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高三语文《文言句式》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湖北省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高中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 六国论 学案2

湖北省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高中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 六国论 学案2

《六国论》导学提纲(第二课时)(学生用)
班级:姓名: 小组: 评价: 【学习目标】
1。

学习借鉴本文借古讽今的写法,领会作者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思想。

2.学习本文紧扣中心论点逐层论述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1。

学习借鉴本文借古讽今的写法,领会作者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思想.
2.学习本文紧扣中心论点逐层论述的写作方法.
【学法指导】
诵读法,合作探究
【导学流程】
【导】【思】
在疏通全文的基础上,思考导学提纲上的问题;如有疑问在议的环节提出来,与组内同学合作解决.组内存疑,则在展的环节提出.
1.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论点的?这样有什么好处?
2.第二段的论述,照应第一段中的哪一句(分论点)?主要运用什么方式进行论证?
3.在第三段的论述中,苏洵认为齐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燕赵两国灭亡原因与齐国相同吗?
燕赵两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4.第三段的论述与第一段中的哪一句话吻合?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5.作者在第四段用了两个叹词,引领两层内容,这两层内容分别是什么?哪句话可以概括段意?最后一句语带双关,请联系写作背景,说明其含义.
6.第五段或明或暗做了多方面的对比,大家能找出几个来吗?
7.第五段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8.请尝试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我的疑惑:
【议】【展】【评】
【堂测堂练】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两个分论点是:。

作者从六国破灭而总结出的历史教训是:.。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文言文、现代文阅读、作文等核心知识点。

2.提升学生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二、教学重点1.文言文阅读技巧与解题策略。

2.现代文阅读理解与分析。

3.作文构思与表达。

三、教学难点1.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辨析与运用。

2.现代文阅读中的信息筛选与整合。

3.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文言文阅读1.导入同学们,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掌握好文言文阅读技巧,对于我们理解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一下文言文阅读。

2.复习知识点(1)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辨析与运用。

(2)文言文句式与句法。

(3)文言文阅读技巧。

3.实战演练(1)选取一篇经典文言文,让学生独立完成阅读理解题。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文言文阅读的相关知识点,通过实战演练,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希望大家在课后加强练习,熟练掌握解题技巧。

第二课时:现代文阅读1.导入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考查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思维品质。

下面我们来复习现代文阅读。

2.复习知识点(1)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型的分类。

(2)快速阅读与精读的方法。

(3)信息筛选与整合的技巧。

3.实战演练(1)选取一篇现代文,让学生独立完成阅读理解题。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主旨、论证方法等。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现代文阅读的相关知识点,通过实战演练,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做题,积累经验。

第三课时:作文1.导入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写好作文对于提高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我们来复习作文。

2.复习知识点(1)作文构思的方法。

(2)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3)作文修改与润色的技巧。

3.实战演练(1)给出一个作文题目,让学生现场构思并写作。

(2)教师选取几篇学生作文进行点评。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作文的相关知识点,通过实战演练,提高了写作能力。

湖北省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4单元阿房宫赋导学提纲3

湖北省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4单元阿房宫赋导学提纲3

《阿房宫赋》导学提纲(第三课时)(学生用)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

2.学习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了解赋文的特点。

【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知识。

2.学习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了解赋文的特点。

【学法指导】诵读法,合作探究【知识链接】1.阿房宫赋写作背景。

(参看课本注释)2.赋赋特点--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更接近散文的性质,以铺排、夸张、渲染为典型特征。

"稍逊铺采,体物写志",铺排手法明显,章法开放流畅,句式错落多变,押韵也比较自由。

赋的演变1、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2、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3、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散赋";4、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5、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6、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导学流程】【导】【思】1.诵读全文,在以下句子空白处写出一个字,整体勾勒阿房宫。

其形可谓矣,其制可谓矣,宫中之女可谓矣,宫中之宝可谓矣,其费可谓矣,其奢可谓矣,其亡亦可谓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谓矣。

2.我们用一个字,而课文用了一组或几组句子,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举例说明。

3.第三段是从哪两个对立面来展开议论的?有什么表达效果?4.第四段的议论以秦为中心,上下延伸,总结历史教训。

这一段的哪些话是作者在向当朝统治者敲警钟?5.理解“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中四个“后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如何解释?6.联系写作背景,谈谈杜牧写这篇文章的动机?我的疑惑:【议】【展】【评】【堂测堂练】按要求默写句子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土块,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文言文句式专项教案(完整资料).doc

文言文句式专项教案(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部分之文言特殊句式教案一、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题型:翻译题1、翻译的程序1)、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翻译句子。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

4)、对文句中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文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的处理。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

2、高考题展例、(2004年全国卷四考题)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

解析:本句中“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所以考生必须将本句译成“……是……”的格式,而且“者”前面的内容应在判断动词“是”之前,“者”后面的内容应在“是”之后。

译文:这些金钱,是圣明的君主赐给我养老的。

3、考点分析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

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四种。

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一)、被动句1、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翻译下面句子①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归纳被动句式格式一: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2)、注意下面句子: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重为乡党所笑。

归纳被动句式格式二: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

3)、翻译下面句子: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信而见疑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归纳被动句式格式三: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

4)、注意下面句子: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归纳被动句式格式四:用介词“被”表被动5)、翻译下面句子:①戍卒叫,函谷举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③城陷而虏归纳被动句式格式五: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2、随堂练习: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1)、( A )A、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C、帝感其诚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2)、( A )A、同舍生皆被绮绣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C、忠而被谤D、受制于人3)、(B )A、行将为人所并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4)、翻译下面的句子。

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教案名称: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教案类型:复习教案适用对象:高三学生主要目标:帮助学生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复习。

教学难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内容: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复习1.复习文言文的基本字词、基本句式和基本句法结构。

2.复习文言文的常用病句和错误词用法。

3.复习文言文的常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借代等。

4.复习文言文的名句名篇,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欣赏能力。

二、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1.通过阅读文言文短文,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把握。

2.通过解答文言文题目,提高解题能力。

3.通过讲解文言文题目的解题技巧,引导学生正确解题。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要素。

2.阅读法:通过阅读文言文短文,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讨论法:通过讨论文言文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解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文言文的基础知识1.复习文言文的基本字词、基本句式和基本句法结构。

2.复习文言文的常用病句和错误词用法。

3.复习文言文的常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借代等。

4.复习文言文的名句名篇,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欣赏能力。

二、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1.通过阅读文言文短文,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把握。

2.通过解答文言文题目,提高解题能力。

3.通过讲解文言文题目的解题技巧,引导学生正确解题。

四、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作业批改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教案为题,用中文写一篇3000字文章。

在高三语文备考中,文言文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掌握好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对于取得好成绩十分关键。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文言文,以下是一份文言文复习教案。

教案名称:文言文复习教案适用年级:高三主要内容:1. 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2. 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训练3. 文言文写作技巧训练一、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1. 字词的理解与运用:复习常用文言词汇、古文常用语法词汇、文言虚词等。

2. 句子的结构与翻译:复习文言句子结构,包括主谓宾结构、并列结构、状语结构等,并能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

3.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复习并掌握常见的文言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拟人等,并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修辞手法进行解释。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训练1. 理解古文篇章结构:通过多篇古文的阅读,培养对古文篇章结构的理解能力,包括开篇、承接、递进、高潮、结尾等部分。

2. 掌握古文重点句子分析:通过对古文中的关键句子进行分析,包括主谓宾结构、修饰成分、状语等,帮助理解整篇古文的意境。

3. 整体思维理解古文:通过阅读古文,培养对整体思维的运用能力,包括整体把握、推理分析等。

同时,注意借助上下文的提示,理解古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

三、文言文写作技巧训练1. 古文翻译训练:通过训练,掌握古文的翻译技巧,包括句子的翻译、句型的转换等。

2. 古文仿写训练:学习古文的写作技巧,进行古文仿写,模仿古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古文赏析和演讲:阅读分析古文,并能够进行赏析和演讲,深入理解古文背后的思想和文化。

四、综合练习和模拟考试1. 综合练习:进行一些综合性的文言文练习,包括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等,帮助巩固所学知识。

2. 模拟考试:进行文言文的模拟考试,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提前适应考试的要求,并及时总结分析自己在文言文方面的不足,作针对性的复习和训练。

高三文言文复习教案

高三文言文复习教案

高三文言文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三文言文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复习和掌握高三文言文的关键知识点和技巧。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帮助他们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学重点:1. 复习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常见的古文词汇、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等。

2. 分析文言文的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提供实用的阅读和解题技巧,帮助学生在考试中更好地应对文言文题目。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三文言文教材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3. 复习资料:文言文相关的习题和解析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复习的兴趣。

Step 2: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15分钟)- 复习古文词汇:列举一些常见的古文词汇,解释其意思,并让学生造句巩固记忆。

- 复习句式结构:讲解一些常见的句式结构,如倒装句、比拟句等,并让学生分析句子结构。

- 复习修辞手法: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等,并让学生找出文中的修辞手法。

Step 3:分析文言文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20分钟)选择一篇经典的文言文,分析其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整体结构和意义。

Step 4:实用阅读和解题技巧(15分钟)- 讲解文言文阅读的一般步骤:先通读全文,理解大意;再分析词句,理解细节;最后把握作者意图。

- 提供一些实用的解题技巧,如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分析句子结构等。

Step 5:练习与巩固(20分钟)提供一些文言文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Step 6:课堂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鼓励学生继续进行文言文的复习和提高。

教学延伸:1. 布置文言文的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分析文言文的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

2. 鼓励学生多做文言文的习题,加强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高三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复习教案第二章古代诗文阅读第二节理解浅易的文言文(1)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 2.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4.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 ) 5.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 6.既而大叔西鄙.、北鄙贰于己( ) 7.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8.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 9.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 10.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 11.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 12.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 13.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 14.若弗与,则请除.之( ) 1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16.樊哙从.良坐( ) 17.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 18.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 19.何可胜道.也哉( ) 20.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 21.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 22.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 23.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 2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 25.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 26.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27.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 28.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 29.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 30.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 3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 32.后五年,吾妻来归.( ) 33.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 34.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 ) 35.恨.私心有所不尽( ) 36.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 37.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 ) 38.或.五十步而后止( ) 39.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 40.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 4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42.既.来之,则安之( ) 4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44.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45.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 46.而遂有应刃而解.之一日( ) 47.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4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 49.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50.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 5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 52.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 ) 53.爱士卒,楚人怜.之( ) 54.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 55.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 5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 57.距关,毋内.诸侯( ) 58.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 59.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 60.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 61.王好战,请.以战喻( ) 62.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63.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64.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 65.却.匈奴七百余里( ) 66.纵一苇之所如.( ) 67.若.入前为寿,寿毕( ) 68.不如因善.遇之( ) 69.邻国之民不加少.( ) 70.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 71.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 72.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 ) 73.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 74.求!无乃尔是.过与( ) 75.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 76.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 77.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 78.数.罟不入洿池( ) 79.名属.教坊第一部( ) 80.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 ) 8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 8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83.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 84.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 85.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 86.居则忽忽若有所亡.( ) 87.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88.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 ) 89.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 90.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91.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 92.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 93.低眉信.手续续弹( ) 94.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 95.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96.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 97.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 98.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99.吾亦既许.汝矣( ) 100.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101.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 102.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 103.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 104.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 105.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 106.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 107.太尉逸事如右.( ) 108.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 109.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 ) 110.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 ) 111.小知.不及大知( ) 112.德不厚而思国之治.( ) 113.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 114.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115.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 ) 116.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117.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 118.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119.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 120.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湖北省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高中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 六国论 学案1

湖北省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高中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 六国论 学案1

《六国论》导学提纲(第一课时)(学生用)班级:姓名: 小组: 评价:【学习目标】积累并整理归纳本文中的文言知识,如道、率、以、盖、其实、固、厌、是、既、斯、速、却、则等实词、虚词,以及定语后置、被动句等句式。

【重点难点】积累并整理归纳本文中的文言知识,如道、率、以、盖、其实、固、厌、是、既、斯、速、却、则等实词、虚词,以及定语后置、被动句等句式。

【学法指导】通读全文,查阅工具书,扫除读音障碍,能通顺朗读;结合书下注解,初步了解本意,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知识链接】1、论,是一种论说文体,“论者,议也。

”六国论,即论述六国(灭亡的原因)。

2、作者简介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著名散文家.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苏洵二十七岁时,应试不中,便焚毁了过去所写的文章,发愤读书,潜心钻研,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遂通六经、百家之说。

终于形成自己文章的风格。

他下笔顷刻数千言,语言晓畅,雄辩有力,苏洵十分关心政治,他的文章,大多针对时政有感而发。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汴京(现在河南开封),以所著文章22篇(《几策》二篇、《权书》十篇、《衡论》十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赏识这些文章,认为可以与贾谊、刘向的文章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他.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人竞相模仿。

因此,苏洵将自己的文集命名为《嘉祐集》。

苏洵精于散文,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父子三人合称“三苏”,并列入唐宋散文八大家。

3.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北宋王朝,对内专制集权,对外卑躬屈膝,内忧外患,始终不绝.北宋初期,西、北方边患严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年年间,宋和辽与西夏开战,败多胜少。

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外交上的妥协投降,北宋为求苟安,年年割地纳贡。

而这样沉重的负担,全落在百始头上。

北宋统治者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是颇为相似的,国难当头,矛盾尖锐,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

湖北省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古

湖北省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古

第五单元《祭十二郎文》导学提纲(第一课时)(学生用)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学习目标】积累并整理归纳本文中的文言知识,如哀、孤、果、戚、吊、尤、病、长、致、比等实词、虚词,以及宾语前置等句式【重点难点】积累并整理归纳本文中的文言知识,如哀、孤、果、戚、吊、尤、病、长、致、比等实词、虚词,以及宾语前置等句式【学法指导】通读全文,查阅工具书,扫除读音障碍,能通顺朗读;结合书下注解,初步了解本意,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导学流程】【导】【思】结合课下注释,对文本中文言基础知识进行梳理。

并划出疑难字词句,在议的环节提出来,与组内同学合作解决。

组内存疑,则在展的环节提出。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

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京..,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故舍汝而旅食师,以求斗斛..之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

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高三文言句式复习教案

高三文言句式复习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学目的:1、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升。

教学重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水平。

教学时数:共计5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判断句、省略句教学目标:1、理解判断句、省略句的特点2、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判断句,并能加以翻译3、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省略句,并能加以翻译教学过程:一、阅读以下高考文言翻译题,并指出句式特点:江苏2008年(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被动句)等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江苏2010年(2)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译文: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能够知道了。

江苏2010年(3)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判断句)译文: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协助吧。

江苏2011年(4)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家者七十余家。

(定语后置句)译文:(陈公弼)拆毁数百处滥建的祠堂,勒令巫师转而务农的有七十多家江苏2012年(5)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状语后置句)译文: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二、考点分析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因为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有一些差异。

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水平。

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四种。

三、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认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看例句,指出句式特点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

湖北省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高中语文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2 新人教版必修1

湖北省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高中语文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2 新人教版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课程标准描述这是一篇叙事的文言文,要求同学读懂文意,并且能直译课文,把握课文中的常见的实词,常用的虚词,学习古人爱国思想和情怀。

这课时重点学习古人的思想情感,课文中的词类活用。

考试大纲描述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教材内容分析1、本文是叙事的文体,讲叙烛之武为了救郑国,冒着生命危急去见秦公,机灵地通过一系列的外交手段,说服了秦公,最终解除了危机。

2、学习烛之武顾全大局的爱国情怀,学习文中的体现出来的口才。

3、直译文言文时,留意把单音词译成双音词。

同学分析同学是刚进校的高一同学,都是三百多分,一2和一5都是普班,所以同学的基础都不扎实,所以,肯定留意基础学问的学习和把握。

学习目标1、探究性学习:烛之武说秦的技巧。

2、基础学问训练:直译第四段,课文中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归纳。

重点1、说秦的技巧与方法,2、生疏烛之武的形象与才华。

难点1、小组合作法是本次教学的难点,让同学学会小组合作学习。

2、区分并记住几个实词与虚词的用法。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老师复备导从爱国的不同方式方法说PPT 5分钟思方法—-先默看,后对议、组议1、研读最终一段,同学回答:晋秦为什么要攻郑?郑伯是怎样说服烛的?2、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烛爱国思想体现在哪些方面?3、争辩烛之武的形象。

4、归纳课文中的多义词、词类活用、古今词。

10分钟议针对以上问题,选择性地争辩。

展每个小组选代表上台呈现自研成果,一个小组评议,用抽签的方式打算 15分钟评归纳、评议,老师接受 PPT 方式5分钟。

[答案] 1.C(A项“汜”读“fàn”,B项“共”读“gōng”,D项“逢”读“páng”。

) 2.D(厌:满足;微:假如没有,假如不是) 3.B 4.D 5.A(B项的“说”,通“悦”; C项的“知”,通“智”;D项的“共”,通“供”。

湖北省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高中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 伶官传序 学案1

湖北省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高中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 伶官传序 学案1

《伶官传序》导学提纲(第一课时)(学生用)班级:姓名: 小组: 评价:【学习目标】积累并整理归纳本文中的文言知识,如如原、盛、负、顾、以、与、其、人事、少牢等文言实词、虚词,以及判断句、省略句等文言句式。

【重点难点】积累并整理归纳本文中的文言知识,如如原、盛、负、顾、以、与、其、人事、少牢等文言实词、虚词,以及判断句、省略句等文言句式.【学法指导】通读全文,查阅工具书,扫除读音障碍,能通顺朗读;结合书下注解,初步了解本意,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导】【思】结合课下注释,对文本中文言基础知识进行梳理。

并划出疑难字词句,在议的环节提出来,与组内同学合作解决。

组内存疑,则在展的环节提出。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句式),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文化名词),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句式)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句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句式)。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我的疑惑:【议】【展】【评】【堂测堂练】解释下列句子中“盛"的意思(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其非人事哉(《伶官传序》)(2)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3)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伶官传序》)(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5)太后盛气而揖之(《触詟说赵太后》)(6)今又盛寒,马无藁草(《赤壁》)(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采草药》)(8)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滕王阁序》)。

高三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文言文句式复习

高三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文言文句式复习

高三语文文言文句式复习必考题型——文言文句式例解前言《语文科考试大纲》中“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遍布文章,阅读理解时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文言的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一些句式特点,尤其是像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比较特殊的句式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阅读的困难和翻译句子的不准确。

因此,对文言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应该有足够的认识,这是语文复习,特别是复习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时不可忽视的一个考点古代汉语中有哪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呢?,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几类。

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下面针对《语文科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几种类型举例说明。

一般句式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①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②汝是大家子(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贱人。

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⑧予本非文人画士。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文言句式教案范文

文言句式教案范文

文言句式教案范文课题:文言句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句式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能够正确运用文言句式进行写作。

3.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文言句式的常见表达方式。

2.掌握使用文言句式写作的技巧和要点。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5分钟)通过简要介绍古代文言文的特点和形式,激发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兴趣。

Step 2:讲解(15分钟)1.解释文言句式的概念和作用,并举例说明。

2.根据文言句式的结构和特点,介绍常见的文言句式,如“状貌句”、“并列句”、“连联句”等。

Step 3:练习(25分钟)1.在黑板或PPT上列出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让学生进行辨析,判断正确与否。

2.给学生一些句子,让他们进行改写,使用文言句式进行表达。

3.给学生一篇文言文课文,让他们找出其中的文言句式,并解释其作用。

Step 4:总结(5分钟)总结文言句式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并强调其在文言文写作中的重要性。

Step 5:拓展(5分钟)让学生自主拓展文言句式的应用,通过阅读和写作进一步加强对文言句式的理解和掌握。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用文言句式写一篇短文。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练习环节中对文言句式的掌握情况。

2.评价学生在作业中使用文言句式的运用水平。

教学资源:1.黑板或PPT。

2.练习题和作业题。

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更加关注其中的句式运用,加深对文言句式的理解。

2.常常进行文言句式的复习和巩固,以确保学生的掌握程度。

高三语文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教学内容: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教学要点:我们谈论文言文的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却成了变式句或特殊句式。

这些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

教学过程:一、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练习1]例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句数在3句以上)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④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⑤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⑦此三者,吾遗恨也。

⑧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练习1]例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句数在3句以上)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④梁父即楚将项燕。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⑥非死,则徙尔。

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⑩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练习1]例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句数在3句以上)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

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4.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

例:此人力士。

二、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其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被动。

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练习1]例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句式》考纲、大纲描述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教材内容分析(概述这节课的价值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掌握特殊句式倒装句的特点及规律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基础准备及学习起点,学习者特征分析等)对倒装句有一定了解,还不能完全掌握倒装句各种句型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文言句式倒装句的句式特点
重点
熟练掌握文言句式倒装句的句式特点
难点
能准确理解翻译句子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教师复备导
导入
思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自学深思,完成对点练习,熟练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型的特点和规律。

议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指出倒装句的主要特点。


准确评价总结规律

当堂检测句子翻译
用限时练巩固倒装句知识点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