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考历史材料题备考探究——以近年广东省中考为例

合集下载

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以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31题为例

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以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31题为例

图1 学业质量标准与考试评价[9]
学业质量标准是指导评价与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也是教学的目标。

从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到终结性评价,整个评价贯穿着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主线。

历史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发展和深化,继承与创新。

深化以知识为基,能力为重,素养导向的评价理念,发挥评价促进学习和改进教学的功能。

中考31题命题整体性、结构化,考查以体现大概念的主题任务,更有效考查学生在应对复杂、真实情境时表现出的历史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彰显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学科育人的理念【注释】
[1][2][4][7][8]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52、53、5—、53、53—54页。

[3]赵世瑜:《在空间中理解时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0页。

[5]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71页。

[6]徐蓝、马敏:《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

立足素养求创新 探寻命题新趋向——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考创新试题赏析

立足素养求创新 探寻命题新趋向——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考创新试题赏析

T`a b E c d e f E g h ———56)789V W I0X Y综观2023年全国各地道德与法治中考试卷,各地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呈现出新的命题趋向和特点。

试题在重视考查学生“双基”的同时,加强了对“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突出了对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述能力、发散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查。

这必将有力地推动全国各地以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为核心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全面实施。

下面就辑选相关典型试题加以品读,希望对广大师生复习备考有所启迪。

命题趋向一 题肢为材料型例1.(2023·福建)下列时事新闻解读正确的是( )序号时事新闻新闻解读①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向全世界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表明中国为全球治理提供智慧和方案②经中国斡旋,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说明中国积极维护世界和平稳定③我国首套高温超导电动悬浮试验系统完成首次运行表明我国坚持以科技发展为中心④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26条措施,规范App应用说明我国提高了App的智能化水平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赏析:题肢为材料型选择题一般选择时事新闻或贴近学生实际的事例,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答这类试题时,应认真审题,在准确把握材料的前提下,归纳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

同时,要注意题干的要求,对照题干要求甄别选择。

解答本题时,要逐一分析材料所体现的道理。

“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向全世界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体现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①符合题意;“经中国斡旋,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体现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难点问题,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②符合题意;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首套高温超导电动悬浮试验系统完成首次运行”只能表明我国科技创新取得新成就,③说法错误;“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26条措施,规范App应用”表明我国不断制定规则,完善App管理制度,④说法错误。

时空观念素养考查的探索与命题建议——以2021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第33题为例

时空观念素养考查的探索与命题建议——以2021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第33题为例

准,确保考试测量的效度。若单纯追求开放性,必 然导致问题指向性和限制性的减弱,给学生作答和 教师评卷带来更大自由度的同时也降低了效度,存 在着给考试测量造成更大偏差值的可能性。以第 33 (3)为例,材料提供了十四个博物馆资源,要求 学生任选两个(或以上)“自拟主题”,原则上据 此可以组成的主题数量是非常大的,参考答案提供 的只有两则示例,更多的主题合不合理主要还是取 决于评卷人的判断,这对评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对此有必要制定更加具有操作性和指导性的评 分标准,对评分层次和细则有更清晰、明确的划定, 以避免在单一设问分值大的情况下出现较大偏差。 开放性问题具有较好的探究特征,但作为考试测量 的手段则存在着如何解决信度和效度的瓶颈,以利 于保证阅卷工作准确、公正、合理地进行,所以命 题者应更为谨慎。
二、时空观念素养考查的命题建议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 试,考试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 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所以要 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充分考虑初 中历史教学的实际和各地市阅卷工作的需要。基于 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命题建议:
1. 选择更具关联性的素材以便彰显育人功能 本题以城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空间因素为主 题,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扩展对空间文化属 性的认识,三组材料各自都能突出主题。但从时空 因素的角度而言三组材料之间则缺乏明显的内在联 系,试题整体上显得分散,在题目立意凝结的力度 上稍嫌不足。例如,材料一分别有古典时期的罗马、 近代的佛罗伦萨、现代的柏林三个城市,材料二是 近代的巴黎,材料三是中国的西安,时间横跨古代、 近代。不管是空间分布还是时间先后的角度都未发 现有学生容易感知到的联系,容易让人产生材料各 自为政,逻辑关联不大的印象。命题者在选择材料 时可能自有某种逻辑或更深层面的考虑,但对于学 生而言则实为隐蔽,也就难以实现其设计的初衷。 因此,命题时材料的选取不仅需要考虑材料与主题 的联系,也有必要考虑材料之间的关联性,以使题 目的整体性、凝聚性更强,提升学生对试题立意或 主题的认识、体会,彰显考试的育人功能。

核心素养下的中考历史复习策略

核心素养下的中考历史复习策略

核心素养下的中考历史复习策略1. 引言1.1 核心素养在中考历史复习的重要性在中考历史复习中,核心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核心素养不仅仅是指背诵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历史学习中,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只有通过培养核心素养,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历史的精髓,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

核心素养还能帮助学生在解答历史题目时更具备说服力和逻辑性,使答案更加严谨和完整。

在中考历史考试中,除了对历史知识点的掌握,更需要学生具备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在中考历史复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之一。

只有通过培养核心素养,学生才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轻松应对各种历史题目,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

1.2 中考历史复习策略的必要性中考历史作为中学生必修课程的一部分,重要性不言而喻。

良好的中考历史成绩不仅可以为升学提供加分,更能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兴趣。

制定科学有效的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是中考历史复习的关键。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是复习的基础。

合理的复习计划包括分阶段、分科目的复习内容,确定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等。

通过制定计划,可以避免盲目性的复习,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深入理解历史知识点是复习的关键。

不仅要记住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地点,还要了解事件的原因、结果以及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只有深入理解历史知识点,才能在考试中准确把握题目的要点和解题思路。

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复习的重要方面。

历史并非简单的背诵,更需要学生具备分析问题、综合考量的能力。

通过解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可以更好地应对考试中的复杂题目。

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掌握解题技巧和答题技巧。

在考试中,熟练掌握解题技巧不仅可以提高答题速度,还可以避免在考试中出现失误。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命制与思考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命制与思考
(2)根据 材料 二 ,概括 指 出 中国历 届政 府对 香 港 问 题 的一 致 观 点 。
(3)材料三 主要 说 明了什么 ? (4)材料 四的规定 ,体 现 了 中国政府 解 决香 港 问题 的基本方针 是 什 么?并 分 析指 出中央 和特 别行 政 区 的 权力关 系。 (5)材 料 五 反 映 了 香 港 回归 后 怎 样 的经 济 现 象 ? (6)综合 以上 材料 并 结合 所学 知识 ,你认 为该 如何 推进祖 国统一 大业 ? [参考答案 ](1)时 间 :1842年 。条 约 :《中英 南 京条 约 》。(2)观 点 :香 港是 中国 的领土 ;中 国将 适 时通 过谈 判解决 香港 问题 。(3)说 明 :香 港 回归 的道路 充满 曲折 ; 香港问题 的解决受 到多种 因素 的影 响 。(4)方针 :“一 国 两制”。权力关系 :授权 与被授权 ;香港 特别行 政 区享有 的高度 自治 权 来 源 于全 国人 民代 表 大 会 授 权 。(5)现 象 :经 济持续 繁荣 发 展 。(6)做 法 :增 强综 合 国力 ;坚 持 “和平 统一 ,一 国两制 ”基 本方 针 ;坚持 “九二共 识 ”;坚决 反对 和遏制任何分裂 国家的行径 ;加强 两岸经 济文 化交 流 。 二 、命 题 背 景 近年来 香港 出现 的“占 中”问题 引起 了社 会 的广 泛 关注 ,也 引发 了我们 对 “香港 问题 ”历史 教育 的新思 考 。 如何讲 清楚香港 问题 的来龙 去脉 ,引导青 年学 生对香 港 问题有 一个 正确 的认识 ,是我 们历 史教 育工作 者义不 容 辞 的责任 和义务 。 《全 El制 义务教育历史课 程标 准 (实验稿 )》对《祖 国 统一 》这 一单元 的要求 是 :简述 香港 、澳 门 回归 的史 实 , 说 明“一 国两制 ”的科 学 构想 是推 进祖 国和平 统一 大业 的基本方针 ;了解祖 国大陆与 台湾经 济文 化交 往 E l益 密 切 的史实 ,认识 祖国统一是 历史 发展 的必然趋 势 。以香 港 问题 为切入 点 ,通 过香 港 问题 的 由来 、香港 问题 的解 决过程 、香港 基本法的规定 、香港 的发展 现状 、祖 国统一 大业 的展望等 问题 ,将香港 问题 纳入 祖 国统 一 大业 的历 史进程之 中 ,以点带面 ,从而 形成较 为完整 的知 识链 、问 题链 。综合地考查祖 国统一 大业这个 专题 的知 识 ,有利 于引导教学 中对该专 题知识 的复 习 ,也有利 于强 化学生 对香港 问题和祖 国统一大业 的认识 ,涵养 家 国情怀 。 在近年来 的听课 调研 中,笔 者发 现一些 初 中历 史教 师对 “一 国两制”的教 学过于 简单 ,要 求学生 死记 硬背 的 较多 ,导致学生 对 “一 国两 制”内涵 的理解 不够 到位 ,对 中央与 香港 、澳 门权力 关 系 的认 识 也很模 糊 ,这些 影 响 了 学 生 对 国家 统 一 大 业 更 深 层 的认 识 。 2o17年是香 港 回归 2O周 年 ,也 是香 港 特别 行政 区 基本法 实施 2O周年 。2017年 5月 27 E l上 午 ,全 国人大 常委会 办公 厅在 北京 人 民大 会 堂 召开 了纪 念 中华人 民 共和 国香港特 别行 政 区基 本法 实施 20周 年 座谈 会 ,中 共 中央政治局常委 、全 国人 大常委会 委员 长张 德江在 会 上做 了重要 讲话 。作为重大 热点 问题 ,教 师在 备考过 程 中也应格外 注 意 复 习这一 知识 点 。以香 港 问题作 为 考

立足核心素养取向 回归历史教育本质——以2020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第31题为例

立足核心素养取向 回归历史教育本质——以2020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第31题为例

十f惠丈教学参考J立足iiti素养RfD B9IS史教育本届一以2020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第31題为例〇张泽惠命题研究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既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在历史学科的具体任务,也是中学历史课程改革走向深化的关键环节。

通过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这一杠杆撬动课程改革,用髙质量的核心素养检测倒逼初中教学的改进,广东省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命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本文拟从核心素养立意的视角分析这份试卷中的第31题,为课堂教学提供一点启示。

一、聚焦核心素养的命题立意第31题是以课程标准和统编版教科书均未提及的袁崇焕作为主题人物,乍一看难度很大。

但事实上,命题者通过精选素材,创设有冲突的真实情境,设计考查有关研究和评价历史人物基本方法的问题链,凸显对学生核心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1.精选各类索材,服务问题情境的建构史料是后人搭建通往过去的桥梁。

只要是过去遗留下来的、能记录或反映历史的文字记载和一切物品,都可以称为史料。

史料是中考综合题的必备素材。

由于袁崇焕的个人命运与明末的兴衰有关,史学界对他的研究始终没有停止。

专著包括阎崇年、俞三乐的《袁崇焕资料集录》,阎崇年的《袁 崇焕传》,黄国信、张素容的《明末抗金英雄:袁崇 焕》等;从1903年至今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章,也约 有281篇,涉及爱国精神、军事理论、功过是非、明 末党争等主题[n ,足以为命题提供多种素材。

在大量的史料和研究成果中,命题者最终选取了历史上不同阶段、不同人物对其认识的材料。

按照内容和形式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实物史料,如“明代进士题名碑”;二是文献史料,包括材料一《袁崇焕年谱》,材料二《明季北略》《国榷》《清高宗实录》和《清仁宗实录》的选编,材料三梁启超著述的袁崇焕传记。

其中,《明季北略》是明朝民间史学家计六奇对明朝中后期北方地区史实的记述,《国榷》是明末清初谈迁记叙从元末到顺治初年的史书,《清高宗实录》和《清仁宗实录》则是清朝官修编年体史料的汇编,它们以表格摘编的形式出现,减少了考生的阅读障碍。

2019年中考历史综合题命题思路与解题技巧——以近3年的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为例 (共25张PPT)

2019年中考历史综合题命题思路与解题技巧——以近3年的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为例 (共25张PPT)


4.理解、认识、启示类材料题 例题赏析:(2018.广东省) (4)综上所
述,从“世界工厂”的变迁中,我们可借鉴的 主要经验是什么? (2分)


题型分析:此类题目设问一般包含有以下关键 词:认识、启示、经验、教训、看法、理解等 ,一般出现在综合题的最后一问,要求考生针 对某一特定问题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 论、分析得失,旨在考查考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的理解与感悟能力。以该题为例,通过 审题可知本题答案应综合前三问的答题角度, 第1问强调英国在政治制度上的变革与创新, 第2问突出美国重视科技创新发展,第3问提出 中国制造缺乏核心技术,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因此本题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作答。
二、命题规律
1.分值安排
从2016年以来, 26题一般为中国史内容,中国 近代史占7分,现代史占6分,共13分;27题一般 为世界史内容,世界近代史占6分,现代史占6分, 共12分。
2.考点分布
第26题考查4个考点,第27题考查3-4个考点。
3.材料选择
(1)文字材料。一般选自初中、高中 历史教材、文件资料或者史学著作等。 (2)图表材料。一般有历史图片、历 史地图、历史漫画、统计数字图(包括柱 状图、表格图、曲线图、饼状图)
2.信息提取与概括类材料题 例题赏析:(2018.广东省)材料二 光绪七年(1881年) 李鸿章奏称:“该局船不时駛往东南两洋,今且骎骎( qin qin,迅速)开始赴西洋之先路。直、晋、豫等省旱灾 之 时,该局向承运赈粮,源源接济,救活无安徽灾民。 往岁台湾、烟台之役,该局船运送兵勇迅赴机宜,均无贻 误,询于时事大局有禆。” ——朱萌贵《朱萌贵论招商局》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招商局有益于“时事大局” 的依据。(3分)

核心素养下中考历史试题及教学策略的探究

核心素养下中考历史试题及教学策略的探究

课改探微核心素养下中考历史试题及教学策略的探究■王儒璧摘要: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

在此,还应该分析中考历史试题,为完善历史教学的策略奠定基础。

教师为学生提供优化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让学生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下,也会进行自主探究和知识分析。

所以,教师就要对中考历史试题进行研究,为构建合理化的教学模式奠定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考历史试题;教学策略前言: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核心素养的领域出发,教师对历史试题进行分析,并作为学生自我成长和发展的根本点。

教师对教学策略进行不断优化,在为学生诠释了一个生动的教学课堂下,保证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学习产生准确的认识和理解。

所以,希望学生在接触了生动和形象的历史试题之下,也会认真学习,提高学习的质量。

一、核心素养下中考历史试题的特点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对中考历史试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对学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这其中所展现出的特点是十分明显的。

第一,学生在对试题解决的过程中,要展现出一定的综合价值和意义。

这其中会涉及比较多的内容,不仅是历史事件考查,对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是一种考核。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进行不断扩充学生的历史知识,让学生拥有广阔的知识视野。

第二,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进行了考核。

这其中会涉及比较多的历史内容,让学生从历史知识事件和背景等方面出发,让学生能够找到分析的关键点,在引发学生认真分析问题的情况下,更好地迎接中考的挑战。

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进行完善和优化,让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成长天地。

教师不断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历史知识学习中收获自己的价值。

二、核心素养下中考历史教学的策略(一)合理规划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教师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制定出明确的目标,这其中就可以对教学的时间和内容进行合理规划,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时候,获得不同能力的提升。

基于历史概念的试题赏析与教学建议——以2020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为例

基于历史概念的试题赏析与教学建议——以2020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为例

基于历史概念的试题赏析与教学建议——以2020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为例作者:邹进辉来源:《中学历史教学》 2020年第10期中山市中考命题改革专栏组稿之二邹进辉中山市坦洲中学《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课程目标“过程与方法”部分第一条便明确指出:“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学会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并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

”[1]由此可知历史概念的形成对历史学科教学与评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果在历史教学中只告知学生历史概念的“名称”,而对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关注较少,则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出现“混淆概念”和“割裂概念”[2]的问题,从而阻碍了学生对历史的进一步学习、压制了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

正是因为历史概念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效果,近年来,在初中历史学业质量测量中频频出现了考查历史概念的试题。

一、历史概念的含义顾林教授认为:“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物从现象到本质和特征的全面而准确地认识的反映。

在表述历史概念时,既要体现历史事物的时、地、人及事的核心性内容,又要揭示历史事物的质和意义,并作出概括的评价。

”[3]按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可以把历史概念分成史实概念和理论概念两种。

“史实概念是历史事物本身的基本内容,即事件、人物、文献、制度、物品、遗迹等方面特点的综合概括”[4],针对史实概念,又细分为历史人物概念、历史事件概念、历史现象概念、历史名物概念等4种[5],后又增加历史时间概念和历史地理概念。

理论概念与史实概念相比,具有更高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理论概念是指对众多事件概念的共同特征的理论概括,如资产阶级革命、私有制等。

”[6] 有一些历史理论概念也同属于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范畴,如“国家”、“奴隶制”、“资产阶级革命”等。

此类概念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理解难度较大,且不一定能在一个课时内完成学习,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做到较全面的理解。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考历史材料题备考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考历史材料题备考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考历史材料题备考探究1. 引言1.1 探讨核心素养对中考历史材料题备考的重要性核心素养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提及,其在历史学习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中考历史材料题作为中考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提出了挑战。

掌握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历史材料,提高历史材料题备考能力。

历史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正是符合这一目标的需求。

通过核心素养的引导,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分析历史材料中的信息,抓住历史事件的关键点,形成自己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观念。

中考历史材料题的特点在于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而这正是核心素养所强调和培养的能力。

因此,通过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在中考历史材料题备考中的表现。

本文将深入探讨核心素养在中考历史材料题备考中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其在历史学习中的应用,剖析中考历史材料题的特点,探讨如何通过核心素养提升备考能力,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核心素养在历史材料题备考中的实际应用,最终总结出有效的备考策略,以提升学生在中考历史材料题中的表现。

2. 正文2.1 核心素养在历史学习中的应用在历史学习中,核心素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核心素养强调了历史学习的跨学科性,历史不仅仅是关于过去的事实和事件,更是通过思辨和解释来理解历史现象的学科。

通过培养核心素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含义,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

核心素养注重历史学习的思维和方法,并强调历史学习的过程。

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需要掌握史料分析、历史概念辨析、历史问题探讨等方法,这些方法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展过程,培养历史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核心素养还注重历史学习的价值观塑造和情感认知。

历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历史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理解,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珍视历史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在历史学习中的应用是多维度的,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更能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考历史材料题备考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考历史材料题备考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考历史材料题备考探究核心素养是指人的基本素养,包括知识与技能,思维与创新,文化与价值观,情感与态度等方面。

对于中考历史材料题备考来说,基于核心素养的探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提高解题能力和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的知识与技能是备考的基础。

在备考中,学生需要掌握历史的基本知识,包括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还需要掌握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以及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学生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解读历史材料,从而准确回答问题。

核心素养的思维与创新能力是备考的关键。

中考历史材料题往往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学生需要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和判断,善于思考事件的原因和结果,理解事件发生的主要动因和影响因素。

学生还需要具备创新性思维,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解读历史材料,提出有独特见解的答案。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历史材料题中的问题。

核心素养的文化与价值观能力也是备考的重要方面。

历史材料题往往涉及到历史事件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历史事件的文化背景,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影响。

学生还需要关注历史事件背后的价值观,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动所代表的价值观,并加以评价和解读。

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与价值观能力,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材料,提高解题能力。

核心素养的情感与态度能力对于备考也有很大的帮助。

在备考中,学生需要对历史事件保持兴趣和热情,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思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解题态度。

学生还需要具备历史事件的感悟和人文关怀,了解历史事件对人类的影响和意义,培养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理解。

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态度能力,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备考效果。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考历史材料题备考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考历史材料题备考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考历史材料题备考探究在中考历史考试中,材料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类题型,它不仅要求考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还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解题技巧。

而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对于中考历史材料题的备考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信息获取和处理在材料题中,信息获取和处理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考生需要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材料中的信息,对关键词、核心句子进行标记,帮助自己更快速地找到答案。

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材料形式的多样性,有些是图片、图表等非文字材料,需要考生具备观察能力,能够从中获取关键信息,巧妙地运用到解题中。

例如,下面是一道关于太平天国的材料题:(1)塞外回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不光是民专的任务。

八旗和新军也参与了许多作战。

但塞外军人对太平天国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最初他们和汉军一样,以为太平天国起义军就是普通的农民。

但是塞外回疆的战争,加上越穷越激的太平天国的言论宣传,使得塞外军人更多地接触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实质。

(2)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自称是上帝的弟子,号召信徒消灭鬼子(即洋人)。

新政府很快发现太平天国的鬼子政策会给外交带来麻烦,于是诏令全国儒生讲解《大一统志》,以期稳定民心,不再有太平天国的鬼子等言论。

从这道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材料都有相应的信息,包括太平天国的来源和运动特点,以及中央政府的对策和措施,考生需要快速准确地理解这些信息,分析材料间的关联,从中得出答案。

2.分析判断和评价在材料题中,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判断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能够结合材料的信息,客观分析事件的发展和影响,评价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和意义。

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历史事件的多面性,不能因为自己的主观偏见而武断评价。

(1)文革期间,中央领导人被批判,文艺、教育等各条战线上的知识分子和文化界人士都被打倒,国家工业和农业大跃进,经济崩溃,中国的天然资源也受到了严重破坏。

(2)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考历史备考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考历史备考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考历史备考策略中考历史考试是评价学生历史知识和素养的重要途径,而核心素养正是指学生在学科中获得深层次的理解、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和方法论的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考历史备考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历史学科强调思维能力的培养。

备考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探究性思维、归纳总结能力等。

这些能力主要通过解决历史问题、批判评价历史事件、分析历史文献等活动来培养。

备考时,可以多做历年真题,进行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掌握历史基本知识备考历史考试,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基本知识。

这些知识主要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地理等。

备考时,应结合教材进行系统学习,并进行复习总结。

可以制定复习计划,分阶段、分模块进行复习,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形成思维导图或复习笔记,以帮助记忆和理解。

3.探究历史问题历史学科强调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和批判。

备考时,学生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深入的研究。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文献综合分析,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备考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解决历史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4.培养历史方法论历史学科强调历史方法的应用。

备考时,学生应学会运用历史研究方法进行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分析。

备考时可以进行一些案例研究,如通过分析历史文献、研究历史地图等,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方法论。

5.多样化的考试形式备考历史考试时,要熟悉并适应多样化的考试形式。

历史考试可以包括选择题、判断题、论述题等不同形式的题目。

备考时,学生要多做历年真题,熟悉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

同时,要注重阅读和理解题目要求,掌握答题技巧,例如如何正确解读题干、如何选取最佳答案等。

6.分析历史文献和地图备考历史考试时,要注重分析历史文献和地图。

历史文献和地图是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地理的重要工具。

备考时,学生应熟悉不同类型的历史文献,掌握关键信息的提取和分析方法。

核心素养下的中考历史复习策略

核心素养下的中考历史复习策略

核心素养下的中考历史复习策略1. 引言1.1 核心素养下的中考历史复习策略在中考历史复习过程中,核心素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核心素养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更加重视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提升。

因此,要想在中考历史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历史知识,还需要培养全方位的核心素养。

历史的学习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制定一个科学的复习计划至关重要。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将重点放在历史基础知识的复习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对于提高考试成绩有着积极的作用。

此外,在复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历史思维能力包括概括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多维度备考也是一项有效的复习策略。

除了熟练掌握历史知识外,了解历史背后的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内容也是必要的。

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历史地理、历史人物等方面的知识,使复习的角度更加多元化,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历史。

最后,利用多种复习资源也是提高复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除了教科书外,历史类杂志、历史类影视作品等也可以成为复习的帮手。

多样化的复习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知识,提升复习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中考历史复习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掌握,更要培养全方位的核心素养。

只有在全面提升素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备考中考历史,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2. 正文2.1 制定复习计划制定复习计划是中考历史复习的首要步骤,合理的复习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利用时间,有条不紊地复习每个知识点。

在制定复习计划时,首先要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规划,将每天的复习时间分配给不同的知识点和章节。

可以根据历史知识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来确定复习的重点和轻点。

在制定复习计划时,还要考虑到自身的学习习惯和特点。

有的人喜欢将复习时间安排在清晨,有的人则更适合在晚上复习。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考历史材料题备考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考历史材料题备考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考历史材料题备考探究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核心素养在中考备考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历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学科,也需要通过核心素养的视角,深入探究历史材料题的备考方法。

本文将通过对历史材料题中的文本、图像、地图等常见材料类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在备考中掌握关键的分析方法。

一、文本材料文本材料一般是指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方面的文本资料。

在备考中,我们需要首先对文本材料进行准确的理解和分析,了解其所涉及的事件、人物、背景等相关信息。

其次,要注意文本材料的语言特点,如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的使用。

最后,结合历史时空背景、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对文本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例如,下面这段文本是某次抗日战争中的一份宣传文件:“全国各界人士,都必须献出自己的力量,我们一定能够抗日。

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勇敢的抗日士兵,要毫不畏惧地向敌人开炮,将敌人赶出我们的祖国。

”对于这份宣传文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了解背景。

该宣传文件是在抗日战争中发布的,背景是中国面临日本侵略的危局,需要动员全国各界人士共同抗击侵略。

2.分析文本内容。

文本中强调了全国人民共同努力、要做出自己的贡献,以及抗日士兵的勇敢精神等方面。

这些内容可以与抗日战争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进行联系。

3.理解语言特点。

宣传文本的语言通常为简短明了、流传易记的口号式语言,体现了语篇紧凑、语气积极、用词高昂等特点。

二、图像材料图像材料一般是指与文本材料相关的图像资料,涉及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方面。

在备考中,我们需要通过图像资料了解其中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并对图像的视觉语言、构图、色彩、寓意等方面进行分析。

例如,下面这幅画是一幅描绘清朝时期的宫廷生活的壁画:1.了解背景。

清朝时期,宫廷生活是国家权力和文化的象征,它既反映了当时的贵族生活,也体现了当时的政治和文化制度。

2.分析视觉语言和构图。

壁画中的图像流畅自然,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色彩丰富、层次分明,并呈现出撞色和谐、意境清新的特点,凸显了画家的绘画功底和审美观念。

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文史融合的材料阅读教学探究

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文史融合的材料阅读教学探究

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文史融合的材料阅读教学探究摘要: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趋向于综合化的课程发展,致使初中历史史料材料分析类题型的变化较大,这一题型不仅对学生阅读、分析和归纳提供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且还要学生基于历史教材知识实现熟练掌握,在充分的思维发散中灵活性地进行历史知识的应用。

这一背景之下,初中生历史材料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在深入分析当前初中生历史材料自主阅读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提高初中生历史材料自主阅读能力策略进行了思考和探究,并借助中考题目分析解答的形式进行分析和论证。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文史融合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人们常说,文史不分家。

意思就是,语文和历史的知识有很多时候是重合的。

比如,语文教学中会涉及很多文言文阅读,历史课本上也会有很多文言文阅读材料。

显而易见,要想真正学好历史,学生必须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而大量阅读文言文材料,又能对语文阅读教学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笔者在本文中研究如何将两个学科的教学内容更好地整合起来,通过历史学科学习的进步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

2 历史学习中的文史融合在响应国家课程标准的情况下,学校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有助于课程的开展。

本文中的文史融合指的是在历史教学中,将文学内容运用在历史课堂上。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生动形象的文学性语言,结合史实表现出来,将历史事件立体化,以文史融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表达能力。

文史融合中的教学材料包括了诗歌、散文、历史小说、历史剧、词曲、传奇等。

教师通过文史融合的历史教学,不仅可以传授给学生相应的历史知识,还可以传授给学生一些文学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修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历史奠定扎实的文化基础。

3 初中生历史材料自主阅读现状3.1 教学手段落后由于历史材料阅读教学的思维理念和方法手段较为落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难以得到充分激发。

从中考命题中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近三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为例

从中考命题中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近三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为例

从中考命题中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近三年广东省中
考历史试题为例
钟鸣晓
【期刊名称】《教育界》
【年(卷),期】2017(000)016
【摘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新目标.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近三年广东中考历史试题充分体现了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给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总页数】2页(P141-142)
【作者】钟鸣晓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中考命题中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近三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为例
2.倡导真语文,考查真阅读——以近三年嘉兴市中考命题的取向为例
3.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历史中考材料论述题探析——以近三年福建历史中考材料论述题为例
4.聚焦时空观念,中考试题评析及教学启示——以近三年福建中考历史试题为例
5.以中考评价改革促进真语文教学——以近三年嘉兴市中考命题的取向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考历史材料题备考探究
——以近年广东省中考为例
李鹏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君兰中学广东·佛山528311)
摘要中考历史,考察的不仅是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科素养”。

具体来说包括五点,第一、唯物史观,第二、时空概念,第三、史料实证,第四、历史解释,第五、家国情怀。

历史学科的任务是在此五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立德树人。

当前广东省中考两大题型分别是单项选择题、材料题,材料题分值有上升趋势,考查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扩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逐渐提高,尤其能够体现历史学科特点,即论从史出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笔材料题是失分的主要题型,成为取得高分的瓶颈。

因此,对于材料题的备考策略尤显重要。

而材料题的出题思路则更全面的体现出考察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能力。

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能够在准确的把握出题特点及设计思路的前提下,掌握学生失分原因,指导学生正确的解题策略以应对中考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中考历史材料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失分原因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1材料题命题特点及所考察历史核心素养
材料解析题的材料来源有史学经典、历史文献、名家专著、优秀学术论文、历史档案、权威网站图片、课本、地图册、领袖讲话、历史图片、专业期刊、新闻稿件、纪念邮票等。

近几年的广东省中考材料题主要呈现了以下特点:
(1)材料来源愈加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如历史文件和统计资料图等,突破了教材的范围。

旨在考查学生甄别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更广范围的涉猎历史知识。

(2)设问以“新情境”的方式呈现,不单纯是过去直问直答的方式,且设计了有关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问题。

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概括、归纳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2018年26题第2问,根据材料概括招商局有利于“实事大局”的依据。

(3)设问层次化,以组合的形式出现,几段材料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问题设置方面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由简入难。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需要言简意赅、直击要害,层次和条理分明。

(4)最后一问往往是总结概括前面几问。

如2017第26第4问:综合以上四则材料,指出促成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因素?或心系核心价值观,体现出让学生以史为鉴,解决当今热点时政问题的能力,用已有知识解决新情境下的新问题。

正如历史学家克罗齐所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5)体现全球史观。

尤其体现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近现代史的横向联系。

如2016年27题第1问:概括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的相同困境.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日清战争”又称什么战争?根据材料三指出这场战争使日本国民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同时,给东亚国际关系带来了什么变化?
总体来讲,考察学生以下能力:(1)理解辨析历史信息能力;(2)历史时序、置于环境下分析能力;(3)客观叙述历史事实能力;(4)归纳概括比较历史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5)正确解释历史事件,认识事物本质能力;(6)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理解能力;(7)发现和论证历史问题,提出独立观点的能力。

从具体设问来看,问题种类基本可以概括为四类:(1)背景、原因、经验。

属于原因类;(2)事件、结果、态度、主张,属于内容类;(3)地位、影响、启示、评价属于影响启示评价类;(4)特点、变化、不同之处、共通之处属于比较类题型。

而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看原因类、评价类、影响类属于历史解释。

内容类则属于唯物史观。

启示类则属于核心价值观即家国情怀、而比较类如特点、变化、异同则体现史料实证。

2学生失分原因剖析
(1)缺乏时空概念、纵横联系。

如某模拟考试第4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后经济建设的成就并分析取得成就的经验。

有部分学生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行改革开放伟大战略缺乏敏感度。

反而回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

再如世界史某材料题某问,到20世纪初美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原因?很少有学生归纳完整,应包含的历史事件为,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两次工业革命等。

(2)答题不规范。

如某题共有两个设问,应以关键词提示的方式分别作答,但实际作答中出现很多学生并没有用关键词区分作答,而是简单以序号①②……进行区分,甚至出现顺序颠倒,导致分数全失。

(3)没有揣测出题意图,按照分值分点作答,如某设问“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复兴的贡献有哪些”(3分)根据分值可以得出此问最少答三个方面,而漏答则导致失分。

(4)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点混淆或模棱两可。

如某问“指出构成华盛顿体系的条约”,标准答案应为《九国公约》,而作答则出现《凡尔赛条约》、《巴黎和约》《华盛顿条约》等。

(5)审题不清,抓不住限定语和关键词,如从近代化的角度评价洋务运动,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等。

如忽略关键词“近代化”与“全球史观”则难以答到要点。

3小结
材料解析题作为中考历史的重要题型之一,充分体现出对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考察要求,以及使学生掌握历史学科特点——论从史出的能力。

根据近几年广东省中考的分析,发现材料题的命题规律有迹可循。

虽每年考察考点不同,但考察能力是一致的,这就使得教师可以在充分把握命题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的题型,对学生欠缺的能力进行强化教学及训练,同时根据教学实践客观分析学生失分的原因,指导学生更加规范的答题。

从而使提高学生该题型的得分能力。

为中考服务,同时也实现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1]王国清.历史教学: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途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5(20).
[2]程东玲.初中历史材料题解题技巧研究[N].发展导报,2017-10-27(036).
课|程|教|学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24期/8月(下)—1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