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需重点控制流动性泛滥问题
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根源及治理对策评价
第21卷第1期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Vol.21No.12008年1月JOURNAL OF NINGB O UNIVERSITY (LIB ERAL ARTS EDITION )Jan.2008——————————————收稿日期:2007-05-06作者简介:朱一鸿(),男,浙江宁波人,宁波大学商学院讲师。
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根源及治理对策评价朱一鸿(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摘要:当前我国解决货币流动性过剩的主要手段是存款准备金政策及央行票据的对冲交易。
现代西方货币理论及我国政策实践均表明,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供应量的发行失控,解决流动性过剩必须从源头上遏制货币供给泛滥的局面。
汇率制度改革是应对货币流动性过剩的根本途径,并同时辅之以金融体系改革,发展直接金融市场等改革措施。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票据冲销政策;货币内生性中图分类号:F82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124(2008)01-0088-05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货币流动性开始出现明显过剩现象,2005年至2007年上半年,我国名义GDP 增长32.1%,同期M 2增长51.6%。
流动性泛滥引起一国资产价格升值,资产泡沫增加,长期持续的流动性过剩还将引起通货膨胀的发生,加剧一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经济的不稳定。
我国中央银行采取的应对措施一直以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票据冲销政策为主,长期单向的调整措施其市场效果并不明显。
为此,探讨我国货币内生性运动机理,分析现行货币政策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治理对策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内涵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流动性过剩一直是我国乃至全球经济与货币运行的基本特点之一。
流动性本意是指某种资产转换为支付清偿手段的难易程度,在宏观层面上,可将它理解为不同统计口径的货币信贷总量。
在一般宏观经济分析中,流动性过剩被用来特指这样一种货币现象:货币信贷总量过多,直观地讲就是居民和企业在商业银行的储蓄等高流动性资产出现过剩。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之浅见
C IP I P 、 P 指数 处于上 涨通道 ,0 8年 2月份 达到 最高点 后 , 20 CI P 指数掉头一路下滑 , 此时 , 国家控制物价上 升过 快的 目的
已见效 , 货币政策应及时转 向。 但是 , 央行在 3456 、、、 月份却
二 、 一轮 宏观 经济 政策 存在 的主 要 问题 前
宏 观经 济政 策简 要 回顾
一
Ⅲ 指数和银行准备金变动情况做一比较: 一 卜0
2o 0 7年至今 OP 、 P 走 势图 IP I
l , 2‘ l O
、
n 卜0
.
1 . 财政政策 。1 9 , 9 8年 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 的影响 , 我 国国内出现 了有效需求不足 和通货 紧缩趋 势明显 的问题 , 经
力。在这种情况下 , 国政府果 断决定实施积极 的财政政策 , 我 不仅 有效抵御 了亚洲金 融危机 的冲击 , 而且推动 了经济
结构调整和持 续快速增长。 融危机 的 出现使我 国财政 、 币政策决策方 面存在数据 失真 , 金 货 决策滞后 、 政策 变动过频 , 企业 消化不 良的缺 陷 , 针对 以上情 况 , 今后 宏观 经济政策取 向应进一 步转变政 府职能 、 更重稳定 、 重民生三方 面的 更 建设。 关键词 : 宏观 经济 ; 财政政策 ; 币政 策 货 中图分类号 :0 1 文献标志码 : 文章编 号:6 3 2 1 20 )7 0 1- 2 F6. 2 A 1 7 — 9 X(0 9 1— 0 1 0
济增 长乏力。在这种情况下 , 我国政府果断决定 实施积极 的
卜0 卜 .卜0 ∞ .卜0 I .卜 1 0 一 .∞0
n ∞0
.
财政政策 , 不仅 有效抵御 了亚洲 金融危机 的冲击 , 而且 推 动 了经济结构调整和持续快速增长 。2 0 以来 , 国经济开 0 4年 我 始走 出通 货紧缩的阴影 , 呈现 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但 也出现 了部 分行业 和地 区投 资增长过 快等 问题 ,通胀压 力不 断加 大 。在这种情 况下 , 政府又一 次抉择 , 20 从 0 5年起将 积极 的 财政政策转向稳健的财政政策 。2 0 0 8年 9月 , 为应对 经济危 机, 再次转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新 出台的财政政策 以重 民生 、 保增长 、 消费 、 促 活市场 、 内外 、 统 利长远 为导 向 , 合 综
央行调控措施
央行调控措施引言央行是国家的中央银行,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
央行的主要职责之一是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稳定经济,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可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央行采取一系列的调控措施,本文将介绍央行常见的调控措施及其作用。
1. 货币政策调控央行主要通过货币政策调控来实现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货币政策调控是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运行。
央行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施货币政策调控:•利率调控:央行通过调整政策利率来影响市场的借贷成本,进而影响市场利率水平和金融机构的贷款行为。
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活动,增加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相反,央行也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
•存款准备金率调控:央行可以通过调整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银行的借贷能力和货币供应量。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增加银行的贷款额度,刺激经济活动;相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则可以抑制通货膨胀压力,控制经济风险。
•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货币市场流动性。
央行可以通过购买或出售国债等债券来调整市场上的流动性水平,进而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
2. 外汇政策调控央行还通过外汇政策调控来维护国家的外汇储备和外汇市场的稳定。
央行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施外汇政策调控:•汇率调控:央行可以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调整国家货币的汇率水平。
央行可以通过购买或出售外汇来干预市场,影响汇率的波动程度。
央行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调整汇率,如官方中间价制度、干预交易、引导市场预期等。
•限制资本流动:央行可以通过限制资本的跨境流动来控制汇率的波动和外汇市场的稳定。
央行可以实施不同形式的资本管制措施,如限制对外投资、限制资本流出等。
•外汇储备管理:央行负责管理国家的外汇储备,通过合理管理外汇储备来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和金融稳定。
3. 宏观审慎政策调控央行还通过宏观审慎政策调控来保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如何应对流动性风险的金融危机
如何应对流动性风险的金融危机流动性风险是金融市场中常见的一种风险类型,指的是在市场上流动性不足或缺乏时,资产难以迅速变现的风险。
当金融危机爆发时,流动性风险往往会显著增加,给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带来巨大挑战。
因此,如何应对流动性风险成为金融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以下几种应对流动性风险的策略。
一、制定灵活的流动性管理计划在金融危机期间,流动性紧缩导致资金供给短缺,市场中的资产变现变得困难。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需要制定灵活的流动性管理计划。
这包括建立充足的现金储备,确保在市场流动性紧缩时仍能满足支付需求,并且有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引发的流动性需求增加。
此外,准备好其他流动性工具,如贷款设施或授信额度,以便在需要时获得额外资金支持。
二、加强流动性风险监测和控制及时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是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
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建立风险监测系统,并设置风险限额和预警指标。
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并避免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扩大。
三、加强合作与合作在金融危机中,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之间的合作与合作至关重要。
合作可以通过共享信息、资源和经验来应对流动性风险。
金融机构可以与其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应对流动性压力。
投资者之间也可以通过情报分享和合作交易来应对流动性风险。
此外,政府和监管机构的积极参与也是必要的,他们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稳定金融市场并提供紧急流动性支持。
四、建立弹性资产组合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可以通过建立弹性资产组合来应对流动性风险。
弹性资产组合指的是在不同市场和行业中分散投资,以实现资产的流动性和风险分散。
通过持有不同类型和期限的资产,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流动性紧缩和投资组合的流动性压力。
此外,分散投资还可以降低整体风险,并提高资产组合的回报率。
五、灵活运用金融工具金融工具是应对流动性风险的重要手段。
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风险偏好,运用不同的金融工具来应对流动性压力。
应对流动性过剩的财政货币政策
流动性过剩的财政货币政策摘要本文讨论了流动性过剩对财政货币政策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首先,我们介绍了流动性过剩的概念和原因。
然后,我们探讨了流动性过剩对经济的影响,包括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泡沫等。
接下来,我们讨论了财政货币政策在应对流动性过剩方面的作用。
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帮助政府和央行在处理流动性过剩和维护经济稳定方面更加有效。
引言流动性过剩是指市场上货币供应超过市场需求的情况。
这通常发生在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刺激经济活动,但却过度放松货币政策导致货币供应过多。
虽然流动性过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过度的流动性过剩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
因此,政府和央行需要采取相应的财政货币政策来应对流动性过剩,以维护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流动性过剩的影响通货膨胀流动性过剩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当市场上的货币供应过多时,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可能超过供给,导致物价上涨。
流动性过剩可能导致恶性通胀,进而影响消费者购买力和企业成本。
资产价格泡沫流动性过剩也可能引发资产价格泡沫,特别是股票、房地产等资产市场。
当投资者追逐高回报率时,他们倾向于购买高风险资产,这可能导致资产价格的不合理上升。
然而,一旦泡沫破裂,可能会引发金融危机。
外部失衡流动性过剩还可能导致国际金融体系的外部失衡。
当流动性过剩在某个国家或地区积累时,这些资金可能会流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寻求更高的回报率。
这可能导致资本流动不稳定,进而影响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
财政货币政策的作用调整利率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来控制财政货币政策。
当出现流动性过剩时,央行可以提高利率,以减少市场上的货币供应。
较高的利率可以减少借贷需求,从而降低流动性过剩的程度。
降低政府支出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支出来应对流动性过剩。
通过削减支出,政府可以减少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从而缓解流动性过剩的压力。
这可能涉及减少公共投资、削减政府项目等。
改革货币政策工具政府和央行可以改革货币政策工具,以更好地应对流动性过剩。
浅析流动性过剩
浅析流动性过剩引言流动性过剩是指市场上货币和资金供应超过市场需求的一种情况。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提高,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定义、原因和影响三个方面对流动性过剩进行浅析。
定义流动性是指市场上可以快速变现,易于交易的货币和资产的性质。
当市场上的货币和资金供应超过市场需求时,就会出现流动性过剩的情况。
原因1.货币政策宽松:当央行通过降低利率、购买国债等方式扩大货币供应时,会导致流动性过剩。
货币政策的宽松可能会刺激经济增长,但也容易导致资金过剩。
2.外部因素:国际资本流动、汇率波动等因素也会对流动性造成影响。
例如,当国内货币的汇率相对较强时,会吸引外资流入,从而增加了市场上的流动性。
3.其他因素:市场供求失衡、商业银行放贷过多等因素也可能导致流动性过剩。
影响1.金融市场波动:流动性过剩会增加市场的波动性,造成资产价格的短期剧烈波动。
投资者会倾向于追求高回报的投资,从而放大市场上的波动。
2.金融机构风险:流动性过剩可能导致金融机构过度放大信贷,进而增加金融风险。
当流动性突然收紧时,金融机构可能会难以偿还债务,从而引发金融风险。
3.通胀压力:流动性过剩会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进而导致通胀压力。
当市场上的货币供应超过实际经济需求时,通胀风险将会增加。
4.制约经济增长:过多的流动性可能导致资源配置失衡,影响经济的长期增长。
过剩的流动性可能会导致资金投向非实体经济部门,从而削弱实体经济的发展。
总结流动性过剩是市场上货币和资金供应超过市场需求的情况。
其原因可以是货币政策宽松、外部因素和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
流动性过剩会对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包括金融市场波动、金融机构风险、通胀压力和制约经济增长等。
因此,及时监测和调控流动性过剩对于维护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流动性陷阱与两难的央行
流动性陷阱与两难的央行【摘要】央行在面临流动性陷阱与两难境地时常常陷入困境。
流动性陷阱是指市场中资金供给不足以满足资金需求,而央行又无法有效增加市场流动性的情况。
这会导致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受阻。
央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寻找平衡点,保持经济稳定。
在两难境地中,央行需要权衡不同利益,做出合适的决策。
央行通常会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或实施紧急措施来缓解危机。
面对流动性陷阱与两难,央行应避免过度依赖常规手段解决问题。
应对流动性陷阱与两难需要央行审慎权衡利弊,找到适合当下情况的策略。
在过去的经验中,央行应当吸取教训,做好准备迎接未来挑战。
流动性陷阱与两难为央行带来的启示是需要更加灵活和创新地思考问题,同时及时制定适当的政策应对挑战。
为央行在这种情况下提供一些建议,如建立更好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危机应对能力等。
【关键词】流动性陷阱、两难、央行、挣扎、处置方式、应对策略、经验教训、挑战、启示、建议。
1. 引言1.1 什么是流动性陷阱与两难的央行流动性陷阱是指金融体系中出现持续性的资金短缺和信贷紧缩的情况,导致短期利率上升,金融机构难以获取足够的流动性支持,无法满足需求。
而两难央行则是指央行在面对经济压力时,面临着两难选择的情况,需要在保持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之间做出平衡。
流动性陷阱和两难的央行通常会出现在经济增长放缓、金融市场动荡或通货膨胀压力增加等情况下。
对央行来说,流动性陷阱和两难将对其施加巨大压力和挑战。
央行需要权衡利率调整、货币供应量、外汇干预等一系列政策工具,以应对经济风险和市场波动。
在流动性陷阱中,央行可能需要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来稳定金融市场,但这可能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而在两难境地中,央行可能需要在支持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胀之间做出选择,面临着较大的政策风险和不确定性。
了解流动性陷阱与两难的央行对于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央行需要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变化,灵活调整政策措施,尽力避免落入流动性陷阱,并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应对两难境地。
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方法和措施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机构,扮演着金融中介、支付结算以及资金存储的角色。
而在银行运营的过程中,流动性管理成为了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流动性管理能力的强弱不仅关系到银行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与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对于银行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一、流动性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流动性是指银行资产与负债之间的支付能力,即银行可以在特定期限内获得足够的现金用于履行债务。
流动性管理就是银行为保障其支付能力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稳定金融体系:流动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否。
当银行无法及时履行支付义务时,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金融体系的紊乱。
因此,银行必须具备有效的流动性管理手段,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
2.保证资金供给:流动性管理的目的之一是保证银行在任何时候都能获取到足够的资金。
这对于银行的正常运营非常重要,因为资金缺口可能导致银行无法满足客户的资金需求,甚至影响到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3.调整利率风险:流动性管理通过灵活调整资产和负债结构,可以帮助银行降低对利率风险的敏感性。
在利率变动的情况下,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存贷款利率,平衡资产负债间的利差,保持收益的稳定。
二、1.资产负债管理(ALM)资产负债管理是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核心手段之一。
它通过管理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以及它们之间的匹配关系,达到优化银行流动性的目的。
资产负债管理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的工作:(1)资产负债结构管理:银行需要根据不同的流动性管理需求,合理配置资产和负债。
资产一般分为流动性高、中和低三个类别,负债分为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其他负债。
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和市场环境,合理安排各类资产和负债的比例。
(2)触发信号机制:为了及时发现资金供需状况的变化,银行需要建立相应的触发信号机制,以便采取相应的流动性管理措施。
这样银行可以在出现资金短缺或盈余的情况下,及时做出调整,保持流动性的稳定。
流动性陷阱与两难的央行
流动性陷阱与两难的央行在经济学中,流动性陷阱指的是当市场利率下降,但货币政策无法有效刺激经济增长的情况。
也就是说,央行陷入了一种无法更进一步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的困境。
而央行在这种情况下所面临的两难选择便是:放弃货币政策的传统工具,向非常规货币政策靠拢,或者接受经济停滞并被迫减少货币刺激措施。
流动性陷阱是一个复杂的经济概念,需要从多个层面来进行分析。
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降低利率无法刺激经济增长。
我们需要探讨流动性陷阱给央行带来的困境以及两难选择。
我们需要讨论央行应对流动性陷阱的可能措施以及对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
让我们来探讨为什么降低利率无法刺激经济增长。
在一般情况下,央行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
低利率可以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更多的投资和消费,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在流动性陷阱中,即使利率下降,企业和个人也不愿意增加投资和消费。
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处于低迷状态,预期收益不高,因此对投资和消费的需求也较低。
银行也面临信贷风险增加的情况,对贷款审批更为谨慎,导致信贷需求下降。
降低利率无法刺激经济增长,央行陷入了流动性陷阱。
央行在流动性陷阱中面临的两难选择是:放弃传统货币政策,转向非常规货币政策,或者接受经济停滞并被迫减少货币刺激措施。
放弃传统货币政策,转向非常规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
这包括购买国债、向银行提供长期贷款、实施量化宽松等措施。
通过这些手段,央行可以直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非常规货币政策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通货膨胀、货币贬值、金融市场动荡等。
央行在选择非常规货币政策时需要权衡各种风险和后果。
另一种选择是接受经济停滞并被迫减少货币刺激措施。
在流动性陷阱中,央行可能面临货币政策失效的困境,降低利率已经无法刺激经济增长,因此央行被迫接受经济停滞的局面。
此时,央行可能会选择减少货币刺激措施,避免出现更严重的负面影响。
这种选择也会导致经济停滞的进一步恶化,加剧经济问题。
四季度流动性仍将泛滥
下行通道 ,人民币升值预期一时难改 , 热钱在未来一段时间仍会继续涌入 。 在人 民币升值预期的驱动下 , 一度净流出的热钱 卷土重 来 , 而新增信贷恰在此时有脱缰之 势。 如此看 来,四季度央行回收流动 『的压力大大增加 ,股市上行的动力更为 G ZN 0 01 浙 H H G MA A IE 2 1 .1
末 四 季 度初 ,央 行 加 息 正 式 启 动 完 全在 意料 之 中 。
而央行 的这次加息不是一 次偶然的 、意外 的行 动 ,而是意味 着中国的货 币 政 策正在发生重大 的变 化。新一轮加息周 期正 式开始 ,持续 时间估计会达两年
左 右。
央行加 息对人 民币汇率升 值会起一定 的推 动作用。利差加大 会 导致国际游 资进一步进入 中国市场 ,人 民币 的紧缩政 策会促使人 民币对外坚挺走强 。而加 息政策再次印证 了包括人 民币升值政策在内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向 。 由于美联储继续实施 “ 量化宽松 ”政 策 ,美元持续膨胀 ,加 上全球经济 的 复苏和金融危机 的平息 ,商品市场的牛市又卷土重来 。 但理论上说 ,只有满足国 内市场与 国际接轨 、人 民币汇率稳定这两个条件 ,
世界市场 的商 品牛 市才会引发 国内市 场的商品牛市 。中国 目前这两个条件都不
完全具备 : 价格的 “ 双轨制”仍然存在 , 民币汇率的稳定政策也难 于继续坚守 。 人 随着美元贬值 ,欧元 、曰元 等非 美元货币走 强 ,人民币兑美元 的汇率必然上升 、 而且速度有可能加快 。在这种 情况下 ,国际市场上以 美元标价 的商 品价格上涨 , 未必会带来国内市场上以人 民币标价的商品价格 同步上涨 。 目
由于信贷规模和外汇 占款是我国广义货币 ( M2) 供应量的决定性 因素 ,这两者的大幅增长 ,
解读当前市场流动性过剩
解读当前市场流动性过剩一、市场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其影响目前全球市场普遍存在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对此人们应该进行直面问题的解决。
本文将在几个方面分析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和对市场的影响。
首先,市场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宽松。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许多国家采取了财政政策的宽松,鼓励消费和投资,这导致了大量的货币投入市场。
而另一方面,央行则在过去的几年里推出了大规模的货币政策宽松措施,例如印钞和负利率政策,以刺激经济,这进一步导致了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其次,流动性过剩对市场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市场的股票和债券价格被推高,由此带来的投资回报率下降可能会导致资本市场对实际经济的支持作用减弱。
其次,市场利率偏低,这会推动借贷和投资行为,这可能会增加更多的金融泡沫,并在未来产生风险。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解决市场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以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后果。
二、央行应对市场流动性过剩的措施在央行决策的层面上,为整个市场的稳定性考虑,必须要采取措施调整过剩的流动性。
以下是央行可以考虑的几种措施:第一,库存操作是央行应对流动性过剩的一种手段。
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支付资产来吸收多余的流动性,使得机构和个人的流动性储备减少,从而达到稳定市场的目的。
第二,央行可以提高准备金率,以减少银行的储备金存量,使得银行的资本供应变得更紧凑,从而强制降低银行的财务杠杆比率。
这通常在金融膨胀期间使用。
第三,央行可以降低存款准备金比率,以增加银行的储备金存量,加强短期流动性供应,从而大幅降低市场利率。
总之,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准备金率和其他政策工具来控制市场流动性,从而解决市场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三、市场流动性过剩的风险市场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风险是多层面的。
其中最重要的是,它会导致资产价格被推高,这会增加市场经济泡沫的风险。
其次,它可能会鼓励投机行为,并导致金融趁势炒作股票和债券等资产,这有可能导致收入不平等问题的加剧。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措施和建议我国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存款、放贷、支付结算等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防范和控制流动性风险,下面提出以下措施和建议:1. 建立完善的流动性管理框架:商业银行应建立流动性管理体系,明确流动性政策、流动性监控、流动性风险评估等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
同时,应设立专门的流动性管理部门,负责监测和分析流动性风险。
2.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不同风险因素的监控,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及时识别和评估风险,制定相应的对策减少和分散风险。
3. 加强流动性风险测试:商业银行应定期进行流动性风险测试,模拟不同场景下的流动性压力测试,以评估在市场紧缩情况下的资金需求及应对措施。
4. 多元化资金来源:商业银行应积极扩大资金来源途径,降低对单一渠道的依赖。
可以通过债券发行、吸引境外资金、拓展非银行机构的合作等方式,确保多样化的资金来源。
5. 合理设置流动性缓冲区: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风险承受能力,合理设置流动性缓冲区,确保在出现流动性紧张情况下有足够的资金储备进行应对。
6. 建立应急机制和预案: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的应急机制和应对预案,包括应急资金供应渠道、协同合作机制等,以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
7. 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提升: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人员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培训,提高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建立良好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文化。
总之,商业银行在管理流动性风险方面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建议,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应对能力。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商业银行才能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风险挑战,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金融法规分析题、案例题
分析题⏹1、以任何一个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业务为案例,说明金融法规的体系层次。
以商业银行此类金融机构为例,商业银行受到各层次法律法规的保护与约束。
金融法,是指调整金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而,首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各项法律立法的基础,包括金融法规,是有关商业银行各项立法的基础。
金融法律是金融法的主要渊源,像针对商业银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金融行政法规是国务院颁布的专门针对金融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如有关商业银行的《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等;金融行政规章制度则是由金融主管部门制定的金融关系发生行为中的具体操作规定;法律解释主要指司法解释,是司法部门对某项行为适用金融法律与金融法规所作的解释,如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贷款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最后,国际条约对调整我国商业银行涉外金融关系时具有法律约束力,如各项国际公约、多边条约等等。
⏹2、选择某金融机构的案例,说明法人治理结构的相关理论和法律制度2005年12月19日,华夏证券所有分支机构完成了翻牌,改名中信建投证券。
证券公司的大问题也暴露无疑,没有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即所有者、董事会和执行经理组成的一种组织架构,这也是公司制度的核心。
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必须由四个部分组成:1.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由公司股东组成。
2.董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对公司的发展目标和重大经营活动作出决策,维护股东利益。
3.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公司的的财务和董事经营等行为发挥监督作用。
4.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是经营者与执行者。
而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法定原则,2.职责明确原则,3.协调运转原则,4.有效制衡原则。
华夏证券有着众多公司同样的缺点。
首先,少数大股东控制公司,众多小股东利益被忽视。
董事会一手独大,把公司分权制衡变为董事会领导下的理负责制,董事与经理高度重合,董事会产生随意性极大。
当前中国经济流动性过剩成因、风险及调控措施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流动性过剩成因、风险及调控措施分析连续多年流动性过剩的出现,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告别了资金短缺的时代。
在GDP总量突破20万亿元,外汇储备超过万亿美元,贸易顺差不断增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动日渐紧密的今天,各种宏观经济措施和政策思路都可能面临着全新的转变与挑战。
如何在“钱”多了的情况下,防范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避免重蹈日本泡沫经济和亚洲金融危机之覆辙,如何能够利用好当前充裕的流动性,抓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升级的关口,正在成为宏观经济部门考虑的重点。
标签:流动性过剩结构失衡风险货币政策流动性过剩是指经济运行中的货币存量超过了经济增长所必需。
衡量流动性过剩的重要指标是银行的存贷差。
央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3月末,货币供应量M2(广义货币供应量,包括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和除此之外的所有储蓄)、M1(现金与活期存款)、M0(流通中的现金)分别为42.3万亿元、15.1万亿元、3.04万亿元,存贷差超过14.07万亿元,这说明大量现金正在被企业和居民所持有。
从M2/GDP指标的增速来看,2004-2006年分别是14.7%、17.6%、16.9%,2007年上半年则是17%,说明货币流动性在加强,广义货币M2的增长快于实体经济的增长。
按照全球经验数据,如果M2/GDP指标的增速超过了10%,就表明经济运行中货币的流动性过剩。
目前我国大量储蓄资金闲置,流动性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
是否能够控制好流动性过剩,将是今年中国经济能否健康、稳定、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
一、经济体中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分析1.国内因素(1)从各项统计数据来看,目前我国银行业的流动性过剩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存差越来越大;二是银行存贷比越来越低;三是超额准备金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银行业的流动性过剩也存在着结构性失衡问题。
一边是大企业的资金过剩,另一边却是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的极度紧张;一边是某些热门行业重复投资导致产能过剩,另一边则是医疗、教育等部门严重的投资不足。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现状分析和控制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现状分析和控制策略摘要: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是全球经济都会面临的危机,我国在面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时,采取了货币紧缩政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现状,并提出了几点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策略一、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现状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银行金融体系的流动性也出现了较大的改变,从2005年开始,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越显突出。
根据央行公布的截止到2010年底的数据显示,银行金融机构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733382亿元,贷款余额为509226亿元,存贷款差额到达了历史新高的224156亿元。
各项具体存贷款情况可见表1。
表1 2010年我国本外币存贷款情况(单位:亿元)从上表可以看出,存款增速为19.8%,贷款增速为19.7%,增速基本持平,但是由于之前一直处于存贷款增速的不平衡状态,粗贷款差额仍然同步上涨。
国家采取的一系列货币货币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存贷款继续扩大的趋势,但是面对来势汹汹的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我们必须加强戒备。
为应对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促使我国经济早日企稳回暖,我国进行了连续两年的总量达18万亿的超量货币信贷投放。
近两年又为收购大量增加的外汇资产而新增5.5万亿外汇占款。
这使得我国国内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过剩。
这些过剩流动性形成了包括cpi、ppi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在内的物价总水平不断上涨的现象。
这也许是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概述1、流动性过剩发生原因流动性过剩的发生是由很多原因交叉影响形成的。
自从央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以来,我国的贸易顺差不断爬升,人民币不断升值,热钱大量涌入内地,再加上经济周期和汇率制度缺陷等因素的影响,大大提高了货币的流动性,当流动过度时,就会发生流动性过剩。
我国以前发生过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根据我们的经验,流动性过剩是发生通货膨胀的前奏。
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及中央银行应对措施
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及中央银行应对措施作者:祝婕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第07期摘要:流动性过剩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本文旨在对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可能产生的影响及中央银行的应对措施进行分析,讨论了流动性的主要来源,流动性水平及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的影响;最后,探讨了在流动性过剩背景下央行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流动性需求;中央银行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一、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一)经常账户顺差和汇率近年来,外汇流入是许多国家出现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
不同国家外汇流入的原因不尽相同。
从广义上讲,外汇流入与贸易流动和汇率、跨境投资和投机、国际援助和货币基金组织贷款的支付相关。
国际收支中,持续增长的经常账户顺差和固定汇率制度导致外汇储备增加。
一些国家如大宗商品出口国会长时间出现经常账户顺差。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经常账户顺差长期存在,中央银行将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消除汇率升值压力。
这种干预体现为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对外净资产的增加。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银行体系的过剩流动性将快速积聚。
(二)资本账户流入资本账户净流入是导致流动性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些资本流入的形式多种多样:海外居民的“股权”投资或外商直接投资以在当地购买或设立公司;主权及公司信用评级的提高;向私营部门出售国有资产的大型私有化计划等。
同样的还有海外借款和利差投机交易,因此,长期来看,一些伴有资本流出的资本流入将不是产生流动性的根源。
(三)IMF贷款和援助海外援助往往对贫穷国的国内流动性产生重大影响。
援助资金不同于外商直接投资资本流入,它们在未来没有任何资本流出来抵销最初增加的国内流动性。
类似的情况也会出现在遭受金融危机的国家。
(四)政府贷款央行与政府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理想情况下,政府财政赤字应通过向私营部门借款,或发行债券的方式来弥补。
如何解决金融行业的流动性问题
如何解决金融行业的流动性问题引言:金融行业作为经济体系的核心,对于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金融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流动性问题。
流动性是指市场中资金和资产可以快速转化为现金或其他可用于交易的资产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当前金融行业所面临的流动性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流动性问题的原因1. 市场结构不完善:由于金融市场参与者众多、市场规模庞大,导致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高,使得资金和资产在市场上无法有效转移和分配。
2. 信贷政策限制:通过实施过于严格或过于宽松的信贷政策,央行可能导致货币供应量变化剧烈,从而给银行和其他机构带来了明显的流动性压力。
3. 银行间市场风险:由于银行间市场存在互联互通、借贷关系密切等特点,当某一家银行面临困境时,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削弱其他银行的流动性。
二、解决金融行业流动性问题的措施1. 完善市场结构1. 建立统一的交易平台: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交易平台,可以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
2. 鼓励创新金融产品:为了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金融机构应该鼓励创新,设计符合投资者需求和风险偏好的金融产品。
这将增加资产和资金流动性。
3. 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并加强监管力度,可以促使金融机构更好地履行其职责,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流动性。
2. 调整信贷政策1. 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央行应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利率水平、准备金率等限制因素,以维护流动性稳定。
2. 引导信贷需求:央行可以通过引导信贷需求来调节市场上的流动性。
例如,在经济下行时,适当放宽信贷政策,鼓励投资增加,从而提高市场的流动性。
3. 增强风险管理能力1. 加强监管和审慎监控:金融机构应加强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并同时要求监管部门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审慎监管。
2. 提高流动性准备金要求:为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在保证金融机构流动性的同时,央行可以适度提高流动性准备金要求。
流动性大整改措施
流动性大整改措施流动性大整改措施是指通过采取措施来增加一个系统中的现金流量,提高流动性、降低风险,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在金融市场中,流动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反映了一个系统中资金的充裕程度和交易的便利性。
而流动性不足则会导致各种问题,如支付困难、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利率的剧烈波动等。
当一个系统的流动性存在问题时,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大整改措施来解决:一、加大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是调节流动性的重要手段,可以采取适当的量化宽松政策,提高货币供应,通过增加现金流量来增加系统的流动性。
这可以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利率、发行货币等方式实现。
二、加强金融监管。
加强金融监管是确保金融市场运行稳定和流动性充裕的重要保障。
可以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对金融机构进行全面监管,并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流动性风险。
三、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
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加风险抵抗能力,减少资产负债匹配风险。
同时,金融机构应加强流动性管理,制定合理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确保流动性的稳定和充足。
四、加强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调控货币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买或出售政府债券、银行票据等来调节市场上的流动性,增加或减少现金供应量,以达到稳定金融市场和增加流动性的目的。
五、加强跨市场流动性的增加。
流动性大整改需要跨市场的协调和合作。
可以建立跨市场的清算机制和支付系统,促进不同市场之间的资金流动,增加流动性。
此外,也可以通过增加跨市场交易的便利性和透明度,提高资金的流动性。
六、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
增加市场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可以增加投资者的信心,促进市场流动性的提高。
可以通过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加强对市场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公开市场相关信息,提高市场透明度,并鼓励金融机构加强自身信息披露,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最后,流动性大整改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监管机构、金融机构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流动性泛滥造就“伟哥行情”
流动性泛滥造就“伟哥行情”【各位读友,本文仅供参考,望各位读者知悉,如若喜欢或者需要本文,可点击下载下载本文,谢谢!】■ 胡东辉如果年初有人预测大盘将突破3300点,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嗤之以鼻,所以,A股行情演绎到现在这个高度,相信已经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心理预期。
巴菲特把美国的经济刺激计划比喻为吃了半片伟哥,在笔者看来,中国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影响好比是给A股市场吃了一片伟哥。
年初大家得到的政策信息是今年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岂料半年下来,货币政策早已走样,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信贷投放总量7.37万亿,已超过去年全年的4.91万亿。
这哪里还是“适度宽松”?分明是“过度宽松”,结果就是流动性泛滥,而流动性泛滥直接造就了今年的这波“伟哥行情”。
惯性还将继续助推流动性从去年下半年的流动性不足到今年上半年的流动性泛滥,这个转换实际上只用了半年时间。
显然这不是靠市场自发调节所能达到的,而是靠行政推动完成的。
这个转换一旦完成,市场的强大惯性也就充分显示出来了,而且相信这个惯性还将继续助推下半年的信贷投放总量。
流动性如此泛滥,以至于到了现在,连央行也已感觉到信贷过度宽松的危险性,因此开始试图收缩流动性。
但各商业银行现在面临的局面就好比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打开容易关上难。
年初被要求尽量放贷,现在刚习惯于宽松的信贷标准,又要求收紧,就不习惯了。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即使现在开始控制这个惯性,全年的信贷投放总量恐怕也会超过10万亿。
毫无疑问,这10万亿里一定会有一部分资金流入了股市,这就是“伟哥行情”的源头。
流动性泛滥,过度刺激的购买力掩盖了某些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制造了虚假繁荣,使人们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经济已经走出低谷并开始回升的感觉,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样一条重要信息:今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29530.07亿元,同比下降6%,其中6月份全国税收收入完成5483.56亿元,同比增长12.2%,增收595.14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央行需重点控制流动性泛滥问题针对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的1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微博]表示,此次CPI、PPI增幅上涨除了受季节性因素和全球经济复苏影响之外,当前全球流动性泛滥也是引起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
2013年央行应当重点控制流动性泛滥问题,将资金引入经济实体,避免热钱进一步流入房地产市场。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的宏观数据显示,2013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0%,环比上涨1.0%。
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6%,环比上涨0.2%。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9%,环比上涨0.3%。
孙立坚认为,CPI的价格上涨主要受农产品
(6.26,-0.03,-0.48%)价格上涨带动,属于季节性因素影响,增幅在预期范围之内,经济复苏并没有占据主导的拉动地位。
而PPI价格上涨则主要受全球流动性泛滥和全球经济复苏影响。
孙立坚认为,PPI的上升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第一,流动性的泛滥带动了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从而引起成本输
入型的价格上涨;第二,欧债危机的缓解和美国财政政策的明朗化增强了市场信心。
在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下,,市场投
资开始重新活跃。
而PPI价格的上涨显示了市场回暖迹象,带动市场对于物价上涨预期,未来受增势需求回暖影响CPI 也将进入新一轮上升通道。
孙立坚指出,在当前的经济大环境影响下,央行上调人民币利率和降息的可能性都很小,未来主要政策重心或放在对银行信贷规模的控制上,重点针对市场流动性冷暖采取回购和再回购的数量型操作方法来控制市场流动性泛滥问题。
“如果没有地缘政治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整个世界经济在2013应该是健康的一年。
央行要重点疏导泛滥的流动性,避免热钱不愿意进入实体经济,继续追捧看涨的房地产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