强。
参考答案:①“水似蓝”,表明水深莫测,西塞山势的峻峭,山间葱茏草色的映衬,使得江水的颜色蔚蓝;②“乱云如絮”写出了云层如轻飘的花絮,在山间起伏缠绕,非山势高峻难得有此景象,起伏的乱云弥漫江上,缠绕山间,使山势与水面通过乱云的衔接,而产生一种奇妙的效果;③运用比喻、对比的手法,把云比喻成飞絮,蔚蓝平静的江面与陡峭如削的山势对比,写出了西塞山的奇特地势,加以缈茫起伏的云絮飘飘,形成一种对比强烈又结合奇妙的艺术境界。
[多练一点·强化理解]判断正误。
①第三联的安排,不仅为全诗的画面增添了生气与活力,而且由实入虚而归为遣志发情,更显得自然巧妙。
(√)②这首诗也隐含着对六朝衰亡的感喟,读来总有几分凄凉萧瑟。
(×)分析:韦庄对西塞山的一景一物,洋溢出深切的爱恋,他无意于为芦荻秋风伤叹,而把芦花视为宁静恬适生活的伴侣,期望着有朝一日独棹扁舟而来,依傍芦荻结庵而居,领略西塞山的优美山水景物,观“他年”“终傍”之辞,其志可知。
[诗歌鉴赏]这首诗约为韦庄舟行长江经过西塞山下时所写,时间是公元890年,作者五十五岁时。
西塞山,因为三国时是东吴的江防边塞,故历代诗人多有题咏,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即是千古盛传的名作。
诗人行至西塞山下,前望江水,仰观阙塞,历史往事和前贤佳句勾起丰富的联想。
但是,诗人并没有步趋古人,借西塞山势发盛衰荣辱的感叹。
在艺术处理上,前两联开门见山,直写所见,暗示行踪旅迹;后两联称美西塞山的环境与物产,以他年卜居其地之意作结,流露出许多轻快与倾慕,绝无盛衰存亡的议论感喟,读来清隽可喜。
首联两句,一写水,一写山。
“水似蓝”,表明其地水深莫测,江右西塞山势的峻峭,以及山间葱茏草色的映衬,使得江水的颜色蔚蓝。
此句虽写水,而山亦映带其中。
次句写山势险峻,用“乱云如絮”描绘,云层如轻漂的花絮,在山间起伏缠绕,非山势高峻难得有此景象。
这起伏的乱云弥漫江上,缠绕山间,使山势与水面通过乱云的衔接,而产生一种奇妙的效果。
故此句虽落笔在山,而水亦映带其中。
试想,置身于蔚蓝平静的江面与陡峭如削的山势比照之下,加以缈茫起伏的云絮飘飘,这个环境给诗人的感受,一定是对比强烈又结合奇妙的一种艺术境界。
第二联一瞻前程,湓城北的庐山依稀可见,渐见影像;一顾来路,云梦之南的天际,片月斜挂,渐远渐斜。
“渐映”恰当地呈现出当时舟行的渐见过程,“斜生”也巧妙地点出时间的推移、位差的变化。
第三联由前幅的实景勾勒转入虚笔飞动,与前面身临奇妙环境的感受作呼应,为末尾所发归焉之志作铺垫。
蕨本多年生植物,嫩时茎叶可食,其色紫,故名紫蕨,采食的时间在仲春时节。
柑成熟时色黄,采摘期在秋冬之际。
仲春所烹食的紫蕨与秋冬之际摘柑不可同日而语;烹蕨的晓烟和带露的黄柑亦与诗人黄昏舟行的时间相背。
在此诗人通过适当的联想,把此地异时生长成熟的植物作艺术的归纳,把西塞山一带的优美图画描绘得更富有艺术魅力和生活情趣。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以“故垒萧萧芦荻秋”终结,尽管充满对“四海为家日”的欣慰和六朝衰亡的感喟,读来总有几分凄凉萧瑟。
韦庄对西塞山的一景一物,却洋溢出深切的爱恋,他无意于为芦荻秋风伤叹,而把芦花视为宁静恬适生活的伴侣,期望着有朝一日独棹扁舟而来,依傍芦荻结庵而居,领略西塞山的优美山水景物,观“他年”“终傍”之辞,其志可知。
就全诗看,尽管前两联以暗示行迹的方式对西塞山的奇特地势环境作了描写,但若无第三联以羡慕的心情对此地烹紫蕨、摘黄柑的虚笔赞美,不仅诗的尾联难以引出,并且全诗亦显得平泛平淡,难以因巧见意。
第三联的安排,不仅为全诗的画面增添了生气与活力,而且由实入虚而归为遣志发情,更显得自然巧妙。
至于作者在遣词造语上的细微精炼,在达意的准确和追求七律诗成熟的技巧上,造诣深厚。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11分)情诗曹植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①,处者②歌式微③。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 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
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
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
③式微:出自《诗经》,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引发诗人的联想。
B.三、四句以乐景写哀情,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所用手法一致。
C.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
D.九、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者”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