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1无答案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探究学案无答案冀教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写景抓住景物特征,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
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生字确凿.()菜畦.()ǎo( )过去臃.( )肿脑髓.( ) 蝉蜕.( ) 竹shāi ( ) 攒.( )mì( )食鼎.沸( ) 秕.谷( ) tì( )傥2、熟读课文,做好课上展示的准备。
3、把作者和作品相关知识写在下面:作者,字,原名,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家,代表作散文集小说集,,杂文集,散文诗集本文节选自。
4、整体感知,回答问题(1)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三味书屋的乐趣与百草园的乐趣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二、合作探究1、脉络梳理:本文分为两部分,请写出各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第至自然段):第二部分(第至自然段):2、文本探究(1)、研读文章第一部分,回答: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描写百草园的?(2)、朗读第2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概括“我”在百草园里所做的几件事。
②作者通过哪些角度进行观察?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景物的特征?③这段文字的描写顺序有哪几种?(至少写三种)(3)朗读第3—6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4)细读第7自然段,回答问题。
①冬天的百草园有什么趣味?②本段重点写了什么事?③找出写捕鸟动作的词语,分析其作用。
(5)课文中哪一段是过渡段?是从怎样的心理角度去写的?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第2课时合作探究1、原文中是怎样描写三味书屋的环境的?2、作者对先生的外貌是怎样描写的?他的品格怎样?3、先生有哪些特点?4、作者对先生是什么态度?5、写大家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园里去自寻乐趣,除了表现孩子们的天性之外,还有其他什么作用?。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设计冀教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与重点】*1.学习本文叙事写景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3.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对儿时纯真生活的怀念。
【学法指导】1.写景要善于抓住景物特征,通过关键词语体会蕴含的感情。
2.通过反复朗读,揣摩重要句子,小组讨论,大胆质疑。
【学习安排】三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预习导学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
2、认真朗读课文,在课文中划出生字词,并标上小节数。
然后写出下列划线字的读音。
确凿()菜畦()皂荚树()桑葚()油蛉()斑蝥()脊梁()缠络()攒()脑髓()3、读后感知:课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4.课文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和第七段捕鸟动作的描写很精彩,请你反复的读一读,把你认为好的地方及你的感受写下来。
5.自学产生的问题教师评价家长签字课堂助学(一)交流预习收获。
(二)学习•研讨•探究1.快速阅读全文,感知结构。
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从题目看,文章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那么请你找出它们各自的起止段落,并说说哪一段又是过渡段?由此归纳出结构划分的方法。
3.齐读第1段到第8段。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要求人人发言。
然后各组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1)百草园是乐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2)百草园中的景物很多,但看起来又井然有序,作者写景有哪些高妙之处?并归纳写景的方法。
(3)课文为什么要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课堂巩固(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习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设计冀教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与重点】*1.学习本文叙事写景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3.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对儿时纯真生活的怀念。
【学法指导】1.写景要善于抓住景物特征,通过关键词语体会蕴含的感情。
2.通过反复朗读,揣摩重要句子,小组讨论,大胆质疑。
【学习安排】三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预习导学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
2、认真朗读课文,在课文中划出生字词,并标上小节数。
然后写出下列划线字的读音。
确凿()菜畦()皂荚树()桑葚()油蛉()斑蝥()脊梁()缠络()攒()脑髓()3、读后感知:课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4.课文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和第七段捕鸟动作的描写很精彩,请你反复的读一读,把你认为好的地方及你的感受写下来。
5.自学产生的问题教师评价家长签字课堂助学(一)交流预习收获。
(二)学习•研讨•探究1.快速阅读全文,感知结构。
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从题目看,文章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那么请你找出它们各自的起止段落,并说说哪一段又是过渡段?由此归纳出结构划分的方法。
3.齐读第1段到第8段。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要求人人发言。
然后各组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1)百草园是乐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2)百草园中的景物很多,但看起来又井然有序,作者写景有哪些高妙之处?并归纳写景的方法。
(3)课文为什么要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课堂巩固(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习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冀教版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鲁迅作品的背景、情节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鲁迅的文学风格。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个人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 冀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冀教版。本课主要通过对比描绘了作者鲁迅的童年生活环境,以及他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经历,反映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对鲁迅及其作品的了解,同时提高对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鲁迅笔下的童年生活,以及他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经历,从而思考封建教育制度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6. 写作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让学生尝试模仿鲁迅的文学风格,提高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鲁迅童年生活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鲁迅笔下的童年的魅力或特点。
(1)阅读材料:《呐喊》、《彷徨》、《鲁迅全集》等鲁迅作品集,以及其他关于鲁迅的研究资料,加深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冀教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推荐[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本设计用两个形式精粹、含蕴丰富的问题,带动对全文的阅读品析,以期达到删繁就简的艺术效果。
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
本单元课文主题是成长,我们将陆续学习古今中外六位名家反映成长的文章。
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位伟人的成长故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播放课文朗读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结合课前导引了解课文展现的是鲁迅先生美好的童年生活: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三、浏览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技巧提示: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是窥察文章的“窗口”,它们或暗示文章内容,或点明行文线索,或强化文章主旨,或亮出作者观点等等。
我们要善于抓住文题所透露的丰富信息来指导阅读。
内容明确:“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1~8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百草园的生活;10~24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三味书屋的生活;第9自然段为过渡段。
两部分之间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四、问题探究。
1.铺垫性问题:百草园是乐园,在三味书屋,少年鲁迅是不是就没有乐趣了呢?——切入课文第二部分,探究三味书屋之乐。
学生读、圈、议,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从文字间体会作者叙述时的感情:未脱孩童稚气的鲁迅对三味书屋简陋而蕴含深意的陈设、简单而庄重的礼仪充满了新奇,对方正、质朴、博学的先生充满了恭敬,对先生开明、宽容的教育流露出感激,甚至他迂腐的神态、陶醉的吟诵也令作者极为欢心,更不用说与众多伙伴在一起“偷乐"的时光,三味书屋后园里无声的游玩,课堂上有口无心的唱读,老师入神时我们的“相宜"而乐,作者至今仍是满怀留恋与依依之情的。
小结:从这个段落里,我们看到了一颗天真调皮跳荡着的童心,更欣赏到了散文“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最高境界。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1无答案冀教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课前预习☆(人人必做)整体感知,按要求学习。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写了_和_两个部分内容,先写__百草园,后写__三味书屋。
2、速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
课堂练习☆(人人必做)阅读下面文字。
回答问题。
不必说的菜畦,的石井栏,的皂荚树,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螯,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
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
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
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在文中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
2.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的作用有四种理解,正确的一句是( )。
A.表明前后内容并列,都有趣味。
B.表明可写的内容很多,前面的略写,后面的详写,是为了突出后面“单是”的内容。
C.表明前面的内容是次要的,后面的内容是主要的。
D.表明前面的内容不需要说,只需要说“单是”后面的内容。
3.这段百草园的景物描写层次清楚。
从描写的对象上看,先写,后写,再写;从描写的范围看,是先写,再写;从感官的角度看,既有视觉又有、、。
4.这段文字中的哪句话可以概括百草园的特点?答:5.少年时代的作者,把百草园看成“我的乐园”这是因为( )。
A.百草园中的草木虫鱼有的色彩鲜明,有的形态有趣,有的叫声动听,这些景象都吸引着他的好奇心。
B.他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的生活。
C.他不愿意学习文化知识,把枯燥的学习环境和百草园相比,更觉得百草园是乐园。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无答案) 冀教版.do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写景抓住景物特征,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
3、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4、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5、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1.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初步了解插叙。
2.揣摩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词语。
3.引导学生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作者作品信息库: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七岁开始读书,十二岁从寿镜吾老先生就读于三味书屋。
十三岁那年家里发生一场很大的变故,经济状况渐入困顿,接着父亲一病不起,使他饱尝了冷眼和侮蔑的滋味, 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
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弃医从文。
1909年8月回国。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正式开始了辉煌的创作生涯,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后十年的杂文,更加深刻、犀利,有如匕首、投枪,充满了唯物辨证的精神。
这些作品收在《而已集》、《二心集》等杂文集中。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本文节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原名为《旧事重提》包括《狗·猫·鼠》、《阿长和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十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3冀教版
6、本文那段运用了插叙?有什么作用?
三、变式拓展
课外阅读散文,把你喜欢的写景片段展示给大家,说说它的妙处!
确凿菜畦觅食竹筛收敛鉴赏人迹罕至秕谷人声鼎沸蝉蜕倜傥执拗拗过去私塾攒成人头攒动骨髓桑椹锡箔脊梁云霄
2.解词: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二、合作探究
3.自学,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⑴从题目看,理清文章结构
⑵找一找,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分别有什么乐趣?
4第二段文字作者描写了百草园许多的动物、植物,但我们却没有感觉到文章杂乱无序,这是因为什么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过程:
教学
目标
1、了解
2、学习按一定顺序多角度多侧面写景
热爱、对快乐自在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重点
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难点
学习按一定顺序多角度多侧面写景的方法。
教法
诵读法、研讨探究法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前七篇记述了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后三篇记述了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脚印。
《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1.注意下列词语的字音、字形:
一、预习导航
一、知识链接
1.有关鲁迅见课下注释1
2.有关《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
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塾师家乡,寿镜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冀教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㈠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家作品;领悟课文写景的精妙,提高描写的能力;理解并学习课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把握文章的主旨。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合作与交流,探讨写景的妙处;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课文的主题。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鲁迅从小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启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教学重点:1、领悟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通过复述课文,学习本文选材、组材的技巧。
教学难点: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有些难解的词语。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作家作品;积累生字生词;整体感知课文。
教与学互动步骤: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童年》,在播放歌曲时,老师在一旁解说: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
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1926年9月18日,,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一篇优美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今天就让我们伴随这首优美的乐章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看一看鲁迅先生的童年和我们的童年有哪些不同?【板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二、了解作者及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朝花夕拾》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十篇散文和《〈朝花夕拾〉小引》《后记》,其中前文篇是鲁迅在北京期间写的,后五篇是在厦大期间写的。
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学案(无答案) 冀教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课前预习☆(人人必做)一、知识链接鲁迅,本名,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家、家、家。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
《朝花夕拾》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朝”早晨,童年)(“夕” 晚上,成年或老年)(原名《旧事重提》)。
我知道的鲁迅作品还有:_____________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二、知识预习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秕.谷( ) 菜畦. ( ) 收敛.( ) 缠络.( )桑shèn( ) 倜tǎng( ) 斑máo( )sù( )儒三、整体感知,按要求学习。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写了_ 和_ 两个部分内容,先写__ 百草园,后写__ 三味书屋。
2、速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
课堂练习☆(人人必做)1、再读课文,写出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总体上的感受填空:()的百草园()的三味书屋2、默读百草园部分,把这部分分为三层,写出各层的层意:⑴_____百草园中有趣的动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神奇的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冬天在雪地捉鸟的快乐课后作业☆(人人必做)1.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班蝥消释绅士盔甲B. 渊博签赏秕谷罕见C. 书塾臃肿觅食恭敬D 质朴缠络绣象和蔼2.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确凿(záo)斑蝥(máo)菜畦(qí)B.皂荚(jiá) 桑葚(sèn) 油蛉(líng)C.珊(shān)瑚秕(bǐ)谷蝉蜕(duì)D.盔(kuī)甲骨髓(shuǐ) 倜(tì)傥3. 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_____(体裁),选自作者,原名______,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他写的散文集有小说集有、。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 冀教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本导读名师引领【学习纪要】这个单元通过古今中外人物成长的足迹来启迪学生。
古代的有仲永,外国的有普希金、弗罗斯特和安徒生童话中的丑小鸭,中国现代的有林海音对爸爸的回忆,而本文则是鲁迅先生一九二六年写的一篇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
这篇课文的要点是学习课文运用对比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学习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生动真切地描写事物,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探求各种知识的优良品质,认识封建教育制度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本质。
【文体感悟】走进作者鲁迅(1881—1936),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
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著工作,猛烈抨击封建文化和封建道德,成为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
20世纪20年代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鲁迅一生的著作和译作近1000万字,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写作背景本文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
“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
鲁迅到厦大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鲁迅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
最初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19期上,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中。
【提纲挈领】文章主旨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腐朽的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也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和欢乐的心理。
推荐K12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高效作业无答案冀教版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课前预习一、知识链接鲁迅,本名,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家、家、家。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
《朝花夕拾》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朝”早晨,童年)(“夕” 晚上,成年或老年)(原名《旧事重提》)。
我知道的鲁迅作品还有:_____________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二、知识预习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秕.谷( ) 菜畦. ( ) 收敛.( ) 缠络.( )桑shèn( ) 倜tǎng( ) 斑máo( )sù( )儒三、整体感知,按要求学习。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写了_ 和_ 两个部分内容,先写__ 百草园,后写__ 三味书屋。
2、速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
课堂练习1、再读课文,写出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总体上的感受填空:()的百草园()的三味书屋2、默读百草园部分,把这部分分为三层,写出各层的层意:⑴_____百草园中有趣的动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神奇的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冬天在雪地捉鸟的快乐课后作业1.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班蝥消释绅士盔甲B. 渊博签赏秕谷罕见C. 书塾臃肿觅食恭敬D 质朴缠络绣象和蔼2.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确凿(záo)斑蝥(máo)菜畦(qí)B.皂荚(jiá) 桑葚(sèn) 油蛉(líng)C.珊(shān)瑚秕(bǐ)谷蝉蜕(duì)D.盔(kuī)甲骨髓(shuǐ) 倜(tì)傥3. 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_____(体裁),选自作者,原名______,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他写的散文集有小说集有、。
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学案(无答案) 冀教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人人必做)整体感知,按要求学习。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写了_ 和_ 两个部分内容,先写__ 百草园,后写__ 三味书屋。
2、速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
课堂练习☆(人人必做)阅读下面文字。
回答问题。
不必说的菜畦,的石井栏,的皂荚树,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螯,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
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
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
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在文中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
2.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的作用有四种理解,正确的一句是( )。
A.表明前后内容并列,都有趣味。
B.表明可写的内容很多,前面的略写,后面的详写,是为了突出后面“单是”的内容。
C.表明前面的内容是次要的,后面的内容是主要的。
D.表明前面的内容不需要说,只需要说“单是”后面的内容。
3.这段百草园的景物描写层次清楚。
从描写的对象上看,先写,后写,再写;从描写的范围看,是先写,再写;从感官的角度看,既有视觉又有、、。
4.这段文字中的哪句话可以概括百草园的特点?答:5.少年时代的作者,把百草园看成“我的乐园”这是因为( )。
A.百草园中的草木虫鱼有的色彩鲜明,有的形态有趣,有的叫声动听,这些景象都吸引着他的好奇心。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冀教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推荐[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本设计用两个形式精粹、含蕴丰富的问题,带动对全文的阅读品析,以期达到删繁就简的艺术效果。
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
本单元课文主题是成长,我们将陆续学习古今中外六位名家反映成长的文章。
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位伟人的成长故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播放课文朗读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结合课前导引了解课文展现的是鲁迅先生美好的童年生活: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三、浏览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技巧提示: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是窥察文章的“窗口”,它们或暗示文章内容,或点明行文线索,或强化文章主旨,或亮出作者观点等等。
我们要善于抓住文题所透露的丰富信息来指导阅读。
内容明确:“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1~8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百草园的生活;10~24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三味书屋的生活;第9自然段为过渡段。
两部分之间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四、问题探究。
1.铺垫性问题:百草园是乐园,在三味书屋,少年鲁迅是不是就没有乐趣了呢?——切入课文第二部分,探究三味书屋之乐。
学生读、圈、议,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从文字间体会作者叙述时的感情:未脱孩童稚气的鲁迅对三味书屋简陋而蕴含深意的陈设、简单而庄重的礼仪充满了新奇,对方正、质朴、博学的先生充满了恭敬,对先生开明、宽容的教育流露出感激,甚至他迂腐的神态、陶醉的吟诵也令作者极为欢心,更不用说与众多伙伴在一起“偷乐"的时光,三味书屋后园里无声的游玩,课堂上有口无心的唱读,老师入神时我们的“相宜"而乐,作者至今仍是满怀留恋与依依之情的。
小结:从这个段落里,我们看到了一颗天真调皮跳荡着的童心,更欣赏到了散文“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最高境界。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练习1(无答案) 冀教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品练习一、基础知识题。
1、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_____(体裁),选自___ ___。
作者鲁迅,原名______,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他写的小说集有,散文集有。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菜畦.()宿儒.()倜傥..()()敛.()脑髓.()桑葚.()斑蟊.()攒.在一起()秕.谷()拗.()盔.甲()锡箔..()()人声鼎沸.()3.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4.“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5.文章在写百草园时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选出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A.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目的是使鲁迅懂得做人之险。
B.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它表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C.这个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也给这个儿童乐园增添了情趣。
D.这是一个迷信故事,鲁迅有力地批判了长妈妈的迷信思想。
二、阅读第1自然段做下面的题目。
1、这段文字作为文章的开头,介绍了百草园的,百草园的,百草园的,最重要一点概括出百草园是。
2、解词:似乎:确凿: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三、阅读第2自然段做下面的题目。
1.这段文字共有七句话,找出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A.①||②③||④⑤⑥⑦B. ①||②③④⑤⑥⑦C. 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2.这段文字的段意是什么?答:3.这段文字在结构上是按来安排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冀教版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本文是作者在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对写作初衷,鲁迅说:“是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寄一丝安慰。
”文章状物、叙事、写人都栩栩如生,是鲁迅散文中的精品。
“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
”教学重点应放在描写“百草园”部分,而对“三味书屋”部分,因其距学生的生活略显遥远,可略学。
所谓批判封建教育制度束缚儿童的身心发展之说,较牵强,有概念化之嫌,可不涉及。
采用“以情境体验”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通过引导想像(如百草园的美景)、动手实践(如雪地捕鸟)、模拟表演(如私塾先生读书)、口头作文、书面写作等形式,努力创设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空间和氛围,真正把“讲堂”变成“学堂”。
一、教学目标基于上述认识,这一课着重实现两个教学目标:(一)学习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准确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遣词造句的精妙。
(二)体会作者轻松愉快、幽默风趣的散文笔法。
二、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回忆童年趣事,是温馨而甜蜜的。
中年时的鲁迅为了追寻这种甜蜜,特意写了一组回忆散文,结集为《朝花夕拾》。
单看书名,就洋溢着浓浓的诗意和情趣,今天我们学习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教师以轻松愉快、幽默风趣的语调朗读全文(或用配乐磁带),为学生理解文意题旨及风格特点作好铺垫。
(如换成学生自读,效果较难保证)。
四、重点学习(一)详学“百草园”部分。
问:作者回忆描述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地的童年生活,文章以此分为两部分。
大家觉得哪部分最有趣、最爱读?(百草园)那我们就重点学习“百草园”部分。
能否给这一部分加一个小标题?(①《我的乐园——百草园》;②《童年的乐园》;③《童年趣事》;④《绿色童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答案不求一致。
)“相传叫百草园”,连园名都是“相传”而来,可见年代久远。
开篇即渲染一种沧桑感、神秘感,令人向往,急欲一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人人必做)
整体感知,按要求学习。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写了_和_ 两个部分内容,先写__百草园,后写__三味书屋。
2、速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
课堂练习
☆(人人必做)
阅读下面文字。
回答问题。
不必说的菜畦,的石井栏,的皂荚
树,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螯,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
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
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
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在文中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
2.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的作用有四种理解,正确的一句是( )。
A.表明前后内容并列,都有趣味。
B.表明可写的内容很多,前面的略写,后面的详写,是为了突出后面“单是”的内容。
C.表明前面的内容是次要的,后面的内容是主要的。
D.表明前面的内容不需要说,只需要说“单是”后面的内容。
3.这段百草园的景物描写层次清楚。
从描写的对象上看,先写,后写,再写;从描写的范围看,是先
写,再写;从感官的角度看,既有视觉又有、、。
4.这段文字中的哪句话可以概括百草园的特点?
答:
5.少年时代的作者,把百草园看成“我的乐园”这是因为( )。
A.百草园中的草木虫鱼有的色彩鲜明,有的形态有趣,有的叫声动听,这些景象都吸引着他的好奇心。
B.他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的生活。
C.他不愿意学习文化知识,把枯燥的学习环境和百草园相比,更觉得百草园是乐园。
D.在百草园里有各种动植物,有美女蛇的故事,能够捕鸟。
部分学生选做6.模仿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各写一个句子。
比喻
句:
拟人
句:
课后作业
☆(人人必做)
一、熟读下边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
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对你写作有什么启示?
答:
2.这一段流露了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各是什么样的感情?
答:
3.为什么在“蟋蟀”“覆盆子”和“木莲”前面加上“我的”,在后边加上“们”?答:
4.三个“也许”表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态?
答:
二、拓展思维☆☆开放题(部分学生选做)
全文表现了“我”童年时怎样的生活情趣?你认为哪段最有趣,请说一说.
编号:YW07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