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概念(十一)
高中历史常识
高中历史常识
高中历史常识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涉及许多方面。
以下是一些高中历史常识的简要概述:
1. 历史时期划分:历史通常被划分为古代、中世纪、现代三个时期。
古代史指的是从人类文明起源到公元5世纪左右的历史,中世纪史指的是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的历史,现代史指的是从15世纪至今的历史。
2. 重要历史事件:高中历史课程中会涉及到许多重要历史事件,例如中国的秦始皇统一六国、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等。
3. 历史人物:高中历史课程中会涉及到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例如中国的秦始皇、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美国的乔治·华盛顿等。
4. 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宝贵财富,包括文物、古迹、艺术作品等。
5. 世界历史格局:世界历史格局是指世界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格局,例如欧洲列强在19世纪的殖民扩张、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等。
6. 历史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是指对历史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方法,包括史论、考据、考古等。
7. 历史与现实联系:高中历史课程强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例如通过分析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来理解现代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通过研究历史上的人类文化交流来理解现代社会的文化交流等。
以上是一些高中历史常识的简要概述,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高中历史教材或咨询高中历史老师。
高中历史教育的核心概念
高中历史教育的核心概念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面对当今社会的问题。
在高中历史教育中,有一些核心概念是必须要掌握的。
本文将介绍高中历史教育的核心概念,包括历史观、历史思维、历史方法和历史价值观。
一、历史观历史观是指对历史的认识和看法,它是指导历史教育的理论基础。
高中历史教育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历史观的培养。
学生应该了解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学生应该学会通过历史的研究和分析,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从而形成自己的历史观。
二、历史思维历史思维是指在历史研究中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高中历史教育的核心概念之二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包括了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评价等多种思维方式。
学生应该学会通过观察历史事件的细节,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差异,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推理历史事件的可能性,评价历史事件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提高历史的认识水平。
三、历史方法历史方法是指在历史研究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高中历史教育的核心概念之三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方法能力。
历史方法包括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历史事件的重建和解释,历史文献的阅读和理解等。
学生应该学会通过搜集和整理史料,分析史料的可靠性和价值,重建历史事件的过程,解释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阅读和理解历史文献。
通过培养历史方法能力,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历史研究,提高历史的研究水平。
四、历史价值观历史价值观是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所持有的价值观念和态度。
高中历史教育的核心概念之四是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
学生应该学会通过历史的研究和分析,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历史价值观包括了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态度。
学生应该学会评价历史事件的意义和价值,对历史人物的贡献和错误进行客观的评价。
高中历史必修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讲解
直隶总督。
军舰,建立北洋水师。对外,
曾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条约,
包括《马关条约》及《辛丑条来自约》。二、主要经过
5、天京变乱(1856年) ——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思考:你能分析天京变乱发生的原因吗?根 源是什么?它能避免吗?
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封建特权 思想膨胀,相互猜忌和争权夺利。 根源在于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二、主要经过
4、北伐和西征——进入全盛时期(1853年) 5、天京变乱(1856年)
——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6、天京陷落 (1864年)
三、重要文献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土地分配问题: 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 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产品分配问题: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人教版历史必修①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 的潮流
第十一课 太平天国运动
探究:
• 1、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 2、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怎样? • 3、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是什么?
如何评价它们? • 4、天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一、时代背景
列强侵略 封建剥削
1、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根本 原因)空前激化
三、重要文献
2、《资政新篇》的颁布(1859年)
内容:课本P56
是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内政的治 国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 色彩,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趋 势。这是中国最早的,也是最 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
但它未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 望和要求,加上缺少必要的条 件,所以并没有真正实施。
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几点认识。
新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 第十一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学课件
史料探究
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
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
材料二: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
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
第十七页,共二十二页。
深化理解
宋代的租佃契约制
宋代的租佃制或称租佃契约制,即地主私有土地和各类国有土地在出 租时 多采用“明立要契”的方式,这种契约具有法 律约束力,如承租者不能如 约完纳地租时,官府则 以法律手段使契约内容得以兑现 租佃制下的地租形 态,以实物地租为主,其中又分为分成租和定额租两种。分成租中以对分制 较为普 遍,也有四六分或三七分者。在两浙等粮食产量比较稳定的地方, 流行定额租,租额一经确定,若干年不变,承租者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 在租佃制下,客户对于地主、官府的人身依 附关系大为削弱。
南宋临安城
第十三页,共二十二页。
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
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 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 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 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 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
第十四页,共二十二页。
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
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 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 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2.《析津志》记载:元大都城内外的商业行市即达30余种。其中,米市、面 市、缎子市、皮帽市、帽子市、穷汉市、鹅鸭市、珠子市等,皆在今北京 积水潭(当时是南北大运河的终点)北面的钟、鼓楼一带,这是因为南方来的 漕运船只皆停泊在积水潭上。这一商业布局体现出( )
高中历史: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件(人教版必修2)
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1)主要探索 ①主要矛盾: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 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 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 业国。 (2)历史意义:中共八大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 索。 2.探索失误 (1)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①提出: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②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③影响: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1.新中国开始的“一五”计划的重点项目为什么都分布在 东北地区?
答:(1)东北地理位置紧临苏联,便于接受苏联社会主义国 家的援助。
(2)幅员辽阔,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3)解放前该地区重工业基础好,基础设施比较发达。 2.我国的三大改造的性质是什么?“一五”计划与三大改 造同时并行的实质是什么? 答:性质: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让农民和手工业 者走以合作社为组织形式的集体化道路,是变私有制为公有制, 应属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把资 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因此也属社会主义革命 的性质。 实质: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进行。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经济恢复 (1)背景:由于 帝国主义 和 国民政府 长期的掠夺搜刮, 全面崩国溃民。经济 (2)恢复: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意义:为国家开展 有计划 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 (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 农业国 。 (2)时间:1953年~1957年。 (3)内容:
2.(2009年福建文综)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 “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
高中历史全部知识点
高中历史全部知识点高中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内容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高中历史的全部知识点的一个大致概述。
一、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1.人类的起源和早期社会2.农业文明的兴起和城市的形成二、古代文明与帝国建立1.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国等古代文明2.古希腊城邦和希腊化世界3.古罗马帝国和罗马文明三、东方世界的发展1.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发展2.我国古代史的基本纪年和重要历史事件3.远东地区的其他国家和文明四、欧洲中世纪1.西罗马帝国的灭亡2.封建制度和封建社会的发展3.宗教和近代欧洲的兴起五、全球大发现与资本主义的兴起1.达尔文和哥伦布的发现2.奴隶贸易和殖民帝国的形成3.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六、西方现代国家的形成与殖民体系的演变1.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建立2.殖民体系和国际关系的发展七、亚洲近代史1.东方国家对外关系的变迁和对西方列强的反抗2.亚洲各国的独立和建国历程3.亚洲发展中的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制度八、战争与和平的历史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2.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3.冷战与战后各国的建设九、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与发展1.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2.社会主义体制的特点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十、全球化与当代世界1.全球化的发展和影响2.当代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3.中国的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上只是整个高中历史知识点的一个概览,每个知识点都有更详细的内容和许多相关事件和人物等。
在学习历史时,最重要的是要掌握每个时期的主要事件、人物、背景和影响等,并能够对历史进行思考和分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浙江专版) 专题十一 一 巴黎和会
B.德国在中国山东的重要权益转让给日本
C.德国的赔款数额
D.限制德国军备 解析:由于各国之间没有达成一致,所以《凡尔赛和约》对
德国的赔款数额没有正式确定,它仅规定在 1921 年 5 月 1 日
前,由赔偿委员会确定赔偿总额和赔偿方式。
答案:C
6.在巴黎和会期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们可以夺走德
[名师点拨] 1.巴黎和会并非和平会议 (1)会议目的:它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分割世界和反苏的 国际会议。 (2)会议内容: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统治的 新秩序;会议密谋遏制苏俄,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筹建 国际联盟,反对列宁创建共产国际。 (3)和会性质:巴黎和会其实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 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一场分赃大会。 (4)对待中国的态度: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在和会上的 正当权益不但没有受到尊重,反而成为被宰割的对象,中国要 求收回德国强占的山东的权益,但英、美、法却将德国在山东 的权益转交给日本。
[教你读史] 材料中 “称霸世界”“它的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 国”是关键信息。 [提示] 主要取决于当时美国的综合实力,美国在当时经 济上占有优势,但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国,综合实力还 不足以压制英、法。
全面认识“十四点原则” (1)实质:是企图通过这些表面上冠冕堂皇的原则,攫 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 (2)提出原因:美国在一战中大发横财,经济实力已超过 英、法等国,位居世界第一,企图利用经济优势,打破老牌 帝国主义国家传统的势力范围和关税壁垒,夺取世界市场和 殖民地,通过建立国际联盟来操纵世界事务。 (3)失败原因:主要取决于当时美国的综合实力,美国在 当时经济上占有优势,但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国,综 合实力还不足以压制英、法。
2.凡尔赛体系脆弱性的原因 (1)凡尔赛体系是建立在对战败国的掠夺基础之上的,这就 必然导致战败国与战胜国的矛盾加剧。 (2)战胜国之间矛盾重重,也是削弱凡尔赛体系的重要因素。 (3)由于凡尔赛体系的帝国主义性质,它遭到殖民地、半殖 民地人民的反对。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第十一课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第十一课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的重要性:农业发展的摇篮,文明的发源地。
- 法老制度:集权统治的体现,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 金字塔:古埃及建筑的代表,象征权力与永恒。
- 象形文字:早期的文字系统,对后世文字发展的影响。
2. 两河流域文明- 苏美尔人:最早的城市文明,楔形文字的创造者。
- 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法律制度的建立。
- 亚述帝国:军事扩张与统治,对周边民族的影响。
- 新巴比伦王国:尼布甲尼撒二世,空中花园的传说。
3. 印度河流域文明- 哈拉帕文明:城市规划与排水系统,神秘的消失。
- 吠陀文化:早期印度宗教与社会结构的基础。
- 种姓制度:社会分层的体现,对后世的影响。
4. 古代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封建制度的初步形成,青铜文化的繁荣。
-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思想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 秦朝: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 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外交流的扩大。
二、中世纪文明的交流与碰撞1. 罗马帝国的兴衰- 共和国时期:政治制度的创新,对外扩张的开始。
- 帝国时期:罗马法的制定,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民族大迁徙,古典文明的衰落。
2. 伊斯兰文明的崛起- 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的创立:一神教的传播,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跨欧亚非的帝国,文化与科学的交流。
- 伊斯兰文化:数学、天文学、医学的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3. 欧洲的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领主与农奴的关系,庄园经济的特点。
- 教会影响:天主教会的权威,十字军东征。
-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兴起,科学与艺术的复兴。
4. 东亚的文明发展- 隋唐盛世:开放的政策,经济与文化的繁荣。
- 宋朝的变革:科举制度的完善,商业经济的发展。
- 元朝的统治:蒙古帝国的扩张,多元文化的融合。
三、近现代文明的转型与冲突1. 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 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对宗教束缚的挑战。
高中历史课堂的“历史概念”解读
高中历史课堂的“历史概念”解读高中历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过去的事件、人物和文化,从而理解现在的社会和世界。
在历史课堂中,学生必须学习和理解各种历史概念,这些概念涵盖了不同的时期和领域。
本文将浅谈关于高中历史课堂的“历史概念”的解读。
首先,历史概念是历史学家对历史现象进行抽象和总结后得出的概念。
这些概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和后果。
其中一个典型的历史概念是“变革”,指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中发生的重大和持久的变化。
学生通过学习变革的概念,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和转折点,并对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有更准确的理解。
另一个重要的历史概念是“国家建设”,指的是一个国家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的各个方面。
国家建设涉及政治制度、法律体系、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
学生通过学习国家建设的概念,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建设历程、发展模式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同时,他们也可以对自己国家的发展道路有更清晰的认识,并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中。
除了上述的概念,历史课堂也需要学生学习其他的历史概念,如“革命”、“帝国”、“民族主义”、“殖民主义”等。
这些概念都代表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现象,通过学习这些概念,学生可以理解历史的不同方面和多样性。
同时,这也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性思考和分析能力。
然而,仅仅学习历史概念是不够的,学生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例来深入理解这些概念。
历史课堂中的案例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研究法国大革命这一案例来理解“革命”的概念,通过分析殖民地独立运动来理解“民族主义”的概念。
通过案例研究,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掌握历史概念,并运用到其他类似的历史事件中。
此外,历史概念的学习也需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历史与政治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历史概念和历史事件。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历史课件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课件
• 『阐释』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 (1)主观方面 • 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定都天京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 享乐,断送了革命前程。 • ②战略上的失误。偏师北伐,孤军深入,犯了兵家之大忌。
• [解析]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目的、指导 思想、作用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但从根本上是由经济基础 决定的,故答案选B项。
•主题二 太平天国新的时代特色
• 1.起义背景新:以往的农民起义多因土地兼并、政治黑 暗、自然灾害而发生,而太平天国运动则是因战争赔款加 重了人民负担而发生的。
• 2.起义形式新:过去的起义也有利用宗教的,但大多数 是中国人自己的宗教,而太平天国利用的宗教是外来宗教 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的拜上帝教。
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
材料一中说明《天朝田亩制度》
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 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
的目标是建立__绝__对__平__均__主__义____
的理想社会。
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太平天国的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不 真诚,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反对。 按照一种人工设计的社会模式来建构社会是危险 材料二反映出太平天国运 的,设计的越细,危险性越大——《天朝田亩制 动绝对平均的社会改革方 度》明文规定每户只能养五只母鸡、两头母猪。 案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 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确实罕 施。 见,或许,这便是太平天国更深远的意义所在。
学习目标诠解
学习目标
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教学设计--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2
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教材《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第1课,以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为例,说明战争不仅带给人类深重的灾难,也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本课教材共两个子目:“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主要介绍了亚历山大远征对西亚、北非等地文化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引发了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大碰撞,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主要介绍了蒙古人进行的三次大规模西征、将一个草原汗国发展为横跨欧亚大陆的世界性帝国,在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的同时,也大大推动了东西方的相互了解。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本单元的要求是: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本单元通过战争这种独特的文化交流传播方式,展现世界历史上重要文化产品和文化成就交流传播的过程,揭示战争对不同文化发展变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流、交汇、传播,人们在认识和反思本土文化的精神阵痛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完善。
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树立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高二文科班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素养,历史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由于统编初中和高中教材涉及的亚历山大远征的相关史实,都只是泛泛而谈,对于蒙古西征均未提及,导致学生存在一定的知识盲点,对战争与文化交流之间关系的认识也不够深入。
通过课前搜集问题单,得知学生的困惑主要集中在:什么是“希腊化时代”?“希腊化时代”和“古希腊时代”有何区别?如何理解亚历山大采取的一系列民族融合的措施?如何理解战争是一部巨大的“文化搅拌机”?如何认识战争在制造灾难的同时,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怎样形成对战争全面公允的评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依据课程标准,依托学生的问题,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分析相关问题并形成合理的认识。
必修高一历史知识点
必修高一历史知识点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
高一历史课程作为必修课程,涵盖了许多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高一历史课程的必修知识点。
第一单元: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原始社会在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原始社会单元中,学生将了解到人类社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原始社会是什么样的,人类如何从狩猎采集社会转变为农业社会等。
他们还将学习到原始社会的特点和文化成就。
第二单元:奴隶社会的兴起和奴隶的经济、文化地位分析这个单元将介绍奴隶社会的兴起和奴隶制度的经济、文化地位。
学生将了解到奴隶社会的特点,奴隶制度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奴隶的生活状况,以及奴隶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第三单元: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到封建社会的产生原因,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封建制度的经济和政治组织形式等。
他们将了解到封建社会的阶级结构,封建经济的特点,以及封建制度的影响。
第四单元:商业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形成这个单元将介绍商业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形成。
学生将学习到商业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原理,资本主义经济对社会的影响等。
第五单元:中国古代史·秦汉的统一和西域交通的开通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了解到中国古代史中秦汉时期的统一和西域交通的开通。
他们将学习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和影响,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东西方交流的重要性。
第六单元: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这个单元将介绍中国古代史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
学生将学习到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结构,政治家的思想和政策等。
他们将了解到这一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
第七单元: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文化情况和湖泊的重要性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了解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文化情况以及湖泊的重要性。
他们将学习到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结构,文化成就,以及湖泊在农业、交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1-13课知识点总结
《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复习资料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知识点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1.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正式开始):管理机构:典客、典属国。
2.汉朝(1)管理机构:大鸿胪。
(2)边疆措施(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①北部匈奴:西汉初和亲;汉武帝三次攻打取胜;东汉窦宪出击。
②西部:在河西走廊设“河西(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设西域都护。
③东北:西汉设护乌桓校尉。
知识点二:隋至元明清时期时期的民族关系1.隋朝(1)结束国家分裂局面,周边民族先后归附。
(2)加强对岭南地区各族治理。
(3)在边疆推行郡县制。
(4)三次派人去流求。
2.元朝(1)“行汉法”。
(2)对不同民族实行明显差别对待政策。
(3)宣政院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
3.明朝(1)管理机构: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
(2)边疆措施①北部:修长城、设军镇、开放马市、册封、卫所制度。
②西藏(此地区为乌思藏):都司、贡赐、茶马贸易。
4.清朝(1)管理机构:理藩院。
(2)边疆措施①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控制。
②军事斗争(平定漠西蒙古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
③册封。
④设(青海、西藏)办事大臣。
⑤改土归流(元明清民国实行土司制度;明清实行改土归流)。
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1.先秦: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交往交流。
2.西汉:已打通陆海(最远可以航行到印度南部)两个通道---引申:97年,东汉甘英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一带。
3.东汉:倭国派使臣来朝,光武帝刘秀赐“汉委(倭)奴国王”金印一枚。
4.隋唐(1)与西域商路畅通。
(2)中国技术传到阿拉伯地区。
(3)与外国间海路交流活跃。
(4)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
5.宋朝:北方陆路交通受阻,海路转趋发达(开辟由明州到日本、朝鲜半岛航路;泉州成为重要对外贸易港)。
6.元朝:海陆通道都很通畅(中西文化交流典型事例:意大利马可•波罗来华;畏兀儿列班•扫马访问欧洲)。
高中历史课堂的“历史概念”解读
高中历史课堂的“历史概念”解读高中历史课程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不仅需要了解历史的基本概念,更需要理解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更重要的是,高中历史课程需要学生了解并运用历史概念来分析和探讨历史事件和现象。
历史概念是历史学界在长期研究、实践和积累中总结出来的概念系统,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认知、解释和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理解历史概念至关重要。
一、历史概念的分类历史概念不同于历史事实或历史事件,它是对历史事实和事件的抽象、概括和归纳,所以历史概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普遍性。
历史概念根据不同的类别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基本概念:这些概念是指基本的历史学概念,包括历史、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历史辩证法等。
这些基本概念对于理解历史事实和事件的本质意义至关重要。
2.历史时期概念:这些概念是指用来区分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概念,包括古代、中世纪、近代等。
这些概念是历史学家用来区分不同时期发展特点的重要工具。
3.历史主题概念:这些概念是指用来概括历史发展的某些主题的概念,包括殖民主义、不平等条约、文化多元主义等。
这些概念是对于历史事件进行分类和概括的重要工具。
4.历史概念:这些概念是指用来描述和解释某些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概念,包括革命、军国主义、自由贸易等。
这些概念是对于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的重要工具。
二、历史概念的解释和运用理解和运用历史概念,对于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历史概念的解释和运用:1.历史概念的解释历史概念的解释是为了理解概念的本质意义。
例如,对于“革命”这一概念,我们可以从外在特征和内在要素两个角度进行解释。
外在特征包括:政权更迭、一定程度的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等;内在要素包括:社会矛盾的激化、阶级斗争的激化、政治体制的不合理性等。
在解释历史概念时,我们应该全面考虑概念的外在和内在属性。
2.历史概念的运用历史概念的运用是为了分析和探讨历史事件和现象。
259259259高中历史第11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教案
第11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程标准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戊戌维新运动1.“公车上书”(1)背景: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
(2)概况: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但未送达光绪皇帝。
(3)影响: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特点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把西学中有关政治的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托古改制,传播西学,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2.“百日维新”(1)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2)标志:光绪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3)内容:光绪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史称“百日维新”。
3.变法失败: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
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
4.历史意义: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5.失败原因:守旧势力仍很强大,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
全面认识戊戌变法运动的时代特点(1)爱国性:变法运动是在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的情况下开始的,所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是变法的直接目的。
(2)进步性:变法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无论是政治主张,还是改良实践,既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又顺应当时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3)启蒙性: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西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的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义和团运动1.背景(1)《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高中历史的所有概念大全
高中历史的所有概念大全
本文档旨在提供高中历史课程中涉及的各种重要概念的综合列表。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概念:
1. 中国古代历史概念
- 夏、商、周三代的变迁
-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度
- 秦朝建立和统一六国
- 汉朝统治时期的科举制度和汉武帝的改革
- 三国时期的分裂与统一
2. 世界古代历史概念
- 古埃及的法老和金字塔
-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和雅典城邦
- 古罗马的共和制和凯撒大帝的崛起
- 公元时代的教和罗马帝国崩溃
3. 近代历史概念
- 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兴起
-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影响
- 工业革命和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纳粹德国的兴起
- 冷战时期的美国和苏联对峙
4. 现代历史概念
- 科技革命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 全球化和国际组织的作用
- 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
- 21世纪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只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一部分重要概念,为了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建议学生深入研究每个概念,并将其联系起来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
祝学习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儒:在古代原指术士,后指那些传授知识的学者。
101.王道:是指君主以仁义治天下,以德政安抚臣民的统治方法。
102.大一统: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
后世因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
为大一统。
103.对策:汉代出现的察举制度的一种考试方法,又称“策试”。
就是把策题书于简册之上,使应举者作文答问。
104.六艺: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技术;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数:算法(计数)。
105.科举制:是从隋唐开妈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106.格物致知:指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107.书院: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组织
形式,从唐中叶到清末,经历了千年之久的办学历史,并形成了一套独具他色的办学形式、教授方法、管理制度等教育模式,使源远流长的传统私学趋于成熟和完善。
108.君主专制:指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它脱胎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制。
109.经世致用: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