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木兰诗》教案冀教版
(2)诗中寓意和主题思想的挖掘:诗文中的寓意和主题思想较为深刻,学生难以一下子领会。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挖掘诗文的内涵。
举例:教师可以设计讨论题目,如“花木兰为何能成为深受人们敬仰的英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领悟诗文的主题思想。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以及是否能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
5. 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和课后作业中的表现,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的肯定,以及对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的指正和建议。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中国历代妇女诗词选》:这本书收录了从古代到近代妇女诗人的作品,包括花木兰的故事和其他描写女性英雄的诗歌。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女性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形象。
《中国古代兵制史》: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兵制,包括兵役制度、军事组织和战争方式等。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一部分内容,更深入地了解《木兰诗》中提到的兵役制度,以及花木兰替父从军的背景。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这本书收录了许多古代诗歌,并对每首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鉴赏。学生可以选取几首与《木兰诗》相似的诗歌进行阅读和比较,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2. 课后自主学习活动:
调查与报告: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调查,了解现代社会中是否存在类似花木兰这样的女性英雄,她们是如何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的。学生可以通过采访、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调查,并将结果以报告的形式提交。
情感升华:
结合《木兰诗》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冀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6春word教案(1)
《春》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课是冀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一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因此《春》作为第四单元第一篇是有其道理的,由《春》这一课开始.,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也是有好处的。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掌握生字词B、学习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各种景色。
C、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天”的特点。
○2能力目标A、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
B、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C、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情感目标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设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发奋努力的崇高理想。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教学难点:读课文,要求读出有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
4○1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
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还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努力通过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感受。
○2校情分析: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学,农村的孩子,学习语文较被动,语感较差,语文素质的层次明显,难以用上多媒体5教具的使用:收录机、小黑板、朗读带、《春江花月夜》伴奏带。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冀教版-冀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我爱这土地1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3.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
2、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新课导入投影一则网友留言:“打某某,我捐一个月工资;打美国,我捐献一年工资;打日本,我捐献我的生命”话虽有些偏激,但字里行间却也饱满充实着一种爱国激情。
引导学生漫谈什么是爱国主义。
教师总结:不错,爱国就是热爱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乃至每一寸土地。
活动2【导入】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艾青(1910~1996),现代著名诗人。
原名蒋海澄,某某某某人。
1935年出狱次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活动3【讲授】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活动4【讲授】四、研读诗歌,理解主旨1、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2、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这样的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诗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3、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学生再次朗读,体会表达效果,并尝试背诵。
)4、思考:诗歌开头写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请你结合以上歌唱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这里用“嘶哑”一词,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5、思考: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冀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冀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
下面是WTT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仅供参考。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一)一、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一)师:读读课题。
(学生读课题)师:读了题目,似乎隐藏着什么?生:父母对儿女的关心。
师:简单的说,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大略地说,教师随机作了点拨。
(二)学生听课文录音,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时间决定理由学生交流,教师随机点拨:时间决定理由当天傍晚............次日早晨 ............次日傍晚 ............三日上午 ............师提示:这三次理由都很有说服力吗?学生回答主要观点:三次理由前后之间很矛盾,基本上是借口。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二)核心词替换:父母的(一)师请学生替换一个词,小组讨论。
(二)学生上台写一写: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词语有:理由关心犹豫心灵深处苦衷理由教师引导学生看黑板上的板书,共同探讨:1、关于两个“理由”:师画了一道线将两个“理由”连接起来,问:两个同学都写了“理由”,谁写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第一个学生说--父母都讲的是理由,都是借口......第二个孩子说--父母都是用一些理由,说明自己的真心......2、关于“关心”:师:谁写了“关心”?生:一次次把孩子要回来,表面是理由,实际是关心......3、关于“犹豫”:师:关心中流露出犹豫,为什么?生:文章做感人的也是父母的犹豫......4、关于“苦衷”:师:说说“苦衷”。
生:父母每次都有理由,迫不得已的时候把孩子送出去,实在是有苦衷,太贫穷。
5、关于“心灵深处”:师:说说他们的“心灵深处”吧。
生:父母的心里真的是很难受......(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了点拨,评价。
) 教师出示:元稹诗句:遣悲怀--谁知此恨人人有,贫____夫妻百事哀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三)孩子的心情(一)播放《我的兄弟姐妹》片段,学生思考: 1、印象最深的是那个片段?2、孩子的心是怎样?学生交流:1、哥哥送妹妹的镜头。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春》教学设计冀教版
4.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独立思考和写作能力。关注学生对春天主题的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5. 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随堂测试和课后作业中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设性的反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 掌握通过具体案例、细腻描绘等手法,表达对自然景观的感悟。
内容逻辑关系
① 知识点串联:
- 春天的描绘:课文从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四个方面进行描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春天画面。
-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使得春天景色更加生动形象。
- 重点词汇:嫩绿、娇嫩、鸟语花香等词汇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知识点梳理
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掌握《春》一文的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
2. 课文结构分析
- 理解并掌握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从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四个方面描绘春天的结构层次。
- 学会运用这种结构进行写作,表达自然景观。
3. 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 识别并理解课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让学生全面了解课文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描绘自然景色。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春天的元素(如春草、春花等)进行深入讨论。
最新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
“生物入侵”已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严峻课题。
保护环境的警钟再次有我们耳畔敲响。
希望同学们继续对这一现象予以关注,为抵御和防治生物入侵贡献我们的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提炼关键信息,梳理课文结构,理解说明顺序。
2、通过与所学《中国石拱桥》的比较,感知科学小品文生动说明的语言特点。
3、感悟作者情感,培养学生关注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文章情感为线,贯穿课堂。
通过语言品析,感知科学小品文生动说明的语言特点,并通过品味改写,加深对不同风格说明文语言的认识。
课型设计自主探究、教师点拨课——本文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科学小品文,在教师渗透说明文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希望学生能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教师引导将说明新知的学习深入巩固,并拓展运用,了解常规说明文语言与科学小品文语言的差异。
希望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由课题“入侵”直接导入。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直接入题,一方面让学生快速理解说明对象,同时引导学生带着作者的写作情感去感知文章,以情为线,贯穿教学。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并提出默读要求),筛选有用信息,说说从中获得哪些相关知识。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明确,明晰本文的说明顺序。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通过默读锻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把握文章要点的能力。
问题设置较易操作,旨在面对全体学生,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关注文本。
同时通过对学生回答的板书整理,明确本文的说明顺序。
三、阅读比较体味语言1、比较《中国石拱桥》与本课,体悟科学小品文语言特点,结合范例引导学生掌握方法,赏读语言,体悟情感。
2、通过将文中平实说明语言的改写,学会运用生动说明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设计希望能切合学生的学习发现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自主探究形式,引导学生对科学小品文语言风格的初步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牛郎织女》教案 冀教版
《牛郎织女》教案精品教材分析: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姑娘织女,过着美满的生活。
王母娘娘知道后拆散了他们,并带着天兵天将带走了织女。
牛郎急忙披上老牛的皮,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被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的天河隔开。
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天长日久,他们就成了天河边上的牵牛星河织女星。
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
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
课文是根据民间故事改写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生动有趣。
教学目标:牛郎织女教案教学设计精品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难点: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一、二段课文。
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指名复述《牛郎织女(一)》的主要内容。
牛郎织女后来的生活怎样了呢?(揭题)二、初读指导: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说说各个自然段主要内容。
三、检查自读情况:1.朗读生字,正音。
2.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说说各个自然段主要内容。
四、学习第一段:1.指名朗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从语言文字中体会牛郎织女“日子过得挺美满”。
(男耕女织、辛勤劳动、生儿育女------)2.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思考本段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五、学习第二段:1.一天,牛郎去喂牛,发生了什么事?老牛又讲了什么话?老牛讲话时的神情怎样?2.有感情地朗读老牛的话。
3.老牛死了,牛郎和织女心情怎样?4.小结:善解人意的老牛离开了牛郎,分手前还留下了“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的话语,也给下文牛郎披上牛皮追织女打下了伏笔。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课文篇第一课《补课》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讲述自己的暑假生活,引导学生体验写作的乐趣,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通过学生讲述自己的暑假生活,引导学生体验写作的乐趣,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如何描述生活中的小事情。
- 学会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经历转换为语言材料。
-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步骤:1. 课前导入:引出“暑假中发生的趣事”话题。
2. 创设情境,通过教师讲述自己暑假的趣事帮助学生理解。
3. 给学生两到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谈谈他们在暑假中最有意义的事情,教师以此为材料做个案分析。
4. 学生构思文章。
让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或掌握事件发展的重要节点,把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记下来。
5. 教师帮助学生合理编排文章内容,并结合原文要求,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词、句型、文思、论证实现文章丰富性。
第二课《小狗和面包》教学目标:- 掌握本文的基本内容。
- 学会感受小狗的生命力,欣赏烘托小狗形象的文学手法,并提高学生的感情体验能力。
- 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文的情节发展及人物形象塑造。
- 分析本文描写小狗形象和环境的情感渲染手法。
- 提高学生的感情体验能力。
教学步骤:1. 课前导入:通过画面或图片引入话题。
2. 阅读课文并带领学生找出生动形象的句子,引导学生进入小狗与面包的故事情境。
3. 板书本文章节选句子,并让学生通过口头练与配合读出句子中的韵律。
4. 教师概括本文的基本情节,并引导学生理解。
5. 分组合作,让学生完成相关的情感体验活动。
6. 让学生自己动手写一份生动形象的小记作文。
第三课《泥巴和沙子》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文本的内涵。
- 培养学生分析和泥巴、沙子的区别。
- 培养学生锻炼动手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简单生动的语言描述沙子、泥巴和玩泥巴的趣事。
- 通过文章研究和感悟有关熟悉的生活现象和问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 13 我的母亲教案 冀教版-冀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我的母亲》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知识。
2. 学习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及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母爱的至高无上。
教学重点:1.学习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及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2.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母爱的至高无上。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泪水,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
母亲是最温馨的。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邹韬奋先生写的叙述散文《我的母亲》,去感受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
二、感悟新知(勾画出你认为有用的信息。
)邹韬奋(1895~1944),新闻记者、出版家,名恩润,祖籍某某余江,生于某某永安。
1921年毕业于某某圣约翰大学。
自在某某主编《生活》周刊起,毕业从事新闻出版工作。
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
1944年7月24日病逝。
著作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等。
邹韬奋也是一位散文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
2.细节描写及作用。
细节描写是描写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对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微末节所做的描写。
作用:运用细节描写,能更好地刻画人物,反映主题。
3.一段话从内容上和结构上的作用:结构上::①引出下文②总领全文③没置悬念④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内容上:开篇点题⑵结尾结构上:①总结全文;①首尾呼应内容上:①点明中心②深化中心⑶中间结构上:①过渡②设置悬念③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预习课文,完成下题4、5小题。
4.给加点字注音Chōng xīng niè duó wěi shàn chóu yè jiù qì憧.憬惺.忪蹑.手蹑脚踱.步娓.娓道来膳.食筹.划呜咽.歉疚.饮泣.吞声5.解释下列词语憧憧:往来不定,摇曳不定。
感念:感激怀念。
巡阅:巡行观看。
娓娓动听:健谈而且感人。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松。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 济南的冬天教案1 冀教版-冀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某某的冬天
一、预习导航:
某某:某某省省城,景色宜人,名胜较多:山有千某某,湖有大明湖(湖面占全城的三分之一,被誉为“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水有72泉(某某自古有“泉城”之名,其中最著名的当数趵突泉)。
老舍:﹙1899—1966﹚原名舒
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积累字词: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暖和()一髻()儿看护妇()镶()上薄()雪水藻()贮()蓄()澄⑴.你觉得哪个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找鲜活的动词、形容词﹚
如:第5小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中“卧”字用得好,因为它写出了村庄、雪的情态,它们点缀着山坡,更突出城外远山的淡雅。
⑵.你觉得哪个句子最生动,为什么? ﹙找修辞、描写句﹚
如:第4小节“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一句很生动,因为它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害羞”写出了薄雪的情态,“粉色”写出了薄雪的容颜,突出了雪后山景的娇美情态和秀美景色。
4。
概括中心:
三、写作练笔
请你模仿文中写景的手法,截取冬天一幅画面进行描绘。
﹙颜色、形态、声音﹚
2.层次分明﹙时间、空间顺序﹚
﹙运用各种修辞﹚。
七年级语文上册 3《牛郎织女》教案 冀教版-冀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读课文,交流研讨
1、牛郎织女、王母娘娘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牛郎织女:勤劳、善良、勇敢
王母娘娘:凶狠、残暴
哥嫂:冷酷
2、完成课后想一想,做一做第一题。
3、这则民间故事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
通过叙述牛郎织女的痛苦生活经历以及他们为争取自由幸福而作出的勇敢抗争的故事,表现了牛郎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批判了王母娘娘竭力破坏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罪恶行径,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封建恶势力的反抗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
2、划分层次,总结层意。
第一部分(第1段):猴多果少,矛盾产生。
第二部分(第2~6段):猴子争吵,矛盾激化。
第三部分( 第7~8段):接受 人的意见,矛盾解决。
3、第4、5段中年轻猴子和年老猴子的发言虽然说法不同,但实质一样,其实质是什么?
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问题。
4、本文是通过(语言)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
四大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
2、初读课文,在课文中勾画本课生字、新词,完成下面的练习。
⑴给下列字注音:
咧(liě) 梭(suō) 酿(niàng)拗(niù)
腮(sāi) 偎(wēi) 眶(kuàng) 礁(jiāo)
你觉得还有那些字的字形字音需要提醒自己和同学注意的,请按以上格式写在下面。
牛郎织女这个故事流传了几千年,人们对这个美丽而辛酸的故事非常喜爱,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个美丽的故事。
一、感悟新知:
1、了解民间故事及特点:
民间故事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口头文学作品,由于它反映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所以就广泛地流传在人民群众之中。
特点:它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春》教案 冀教版-冀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春》一、教学目标①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②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③揣摩、品味本文鲜明、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
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④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掌握课文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的写作特点。
5、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情味,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重点难点重点:①诵读;②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③理清文章思路。
难点:1、领会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2、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写法。
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设想】1.《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写细致,感情丰富,语言生动、精炼,宜指导学生反复诵读。
声情并茂地朗读,力求传达出作品的意境、风格与美感。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为帮助学生掌握写景技巧,可选择重点语段进行精讲分析,加深理解。
2.一听:听录音朗读(或X读),体会情境。
四读:初读--理清思路。
再读--体会感情。
三熟读--找出特点。
四精读--练习朗读。
3.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法国有一位雕刻家,叫罗丹。
他曾经说过一句话相信大家一定听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的确,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美。
春天也是一种美,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带来了温暖,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力量。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描绘过春天,歌颂过春天,由此产生了许多不朽的篇章。
诗人杜甫《绝句》"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
最新冀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女娲补天1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联系臭氧层对环保教育。
4、自学课文生字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健:1. 学习课文,了解课学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教学目的: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1. 课文插图投影。
2. 生字词卡片。
3. 有关”五彩石”的实物(如雨花石)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说说看。
《西游记》、《封神榜》、《宝莲灯》……师: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
二、出示插图投影,指导看图。
图上是谁?她在干什么?三、揭题,释题。
1. 板书题目:女娲补天2. 引导学生据题质疑。
3. 学生讲自己知道的女娲补天的故事。
四、录音朗读,学生自由读。
五、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六、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七、指名读文,正音。
八、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九、生讨论后汇报,师小结。
课文讲的是传说中女娲看到天塌了一大块,便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的事。
十、指导熟读全文。
十一、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12.女娲补天1. 女娲为什么补天?2. 女娲怎么补天?3. 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第二课时一、复习。
1、看卡片读生字词。
2、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
1、女娲为什么补天?2、女娲怎么补天?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四、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师备课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师备课教案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师备课教案1《春风吹》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了解春天的特点,教育学生创造条件开展种植活动,为祖国作贡献。
2、学会9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3、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春天的特点。
2、学会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同学答现在是春天。
)好,你们知道春天是什么样子吗?在春天里,小朋友们都干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学的第11课春风吹,它会告诉你们的。
(同时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书。
二、初读课文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两遍。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把本课的生字、词画下来。
2、老师范读一遍,用此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3、学生仿读一遍。
并标出有几个自然段。
4、指名读课文。
(3~4名同学。
)5、教师引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讲读课文1、读第1自然段师问:哪一自然段写了春天的样子?春天是什么样子?(要求读书中的原句。
)师问:“绿”和“红”表示什么?生答:“绿”和“红”表示颜色。
师问:谁变绿了,变绿是什么意思?生答:柳树变绿了。
因为春天天气慢慢变暖,这时柳树发芽,长出了绿色的小叶子。
师问:谁变红了?变红是什么意思?生答:桃树变红了,桃树上开满了粉红色的花朵。
师问:燕子从什么地方飞回来?为什么?(这第二问较难,如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可给以提示。
)师问:吹醒了青蛙,这句话中的“醒”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讲较难。
如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可给以讲解。
)生答:“醒”指睡醒。
“青蛙”到冬天要冬眠,到春天青蛙就睡醒了。
小结:春天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好季节,万物复苏,柳绿花红,给春天增添了生机,春天美不美,你们喜欢不喜欢春天呀?指导看书中的插图。
(如有挂图,就看挂图)从而加深对春天的直观、形象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牛郎织女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习课文第一段,感受牛郎和老牛的亲密无间、相互依靠。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学习课文第一段,感受牛郎和老牛的亲密无间、相互依靠。
教学
资源
教材开发:
相关资料:
成的一种文学形式,这些故事大多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四大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3.有关诗歌
迢迢牵牛星鹊桥仙
(无名氏)东汉秦观(宋)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银汉迢迢暗度。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金风玉露一相逢,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便胜却、人间无数。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是不甚宽广。
定然在天街闲游。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预习
设计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霎时间心急如焚拽着暴跳如雷惩罚
3.完成《补充习题》第1、2题。
4.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说说课文围绕课题“牛郎织女”写了什么内容?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第一板块:走进课文(2分钟)
1.预设:《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交流听说过的民间故事。
介绍文体:《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厚的生活
气息和地方色彩。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10分钟)
1.“嫂”平舌音;“棚挣汹”后鼻音;“舔趁”前鼻音;“拽衰趁
挣扎”翘舌音
2.《习字册》上描红、书写。
●预习作业2
1.朗读词语。
2.说说词语的意思。
预设:
暴跳如雷:跳脚呼喊,像打雷一样猛烈。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
形容非常着急。
惩罚: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以警戒的意思。
●预习作业4
1.指名朗读展示。
2.在教师指导下练读。
3.自由练读。
4.学生评价。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12分钟)
学程单1】
(2)读读这几个小故事,试着为每个小故事加一个小标题。
自学时间:5分钟。
预设:
故事一:(1-2)相依为命
故事二:(3-5)结为夫妻
故事三:(6-7)临终叮嘱
故事四:(8-10)隔河相望
故事五:(11-12)鹊桥相会
第四板块:品读第一段(8分钟)
【学程单2】
从哪些词语看出牛郎是一个孤苦伶仃的孩子?
②牛郎与老牛的关系怎样?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
自学时间:3分钟。
预设:
(1)牛郎的孤苦伶仃。
(2)“吃剩饭、穿破衣裳、每天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没有
名字”
(3)说说表示关系密切的词语:和睦相处、相依为命、形影不离、不离不弃、情同手足。
(4)有感情地朗读。
第五版块:学习第二段(6分钟)
1.预设:王母娘娘的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名字叫织女。
2.有感情地朗读老牛的话。
第六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4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