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朵芬芳的花说课稿2.doc2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一音乐 五十六朵芬芳的花教案

2019-2020年高一音乐 五十六朵芬芳的花教案

2019-2020年高一音乐五十六朵芬芳的花教案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音乐鉴赏》2)年级:高一年级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文艺出版社4)所属章节:《音乐与民族》5)学时数:45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不同民族的音乐鉴赏,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民族音乐文化的风格特征。

(2)能辨别不同民间音乐所属的民族。

(3)能根据欣赏少数民族音乐的感受,总结归纳出不同民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2:设计思路:(包含教材结构,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及手段)《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

《少数民族音乐》作为《音乐与民族》单元的第一课,是学生将已有的民族知识进行综合表现,为此,本课从身边熟悉的民族和民族人物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教学重点放在民族音乐鉴赏和区别不同民族音乐的风格与音乐特点上,让学生在听辩不同民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描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2分钟1:选用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名言:“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的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2:看一组图片让学生来分辨分别属于哪些民族。

学生齐声回答。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

2:让学生对少数民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深入5分钟1: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芬芳的花,每一朵花都开得那么迷人,那么鲜艳,老师采摘几朵最具代表性的花和大家一起分享。

(出示中国地图,标出几个民族,沿中国外围边境走一圈。

)2:中国民歌分为两个部分:少数民族音乐和汉族民歌。

3:播放一组少数民族音乐家的图1:仔细听讲。

2:学生讨论并回答1: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围绕所教内容展开探究学习。

2:明白少数民族音乐家为少数民族音乐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片。

提问: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少数民族音乐家?展开35分钟1:朝鲜族:(1):简介从东北出发,来到朝鲜族居住的地方。

小学思想品德《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说课稿范文

小学思想品德《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说课稿范文

小学思想品德《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说课稿范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说课稿各位老师,各位领导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一:首先说说我的设计意图本主题没有呈现大量的可供教师讲授的知识点,而是以图画的形式展现了少数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对高年级的教学要求以及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课时的教与学均一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

自主学习形式的设计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着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了解、认识不同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为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感到骄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认识和发展,学习创新。

从而达到“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习得”的目标。

二、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初步了解不同民族服饰、民居、民族歌舞等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

3、掌握一些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技能。

其次是行为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会合作和善于学习的好习惯。

最后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为多彩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感到骄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常见民族的服饰以及风俗习惯的调查。

四、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小学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在自主学习中着重了解不同民族的民族服饰、民居和民族歌舞。

2、通过学习感悟,为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感到骄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难点:对各具特色的文化的了解。

设立依据是:这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

其民族众多文化各异。

我是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案一:五十六朵花——探索民族音乐之美

教案一:五十六朵花——探索民族音乐之美

教案一:五十六朵花——探索民族音乐之美探索民族音乐之美音乐是人类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的情感表达方式之一。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风格与独特的音乐文化。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让学生们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让他们领略音乐的美妙与独特。

本次教学主题是“五十六朵花——探索民族音乐之美”。

这是一个充满探索和发现的教育主题,我们将会带领学生们以五十六个民族的音乐为切入点,去感受并深度探究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

一、课程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五十六个民族的基本音乐风格。

2.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性与美妙。

3.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品位。

4.提高学生对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认知,增强国际视野。

二、教学内容1.音乐欣赏我们将会带领学生一起欣赏五十六个民族的音乐。

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音乐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在欣赏的过程中,我们将会让学生展开讨论,探究每种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2.探究音乐背后的文化接着,我们将会让学生通过阅读与探究,深度挖掘每个民族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不同音乐背后的故事与文化,让学生感受和认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联系。

3.制作音乐作品我们将会让学生自主设计并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体验音乐创作的乐趣,并且将创作成果在班级中进行分享。

这个环节将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验音乐的美妙,对音乐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分为三个阶段:引导探究阶段、知识整合阶段、个人创新阶段。

1.引导探究阶段我们采用启发性方法,在前期引导学生对五十六个民族的音乐进行欣赏。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思考和感受,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同时,教师也会以问题引导形式,帮助学生逐步深入探究每个民族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

2.知识整合阶段在学习过程的中间环节,我们采用课堂演讲、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与协作,分享自己对音乐背后文化内涵的理解与看法。

品德与社会《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说课稿

品德与社会《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说课稿

品德与社会《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说课稿品德与社会《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说课稿一、设计意图我说课的内容是学校《品德与社会》五班级上第四单元的第一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本课共由六个话题组成。

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我以同学对中华大家庭已有的熟悉和情感基础,为基点创设的教学活动。

教学此课之前我引导同学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渠道,选择自己感到饶有兴趣的民族去搜集、整理有关的资料。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调动同学学习的主动性,我将教材中原本学问性较强的内容,通过几个趣味性的活动呈现出来。

使同学能够在开心的氛围中,感受各民族生活的丰富多彩,从而培育同学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主动健康的情感态度。

依据上述的设计意图,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学问目标: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力量目标:培育搜集、整理材料的力量和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

情感目标:培育对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理解和敬重的感情;激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初步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四、教学难点:培育对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理解和敬重。

基于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这一年龄段同学的实际状况,我将教学过程分为如下的五个部分。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鉴于本课的主题,我选择了以一曲深情并茂的MTV《爱我中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使同学在观赏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各民族团结友好的情景和氛围,在欢快气氛中激发同学的兴趣,并以此为话题自然引出本课的所学内容。

在观赏完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让同学自由相互沟通后进行小结:是啊,56个民族风采各异他们如同一枝枝花散布在祖国各地,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

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大家庭感受他们各自的风采吧!接下来我通过四个板块讲授新课。

湘艺版高中音乐鉴赏 一、五十六朵芬芳的花 教案

湘艺版高中音乐鉴赏  一、五十六朵芬芳的花 教案

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前生今世
音乐教案
课型:欣赏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茉莉花》,使学生了解其在海外流传的过程和现在特殊的国际地位;
2.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中国民歌的风格和特点,了解中国民歌的分类,进而开始了解和走进中国民歌音乐。

二、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和演唱《茉莉花》,加深对中国民歌风格和情感的体验。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宣传片,导入本课——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前生今世。

《茉莉花》是江苏民歌,曲调婉转流畅,感情细腻,在国内外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并在中国和世界广为传唱,是中华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性,被誉为“中国第二国歌”。

(二)中国民歌的起源、分类
1.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在狩猎、祭祀、求偶、搬运时就开始了他们的歌唱。

2.中国民歌分类:
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三)课堂互动
请同学演唱或演奏《茉莉花》,加深同学们对《茉莉花》的印象。

(四)《茉莉花》的流传——前生
1.《茉莉花》是中国流向海外的第一首民歌。

2.《茉莉花》与明太祖朱元璋之间的关于反腐的故事。

(五)《茉莉花》的历史瞬间——今世
(六)课堂互动:
1.全班同学一起演唱《茉莉花》
2.欣赏中国民歌《茉莉花》,之后全体同学交流欣赏感受。

(七)小结:
作为一首传统风格的中国民歌,《茉莉花》不仅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更具有广泛的世界性,在重大的国际舞台上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展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追求美好生活、努力与世界人民和睦相处的愿望和诚意。

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前生今世
音乐教案
李晶妍。

高中音乐_五十六朵芬芳的花——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五十六朵芬芳的花——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欣赏感受苗族、蒙古族、藏族地区少数民族音乐,并用聆听、观看、演唱、演奏、舞蹈、讨论等多种形式参与、体验。

2.能分辨并说出本课多首音乐作品所属的民族;能在分组讨论后,归纳音乐作品中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

3.搜集一至两个少数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生活、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文字、图片、乐谱、音像资料,然后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

4.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描述与评价能力,在聆听、体验少数民族音乐美的同时,激发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感受、体验各种体裁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的内涵及情感。

2、难点:归纳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的风格与特点。

三、教学准备1、提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

2、教师准备图片、音响、音像等有关的资料,制成课件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教学内容四、教学内容(一)播放课前曲《中华大家园》(二)导入:大家知道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名字是什么吗?(同学回答)《中华大家园》我们中华民族就象歌中所唱的一样,是一个大家庭,56个民族就象56朵芬芳的花遍布在中国大地上,特别是少数民族他们大多能歌善舞,但是由于在地理环境、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上的差异,他们的音乐也不尽相同、各具特色。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到几个少数民族去看一看,了解他们的风土人情,学习一下他们的民族音乐。

(三)、新授:1、(1)首先同学们根据大屏幕的提示,快速转动脑筋,想一想这是哪个少数民族?(播放幻灯)苗族(2)刚才出现了“飞歌”这种形式,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苗族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放幻灯)听完了〈歌唱美丽的家乡〉,大家说一说有什么特点的歌曲能称为“飞歌”?(同学回答)(3)介绍飞歌:(放幻灯)飞歌:苗语称为“夏样”,即高声歌唱的意思,流行于贵州东南苗族地区;它是苗族声乐艺术的珍品,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曲调明快有极强的感染力;“飞歌”的演唱形式多种多样,有齐唱、对唱和独唱等。

高中音乐鉴赏《独特的民族风——五十六朵花》说课稿

高中音乐鉴赏《独特的民族风——五十六朵花》说课稿

高中音乐鉴赏《独特的民族风——五十六朵花》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并识别中国56个民族的主要音乐风格及其代表性乐器。

2.学生能够掌握民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调式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民族音乐特点的能力,能够从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进行分析。

2.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能够感受和理解民族音乐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兴趣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的文化观念,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重点:-56个民族的主要音乐风格及其代表性曲目。

-民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音乐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如何通过音乐鉴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尊重。

教学进度安排:-引入(10分钟)-新课讲解(30分钟)-练习(15分钟)-总结与讨论(10分钟)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民族音乐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讨论法:小组讨论民族音乐的特色和文化背景。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民族音乐作品,理解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资源-教材:《高中音乐鉴赏》及相关教辅材料。

-教具:多媒体投影仪、音响设备。

-多媒体资源:各民族音乐视频、音频片段,相关图片和文档。

-实验器材:无(本节课为鉴赏课,不涉及实验)。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每组分配明确的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问题。

2.课堂纪律:制定课堂规则,明确奖惩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保持课堂秩序。

3.激励策略: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七、评价与反馈1.课堂小测验:通过选择题或简答题形式,测试学生对民族音乐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民族音乐鉴赏文章,评价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3.期末考试:包含民族音乐鉴赏的相关内容,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高一音乐-五十六朵芬芳的花教案

高一音乐-五十六朵芬芳的花教案

五十六朵芬芳的花——少数民族音乐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音乐鉴赏》2)年级:高一年级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文艺出版社4)所属章节:《音乐与民族》5)学时数:45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不同民族的音乐鉴赏,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民族音乐文化的风格特征。

(2)能辨别不同民间音乐所属的民族。

(3)能根据欣赏少数民族音乐的感受,总结归纳出不同民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2:设计思路:(包含教材结构,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及手段)《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

《少数民族音乐》作为《音乐与民族》单元的第一课,是学生将已有的民族知识进行综合表现,为此,本课从身边熟悉的民族和民族人物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教学重点放在民族音乐鉴赏和区别不同民族音乐的风格与音乐特点上,让学生在听辩不同民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描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2分钟1:选用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名言:“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的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2:看一组图片让学生来分辨分别属于哪些民族。

学生齐声回答。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

2:让学生对少数民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深入5分钟1: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芬芳的花,每一朵花都开得那么迷人,那么鲜艳,老师采摘几朵最具代表性的花和大家一起分享。

(出示中国地图,标出几个民族,沿中国外围边境走一圈。

)2:中国民歌分为两个部分:少数民族音乐和汉族民歌。

3:播放一组少数1:仔细听讲。

2:学生讨论并回答1: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围绕所教内容展开探究学习。

2:明白少数民族音乐家为少数民族音乐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民族音乐家的图片。

提问: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少数民族音乐家?展开35分钟1:朝鲜族:(1):简介从东北出发,来到朝鲜族居住的地方。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精品教案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精品教案

第三单元五十六朵芬芳的花三.中国汉族民歌之号子、山歌课型:音乐鉴赏课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等教学内容:欣赏汉族民歌之号子、山歌部分教学重点:感受作品的音乐特点教学难点:从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方面分析号子、山歌的定义、分类、功能及审美特点教学目标:1.欣赏《盐工号子》、《农事号子催咚催》、《见面容易拉话难》、《脚夫调》、《槐花几时开》等汉族民歌,感受并简述不同体裁、不同地域汉族民歌的特点。

2.在欣赏体验的基础上,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号子、山歌的定义、分类、功能及审美特点。

3.共同表演《过滩号子》,体验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教学过程:一、课前音乐《船夫曲》二、导入:民歌的概念与分类:1、什么叫做民歌?民歌是民间口头流传的歌曲,它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请学生回答)2、有民歌的最早文字记载是?3、从体裁形式来分,民歌可以分为几类?(号子、山歌和小调)启发学生:(回想初二学过的知识。

)三、欣赏劳动号子:1.导入: 我们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

假如那时人们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一个叫道:“杭育杭育”,这就是创作……——鲁迅《门外文谈》观赏号子《盐工号子》、《农事号子催咚催》等。

思考问题:1、谁在唱?2、在哪唱?3、唱什么?4、怎样唱?5、为何唱?2.学生讨论总结:号子的定义:直接产生于劳动场合,伴随劳动过程的民歌。

号子的分类:因劳动形式的不同可分为5大类:(1)搬运号子:搬运货物劳动中所唱。

(2)工程号子:修建大坝等劳动所唱。

(3)农事号子:各种农业劳动所唱。

(4)作坊号子:小手工作坊劳动所唱等。

(5)船渔号子:行船、打鱼等水上劳动所唱。

号子的功能及审美特点:(1)、以统一劳动节奏的实用性为主,调剂鼓舞劳动者情绪的表现性为次。

(2)、审美特点:风格:直接简朴、坚毅粗犷。

形态:节奏与劳动节奏完全一样,具有鲜明律动性。

56朵花说课材料

56朵花说课材料

中学音乐教学研究与实践______五十六朵花说课稿姓名包佳玉学号 12035020班级师范一班一、说教材《五十六朵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本单元是一个从低、中年级延续过来的向学生介绍五十六个民族音乐歌舞的重要单元。

帮助学生树立五十六个民族互帮互学共同繁荣的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优良传统更是学生值得学习的。

羌族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这首歌表现了羌族人民在欢乐的节日里载歌载舞的情景。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经过四年的音乐课熏陶和培养,以具备和掌握了基本的音乐技能和知识。

比如:旋律的高低、音乐的节奏特点、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等;他们会自信、有感情地演唱、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会对自己或他人的表现作出简单的评价等。

基于以上五年级学生的特点,再根据新课标中提出的音乐学科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理念,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聆听《瑶族舞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体会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演奏等方法,使学生能自信、准确地演唱歌曲,并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和体验音乐,让学生了解和喜爱羌族歌曲,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羌族人民赞美幸福新生活的喜悦之情,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在听,唱,奏等情感体验中努力去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唱准音高,有控制地唱好结尾处的高音。

较好地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

五、说教法本课我综合使用创设情景法,歌曲小组合组探究,歌曲二次创作,视唱法,欣赏法,讨论法等教法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创设情景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整个课堂成为欢乐的海洋。

音乐鉴赏课教学模式例说

音乐鉴赏课教学模式例说

音乐鉴赏课教学模式例说作者:庞玮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09年第05期一、理论依据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高中学生,更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搞好音乐教学的关键所在,坚持以人为本是教学的宗旨,让学生从学的过程中自主的获得知识与乐趣,从而增长他们的学识和才干。

二、模式结构情境导入——欣赏讨论——探究学习——激励创造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共同完成教师事先精心设计的音乐教学活动。

三、操作说明下面是我在实施这些教学环节时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1.创设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情境。

现在的音乐鉴赏课,一味地听歌曲或乐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

要想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还要在课件中的画面下一些工夫。

例如:我在上音乐与民族《五十六朵芬芳的花》这一课中,听音乐之前,我先在课件中展示每个民族具有代表性的画面。

蒙古族的草原、藏族的牛羊、傣族的竹楼等,通过一幅幅漂亮的画面,学生对少数民族的音乐更感兴趣了,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音乐与民族的密切关系。

2.通过音乐欣赏,学生展开讨论不同的人欣赏同一个作品,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见解,但只要是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都不能说是错误的理解,因此,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不管回答得质量如何,老师都要加以肯定和表扬。

例如:在欣赏《祖国颂》这一作品中,当问道:这个作品应属于哪个美的范畴中,有的学生回答优美,有的学生回答壮美,还有的学生回答崇高美。

其实这三个范畴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

崇高美虽然与优美和壮美有相同之处,但比优美更壮丽,比壮美更深刻,更富于哲理。

《五十六朵芬芳的花》教案

《五十六朵芬芳的花》教案

《五十六朵芬芳的花》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了解少数民族的音乐特征(2)通过歌曲分析,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3)由少数民族歌曲的欣赏,让他们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1、聆听音乐,感受各个民族作品的音乐风格。

2、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

教学难点:根据音乐旋律、节奏区分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用具:黑板、多媒体、音像资料等。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启发诱导法、归纳总结法等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以富有民族特色又流行的陶笛曲《故乡的原风景》为背景音乐,利用图片展示部分民族服饰。

提问:同学们知道他们分别都是那个民族吗?学生回答老师点评并做介绍师讲: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都那么丰富多样,用我们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富有个性,那他们的音乐是不是也与服饰一样那么丰富多彩而有个性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的海洋之中(多媒体课件显示《五十六多芬芳的花》)去听听少数民族的音乐,看看那里的人们有怎样的风俗习惯,音乐风格又是怎样的呢?(通过导入部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明确了学习目标。

)2、新课教学:第一步:赏析四首民歌(1)要求:注意歌曲的节奏、节拍、曲调以及情绪,区分其特点。

(2)播放:《辽阔的草原》、《酒歌》、《歌唱美丽的家乡》、《纺织谣》(3)带着问题聆听、比较,给时间学生谈论,老师提问并给予评价。

第二步:老师简单介绍音乐作品《辽阔的草原》(蒙古族)这是一首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长调”歌曲。

全曲节奏自由,旋律悠扬宽广,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酒歌》(藏族)又名《年轻的朋友》,在我国广为流传的藏族民歌。

歌曲为一段体结构。

特点:节奏规整、结构均匀、情绪热烈、曲调热情、婉转、流畅。

《歌唱美丽的家乡》(苗族):徵调式,曲调高亢悠扬,情绪激动,节奏自由奔放。

“飞歌”苗语为“夏样”,即高声歌唱的意思。

《纺织谣》(朝鲜族):曲调明朗流畅、优美抒情、旋律清新质朴、四分之三拍、节奏富有动感、情绪祥和。

7五十六朵芬芳的花2

7五十六朵芬芳的花2
2、理解民歌的概念及分类
1、初步了解民歌概念。
2、从理论上进一步理解民歌概念





3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钟
(一)听赏劳动号子《澧水船夫号子》
1、播放《澧水船夫号子》,
2、提问:该曲在节奏、速度、力度上有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了船夫们行船过程中怎样的情景。
3、师生随歌曲合作表演三个片段,体验船夫江上行船的劳动过程,感受歌曲力度、速度和节奏的变化。
4、教师设问,引导学生讨论比较不同地区的三首民歌《茉莉花》。
5、让学生结合教师演唱的小调,归纳总结小调的音乐特点,填写表格。
(三)听赏山歌《赶牲灵》、《小河淌水》
1、播放陕北民歌《赶牲灵》,让学生感受信天游的音乐特点,体会音乐情感。
2、播放云南民歌《小河淌水》,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
3、提问:各地山歌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4、播放图片,引导学生知道劳动号子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编唱的,由于劳动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劳动号子。
5、引导学生填写表格,归纳总结劳动号子。
(二)听赏小调《茉莉花》
1、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引导学生随音乐跟唱歌曲第三段歌词。
2、播放河北民歌《茉莉花》,引导学生与江苏民歌《茉莉花》进行比较。
3、教师范唱江苏扬州民歌《茉莉花》,并教学生演唱。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3分钟
课前播放:湖南民歌《浏阳河》
1、根据自己的感受说出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和地方风情。
1、从学生熟悉的民歌着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1、提问:这段音乐具有怎样的风格特点?它描绘了什么地方的风土人情?
初步了解
3分钟

五十六多芬芳的花

五十六多芬芳的花

五十六朵芬芳的花《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课教案音体美教研室杜国利一、教学年级:高一年级二、课型:鉴赏课三、教学内容:1、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2、藏族民歌《酒歌》3、朝鲜族民间乐曲《纺织谣》4、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5、乌孜别克族民歌《一杯酒》6、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四、教材分析:“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

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

这节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

因作品较多,可选择《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纺织谣》、《一杯酒》作浏览性欣赏。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六、教学重点:1、聆听体验《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

2、理解音乐作品中体现风格特征的表现要素。

七、教学难点: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八、教学方法: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辩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九、课时安排:一课时六、鉴赏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1、介绍苗族所分布的地域及生活特点。

湘教版高一音乐教案

湘教版高一音乐教案

湘教版高一音乐教案【篇一:湘教版高中音乐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一课时:五十六朵芬芳的花民乐县第一中学贾小刚【篇二:最新湘教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第一课第1课时《阿里里》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阿里里》,并用身势动作参与表演歌曲。

听赏《阿细跳月》。

教材分析:《阿里里》是一首质朴的云南纳西族民歌,全歌为上下结构的一段体,五声羽调式,四二拍子。

歌曲的旋律简洁纯朴,童趣盎然,加之歌词中多处出现具有纳西族特色的衬词“阿里里”,使歌曲更富有浓郁的民歌风韵。

全歌采用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增强了作品活泼热闹的气氛,生动地表现了纳西族人民喜悦春耕的欢乐场面。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里里》。

2、能力目标:愿意参与音乐活动,大胆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

3、情感目标:感受少数民族的音乐并能随音乐律动。

教学重点能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里里》。

教学难点体会节拍的强弱,能用力度变化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钢琴)。

教学过程:一、巧设疑问、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收到一封神秘的来信,信中有一位少数民族的小朋友邀请我们去作客,你们想不想去?可是这个小朋友有点粗心,他的地址没有写清楚,怎么办呢?还好,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些照片,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些照片,看完后说说他是哪个民族的小朋友呢?2、看一看请同学们观看一组图片,说一说我们要去谁家作客?通过多媒体的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纳西族的民俗,从视觉上感受纳西族的风土民情,了解他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族特色。

3、听一听师:同学们、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们用歌声迎接我们啦??初步感受歌曲,聆听范唱《阿里里》。

师设问:纳西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些歌词?讲解歌词“阿里里、花花赛、撒小秧”的意思。

4、出示课题《阿里里》。

二、实践体验、学唱歌曲。

1、读一读、拍一拍指导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有感情、有节奏的边读边拍歌曲歌词,为演唱歌曲时准确的咬字吐字和用力度变化表现歌曲做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十六朵芬芳的花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学的音乐老师,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中的第一节《五十六朵芬芳的花》,本单元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和民乐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们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既平等又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观。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中包含四首乐曲《辽阔的草原》、《酒歌》、《歌唱美丽的家乡》、《一杯酒》均为少数民族的民歌和民乐,有着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
1.《辽阔的草原》
这是流行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的一首传统的“长调”民歌。

全曲表现一个年轻牧民虽然有了爱人,但爱人的心思像随时都可能遇到泥滩的草原一样,令人难以捉摸。

蒙古族长调旋律舒展悠扬,气息宽广绵长,感情深厚,节拍自由,大多为散板。

唱时有类似于马头琴演奏式的润腔。

2.《酒歌》
这首歌又名《年轻的朋友》,是在我国广为流传的藏族酒歌。

它把对朋友的美好祝愿,通过优美的旋律酣唱的表达出来,情韵连绵。

藏族酒歌是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喝酒时的民间歌曲,有时伴有简单的舞蹈动作,是藏族城乡人民非常喜欢的艺术形式。

其歌词内容包括祈祷、庆贺、喜庆、爱情等。

3.《歌唱美丽的家乡》
这是一首贵州苗族民歌,音调高亢嘹亮,曲调明快,节奏自由,热情奔放。

4.《一杯酒》
这是一首热情奔放的新疆乌孜别克民歌。

歌曲为小调式,具有浓郁的舞蹈风格。

歌曲曲调前后统一,又有变化,歌曲简朴,富于生活气息,它生动的表达了乌孜别克族人民对家乡和祖国的无限热情。

学情分析:高中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学生能够辨别出本课六首音乐作品所属的少数民族,但在归纳音乐作品中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的能力欠缺,部分学生认知能力不足,对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语言特点不清楚,所以在辨别歌曲所属民族时有所障碍。

二、教学目标:
能够分辨出六首歌曲所属民族;能在分组讨论后进行归纳音乐作品所属的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

能从地理环境、社会生活、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搜集至少1至2个少数民族的文字、图片、然后在班级进行演唱、演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演唱熟悉的少数民族歌曲,能够辨别出音乐所属的民族及其该民族的风格特点难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励他们学习音乐的不同民族和不同的风格特点。

感受民族音乐的韵味。

四、教学流程
首先老师要把歌曲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给学生听,在每首作品欣赏的同时对作品大致所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解释与引导。

教师和学生互动,学生将不明白的地方告诉老师,老师细心讲解。

比较欣赏六首民歌,提示学生注意听他们的节奏、节拍、曲调、以及情绪,并比较他们不同的风格特点。

简介六首音乐作品
简介音乐的民族风格
提出问题:音乐的风格特点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对整节课所讲内容进行总结与归纳。

五、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
五十六朵芬芳的花
要求:能够分辨出所欣赏的歌曲所属的民族;
听作品简介其艺术风格及其该首作品所独具的特点。

根据聆听作品和自己日常所掌握的知识对每个民族的民歌进行比较、分析感受各民族音乐的韵味。

进行课上互动表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