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教学实录温岭中学田继松

合集下载

《相信未来》教案

《相信未来》教案

《相信未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韵律特点;(2)能够分析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3)能够把握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热爱文学的兴趣;(2)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相信未来。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结构和韵律特点;2. 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3. 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2. 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3. 对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相信未来》诗歌文本;2. 参考资料:有关《相信未来》的背景介绍、赏析文章等;3.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诗人及其背景;(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诗歌阅读与分析:(1)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基本结构和韵律特点;(3)分析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4)讨论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写作练习:(1)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相信未来”为主题,写一首小诗;(2)指导学生进行写作,鼓励创新思维和表达;(3)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2)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诗歌,拓展阅读其他诗人的作品;(3)强调相信未来的人生态度,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和积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创新思维、表达能力、诗意表达等。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课《相信未来》教学教案

课《相信未来》教学教案

《相信未来》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2)能够分析并欣赏现代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2)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相信未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形式和特点;(2)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手法;(2)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诗歌的形式和特点。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诗歌的形式和特点;(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4. 朗读与背诵:(1)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学生背诵诗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形式和特点,以及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进行评估,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教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诗歌的内涵;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诗歌实例,深入理解诗歌的形式和特点;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4. 运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体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4.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改进方向。

《相信未来》

《相信未来》

《相信未来》课堂实录作者:李仁甫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17年9期时间:2016年9月12日地点:江苏省盐城中学授课人:江苏省特级教师李仁甫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吗?1968年。

当时食指是一个20岁的热血青年。

他曾经不能免俗,像大多数幼稚青年一样狂热过,然而他并没有失去自己的良知,并没有停止自己的思想。

所以当他写出一首首不满现实处境、向往美好未来的诗篇,并被大批青年学生追捧时,他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警告和审查。

你们知道这首诗发表之后产生过多大的影响力吗?一位当权的领导曾经这样评价道:“这是一首灰色的诗。

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在黑板的一侧竖行,板书这十几个字)请同学们先看课文注释对这位诗人的介绍。

(学生快速阅读)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相信未来》。

先请同学们自由吟诵,看看怎样才能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意味来。

(众自由吟诵,声音渐低……)师:声音渐低,说明同学们差不多已经把诗读顺了。

现在我请几个同学单独来读,看看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出感情、语气来。

生1:……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生2:……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生3:……(同生1)师:三位同学读得都不错,但有一处差异较大,大家有没有听出来?众:第三节(即上面所引用的读法迥异的几个句子)。

师:两种读法,究竟哪一种比较好呢?师:不同的读法实际上反映了不同的理解。

要知道怎么读,不妨先来理解这几个句子。

理解诗歌通常要抓住意象,你们看看这几个句子是由哪些意象构成的?生1、生3:“手”“排浪”“大海”“曙光”“笔杆”。

生2:“手指”“排浪”“手掌”“大海”“曙光”“笔杆”。

师:究竟哪一个说得对?师:我们先别忙下结论。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排浪”有什么特点,它能否压缩为一个字“浪”。

《相信未来》教学实录

《相信未来》教学实录
根信


感 应是 节节 攀升 的 。师 : 你 说得 对 。所 以 ,刚 才读 第 三小节 节 攀 升 的吗 ?生 : 我也 说 不 出来 ,感觉 应该 是 这样 。师 : 所
以 ,你就 跟着 感觉走 了 ?谢 谢你 勇敢 大胆地 表达 想法 。请 这
活 动一 : 自由读 诗 。读准字 音 。读 准停 顿
师: 请 同学们 以 自己喜欢 的方式 ,自由朗读这 首诗 。( 生 情感 的 呼告 ,一种坚 定信 念的表 现 ,所 以 ,每一个 部分 的情 自由读 ) 师: 读得不错 ,字音准确 、声音宏亮 。不过 ,我听 到 感都 是不 一样 的 。师 : 你 真 是感 觉敏 锐 !一 下子 就理 清 了诗 同学们 在读第 三小 节时 有两种 不 同的停 顿。这 位 同学 ,你 来 歌 的整体 结构 !请 继续 说 。生 : 我觉 得第 一 、二 小节 整体 感 读 一读 。生 : 我要 用手 / 指/ 那涌 向天 边 的排 浪 ,我 要用 手 / 觉是低 沉 的 ,但 是每一 小节 中也有 变化 。 比如 ,第一 小节 中
家分 享一 下 。生 : 一 种坚 定 的信念 。现实很 黑 暗 ,但 还能 充
( 生 回答 , 师板书 : 炉台、 紫 葡萄 、 露水 、 鲜花 、 枯藤 ) 师:
习他 的一篇诗 作 ,请 大声 地念 出题 目 —— ( 生 齐读 )相信 未 致 的 , 前 三节和后 三节 我们都 画得不 同 。师 : 哦, 说 说看 ?生 :
来!
我觉得 ,前三个小节是告诉我们 “ 怎样相信未来 ” ,而从第
四小节 开始 ,是 告诉 我 们 “ 为什 么 相信 未来 ” ,最后 一节 是
功 的 阅读 经验 。我们 一起 来看看 ,诗 歌的前 两个 小节 ,哪些

课《相信未来》教学教案

课《相信未来》教学教案

最新整理优质课《相信未来》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对未来的信念和希望。

2. 品味诗文中的象征手法,体会诗歌的深刻内涵。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 象征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教学难点:1. 诗文深层含义的挖掘。

2. 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教学准备:1. 教材《相信未来》。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想象和期待,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的意义。

2. 简介诗人及其背景,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节奏和韵律。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诗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未来的信念和希望。

2. 分析诗中的象征手法,如“草原”、“太阳”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2. 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交流对诗文内容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五、实践活动(5分钟)1. 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表达能力。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未来梦想,鼓励学生相信未来、积极面对生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未来的信念和希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lass activities and express their own thoughts and feelings. Additionally, the teacher should provide timely feedback and guidance to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expression.六、课堂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诗歌中的信念对个人的启示。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2.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背景。

教学内容:1. 教师通过引入诗人食指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

2. 教师朗读《相信未来》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食指的生平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 教师朗读《相信未来》诗歌,学生倾听并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学生提出问题或对诗歌进行评论,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对诗歌的评论,以便进一步教学。

第二章:诗歌结构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结构和形式。

2.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象。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诗节、诗行和韵律。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结构,包括诗节、诗行和韵律。

2.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得出诗歌的主题。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诗歌结构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对诗歌意象和象征的分析,以便进一步教学。

第三章:诗歌内容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意义。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2.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诗歌的意义应用到生活中。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对诗歌启示的思考,以便进一步教学。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能够分析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背诵并默写诗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互读、集体读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通过讨论、探究、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3)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相信未来会更美好。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基本内容理解和观点把握。

2. 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2.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文中的具体内容和表达方式。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教师简要介绍诗文背景和作者情况。

b. 学生自读诗文,理解大意。

2. 研读诗文:a.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文内容。

b. 学生互读、集体读,进一步理解诗文。

c.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讨论与探究:a.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诗文中的问题和观点。

b. 学生进行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4. 应用与拓展:a.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或演讲,运用诗文中的观点和表达方式。

b.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分享和交流。

b.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诗文内容、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掌握程度。

《相信未来》教学实录

《相信未来》教学实录

相信未来教学实录前言“相信未来”是一首由陈奕迅演唱的主题曲,勾起我们对于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未来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靠我们共同努力去实现的。

作为一名教师,教育是我所热爱的事业,也是我为之奋斗的目标。

因此,我将以“相信未来”为主题,与同学一起探讨未来并帮助他们规划自己的未来。

相信未来的意义未来是每个人无法规避的一道坎,在追寻未来的路上成功与失败并存。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总会遇到许多机会,有些人可以抓住机会获得成功,而有些人则因为失败放弃了前进的步伐。

所以,要珍视自己的未来,我们必须要充满信心,朝着目标前进。

此外,相信未来也代表着对自己的肯定与信任。

实践活动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将相信未来的理念融入到教学当中。

为了探讨未来,我提议了以下三项实践活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1. 职业规划小组讨论学生会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任务是在规定时间内制定明确的职业规划方案,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小组成员在讨论中可以互相交流自己对未来的预期,了解自己的个人优势和不足,并与其他同学互相了解,相互学习。

在小组结束的时候,每个小组需要向全校师生汇报他们的职业规划方案,这不仅仅可以展示同学们的表达能力,也能得到更多的意见建议,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选择自己未来的方向。

2. 模拟面试模拟面试可以帮助同学们提前适应未来的竞争环境,同时对面试自己的表现进行充分了解。

每个学生都可以扮演招聘者或求职者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形式了解招聘者的心理及对应策略。

对于求职者而言,经过反复模拟演练能帮助他们充实具有震撼力的简历并提高面试技巧,对于招聘者而言,模拟面试还可以判断应聘者的真实表现,并随时给予指导意见。

在未来的社会中,不断接受挑战才能不断战胜未来。

3. 未来规划展示学生需要在展示时向其他同学展示他对未来的预期目标和联系方式,并向同学们介绍如何将目标转化为实践。

展示可以以PPT或其他形式呈现,我们也可以邀请其他校友或老师来评估同学们的展示。

《相信未来》优秀教案

《相信未来》优秀教案

《相信未来》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相信未来》的内容和主旨。

2.培养学生朗读诗歌、欣赏诗歌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感受诗歌的美。

难点:诗歌的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向学生介绍诗人食指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相信未来》,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未来?我们为什么要相信未来?2.诗歌朗读(1)教师范读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齐读诗歌,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3)分组朗读,每组挑选一名代表进行朗读,其他同学倾听并给予评价。

3.诗歌解析(1)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了解诗歌的层次。

(2)逐句解读诗歌,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相信”、“未来”、“理想”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旨。

4.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未来的看法,分享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2)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相信未来”的理念。

5.诗歌欣赏(1)让学生自由发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邀请学生上台进行诗歌朗诵、演唱或绘画等创作,展示自己的才华。

(2)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分享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诗歌《相信未来》。

2.以“相信未来”为主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相信未来》的内容和主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积极发言,表现出对诗歌的热爱和向往。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4.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信未来》教案范文

《相信未来》教案范文

《相信未来》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相信未来》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和思想,表达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相信未来》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的分析。

3. 课文主题的探讨和思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相信未来》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和思想,表达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2. 教学难点:(1)理解和分析课文中的抽象和深奥的表达。

(2)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和思想,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关于未来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未来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2. 阅读与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相信未来》,要求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注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阅读后,进行讨论和回答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 分析与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和意图。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看法和理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4.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中的观点和思想,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未来的文章或作文,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和思想,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5. 分享与讨论:让学生在班级中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小组讨论和评价,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给予反馈。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写作练习,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的表达能力。

《相信未来》课堂实录

《相信未来》课堂实录
生1 : …… 我要 用手, , 手 旨 那 涌 向天边 的排 浪 , / 我 要 用手 , / 掌 那托 住 太 阳 的大 海 . / 摇 曳着 曙光 那 枝 温
浪” 一句的读法了吧 ?
( 由于灵 活地 把 教 室 外面 的现 场 情 景 开发 成课 程 资源 , 学 生 一下子 恍然 大悟 起 来 )
( 他 们都 举起 手 。 展 开 手掌 )
众: 有。
暖漂亮的笔杆 。 ,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 : 相信未来……
生 3I _ . …・ ( 同生 1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师: 再 看第三句 , “ 曙光 ” 跟“ 笔杆” 有没有相似点 ?
师: 三 位 同学 读得 都 不错 . 但 有一 处 差 异较 大 , 大家 有没 有听 出来? 众: 第三节 ( 即 上面 所 引 用 的读 法 迥 异 的 几 个 句子 ) 。 师: 两种 读法 , 究竟 哪 一种 比较 好 呢 ? 师: 不 同的 读 法 实 际 上 反映 了 不 同的 理 解 。 要 知 道 怎么 读 。 不 妨先 来 理 解 这 几个 句子 理 解 诗 歌
道 又 一道 地 向天 边涌 去 , 这 一 道 又一道 的浪线 看 起 来 就像 人 的“ 手指 ” 师: 大 家看 看他 说 的有 没有道 理 ? ( 正在 这 时 , 教 室 外面 走 廊 栏 杆 上 晒 着 的 几 根 拖 把 突然 地进 入 授课 者 的眼 帘 ,于 是他 灵机 一动 .
暖漂 亮 的笔杆 , , 用孩子 的 笔体写 下 : 相信 未 来 ……
生2 - - . …. 我要 用 手指∥ 丑 涌 向天边 的排 浪 , / 我
师: 同学们 , 请 把你 们 的 手掌 往 上托 起 来 . 看看

《相信未来》教学案例

《相信未来》教学案例

待。诗人食指以此为契机,写下这首诗,表达对未来的信念和希望。
03
作品影响
这首诗在当时广为传唱,成为一代人的精神寄托,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
生了深远影响。
《相信未来》的歌词解析
主题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追求光明 。
歌词分析
诗歌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比喻,表 达了作者对未来的信念和希望。 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历史人物等 ,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主 题、意象和表达手法,通 过交流和分享,加深对诗 歌的理解。
巩固练习
背诵诗歌
要求学生背诵《相信未来》,通 过背诵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仿写练习
教师提供仿写的主题和要求,学生 模仿《相信未来》的表达手法进行 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拓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与《相信未来》主题 相关的其他诗歌或文章,拓宽阅读 视野。
激励作用
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06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目标明确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清晰明确,重点在 于引导学生理解《相信未来》的诗歌 主题和意义,以及培养学生的文学鉴 赏能力。
课堂氛围活跃
教学资源丰富
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 等,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详细描述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方法。在《相信未来》的 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讲授法来介绍诗歌的背景、作者生平、诗歌的主题和意 义等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对诗歌的全面理解。
讨论法
总结词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详细描述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 知识的方法。在《相信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 诗歌的主题、意象、语言特点等,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参与度。

《相信未来》教案

《相信未来》教案

《相信未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2)能够分析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能够运用诗文中的思想和哲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

(2)通过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3)学会欣赏诗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相信未来,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2)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诗文的基本内容、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诗文中的思想和哲理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提问学生对未来有什么期待和愿望,引导学生思考。

(2)介绍诗人背景:介绍诗人食指的身份和作品,引发学生对诗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

(2)让学生分析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文中的思想和哲理,分享自己的理解。

(2)全班交流:邀请部分小组代表进行交流,总结诗文的思想和哲理。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诗文。

2. 写一篇关于自己未来的梦想和计划的文章。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学生也能够分析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运用诗文中的思想和哲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的教学引导和辅导。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通过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和文章写作,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考能力。

《相信未来》教案范文

《相信未来》教案范文

《相信未来》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诗文《相信未来》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2)能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信念,积极面对困难。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诗文《相信未来》的内容理解,情感体验。

难点:诗中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个人情感的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播放《我和我的祖国》等爱国歌曲,引导学生思考祖国的伟大和自己的责任。

(2)提问:你们对未来有什么期待和想法?为什么?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文《相信未来》,理解大意,体会作者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文《相信未来》的基本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思考诗文中所表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理解。

(2)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表达对未来信念的诗歌。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课堂练习的完成质量。

3. 情感态度: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以及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同。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诗文《相信未来》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体会到信念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组织学生阅读其他表达信念和理想的诗文,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郭沫若的《女神之再生》等,进行比较阅读,分析不同诗人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相信未来课堂实录

相信未来课堂实录

相信未来课堂实录(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拨开《相信未来》意象解读的迷雾——《相信未来》教学实录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选入了被誉为朦胧诗先驱的诗人食指的代表诗作《相信未来》,学生很喜欢这首诗,但也普遍反映读不懂诗中的意象。

迷茫中的学生自然转向手中的参考书寻求帮助,但我发现,至少在《相信未来》这首诗上,参考书不仅没有成为照亮学生思维航程的灯塔,反而可能将其引入歧途,俗话说“带到茄子棵里去了”。

请看某参考书中的意象解读:蜘蛛网——黑暗势力;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灰烬的余烟——残存的希望;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紫葡萄——希望的果实;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鲜花——收获的果实;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又孕育着新的希望;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乍看这些意象的象征义似乎也自成系列,言之有理,但实际上是对诗歌做了简单化、概念化甚至政治化的图解。

这种解读不顾《相信未来》作为朦胧诗的艺术特质,甚至不对诗歌文本做具体细致的体味,想当然地把鲜活的诗歌变成了一些陈词滥调。

如任学生不加甄别地接受,将使学生本就纤弱的诗歌触角更加萎缩,距离诗歌之门将愈来愈远。

而引领学生拨开迷雾认清航道正是教师的责任,教师理应当好学习之船的船长。

下面就是我带领学生拨开云雾见青天的过程。

师:“蜘蛛网”象征黑暗势力倒是不错的,但诗人为什么不把黑暗势力比作狂风暴雨霹雳冰雹却比作似乎软弱无力的蛛网呢第一小节中哪些词能暗示那个时代的特点生1:我觉得是“查封”。

文革时期把古代文化、西方文化一律当做毒草,那些书籍都被查封了。

而蛛网的形象正和那些交错的封条相似。

师:很好,形象思维(板书)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

生2:还有“灰烬”。

背景资料里引作家秦牧的一段话中说:多少书籍被付之一炬。

师:书籍是文化的载体,是文明的象征,书籍的毁灭象征着文化文明被野蛮摧毁。

《相信未来》课堂实录

《相信未来》课堂实录

《相信未来》课堂实录由因此下午第一节课,学生处于昏睡状态,个个睡眼惺忪,梨花带雨别样红,飞流直下三千尺,好吧,就说做梦吧。

师:同学们刚才通过了午睡,发觉你们睡态真美,(生笑)你们梦到什么了?梦见我了吗?(小刘有些自作多情,生笑)事实上白日做梦是专门正常的。

比方作家经常就做白日梦。

《红楼梦》确实是曹雪芹做的白日梦。

现实生活中的得不到的东西能够通过梦来实现。

我们上节课送给大伙儿毛泽东年轻时候的一首诗——生(集体):咏蛙。

师:现在背诵,像青蛙一样呱呱叫。

(生笑)(学生集体背诵,颇有气概,听取蛙声一片)师:果然是青蛙。

此诗用拖物言志的手法。

作家的表现手法是灵活多样的。

现在让我门回到初中时代,再次重温一起走过的生活。

(出示天净沙秋思(下面学生一前兴奋,)有学生在轻声背诵,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师:打住,老师问问大伙儿,初中时候,你们老师是如何样讲解这篇作品的?生(1):我们老师就让我们背诵,也没讲什么。

生(2):老师说,这是讲秋天的游子的想念,写的专门苦涩。

师:你讲到了作品的内容——还有呢?生(3):这是一首小令,仿佛说是秋思之祖,专门有地位。

师:哦,你提到了体裁和价值。

生(3):还有写景专门有特色,与众不同。

师:讲的详细些。

生(3):通过一些名词的堆积,比如枯藤老树昏鸦。

学生接(小桥流水人家)差不多没有动词。

但给人震动。

师:如何个震动?生(3):暗淡的景物。

蔓延的黄草秋日冷求的小桥,看到村子中炊烟袅袅,更加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和无聊。

马是瘦的,而且行进在萧瑟的西风中,此刻看到的夕阳。

正是残阳如血。

写出了人一辈子的漂泊。

师:讲的太到位了!你融合了个人的情绪体验。

感谢。

用意象来表达人物的心态,而这些景物明显就带上了人物的情感。

尽管人一辈子失意常八九。

我们依旧要坚信不经历风雨——生(集体):哪能见彩虹。

师:对,人的可贵之处在于无出路的查找出路,有如此一位查找者,他一直漂泊在诗歌的旅途上,他用他的灵魂在唱歌,像荆棘鸟一样直唱出鲜红的血液,而他又在残酷的误解和冷漠的白眼中定格,被人用无情的食指在背后指指点点:看,那个疯子。

《相信未来》教学案例

《相信未来》教学案例

《相信未来》教学案例《相信未来》教学案例《相信未来》教学案例一、学习目标、学习重点:1、学生能根据写作背景,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

(知人论世,诗言志)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流畅的普通话和恰当的语气、语调,表达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理解、感受。

二、学习课时:一课时三、学习过程:相信未来1、写作背景、作者介绍食指的创作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后期,这正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并进入高潮的阶段,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狂热的年代,食指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陷入了迷惘和失望之中,现实环境的恶劣和内心理想的冲突,使得诗人处于一种矛盾复杂的心态之下。

但年轻、热情、执着,又让诗人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相信未来》是食指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968年,在阴云密布的时代,它给人们的心灵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

关于这首诗,食指曾经说:“‘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经看到这代人的命运了。

鱼儿跳出水面,落在冰块上,它的前途是死,和这个冰块一起消亡。

相信我们会战胜死亡,——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凝露的枯藤意象特点:带有灰暗的色彩,凄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包含着血多矛盾复杂、难以言明的情感。

尽管如此,但作者依然坚持理想,相信未来。

4、现实虽残酷,理想永不泯灭。

每一节的最后都由“相信未来”四个字结尾来突出,运了反复手法。

5、朗读指导:这首诗既有年轻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又有遭受屈辱后的压抑心情,但是其主旨却自始至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

因此,在朗读时要以沉重而深切的语调,坚决而刚毅的神情,读出气势,读出溢满于诗人胸中的信念。

如:第1-3段应读得慢一点,表现出沉重而深情的态度,4-6段速度应读得快一点,把动词读成重音,第7段应读得有力一些,读出诗人内心的呐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信未来》课堂实录师:今天上课之前来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希望同学积极配合,如实、认真地问答问题,把答案写在一张纸上。

请同学那出一张纸,记下问题。

问题1:三年后的高考,你能考上哪类院校?A 重点院校B 一般公办本科院校C 民办本科院校D职业技术学院问题2:自己以后回成为怎样的人?A 社会精英B普通工薪阶层 C 自谋职业者D啃老族生:(记下问题)师:请同学如实、认真地问答问题,每个问题只能选一项,在选项下面打上“√”就可以了。

生:(回答问题)师:请同学把纸传上来。

生:(传纸)师:由于时间关系,不能统计全班的问卷调查结果,从中抽十五张。

请你来抽。

生1:(抽)师:请你把统计结果写在黑板上。

生2:(上黑板写统计结果)问题1 A 8人 B 5人 C 1人D1人问题2 A 7人 B 6人 C 1人D0人师:从抽样统计结果来看,同学的自信指数相当高。

不少同学都相信自己以后有出息,相信自己能过上吃穿山甲,喝王八汤,住小洋楼的生活。

你们为什么这样自信?生:(议论不一)师:我想主要生活的环境。

,你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走在改革的春风里,你们不自信,谁自信?假如你们生活在现在的伊拉克,你们回充满自己吗?生:(回答不一)师:事实求实的说,自信指数会很低,眼睛里会充满泪水。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战乱使我失去了童年,失去了面包,失去了亲人,失去了一切的一切。

生:(沉没)师:如果你生活在一个比伊拉克还伊拉克的社会,你会对未来充满希望,你会相信未来吗?生:(摇头)师:很多同学摇头。

我也只能做这样的运动(摇头)。

生:(笑)师:曾经有位诗人他就生活在比伊拉克更伊拉克的社会,但他没有悲观失望,而是高声歌唱相信未来。

他就是生:食指师:食指很奇怪的笔名。

(做手势)。

为什么用食指作自己的笔名?生:(好奇)师:我们气势汹汹地骂人,还会加上一个什么动作。

生:(拿出食指)师:有的同学很会骂人,知道有食指指着对方。

你这个王八蛋,不好好读书,真是气死我了。

不行,如果我气死了,谁来骂你。

生:(笑)师:有一段时间诗人郭路生被人嘲弄和背后指责,郭路生认为别人背后的指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因此用食指作为自己的笔名。

生:(点头)师:据说当时江青读了《相信未来》这首诗,十分震惊、十分恼怒。

说:“这是一个灰色的诗人,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我一定要找到这个相信未来,热爱生命的反动诗人。

江青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于是,食指被审查被批判。

《相信未来》就成了毒草。

毒草吃了几遍?我们有感情的齐吃一遍好吗?放心地吃,不会中毒。

生:(笑)师:诗歌比较长,有七节,分开朗读。

一二三四,每组一节,最后三节齐读,不要忘记。

生:(读)师:“1968年”,最后一行没有读,该打。

写作的时间是解读这首诗歌的钥匙,钥匙都忘记了,怎么能够走进这首诗歌,欣赏这首诗歌?生:(有所悟)师:1968,我就要发,这一年中国人发了吗?对1968年的中国你了解多少?知道多少说多少,可以吗?我先说,到196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了19年。

请你们做补充。

生1……生2……生3……师:刚才有好几位同学发言,十分感谢。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我们要了解中国的历史,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1968年的中国可以用两句顺口溜概括。

1、挖不完的敌人,清不完的队;做不完的检讨,请不完的罪。

2、草房成行,光棍成帮,白薯面当细粮,鸡屁股当银行(用鸡蛋换钱)。

生:(抄)师:第一句顺口溜说的是当时以整人为主要形式的政治运动,像1957年开始的反右派运动。

当时确实有少数右派分子利用党的工作失误,攻击党的领导,破坏社会主义建设。

党应该狠狠地批斗这些右派分子,但毛主席把反右斗争扩大化了,他认为只有三之一是人民,三分之二是反革命,因此发动了全国性的反右派运动,并且把右派分子的指标分到各个村子,各个单位。

有的单位根本就没有右派分子,但是分到的指标必须落实,怎么办呢?采用用一些荒唐办法。

有一所学校召开大会抓右派分子,但是在校的老师都是大大的良民,所以开了半天会右派分子一个都没有抓到,但任务必须完成。

怎么办呢?所有的老师都到会台去,相互推,谁被推下去谁就是右派”,像我这种娇小型的男人肯定就是右派了。

右派分子要天天参加批斗会,开会的时候胸前挂一块大牌子,上面写上田继松现行反革命分子,还打红叉,表示打倒,头发被剃得精光。

张三上台骂你,李四上台打你,王儿麻子上台踢你。

到了文革,这种整人的政治运动愈演愈烈,抓右派分子,揪走资派,打倒一切牛鬼蛇神,连劳苦功高的老革命和国家高级领导人都不能幸免。

二号任务、国家副主席,毛主席指定的接班人刘少奇,由于对当时当中央的政策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使毛主席很生气。

主席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毛泽东写了一张大字报——《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直指刘少奇,于是刘少奇成和妻子成了主要的批斗对象。

他们经常被造反派强行押上批斗台,弯腰低头,双臂后伸,不断地被造反派毛主席语录本拍打,他们一开口,就有造反派用毛主席语录本敲他们的嘴巴和脸。

国家的二号人物都遇到这样的遭遇,普通百姓就不用说了,有很多人受不了这种侮辱,选择了自杀。

所以当时的这些政治运动使全国笼罩在红色恐怖之中,人人自威。

生:(沉思)师:当时不仅在政治方面搞运动,经济建设方面也搞运动,像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

高指标,国民生产总值要达到多少,按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根本就达不到指标。

怎么办?吹牛呗,放卫星呗,一亩地产红薯几十万近,产玉米1—2今,一棵白菜重500字。

有的领导不懂农业生产瞎指挥,该种玉米的地方种水稻,该种水稻的地方种玉米,再加上三年自然灾害,经济建设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生活相当困难,毛主席都拒绝吃肉。

有一次毛主席到武汉视察,住在东湖宾馆。

宾馆的厨师知道毛主席很长时间没有吃肉,想杀一只鸡给他老人家吃,但是怕毛主席骂,于是就把鸡肉熬成汤,放在辣椒里面,这样毛主席就看不到鸡肉。

毛主席都拒绝吃肉,可见生活是相当的困难。

生:(沉思)师:政治运动使全国笼罩在红色恐怖之中,人人自威;经济运动使经济建设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民生凋敝。

所以食指说当时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大地?生:凄凉的大地师:丈夫扇扇子——凄(妻)凉。

“凄凉的大地”像这种直白的语言,诗歌是最忌讳。

诗歌一般是通过一个个意象来表情达意。

什么是诗歌的意象?说说看?生1……师:有补充的吗?生2……师:意象是指诗歌描写的形象或对象。

生:(记)师:诗人用哪些意象来写当时中国现状以及个人遭遇。

请同学齐读第一节和第二节。

生:齐读师:这两节诗歌里面出现了哪些意象?生:蜘蛛网、炉台、灰烬的余烟、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凝露的枯藤。

师:这些意象的含义分别什么?食指是朦胧诗派的开山鼻祖,因此他诗歌的意象比较难理解。

但只要抓住意象的特点和它的常用义,其含义是可以理解的。

例如“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鲜花”一般和掌声连用:“无数的鲜花和掌声献给我们那些站在高高领奖台的体育健儿们。

”“鲜花”代表什么?生:成就、荣誉师:所以诗句中的“我的鲜花”是指属于我的成功和荣誉。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该属于我的成功和荣誉被别人剥夺了。

生:(记)师:下面请同学讨论其他几个意象。

第一组分析讨论“蜘蛛网”和“炉台”,第二组分析讨论“紫葡萄”,第三组“深秋的露水”,第四组“枯藤”。

生:分析、讨论意象。

师:可以回答问题了吗?第一组蜘蛛侠先来。

“炉台”象征什么?生1:师:有不同理解吗?生2师:“炉台”“炉”用来干什么用?生:生火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火一般象征什么?生:温暖、希望、激情师:福娃欢欢的造型是奥林匹克圣火,她象征激情和希望。

“我的炉台”象征“我”的激情和希望。

生:(记)师:“查封了我的炉台”,是说我的激情被浇灭了,我希望破灭了。

什么会怎样呢?谁来告诉我?生:黑暗的社会师:当时强大的黑暗势力。

生:(记)师:蜘蛛侠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哪我们的葡萄仙子呢?生:希望的果实师:可以这样理解吗?生:可以。

师:可以就记下。

生(记)师:我成功的果实化为“深秋的露水”,“深秋的露水”怎样理解?第三组李秋水。

生:失望的眼泪。

师:你回答的很好,使我没有流失望的泪水。

生:(记)师:“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四组昏鸦,“枯藤”怎么理解?生:(比较难,没有人回答)师:说昏鸦,就没有人愿意回答问题。

其实在我的眼里,你们都是天鹅。

这样,你们该站起回答问题了吧?生:枯萎的生命师:天鹅就是天鹅,回答问题的质量很高。

枯藤比喻被摧残的生命。

生:(记)师:我们把一、二两节朗诵一遍。

生:齐读师:诗人用蜘蛛网、紫葡萄、深秋的露水、和凝露的枯藤等意象描绘当时荒唐、贫困、黑暗的时代和自己的不幸遭遇。

当时的社会用闻一多先生的诗句来概括就是: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yīlún).生:(抄)师:面对一沟绝望的死水,诗人有没有选择做高空加速直线运动?生:(笑)没有师:没有。

而是大声地呐喊四个字……生:相信未来师:相信的指数有多高?诗人反复的用了哪个词?生:固执师:固执是贬义词。

你这个人太固执了,简直是毛厕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在这里是贬词褒用,表明诗人相信未来的决心是大大的,要把相信未来进行到底。

旁边写上贬词褒用,表明相信未来的决心之大。

生:(记)师:诗人相信未来的决心是大大的,反复的吟唱: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怎样写?用脚写,还是用手写?鬼画桃符,还是笔走龙蛇?哪一节?生:第三节。

师:自己放声地把这一节读三遍。

生:朗诵师:读起来顺口吗?生:不顺口师:我看到同学读这一节,好象狗咬钢筋——很吃力。

为什么?舌头太大了?生:(笑)师:你读这一节遇到了什么困难?生:一、二句不知道怎样断句。

师:听你这么说我很高兴,因为我也不知道怎样断句。

生:(笑)师:怎么呢?“我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通吗?生:通师:“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通吗?生:不通师:所以不能这样停顿?(我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怎么停顿呢?停在哪儿?生:这样停:我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师:“那涌向天边的排浪”在句中起什么作用?生:修饰手指师:怎么修饰?生:像那涌向天边的排浪一般的手指。

师:OK!整句诗的意思是:我要用像那涌向天边的排浪一般的手指。

是一个比喻句,是一个变形的比喻句,脱了马甲,很多同学就不认识。

生:(笑)师: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应该有相似点。

姑娘的脸像苹果,可以这样比喻,二者都红得诱人,谁都想咬一口。

但你不能说姑娘的脸像南瓜,因为二者之间几乎没有相似点。

生:(笑)师:手指像排浪吗?掏出来看看?生:(看)师:看到了浪打浪?生:看到了师:(伸出手指)一高一底,一高一底,一高一底,一个接一个,真的很像排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