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朱湘为例谈诗的潜在资源:民谣
论朱湘的现代叙事诗
不 少 似 古 ,岂 只是 杀 韩 信 的 汉 高 /
祖 ?/ 以 我家 主 人 如 去 广 东 , 所 用 时 候 你 切 记 着 要 罢 工 ” 然 而 后 来 , 猫 食 却 被 狗 所 夺 ,老 猫 告 诫 小 猫
史》 中认 为 “ 士 阶级 的 文 人 受 了 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诗创 作中来 的诗人 ,在他写作 现
学教 育
论 朱 湘 的现代 叙 事诗
回 夸 氖
内 容摘 要 : 月 派 的代 表 诗 人之 一朱 湘 的叙 事 诗 有 他 自 己的特 点 , 为 -+ 2 生热 爱 中 国古典 诗 词 并 把 中 新 作
国古典美学观带到新诗创作 中来 的诗人, 在他 写作现代叙事诗时也很 自然 的融入 了古典 的元素和 民间的意绪 。
点 ,作 为 一 个 天 生 热 爱 中 国古 典
诗 词 并 把 中 国 古 典 美 学 观 带 到 新
说猫族个个谙 习韬略 、 把握强 权 , 正 言 道 “ 子 虽 曾 三月 不 知 肉 味 , 孔 /
佛 虽 言 杀 生 于 人 道 有 悖 ” 又 说 , “ 是 西 方 的 科 学 在 最 近 , 明 了 但 证
面都 达 不 到 前 期 的水 平 了 。 叙事 诗在 中 国是不 发达 的 , 方 面 中国 古 代 有 叙 事 成 分 的 诗 歌往 往 以 情 挟 事 , 事 抒 情 , 重 以 不
一
会 出现 大力 发展叙 事诗 的潮 流 , 另 一 方 面 主 张 叙 事 诗 应 着 重 于 人
感 ,使 他 一 度 处 处 碰 壁 ,生 活 困
奈 何上 吊自尽 , 三言 》中亦有收 《 录。这是非 常老套 的才子佳人 负 心 汉 的 故 事 ,朱 湘 却 把 它 选 来 精 心 架 构 了 一 首 长 篇 叙 事 诗 ,尤 其 还 是使 用有韵 新诗 的形式 。《 还 乡 》 诗 模 仿 的是 古 乐 府 《 五 从 一 十
论朱湘诗学特色
论朱湘诗学特色【摘要】:作诗如做人,文章以朱湘的爱国主义思想为出发点,探讨他的诗学特色。
爱国主义思想是贯穿于诗人诗歌中的灵魂,自始至终影响着诗人的创作,其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的创作风格就是由此而形成的。
【关键词】:朱湘; 爱国主义思想; 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朱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他的一生有如昙花一现,短暂而辉煌。
在那二百多首留存于世的诗作中,内涵着一份对新诗发展的执著情感以至于痴情,这使朱湘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尤为出众。
其强烈的爱国主义诗学精神,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创作风格就成为朱湘的诗学特色的主体。
一朱湘的诗歌中蕴含着深沉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
他早年对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均有着深厚的研读功力,他喜欢屈原,王维,杜甫。
尤其是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他感染颇深,养成了他日后那种正直刚烈,狷介任性,孤独傲岸的内向性格。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历史文化语境中,’为人生’与’为艺术’两面大旗猎猎作响,诗人应以怎样的承载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亲自目睹了国内的政治黑暗,人民的贫困与疾苦。
在国外,他深受异族歧视,曾因不堪侮辱而两次易校,留学仅两年便决计回国。
他这种炽热的爱国情怀在给夫人的书信中时常流露:”我是极端主张爱国之人,我生也是中国人,死也是中国人,祖宗父母,儿生男女,都是中国人,只要男女同胞大众一心,努力向前,中国将来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强国。
”[1]在给友人赵景深的信中,他亦表示:”我在国外住得越久,越爱祖国,我不是爱群众,我爱的是中国的英蒙,以及古代的圣贤豪杰。
”[2]他曾满怀激情地写过关于孔子,王昭君的诗。
正因为如此,当我们综观朱湘的诗作时,不难发现一种精神和气质始终贯穿其中,那就是中国知识分子所特有的和最珍贵的爱国气节,不向权贵强暴低头,坚持维护人格的独立与尊严的精神。
《王娇》是朱湘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取材于古代明末冯梦龙编的《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原作简单地将这一爱情悲剧诠释为一种”痴情好负心汉”或所谓”始乱终弃”的道德谴责。
略论朱湘诗歌的艺术特征
略论朱湘诗歌的艺术特色摘要:朱湘作为“新月派”的重要诗人,曾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的济慈”,诗人的生命和创作虽然如夜空中一颗飞逝的流星短暂,但又有耀人的光辉,他给我们诗坛上留下了优美和谐的《采莲曲》、《昭君出塞》等优秀诗篇,在诗歌“三美”方面他努力专研进取,给新诗留下了宝贵的创作经验和艺术成果。
关键词:朱湘;诗歌;艺术特色朱湘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流派“新月”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对我国现代新诗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的济慈”,被柳无忌称为“完全的诗人”、诗人的诗人”。
朱湘在他短短的人生历程和创作生涯中,能得到如此的称号,足可见出他的诗歌的艺术成就的影响之大。
艺术成就当然离不开诗人创作的艺术特色,本文就试图着重分析朱湘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一与传统文化和古典诗词的血肉联系。
朱湘有很好的旧学修养,从小熟读《诗经》、《古文观止》、《四书》、《左传》等古代典籍,而且读遍《楚辞》、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民歌,对古诗传统的熟识和精通,使得他在创作诗歌时,不自觉地化用古典诗歌的诗句或题材,推陈出新。
苏雪林在1932年曾指出朱湘的诗“善于融化旧诗词,旧诗词的文词、格调、意思他都能随意取用而且安排得非常之好。
①”我们通读朱湘的诗,确实发现诗人在作品中经常化用古典诗词名句,比如朱湘在《落日》中就分别化用王维、汉乐府、岑参等诗句,把苍凉、悲壮和雄奇三者合一,从而显出新的审美境界。
在《宁静的夏晚》中:“炊烟炉香似的笔直升入空际,远田边农夫的黑影扛着锄头回来了”我们可以看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影子。
《催妆曲》:“画眉在杏枝上歌,画眉人不起是因何?远峰尖滴着新黛,正好蘸来描画双蛾。
”则是温筳筠《菩萨蛮》“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的现代演绎。
当然朱湘并不仅仅停留在描绘华夏民族的传说故事和缤纷的风俗画上,而是深入挖掘中华民族的深层精神世界,试图去表现炎黄子孙的内在精神生活和民族品行。
论朱湘诗歌的外来借鉴与民族融合(一)
论朱湘诗歌的外来借鉴与民族融合(一)摘要]新月派重要诗人朱湘在广泛吸收西方新诗的基础上,扎根于民族传统,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在中国新诗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以勇于创新、大胆试验的朱湘诗歌为例,从内容和形式上分析了诗人诗歌中中西合璧的因素,以及诗人对新格律诗的建设、发展和完善做出的突出贡献。
关键词]朱湘;借鉴;民族融合1933年12月5日,“清华四才子”之一的著名新月诗人朱湘,中国新格律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投江入水成为缪斯女神的殉道者。
孤傲狷介的诗人以独特的方式结束了不堪重负的生命,“自杀的诗人死于信念的毁灭”1]。
我们今天已无法知晓朱湘之死究竟是诗歌思维的枯竭,还是贫困生活的重压,但他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独到的贡献,备受后人重视,被给予极高的评价。
新月诗人诗歌纵横捭阖,各具风格。
与徐志摩的才情恣肆、热情宣泄不同,与闻一多的节制悠缓、深沉醇正迥异,朱湘作为新月诗人中的“大将兼先行”,“最不苟且最用心深刻的一位”2],他的诗整体上结合传统与现代,融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借鉴东西方诗歌成功模式,匀称工整,讲求用韵,节奏轻缓,温暖柔和,意象独特新奇,大胆引用西方意象入诗,感情平静中深邃,在题材上,很少涉及宏大题材,远离社会现实,一心潜心诗国,即便偶尔涉及,也尽量隐含批判意味。
他热心于叙事诗的创作,并在传统中挖掘题材。
在诗歌创作的形式上,他也做过很多有创造性的尝试,大胆套用西方诗歌形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二三十年代的诗歌逐渐走向多元和规范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一朱湘1927年赴美留学,两年后回国,先后学习并通晓了英文、法文、德文、希腊文等,他也曾翻译过《路曼尼亚民歌一斑》、《英国近代小说集》、《番石榴集》等国外诗歌和小说,并从中受益。
还在中国的时候,因为五四运动的缘故,那一时期大加推崇的浪漫主义文学也同样影响到了朱湘,形成了他诗歌中广泛表现的浪漫主义情愫。
到了美国,更是对英国湖畔派诗人的诗作极为推崇,大加模仿。
论朱湘的“纯诗”世界--基于中西纯诗诗学的观照视野
的支 撑 , “ 运动家 ” 无 法 成 为 优 秀 的体 坛 健 将 , 这些 机能 与 理念 将 彼 此 剥 离 。诗 歌 亦 是 如此 ,
如果 只谈 其 中 的深 邃 奥义 , 无 法 彰 显诗 的独 立
地位 。新 月 派 的另 一 位 诗 人 徐 志 摩 也 说 : “ 明
白了诗 的 生 命 是 在 他 的 内 在 的 音 节 ( I n t e r n a l
r h y t h m) 的道 理 , 我 们 才 能 领 会 到 诗 的 真 的 趣
因了这 层 绝对 的真理 的原 故 而减低 我 们对 于诗 的真理— — 即 是 美—— 的鉴 赏。 朱湘的“ 纯诗 ” 理念指涉 “ 诗 的真 理 ” 与“ 美” 。
一
王独清 在 《 再 谭 诗 》中进 一 步 阐释 : “ 常 人 认 为 ‘ 静’ 的, 诗人可 以看出 ‘ 动’ 来; 常人认为 ‘ 朦 胧’ 的, 诗 人 可 以看 出 ‘ 明嘹 ’ 来 。这 样 以异 于
真理 ” 和“ 美” 的本质 与形 式的诗学理想 。朱湘 的诗文在音节 的考量 、 想象 的摄入 、 构思 的完 备三个方 面
进行独特 的实验 , 结合 中西 “ 纯诗” 诗学 的观照视野 , 在精致 的音韵组 合 中进 发和谐悦 耳的乐感 , 传递 鲜 明的旋律 ; 在真实 的经历 中彰显想 象的魅力 , 唤起 审美 的愉悦 ; 在冷静构思 中思辨 人生的奥秘 , 统筹新 诗 的风格 , 从而营建起一个色彩斑斓 的“ 纯诗” 世界 。尽 管诗人 的 自杀看似 “ 纯诗 ” 世 界灰 暗的完结 , 但 从 反 向诠释 出在 孤独 苦闷 中坚守与酝酿 的纯粹诗学空 问。 [ 关键 词 ]朱湘 ; 纯诗 ; 中西 ; 诗学 [ 中图分类号 ]I 2 0 7 .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2 . 3 1 9 4 ( 2 0 1 5 ) 0 5 - 0 0 7 8 - 0 7 [ 国际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D O I ]1 0 . 1 3 9 5 1 / j . c n k i . i s s n l 0 0 2— 3 1 9 4 . 2 0 1 5 . 0 5 . 0 0 9
论朱湘诗歌的外来借鉴与民族融合
论朱湘诗歌的外来借鉴与民族融合来源:考试吧()2009-2-10 10:47:00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论文大全[摘要]新月派重要诗人朱湘在广泛吸收西方新诗的基础上,扎根于民族传统,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在中国新诗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以勇于创新、大胆试验的朱湘诗歌为例,从内容和形式上分析了诗人诗歌中中西合璧的因素,以及诗人对新格律诗的建设、发展和完善做出的突出贡献。
[关键词]朱湘;借鉴;民族融合1933年12月5日,“清华四才子”之一的着名新月诗人朱湘,中国新格律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投江入水成为缪斯女神的殉道者。
孤傲狷介的诗人以独特的方式结束了不堪重负的生命,“自杀的诗人死于信念的毁灭”[1]。
我们今天已无法知晓朱湘之死究竟是诗歌思维的枯竭,还是贫困生活的重压,但他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独到的贡献,备受后人重视,被给予极高的评价。
新月诗人诗歌纵横捭阖,各具风格。
与徐志摩的才情恣肆、热情宣泄不同,与闻一多的节制悠缓、深沉醇正迥异,朱湘作为新月诗人中的“大将兼先行”,“最不苟且最用心深刻的一位”,他的诗整体上结合传统与现代,融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借鉴东西方诗歌成功模式,匀称工整,讲求用韵,节奏轻缓,温暖柔和,意象独特新奇,大胆引用西方意象入诗,感情平静中深邃,在题材上,很少涉及宏大题材,远离社会现实,一心潜心诗国,即便偶尔涉及,也尽量隐含批判意味。
他热心于叙事诗的创作,并在传统中挖掘题材。
在诗歌创作的形式上,他也做过很多有创造性的尝试,大胆套用西方诗歌形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二三十年代的诗歌逐渐走向多元和规范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一朱湘1927年赴美留学,两年后回国,先后学习并通晓了英文、法文、德文、希腊文等,他也曾翻译过《路曼尼亚民歌一斑》、《英国近代小说集》、《番石榴集》等国外诗歌和小说,并从中受益。
还在中国的时候,因为五四运动的缘故,那一时期大加推崇的浪漫主义文学也同样影响到了朱湘,形成了他诗歌中广泛表现的浪漫主义情愫。
朱湘《情歌》赏析
朱湘《情歌》赏析
《情歌》是朱湘的代表作,这首有关爱情的诗是她写出的最佳经典之一。
这首歌的格律是定式的,采用的民谣方式,歌中抒发的就是朱湘所谓的“美丽的爱情”,通过融合语言表达恰如其分的情感。
歌曲开始时,以一个特殊的语言结构而引出“爱情”这一主题,以一种对待真实爱都深有理解的友善态度,表达了一种温馨的情感。
朱湘用婉转的语言描绘了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故事既有激情又有温柔,令人流连忘返。
原来,他们苦尽甘来,付出了艰辛的爱情,不只被枢纽官结成爱的缘分,还被彼此的心灵所深深相连。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爱情也渐渐风平浪静,千秋万世,相伴而行,给彼此带来了无数岁月是一齐滋润成活跃的情歌。
歌曲后半部分,歌声变得温馨抒情,像在探讨一句调皮的笑话般得体,携带着深厚祝福的爱的情怀,极富感染力。
句式灵动,变化多端,如梦如幻,催人泪下,惊叹于朱湘对真爱的伟大表现。
《情歌》的诗句生动优美,它像一缕淡然的清香,拂面而来,暖暖的,将我们置于爱的温床。
它不仅是纯净的,朴实的感情,更多的是痛苦而孤独的深沉,又充满了生活的坚韧不拔,让我们在感情里寻找安稳的归属。
新见朱湘佚诗文考辨
仪徭言丈学羽究2021年第1期新见朱湘佚诗文考辨郭佳乐摘要:《朱湘全集》的出版为朱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惜学者既往对朱湘佚诗文的发现并未收录其中,且仍有继续发现和增补的可能。
《文艺增刊》上刊发的朱湘的第一篇散文《白云深处》、《清华文艺》上刊载的诗歌《放鸽》、《妇女杂志(上海)》上刊发的《儿童故事:捉露珠》,以及朱湘以“朱幼衡”为笔名的译文《花》,均未见于目前两岸发行的各类朱湘作,应属佚诗文O《小河》和初刊诗《》对校可以打开朱湘早期诗歌变化理解的新空间。
关键词:朱湘;佚诗;佚文;朱幼衡朱湘研究会于2013年5月21日在安徽省太湖县弥陀镇召开的首届朱湘学术研讨会上,陈子善教授在会上倡议道:(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在不断发掘)整理的基础上,编撰一部比较完备的《朱湘全集》,这是文献保障体系中必不可少的要。
”①在会,安徽文艺出版社在2017年1月出版方铭编的《朱湘全集》,《全集》的编这写道:“在朱湘研究会召开的朱湘学术研讨会上,希望出版《朱湘全集》的呼声很高,广大读的期,需,社出版《朱湘全集》。
”②《朱湘全集》的编出版朱湘研究的基础。
(朱湘逝世,但著】硕,全集 在。
”③学一r 朱湘散佚作品,、、许霆、、、、陈、学发现了不少、书信、文在内的文整理,的是发现《朱湘全集》。
在基础上,发现的朱湘,经于《朱湘全集》朱湘集中,可文。
一朱湘的第一篇散文《白云深处》朱湘诗歌创作开始得很早,散文写作则相对较晚。
余世磊撰写的朱湘研究会开出版的《朱湘年》,朱湘的第一文发于1923年1月30日出版的第296期《清华周刊》上的《课程上前本之鉴》,核校后发现题名稍出,“课程上前车言”,后张玲霞编的《华文学寻踪1911—1949》。
以清华校刊为线索,际上第一篇散文应为1923年1月13日第267期《清华&后附第三期《文艺》上i 的《白云深》。
余著《朱湘年》此条目误记为“《白云深处》/)”,谨更正。
于《白云深处》无文本流传于后世,照录如下:云深处朱湘“出坂黑幢幢,进坂见灯笼;夜饭落喉咙,双手拷蚊虫O”一歌的现行的一民歌O的处歌;以前①余世磊:《首届朱湘学术研讨会在太湖召开》,《中华读书报》,2013年5月29日。
论朱湘译诗选本的诗学倾向
论朱湘译诗选本的诗学倾向
近年来,译诗的热潮席卷全国,朱湘的《美的诗经》更是成为广大书友的热销经典,其诗歌的生动魅力一代代传递给不同读者,加深了人们对古典文学的理解。
作为一本最经典的诗歌选本,朱湘译诗所彰显出的诗学倾向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朱湘坚持再现原文诗词的诗学风格,与传统诗词的诗学基调保持一致。
在英译诗的过程中,朱湘没有突破原文诗词的结构和内涵,而是尽可能地将原文诗词的思想、情感和文字表达完整地传达出来。
作为一名传统诗歌翻译者,朱湘以精准翻译为主,让不同读者都可以从原文中感受到原有的诗歌情怀,以古典诗歌体现古典文学的核心内容。
其次,朱湘突出翻译歌词daab,其韵律丰富,意境深远,节奏流畅,更加凸显了古典诗歌的魅力。
在翻译过程中,朱湘特别注重诗句的拼凑,特别偏爱短句,并让每句都有强烈的对仗感,发挥出原作的韵律与节奏,使古诗词更加生动、细腻。
此外,朱湘还注重原文的字面意义,让读者在更加容易地理解原文。
最后,朱湘注重历史背景的展示。
诗歌是一门翻译技艺,在翻译过程中,他注重突出古代特有的历史背景,将历史背景与古典诗歌紧密结合,以及对对象的准确把握,将历史文化中的真实场景和深刻情绪感染着自己的翻译,从而让译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原文的灵魂所在。
总之,朱湘翻译诗选本所反映出的诗学倾向,是一种以再现原文
诗词的诗学风格为特点的传统诗歌翻译,突出翻译歌词daab,注重诗句的拼凑,注重历史背景的展示,将原文的内在思想和情感表达完整地传达出来。
古典文学中诗歌的诗学倾向在当代仍然有着重要的艺术意义,翻译朱湘的《美的诗经》不仅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学的传承和发展,其独特的文学价值迄今仍然受到书友的热烈欢迎。
古代民歌《嘲湘乡朱巡检》原文及赏析
古代民歌《嘲湘乡朱巡检》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古代民歌《嘲湘乡朱巡检》原文及赏析【导语】:横担长扁担,直挂两皮箩。
论朱湘的诗学观对其翻译观的影响
论朱湘的诗学观对其翻译观的影响朱湘(1879-1936),字湘水,号孤树,湖南桂阳人,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著名诗人,也是一位优秀翻译家。
他有较高的诗歌天赋,写诗句下流畅,对晚清、民国诗坛有重要影响。
朱湘的诗歌观也同样影响了他的翻译观,从中可以看出他的翻译思想。
首先,朱湘的诗歌观重视内在意蕴的完整性和美感的融合。
他认为,“意蕴胜过墨色,要使诗韵活而精神,只有宽心而深谋,比比青山巍巍绿水深。
”照这一思想,他把李白“白头偕老”诗,改编为“生死相许”,把宋朝时侯婉瑜《西园怨》衍为《南园情》,把元稹《怨花楹》改写成《友花颂》,以此来表达他自己的思想,使诗更具有个人特色,也使文学美感融入其中。
其次,朱湘在改编传统诗歌时,对诗歌内容和形式都有要求。
他宣称,“时代观念的变迁,使传统诗歌的语言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使诗歌的内容更加当下化,增加表情,使诗歌的形式更加典雅大气,增加艺术魅力。
”他有意地在改编传统诗歌时,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把失落的关于新生活和希望中的主题又追寻回来,例如他改写欧阳修的《鹧鸪天》,把原本的伤感诗歌改变成一首充满乐观的诗歌。
此外,朱湘将他的诗歌观运用到翻译之中。
他重视诗歌的完整性和美感,把大量的时间用于探索更加完美的语言表达,这种手法也被他用于翻译之中。
朱湘曾把1857年法国诗人普莱士的“离别”一诗翻译为《云想衣裳花想容》,他在翻译时,增加了细节,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把原诗的内容和美感完整地传达给读者,使原诗更加生动、有趣,令人耳目一新。
朱湘的诗歌观影响了他对翻译的态度,他认为翻译不只是一门技术,更要运用个人的思想和情感来表达,才能使原作有更多生命力和美感。
他坚信,“文句结构中的内容必须是完整的,使句子形成一定的意象,使文章有深远的流动性,以达到其最大的文学美感。
”他的诗歌观也使他的翻译观更加独特,更加可贵。
朱湘的诗歌观对其翻译观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注重文学内容的完整性,用个人的思想和情感来表达,使原作有更多生命力和美感。
略论朱湘诗歌的民间化
略论朱湘诗歌的民间化
杜悦英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下旬刊)》
【年(卷),期】2005(000)012
【摘要】朱湘是一位具有独特民间化风格的诗人,他从民间资源吸取营养,丰富了个人的诗歌艺术表现观,为现代新诗传统的确立作出了相当的贡献.
【总页数】2页(P84-85)
【作者】杜悦英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人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闻一多、徐志摩、朱湘、林徽因、邵洵美诗歌导读 [J], 吴投文
2.论网络诗歌的民间化审美表征 [J], 曹金合
3."中国的济慈"与现代诗歌之塔——论朱湘诗歌的形式特色 [J], 王艳红
4.复古的虚构与诗体\r——论朱湘诗歌对古典文学的继承 [J], 梁思诗
5.朱湘诗歌美学特征略论——纪念朱湘诞辰100周年 [J], 李海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朱湘诗歌——精选推荐
朱湘诗歌朱湘诗歌 朱湘(1904-1933),新⽉派成员,出版的诗集有《夏天》(1925)、《草莽集》(1927)、《⽯门集》(1934)、《永⾔集》(1936)等。
译作有《路曼尼亚民歌⼀斑》(1924)、《英国近代⼩说集》(1929)、《番⽯榴集》(1936)。
以下是⼩编分享的朱湘诗歌,欢迎⼤家阅读! 葬我 葬我在荷花池内, ⽿边有⽔蚓拖声, 在绿荷叶的灯上 萤⽕⾍时暗时明—— 葬我在马缨花下, 永做芬芳的梦—— 葬我在泰⼭之巅, 风声呜咽过孤松—— 不然,就烧我成灰, 投⼊泛滥的春江, 与落花⼀同漂去 ⽆⼈知道的地⽅。
昭君出塞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趁着如今⼈马不喧哗, 只听得啼声得得, 我想凭着切肤的指甲 弹出⼼⾥的嗟呀。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这⼉没有青草发新芽, 也没有花枝低桠; 在敕勒川前,燕⽀⼭下, 只有冰树结琼花。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我不敢瞧落⽇照平沙, 雁飞过暮云之下, 不能为我传达⼀句话 到烟霭外的⼈家。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记得当初被选⼊京华, 常对着南天悲咤, 那知道如今去朝远嫁, 望昭阳⼜是天涯。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你瞧太阳落下了平沙, 夜风在荒野上发, 与⼀⽚马嘶声相应答, 远⽅响动了胡笳。
摇篮歌 春天的花⾹真正醉⼈, ⼀阵阵温风拂上⼈⾝, 你瞧⽇光它移的多慢, 你听蜜蜂在窗⼦外哼: 睡呀,宝宝, 蜜蜂飞的真轻。
天上瞧不见⼀颗星星, 地上瞧不见⼀盏红灯; 什么声⾳也都听不到, 只有蚯蚓在天井⾥吟: 睡呀,宝宝, 蚯蚓都停了声。
⼀⽚⽚⽩云天空上⾏, 像是些⼩船飘过湖⼼, ⼀刻⼉起,⼀刻⼉⼜沉, 摇着船舱⾥安卧的⼈: 睡呀,宝宝, 你去跟那些云。
不怕它北风树枝上鸣, 放下窗⼦来关起房门; 不怕它结冰⼗分寒冷, 炭⽕⽣在那⽩铜的盆: 睡呀,宝宝, 挨着炭⽕的`温。
残灰 炭⽕发出微红的光芒, ⼀个⽼⼈独坐在盆旁, 这堆将要熄灭的灰烬, 在他的胸⾥引起悲伤── ⽕灰⼀刻暗, ⽕灰⼀刻亮, ⽕灰暗亮着红光。
朱湘对白话新诗的贡献
朱湘对白话新诗的贡献王永兵;司念【摘要】ZHU Xiang’ s skillful use of poetry for narration , description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reflected a contemporary in-tellectual’s true feelings about society, life and nature, thus injecting contemporary contents into vernacular poetry.He also paid much attention to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the literary traditions of verses, ditties, odes and songs in ancient China, carrying out active and useful exploration of vernacular poetry’s style building as well as its nationalization.Mea nwhile, he tried his best to in-tegrate vernacular poetry with western modern poetry , making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glob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vernacu-lar poetry.%朱湘善于用诗歌来叙事状物、抒情表意,充分表达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对社会、人生、自然的真切感受,从而为新诗注入了现代内容;他还注重对我国古代诗词歌赋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为新诗的民族化以及新诗诗体建设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他在致力于新诗民族化的同时,还努力让新诗同西方现代诗接轨,为白话新诗的世界化与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论朱湘诗歌的外来借鉴与民族融合
论朱湘诗歌的外来借鉴与民族融合引言朱湘是湖南省长沙市人,是当代著名女性诗人之一。
在她的诗歌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外来元素的借鉴和浸润。
这些外来元素既有古代的文学、文化,也有现代的科技和生活方式。
对于这些外来元素,朱湘如何借鉴、吸收和融合到自己的创作中,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对朱湘诗歌的分析,探讨朱湘如何借鉴外来元素,并将它们融合到自己的创作中,以达到创新的效果。
朱湘作品中的外来元素古代文学、文化的借鉴在朱湘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古代文学、文化的影子。
比如,她的诗歌中常常出现“桃花源”、“策马奔腾”、“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等典故。
在这些典故中,朱湘借鉴了古代文学中传统的意象,并将它们融合到自己的诗歌中,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此外,在朱湘的诗歌中,我们还可以找到一些与古代文化有关的主题和意象。
比如,她的《双联诗·蝶梦》中写到:“风过蝶群翩翩起,梦归春眠醉里回。
”这两句诗有着浓郁的仙侠色彩,借鉴了古代文学中神仙的形象和风格,既呈现了作者的幻想,又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现代科技、生活方式的借鉴除了古代文学、文化的借鉴外,朱湘的诗歌中还有现代科技、生活方式的借鉴。
比如,在她的《热浪》中,她写道:“城市像一台大蒸笼,汽车奔行,空气中充满着焦糊的味道。
”这句诗中,朱湘借鉴了现代城市生活的景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城市的热闹和浮躁,既体现了现代科技的进步,也表达了对现代城市生活的思考。
此外,在朱湘的诗歌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与现代生活相关的主题和意象。
比如,她的《依稀的橱窗》中写到:“于是我翻起历史,其实我的时代,还是在这个橱窗里。
”这句话借鉴了现代生活中的购物场景,表达了消费文化的影响和个体化的需求,既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外来元素的吸收与融合朱湘的诗歌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外来元素,这些元素如何被她吸收和融合到自己的创作中呢?借鉴与变形在朱湘的创作中,借鉴是非常普遍的行为。
论现代诗人朱湘的文学观与诗学观
论现代诗人朱湘的文学观与诗学观苏玉明【摘要】朱湘的文学观、诗学观与他的诗歌创作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体,美学精神上是一致的.他的文学观、诗学观打着时代的鲜明印记,又是本土性、民族性的自觉醒悟.【期刊名称】《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00)002【总页数】5页(P53-57)【关键词】现代诗人;朱湘;文学观;诗学观【作者】苏玉明【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6五四运动以后,面对欧化和唯西方是从的强势,朱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冷静的思索。
他认为,中国旧诗的形式已经无法容纳白话诗的新内容,而自由体的白话诗实验了许多年,始终没有被广大读者接受。
因此,有必要创造出一种既有完美的精神又具完美形式的诗歌来。
从《夏天集》以后发表的诗歌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朱湘并不想创造一种或几种固定的新诗体裁,而是实验摸索新诗形式的各种可能性,试图为不同的内容和情调创造不同的诗歌形式。
无论作诗与作文,朱湘的态度都是严肃的。
他在生活困窘,几为无路可投的困境中,仍然诉求诗神:“在这紧急的关头你却没有冷,反而更亲热些,给我诗,鼓我的气,替我消忧。
”朱湘在物质生活上是贫困的,但在精神世界即文学的领域内,他是丰裕的,正如柳无忌所说:“朱湘的文学领域,广大无垠、浩瀚而普遍,对于他,太平洋的东西两岸,皆是一家。
” [1]P318朱湘所以专门学习与教授西洋文学,是要把它应用于中国新文学的创造。
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中,读书极其刻苦用功,他的兴趣不仅限于英国文学,也包括其他欧洲文学,如古代的希腊、罗马,近代的法德文学。
一同留学的柳无忌说:“当时,我们在美国大学修习西洋文学的功课,都是读原文的,不是英译本。
”[1]P248出于对自身童年生活的反思与慨然,朱湘谈到“文学与年龄”的问题,认为“一种的年龄需要一种的文学,中国从前是没有儿童文学的”“大人聪明一点的,也只拿得出《花源记》,《中山狼》搪塞,或是《七侠五义》《今古奇观》《聊斋》等并不适宜儿童的书目。
朱湘《采莲曲》赏析
朱湘《采莲曲》赏析小船啊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妖娆。
日落,微波,金线闪动过小河,左行,右撑,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蜂蝶呀不许轻来,绿水呀相拌,清净呀不染尘埃。
溪间,采莲,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拍轻,浆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羞涩呀水底深藏,不见呀蚕茧,丝多呀蛹在中央?溪头,采藕,女郎要采又犹疑。
波沉,波生,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两岸呀柳树婆娑,喜鹊呀喧噪,榴花呀落上新罗。
溪中,采莲,耳鬓边晕着微红。
风定,风生,风飓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明了呀织女牵牛;薄雾呀拂水,凉风呀飘去莲舟。
花芳,衣香,消融入一片苍茫;时静,时闻,虚空里袅着歌音。
一、虚幻的理想落日把荷池染红,晚风把岸边的金柳拂醉,一叶小舟袅着歌声,穿越于碧绿的莲叶之间,采撷莲子,最后,消融于苍茫的夜色之中……这是朱湘《采莲曲》所创造的意境。
这一年朱湘21岁,刚好完婚。
虽说两年前(1923年)发生了被清华开除出校的不愉快事件,但毕竟人生正当得意处,今不高歌几高歌?其实,这只是常人的看法,事实并不如此。
这时的朱湘,其现实生活绝没有《采莲曲》中的盎然诗情。
新婚并没有给朱湘带来燕尔,相反,带来的只是更加剧烈的震动。
这一年朱湘与曾被父母指腹为婚的刘霓君(刘彩云。
霓君是婚后朱湘所改)完婚。
刘父母双亡,一直随兄生活。
这使朱湘一下子想到了自己。
朱湘也是父母双亡,寄于大兄篱下。
婚礼是由在南京供职的身份显贵、高朋满座的大兄主持的。
然而,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接受过五四新思潮洗礼的朱湘,本来就不乐意依旧式婚仪行礼,但固执专横的大兄却偏要按旧有的程式行跪拜礼。
结果,不愿妥协的朱湘只肯以三鞠躬代之。
于是大兄以为毁了他面子,当晚即大“闹”洞房,连龙凤喜烛也给打成了两截。
朱湘一气之下,当即就搬到了二十岁就守了寡的二嫂薛琪英家。
从此,兄弟便形同路人,再无往来和同胞情谊。
朱湘虽有弟兄四个,姐妹七个,却为他们一个也不容,始终被看作外人。
这一切都留给了朱湘天生的抑郁、自卑和仇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0 . . 1 No3 7
S p2 0 e .0 9
以朱湘为例谈诗 的潜在 资源 : 民谣
作者 简 介 : 史树 楠 ( 94 )女 , 东 日照人 , 西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硕 士 , 18~ , 山 广 主要 从 事 中 国现 当代 文 学研 究 。 13 0
义 乌 工 商 职业 技 术 学 院 学报
的 叠字 与复 韵 、 细致 的描写 、 成熟 的技 巧 , 民谣 为 进 入新 诗创 作 的视野 提供 了某种 可能性 。 随 着五 四新 文学 对 民间文学 资源 的开 掘 , 民 间歌 谣对 “ 诗 ” 新 艺术 发 展 的重 要 参 照价 值 逐 渐
彩 美 , 现 出异 样 的创 作 理 路 。透 视 朱 湘 的 艺术 实践 . 助 于我 们 从 另 一 个 层 面 思考 如 何 从 民 间谣 曲 中寻 找 新 诗 创 作 的 呈 有
资源 。
关键词 : 诗 ; 湘; 新 朱 民谣 ; 艺术 形 式 中图 分 类号 : 0 I 6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民间气息 。从 民间谣 曲中汲取 创作 的营养 , 为 成
一
根 贯穿 我 国诗 体演 变进程 的红 线 , 代代 承传 。
有关 民谣 的界 说 , 英 国吉特 生 ( d o ) 据 Kisn 说 是一 种诗 ,生 于 民 间 ,为 民 间所用 以表 现情 绪 ; “ 或 为抒 情 的叙 述者 。他 又 大抵 是传 说 的 , 而且 正 如一 切 的传 说 一样 , 于传 讹 或改变 。他 的起 源 易
不能 确实 知道 , 于他 的 时代也 只能 约 略知道 一 关
2 0世 纪初 , 民间歌 谣 以其绵 厚 的情 调 、 动 灵 的风 神迅速 进入 五 四学者 的视 野并 不是 偶 然 的。
从 本源 上说 . 民间歌谣是 一种 在 “ 口里活 着 ” 的文
个大概 。 【 ”】 作 为人类 历史 上最早 的语 言艺 术 l 民谣 之一 ,是调 节远 古 人类 劳 动步调 的声 音 的再 现 。 寄托 着 远古 人 类 的 情 感 , 可 以说 是 原始 的—— “ 而又不 老的诗 ” 2 。[ 】 随着 人类 艺术 的不断 丰富发展 . 逐渐 被 文 诗 人 规范 雅化 , 民谣 中分 化 独立 出来 。但是 民间 从 歌 谣对 已经 定 型 的 文人 诗 形 态 的影 响 从 未 停止 过 。 民歌以其 真 率 、 活 的特 性不 断为 文人 诗拓 灵
就 指 出 , 当立 国民文 术研 究 会 , “ 以理 各 地 歌谣 ,
俚谚 , 说 , 话等 ; 传 童 详其 意谊 , 其 特 性 , 发 辨 又 挥 而光 大 之 , 并辅 翼 教 育 。 ”J 步 提 出 了搜集 、 【 4 初 整 理 和研 究 歌谣 的 意见 和 办 法 .显 示 出 民间 艺 术 的重 要 性 ,为 民间歌 谣 进 入 白话 新 诗 奠 定基
来形 容 地 方 民谣 的缺 陷 。但 是 在 一 首 较 好 的 诗 中这 些 因素是 可 以净 化 的 .它 需 要 的是 整个 的 内涵 。在 凤凰 人 的歌谣 中 , 就传 颂 着这 样 生动 的
句 子 : 天 上 起 云 云重 云 , 上 埋 坟 坟 重 坟 ; “ / 地 / 姣
史树 楠
( 西师 范大 学 文 学院 , 西 桂 林 5 10 ) 广 广 4 0 4
摘 要 : 着新 诗建 设 者 对 民 间文 学 资 源 的开 掘 , 间歌 谣 对 “ 诗 ” 术发 展 的重要 参 照价 值 逐 渐 凸现 出来 。在 艺术 随 民 新 艺
实践 方 面 , 湘所 取 得 的成 绩 是 不 容 忽视 的 。 比 同期 诗 人 更 注 意 字 音 长短 轻 重 的 交 替 与 变换 , 注 意诗 的形 体 美与 色 朱 他 更
创作 的源头 。 同时 在《 楚辞 》 中也可 以发 现部 分楚
地祭 祀乐歌 的 影子 , 其独 特 的方 言声 韵和 浓厚 的
抒情 色彩 , 为浪 漫主 义诗 体创 作的源 头 。 外 , 成 此
“ 两汉 乐 府 ” 宋 词 、 曲和 弹词 无 不 带有 浓 郁 的 、 元
妹 洗碗 碗 重碗 . / 姣妹 床上 人 重人 。 【 谣 中巧妙 ”] 5 歌
展题 材空 间 , 富表 现 内容 , 入新 鲜血液 。 以 丰 注 可
学 , 言上 是 口语 化 的 , 语 内容 上 不 太 受 文 人价 值 标 准 和正统 道德规 范 的约束 , 因而能 给 “ 白话 诗 ”
注 入清新 活 泼 的意 趣和 口语 化 、 实化 的 品格 。 现
早 在 1 1 鲁迅 在 教 育 部 《 纂处 月刊 》 9 3年 编 第 1卷第 1期上 发 表 的 《 拟播 布 美 术 意 见 书 》 中
凸现 出来 。 国各地 先后 掀起搜 集 民间歌 谣 以及 全
新诗 在 民族 化 的进程 中 . 如何 确立一 种新 的
美学原则 , 使新 诗与 旧诗 在某 种 意义上成 为一种 “ 渐变 ” 的联续 , 成为 人们 普遍 思 考 的问题 。在这
点 上 , 月诗 人 朱湘 的实 践 , 新 也许 会 给我 们一 些启 示 。 他认 为 “ 诗 的未来便 只有 一条路 : 任 新 要
毫不夸 张地说 :一切 新文 学 的来 源都 在 民间 。 [ “ ”1 3 “ 国风 ” 中保 存 有 大量 的周 代 民歌 , 不加 粉饰 直 其 接抒 写生 活感 受 的写 实手 法 , 为 现实 主义 诗体 成
础 。虽 然人 们 往往 用 俚 俗 、 猥亵 、 庄 重 等 词语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