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八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段考(语文)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2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word版)
课型:新授课 主备:汪海霞 审核:八年级数学组 时间:______ 【学习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有关概念。
2.能根据定义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
3.了解平行四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如何添加辅助线将平行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解决的思想方法(即为什么要添加对角线) 【导学指导】 现实世界中,四边形也在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宏伟的建筑物,铺满地砖的地板、别具一格的窗棂、天空飞舞的风筝……处处都有四边形的身影。
在小学,我们已经学过一些特殊的四边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这些特殊的四边形与我们的生活关系更为密切。
在章前图中,你能找出它们吗?在本章,我们将进一步认识这些特殊的四边形,分析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探索并证明它们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新知: 阅读教材P83-P84内容,思考、讨论、合作交流后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如何表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2.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怎样的从属关系?你能举出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的例子吗? 3.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你能证明吗? 【课堂练习】 教材P84练习第1,2,3题。
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如果EF∥AD,GH∥CD,EF与GH相交于点O,那么图中的平行四边形一共有( ) A.4个 B。
5个 C。
8个 D。
9个 3.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的度数之比为5:4,则∠C等于( ) A.60° B.80° C.100° D.120° 【要点归纳】 通过学习,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与同伴交流一下。
【拓展训练】 已知任意三点A、B、C,是否存在点D,使A、B、C、D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请你作出平行四边形;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合肥市2012年三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肥市2012 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9分.每小题3 分)1 . C2 . C3 . A二、(32 分.4 一6 题每小题3 分)4 . C5 . B6 . D7 . ( 10 分)( 1 ) ( 5 分)南方地低潮湿,对你不合适,但是现在我把大事托付给你.估计你不会推辞。
(句意通顺2 分。
卑、度各l 分,卑,地势低;度,估计、揣度.介词结构后置l 分.) ( 2 ) ( 5 分)难道只是百姓受到德政的感化,就连昆虫草木都蒙受恩泽,(岂惟l 分。
渐1 分,渐,浸润、感化。
被1 分,被,蒙受、承受,)8 . ( 3 分)比喻.把云瑞的“孱岩”比作髻、簪.形象地写出了九华山的巍峨挺拔、形貌雄奇。
9 . ( 5 分)“忽露”二字描绘出九华山从云雾中突然耸立而出的神奇景象,与下句,“缥缈”一词相呼应.同时为下文抒情做铺垫,“惊骇”二字通过刻画人物的神态.生动描绘出舟中人看见美景后的震撼,间接烘托出景象的神奇,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惊喜之情。
10 . ( 5 分)( l )君子生非异也(2 )黄发垂䯺(3 )江间波浪兼天涌(4 )小弦切切如私语(5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6 )梧桐更兼细雨(7 )休说鲈鱼堪脍(8 )化作春泥更护花三、(25 分)11 . ( 5 分)A E12 . ( 6 分)①开篇点题,突出陶然亭的“名声”;②回忆展开.写三十五年前陶然亭的破败;③穿插交待陶然亭的来历以及曾经的美好.④详细描述今天陶然亭的巨变和抚媚.⑤总结抒发对新中国的赞美和热爱,13 . ( 6 分)①“对不住”表明了三十五年前陶然亭的破败、荒凉.名不副实;“盛名”,则表明曾经的陶然亭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美好。
②强调曾经的“皇家之美”如今已经成为“大众之美”,深化了主题。
14 . ( 8 分)[示例一]本文综合运用了顺叙和插叙的叙述方式。
顺叙彰显了今天陶然亭全新的美丽风貌.体现了“旧中国把景变成坟、新中国把坟变成景”的思想主旨;插叙则突出旧中国陶然亭的破败与荒凉,让人生出“这就是陶然亭吗?”的疑惑;展示了陶然亭的由来和曾经的自然、人文之美,增加了历史事实.丰富了文本内容.[示例二]在情景关系的处理上.本文通过融情于景的今昔对比突出了新中国建立后世风人情焕然一新的主题。
2012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
2012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新高考新题目2012-05-15 0848合肥市2012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考试时间5月12日上午)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
随着电影的发明,过去的漫画可以被拍成可运动的影片,使漫画人物活动起来,于是就有了动画,二者共同成就了“动漫艺术”。
在数字媒介时代,人们采用数字图像与图形的处理技术,借助编程或数字技术软件和网页动漫软件等,生成一系列景物与人物画面,用数字媒介连续播放静止图像以产生物体运动的效果,于是,数字动漫艺术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文化市场的新宠。
数字动漫是传统的动画、漫画艺术与现代数字科技联手打造的当代前沿艺术之一。
中外动漫艺术经验的积累表明,民族文化的想象表达、青春化的审美体验和数字化的审美创造,形成了动漫艺术新的美学原则和审美方式。
民族文化的想象表达是数字动漫艺术审美的精神根脉。
动漫王国是一个人造的虚拟世界,体现着现实世界中我们的思想情感与精神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复合物,其中蕴含着特定民族文化的传统赓续、精神底色和价值取向。
各国动漫作品的思想情感及艺术特色都是本民族文化的艺术表征。
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国动漫作品《花木兰》等,虽然外在形态具有中国化的特征,但其中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导向已经被“美国化”和“他者化”了。
青春化的审美体验是数字动漫艺术的人文认同。
动漫艺术的主要接受者是青少年,那些生动的数字动漫形象正是满足他们生理与心理需求的精神食粮,能为他们带来欲望的宣泄和青春化的审美体验,替他们在虚拟世界中实现青春的幻想,达到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的艺术魅力和广阔的创新空间。
不过在动漫艺术审美时应该看到,艺术的终极价值仍然得靠艺术的方式来获得,技术只是艺术创作的媒介、手段和载体,永远代替不了艺术本身。
数字技术为动漫艺术提供了更好的表现手段和应用领域,将人类的艺术创作呈现出更具视觉冲击力的效果,但数字化艺术首先必须让技术的方法服从和服务于艺术的行为,用技术的手段实现艺术的目的。
合肥八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段考语文试卷
合肥八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段考语文试卷合肥八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段考语文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冷眼看热词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象、鲜明和恰当的隐喻性总结,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
打酱油、俯卧撑乃至被××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的爆发。
显然这类热词不是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本身的娱乐性导致了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传播得以派生,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意味,反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90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
在这种现实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治话语溢出现象。
而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有人因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
可实际上,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各类网络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
热词的出现使网络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
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息,由于被人从中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情景效果,随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传播,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
显然,热词热起来的社会学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
在网络日益被运营者操控的形势下,这种对传播的主动介入可以说是普通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反抗。
热词之所以会热,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
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却又面对公众质疑时,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
合肥八中2012最后一卷语文答案
2012合肥八中最后一卷语文答案1-6 B C C C B C 15-17 A B C7、百十年前,路上搜索山洞,山上都是草木,游人一定要砍除山上的草木才能通行,这样才有希望山的全貌。
大概就是这样艰难。
凡是游览的人,大多到山岭下的温泉洗浴,然后登上楼看看就停止了,很少有人游览这个山岭,不能知道关岭的美景了。
8、由远及近,远景群山耸立,白云缭绕,近处雏鸟飞过,小鹿受惊而走,牛羊归圈;由上到下,由山上白云到山下稚鸟牛羊等动静结合,动景雉鸟牛羊鹿,静景村庄垂柳9、对淳朴恬静的农家生活和村民怡然自得生活的喜爱之情,旅途中的惆怅失落之情,仕途曲折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10、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赢粮而景从齐彭殇为妄作丛菊两开他日泪游人只合江南老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然力不足者吟鞭东指即天涯11、ABD12、1)使用整句,整散结合,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的描写出具有神力的风在北疆具有的特征2)善用排比和对称句,以问句引起读者关于风的本源的思考13、照应上文中“而真的风,在什么地方宿营?在什么地方重新上路?它的帐篷和星星又在哪儿呢?”; 从风的存身之处开始写,通过风告诉人们某些看似强大的事物是软弱的,缺乏风骨和自我,引出下文关于风骨的思考和理解14、1)风参与了我们关于生命的起源与组合的设计,时刻君临我们头上风从自然界经过时,也卷起了人类精神深处的风景自然与社会从来都是祸福相依的,共存共亡的。
2)柔弱的外表下所掩盖的刚强;没有依托,也没有羁绊的自由;人类面对苦难和挫折时候坚守信念的品质;瑰丽、凝重、大气磅礴的气势18、1)他放不仅之前2)审美意识后加为目标3)第二个冒号改为逗号5)几乎前加这19、资优生是指在智商、学习成绩、思维活跃、潜在特质等方面具有发展成优秀学生可能性的资质特别优秀的学生或学生群体20、语文是天空中那轮无声的冷月,皎洁静谧,淡然从容语文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语文是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语文山重水复的柳暗花明。
安徽省合肥市2012届高三第三次质检(2012合肥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肥2012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考试时间:5月12日上午)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
随着电影的发明,过去的漫画可以被拍成可运动的影片,使漫画人物活动起来,于是就有了动画,二者共同成就了“动漫艺术”。
在数字媒介时代,人们采用数字图像与图形的处理技术,借助编程或数字技术软件和网页动漫软件等,生成一系列景物与人物画面,用数字媒介连续播放静止图像以产生物体运动的效果,于是,数字动漫艺术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文化市场的新宠。
数字动漫是传统的动画、漫画艺术与现代数字科技联手打造的当代前沿艺术之一。
中外动漫艺术经验的积累表明,民族文化的想象表达、青春化的审美体验和数字化的审美创造,形成了动漫艺术新的美学原则和审美方式。
民族文化的想象表达是数字动漫艺术审美的精神根脉。
动漫王国是一个人造的虚拟世界,体现着现实世界中我们的思想情感与精神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复合物,其中蕴含着特定民族文化的传统赓续、精神底色和价值取向。
各国动漫作品的思想情感及艺术特色都是本民族文化的艺术表征。
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国动漫作品《花木兰》等,虽然外在形态具有中国化的特征,但其中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导向已经被“美国化”和“他者化”了。
青春化的审美体验是数字动漫艺术的人文认同。
动漫艺术的主要接受者是青少年,那些生动的数字动漫形象正是满足他们生理与心理需求的精神食粮,能为他们带来欲望的宣泄和青春化的审美体验,替他们在虚拟世界中实现青春的幻想,达到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的艺术魅力和广阔的创新空间。
不过在动漫艺术审美时应该看到,艺术的终极价值仍然得靠艺术的方式来获得,技术只是艺术创作的媒介、手段和载体,永远代替不了艺术本身。
数字技术为动漫艺术提供了更好的表现手段和应用领域,将人类的艺术创作呈现出更具视觉冲击力的效果,但数字化艺术首先必须让技术的方法服从和服务于艺术的行为,用技术的手段实现艺术的目的。
安徽知名省级示范高中高三第三次联合统考语文试题d
2012年安徽知名省级示范高中第三次联合统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座位号、姓名。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考场座位号、姓名”与考生本人考场座位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的选择题和第Ⅱ卷的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出其他答案标号。
第Ⅰ卷(不含选择题)和第Ⅱ卷(不含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过去,国学是一种顶级学问的姿态存在的,昔日“教”或“学”国学的人,生活与工作都是很“过得去”的。
但从解放开始,国学的地位一落千丈,大师级的人物也被时代洪流甩到边角处闲置起来。
一直等进入了新时期,等到中国成为世界村的一部分之后,这才发觉了过去的偏颇。
中国的国学,以及亚洲古国各自的哲学,对于抵御滚滚西学中的偏颇,对于今后如何在现代化大潮中完善未来,是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的。
从文化角度研究京剧可以发现,京剧之所以上不去,原因之一就是与国学的连带关系日远。
京剧历史不过二百年,但它潜在着继承了“活着的”国学,这才使得它的“格”很高,使其获得了“国格”。
国学也不神秘,尤其是“活国学”,是能指导人们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艰难,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的。
作为“国学”门外的普通人,只要能够弄懂孔孟与老庄这一对既对立又互补的哲学范畴,就应该说非常有成绩,而且这成绩首先表现在它对自身有大用。
首先应该提倡这样的“大而化之”的“活国学”,在日常的现代生活与工作中,就会有很大的现实作用。
试问京剧中有孔孟吗?谭鑫培是京剧的顶级人物,也是余叙岩的老师。
按照一般道理来论,谭则应该是孔,余就只能是孟;但实际情况否。
安徽省合肥市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文言译文) --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C项,“新发展观否定了产业发展进程中的规律”,不合文意,原文相关表述为“在产业发展领域,这种单一维度的观念在更深的层次上,有时表现在关于产业发展进程所谓‘一般规律’的认知中”以及“这种对产业发展‘规律’的‘专断论’认知的危险在于,它提供了一把‘尺子’,用来‘客观’地评判产业体系和企业的‘先进’或‘落后’,从而给人为的调整和干预提供‘进步’的理由和依据。实际上,这些关于产业发展的‘规律’是西方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经验总结的‘后见之明’”,这里否定的“规律”,并非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客观真是的规律,而是被西方发达国家主观臆断的“规律”,是所谓的“规律”。故选C。
(摘编自《参考消息》,年8月1日)
材料二:
很多家长抱怨,作为父母很难断了孩子带手机进学校的念想,为什么学校不多加引导来妥善管理呢?
学校也“有苦难言”。长沙市一位中学老师告诉记者,如今部分中小学明文规定不准带手机进课堂,要求孩子自觉上交手机。“有的学生上交一台假手机,把真手机留在身上使用。并且,从执行上来说,学校每天对学生进出学校都进行检查不现实,容易引发冲突。此外,从法律责任上来说,手机应由谁保管、一旦出现问题责任由谁承担,都是需要面对的难点,各个学校至今仍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B.社会群体对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问题认识不够全面,甚至有时候不支持学校实施的合理方案,这可能导致学生、家庭和学校三方同受伤害。
C.材料三显示,部分中学生使用手机进行聊天比例逐年下降,表明手机交际功能相对弱化,而游戏比例逐年升高则表明其娱乐功能正在日趋强化。
安徽省省城名校2012届高三第三次联考word版(语文)
安徽省省城名校2012届第一学期高三段考第三次联考 (2)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眼儿媚 阮阅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干。
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①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闲。
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注】①画角:古乐器名。
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为之,亦有铜铸者。
外有彩绘,故名。
其声哀历高亢,军中多用以报警戒严或振奋士气。
8.请你说说词中上片的“寒花”、“斜月”、“征雁”、“画角”这些意境给我们勾勒出一幅什么图画?“一双”、“两行”、“声残”这些修饰语给我们渲染出什么样的氛围?(4分) 9.有人说这首词下片中的“盈盈秋水,淡淡春山”是脍炙人口的佳句,请你对此二句略作分析。
(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做五小题)(5分) (1)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 。
(白居易《琵琶行》) (2)噫!微斯人,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3)位卑则足羞,____ 。
(韩愈《师说》) (4) ,悠悠我心。
(曹操《短歌行》) (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 (6)___ ,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 (7)楚天千里清秋,_ ___。
(辛弃疾《水龙吟》 (8)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 。
(李商隐《锦瑟》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刻在树上的记号 【日】都筑道夫 六年之间,东京已变成到处都是汽车。
而且,居然会有汽车开到人行道上来,这是万万没有想到的。
就在这大吃一惊的一刹那,想躲已经来不及了。
林田幸造,紧紧地搂住吉冈,仰面朝天地摔倒在地。
好容易才服满了刑期,但是,在刚刚成为一个自由人,还不到三个小时的当儿,却又变成一个不能自由行动的人,这真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看来吉冈只不过是脚部骨折,而林田,他自己也明白,伤势是十分严重的。
就在医院动手术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我是要死的了,但是,就这样死掉,我是死也不瞑目的。
安徽省合肥八中2012-2013学年度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合肥八中2012-2013学年度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1I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选择题填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卷对应题号位置,写在试题卷上一律零分.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作家是时代的产儿。
恩格斯在谈到文艺复兴时有这样一段话:“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是的,在笔和剑并用的文艺复兴时代,就会有但丁、莎士比亚;在理性的光芒照耀着的启蒙时代,就会有伏尔泰、狄德罗和卢梭。
我国的屈原、李白、杜甫、关汉卿、曹雪芹,在他们各自的时代里,也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
大作家的出现,往往不是孤立的。
在他的同时,或稍前,或稍后,总有一批才华横溢的作家围绕着他,宛若群星之与北斗,相互辉映着,布成灿烂的星空。
盛唐诗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在短短的五十余年里,不仅涌现了李白。
杜甫这两位伟大的人物,而且有孟浩然、王之涣、王昌龄、王维、岑参等优秀的诗人.正像李白所描写的:“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曼。
”元杂剧的兴盛,也不是一两个作家的努力造成的,翻开《录鬼簿》,我们可以看到在元大都围绕着关汉卿和王实甫,集中了白朴,杨显之、纪君祥、康进之等许许多多才情豪健的剧作家,他们一时并出,各骋骥碌,终于掀起中国戏剧的高潮。
在一段时间内,以一两个大作家为代表,一辈优秀作家集中出现,形成文学创作的高潮;若干年后,又有一辈作家同时涌现,形成另一个高潮,这是文学史上带有规律性的现象。
文学的繁荣,同社会经济的高涨、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很大的关系。
譬如,宋代汴京和杭州的“说话”,元代大都的杂剧,它们的兴盛就是由城市经济的发展促成的。
在战乱和饥馑的年代,也可能出现优秀的作家,但他们往往在前一个相对安定的时期就打好基础了。
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 5 0分钟满分:1 5 0分)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文体坚持“四分法”,即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
与诗歌和小说比较,散文这一文体颇似平淡之水,没有酸、甜、苦、辣、咸五味,却几近于道,而真正的“道”包含在无色之色、无声之声和无味之味中。
同理,我们在散文理论的建构中,也应避开各种干扰,去体悟其中的“道”。
②散文是中国最大的一笔文学遗产。
如果说,小说是民族历史的再现,诗歌是民族精神的写照,散文则是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从先秦散文到“唐宋八大家”、晚明小品、“五四”白话散文,再到2 0世纪9 0年代的“散文热”,散文创作成绩辉煌,不容忽视。
古人有言:“读诸葛孔明《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这意味着散文这种文体蕴藏着民族情感的密码。
③散文还是文化传承、传播的纽带。
当今的港台散文、东南亚和欧美华语散文蓬勃发展,都得益于中国传统散文的滋养。
如果回溯文学和文化历史,就可以发现散文是“文体之母’’,中国文化的原典许多是由散文呈现的,“散文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源的基本载体”。
④诗歌、小说分别是意象和故事的审美,而散文主要是感觉的审美。
诗歌的沉思给予人们更为梦想的生活感觉,小说的虚构给予人们更为想象的生活感觉,而散文的亲和给予人们更为实际的生活感觉。
这个时代的人们普遍倾向于简单易懂,而散文将生活的简单转化为文学的简洁,更直接流畅地进入生活世界,以更贴近身边的方式表达生活感觉。
⑤新时期以来,散文创作热闹异常,却不乏平庸狭隘之作,这是因为散文作者缺乏高雅精致、大气开阔的诗性情趣追求。
中国古代散文辉煌,是因为其中常有恢宏之气与壮阔情怀,有为国家、历史、思想、天地而写的情趣,所以有像先秦散文那样汪洋恣肆的气魄,而现在的散文常偏于个人生活一隅,为个人玩味和自我情致而写。
安徽省合肥八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段考文科
安徽省合肥八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段考数学(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的表格内。
1.如图,I 是全集,M 、P 、S 是I 的3个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A . ()S P M B.()S P M C.()S C I P M D.()S C P M I 2.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 )A .1,3⎡⎫+∞⎪⎢⎣⎭B .()1,22,3⎡⎫+∞⎪⎢⎣⎭C .1,23⎡⎫⎪⎢⎣⎭D .(2,)+∞3.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且7a -24a =-1, 3a =0,则公差d =A .-2B .-12C .12D .24. 设..(),(),log (log ),a b c ===050433434443则A .c b a <<B .a b c <<C .c a b <<D .a c b <<5. 已知平面向量b a,满足,2,1==b a a 与b 的夹角为60︒,则“m =1”是“a b m a ⊥-)(”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6. 设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34,|3|2y x x y z x y x ≥⎧⎪+≤=-⎨⎪≥-⎩则的最大值为A .10B .8C .6D .47.函数33()11f x x x =++-,则下列坐标表示的点一定在函数f (x )图象上的是( )A .(,())a f a --B . (,())a f a ---C .(,())a f a -D . (,())a f a -8.函数()sin()cos()(0,0)2f x x x πωϕωϕωϕ=++><<以为最小正周期,且其图象关于直线3x π=成轴对称,则,ωϕ的值分别是A .51,12π B .52,12π C .1,12π- D .2,12π- 9.设是甲抛掷一枚骰子得到的点数,则方程220x a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的概率为 A23 B 13 C 12 D 125 10.已知函y =f (x )定义在[—4,4ππ]上,且其导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 则函数y =f (x )可能是A .y=sinxB .y=—sinx·cosxC .y=sinx·cosxD .y=cosx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的题号中的横线上。
安徽省合肥八中2012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
安徽省合肥八中2012年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怎样看待时下的“孔子热”近年来,孔子俨然成了影视市场的“新宠”。
电影版《孔子》未播先热,佛山电视台投拍的电视剧版《孔子》只在拍摄中便赚足了眼球,湖南卫视组拍的电视剧《孔子春秋》也备受关注。
此外,舞剧版《孔子》已在山东曲阜上演,多部门联合制作的动画版《孔子》则正在央视熟播。
这些作品,无一例外对外宣告着同一个目标:“还原”孔子的一生。
没有哪一位古人或今人的生平,近几年来如此为影视界关注。
在这样一片热闹中,孔子俨然摇身一变,成了一位影视明星。
在近几年兴起的所谓“国学热”的大背景下,“孔子热”显然只是这种大背景的冰山一角。
借着这股“囡学热”的东风,作为当仁不让的中华传统文化第一人的孔子成为。
“熟点”似乎也是理所当然。
从某教授在“百家讲坛”栏目开讲《论语》心得一到电影《孔子》的拍摄,孔子经历了一个从殿堂、书斋、学院走向平民、社会、大众再走向娱乐、商业的过程。
说它是后现代式的“解构”也罢,说它是国学、文化的大众化、普及化也好,一个事实是,孔子离文化越来越远,而离娱永、商业越来越近。
娱乐、商业自然有其规则,所以绯闻可以了,穿越也出现了,时尚的、能赚眼球的元素一个都不能少,而有没有尊重历史、违反“常识”倒不是那么重要了。
可以想见,这样的“孔子热”与文化已经没有多少关系了,只是一个娱乐事件或娱乐现象,遑论所谓传承经典、“还原”孔子的一生这些宏大的题旨。
近年来方兴未艾的“文化产业化”浪潮也从另一个角度更有力地助推了“孔子热”。
就这一点来说,“孔子热”与近日引起各界广泛争议的“安阳曹操墓真假辨”实际上都是这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运作模式的产物。
当然,这样的模式也无可厚非,但是经济与利益的强势作用往往会使文化、真相成为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所以,需要警惕的是,文化被经济遮蔽、取代,而真相也被利益扭曲,同时,从一些中央级新闻媒体开始,如“开心学国学”栏目的开办,“国学娱乐化”也在近期成为一种潮流,这实际上也在某种程度上推进了“孔子热”。
安徽省省城2012届高三第三次联考word版全解析语文
安徽省省城名校2012届第一学期高三段考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林黛玉的诗观魏鹏在大观园里,可谓诗人云集。
通过读这些诗人的作品,看诗人的言行,我觉得青年诗人林黛玉最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她的诗观,对今天的诗人来说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黛玉的诗观是什么?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诗是诗人心声的倾诉。
这一点,我们不妨从她的作品来看诗人的心声。
在《葬花吟》中,诗人写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
”按理说,诗人作为老祖宗贾母的外孙女、宝玉的姑表妹,是不该受到如此待遇的,然而事实上,诗人自从到了贾府,就没有过上一次像样的生日,甚至没有人记得她的生日是几时。
要是一般人家也倒罢了,可在贾府,一年三百六十日,不知要给多少人过生日,就连投亲的宝钗、宝玉的姨表姐,贾母曹捐献20两银子给她过生日,不仅办了几桌酒席,还在外边特意请来戏子来唱戏。
相比之下,诗人受冷落和疏远的光景就可想而知了。
一年三百六十日,诗人几乎是日日生病,天天吃药。
宝玉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曾当着众人的面,要母亲给他360两银子为诗人配一副药。
他母亲却不问究竟,马上斥责道:“放屁!什么药这么贵?”结果是不了了之。
可在场而又敏感的诗人,心中是何滋味?“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通。
”这不正是诗人心声的倾诉吗?第二,诗要写得好,不必拘于形式。
黛玉教香菱学诗,最能体现黛玉的这一诗观。
香菱进了大观园之后,见了黛玉就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
若意趣真了。
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黛玉还鼓励香菱“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在黛玉不倦教诲下,香菱终于写出了“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的动人诗句。
人教版语文高三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2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文化被看做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生存过程中积累下来的一组信息。
在本质上文化是非物质的,但它往往附着于某些物质上得以流传,如建筑、石刻、竹帛纸书等。
更有一些直接借助人脑储存,如口头流传的一些史诗、歌曲等等。
文化应分为不同功用,如政治(古人称“经邦济世”之术,与现在的经济概念有些不同)、娱乐功用以及在科学技术、观念和信仰等方面的功用,这些功用不应混淆。
②文化中最早出现的大概就是娱乐功能。
鲁迅所说原始人抬木头时发出的“吭唷吭唷”之声,渔猎之族在石头和崖壁上刻画动植物形象,这些行为都没什么功利性,只是为了愉悦身心而已.这些行为后来被我们称为文艺。
宽泛一点,饮食文化之类也可列入其中。
多样性是娱乐性文化非常重要的一点,保持和发展多样性、拯救濒危文化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假如哪天我们只能听到超级女声一种声音岂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③国家消亡的主要原因是政治腐败,军事、经济落后,与文艺没有太大关系。
中国早就创造了灿烂的文学艺术,推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文化。
近两千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衰落不过在近一、二百年。
只是腐败的统治者往往将大量社会资源用于享受这种精细的文艺,造成批判者迁怒于这些娱乐性的文化功能。
文艺本没有亡国的罪过,不是“后庭花”亡宋,而是宋朝有问题的政治和军事体制。
文人不解,讹传至今。
文艺本质上是没有功利性的,我们不应对此要求太多。
对本土的、外来的文艺都不必以有用无用权衡,只要无害即可。
但文艺在许多情况下能被附有许多功利性的功能。
如战争中的军歌等等。
寓教于乐,更容易被人接受。
但这不意味着没有“教”的“乐”就应该淘汰。
④中国文化是唯一不被宗教左右的成熟文化。
过去西方学者认为这是原始文化的特征。
通过更多地了解中国交化,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已越来越少。
但又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宗教是儒教。
其实在中国虽然常将儒道释三者并立称为“三教”,许多地方神庙中也供奉孔子像。
安徽省合肥八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段考文科
安徽省合肥八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段考数学(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的表格内。
1.如图,I 是全集,M 、P 、S 是I 的3个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A . ()S P M B.()S P M C.()S C I P M D.()S C P M I 2.函数()|2|f x x =-的定义域为( )A .1,3⎡⎫+∞⎪⎢⎣⎭B .()1,22,3⎡⎫+∞⎪⎢⎣⎭C .1,23⎡⎫⎪⎢⎣⎭D .(2,)+∞ 3.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且7a -24a =-1, 3a =0,则公差d =A .-2B .-12C .12D .24. 设..(),(),log (log ),a b c ===050433434443则A .c b a <<B .a b c <<C .c a b <<D .a c b <<5. 已知平面向量b a ,满足,2,1==b a a 与b的夹角为60︒,则“m =1”是“a b m a ⊥-)(”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6. 设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34,|3|2y x x y z x y x ≥⎧⎪+≤=-⎨⎪≥-⎩则的最大值为A .10B .8C .6D .47.函数33()11f x x x =++-,则下列坐标表示的点一定在函数f (x )图象上的是( )A .(,())a f a --B . (,())a f a ---C .(,())a f a -D . (,())a f a - 8.函数()sin()cos()(0,0)2f x x x πωϕωϕωϕ=++><<以为最小正周期,且其图象关于直线3x π=成轴对称,则,ωϕ的值分别是A .51,12π B .52,12π C .1,12π- D .2,12π- 9.设是甲抛掷一枚骰子得到的点数,则方程220x a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的概率为 A23 B 13 C 12 D 125 10.已知函y =f (x )定义在[—4,4ππ]上,且其导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y =f (x )可能是A .y=sinxB .y=—sinx·cosxC .y=sinx·cosxD .y=cosx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的题号中的横线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八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段考语文试题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选择题填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卷对应题号位臵,写在试题上一律零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冷眼看‚热词‛“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象、鲜明和恰当的隐喻性总结,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
“打酱油”、“俯卧撑”乃至“被××”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的爆发。
显然这类热词不是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本身的娱乐性导致了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传播得以派生,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意味,反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90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
在这种现实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治话语溢出现象。
而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有人因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
可实际上,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各类网络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
热词的出现使网络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
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息,由于被人从中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情景效果,随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传播,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
显然,热词热起来的社会学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
在网络日益被运营者操控的形势下,这种对传播的主动介入可以说是普通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反抗。
热词之所以会“热”,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
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却又面对公众质疑时,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
弱势的普通民众当然无法与“专家”、“权威机构”对抗,但一些陌生词语“被××”——“被就业”、“被代表”、“被平均”等等,却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了媒体操控者的意图。
普通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是热词走红的社会环境,但热词并非只是消极的拒绝。
许多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重视的案例显示,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社会关怀的激情。
这种激情来自每个网民个人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
当然,信息的不对称使网民个人的判断无法完全避免错误和偏见,但这并不影响这种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
这种激情的存在证明,社会上尽管充斥着欲望和不公正,但人们的心灵深处仍然有良知。
无论如何,热词的大量出现已成为中国式网络的特色景观,热词将作为有影响力的社会表情符号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忆。
1.下列关于“热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网络“热词”是一种新潮网络语言,它的出现被认为与中国政治走向民主有关。
B.“热词”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爆发,这与现今社会的传播媒介无关。
C.“打酱油”、“被××”之类“热词”的流行,与词语本身是否有娱乐性无关。
D.一个社会信息被人有意加工而产生“陌生化”的情景效果后,才会成为“热词”。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人们在网上能自由地发表意见,但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受各类网络运营者的操控,这些意见的传播是不自由的。
B.具有讽刺意味的“被传播”,表现出了主动介入传播的普通网民对网络运营者操控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种反抗。
C.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能使某些案例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的重视,相关问题最终得到彻底解决,并使人感受到网民社会关怀的激情。
D.传播热词的网民所展现的社会关怀,主要来自个人直觉和判断,其舆论价值容易因个人判断出现错误和偏见而受到影响。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A.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表明,政治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网络为中国民众提供一种政治表达可能之间存在着联系。
B.从热词的接受环境看,某些媒体操纵者强化信息权威性的意图,常常会被随后出现的热词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
C.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说明人心深处仍存社会良知,但其讽刺意味削弱了反映社会“杯具”现实的力量。
D.热词在中国互联网上的流行有着中国特色,是网络政治化的具体体现,可能会促进政治民主的发展。
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宋]苏洵洵布衣穷居,尝窃有叹,以为天下之人,不能皆贤,不能皆不肖,故贤人君子之处于世,合必离,离必合。
往者天子方有意于治,而范公在相府,富公为枢密副使,执事与余公、蔡公为谏官,尹公驰骋上下,用力于兵革之地。
方是之时,天下之人,毛发丝粟之才,纷纷然而起,合而为一。
而洵也自度.其愚鲁无用之身,不足以自奋于其间,退而养其心,幸其道之将成,而可以复见于当世之贤人君子。
不幸道未成,而范公西,富公北,执事与余公、蔡公分散四出,而尹公亦失势,奔走于小官。
洵时在京师,亲见其事,忽忽仰天叹息,以为斯人之去,而道虽成,不复足以为荣也。
既复自思,念往者众君子之进于朝,其始也,必有善人焉推之;今也亦必有小人焉间.之。
今之世无复有善人也矣,如其不然也,吾何忧焉?姑养其心,使其道大有成,而待之,何伤?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五年,始知读书,从士君子游。
年既已晚,而又不遂刻意厉行,以古人自期。
而视与己同列者,皆不胜.己,则遂以为可矣。
其后困益甚,然后取古人之文而读之,始觉其出言用意,与己大异。
时复内顾,自思其才,则又似夫不遂止于是而已者。
由是尽烧曩时所为文数百篇,取《论语》、《孟子》、《韩子》及其他圣人、贤人之文,而兀然端坐,终日以读之者七八年矣。
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博观于其外,而骇然以惊。
及其久也,读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当然者,然犹未敢自出其言也。
时既久,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试出而书之,已而再三读之,浑浑乎觉其来之易矣。
然犹未敢以为是.也。
近所为《洪范论》、《史论》凡七篇,执事观其如何?嘻,区区而自言,不知者又将以为自誉,以求人之知己也。
惟执事思其十年之心,如是之不偶然也而察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集》,有删改)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洵也自度.其愚鲁无用之身度:思量B.今也亦必有小人焉间.之间:离间C.而视与己同列者,皆不胜.己胜:超过D.然犹未敢以为是.也是:这样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体现苏洵“读书益精”的一组是()(3分)①姑养其心,使其道大有成,而待之②然后取古人之文而读之③若人之言固当然者④胸中之言日益多⑤浑浑乎觉其来之易矣⑥惟执事思其十年之心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欧阳修与范公、富公等被贬谪到各地的时候,作者的道德学问还未修成;当他亲眼见到这些事情后,就经常神情恍惚地忧愁仰天叹息,非常失望。
B.作者认为,以前众多的君子因有好人推荐才被朝廷任用,所以只要世上有好人,自己就可以修好心性,使道德学问有所成就,等待任用,不会有遗憾。
C.作者在年轻的时候,不学无术,一直到二十五岁才读书;此时,他明白自己年纪大了,于是用古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总是认为自己的学问差得太远。
D.作者在求学过程中,曾经烧光以前写的几百篇文章,再取出孔子、孟子等圣人、贤人的文章整天阅读,时间长了,读得更加精通,胸中豁然明朗。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尹公驰骋上下,用力于兵革之地。
(3分)(2)如其不然也,吾何忧焉?(3分)(3)不知者又将以为自誉,以求人之知己也。
(4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8分)半山春晚即事王安石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①每小息,杖屦②或幽寻。
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床敷:安置卧具;②杖屦:扶杖漫步8.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诗人笔下的“半山春晚”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4分)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
(4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陈情表》李密)(2)潦水尽而寒潭清,。
(《滕王阁序》王勃)(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4),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苏幕遮》周邦彦)(5)山原旷其盈视,。
(《滕王阁序》王勃)(6)忽魂悸以魄动,。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7),唯有幽人自来去!(《夜归鹿门歌》孟浩然)(8)岁暮阴阳催短景,。
(《阁夜》杜甫)三、(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寂寞中的叩门声冯骥才唐先生坐在那张高背的皮椅子上,抽着烟斗。
他显得疲惫不堪,软弱无力,身子坐得那么低,好像要陷进椅子里似的。
那样子,仿佛一连干了三天三夜的重活,撑不住了,瘫在了这儿。
他的眸子黯淡无神,嘴角下那一对喜悦的旋涡不见了。
天才入秋,他就套上两件厚毛衣,当下还像怕冷似的缩着脖子。
屋里静得很,家具上蒙了一层薄薄的尘土,显然好几天没有擦抹过,没有客人来。
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还是那个曾请他刻烟斗的艺术处处长定的。
那位处长本来挺喜欢他的画,但为了迎合上边某种荒谬的理论,为了自己在权力的台阶上再登一级,亲手搞掉他。
一下子,他又失去了一切……喧闹的人声从屋内消失,好似午夜后关了门的小饭铺,静得出奇。
而玻璃书柜的第一层上还摆着几只名人和要人请他雕刻的烟斗。
这几只烟斗刻得精美极了,却放在那里,没人来取……这时,他听到有人轻轻叩门。
已经许久没听过这声音了。
他撂下烟斗,趿拉着鞋去开门。
打开门,不禁惊奇地扬起眉毛。
原来一个人抱着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
因花枝太长,抱花盆的人努力耸着肩,把花盆抱得高高的,遮住他的脸,但枝梢还是一直拖到地上。
啊,是老花农——老范!不用说,肯定是他来了。
他总是在这种时候出现;而在自己春风得意之时,他却悄悄避开了。
并且总是不声不响地用一片真心诚意对待自己。
唐先生感到一阵浓郁的花香,混着一股淳厚的人情扑在身上,心中有种说不出的乱糟糟的感触。
嘴里忙乱地说:‚老范,老范,快请进,请进……好,好,就放在地上吧!这花儿开得多好!好大的一盆,重极了吧!‛来人把花儿放在地上,直起腰。
他看了不由得一怔,来人竟不是老范。
他不认得。
是一个中等个子的青年人,穿件黑布夹祅,装束和气质都像个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